登陆注册
15790700000006

第6章 明诗

“原文”

大舜云:“诗言志,歌咏言。”圣谟所析,义已明矣。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译文”

虞舜说过:“诗言志,歌咏言。”有了圣人通过经典作出的分析,其意义已经很明确了。所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通过文辞来表达情志,道理就在于此。“诗”的意思就是“扶持”,就是要扶持人的性情;孔子说过:《诗经》三百篇的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无邪”。现在用“扶持”的含义来解释诗歌,这和孔子说的道理是一样的。

“原文”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黄帝《云门》,理不空弦。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子夏监绚素之章,子贡悟琢磨之句,故商赐二子,可与言诗。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逮楚国讽怨,则《离骚》为刺。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译文”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感,相对于外界各种事物就会产生各种感应,由感应而引发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事。从前葛天氏的时候,就有了歌曲《玄鸟》;黄帝所作的《云门》,按理说也不会只有曲而无词。到唐尧有了《大唐》之歌,有了虞舜作的《南风》一诗,考察这两个作品,它们仅仅只是达意而已。后来由于大禹治水获得成功,各项事情得到了规范,因此受到了歌颂;夏帝太康道德败坏,他的五个兄弟便作《五子之歌》来表示自己的怨恨。由此可见,用诗歌来歌颂功德或讥讽过失很久以来就有了。从商朝到周朝,各种体裁都已齐全完备;《诗经》体现出灿烂光辉;诗歌的各种体裁和创作方法也周密精深了。子夏理解到诗句:“素以为绚兮”的深意,子贡领会到《诗经》中“如琢如磨”的道理,所以孔子认为他们有了谈论诗的资格。后来王朝的德泽衰竭,专职采诗的人停止了工作。但春秋时人们却常常在交际场所中朗诵一些古旧的诗章,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做法可以表达对宾客的礼节,也可以显出自己的口才。到了楚国,就有了来讽刺楚王的《离骚》。虽然秦始皇焚书坑儒,但也产生了《仙真人诗》。

“原文”

汉初四言,韦孟首唱,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孝武爱文,《柏梁》列韵;严马之徒,属辞无方。至成帝品录,三百余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暇豫》优歌,远见春秋;《邪径》童谣,近在成世,阅时取证,则五言久矣。又《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也。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译文”

汉朝初年韦孟首创了四言诗,其中的规讽意义是继承了周代时的作品。汉武帝爱好文学,于是就出现了《柏梁》;但当时的严忌、司马相如等人,他们的作品却没有一定的定规。成帝的时候,对当时的诗歌作了评判和整理,共有三百多篇,那时朝野的作品是相当齐全丰富的。但在这些遗留下来的作品中却没有看到有五言诗,因此,李陵、班婕妤所作的作品就不免为后人所怀疑了。不过在《召南·行露》中,开始半章就有五言诗;在《沧浪》里就全是五言诗了;远在春秋时,有倡优所唱的《暇豫》;汉成帝时有儿歌《邪径》,就这些事例来看,五言诗很早就有了。还有《古诗》,写得很漂亮,可能是枚乘所写,而其间《孤竹》一篇则是傅毅所作。就文采来推测,可能是两汉时的作品吧。从写作风格上来看,这部作品直白而不粗野,能婉转地描写事物,能以悲伤动人的笔调深切表达作者的情感,实在是五言诗里的代表。说到张衡的《怨篇》,则清新典雅,耐人寻味;《仙诗缓歌》,又常常给人以新的声韵。

“原文”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及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若乃应璩《百一》,独立不惧,辞谲义贞,亦魏之遗直也。

“译文”

汉朝建安初年,五言诗的创作非常踊跃,曹丕、曹植在文坛上大显身手;王粲、徐干、应玚、刘桢等人也争先恐后地驱驰于文坛。他们喜爱风月美景;喜欢游荡于清池幽院之间;讲述所受到的恩宠;描述宴会畅饮的情景;充分展示他们的志向;明白地表现他们的才华。他们在述诉事情、抒发情怀时,并不是追求细密的技巧;在描写事物时,只是表现出事物的清晰本色。这些都是那个时期的人所共有的特点。到正始年间,道教思想流行,在诗歌里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像何晏等人,作品都比较肤浅;只有嵇康的作品还能表现出清晰、严肃的思想,还有阮籍的诗也还有一些深刻的含义,因此,他们就能成为那个时代众人的标榜。就像应璩的《百一》诗一样,也能毅然独立,文辞曲折而含义正直,这正是建安时期遗留下来的正直的文风。

“原文”

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袁、孙已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隽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译文”

到晋代时,有才华的作家们,渐渐开始进入到浮夸绚丽的文风中去了。张载、张协、张亢、潘岳、潘尼、左思、陆机、陆云等,在诗坛上并驾齐驱,他们诗歌中华丽的文采比正始期间要更加多,但表现力却比建安时期又要弱。他们或精妙于对文章字句的雕琢上,或过分看重细节来表现自己,这就是当时诗坛的大概情况了。到了东晋,诗歌创作就又沉溺于玄学的风气中了,他们耻笑务实的文风,崇尚抛开人与人之间必然关系的空谈。所以自袁宏、孙卓以后的诗人,虽然他们的文章在字句文采上都各有雕琢,但都一致倾向于玄学之文风,在他们看来再也没有别样的诗能与玄学文风的诗歌争雄了,由于这种原因,郭璞的《仙篇》就成了当时最引人注意的好文章了。南朝宋初的文章,在体例上对前代的诗歌有了选择性的继承,庄子、老子的思想在诗歌创作中逐渐淡出,取而代之以对山水的描述。于是在诗歌创作中字与字之间的对偶成了决定诗歌文采的因素,在每一句的新义上争夺新奇,在文字上要逼真地把事物的形貌描写出来,文辞方面要务必做到新奇,这就是近来诗人们所追求的。

“原文”

故铺观列代,而情变之数可监;撮举同异,而纲领之要可明矣。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故平子得其雅,叔夜含其润,茂先凝其清,景阳振其丽,兼善则子建、仲宣,偏美则太冲、公幹。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若妙识所难,其易也将至;忽之为易,其难也方来。至于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萌于图谶;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巨细或殊,情理同致,总归诗囿,故不繁云。

“译文”

因此,纵观历代,它的发展情况也就清楚了;归纳一下它们的异同之处,其要点也可以明白了。例如四言诗的正规体例,是以文雅、润和为基本的;五言诗的常见基调,是以清新华丽为宗旨的,对于这些不同特点的不同使用,只有看作者的才能而定了。例如张衡获得了四言诗文雅的一面,嵇康的作品具有润和的一面,张华模拟到了五言诗清新的一面,张协发扬了华丽的一面,各种特点都具有的是左思和刘桢。太冲、公幹文词优美。诗歌具有恒定不变的体例,而人的思想却没有固定不变的,配合不同的性格来划分特点,所以很少有能在各个特点都兼有的。如果能认识到诗歌创作中的困难,那么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也还会是比较容易的;如果忽视了其中的难处,那么反而还会遇到困难。至于三言、六言、杂言诗,它们都是出自于《诗经》;“离合诗”的产生,又是萌发于汉代的图谶;“回文诗”的产生,则是宋代贺道庆开始的;联句共韵诗,则是创作于《柏梁》。这些体例虽然篇幅大小不同,但它们的创作情况和道理却是一样的,总体来看,它们都是属于诗的范围,因此也不一一详细说明了。

“原文”

赞曰:民生而志,咏歌所含。兴发皇世,风流《二南》。

神理共契,政序相参。英华弥缛,万代永耽。

“译文”

总之,人们生来都有情志,然后在诗歌的咏唱中将它表达出来。诗歌产生在上古时期,其形式发展到《诗经》。它应该和自然之道所一致,并和政治秩序相互结合。这样优秀的诗歌就会越来越多,为后人永远喜爱。

同类推荐
  • 二十四史-汉书

    二十四史-汉书

    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之力,十年磨一剑,倾力打造,是年轻一代走向智慧成熟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全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 传世名著百部(第38卷):小窗幽记围炉夜话

    传世名著百部(第38卷):小窗幽记围炉夜话

    本书精选了近100个最具代表性的古罗马神话故事,包括神的出世、神的家族、神的创造、神的战争、人类的起源、人神爱恋等。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 魔君,请你温柔一点

    魔君,请你温柔一点

    她是一个普通的现代女孩,而他却是远古时空中四大王朝最强大的杀手组织的首领。他嗜血无情,杀人如麻,她本该感到恐惧,但她却无法控制的爱上了他冰冷面具下的另一个他。想要服从自己的心意,永远的留在他身边,他却用残暴绝情的将她推离。被他错手推下悬崖的那一刻,她的心彻底的死去……
  • 穿越火线之魔尊枪王

    穿越火线之魔尊枪王

    马晓天本是一名爱国爱民爱社会的香港飞虎队成员,而后其叛离保卫阵营,加入了本为其死敌的潜伏阵营。而当他再次弃暗投明时,整个世界的制度与形势,一切的一切都已发生了惊天的变化和逆转。幽灵军团肆虐,丧尸部队横行,看马晓天如何逆转这大千世界!
  • 妖精的尾巴之云小水

    妖精的尾巴之云小水

    什么?一觉醒来发现回到4岁还到了妖精的尾巴的世界?(没错,就是万能的穿越梗)什么?打乱了妖尾生活碰到暴风雨?什么?艾露莎重伤主角死了?什么?不仅主角一个人穿越?什么?哈迪斯要亲自传授主角魔法?一切精彩,点击即看。(ps:本文非后宫文,非种马文,非无敌文(当然后期无敌),非虐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文呢?我也不造怎么定义,看了就造了,书友群门牌号:424463829)
  • 八零末九零初

    八零末九零初

    80末90初的4个女孩儿,流淌着这个年代独有的血液--张狂,自负,孤独;享受着独生子女的优越感;追求着繁华都市的纸醉金迷;承受着单亲家庭的特殊教育;追求着自以为是的理想爱情。在这个过程中,她们互相抛弃过,背叛过;在这个过程中,她们失去过,又不断的寻找过。究竟会为了友情而退出爱情,还是会背离梦想趋于现实,这一切她们都不得而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80末90初独有的经历。
  • 炫龙记

    炫龙记

    白天没啥鸟事,晚上鸟没啥事,唯一一次艳遇就碰到了一个女护士,可惜制服诱惑却把他诱惑到了异界。牛逼的人生是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白天晚上都至少有一个没事的刘跃,努力的要在异界过一个牛逼的人生。可是一块青石板引发每年的魔兽大军攻城,巫妖王对自己的百般试探,落巴原的秘密诸神心动。带着一身的鸡肋技能,刘跃踏上巅峰,没有看到一览众山小,却发现自己站在半山腰,道路之上这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 腹黑男神,爱壁咚!

    腹黑男神,爱壁咚!

    “老公,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我在上,你在下。”于是,某女被压在身下,声音渐渐变小,喘声连连。“老公,你的好爱是什么?”“推到你,壁咚你,床咚你。”某男坏坏一笑,堵上她粉嫩的双唇。“老公,你说,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睡觉和你,简称睡你。”然后,某女又被扑倒……
  • 大话英雄传

    大话英雄传

    好吧,我承认我最懒,我也承认我缺那么点慧根,可是,勤奋的那些都累的口吐白沫了,有慧根的都成和尚了,并且,那号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吞天吐地,掌万众生死的八荒邪神、九幽圣灵,不也被我踩在脚下了吗?所以,别犹豫了,小宝贝,快点投怀送抱吧!好戏,才刚刚开始!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大家O(∩_∩)O~
  • 剑道争锋

    剑道争锋

    大千世界,百家争鸣,万道争锋。强者为所欲为,弱者皆为刀俎。我堂堂七尺男儿,岂能任人鱼肉?当以手中之剑破苍穹,定乾坤,斩神灭魔,傲视天地。境界划分:肉身境,开元境,真罡境,万象境,天人境,炼魂境,化星境……
  • 圣魂罗盘

    圣魂罗盘

    这是一个发生在魔法穿插于现世的故事,这是一场非生即死的战争!圣魂罗盘,一个可以满足人任何欲望的愿望机,召唤出它就可以满足你的任何愿望!八枚罗盘碎片被分配到了八位卓越的魔法师身体内!一场关于魔法的战争即将开响!林峰,一个没有魔法背景的大学生,在遭遇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后得到了罗盘的碎片,等待他的究竟会是怎样的宿命!“我要做的,就是让这所不该出现荒唐的一切,消失!”----林峰
  • 我的小学期间

    我的小学期间

    本文并毛有男主,就是单纯的小学时期,见证小学生的慢慢长大!每个人都有第一次,比如说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打架,第一次长大········小学毕业了,不知道还会不会记得那个母校,会不会记得在母校的点点时光,不知道还会不会记得你的同桌、闺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