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0800000005

第5章 刚毅近仁

刚毅者,必不能令色;木讷者,必不为巧言。此近仁、鲜仁之辨也。(《随笔》卷二)

“点评”

孔夫子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篇》)意思是:刚强、有毅力、质朴、不巧言的品质接近仁的标准。孔子是把“仁”作为最高道德标准看的。“仁”是我国古代含义极广的道德规范,孟子说:“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章句上》)他把仁的主要内容看作侍奉父母,其实这不过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一个方面,与此有关的还有仁爱、厚道、有德行,都是“仁”的内容。

洪迈对孔子的话作进一步发挥与阐释,认为刚强有毅力的人,必然不会有伪善、谄媚的脸色;质朴言拙的人,必然不会说表面好听、实际虚伪的话。他进一步又说这就是接近仁和很少仁的分别。洪迈教我们去分辨仁与少仁的两副面孔和两种表现。

可见有仁的人是正派而言行一致的,而少仁的人则是形形色色的两面派。洪迈所言很容易懂,但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去鉴别有仁的人和少仁的人,不是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和了解,是很难分清的。因为善良的人们往往会被表面的言行所迷惑,看不到少仁的人虚伪的内心。

忠恕违道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学者疑为不同。伊川云:《中庸》恐人不喻,乃指而示之近。”又云:“忠恕固可以贯道,子思恐人难晓,故降一等言之。”又云:“《中庸》以曾子之言虽是如此,又恐人尚疑忠恕未可便为道。故曰违道不远。”游定夫云:“道一而已,岂参彼此所能豫哉?此忠恕所以违道,为其未能一以贯之也。虽然,欲求人道者,莫近于此。此所以违道不远也。”杨中立云:“忠恕固未足以尽道,然而违道不远矣。”侯师圣云:“子思之忠恕,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已是违道。若圣人,则不待施诸己而不愿,然后勿施诸人也。”诸公之说,大抵不同。予窃以为道不可名言,既丽于忠恕之名,则为有迹,故曰“违道”。然非“忠恕”二字亦无可以明道者,故曰“不远”。非谓其未足以尽道也。违者,违去之谓,非违畔之谓。《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苏子由解云:“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故曰‘上善’。”其说与此略同。(《随笔》卷二)

“点评”

《论语·里仁篇》记录孔子与学生的谈话,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意思是:我的主张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参听后说“是”,别的学生不甚明白,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孔夫子的主张,只是“忠恕”两个字罢了。

这可以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简约概括,只用“忠恕”两个字,便把儒家怎样去实行“仁义”的起点指明了。《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言下之意“忠恕”还不等于“道”,只是离它不远。

宋代理学家怀疑这两种说法意思不同,于是展开议论。程颐认为《中庸》说“忠恕”离“道”不远,是“降一等”(退一步)的说法;游酢认为所以说“忠恕”离开“道”,是因为它不能以一个思想来贯串,但人们想入“道”,却没有比“忠恕”更近的,故《中庸》说它“违道不远”;杨时认为“忠恕”虽不能穷尽“道”,却离它不远了;侯仲良认为《中庸》说的“忠恕”,施于自己已感不愿,就不能再施于他人,这就是离开了“道”,而圣人则不必等自己不愿,才不去施于他人。

这些说法在着眼点或看问题的角度上有所不同。洪迈指出“违”是离开,不是违反,若不用“忠恕”说明“道”,就找不到更适合说明“道”的了。洪迈又引《老子》八章的话,说“最高的德行像水,水最利于万物而不与其相争,能处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接近了道”。苏辙解释说:“水”与“道”无处不在,无所不利,这一点相同,但“水”有形迹,与“道”不同,所以说“水”近于“道”,若一定要用一个名目来说明“道”,只有用“水”来比喻说明最为恰当。洪迈认为苏辙的解释方法可以用于说明“忠恕违道不远”。

我想,孔子说的“道”与老子说的“道”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是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若不用浅近的事物或形象的比喻去解释,确实不易明白。孔子的“道”,最高标准是仁义,要达到仁义的境界,“忠恕”则是它的起点,一个人如果连“忠恕”都做不到,怎么能入“道”,向高标准的“仁义”攀登呢?

同类推荐
  • 春秋左传选译

    春秋左传选译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最为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 孝经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二十四史-晋书

    二十四史-晋书

    《晋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由官方主持、集体编撰的几部正史之一。这部《晋书》至今仍是学习、研究两晋十六国史的主要文献。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素书)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素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十年有你在就不长

    tfboys之十年有你在就不长

    三个女孩跟tfboys从相遇到相识,最后成为恋人的故事
  • 丑行天下

    丑行天下

    一个修罗族少年无意中来到现代都市,一改其“前任”因为丑而自卑自闭...是他,告诉我们,丑也可以引领潮流,风靡万千少女。据不完全统计,有37820人因为长的太帅而跳楼。据不完全统计,有7388007人因为长的不够丑而毁容。在这里,丑出自信,丑出时尚!(每天稳定更新,请大家多多支持。您的每一个收藏点击,都是对我最大的动力。)
  • 凌天仙皇

    凌天仙皇

    铁蹄踏破大青山的宁静,遗落在于大青山的陈氏少年回归宗族。资质平平,备受凌辱,忍辱负重,为报母仇。机缘巧合之下,浴龙劫,吞人黄丹,从此走上一条逆天之道。
  • 大青天

    大青天

    青天在上,万世沧桑,一个少年由人而天的传奇之旅。
  • 神女驾到,冥王夫君请小心

    神女驾到,冥王夫君请小心

    她是神女,生前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离开她心爱的人,用她的鲜血封印魔王。重生后为樊国三公主,成为一个捉鬼降妖的驱魔人。他是新任冥王,生前是禹国人人拥戴的美王爷,被老冥王勾错魂;为了找到生前爱妻的魂魄,在地府徘徊数千年。在一次捉鬼中二人不打不相识,结下梁子。又在百鬼夜行并肩作战。那男人一身尊贵,霸气侧漏,冷冷开口:“女人,做本王的眼睛。”
  • 好女人塑造成功男人好男人成就幸福女人

    好女人塑造成功男人好男人成就幸福女人

    将带着我们一起走近成功男人和幸福女人,从他们鲜为人知的爱情、亲情、友情中探寻成功的密码。女人读了,会从中受到激励,感到做个好女人的幸福;男人读了,会从中得到慰藉和启发,向成功迈进一步。
  • 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贵细中药材100味选用

    人参又名人侵、黄参、力参、棒槌,分为红参、生晒参、边条参、高丽参、别直参、白糖参、参须、人参水子(鲜品)等品规。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前苏联东西伯利亚等地。在深山老林中自然生长的称野山参;
  • 大造化

    大造化

    农民新书《人鹏变》上传了,请过去支持,多谢支持。*********************************************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宇宙首富,拥有的财富无可估量。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从地球上成长起来的经商天才,任何富豪和帝王都得仰视他。却不知道他掌心有一台神奇仪器——造化仪:可以把天地万物化成能量;又能用能量造出天地万物,包括珍贵宝物和绝世美人。。。~~~~~~
  • 习习清风,琪开得南

    习习清风,琪开得南

    昔日的好友,如今的敌人,一场车祸,使两个家庭支离破碎。仇恨?还是欲望?无声的硝烟弥漫在许习习与葛天琪之间。一次次的算计,一次次的陷害,一次次的背叛。许习习望着那个对她微笑的葛天琪,看向身后的万丈深渊。进,是死,退还是死。许习习的眼神暗了暗,低下头思考了良久。进,尚得一线生机。退,便是身败名裂。
  • 魔皇倾世

    魔皇倾世

    她,34世纪的杀手女皇,悲催的被雷劈死后穿越到一个异时空,得知自己的身份不仅是大陆修炼者厌恶唾弃的魔皇,还是被神界追杀的……管你前方有多少荆棘,她携手她捡来的妖孽共战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