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00600000025

第25章 太宗晚年(5)

贞观十年基本上可以作为一个标志,在这以前为贞观前期,以后为贞观后期。太宗的为人和治国,在贞观后期都逐渐走下坡路。正如魏征在贞观十年上疏中所指出的那样:“自从王道美好,有十多年了,威力遍及全国,万方来朝拜,国库一天天充实起来,领土天天扩展。但是道德没有更加深厚,仁义没有更加广博,为什么呢?因为对待臣下的态度没有完全诚实信用,纵然做事有良好开端,却不见得能善终的缘故。它的形成是逐渐的,不只一早一晚。过去贞观初年,听到好事惊喜赞叹,到贞观八9年间,还高兴地听取劝谏。自那以后,逐渐厌恶直言规谏;即使勉强容纳,不再像过去那样宽宏大量。正直敢言的人,逐渐避免触犯君王;邪佞的小人,无所顾忌地施展花言巧语。认为同心同德的人是独揽政权,认为忠诚正直的人是诽谤别人。说人家是结党营私,即使他忠实诚信也觉得可疑;说人家是大公无私,即使他弄虚作假也觉得没有过失。坚定刚直的人担心独揽政权的罪名,忠诚直言的人忧虑诽谤别人的过错。甚至毫无事实根据地乱加怀疑,听信谣言而造成疑惑,使正直的人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意见,大臣没有谁能直言规谏。迷惑自己的视听,使理想的准则闭塞,妨碍施政,损害德行,恐怕就在于这里吧?”“如今要想求得到国家的治理,总是把国事委托给君子;而国事处置的成功失败,却又去向小人咨询。对待君子的态度是严厉而疏远。对待小人的态度是随便而亲近。亲近小人就无话不说,疏远君子就使下情不能上达。这样就是褒贬决定于小人,刑罚施加给君子,确实是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能不慎重吗?”

贞观11年,向太宗进谏的人特别多,光魏征就进谏三次;此外,刘洵、马周、岑文本等人也都进谏过;就连一向不敢进谏的长孙无忌也破例开口。这就说明这一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从这以后太宗的为人和治国渐渐下滑。

聪明的太宗对此并非毫无觉察,他在贞观11年间魏征道:“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德义为什么反而更大?”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劝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些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的话。”

贞观11年之后,魏征不断地指出太宗在为人和治国方面的缺点和失误,仅据《贞观政要》记载:11年就有三次、十二年有二次、13年有一次、14年有四次、十五年有一次、十六年有二次。其余大臣,也不断对太宗提出规劝:刘洎11年有一次、十六年有一次、十八年有二次;褚遂良十五年有一次、十八年有一次;房玄龄十七年有一次、二十二年有一次;马周、岑文本、长孙无忌11年各有一次;刘仁轨14年有一次;高季辅十七年有一次;尉迟敬德十八年有一次;充容(九嫔之一)徐氏二十二年有一次。

在以上这些劝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魏征13年的上疏。这篇奏疏,全面、具体、深刻地指出了太宗贞观后期下滑的情况。该奏疏即着名的“十渐疏”,又称“十渐不克终疏”,指出了太宗贞观后期十条不如前期,即十条不能坚持到底:

“贞观初年,陛下不烦扰百姓,没有贪欲,清明宁静的教化,远远遍及荒僻地区。现在来考察一下,这种风气渐渐丧失了。听陛下的言论,远远超过上古的英明帝王,论陛下的作为,还没有超过中等品德的君主。凭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古代的英明帝王,汉文帝不接受千里马,晋武帝烧掉雉头毛制的裘衣。现在陛下却派人到万里之外去寻求骏马,去外国购买珍奇之物,被沿途的百姓责怪,被外族所轻视,这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一条。”

“贞观初年,陛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身上的伤口一样,关心倍至,怜悯他们勤恳辛劳,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自己总是保持简朴节约,没有营建什么宫室。近几年来,心思在奢侈纵欲方面,一下忘记了谦虚节俭,轻易地使用人力,还说:‘百姓没有事干就会放纵,劳累就容易驾驭他们。’自古以来,没有由于百姓清闲安乐而造成国家倾覆败亡的,哪有反而害怕百姓放纵而故意去劳累他们的呢?恐怕这不是振兴国家的正确言论,又怎么是安抚百姓的长远办法呢?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二条。”

“贞观初年,陛下减少自己的享受而使他人得到好处。到了现在,放纵个人的私欲而劳累百姓。谦虚俭朴的作风一年年地改变,矜骄奢侈的性情一天天地不同。虽然口中不停地说着关心百姓的话,心中却非常关切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有时想营建宫室,担心臣下来规劝,就说:‘如果不这样做,对我自身不方便。’碍于君臣的情面,臣下怎么能够再诤谏呢?这是一意封住劝谏人的口,还能说是选择好的意见而照着实行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三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注意磨炼名誉节操,对人不偏私,只要贤良就接近,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斥退小人,现在就不是这样了,轻率地狎近小人,很有礼节地尊重君子。名为尊重君子,实际上是敬而远之;名为轻视小人,其实是亲热地接近他们;亲近小人就看不见他们的坏处,疏远君子就不知道他们的好处。不知道君子的好处,不用别人离间就会自己疏远他们;看不见小人的坏处,有时就会自己去亲近他们。亲热地接近小人,决不是国家达到治理的办法;疏远君子,难道是振兴国家的作风?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四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行动遵循尧、舜,抛弃黄金美玉,回复了淳朴的本性。近年以来,特别喜爱稀奇怪异的东西,难以获得的物品,再远也要弄到手;珍奇玩物的制作,没有停止的时候。陛下爱好奢侈浪费而希望群臣百姓敦厚俭朴,过多地兴办工、商业而求农人丰足厚实,这不可能办到已经很明显了。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五条。”

“贞观初年,陛下像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人,珍惜别人举荐的人,相信并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还担心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近年以来,凭着心中的喜好和厌恶,有时众人说好而被举荐任用的人,只要一人诋毁就抛弃他们;有些多年相信而任用的人,有时一旦怀疑就疏远他们。行为有一惯的做法,做事有一贯的表现。诋毁举荐的人,不一定比被举荐的人可信;多年的作为,不应该一下子就否定。君子的胸怀,屡行仁义而发扬盛大的功德;小人的本性,喜欢挑拨是非为自己谋利。陛下不审查其根源,而轻易地对它进行褒贬,这使得奉行道义的人一天天疏远,钻营利禄的人日益提拔,因此人人只求苟且无过,谁也不愿尽心竭力。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六条。”

“陛下刚登上帝位,处在高位看得深远,办事只求不烦扰百姓,心中没有嗜好欲望。在内除去毕、弋等猎具,在外禁绝一切打猎的根源。“几年以后,就不能固守心志了。虽然没有长时间的逸乐,有时也超过了天子一年三次田猎的礼制。于是使游猎的欢乐被百姓讥讽,猎鹰猎犬的贡献远到四境外族。有时候,教练武艺的地方,道路遥远,陛下清晨出去,深夜才回来,把驰骋当作欢乐,不考虑难以预料的变故和发生不测之祸,来得及挽救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七条。”

“陛下刚登上帝位,用恭敬的态度接近臣子,君王的恩惠向下流布,臣子的想法上达君王,君臣都想竭心尽力,心中没有什么隐讳。近年以来,有许多忽略了的地方。有的地方官充任使节,上奏事情来到朝廷,想见见天子,要陈述见到的事情,又不能和颜悦色地倾听,有所请求,又得不到恩准。有时由于臣子有不足之处,严责他的细小过失,这时,即使有聪敏善辩的才能,也无法表明他的忠诚,而希望上下一条心,君臣融洽,不也太难了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八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勤奋努力,不敢懈怠,委曲自己顺从他人,常常还觉得做得不够。近年以来,稍微有些骄傲放纵,仗恃功业伟大,心中轻视前代帝王,自负圣哲英明,心中看不起当代人物,这是骄傲在滋长。想要干什么,都要称心如意,即使有时控制情感听从规劝,始终也不能忘记想要干的事,这是私欲在放纵。志趣在嬉戏游乐,心情没有厌倦,虽然没有完全妨碍政事,但不再专心国家大事,这是过度的娱乐。天下安定,外族诚服,仍然在远方劳苦军队,向边远的外族进兵,这是过分地满足心愿。亲近的人迎合陛下旨意而不肯陈说,疏远的人畏惧君威而不敢规劝,如此积累下去而不停止,将要损害陛下高尚的品德。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九条。”

“贞观初年,连年霜灾旱灾,京郊的百姓全都流向潼关外,扶老携幼,往返几年,没有一户人家逃亡,一人抱怨痛苦,这确实是因为百姓体会到陛下怜悯抚育他们的关怀,因此到死也没有逃离的人。近年以来,百姓被徭役弄得疲敝不堪,关中的百姓,劳苦疲困尤其厉害。各种手工工匠,结束服役期限后,全留下来继续受官府雇用;正在服役的士兵,大多调到京城去做别的事情。在乡间采购物资,接连不断,道路上押送物资的差夫一个接一个。已经有了弊端,百姓就容易被惊扰,如果由于水灾旱灾,谷麦无收成,恐怕百姓的心,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宁静安稳。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十条。”

五、迷信长生不老

唐太完晚年随着功业的隆盛与年岁的增高,也与历史上一切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一样,愚蠢地追求长生、服食丹药。直接的原因当与其情绪的消沉与健康状况的恶化有关。从史籍上可知,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以前多次外出围猎,精神焕发,骑射娴熟,说明他有充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然而,从贞观十七年开始直至二13年临终的七年当中,仅见外出围猎一次的记载,这从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即他的健康状况趋向下降。究其原因,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泰被黜,对他的思想刺激很深,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精神上的郁郁寡欢影响了身体健康。以前根少服药的唐太宗,这时开始服食药石了。当时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上疏陈述政事得失,唐太宗认为其言有益于国,“特赐锺乳一剂,谓曰:‘卿送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元戈直注曰:“锺乳,产于石,食之使人通气生胃。”由此可知,唐太宗这时已患了消化不良症。

影响唐太宗健康状况下降的另一个事件,是贞观十9年征代的失败,秋末“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所谓“不康”,是指“病痈”。年底退至并州,以作休整,次年2月起程,3月返京。据胡三省注云:“并州至京师一千三百六十里”,由于长途跋涉,归程劳累,再加战争失利,心情郁闷,到京后再次病倒。“上疾未全平,欲专保养”,为此下诏太子李治处决军国大事,李治于听政之暇,“则入侍药膳,不离左右。”同年10月病虽愈,然而体仍虚。返至灵州,又“冒寒疲顿”,打算子年底前,“专事保摄”。至次年正月,“上疾新愈”。一切感冒竟然需要三个月的“保摄”,其虚弱可想而知。到2月,唐太宗又“得风疾”,直至11月“疾愈,三日一视朝”。可见,唐太宗自贞观19年秋冬以来,连续一年多患病,当时除早年的“气疾”外,又患“痈疾”、胃病、感冒、风疾等多种疾病。积极的药物治疗未见好转,便滋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的消极想法,寄托于方士的丹药,希望能收奇效。于是从贞观二十年年底开始服食丹药了。

贞观二一一年正月,高土廉去世,唐太宗困死者系开国元勋兼贵戚的关系,极为哀痛,决定亲临其家吊丧,行至中途,被长孙无忌挡驾。长孙无忌劝告:“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自重!”服药不得临丧的禁忌,似非医方所立,当为方士的玄言诫语,“金石”则为方士所炼的丹药无疑。可见,唐太宗至迟在贞观二十年底已经吞服丹药了。

然而,国内的方士丹药并不见效。又进一步欲求国外的方士丹药。大臣为了迎合太宗的这个心理,于是向他推荐了一名印度方士。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借兵吐蕃、泥婆罗,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俘其国王阿罗那顺与方士那罗迩婆婆寐。同年5月,王玄策将方士进献唐太宗。这个方士“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这个谎言打动了唐太宗幻想长寿的急切心理。于是“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经过近一年的炼制,“药成,服竟不效”,以致丹药中毒暴亡。

这个教训直至高宗咸亨年间还在某些大臣中记忆犹新,当时东台侍郎郝处俊谏阻高宗勿服胡僧炼成的“长年药”时说道:“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所谓长生药,纯属谎言。设使唐太宗不服丹药,还可多活若干年。然而服食之后,病情急剧恶化,名医束手无策,以致提前结束了唐太宗的生命。宪宗时大臣李藩曾云;“文皇帝服胡增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所谓“暴疾”,即指丹药中毒;“不救”,指无法抢救。可知中毒之深、药性之烈。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说的:“太宗之崩,实由于眼丹药也。”方士丹药害人已有明验,胡僧理应治罪,但是可笑的是,大臣对这个曾夺去太宗生命的天竺方士不治其罪,竟“放还本国”。据郝处俊解释,“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出于担心天竺传为笑柄,对饵药毒帝致死的胡僧,不加刑典,未免迂腐可笑。

回顾贞观初年,唐太宗一再嗤笑秦皇祁求神仙、冀其长生的荒唐,说:“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贞观五年,他反对图谶迷信,认为“此诚不经之事,不能爱好”。直至贞观11年2月下节葬诏时还说:“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常数。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讲得何等精彩!不料晚年竟重蹈秦皇的覆辙,这是历史的悲剧,一代英主也不能摆脱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终于在贞观213年3月发病,5月去世,享年五十二岁,8月安葬于昭陵。

同类推荐
  • 安防人的创业史

    安防人的创业史

    本书是中国安防行业第一本歌颂安防企业家的书。书中记叙、描写了湖北省安防行业十二位优秀企业家艰难曲折的创业历程,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企业家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他们敢想敢做,拥有火一般的热情与果敢执着的气质;他们有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勇气;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他们肩负伟大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安防事业,为人类生活的和谐与安宁,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12位安防创业家,只是众多安防人创业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成功创业者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歌颂。
  • 永远的关公

    永远的关公

    历史,是人类的历史。能够证明人类伟大的,是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人。茫茫人海,人海茫茫。天地生人,多的是渺小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白驹过隙,有几人能溅起一些生命的浪花?有几人能留下一点点生命的痕迹?天地生人,无非是仁善奸恶,在人生的舞台上,都会有充分的表演,有几人能留下一些不朽的业绩?或著书惊日短,或舞剑伴星稀,或学成经天纬地之才,或练就吞云吐雾之艺,或壮志凌空,风云际会,或趁风扬沙,铤而走险,或成得大功,或行得大恶,也不过过眼烟云,有几人能留下万世的声名?
  • 张居正

    张居正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读懂戴望舒

    读懂戴望舒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戴望舒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戴望舒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中国最有钱途的男人——马云

    中国最有钱途的男人——马云

    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大师带您品读亚洲的下一个“比尔·盖茨”——马云的成长历程与战略决策。全面揭示全球领先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成功历程与人格魄力。一本专为创业者与企业家所做的枕边书。
热门推荐
  • 妖尾之极限

    妖尾之极限

    穿越到妖尾的少年该何去何从?是一生荣耀,还是.......
  • 控天

    控天

    意外穿越成为纨绔世子,每日弄花赏月,夜夜笙歌倒也逍遥。谁知掩盖在那芙蓉帐下的真面目居然是……她有着多重身份,身负血海深仇,她活着便为了复仇,遇见他们是最美丽的意外,她为了保护他们不惜一次次付出冒生命之险,她不望雄霸天下,只想守护好他们而已!
  • 养女神戒

    养女神戒

    泱泱华夏,元婴高手制霸一方,金丹真人纵横四野。叶无双被青梅竹马抛弃,幸得神戒砸中,命运轨道改变。各种麻烦相续而来,美女们接连出场。人生能有几多愁,凡人百年所为何。青春有火尽情烧,莫待身老心空想。都市生活,照样精彩。!!!欢迎喜欢本书的读者朋友点击、收藏、推荐、您的小手一挥,小的激情澎湃,在此拜谢!群:137059276
  • 当回眸遇上转身

    当回眸遇上转身

    当爱情降临,不要觉得它是理所当然。前世的千百次回眸,换来了今生转身相遇的缘分。没有疯狂的表白,有的只是一句前世没有说出口的:我爱你没有曲折的爱情,有的只是一份今生青梅竹马的相守不喜欢催泪弹,只求平淡的幸福。有时候,幸福就是你回眸,他转身。
  • 我是分裂者

    我是分裂者

    目睹从小长大的孤儿院遭受屠杀,唯一的幸存者白瞬凡因刺激导致多重人格的出现,走上了一条不死不休的复仇之路。痛苦和绝望让白瞬凡得到各种能力,同时他精神也变得不太正常。在人前,他是阳光善良且懦弱的少年,在背后,他却是惊世残暴的复仇者。
  • 网游之神州第一厨

    网游之神州第一厨

    是不是网游小说一定要yy?是不是不yy的网游一定没人看?小弟第一次写作,力求写出不一样的网游。至于成功与否,就请各位读者评判吧。p.s:觉得还看得进眼的,请高抬贵票,用力砸我!
  • 梦魇难逃:恶魔的诅咒

    梦魇难逃:恶魔的诅咒

    癌症晚期女孩儿误雪爱上了多情美少墨言,两个人的爱情在生与死、爱与怨、欲与霸、痴与悲中纠磨着,难离难分。天地惊绝生死恋,颤动人心一悲情。结局如何,是悲是喜,一切尽在超悲苦情大戏中演绎!
  • 等不到的临夏

    等不到的临夏

    “落尘,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劫难。”她望着洁白的玉兰花出神,眼眸渐渐地暗了下去……他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了,她告诉自己说,这辈子,她赏遍了花开,下辈子,她愿陪他到未来……玉兰花开,故人未归,又临花开,我还在等你归来……
  • 科普乐园:生命的蓝色摇篮(2)

    科普乐园:生命的蓝色摇篮(2)

    本书选取广泛存在于中国各级党政机关中以各种“领导小组”为代表的议事协调机构为研究对象,沿着两条平行的主线展开分析和解读,对中国共产党的“小组机制”的运转过程进行全面剖析另一条线索主要是基于机构改革的分析视角,对行政系统中议事协调机构的改革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 聪明购房300问

    聪明购房300问

    本书以直接、简单、明了、实用为编写的宗旨,以房地产市场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焦点,以排除百姓购房中的种种风险为目的,体例编写分知识长廊、交易大厅、物业广场、法律救援、案例评析五部分,分别对房屋买卖的基础知识、基本程序、常见问题以及防范作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