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01100000016

第16章 孟子(4)

③北宫黝(yǒu):齐国人,刺客。④不受:指不接受挫辱。褐宽博:指穿粗布制的宽大衣服的人,实指卑贱之人。⑤无严诸侯:意为心中没有可敬畏的诸侯。⑥孟施舍:勇士。⑦子夏:卫国人,孔子的弟子。⑧子襄:曾子的弟子。⑨蹶(jué):指失足摔倒的人。趋者:奔跑的人。知言:赵注云:“闻人言诵知其情所趋。”浩然:朱熹《集注》云:“盛大流行之貌。”宋:周初所封诸侯国,其始封国君是商王的后裔,据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间地。公元前286年被齐国所灭。遁辞知其所穷:遁,逃避,躲闪。穷,理屈词穷。宋代江西余千的学者饶鲁对于以上四句话作了这样透辟的分析:“当看四个‘所’字,如看病相似。‘设’、‘淫’、‘邪’、‘遁’是病症,‘蔽’、‘陷’、‘离’、‘穷’是病源,‘所蔽’、‘所陷’、‘所离’、‘所穷’是病源之所在。”宰我、子贡:此二人都是孔门言语科的高材生。冉有、阂子、颜渊:此三人都是孔门德行科的高材生。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此用比喻说法,意为上述三个弟子都只得了孔圣人四肢中的一个肢体。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大儿子,因与弟弟叔齐互让王位而双双逃奔周国。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曾扣住马头劝谏,武王不听,于是一同隐居在首阳山,“义不食周粟”而饿死。司马迁在《史记》中曾为他们立传,置《列传》之首。伊尹:商初大臣,辅佐商汤王灭夏桀,有名的贤臣。有若:孔子的弟子,鲁国人,比孔子小十三岁。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因他的相貌像孔子,所以孔子死后,孔门弟子曾一度“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尧、舜:传说中的上古时代的贤君,是儒家最推崇的人物之一。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先生您要担任齐国的卿相大官,能有机会实行您的王道抱负,即使因此成就霸者王者的大业,都不足为怪。要是这样,您是否会动心呢?”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时就已做到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照这样说来,先生比孟贲强多了。”

孟子说:“做到这个并不难,告子做到不动心比我还要早。”

公孙丑说:“做到不动心有什么诀窍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广庭大众之下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普通平民一样;他不畏惧国君侯王,受到辱骂必定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又不同,他说:‘我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和对待能够战胜的敌人没有两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的强弱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才交锋,必定会畏惧众多的敌军,我怎么能有勇气一定战胜呢?我只是能够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的养勇像曾子,北宫黝却有点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养勇哪个更好些,我也说不准。我认为孟施舍能抓住养勇的要领,即无所畏惧,一往无前。从前,曾子对他的学生子襄说:‘你崇尚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如果没理,即使对方是平民,我也不能去凌辱他;反躬自问确有道理,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将勇往直前。’孟施舍虽说有点像曾子,但他所守的是无所畏惧的勇气,到底不及曾子守着有理这一要领。”

公孙丑说:“请问先生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立即回答道:“告子说:‘对于对方语言的意思有弄不清的地方,便抛开不必用心琢磨他的话有没有道理;对于一件事的道理心里未弄妥实,就应抑制自己的心绪。千万别再因此动气。’对于一件事的道理心里未弄妥实,就应当抑制自己的心绪,千万别再因此动气,这是对的,如果认为对于对方语言的意思有弄不清的地方,便应当抛开他的话,不必在自己心上去琢磨他的话有没有道理,那就不对了。意思是说志是气的将帅,气是充满身体的兵卒。志达到了什么境界,气也会随之到达哪里,所以说,要坚定自己的志,不要随便用自己的气。”

公孙丑又问道:“既然说‘志达到了什么境界,气也会到达哪种程度,’又说‘要坚定自己的志,不要滥用自己的气,’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志专一了就会鼓动气,气专一了就会鼓动志。现在看看那些倒行逆施、趋炎附势的人,正是因为气却反转过来牵动了他们的心。”

公孙丑问道:“请问先生擅长于什么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而识别是非得失并探究其原因,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个很难说透。它作为气,是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它作为气,必须与义和道相匹配,否则,就显得软弱乏力。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中有件事使内心感到愧疚时,马上它就没有力量了。我之所以说告子未曾了解义,就是因为他把义看作是外在的东西。去做一件事自然合乎道义,必须坚持到底,不要故意做作,心中不要忘记养气的事,但也不要去按它成长的规律去用外力帮助它成长,千万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把苗拔高的人,拖着疲倦不堪的身子回到家中,告诉家里的人说:‘今天简直累死了呀!我帮助禾苗都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世上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帮助没有益处而放弃不干的,就是那不锄草耘苗的懒汉,那不按照规律用外力帮助它生长的人,就是那拔苗助长的人。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伤害它。”

公孙丑又问道:“什么叫做知言呢?”

孟子说:“听了偏颇的言辞,我知道他的病根在于闭塞,听了浮夸的言辞,我知道他的病根在于失实,听了邪僻的言辞,我知道他的病根在于偏离正道,听了搪塞的言辞,我知道他的病根在于理屈词穷。上述四种言辞,如果萌生于内心,便会危害于施政,如果萌生于政措,便会妨害于实行。今后再有圣人出现,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见解。”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讲话谈论,冉有、阂子和颜渊善于阐述德行,孔子则兼有他们的长处,但他还是说:‘我对于辞令,就不擅长了。’如此说来,先生您既知言,又善养浩然之气,已经称得上圣人了吧?”

孟子说:“哎!你这是什么话呢?从前子贡向孔子问道:‘老师您已经成了圣人了吧?’孔子说:‘圣人,我还不敢当,我只是能做到: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不感到疲倦罢了。’子贡说:‘学习不感到满足,是智的表现;教诲不感到疲倦,是仁的表现。有仁有智,孔夫子您已经称得上是圣人了啊。’圣人,孔子都不敢当,您讲我是圣人,这是什么话呢?”

公孙丑问道:“从前我听说过,子夏、子游和子张,都学得了孔圣人一方面的特长,冉有、阂子、颜渊大体上具备了孔夫子的才德,只是不及他的博大。请问先生。您在上面这些人中间与哪一个更近似呢?”

孟子说:“暂且不谈这些吧。”

公孙丑又问:“伯夷和伊尹怎么样呢?”

孟子说:“他们处世之道并不相同。不够格的君主不事奉,不够格的民众不使唤,世道太平就做官,世道昏乱就退隐,这是伯夷;任何君主都事奉,任何民众都使唤,世道太平也做官,世道昏乱也做官,这是伊尹;能做官就做官,能退隐就退稳,能长久干就长久干,能离开就快离开,这是孔子。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我没能做到他们那样,至于我个人的愿望,便是要学习孔子。”

公孙丑又问:“伯夷、伊尹能与孔子相提并论吗?”

孟子说:“不!自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孔子那样伟大的人物。”

公孙丑说:“那么,他们有共同之处吗?”

孟子说:“有。如果他们能得到方圆百里的疆土而又被拥立为君主,他们都能使诸侯来朝见,拥有天下;如果要他们做一件不合道义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来得到天下,他们都不会干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公孙丑说:“请问他们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圣人,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但不至于奉承他们所喜爱的人。宰我说:‘依我看来,孔夫子比尧、舜强多了。’子贡说:‘见到一个国家所行的礼制就明了它的政事,听到一个人家所奏的音乐就明了他的德行,即使从百世之后来评价这百世之中的君王,也没有一个能违背孔夫子的观点。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从未有过孔夫子这样的圣人。’有若说:‘难道只有民众有高下之分么?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禽、泰山对于土丘、河海对于水塘,都是同类;圣人对于民众,也是同类。高出他的同类,超越他的群体,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从未有过比孔夫子更伟大的人了。’”

§§§第二章

【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①;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②。《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③此之谓也。”

【注释】

①赡(shàn):足。②七十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通称“七十子”。在《仲尼弟子列传》作“七十七人”。此取整数而言。③《诗》云各句:是引自《诗·大雅·文王有声》篇里的诗。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诗歌。

【译文】

孟子说:“倚仗实力假借仁义可以称霸于诸侯,这种称霸必须要有大的国家作基础;依靠道德施行仁政能够称王天下,这种实行王道称王天下就一定要大国,商汤王凭借的国土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凭借的国土只方圆百里。倚仗势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内心服从,而是出于力量不足。依靠道德使别人归附的,别人是心悦诚服,完全是出于自愿的,如同孔子门下七十二弟子拜服孔子一样。《诗》经里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心悦服从。’就是指这种情况。”

§§§第三章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①,绸缪牖户②。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③,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④,犹可违⑤;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①《诗》云:此处的诗引自《诗·豳风·鸱鹗》,以鸱鹗设喻,申述周王室危急,表明作者周公救乱扶倾的苦心。迨:趁着。彻:剥取。桑土(dù):桑根的皮。②绸缪(móu):缠绵。牖户:门窗,此指鸟巢的出入口。③《诗》云:引自《诗·大雅·文王》篇,永言配命意为人应该常常念念不忘与天命配合。④《太甲》:相传《尚书》中的《太甲》是商初伊尹告诫商王太甲的训词。⑤孽:指妖孽。即不详、怪异的征兆现象。违:设法躲避。

【译文】

孟子说:“国君只要施行仁政,就能国泰民安身享荣耀;不施行仁政,就将国破民乱身遭屈辱。现在人们虽然厌恶屈辱,却又安于不仁的现状,这好比是厌恶潮湿却甘心居住在低下的地方。如果真的厌恶屈辱,不如重视德行而尊重士人,使贤德的人治理国家,让能干的人担任官职,国家就没有内忧外患了,再趁着这大好时机,修明政教、条理法规,即使是大国也必定会对此感到畏惧了。《诗》经里说过:‘趁着天还没有阴雨,把桑树根上的皮儿剥取,以便修整好门儿窗户。那住在下面的人们,谁还敢来把我欺侮。’孔子说:‘作这首诗的人真是懂得道理啊!君主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现在国家安定,如果国君这时享乐怠惰,这简直是自取灾祸。一个人的祸福无不是自己招来的。《诗》中说:‘行事念念不忘和天命相符,好为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太甲》说:‘上天降灾祸,还可设法躲避,自己造成的祸害,简直没法逃脱。’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第四章

【原文】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①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③,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④,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⑤。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①廛:提供堆栈储藏货物的意思。征:征收租税。②法:贸易法,名词用于动词,按法定价格收购。③助:帮助耕种公田。税:名词动用,征收租税。④布:钱。⑤氓(méng):自由民。

【译文】

孟子说:“尊重贤达,任用能人,让才德出众的人来治理国家,那么天下的士子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任职;在市场上,提供货栈而不征税,滞销的货物由国家按法定价格征购,那天下的商人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在这样的市场来做买卖;在关卡上,仅仅进行稽查,并不征收税金,那么天下的旅客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种田的人,只须助耕井田制中的公田而不必交纳租税,那么天下的农夫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到那里去种田了;里弄的居民们,不必交纳雇役钱和地税,那么天下各国的百姓们,都会感到喜悦,愿意到那里去当寄居的百姓。如果谁真的能实行这五项,那么邻国的老百姓,便会对那里的国君像对父母般的尊重爱戴他。假如有别国的国君,妄图进犯这样的施仁政的国家,就好像是率领儿女们去攻打他们自己的父母,从有人类以来,是没有能够获得成功的。要是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就是上天派遣到下界来的使者。要是做到这样,却还不能统一天下的,那还从未有过。”

§§§第五章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①——非所以内交②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③,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尤其有四体④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⑤,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

①怵惕(chù tì):惊怕的样子。恻隐:伤痛不忍。②内交:内通“纳”,结交。③要(yāo):通“邀”,谋求。要誉是说求得好名声。④四体:四肢。⑤然:同“燃”。

【译文】

孟子说:“人们都有怜悯他人之心。古代帝王由于有怜悯他人的心,于是才有怜悯百姓的仁政。用怜悯他人之心,来施行怜悯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能像把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运转那样容易了。我之所以说‘人们都有怜悯他人之心’,是因为譬如现在人们突然见到小孩将要掉下井中,都会立即产生惊慌同情之心。这样做并非是为了和孩子的父母拉交情,并非是为了在邻里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并非是由于厌恶孩子的哭叫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历代兴衰演义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历代兴衰演义

    本书所叙历史故事,时间跨度长达数千年。由于作者“撮其要,记其事”,将“圣君明王,忠奸淑慝,总大纲,采集成编”,并且“其中本原,悉遵正史”,把几千年改朝换代的历史和浩瀚史籍中的历史事件,炼压缩在一部几十万字的书中,读后仍使人感到故事连贯,结构紧凑,没有情节松散、断续或虚假的觉。书中对各时期一些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武王伐纣,秦灭六国,楚汉相争,以及历朝帝王开立国、昏君佞臣乱政祸民,均择其重点作了详细、生动的铺叙;岳飞抗金、闯王进京、义和团抵御外,以及历代重要农民起义运动,亦作了繁简不同的描述。
  •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幼学琼林(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山海经(第二卷)

    山海经(第二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唐伯虎集

    唐伯虎集

    本书精选唐伯虎诗、词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他不仅长于绘画,文学上亦富有成就。画与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
热门推荐
  • 女汉子的逆袭人生

    女汉子的逆袭人生

    白小莫,一个24岁之前情感空白,职场不顺且名副其实的女汉子,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和思考决定扭转人生,成为逆袭赢家,这其中包含着对自己的改造与塑炼,忍辱与坚韧,可以说是很多女生心中想要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希望在与我陆续更新这个作品中,大家可以一同有所收获,等待你的来访!
  • 年少轻狂二十年

    年少轻狂二十年

    当岁月都已流逝,我们是否还能牢记曾经的青春岁月?一生兄弟一声兄弟!曾经许下的滴血誓言现在是否依旧没变?回忆曾经,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热血青春,共同缔造属于我们的辉煌。不离不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谨以此书祭奠我们逝去的青春。
  • 逍遥兵王游都市

    逍遥兵王游都市

    一代兵王居然浪荡在都市?“你好,我想应聘内衣部门的市场策划。”“你好,请问需要特殊服务吗?。”“你好,美女你是我的。”“你好,我只要钱。”“你好,你必须看这部《逍遥兵王游都市》”
  • 英魂之刃之最强穿越

    英魂之刃之最强穿越

    一位大神在打英魂之刃的时候不小心被电到了,穿越到了英魂时代,主人公会遇到什么有趣的故事,和英魂时代会磨出什么样的火花呢?会和英雄们有什么的关系,我们尽请期待,
  • 优梦:京都甲十八号

    优梦:京都甲十八号

    蓝诗雨为一名高校学生,优越身世加之自有气质,让她成为所有学生的羡慕,但在应届一年,诗雨父亲与她最好朋友顾晶莹产生感情,强势的母亲察觉后转移了家族所有资产,并让诗雨随她一起去美国读书,经历变故的诗雨对于家庭极度失望,去岛国寻找一直喜欢自己的朋友温斌的安慰,但这美丽时尚的岛国,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
  • 戮神纪元

    戮神纪元

    一场游戏,万千世界。任你无穷变幻,我自夷然不动。放眼山河,只供我驱使;漫天神佛,只听我号令。
  • 宠妻成瘾:早安纯禽首席

    宠妻成瘾:早安纯禽首席

    一个是位居一线万众宠爱的影帝。一个是位居三线万人唾弃的歌手。他们,本该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场不知死活的引诱算计,不该相交的两人有了纠缠不清的恩怨交集。*三年前的她被全世界背叛,三年后她带着仇恨回归,却不知为何频频惹来当红影帝的侧目与羞辱。“靠出卖自尊与清白才踏入这个圈子的人有什么资格得到我的尊重,花菱忧此人还不配”她听惯了肮脏下作的言语都能一笑淡然,却因他不咸不淡的羞辱而激起了满腔悲愤的怒火。“尊重?清白!那是什么?季涔宴你高看我了,身体也好自尊也罢只要能助我登上那绝无仅有的宝座什么我都可以卖给你看,我的世界污垢肮脏的早已容不下那些高尚情操了”
  • 亘古乾坤

    亘古乾坤

    一块来自三百年前从天而降的神秘大陆。揭开了一段扑朔迷离的阴谋。一位来自北域的小小少年。只为寻找那无尽的至高宝藏。踏上了漫漫的旅途…………
  • 绝地命运重生

    绝地命运重生

    主角李向东因为遭遇车祸,意外的重生在家庭遭受灭门惨剧之前,刚刚六岁的他,该怎么办?如何阻止惨剧的发生?
  • 仙帝纪

    仙帝纪

    他年我若为仙帝,众生皆有成仙时!落拓少年从抚育自己成长的书院覆灭阴影之中走出,手握上古圣人秘传书卷,引领三千道门,对抗人道正统,朝廷皇权,一步步踏上天人两道的至高巅峰。三千大道,皆可成仙!六界轮回,我为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