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08400000007

第7章 茶叶之源流(2)

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樊绰在出使安南、夔州后著成《蛮书》(又称《云南志》)。《蛮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最早的明确记载了普洱茶历史的文献。因为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种茶,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同时,从樊绰的话“散收,无采造法”,我们就说普洱茶的传播兴于唐而盛于宋。但若就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来说,唐宋无差异,均为兴起时期。

元朝

普洱茶发展中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因为元代时,内地紧压茶的制作工艺逐渐传入云南。对于唐宋时的云南散茶来说,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输入。从某种意义上说,紧压茶的采用真正结束了云南茶叶“散收,无采造法”的历史。而且紧压茶既方便长距离运输,又为普洱生茶陈化为普洱熟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它影响深远,光照千古。

明代

明代是云南茶叶的发展时期,当时最有名的茶为昆明太华茶、大理感通寺茶和湾甸(今昌宁县内)茶。大路茶有永宁(今宁蒗县)“剪刀粗茶”,车里(今普洱县以西、西双版纳)“普茶”和乌蒙(今昭通地区)的“乌蒙茶”还可以看出,唐朝银生茶的吃法还是相当古老的。

宋朝

宋朝,普洱茶的发展承续唐代。正如南宋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的记载“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由此可知,宋代在普洱茶的工艺制作上没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宋代大规模的茶马互市对云南茶尤其是普洱茶的传播繁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人(乌蒙当时归四川管辖)。当时流通全省,销量最大的当数“普茶”。据万历《云南通志》:“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谢肇《滇略》中也提到:“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是两条关于普洱茶的最早的记载,对解读普洱茶名称的由来和产地之争有重要的意义。当时普洱茶内销量在天启年间(1621—1627)已达到400担左右。

清代

清代是普洱茶最为光彩而鼎盛的时代。清道光年间的阮福在《普洱茶记》里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京师尤重普洱茶皆因其味即品质。也正因为京师尤重之,所以在雍正年间专设普洱府以管理茶务。并且在雍正九年(1731),将普洱茶正式定为贡茶。至道光年间,京师皇族仍喜爱有加,“冬喝普洱,夏喝龙井”成为皇族时尚。为保证贡茶顺利运送,又于道光二十五(1845)年,清政府不畏险阻,专门修筑了一条从昆明经思茅至茶山长达数百千米的运茶马道。更为重要的是,清廷又把“瑞贡天朝”的至高荣誉嘉奖给普洱茶,可谓是“三千宠爱在一身”。

近现代

普洱茶的衰落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国势衰微,国内政治腐败,苛税繁重,以至于普洱产茶竟为民害,加上火灾瘟疫等时有发生且危害巨大,茶农不得不放弃种茶而去另谋生计。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普洱茶产量锐减。

尽管清末时顺府太守琦嶙在凤山倡导种茶,民国初年景迈乡绅纪襄廷在景谷倡导种茶,云南茶业有所发展,到了1937年云南产茶总量也曾一度达到19.6万担,为旧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但那不过是回光返照,仍难以抵挡衰落的结局。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因为战乱火灾瘟疫等原因,云南茶叶全面萎缩而彻底地衰落。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普洱茶发轫于魏晋之前,发展于唐宋,转折于元明,鼎盛于满清,衰落于清末以后。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云南茶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速度也曾放慢,甚至一度停滞。改革开放以来,云南茶业又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从健康的角度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并接受。全民掀起喝普洱之风,使普洱茶产业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云南茶区生态优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茶,这话也不假,品质上乘的普洱茶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就整体来看,云南省地处北纬21.8°~29.15°,东经97.31°~106.11°之间,北邻四川,西北隅西藏,西、西南界缅甸,南邻老挝、越南,东壤广西、贵州。地形地势上,它位于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云贵高原之上。西部为峡谷纵列的横断山脉。东部为云贵高原。南部为中低山势,宽谷高地。这种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使得北部高耸的云岭阻挡了西伯利亚干冷空气进入云南,而南部又接受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湿气。同时,又因其处在低纬度高原,所以这里的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云南省版图的西北角和东北角以外,均四季如春。

具体来说,茶树生长最喜欢温热潮湿的气候和酸性土壤,而云南茶山正好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中。

云南主产区土壤绝大数为花岗岩、片麻岩、紫色砂岩、变质岩等风化的母质在亚热带植物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呈酸性的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有少数为溶岩和火山灰母质形成的。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松黏得宜,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营养全面。这种极佳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云南是中国潜在的最大最优良的茶区。云南境内茶树四季生长,四季采茶,每季均有新茶上市,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同时云南茶区年平均气温在14℃~18℃之间。茶区几乎为无霜期,有很多地方20年才遇有一次霜冻。雨水丰沛,年降雨量为1 500毫米左右,大部分地区在冬季往往因辐射降温,冷气下沉而形成雾海,可以补充旱季部分水分之不足,相对湿度较大,这些自然条件符合茶树生长的气候环境。并且云南茶区基本上处于滇中以南的海拔在1 000~2 000米之间的高山地带,少数在1 000米以下和2 000米以上,正是“山高雾多出好茶”的理想之地。

此外,云南茶区光照丰富,一般为120千卡/每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据云南省茶科所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太阳光谱考察课题组测定为4 000~10 000A的太阳辐射,其光谱光质呈规律性变化,高海拔不仅总辐射生理辐射高,而且紫光蓝光也很丰富,对氮代谢有利,宜生产高香绿茶,而中海拔的红光丰富,对碳代谢和形成茶多酚有利,可生产优质红茶、普洱茶。

有如此优良的生长环境,普洱茶名遍天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

云南茶树品种多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茶起源于云南,其品种也是多种多样,位居世界之最。从现在的茶树分类上来看,云南茶树品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野生型乔木茶树

这种茶树的高度一般在3米以上,生于原始森林之中,承自然雨露,集大地精华。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20厘米。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弱,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当然,也有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这种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

2. 栽培型野生古茶树

这种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5~3米。茶菁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3~5厘米,成叶长可达6~15厘米。叶身较乔木叶片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高扬,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

3. 茶园野放型

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这种茶经茶园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施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微锄草管理。野放茶茶龄一般在50年以上,树高约1.5~2米。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 茶园茶

茶园茶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茶园茶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越重。茶园茶其茶性最烈,茶质则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且留存时间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总体归纳起来,适合制普洱茶的茶树品种有:

勐海大叶茶、易武绿芽茶、元江糯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选9号、双江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美国本科留学解读

    本书应用了使用范围广泛、具有高可信度的三种评论及排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普林斯顿评论》和《耶鲁大学内部指南》,从美国超过2100所本科学校中选出171所学校,并在书中一一列举了它们的概况、排名/声誉、有无经济资助、支持体系、学校规模、地理位置、学校类型、校园文化,帮助中国父母根据需要设定个性化的选择标准,从而找到最适合就读的学校。
  • 刘若愚:融合中西诗学之路

    刘若愚:融合中西诗学之路

    刘若愚开创了融合中西诗学以阐释中国文学及其批评理论体系的学术道路,他的比较诗学体系在西方汉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中国文学理论走向国际化也有不可忽略的借鉴意义。本书全面评述了刘若愚的学术思想。
  • 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为什么说国学不应只是一种文化产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为此,了解先进文化、学习文化知识,是落实胡总书记这一指示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环节。
  •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历史文化(二)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她的文脉传承。挖掘整理、弘扬光大使其绵延不绝,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兰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种种原因,保存于地面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并不多,因此,通过文字记载,保存历史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狼牙弓

    狼牙弓

    佛曰六道轮回,千百年前,修罗降生人间,一番历练后离去。到北宋,生于武将之家的成林成章两兄弟与远房表妹钟宁一起生活,而成章却逐渐发现自己异于常人的体质,经历种种苦难之后成章发现了修罗的秘密,并得到了修罗遗存于世的兵器。就在他自得于世之时,陡然发现自己完全陷入了另一个巨大的骗局之中,从而开始了更为离奇的经历......
  • 穿越之毒妃当家

    穿越之毒妃当家

    亲眼抓到男友与表姐的奸,你会怎么办?欧阳紫敏的第一反应便是逃离,逃离的结果便是穿越了!欧阳紫敏穿越到与之同名的秀女身体里,踏入皇宫,开始了她的宫斗生涯!她却不知,她的穿越是人为制造,她与他的相遇,是命中注定,是他逆天改命而来!当深陷阴谋的她,一步步揭开事实真相,她该如何决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中学生为何读经典?中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捡个郡主做老婆

    捡个郡主做老婆

    怀揣着“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儿好过年”的伟大梦想他痴心妄想着能在大街上能捡个老婆回家果然天降栗子壳,他遇到一个与他一样具有祸水潜质的美娇娘原以为拐个老婆不费吹灰之力顶多每天被她的冷脸冰一冰,被她的毒药一药,至少他顺利拐到一个未婚妻了不是?!谁知原以为身份单纯的美人儿却无端蹦出了一个权倾天下的痴情爹爹,一个名满江湖的迷糊娘亲还时不时的给他制造各式各样的麻烦......老天,他只想娶个娘子而已,有必要如此整他吗?
  •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成语一看通——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

    《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中华成语,是历史事迹的缩影,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无不闪烁着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影响中国的300则成语故事:成语一看通》精选300则耳熟能详的成语,对大家知晓成语出处、充分了解其原意有相当大的帮助。
  • 重熙累盛

    重熙累盛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作为一个考研没能成功的大四毕业老阿姨,杭熙就像她看过的无数小说主角一样,一睁眼变成了十四岁小萝莉。诶呀别啊,虽然她经常YY一朝重生天下无敌啥的,但是好不容易熬过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涯,眼看毕业了跟自家七年初恋亲亲男朋友结婚的日子不远了,怎么又得来一遍呢!既然如此,那就贯彻落实事事如意的人生目标,为顺利和亲亲男朋友结婚而奋斗吧!她想,就这样和他初恋到老,再好不过了吧……
  • 苍魂师

    苍魂师

    人,由身体和灵魂。身体拥有体力,而灵魂则拥有着魂力。那些使用着魂力的人,称之为魂术师。
  • 女配求:生存游戏

    女配求:生存游戏

    穿越到小说中了这还不算可怕,可怕的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只是一场测试。她究竟该怎么办,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她要生存下去,要活下去。
  • 叶若初夏

    叶若初夏

    初夏从小就热爱元武道,每次总在家里的小院子里偷偷地看哥哥练元武道,偷偷地学,然而哥哥却自从上了高中后总要去韩国培训,高中三年没有一天在家,只有初夏高一结束放暑假哥哥才回来和初夏一起打工,以便为了初夏的生活费、母亲的药费有着落。暑假结束后,哥哥又再次离开前往韩国,临行前,哥哥将初夏托付至沐樱道馆,初夏开始了她的正式学元武道之旅,一路上,磕磕绊绊,有欢笑,有忧伤,有胜利,有失败。爱情之种也开始悄悄萌芽,究竟初夏是否能再见哥哥,究竟是否会与爱情擦肩而过??
  • 风云绝恒

    风云绝恒

    一个古老世家的少年,三年前在父亲安排下成为一个杀手组织的冷血杀手;三年后因为种种原因少年隐藏身份与昔日好友一起进入高等魔法学院进修;然而大陆风云涌动,大陆各大家族纷纷被卷入一场浩荡的纷争中;届时,亲情、友情、爱情、责任、仇恨、荣耀交织在一起,亲人、兄弟、战友、异族、猛兽与少年战斗在一线;欢乐、笑声、感动、愤怒、悲痛、懊悔见证了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