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如身体发育迟滞、情绪焦虑等,应及时找医生诊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宝宝生病时可以吃哪些辅食
正在停掉母乳的宝宝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让宝宝吃辅食?其实,在宝宝病情不太严重的情况下,一部分辅食不仅可以吃,而且还有利于宝宝身体的恢复。比如苹果,把苹果去皮后磨碎,做成辅食,不仅味道可口,还易消化,有利于宝宝病情的好转;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可增强抵抗力;卷心菜含有纤维、维生素,大量水分以及苏氨酸、氨基酸,对正在成长的宝宝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营养食品。
腹泻:土豆易消化,所含的钾比米高出16倍,含有的维生素遇热后也不会被破坏,对治疗腹泻有明显效果。鲜爽润泽,营养丰富,是宝宝很好的补益食品准备。胡萝卜半个、土豆1个、青菜适量、大米2大勺和海带汤2杯。把大米洗干净,泡3个小时左右。然后把胡萝卜、土豆去皮切成半月形,再把菜切好,把米和菜放入锅里再倒入海带汤,一直煮到米烂为止。如果宝宝腹泻严重,应多加水,煮成像米汤一样即可。
呕吐:萝卜对于酵母菌引发的消化不良现象及消化器官未发育完善的婴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萝卜、糯米做成辅食,能有效地治疗宝宝的发热呕吐、干呕症状。大米1大勺、糯米1大勺、萝卜汁1/3杯和水1杯半。把洗净的萝卜、大米和糯米,放入水中泡30分钟;萝卜榨汁。将泡好的大米和糯米放入锅里,加入萝卜汁和水,用小火煮开;等米和糯米焖熟后,把汤凉好,盛汤给宝宝喝。
出疹:菠菜可以降血热,能有效地治疗出疹,不会产生过敏性反应,可以放心地给出疹的宝宝吃。面粉1/3杯、菠菜2棵、西红柿半个、大葱少许和肉汤2/3杯。先把面和好后放半个小时;再把菠菜在开水中焯好,切成2~3厘米长,然后切葱花。把肉汤倒入锅里,放上菠菜、西红柿、葱花一直煮到开锅。然后把和好的面擀薄,先切成2厘米宽的条状,然后再揪成小面片儿放入锅里,稍煮片刻,就可食用。
关注宝宝营养
烤豆腐饼
食材:空心粉40克,豆腐20克,牛奶1大匙,洋葱少量,胡萝卜1/10个,奶油调味汁2匙,干酪粉2大匙,香菜末若干。
做法:
1.空心粉,洋葱,胡萝卜煮至软嫩,空心粉切成3厘米长,蔬菜切碎。
2.豆腐捣碎,与粉和菜放入烤盘,浇上奶油调味汁及牛奶搅匀。
3.干酪粉和香菜末撒上,用烤箱烤至焦黄色为止。
奶油肉丸
食材:牛肉15克,面粉若干,胡萝卜适量,洋葱适量,盐少许,奶油调味汁半杯。
做法:
1.牛肉、胡萝卜、洋葱磨碎并搅拌在一起,揉成小丸子并裹上面粉。
2.加水、奶油调味汁煮沸,放入小丸子,煮熟后,加适量的盐调味。
三丝汤
食材:熟火腿30克,鸡蛋4个,西红柿半只,葱花少许,紫菜少许,盐少许。
做法:
1.油锅烧热,将打匀的蛋液倒入锅中摊成蛋皮,取出切丝,熟火腿切丝。
2.西红柿洗净去皮、籽,切丝。
3.葱花炝锅,放入适量水,下入三丝烧开,加盐、紫菜即可。
8~9个月日常护理疑难找专家
为什么宝宝白天的睡眠减少了
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界事物也吸引着宝宝,不少宝宝好像突然之间减少了白天睡眠的时间,原来白天睡两次的宝宝,现在只睡一次了,这样的睡眠时间正常吗?
其实,睡眠时间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宝究竟是否需要。在这个阶段,有少数宝宝甚至白天完全不睡;有的则是两次减为一次(而且通常减少了早上那一次,也有些宝宝则是减少了下午那一次);但也有的宝宝还始终保持白天要睡两次。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只要不影响宝宝晚上的睡眠都是正常的。所以,父母要观察宝宝白天的反应,如果宝宝白天表现得精神不佳,也不愿与父母合作,就应该让宝宝补充白天的睡眠。如果宝宝没有上述状况,父母就不要过于担心。
宝宝睡前哭个不停怎么办
由于第9个月的宝宝对妈妈十分依恋,甚至在睡觉时也不愿让妈妈离开。所以,有的宝宝在睡觉时,一看见妈妈要离开就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妈妈可以再返回宝宝的卧室,当确定一切都没问题时,轻轻地亲吻宝宝一下,然后马上离开。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宝宝都能止住哭声而慢慢入睡。但是,他们已经懂得如何把妈妈唤回卧室,如果妈妈离开,宝宝也许是一再地爬起来大哭,也许是一边哭,一边大声地呼喊:“妈妈!”好叫你于心不忍而再次出现。如果你满足了宝宝的愿望,再次出现在宝宝身边的时候,宝宝也不会像上次那样容易安抚了,甚至在你再要离去时会变本加厉。所以,这时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任宝宝哭上一会儿了。妈妈的完全远离,远比过分迁就的效果要好得多。经过几次后,宝宝就会学会自己重新躺下,好好睡觉。
如何选择学步鞋
这个时期的宝宝,不仅喜欢站在父母腿上又蹦又跳,而且已经能够扶着栏杆站起来了,因此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子显得十分重要,这将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学站、学走路。
宝宝的鞋子最好选择鞋底稍硬的软底布鞋或粗毛线编织的鞋。鞋底应柔软,防水性强,鞋帮要稍稍硬一些,以保护宝宝的踝关节。最好要选带鞋带的鞋,以便及时调整鞋子的大小。
宝宝刚刚学步,选鞋时一定要注意尺寸合适。如果尺寸太小或刚刚合适,就可能挤压宝宝的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甚至使脚形产生异常变化,同时也影响形成正确的走路姿势。如果尺寸太大宝宝一活动就掉下来,还容易摔倒。所以,大小适宜的鞋应该是宝宝穿上鞋站起来时,脚尖前有半个拇指大小的空间。
此外,由于宝宝的脚长得特别快,通常2个月左右就需要换鞋了。所以妈妈一定要经常量一量宝宝脚的大小,以便及时为宝宝换上舒适合脚的鞋。
会爬的宝宝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9个月的宝宝一旦学会了独立爬行,就会在家里的床上、地板上、沙发上甚至角角落落到处爬来爬去。这时,父母千万要注意宝宝爬行时的安全和卫生。家里的布置要重新审视,地板要打扫干净,铺上地毯或棉垫之类的东西。此外,由于这个月的宝宝活动能力不断增强,活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因此针对宝宝已经学会站立的实际情况,还要注意宝宝活动场所的安全。如果有桌子,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铺设垂落于桌面以下的桌布,以免宝宝独自站在桌子旁边时,拉动桌布而扯下桌面上的东西造成危险。在宝宝的活动场所最好不要放置冰箱,以免宝宝去开冰箱的门导致危险。在选择电扇时,最好选择加装了安全防护设计的电扇,比如当宝宝一碰,电扇就会停止的那种,如果是普通电扇,应加装较细间隔的防护网,以防好奇的宝宝将手伸到电扇中发生危险。另外,要使床远离窗户,防止宝宝爬上窗台,并且窗户应安装护栏。所有家具的尖角要用海绵或布包起来,药品、刀剪、笔也不要放在宝宝能够抓到的地方。
8~9个月新手妈妈合理应对宝宝不适
宝宝扁平足是什么原因
9个月的宝宝,全身胖乎乎的十分可爱,尤其是宝宝的双手和双脚,胖得都有肉窝。父母总愿意摸一摸,看一看,却发现宝宝的脚底是平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担心今后长大了是扁平足。
其实,宝宝平的脚底板并非例外,而是常态。原因很多:一是由于宝宝还没开始走路,脚底的肌肉还没有发展成弓形;二是宝宝的脚底有一层厚厚的脂肪,使得形状更不易凸显出来,尤其是较胖的宝宝就更不容易看出来了;三是当宝宝开始学步时,会将两脚分开以求平衡,从而加了更多的重量在脚掌上,使得脚底部呈平坦状。一般来说,大多数宝宝会随着发育成熟而出现脚底应有的弧度,只有少数宝宝例外,但此时还不能够看出宝宝将来是不是扁平足。
宝宝牙齿长得慢和遗传有关系吗
大多数的宝宝在9个月的时候,就已经长出3~5颗牙了,但有的宝宝却一颗牙齿也没长出来。为此,父母很担心,为什么自己的宝宝与别的宝宝不一样呢?其实,宝宝的牙齿,有的出得早一些,而有的出得晚一些,时间跨度在3~12个月。9个月的宝宝没长出一颗牙,实属正常,父母不必为此担心。但为什么宝宝出牙有早有晚呢?这与遗传有关,而跟智力和发育无关。即使宝宝没出一颗牙,父母不能因此延缓宝宝吃比较硬的食物。因为在臼齿长出来之前(大概在第二年中间),主要的咀嚼都是靠牙龈来完成的。
宝宝大便异常是怎么回事
9个月的宝宝有时会排出奇怪的大便,有的像沙子,有的像胡萝卜或胡萝卜汁。有的像黑色的线。有的有深色的小异物,像葡萄干。有的有浅绿色的小丸,像豌豆。宝宝之所以排出这种大便,一是由于咀嚼不完全,有的食物基本原样就被宝宝咽了下去;二是宝宝的消化道尚未成熟,所以通常宝宝吃下的东西,都能保持原来的颜色及质地被排出。所以,父母在给宝宝吃一些较硬的食物,如葡萄干、玉米粒时,最好先压碎再喂给宝宝。
沙状物的大便相当普遍。因为许多食物在经过消化道后就是这个样子,尤其是燕麦制的谷物等。造成大便颜色异常的不仅是天然食物,人工合成的东西也会(通常不该让宝宝吃这类食物)。所以,父母看到宝宝排出奇怪的大便先别紧张,要想想给宝宝吃过什么。如果找不出原因,就带些样本让大夫诊治。
宝宝还不会爬怎么办
一般来说,宝宝在7个月就会爬,但较多的是在大约8个半月时,但有的宝宝到了9个月了,仍然不会爬。
爬行并不能作为宝宝发育是否正常的标准,因为不是每个宝宝都会经过这个阶段。有些宝宝根本没爬过,就直接站立起来,沿着家具摸索前进。所以如果9个月的宝宝还不会爬,父母先不要着急,观察观察再说。
纵观宝宝们爬行的姿态,各有不同。有些会往后,或往侧边方向爬行,可就不往前;有的借助膝盖;还有的宝宝则是手和脚并行,这个姿态出现,离走路便不远了。然而,爬的方法并不重要,宝宝试图靠自己的力量移动才是重要的。在宝宝学爬之前,一定会坐了。至于两者之间的衔接如何,并无关系,除非宝宝在好几个地方有明显的发育迟缓。
通常一个很会爬的宝宝可能学走就慢。反之,一个不曾爬过的宝宝,会较早走路。另外,有些宝宝不是不会爬,而是没有机会学爬。因为父母把宝宝放在婴儿床里、手推车上、婴儿背带、游戏围栏或是学步车中。所以,宝宝没法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要奉劝那些父母们,不要把宝宝圈起来,要尽量让宝宝在地上活动。可以在宝宝前方不远处,放置宝宝最喜爱的玩具,来吸引宝宝向前爬。还要为宝宝准备护膝,以免太冷太硬的地板,或是磨人的地毯降低了宝宝对爬行的兴趣。
宝宝患结膜炎怎么护理
有时父母发现宝宝出现了红眼睛、眼睛痒的症状,特别是在春夏两季,出现的可能就更大。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得了一种叫做卡他性结膜炎或泡性角结膜炎的眼病。
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过敏性眼病,主要是由于灰尘、花粉和阳光等刺激宝宝的眼睛,引起过敏反应所导致。其症状有:
红眼睛——宝宝看起来眼睛肿而且红,还伴随有流眼泪的症状。
眼睛痒——因为痒,宝宝会不停地用小手揉眼睛。
眼屎多——眼屎明显比平时多,为透明黏稠的分泌物。
眼睛疼——由于眼睛疼痛,宝宝会不停地哭闹,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影响视力。
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后,父母要做以下护理。
找出原因,切断过敏源。首先带宝宝去医院,在诊治过程中,仔细查找原因,一旦知道宝宝眼病的原因,就应该马上避免再接触,停止过敏物的刺激。
准备专用毛巾。宝宝使用的毛巾、手帕要分开,每次使用过后要用开水煮5~10分钟。
眼部冷敷。用凉毛巾或冷水袋给宝宝做眼部冷敷,避免热敷,因为热敷会使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致使分泌物增多,症状加重。
点眼药水。为宝宝点眼药水时,要先安抚好宝宝,让宝宝仰卧,脸向上,这样才能保证眼药水在结膜内停留一会儿。另外眼结膜的间隙很小,眼药水停留比较困难,再加上眼皮不停地眨动,眼药水只能停留很短时间,所以一定要按照医生叮嘱的次数勤滴眼药水,不要擅自减量,这样才能发挥眼药的作用。涂药膏也一样,为了避免影响宝宝看东西,一般在睡前涂眼药膏。
如何对待宝宝的安抚物
宝宝停掉母乳后,由于再也不能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吃奶了,也意味着妈妈以后不可能随时随地在他的身边,因此,从生理到心理,一下子感到了巨大的失落,甚至还有点不安全感。
于是,宝宝便开始寻找过渡性的情绪依靠,也就是安抚物。安抚物也许是填充玩具,或是妈妈的贴身小背心。当宝宝感觉不安和无助时,抱着安抚物,心里就感到踏实和安全,甚至有像妈妈爱抚一样的舒适感。宝宝逐渐体会到,父母是否能在身边不由自己,而安抚物却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下。有的宝宝本来没有这种安抚物,但在遇到某个突发状况(例如换新保姆,搬新家),可能就立刻找了一个。还有的宝宝虽然没有安抚物,但睡觉的时候,必须要让妈妈在身边,闻着妈妈的体味才能睡得着。一般情况下,在宝宝2~5岁时就会舍弃安抚物(吮吸大拇指的习惯也在此时停止)。对于宝宝的安抚物,父母要抱着理解的态度去对待。不要强迫宝宝丢弃,但是要尽量限制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