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1200000015

第15章 宋高宗为何用处女选太子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初封蜀国公,后封康王。靖康二年(1127)年初,徽钦二帝被金人掠走后,同年五月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他执政36年,以求和苟安为国策。长期倚用奸相秦桧,收诸将兵权,杀岳飞,与金订立屈辱的“绍兴和议”,割地称臣纳贡。为交付巨额贡物和奢侈之费,大肆搜刮百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金朝完颜亮率兵攻宋,宋高宗几无战守之备,不得不让位于宋孝宗,退居德寿宫,当起了太上皇,15年后病死,终年81岁。

宋高宗在收复国地上动脑筋不多,在确定接班人时却费尽了心机,关键时刻竟用处女“选”太子,在历史上制造了一段不绝于口的闲话,同时也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谜团。

原来,宋高宗后宫嫔妃不少,于史留名的就有两位皇后、两位贵妃、两位贤妃、一名婉仪,被他宠幸过但没有名位的女人就不知有多少了。然而为他生出儿子的只有宪圣皇后吴氏、张贤妃和潘贤妃三人。而其中只有潘贤妃生下的儿子成活,取名赵。建炎三年(1129)二月,高宗到了扬州,一天晚上正兴致勃勃同宫女淫乐,突然报告金兵袭来,他受了很大惊吓,患了锁精症,从此失去生育能力。一个月后,宋高宗到了杭州,扈从统制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逼迫宋高宗退位,立不到3岁的魏国公赵勇为帝,并请隆太后垂帘听政。一个月后,韩世忠杀苗、刘二人,高宗复位。建炎三年四月壬申日,册立赵为太子。在这场动乱中,赵被吓出病来,延至七月,病情愈重,医治无效,短命而亡。

太子夭折,皇储乏人,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不识时务者开始上疏,要皇帝尽快在宗室后裔中挑选储君,倘若皇帝日后生出儿子,到时再重新册立太子。按说这是关心国脉大事,照此实行可安人心。然而宋高宗以为这是心怀二志,并借此事羞辱自己,再说眼前战事紧张,哪有时间选立太子?为了平息大臣议论,便将上疏者撤职查办。大家果然缄口藏舌,不再议论立储之事。

宋高宗和后妃们生不出儿子,战局也慢慢稳定下来,立储之事遂又重提。这时,辗转在江西的宪圣皇后也平安返回临安,她说曾经做了一个怪梦,不解何意,秘密向高宗说了,高宗悟出是选嗣之事。恰在这时,大臣范宗尹也提出了这事,高宗答道:“太祖皇帝以神勇之武定了天下,可是他的子孙没有享受承继之福,现在遭遇世乱艰难,他的后代更是飘零可怜,我若不效法仁宗皇帝,为天下着想,怎能告慰太祖在天之灵?”

众所周知,宋太祖临终前,遵从太后之意,把皇位传给了弟弟,他自己的后代没有继承大统。至仁宗时,没有儿子,便挑选4岁的侄子赵宗实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宋英宗。现在的高宗赵构也没有儿子,便想效法宋仁宗的做法,在太祖的后人中选立太子。一方面显示自己有尧舜之风,一方面也可安定人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宋太宗一支的嫡系子孙全都被掳北上,皇太子不得不在太祖后裔中选立。果然,副宰相张守、负责军事防务的长官李回、禁卫官娄寅亮等人纷纷上疏支持或称赞皇帝的这一英明做法。宋高宗遂借坡下驴地说:“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决定在太祖后人中选立皇子。

按照赵宗室玉牒,赵构系宋太祖六世孙,“伯”字辈为七世孙,排列起来是子侄关系,立为皇太子名正言顺。经过多人寻访,查明太祖皇帝七世孙共1645人。在这些人中,又挑选出7岁以下幼童10人,经反复审看,相中了一胖一瘦的两个男孩。宋高宗把他们两个叫到一起,再仔细端详一遍。他看胖的那个孩子结实,个头儿也高,决定“留胖去瘦”。然后赐给瘦孩子300两白银,想打发他回家。就在这时,一只白猫从两个孩子中间穿过,胖孩子飞起一脚,踢翻了这只白猫。高宗看了大为不满,他想,此子如此轻狂,如何担当社稷重任?当即改变决定,留瘦去胖。绍兴二年(1132)五月,高宗皇帝育太祖朝奉大夫赵子之子伯琮于宫中,赐名瑗。追溯起来,伯琮是太祖次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

伯琮入宫这年只有5岁,生活不能自理,遂交给张婕妤负责养育。高宗虽然用心选了一个侄子,但他并未将其视为皇子。说来宋高宗有自己的理由:一、这一年他只有25岁,倘若医治有效,说不定以后还会生出儿子。二、赵瑗年纪幼小,发展难以预料,万一不如人意,随时可以废掉。三、“伯”字辈侄子众多,说不定有更优秀者出现,到时择优汰劣,于江山社稷更为有利。

宋高宗的这些想法确有道理。可是,朝野医方用尽,他还是生不出儿子。绍兴四年,吴才人觉得寂寞无聊,也想抚育一个孩子。高宗把秉义郎赵子彦的男孩找来,时年7岁,名为伯玖,长相可爱;聪慧颖异,吴才人一看就很喜欢,留在身边精心养育。宋高宗将其改名为赵璩,这样,事实上有了两个储君侯选人。他们自身尚不明白悄然开始的竞争,但大臣们在密切注意着立储大事。比如,大将张浚专门上表,请求高宗尽快确定皇太子。然而高宗心中有数,对于这种请求,一概置之不理。

绍兴五年五月,大臣赵鼎建议应在宫中建立书院,对这两名男孩加强培养。宋高宗为此修建了“资善堂”,聘请徽猷阁待制范冲和起居郎朱震为宫廷教师。两个孩子的学习都很认真,接受了系统正规的良好教育。绍兴十年(1140),岳飞奉诏班师后,提出“正国本以安人心”的建议,赵鼎也提出议立皇子一事,均遭宋高宗训斥。两年后,15岁的赵瑗加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按照惯例,他出宫住进王府。而这时的赵璩,独居禁中,封吴国公。三年后,赵璩晋封为思平郡王,同样搬进自己的府第,时人称为东、西二府。

宋高宗对于选立皇子之事不是没有考虑,然而他还必须考虑这样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抚育赵璩的吴才人已被册立为皇后,秦桧因与赵瑗关系不好,遂借机一打一拉,制造吴皇后欲立赵璩为太子的谣言。许多大臣看秦桧脸色行事,弄得“中外议颇籍籍”。高宗左顾右盼,难下立储决心。二是高宗母亲韦太后从金国回来后,因与赵璩接触较多,对其很有好感,日常言行不免偏向赵璩。高宗是个孝子,不能不考虑母亲的这种态度。此事就这样不痛不痒地拖了下来。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奸相秦桧病死;二十九年(1159)九月,韦太后崩于慈宁宫。立储的所谓两大障碍已不复存在,大臣们又一次提出确定皇子的问题。高宗觉得再往下拖延实在难塞众口,遂把这事提上了朝廷议事日程。然而,赵瑗和赵璩两个究竟立谁,宋高宗再一次犹豫起来。这天,他独处宫中,看到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宫女,一个妙计涌上心头。遂悄悄召来内府总管,要其挑选未被临幸的20名宫女,东府、西府各赐10人,他要看看赵瑗、赵璩在女色面前的态度,据此决定取舍。过一段时间,宋高宗传命将这些宫女召回,让女官逐个对其检验。结果,赐给赵瑗的宫女完璧如初,而赐给赵璩的宫女全被奸过。宋高宗对此秘而不宣,但他明白了孰优孰劣,女色可以乱性,女色可以致祸,高宗利用这一传统办法,识别出哪个是正人君子,谁又是好色之徒。争论了近30年的立储君问题,靠了10名处女,就这样一锤定音了。绍兴三十年二月二十二日,朝廷举行了隆重的皇子册封仪式,宋高宗亲笔御书:“瑗可立为皇子,改名玮。”赵璩仍为皇侄,一个月后,他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垂头丧气地离开临安,住进绍兴王府。皇子与他擦肩而过,他至死也不会明白自己失算在哪里。据史书记载,立皇子的制书颁布后,大臣们“动色相庆”,“中外欢悦”,说明宋高宗的这个决定英明正确,很得人心。赵瑗向皇太子之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了惟一的皇位继承人。

如此重大而又严肃的立储问题,居然用10名处女去检验测定,可谓独出心裁,历代罕见。这件事引起了后人的争议,宋高宗果真是用这种难以启齿的方法选定皇子的吗?《玄玄堂闲话》、《前桥小语》等史料中提出了不同看法,概而言之,有以下几点:

其一,选定赵瑗为皇位继承人,本是宋高宗的初衷。据《宋史·孝宗本纪》:孝宗(即当初的伯琮,后改赵瑗)一开始就受高宗喜欢,“绍兴二年五月,选帝育于禁中”,宫中修建“资善堂”书院,主要是为了教育好赵瑗。后来赵璩(即伯玖)被召进宫后,只有“寻诏赴资善堂听读”的资格。虽说他也按时受到诏封,其养母也位居皇后,但赵璩的资历、地位仍然无法与赵瑗相比。因为赵瑗比赵璩年龄稍大,受封几乎总要领先赵璩一步,这也是他被立为皇子的有利条件。更主要的是,赵瑗性喜俭约,厌恶骄奢,在这点上很对宋高宗的心思。这位经历了北宋亡国、父兄被掳过程的皇帝,多少记住了一些惨痛教训,他曾严厉批评过喜玩珊瑚的楚王之子赵仲氵是。赵瑗听到这件事情,引以为戒,旰食宵衣,踵武前贤,很想有所作为。对此高宗皇帝看得十分清楚,这正是一国之君最可贵的品质。确立赵瑗为皇子,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二,后官方面的大力支持,对确立赵瑗的皇子地位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所谓韦太后和吴皇后偏向赵璩,并因而干扰了高宗立储君的决心,于史无据,完全是秦桧一党制造出的谣言。关于立皇子之事,韦太后从来没有加以干涉,从另一件事可以看出她对这类事情的态度。当时,皇后未立,高宗请母亲写道手书,韦太后说:“我但知家事,外庭非所当预。”由此推断,这个老太太怎会干预立皇子的事呢?吴皇后在这件事上表现得更是明智。虽然赵璩是她抚育成人的,但她并没有想要立其为皇子,且看《宋史·吴皇后传》中的这段话:“伯琮(赵瑗)性恭俭,喜读书,帝与后皆爱之,封普安郡王。后尝语帝曰:‘普安,其天日之表也。’帝意决,立为皇子,封建王。出(赵)璩居绍兴。”很明显,在确立赵瑗为皇子的问题上,吴皇后投了关键的赞成票,她以公正无私的行动,平息了秦桧一党的谣言,也打消了高宗的种种顾虑。

在确立皇子问题上,宋高宗确实有种种顾虑,后宫的态度非常重要,秦桧等人的意见也要考虑。吴皇后与秦桧的关系较好,因为“秦桧等累表请立中宫”,她能进位为皇后,这个奸相是出了力的,所以她常常附和秦桧的意见。不妙的是,赵瑗与秦桧的关系却很紧张。对此,吴皇后心中自然有数。宋高宗正是担心她同秦桧一伙搅在一起坚持立赵璩为皇子,幸好在这件事上她没有为秦桧所左右。恰在这时,赵瑗又立了一功。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病重,其家人和死党欲以秦桧之子代父职,妄图继续操纵朝政。赵瑗得到这个消息立即报告了高宗,高宗也认为秦氏父子太过分了,连夜驾临秦家,挫败了这一乱政阴谋。这件事使高宗和吴皇后感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赵瑗有胆有识,处事果敢,为君者理应具备这种素质。吴皇后不以一己之私与赵瑗结怨,仍然积极推荐他进位皇子,说明秦桧一党的挑拨未起任何作用。高宗原来以韦太后和吴皇后做“挡箭牌”,是想应付那些关心国本的大臣,也是为了敷衍秦桧一党。说不定宋高宗正是看到赵瑗善断大事的能力,再加上吴皇后的大力支持,才下决心确立他为皇子。

其三,大臣们关键时刻的苦谏,促使高宗正确地选立了皇子。赵瑗与赵璩比较确实难分伯仲,但在文武大臣中间,就声望和人缘来说,赵瑗还是优于赵璩。比如岳飞人京奏对,见到赵瑗,觉得他英武俊伟,可以立为储君,为此还上了密奏;老臣赵鼎也多次在皇帝面前称赞赵瑗。这些做法虽然引起高宗的反感,可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秦桧偏袒赵璩,再加上他钳制舆论,很长时间人们忌谈选立皇子之事。秦桧死后,立储之事重又提起,晋原人阎安在考进士的策文中借机发了一通议论,他认为高宗在太祖后裔中选立皇子已经过了20多年,一直议而不决,储君至今未定,不知要考验到什么时候?如再拖延下去,佞臣当生异望,继而朋比结党,成为社稷遗祸,这样麻烦可就大了。这篇策文洋洋数千言,用语犀利,说理透彻,深深触动了高宗,遂钦定阎安为探花。大臣张焘及时上疏:两位宗子“谁为君,谁为臣,应当晓谕天下”。宰相汤恩退等一批大臣也纷纷上疏谏言,劝说高宗快立皇子,可是依然不见动静。就在这时,利州(今四川广元市)提点刑狱范如圭把仁宗时期名臣请求建储的奏章搜集到一起,呈给高宗,终于使他感悟,认为这事如果再拖就要失信于天下。他考虑再三,接受了宰相的意见,赵瑗既然封了真王,就应该确定为皇子身份,朝廷做事要符合礼制,就干脆封赵瑗为皇子吧!

其四,赵瑗的体魄强于赵璩,具有担当大任的有利条件。从史料记载看,赵瑗幼时身材削瘦,体质一般,为此差一点落选,想不到他后来长得英俊魁伟,懔懔一表,望而知为庙堂之器。而赵璩虽然也是仪表堂堂,但与赵瑗比较起来就差一大截。据史料记载,这与赵瑗有志进行北伐、恢复北宋疆域有关。赵瑗十分注意锻炼身体,尤其喜爱骑马,而且具有娴熟的骑术。一次,他策马奔驰时间过长,弄得人困马乏。快到宫殿前,乘马突然窜入殿前庑廊,因为廊檐很低,眼看就要把赵瑗从马上撞下来。只见他不慌不忙用双手攀住廊檐悬在半空,轻松脱离了险境。还有,赵瑗很喜欢打马球,常召集军中好手前来较量,就是刮风下雨也不耽误比赛。由于长期坚持体育活动,使其体质非常强健,像岳飞这样的武将对他都很喜欢,足见其英武非凡。高宗皇帝明白,宋金两国将要长期对峙,战争随时可能发生,作为战时的帝王没有强壮的身体是不行的,在选立皇子时宋高宗不能不考虑这个条件。

从以上几点来看,赵瑗之所以被确立为皇子,有内外各方面的优势,并不仅仅在于他经受住了女色的考验。其实,作为封建帝王来说,“寡人好色”算不上什么大的毛病。宋高宗自己有严重的男性疾病,在这方面毫不示弱。据《宋史》记载,绍兴三十一年(1161)六月,一次性“出宫女三百九十人”,但他没有落下好色之名,《宋史》评论他却是“恭俭仁厚”,可见占有几位宫女根本算不上什么问题。而这时的二位宗子都已位居郡王,并且早已过了结婚年龄,如果仅凭这点决定谁为皇子,传开以后岂不遭人嘲笑?退一步说,假若赵瑗也同宫女们发生了性关系,宋高宗还要从头再培养宗子吗?再说,用处女检验他俩是否好色的办法可靠吗?宋高宗也许永远不知道,他刚开始实施这一计划就被赵瑗的老师史浩一眼看穿,此人及时提醒赵瑗谨慎行事,赵瑗在美色面前约束了自己,从而取得了高宗皇帝的好感。如果不是史浩先生的提醒,那10个宫女是否还能保持处女之身恐怕还得另说呢!

宋高宗以处女选皇子的办法在历史上留下了笑柄,赵瑗是不是占了10个宫女清白之身的便宜,在历史上多有争论,究竟是哪种原因让赵瑗坐上皇子的座位,恐怕只有高宗本人才说得清楚。从确立皇子的结果来看,证明宋高宗的眼光没错,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主完颜亮率60万大军侵宋。十月,宋高宗决定亲征。十二月,收复泗、和、楚、汝四州,高宗驾临建康(今南京市),赵玮(即改名前的赵瑗)随驾前往。在抗金前线,赵玮夙兴夜寐,孜孜不倦,一面及时整理各种奏章文书,一面亲自照料高宗的生活,受到上下左右的一致称赞。而这时的宋高宗,经过多年颠沛流离,早已身心疲倦,眼看疆土收复无望,金人又频频南侵,觉得不如早点把这个烂摊子交给皇子。绍兴三十二年五月甲子日,诏立赵玮为皇太子,更名,在紫宸殿举行内禅之礼。六月十日,诏皇太子即皇帝位,是为宋孝宗。高宗赵构自称太上皇,他高兴地说:“我把社稷托付得当之人,没有什么遗憾了。”对此;史书有段比较中肯的评论:“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择太祖之后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俊,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可谓难矣哉!”。

宋孝宗在南宋9个皇帝中确实很难得,他的皇位来得也算“难矣哉”。可是从他与那10个宫女的游戏看,其皇位来得似乎又太容易了。真耶?假耶?谁能真正说得清呢?

同类推荐
  • 茵梦湖

    茵梦湖

    本书荟萃了作者十三篇抒情小说,如名篇《茵梦湖》《白马骑者》《燕语》等,还精选了他十九篇抒情诗。其中《茵梦湖》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情爱甚笃,可是伊丽莎白的母亲却把女儿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莱因哈德应邀去埃利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旧日的恋人相见却是一片惆怅。小说谴责了包办婚姻,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优美的笔调,清丽的风格,生动的故事,对人物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施拖姆的时代已经久远了,但是相信,他的作品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以身相许

    以身相许

    青七只不过是摔了一跤,却摔出个灵魂出窍。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被一个叫宁致远的男人占据,而且还是一个毒舌加冷情的臭男人。她想尽办法也回不到自己的身体,只好日日跟在唯一可以看到她灵魂的宁致远身边。可他却用她身子,女扮男装,从军入伍,还大言不惭的劝她早日投胎。青七怒了,等到女子月信的那一天,定要叫这臭男人明白明白,什么叫血流成河……
  • 时光曾经震颤过

    时光曾经震颤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鉴宝

    鉴宝

    节目现场,一件价值连城的元青花惊现世人,突发的意外让鉴宝专家丢了性命,随着警察调查的深入,牵扯出一个巨大幕后集团的惊天密谋。
  • 微蓝的四月

    微蓝的四月

    本书是作者出版的第一部青春美文集,全书分为“浸满橘香的遇见”、“微蓝的四月”、“清香袅袅”、“光影中的初恋”、“风与树的歌”、“小园香径独徘徊”、“微小的美丽”共七辑。
热门推荐
  • 修真金手指

    修真金手指

    叶枫他从废物如何变成世界的王。他为了自己的女人。打下了江南天下。什么天才,高手,仙人在他面前连灰尘都不是!
  • tfboys之樱花树

    tfboys之樱花树

    青梅竹马的她(他)们,因为某些事情分开了十多年,十多年以后再次见面,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 吓到鬼了:身后幽影

    吓到鬼了:身后幽影

    :”干嘛呀,装什么厉鬼!“一男子驻足,盯着厉鬼身后的影子,掏了掏耳朵如此说道。厉鬼正在报复,突然,恐怖的眼睛睁大,凶神恶煞的表情僵住,回首,那身后的幽影走出,煞有其事的举着一块亘古不变的木牌接收厉鬼招待所,不收钱,不收礼,还你一个新的人生。再回头,人消失不见。厉鬼欲哭无泪,抹了抹心酸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跟着那幽影走了。。。
  • 重生祈语

    重生祈语

    祈语绯的一生充满了遗憾的懊悔,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她想念父母,想念姐弟,想起了曾经的种种。当落下悔恨泪水的那刻,人生能够重来吗?
  • 擎天仙侠传

    擎天仙侠传

    天降奇宝,人间纷争起祸乱。五灵废根,相克不相生,遭人唾弃。得遇仙缘,且看一个废根少年如何崛起,又如何在这乱世中力挽狂澜,拨乱反正。
  • 焱之神话

    焱之神话

    火的意志,陨落的炎帝,重新归来,创造万古神话!感情之炎,万古龙瞳。燚炎战体,命运之战。三生九世,炎燚觉醒!---天炎一族炎燚,以一时差错而陨落,而又遇到了在自己身体中的炎龙,继而又出现一名男子,紧随着这世界的真正一面从他的眼前展开......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万道修途

    万道修途

    从家族中走出……在无尽境域之中崛起……入圣贤……超脱凡人的桎梏,顿悟天地的奥秘,追求成神的道路。一切都是无悔。只为了让她复活!
  • 再世为后——全妃传

    再世为后——全妃传

    十三年前,若兮含冤而死,原本已经成型的胎儿被人打掉,原本属于自己的夫君被人夺走,原本属于自己的皇后宝座亦被人夺取。十三年后,一个从苏州城里走出的小女孩儿,来到了皇宫大内。皇帝的怅然若失,皇后的惊怖怨毒,就连皇太后也是,在镇定的表情下,抑制不住颤抖的双手。若兮,若兮·······缘何她与你如此神似明明是完全的不同的身量长相,却总让人无端端想起你来!那额头上若隐若现的莲纹,都和当年的你如出一辙。你,究竟是谁?(本文选材于道光帝与全妃之间的故事,尽量做到阐述符合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提出意见~拜谢~)
  • 后宫琳妃传

    后宫琳妃传

    金笼玉琼窗,斗拱九曲廊。一任珠帘卷,千里寒烟长。去岁今昔日,泪染作秋霜。楚有和氏璧,微瑕人彷徨。河山空旷远,帐幔玉生香。十年若一梦,往生茶意凉。彼岸魂魄在,夕颜掩尘芳。生我紫奥城,葬我朱锁墙。大周的紫奥城,刀光剑影,暗箭明枪,女人的后宫,素来不逊于前朝帝王将相的争斗。旖旎春光,处处充满了生存的危机,拿恩宠斗,拿子嗣斗,甚至赌上全族的性命,只为那至高无上的帝位。朱成璧,自从进入魏王府的开始,便注定要陷入争斗的漩涡,从魏王府,到紫奥城,如今,已有了十八年,隆庆十年之后,紫奥城进入了斗争的高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相爱不如相杀

    相爱不如相杀

    青梅竹马的玩伴,了解的越多可能越适合做朋友?不,一定要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