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6100000016

第16章 蜀地风情录(3)

蜀汉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临终前密嘱杨仪等人回师汉中。魏延独持异议,声言不能因诸葛亮一人之丧而影响讨伐曹魏大计。此议未被采纳,他即迁怒于素不相睦之杨仪。闻杨已部署退兵,便抢在杨之前自褒斜道南撤,边撤边毁栈道,以阻杨回师之路。其结局是“三国”读者都知道的:他被目为蓄意谋反,终至被杀。罗贯中用小说笔法,把他写成早有反骨。其实,在《三国志》里,陈寿倒是替他说了公道话的。他不过是不服杨仪,并不想背叛蜀汉。杨仪气量狭窄,魏延的盲动亦事出有因。诸葛亮生前对他不大放心,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嫌诸葛亮过于谨慎,不采纳其主力北出斜谷,由他分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之计。诸葛亮头上的光环太耀眼了,掩盖了魏延献策中的合理成分。他最后不顾大局,挑起内讧,更使自己长背黑锅。

这两次栈道之焚,都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发生的,与敌对双方交兵无直接关系。因直接交兵而致栈道被毁,史籍上则更难胜数。大凡在乱世,在群雄混乱的割据时代,诸如东汉末年、三国、南北朝、唐末、五代、南宋与金、元对峙时期,这些谷道里便兵火不断,栈道迭毁。它的或修或废,恰是中国治乱的连锁反应。栈道的劫火,把历史上那些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乃至邪恶卑鄙的阴谋家、野心家,――投影在那些峡谷绝壁上。它是权力磁场中一个特别敏感的场效感应区,也是达致中国统一、文明传播普及的一条必经的孔道。只需指出一点:丝绸之路首程的一条重要支线,就是这些栈道。蜀地的丝绸就是由此运往西域的。

所以,栈道才屡经兵焚而不绝于斯,直到交通手段的不断演进,最后替代它为止。

所以,有关栈道和战争的种种传说,如同千古流传的楚汉相争和三国鼎立故事一样,苍凉而不凄苦,悲壮而不惨伤,甚至蕴含着沿线山民的几分自豪――尽管他们世世代代为此付出了惨重的牺牲。

苍凉的历史,早穴藏进那一排排栈道孔眼。只有谷风吹怀,只有江声激耳。置身明月峡,“中国古今交通博览馆”中那出没于山腹中的铁道,那汽车道,那栈道,那驿道,那水道和纤夫道,均历历可见。但我此时的思绪,已经超越这些物象,在那些悬崖穴藏中作历史的遨游。本来,这“博览馆”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大奇观。

访成都杜甫草堂

熊召政

春来惆怅浣花乡,无限江山一草堂。

细雨酥泥红满路,竹篱楠影绿盈窗。

每因战乱伤襟抱,历尽沧桑壮酒肠。

流寓锦城听杜字,诗人独自话凄凉。

坐在杜甫草堂的茶馆里,我写下这首诗。数年来借助银翼,频到成都,也曾抽空三访杜甫草堂。诗人出身的我,一直想为这草堂写点什么,但不知为何,总找不到感觉。此番从峨眉山归来,心如青衣江上的行舟,还航行在盛唐的烟雨里。再来到这成都的杜甫草堂,细细浏览柴门花径,穿过一丛丛凝烟滴翠的新竹,看高大的楠树把四月的烟雨中的春光,撑了一个满庭,心中便突然生起无尽的惆怅。于是,就有了上面这首诗。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是饶舌的一群。中国以诗国著称,诗歌在中国,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一种生存状态。在古代,中国的为官者,几乎没有谁不会写诗,他们中产生了许多大诗人,像屈原、宋玉、鲍照、庾信等。这情形在唐宋两代尤为突出。在唐有张九龄、王维、柳宗元、元稹、白居易、韩愈、杜牧、李商隐等;在宋有王安石、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辛弃疾、陆游等,都是诗坛中雄视千古的人物,同时又都是高官。同以上这些人相比,杜甫官职卑微,所谓工部,比之如今,充其量是个处长级别。但论诗不论官,何足挂齿的小官并不妨碍他获得“诗圣”的地位。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十分优秀,但同时又极尽虚荣之能事,凡事都要夸张。譬如圣人,全世界获此封号的,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咱中国多。周公旦是中国政治家中的第一位圣人,孔夫子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有“万世宗师”之美誉。另外,诸如书圣、草圣、诗圣、棋圣、艺圣、画圣、歌圣等等,不一而足。发展到当世,愈演愈烈。这种现象的产生,实乃是远古生民图腾崇拜的余绪。圣人是崇高的,不可企及的,我辈仰望,窃窃惭愧自己的愚笨。可是站在这杜甫草堂中,马上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何这草堂,从来没人称它为“诗圣草堂”而要直称为“工部草堂”?难道圣人的头衔,还敌不过一个级别卑下的工部员外郎?

公元758年冬,从华州司功参军任上弃官流浪的杜甫,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借寓于浣花溪畔。翌年春,在友人的资助下,在浣花溪上游选了一块地,盖起了几间茅屋。这便是最初的杜甫草堂。杜甫在这里住了三年零九个月,写下了两百四十多首诗,在他死后,草堂数度易主终成废墟。直到一百多年后,来成都做官的晚唐诗人韦庄,在浣花溪畔找到了草堂遗址,缅怀先贤,他在遗址上头盖了一间茅屋,这是后人纪念杜甫的第一座建筑。又一百七十年过去,到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有一位名叫吕大防的进士仕宦锦城,在再度倾圮的韦庄版的草堂遗址上又一次重建。这一次规模略大,其壁间绘有杜甫遗像,供人瞻拜。半个世纪后,已是南宋初年,时任成都知府的张焘来到浣花溪边,面对草堂凋敝之甚,遂再度培修,新增二十六通石碑,遍刻杜诗一千四百多首,历时四月而成。经过这次修葺,草堂渐有气势,大殊于从前。元明改朝换代之际,草堂毁于战火。明初,朱元璋的十一子朱椿受封蜀王到了成都,下令重建草堂,这次规模更为宏大。自此,终明一朝,草堂修葺扩建了七次,亭馆祠堂,曲水园囿,草堂已成胜景。明末,张献忠入蜀,杀人如麻,川中浩劫,草堂亦不能免。1670年,清康熙朝川湖总督蔡毓荣履任成都,联络四川布政使金凌、成都知府冀应熊倡议重修。清代历朝扩建五次。民国期间,地方人士筹款对草堂中的工部祠与诗史堂进行了重建。新中国成立后,草堂成了杜甫纪念馆,成立了管理处,向游人开放。1961年,杜甫草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我们所见的草堂建筑群,为清嘉庆十六年重修所留下。这穿斗式的民居建筑,典型的川西风格。层轩累阁,华堂丽庑,清流散绮,雨红蕖。此般景象,华贵有如王府,与诗人的故居相去甚远。

唐代诗人中,最穷的有两个,一个是杜甫,另一个是杜荀鸫。如果给他们划成分,应该算是贫民。在新中国,他们可算是无产阶级诗人。宋代,曾主持过草堂重修工作的喻汝砺,为这草堂写了十二首诗,第一首头两句“灿灿诗翁锦城西,只缘诗好合穷栖”。开宗明义就点明了杜甫的身份,这个“灿灿诗翁”穷栖于人世。同时表述了一个观点:唯其穷栖,才能写出好诗。杜甫自己也说过“文章憎命达”。这无异于告诉人们:文学是穷人的事业,这观点与管子的“仓廪实然后知礼节”显然违背。文学与财富的关系,也就是说杜甫的立论是否正确,值得另写一篇文章探讨,这里略下不表。在这里,我想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诗圣,一个瘦骨嶙峋的穷老头子,生前颠沛流离,为五斗米折腰尚嫌不能,强抑嗽齿的穷愁,在达贵官人面前强颜欢笑的这位在大热天吃腐牛肉中毒而死的诗人,为何寓居三年多的一座草堂,竟有如此的宏敞亮丽?在这草堂里,杜甫写下了那首呼天抢地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草堂是今天这般气象,杜甫会如此痛哉惜哉,稍带着还把抢走茅草的邻家的孩子咒骂一番?

答案只有一个:这座草堂是后人盖的。从第二节里列举的历代重修情况来看,基本上都是官府所为。这样就引出了第二个有趣的问题:我们的官府,为什么在杜甫生前如此吝啬,任其穷愁潦倒。但在他死后,又要如此大费财力,不厌其烦地修缮、扩建这一座已没有杜甫的杜甫草堂呢?生前穷愁死后荣耀都达到了极致,这究竟是不是荒诞的黑色幽默?

前面已经讲过,诗在中国,首先是一种生存方式,其次才是艺术。且不说官场的附庸风雅已成痼疾,就是天生龙种威加四海的皇帝老儿,同样也要往诗人堆中凑。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几乎是两个文盲,然而都有诗传世,刘邦的《大风歌》写得还不赖。御制诗应算是中国诗歌中特殊的一种。乾隆皇帝御制诗一万多首,这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位大诗人。尽管中国的统治阶级爱好诗歌,但爱诗与爱诗人是两码事。历史上,爱诗人的皇帝不多,但给诗人制造苦难的皇帝却枚不胜举。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政权而残酷迫害手无寸铁的文人,从来都不会有道德上的障碍。

基于以上考虑,漫步在这杜甫草堂中,我的确产生了“诗人独自话凄凉”的感觉。

仅就园林而言,杜甫草堂堪称西南胜景。邓小平以八十高龄来游草堂时,说:“来成都没到杜甫草堂,就等于没来成都。”我不知道这句话确切的含义是什么。既可以理解成对杜甫的推崇,提示国人不可丢掉了忧患意识,又可理解为对这一片园林建筑的赞美。是的,田舍农居风格的草堂,如含蓄淡远的水墨画,有着闲逸的韵致。特别是1996年动工兴建的茅屋景区,曲水林塘,莫不充满杜诗的意境。在洞庭湖上客死孤舟的杜甫,绝对想不到,他靠友人赞助而建起的流寓蜗居,竟然被改造成锦城佳构,从而吸引了八方权贵,万国衣冠。仅从这一点看,诗人的荣幸,此地可称为“海内孤本”。

我在草堂中时,正值暮春,烟雨漾漾,园中游人熙攘。我细心观察,游人最少的地方,是杜诗碑林。啊,他们并不为寻诗而来,像游鱼唼喋浮萍,他们需要的是这里春光的溪流,娱情的小径。细心一想可以理解,在中国历史中,诗人是一种时尚。而在当今,在利益追逐成为社会首选的今天,诗人早已变成了社会中的边缘人物。再没有人愿意欣赏铿锵的音韵,更没有闲人来倾听诗人的诉求。尽管这诉求发自心灵,注满忧患,也不借助于语言暴力。但是,仍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因为,产生于情感的诗,毕竟离铜臭太远。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梁衡

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没有哪一座能像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令海内外所有的崇拜者一提起它就生出一种神秘的向往。

同类推荐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本书是纪连海先生在CCTV《百家讲坛》中“正说清代名臣”之刘墉篇、纪晓岚篇、和珅篇的集结。聪明诡谲的刘罗锅、铁齿铜牙的纪晓岚、狡猾贪婪的和珅,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亲厚疏近,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政治风貌:刘墉根本就不敢得罪和珅?和珅是纪晓岚着力帮衬的顶头上司?刘墉和纪晓岚是师兄弟?乾隆为何格外宠爱和珅,甚至不辨是非?忠臣、勋臣、佞臣、奸臣、这一顶顶帽子合不合体?恃才傲物、委曲求全、趋炎附势、颐指气使,这样的政治江湖谁才是赢家?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气质、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结局,三个人的命运扣人心弦;随着纪连海的讲述,数百年前的大戏再次开锣……
  •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中华农耕文化漫谈

    本书作者在毕生研究农史的基础上以文化漫谈的形式写成了此书,内容包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稻作、丝绸、茶叶、水产等诸方面的发展历史。作者以写实又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对传统农业的回顾,同时以学者的人文情怀对现代科技背景下的农业发展现状表现出怀疑与忧患。
  • 祈财民俗

    祈财民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财神众相、祈财话语、招财诸术、送财习俗等。
  •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

    英国精神的实质,是一种“绅士道”。绅士的传统或绅士风度来源于英国的英格兰,作为一种确定的观念系统和行为方式大约形成于近代英国。这种理想采纳了古希腊、罗马的美德理想以及中世纪骑士道的理想,后来又继承了欧洲大陆国家如意大利、法国的宫廷文化,在英国经过继承发展而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绅士理想与观念。对传统的尊重和理性主义,为绅士道奠定了心理基础。讲礼貌的传统,包括尊重女士和骑士风度,构成了绅士道的标志性行为特征。而自身保持基本的优良品德,如诚实、正直、忠诚,同情、仁慈、温和、宽容、慷慨的待人之道,以及谨慎、自制、节制、坚定、自尊、荣誉的坚强精神,则构成了对绅士德性的根本要求。
热门推荐
  • 双月浮生

    双月浮生

    “流儿,你要存多点银子才行。仙儿花钱手很大,你要多挣点!”翩翩少年,捧一壶茶施然而入:“赶明儿,我把刀卖了吧。
  • 凌云生死诀

    凌云生死诀

    一位是武林盟主的弟子,叶天问。一位是被武林同道追杀的魔头,凌云。一把湛卢剑的问世掀起江湖中的血雨腥风。两人惺惺相惜的豪情让人动容,他们在乱世当中该何去何从?
  • 英雄联盟之瓦洛兰战纪

    英雄联盟之瓦洛兰战纪

    瓦洛兰大陆上,从来不缺少为战斗而生的灵魂。
  • 危险恋爱:误惹双面黑道教父

    危险恋爱:误惹双面黑道教父

    她,父母早逝所幸被父亲的至交好友收养,却是养母讨厌,姐姐不喜,哥哥暧昧,即使养父宠爱有加她还是独立门户。好不容易存了点钱付了首付买了辆二手车,她不应该得瑟的,这是她的坏毛病,看吧,撞到了美男怎么办,逃逸?弃尸?最后她想了个最好的方法,带回家。什么!你无家可归,身无分文,关我P事,我撞的你要负责,好吧,看在你听话又一手好厨艺的份上,姐姐也赶回潮流养一回小白脸吧。小白脸摇身一变成黑道教父,对自己的好友下毒,用沈爸的性命威胁,父母的车祸竟然还是跟他有关,温柔的他,狠厉的他到底哪一面才是真的,是隐瞒是欺骗,何去何从。
  • 宇宙恐怖故事

    宇宙恐怖故事

    承载着万人的文明号飞船在距离地球八光年外的天狼星处搁浅。为了延续地外文明计划的继续进行,地球再次派出了一艘承载近千人的飞船,命名为拯救号。黑暗的宇宙,未知的历险,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茫茫宇宙,是生存还是毁灭。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拯救号飞船进入宇宙深处,一步步解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宇宙的恐怖就在于,你永远都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本小说讲述的是宇宙探险,是硬科幻小说)
  • 诀蝶

    诀蝶

    没有人知道神武山庄在哪?正如没有人知道神武山庄是谁创立。但世间所有的人都知道,神武山庄随便出来游历的弟子,都比任何一个门派的最强者强!青年武夜来,于青山深处,驾青鸾而出。正道,魔教,纷纷侧目。故事从这里讲起。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野草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野草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我是道士之秦王剑

    我是道士之秦王剑

    我叫徐豪天,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万万没想到我的前世是上古魔皇炎魔,因为一件事,我的朋友付出了生命,,地府百年大劫,幽冥鬼王,历鬼,百鬼夜行,秦皇剑。血魔要统一天下,杀人无数,弄的天下大乱,徐豪天决定要消灭血魔。血魔是人类的精血所化,炎魔是地府红炎所化。上古大战:血魔PK炎魔。
  • 降妖伏魔

    降妖伏魔

    鬼魅横行的世界、宗教信仰没落的年代,法师已经成为了不为人知的异类,是神棍,还是真有其事?延续林正英道长系列之降妖伏魔。
  • 墨法集要

    墨法集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