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8000000067

第67章 [中吕·山坡羊]道情

“作者简介”

宋方壶,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元顺帝至正(1341—1367)年间,在华亭莺湖修筑别墅,四面有窗,室内洞然,饮酒对弈,游乐其中,以海上仙山比拟,室名“方壶”,因以为号。今存散曲小令13首,套数5篇。

“原文”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什么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译文”

近望青山,青山与我朋友相待;抬头看云,白云与我会心相爱。紫罗袍黄金带,进不了我梦里来。有一间茅草屋,有一篱野花开,管什么王朝兴废,谁家成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里住着,有多自在。贫贱呵,浩然正气不能改;显达呵,大济苍生志向不能改。

“赏析”

《道情》道出了作者安贫乐道的心志。表白要与青山、白云为友,安于素朴贫寒的生涯,远离达官显贵,甚至连做梦都梦不到做大官的事。可见作者对元末政治现状的厌恶,在淡泊宁静中显出激愤。但作者的内心深处并非完全没有功名之念,因为最后一句:“达,志不改”。便透露出他心底的秘密。假如压根儿弃绝红尘,还有什么“达”可言,还有何“达,志不改”的宏愿?足见在作者的潜意识里依然存在着“入世”的念头,希望一旦显达起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志向。所以《道情》在宣扬隐居之乐的同时,作者并未泯灭积极入世之心。不过他的“达”是为了实现“志”,这“志”大概就是李白当年宣示过的“达则兼济天下”了。他的“达”与仅仅为了获得“紫罗袍共黄金带”,恐怕是不尽相同的。但作者筑室莺湖,署以“方壶”,可知宋氏归隐的日子过得相当高雅舒适,曲中所谓“陋巷箪瓢亦乐哉”,不过是安贫乐道情志的象征,他决未穷到这个地步。

[双调·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原文”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儿个。广寒宫好快活?碧天遥难问姮娥。我独对清光坐,闲将白雪歌,月儿你团圆我却如何?

“译文”

今夜天无纤云,月色皓洁,想必嫦娥在婆娑起舞。从古到今,是谁将这面高悬空中的铜镜打磨?年年到中秋之夜,总是如此光亮浑圆。遥望碧空,我无法向嫦娥发问,你在广寒宫里快活么?我独自坐在清光里,歌唱这白雪般的清辉,月儿你今宵如此团圆,我却孤身一个。

“注释”

[居庸关]长城主要关塞,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境,著名的八达岭就是居庸关的北口。[蟾影]指月宫。在古代神话传说里,月中有蟾蜍。[婆娑]舞姿。[镜磨]古代传说中,月亮是一面铜镜,有大力士不时打磨,使之保持光洁。[广寒宫]传说中的月宫。唐玄宗于八月十五日神游月亮,见一大宫殿,标“广寒清虚之府”(《龙城录》)。“广寒宫”一名由此而流传。[清光]皎洁的月光。

“赏析”

此曲描述作者于居庸关中秋赏月的感受,在展示明月之夜清凉皓洁的美景的同时,抒发悠悠的思乡情怀。作者将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融会到小曲中,使月夜生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又以与月对话的方式,表达他的乡思,赋予清冷的月以些许人情味,并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与寂寞。

“作者简介”

王举之 元后期散曲作者,生平事迹不详。今存散曲小令23首。

[仙吕·一半儿]开书

“原文”

泪痕香沁污鲛绡,墨迹淋漓损兔毫,心事渺茫云路遥。念奴娇,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

“译文”

美人儿的泪痕沁污了鲛绡,尚散发出幽香,从那淋漓的墨迹,想必她写秃了毛笔,寄托着她无尽的相思,传达出云天相隔着的惋叹。美丽娇嗔的念奴啊,你把爱和怨,夹杂在一半行书一半草书里了。

“注释”

[书]书信。开书,将书信打开。[鲛绡]传说中的海上鲛人(人鱼)所织的薄纱。这里指书信的材料绢帛。[兔毫]用兔毛为原料的毛笔。[念奴娇]念奴,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女。元稹《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词牌子《念奴娇》的产生恐与念奴的故事有关。念奴在此曲指代给恋人写信的女子。娇,是收信人对念奴的赞赏之词。[行书]汉字书体中的一种,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

“赏析”

《开书》朦胧迷离,开信人是男子还是女子,颇费思量。开信人似应是男士,是他从信中读出了写信人对他的思念和幽恨。首先引起他注视的是沁污书信的泪痕,这暗示写信人一边写一边哭的情态;然后是发现墨迹淋漓,这进一步暗示写信人情绪始终非常激动,难以控制笔墨;再下来,才透露信中所传达的是女子无限的离恨别情和难以言说的悲伤。收信人的情绪无疑受到影响和冲击,最末二句“念奴娇,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当是他心中发出的关爱和呼唤。由此看来,《开书》的构思颇巧妙,它不像一般写闺中人相思的曲子那样,采用第一称,由闺中人直抒胸臆,而是借助于男士的眼睛,透过闺中人的书信,来揭示女子的神情心理,因之给人以真切而新鲜的感受。相思题材已被千百次重复,《开书》的写作可谓是挖空心思了。

[中吕·红绣鞋]秋日湖上

“原文”

红叶荒林酒兴,黄花老圃诗情。柳塘新雁两三声。湖光扶不定,山色画难成。六桥风露冷。

“译文”

远眺荒林中的红叶,激起我的酒兴,近观我手栽的菊花,禁不住涌起诗情。北来的新雁栖息柳塘,呀呀地啼鸣。西湖的波光啊,变幻无定;四围山色啊,更是画笔描不尽。等到夜色降临,秋露落满六桥,秋风习习抚行人。

“注释”

[老圃]种植花木园圃的人。这里是作者自况。[六桥]元代钱塘十景中有“六桥烟柳”,当在西湖边。[新雁]从北方飞来越冬的雁。

“赏析”

《秋日湖上》是一幅西湖秋光图,作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去感知西湖的秋色、秋声和秋气。面对着绚烂的红叶、金黄的菊花、澄澈的湖水、呀呀啼鸣的新雁、沾满夜露的六桥,作者心中涌起赞美的诗情,丝毫没有伤感和悲凉,在情调上有别于一般吟咏秋光的曲子,这正是它的成功处。

[中吕·红绣鞋]栖云吊贯酸斋

“原文”

芦花被西风香梦,玉楼才夜月云空。栖云山上小崆峒。蟠桃仙露种,诗句古苔封。教清名天地中。

“译文”

芦花被的故事已像梦一样散去,如今你成了玉楼的仙人,飘渺在广漠的月空里。你藏修的栖云山,本已是仙人所居,又何必远离它而仙游。啊,你也许已尝到仙露浇灌生长的蟠桃,可是你栖云庵里留下的诗碑,却被苍苔覆盖了。贯公啊,苍苔岂能掩盖你的风流倜傥,你的清名已长留天地之间。

“注释”

[贯酸斋]贯云石,元代开国功臣阿里海涯之孙,竟放弃一切爵禄,归隐江南。事迹已见本书《正宫小梁州·朱颜绿鬓少年郎》的作者简介。[栖云]指杭州东南凤凰山的栖云庵,是贯云石潜心学佛的地方。[芦花被]贯云石漂泊江湖,偶过梁山泊,见渔夫织芦花为被,想以绸子换芦花被,渔夫要求他写一首诗,贯援笔立成,于是拿走了芦花被(欧阳玄《圭斋集·贯公神道碑》)。[玉楼]道教徒幻想的仙人所居之地。据《十洲记》称:昆仑山有三角,其一角为天墉城,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崆峒]又作空同,道家幻想的仙人所居之地。《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蟠桃]仙桃。《十洲记》云:东海有山,名度索山,上有大桃树,蟠居三千里,曰蟠桃。

“赏析”

此曲是王举之为凭吊奇人贯云石而作。站在昔日贯公潜修佛学的栖云庵来凭吊他,王举之感慨良深。贯公短促的一生(只活了三十九岁)奇行甚多,他一而再地拒绝爵禄,最终归隐江南,在天目山拜访中峰禅师之后,自觉道味日浓、世味日淡,遂到栖云庵参禅学佛。如今这贯公藏修之所却早已寂然不见奇人的踪影,惟见苍苔覆盖他的诗碑。贯公身在何处?这是王举之首先想到的。按照道家和道教的观念,王氏以为贯公已在遥远而清凉仙界,成了十二楼中的仙人,也许已经尝过仙露滋养的蟠桃了。贯公昔日绸缎换芦花被的佳话,已如梦一般过去,徒然留给人们美好的谈资而已,目睹那布满苍苔的贯公诗碑,作者不禁惆然。然而,他立即感到贯公虽已仙去,身后萧然,可是他的清名远播天地之间,贯公有知亦当欣慰了。由此可以看出,王举之总体上以道家和道教的尺度评价贯云石,同时又未能完全摆脱世俗观念的影响,字里行间仍隐约地为贯公的早逝而惋惜。

“作者简介”

周德清(约1280—1351年后)字挺斋,江西高安人。宋代词人周邦彦的后人。工乐府,善音律。有感于世人作散曲而用韵不规范,遂著《中原音韵》“以为正语之本,变雅之端”。散曲创作今存小令31首,套数3篇。《录鬼簿续编》有小传,称赞“德清之韵,不但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

同类推荐
  •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的名称,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因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文学活动,有人提议将它改称为文学学,但这三个字中却有两个相重,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有人沿袭古代文论用语,称之为诗学,但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诗学已不是文学理论的同义词,而是指专门研究诗歌的学问,容易引起误解,所以人们仍称它为文艺学。何况,文学和艺术原是相通的,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冶,即此之谓也,因此,研究文学现象的文艺学,同时也必然包含许多艺术学原理。
  •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特务实录

    “中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本书系统讲述中统组织的历史沿革、遍布全国的情报网,介绍其核心人物,描述它对民主运动的残酷镇压,对中共组织的破坏、渗透活动。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本质。采用全新的历史叙述风格。
  • 德国孔夫子的中国日志

    德国孔夫子的中国日志

    本书是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在青岛一战时期的战时日记,记录了一位战地牧师对战争的直观感受和战争对青岛的破坏,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帝国主义侵华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萤火集

    萤火集

    牛汉自述说,他三四十年来,喜欢并追求一种情境与意象相融合而成形的诗。这种诗,牛汉笔迹对于现实、历史、自然、理想等的感受,经过长期的沉淀、凝聚或瞬间的升华和爆发,具有物象和可触性。诗不是再现生活,而是在人生之中经过拚搏和一步一滴血真诚的探索思考,不断地发现和开创生活中没有的情境,牛汉说他每写一首诗,总觉得是第一次写诗,它与过去任何一首诗都无关系,怀着近乎初学写诗时的虔诚和神秘感。
  •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四章,讲述了诗歌朗诵艺术创作的总体情况和在朗诵过程中各个环节应做的工作,包括诗歌的选定、从文字向有声语言的转化、相关要素的配合等。第二部分是第五章到第九章,讲述了格律诗、古体诗、词、现代自由体诗等不同体裁诗歌的朗诵要求和方法,选编了一些适合朗诵的作品,并对每篇作品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朗诵解读。
热门推荐
  • 天才萌宝:契约已满

    天才萌宝:契约已满

    她,迫不得已卖身于他,他,买下她,只因她跟他初恋女友相似,当初恋回归,她又该何去何从......五年后,她华丽回归,“女人,你旁边的小包子是谁的种”她嫣然一笑“你猜”
  • 奇葩在火影

    奇葩在火影

    一个自称仙人转世中二男张伟在家里静心打坐以调龙虎捉乌兔时候穿越成了宇智波镜,随身带着外交官系统,系统给的外挂却是圣杯英灵的属性,觉醒的万花筒又是我的世界版的神威,立志做忍界张仪的镜表示这一定是个盗版系统。(猪脚比较蠢,关键时候会很靠谱吧大概)
  • 陌路仙缘

    陌路仙缘

    一个小小的五尾灵狐和落魄少年苏长安签下一段三生三世的灵魂血契,从此少年迈入了修仙大道。
  • 魔术师生活录

    魔术师生活录

    一个被称为万年难得一现的修炼天才,罗曼星域的五星贵族法师,在突破传奇境界时倒霉的被拘入酆都城;竟又失足跌入因一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杯具的地藏菩萨耗时数百万年炼制,最终废弃的科研成果融灵池内;于是。。。一个善良又无良的少年彪悍的觉醒;一段让满天神佛、耶稣上帝都感染红眼病,恨不得用自爆来取而代之的超爽都市故事,开启了。。。
  • 血筹码

    血筹码

    欢迎来到《有何不舍》小说的番外——上帝的视角!“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稻盛和夫
  • 痴心终成殇

    痴心终成殇

    她是岚幽阁阁主,却和魔宗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他是峨眉掌门,却也难逃生离死别的悲痛她助他羽化成仙,他却咒他三生七世一场纷争,她为他而亡,他因她而堕魂飞魄散,万劫不复,是她对他最后的惩罚一颗痴心,终成殇
  • 积压的爱

    积压的爱

    《积压的爱》收录的小说都是关于人生、爱情、亲情的精彩小说。描述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及精彩瞬间。每一篇小说都是一段精彩的人生,每一个细节都引人深思,令人回味。适合青少年及成年人阅读。
  • 七星剑舞祭

    七星剑舞祭

    人,总要有个活着的理由!其实我,只是睡了一觉而已
  • 不朽剑君

    不朽剑君

    一剑破万法,君心量天下!仗剑扫荆棘,不朽证长生!往圣珠玉在前,我辈怎甘庸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真正的强者以食肉者为鄙。可却叫宗泽这个荤素不忌的家伙搅和了个翻天覆地。尽请品鉴:宗泽的白衣轻衫,仗剑高歌……
  • 夜夕

    夜夕

    随着夜夕的成长,一点点的揭露了隐藏在深处的秘密……身份?前世?他是谁?想要了解敬请期待《夜夕传》,夜夕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