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8100000098

第98章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赞美黟县的一首诗,通过诗意,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这里的山水清秀、景物优美,再加上古老文化酝酿出的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使皖南古村落犹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徽州大地上,能让人时时感受到勤劳智慧的徽州人民所创造的举世闻名的徽文化。

黟县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3600余幢,为皖南之首。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筑布局严谨,工艺精湛,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西递、宏村两个村落共有259幢民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递

据史料记载,西递村的始祖为唐昭宗李晔的儿子,因遭到宫廷变乱,逃匿民间,改姓胡,经后代繁衍生息后形成村落。后代人中不乏弃儒从贾者,经商成功后大兴土木,将这里建设得气派、堂皇。现在,虽历经数百年的动荡,明清时期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仍依稀可见。

古朴、端庄、典雅的西递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所有街巷均用黟县青石铺成。古建筑多用木头、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我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瑞玉庭、凌云阁、履福堂、刺史牌楼、西园、东园、敬爱堂、青云轩、桃李园、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大夫第”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原来用于观景。有趣的是,现代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我们无心也无法考证陶渊明当年创作《桃花源记》一文描写的是否是皖南古村落中的景致,只要能在此静静领略一下古村落的今古气息便足矣。

西递以悠久文明的历史、独具一格的民居特点、奇异秀丽的山水风光、敦厚朴实的乡土民情,迎接着大批中外游客,并成为部分美术院校实习、写生基地。

宏村

因其地势特别,宏村常常被大片彩霞包围,有时浓墨重彩,有时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山水相映,妙趣横生。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规划了一个意义深刻的村庄。整个村庄从高处往下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到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过滤一下又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村民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村内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

走进宏村,会有源源不断的惊喜映入眼帘:用来打麻将的“排山阁”,可以吸食鸦片的“吞云轩”,还有保镖、女佣、贴身丫环的房间以及小姐阁楼,都傲然挺立着,彰显自己的顽强。这些建筑的梁柱大多采用珍贵粗大的银杏木,散发出的香味能驱除蜘蛛。不少木雕还用金粉涂抹,可以想象当时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样子!村中还有参天古木、民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名人的字画雕刻等,真可谓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而深邃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建筑大致和西递一样保持着徽州的建筑风格,闲庭信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

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书院,建筑颇为壮观。据说民国初期的国务总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时曾在这里读书。

皖南民风淳朴,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民间习俗,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山区民居村落的杰出代表。

西递和宏村求同存异,各显身手。虽近在咫尺,却是西递开发在先,宏村开发在后。西递任大官者居多,宏村则多有富商大贾。西递、宏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和村民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我国传统民居的精髓。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统,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皖南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40多幢,西递、宏村是徽派古民居群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均为世间所罕见。

精华必看

承志堂: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承志堂是宏村最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整栋建筑为木质结构,内部用砖、石、木雕装饰,做工精致、华丽无比,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十分方便。

据说,汪定贵在经商发财之后曾捐了个“五品同知”的官衔,有了这个荣誉之后,他便觉得自己已跳出了原属的商人阶层,于是便增设了一道具有官家威严的中门(中门又称仪门,原本是官署之家专用的),一般只有在重大日子或达官贵人光临时才大开中门以示欢迎,普通客人只能从中门两侧的边门入内。有意思的是,他在中门的两个侧门上方都别出心裁地雕了一个“商”字形图案(又似倒挂的元宝,意为财源滚滚的意思),这个图案有很深的寓意:汪定贵虽然经商发了财,而且捐了官,但经商在古代仍是一种划分在九流之外的“贱业”,这使得主人心里愤愤不平,于是想出这个计策,意思是说从边门出入的人,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到他汪定贵家来,都要从他“商人”的脚下过。此举或许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但在中门的上方,主人是不敢打任何主意的,而是高挂一个“福”字,因为在他看来,为官的要比经商的地位高。这也许就是在古代社会中众多徽商在发财之后,仍不惜花费重金捐官的原因。

志诚堂:志诚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宏村北约1千米处,是徽州最精巧的木雕楼。据说此楼由当地大户“卢百万”所建,仅木雕一项便由4个工匠用了25年时间才得以完成,整幢楼的门窗、檐梁柱、栏杆、栏板全部雕满花鸟鱼虫、风景典故,堪称徽州“第一木雕楼”。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空气中点点尘嚣逆着金色的光线,在暗色的木雕背景中轻舞飘落,构成了绝妙的一个个瞬间。

志诚堂四周有莲花门、垂替、雀替、屋檐等精美的木雕,雕刻着许多故事,有“士大夫”金榜题名,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二十四孝”故事……十六扇莲花门的下端,一扇门一个故事。木雕楼雕刻的故事几乎贯穿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并且每幅图都构思巧妙、传神,十分讲究。

深度体验

列入世界遗产为西递和宏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这种日子过久了,昔日宁静如水的小村庄似乎已经找不到那种平静的氛围。西递村前原先是没有湖的,但后人为了发展旅游业,仿效离西递不远的江村和宏村挖掘了一条月牙形的人工湖。站在湖前,随处可见那些雕琢的痕迹,似乎是在画蛇添足。

西递村的牌坊是一景,原来有十多个,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据说它之所以能保留下来,归功于一位军属老大妈的舍身保护。“文革”时,正当部分人要这座牌坊同其他牌坊一起消失时,这位老大娘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保护,因为她的儿子在部队当团长,所以没有人敢动手,这座牌坊才得救。人们不得不为这位军属老大妈的勇气和精神拍手叫好,如果胡文光地下有知,也该感到庆幸和感动吧!

也许是军属大妈的力量影响到了现在,村里普通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他们主动擦拭每一幅实木雕刻画,以防白蚁的侵入,还去修补漏雨的屋顶,维护每根古木梁柱,每个人都是文物保护专家。

到古村落旅游,随便进入一家已对外开放的民居,屋内都收拾得非常干净,屋内家具、用具摆设和字画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特色,古朴典雅。屋里的许多家具都是明清时保留下来的,甚至有些民居中还摆设着红木家具。在许多未列入参观范围的明清民居中,如果向房主打声招呼,房主也会欢迎你参观的。现村中有些住户也开展各种旅游服务项目,如餐饮、木雕、盆景展览等。

从西递步入宏村,感受到的是时光的穿梭。宏村的南湖总是水灵灵的,还是古诗里的老样子。每当轻烟拂过,弄皱一池碧水,涟漪中的粉墙黛瓦就微微泛起轻晕。不知是这天然的写意山水和着微风的律动在流转变化,还是这蓝天白云下的青山红叶让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延伸阅读

站在宏村的湖前,环视四周建筑,和谐得体,浑然天成,心境会豁然开朗。难怪这里有“电影城”之誉。

曾获奥斯卡大奖的《卧虎藏龙》拍摄场景中有几个就是在宏村的半月塘拍摄的。轻移漫步,对湖理妆容的日子也在和游人渐行渐远,因为游人得知这里是国际大片的拍摄地后,纷纷慕名而来,致使半月塘每天忍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叶氏祠堂”,借着《卧虎藏龙》的知名度大放异彩,吸引大批背包客你来我往。

的确,面对如此原生态的青山绿水,谁能不心动呢?难怪电视剧《徽州女人》《徽娘宛心》《历史的天空》《风月》等著名影片都在这里取景拍摄。

同类推荐
  •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异域风光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异域风光

    “智慧教育活动用书”丛书公共30册,是一套汉语与英语的双语丛书。丛书内容包括星宇迷尘、科普长廊、网络生活、网络前沿、电脑学堂、心灵密码、健康饮食、生命律动、体坛经纬、影视千秋等30个方面。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本套丛书把比较前沿的信息教育化,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加强了英语的阅读能力。
  • 开阔眼界的寓言故事

    开阔眼界的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 哈佛考考你

    哈佛考考你

    《哈佛考考你》以轻松、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哈佛面试中会考察到的学生必备的智力、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让申请哈佛的学子和有志青年在通过一系列试题的训练中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并有目标地对自己进行培养和提高。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拦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王培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便是此丛书中译本。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男主收割机

    快穿之男主收割机

    传说把灵魂压给冥王就可以获得永生。饮一碗孟婆汤水,问一句生死为谁。此后不生、不死、不毁、不灭。游荡人间之中,行人间之事。称灵魂契约人。她的任务就是:集齐六次任务,召唤出冥王给她实现愿望!【霸道总裁爱上我√】【废材小姐要逆天√】【惨女重生虐渣渣√】【打怪收灵嫁兽王√】【古怪女孩遇王子√】【爱恨纠纷弃天下√】
  • 零七纪事

    零七纪事

    一直想写脑洞很大的小说!尝试写一下下看看!
  • 数学教学的趣味知识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知识设计

    本书针对学生在学习数独中出现的问题,有步骤、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独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独的信心。
  • 尘遇

    尘遇

    故事发生在2125年。人类有一款超级智能横空出世,它是在游戏领域率先爆发。应运而出的尘世(theortherworld),像是一场革命席卷世界。我爱如尘缘聚散,旧日心头的男神忽来,命运的大潮下我又有怎样的际遇?看我笑傲千山,挥斥方遒,忆往昔风雨有同舟。从不难过,从不退缩,散发扁舟笑酒浊。
  • 混沌葫芦藤

    混沌葫芦藤

    重生到了混沌,胡芦这才发现原来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这只小蝴蝶就是命运中最大的变数。既然这样,那胡芦也只能挥动自己那孱弱的翅膀,在混沌中掀起一场震惊宇宙的滔天大浪。
  • 交友日记

    交友日记

    选择朋友在任何时期都不能急于求成,防止因择友、交友不慎带来的烦恼和损失,择友不当则会导致后患无穷。科学的择友原则是:朋友之间要志同道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性格互补、优点互补、共同进步。在明确“交友观”的基础上,广泛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朋友时,要保持灵活性与原则性的有机结合。广泛地与人交往,在交往中观察分析他人,既要坚持应有的择友原则,选择最亲密的朋友、值得交往的朋友,也要考虑与不同的人建立层次不同的伙伴关系,决不滥竽充数,不加选择地接纳。。
  • 修真小和尚

    修真小和尚

    小庙太小,一共就仨和尚,一个师兄,一个师傅,再就是他这么一个刚刚进入行当的小师弟。小庙的名字?也没有。反正那就是庙,反正他也是和尚。却是没戒疤的和尚。
  • 凤舞九天,一笑倾城

    凤舞九天,一笑倾城

    12岁一片火光,毁掉的是纯真,曾经的掌上明珠堕落风尘。17岁一代花魁,玩弄的是心计,踏上复仇之路。18岁一代祸水,背负的是仇恨,勾起五国纷争。20岁一朝重臣,权倾朝野,步步为营。然而,随着真相的揭开,这一切竟是如此残酷。
  • 那一世的风情

    那一世的风情

    本书记述了沈从文、叶浅予、罗家伦、邵洵美四位民国才子的爱情故事和生平事迹。
  • 做最好的面试官

    做最好的面试官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招聘作为企业获取人才的重要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企业招到合适的人才,是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很多招聘工作往往不够理想:用人迫在眉睫,可是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面试中表现不错的人,可实际工作以后却不能胜任。那么,招聘工作如何开展才最好呢——这就是《做最好的面试官》要探讨的问题。无论作为企业招聘工作参考,还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个人学习,《做最好的面试官》都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相信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益处!本书由刘翠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