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死后,即位的是汉成帝,汉成帝喜欢奢侈享乐,朝政大权都落在皇太后的亲属手里。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王莽的父亲早死以外,其余的七个都先后封了侯。长兄王凤还担任大司马大将军。
王莽的叔伯兄弟们都仗着有权有势,十分骄横奢侈。而王莽由于父亲早死,没有能够封侯。他拜名儒为师,用功读书,做事很小心谨慎,生活也很节俭,因此颇有声誉。
王莽对他的叔叔伯父很恭敬。王凤生病时,王莽亲自服侍了他好几个月,连衣带都没有解开过。所以王凤临死时向成帝推荐王莽。王莽最终被封为新都侯,后来又让他做了大司马,那时王莽还只有三十八岁。
正莽当了大司马后,更加礼贤下士,俭朴自律。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公卿的夫人们前去探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穿的布衣才遮到膝盖,夫人们都以为她是仆人,知道她是大司马的夫人后都惊叹不已。
成帝死后,哀帝即位,外戚傅、丁两家的权势压过了王家。王莽就提出辞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王莽回去后不露锋芒,闭门不出,被大臣们称赞为有古人的风范。这时,王莽的二儿子杀子个奴婢,王莽不仅痛责他的儿子,还逼他自杀,老百姓都认为他正直无私。
哀帝酒色过度,没几年就死了,即位的平帝才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把王莽召入长安,又任命他为大司马,主持朝政。
王莽当了大司马以后,首先消灭了傅、丁两家的势力,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公元2年,郡国大旱,发生了蝗灾。王莽主动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来救济贫民。在他的带动下,一些贵族、大臣也捐献了田宅来安置灾民。
大臣们把王莽比做辅佐周成王的大圣人周公旦,请太皇太后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再三推辞。后来,虽然接受了封号,但封给他的土地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他说:“我要等天下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富足了,然后才接受增加的封赏。”
公元3年,太皇太后准备为平帝挑选皇后。王莽声明,王氏女儿都不要参加候选,尤其是自己的女儿,无才无德,更不适合。太皇太后就同意了。公卿大臣们纷纷上书说,王莽有这样高的品德,更应该立他的女儿为皇后。上书的人越来越多,太皇太后只得依从了。
王莽以退为进,他的女儿当上了皇后,王莽被封为宰相。他接受了称号,但是没有接受封地。王莽又派自己的亲信官吏到各地去视察,这些人就把王莽如何谦逊,如何不接受封地的事情到处宣扬。当时,豪强地主都横行霸道,任意兼并土地,百姓们听说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也不要,都觉得他是个大好人。
于是,王莽越不肯受封,就越有人请求太皇太后加封他。据说当时有官吏和百姓近四十九万人上书朝廷,要求加封王莽。
平帝渐渐长大懂事了,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母亲的娘家人全部杀了,所以平帝不免有些怨恨他。
有一天,王莽趁给平帝祝寿的机会,献上一杯有毒的椒酒,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就喝了下去。
很快,平帝就死了。王莽从刘家宗室中选了个两岁的婴儿立为皇帝,叫做孺子婴。王莽辅政称“假皇帝”(“假”就是代理的意思)
朝廷里的文武大臣们都想当开国功勋,于是,不断有人制造迷信的东西来鼓吹王莽应该做皇帝。一会儿有人来报告说,发现了“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一会儿又有人报告说,在汉高祖庙里发现了一个铜匣子,里面刻有“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字样。
王莽认为时机已到,一向推推让让的他不再推让了。公元9年正月,王莽正式即位,改国号为“新”自己称为“新皇帝”。西汉王朝从汉高祖开始,历时二百十四年,终于结束了。
王莽做了皇帝以后,为了解决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王莽的改革,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他主要依照儒家经典所阐述的理论来进行改革。
王莽宣布:第一,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禁止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变革,似乎都是好事情,但实际并非如此。没有地的农民依旧得不到土地,奴婢依旧没有人身自由。土地和奴婢的改制,在豪强地主的反对下,根本就没有办法实行。评定物价的官吏勾结地方官,进行投机倒把,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币制的改革进行了好几次,很混乱,而且钱越改越小,实际上把老百姓的财富都搜刮光了。
王莽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力,还出兵攻打匈奴和高丽,激起了他们的反抗,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王莽的复古改制增加了人民的痛苦,王莽又任用残酷的官吏,征用民夫,加重捐税,老百姓都生活不下去了,处境非常悲惨,只好奋然起来反抗,最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