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危。临终前,他将曹爽和司马懿召到病榻前,立下遗诏,请二人共同辅助太子曹芳。魏明帝死后,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做了大将军,司马懿任太尉,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被他们二人把持。
曹爽和司马懿都有独览大权的野心,司马懿已是魏王室的“三朝元老”了。曹爽虽然是皇室宗亲,论起能力,经验和资历都与司马懿差得很远。因此,他凡事总得要和司马懿商量,听听他的意见。曹爽的谋士给他出个主意说:“司马懿把持大权,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斗不过他的。不如借少帝的名义解除他的兵权。这样,他就无能为力了。”曹爽听了点头称是。于是,他就对魏少帝说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劳苦功高,应该提升为太傅。年幼无知的魏少帝哪知其中详情,就听从曹爽的话,任命司马懿为太傅,他的兵权就落到了曹爽手中。
接着,曹爽派自己的兄弟曹羲、曹训等掌领禁军,把他的亲信何晏、丁谧等人安插为尚书等要职,朝中大权就被他一人独揽了。大权在握的曹爽就开始寻欢作乐、为所欲为,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这一切司马懿看得很清楚。为迷惑曹爽,使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司马懿便表现出一付与世无争的样子,什么也不说。推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有病,不再参与政事。后来干脆就称在家养病不去上朝了。
曹爽听说司马懿病了,正合自己心意。但他还是不能完全放心,害怕司马懿有什么诡计。
一天,曹爽为探听虚实,就派即将赴荆州做刺史的亲信李胜以临别辞行为借口,去探望司马懿。
司马懿正在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谋划如何重新夺回权力,东山再起。下人来报说李胜来访司马懿赶忙扔掉帽冠,散乱头发,拥着被子,由两个侍女扶着,半躺半坐在床榻上,然后才请李胜进来。
李胜到了司马懿卧室,见他堆坐在床,目光昏滞,行动迟缓,口中喃喃而语。侍女端上碗粥伺候他吃,他只把嘴凑到碗边“滋溜滋溜”地吸,没吸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下来,流得胸前衣襟全是。李胜上前说:“承蒙皇上恩宠,派我回本州(荆州是他的老家,所以他这样称呼)任刺史,特来向太傅辞行。”司马懿喘着粗气,说:“噢,你要去并州,那可得受不少苦啊。”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不是到并州。”司马懿啊啊了两声,侧过耳朵,好像不明白李胜在说什么,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做出总算听清的样子,说:“我年纪大了,又有病,耳朵也听不清了,恐怕活不了几天了。你如果见了大将军,请他照顾我的两个儿子吧。”说完,喘了几口粗气,一仰身倒在了床上。站立在一旁的司马师、司马昭露出十分悲伤的神情。见此情景,李胜安慰了他们几句就告辞了。
回来后,李胜一五一十地向曹爽讲述了所看到的情况:“太傅病入膏肓,就剩一口气了,大将军不必再担心”。曹爽高兴地说:“这个老家伙死了,我就高枕无忧了。”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郊祭扫祖先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都跟随前往。得知曹爽等人出城,司马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披戴上盔甲,精神抖擞,指挥布置。他命令所属的中央禁军关闭洛阳城门,占据武器库,分派司马师、司马昭把守城门、要道,自己亲自率兵占据洛水浮桥,扼住曹爽的归路。
曹爽一班人在城外接到报告,顿时惊慌万分,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有入主张挟持少帝退到许都,再召集人马与司马懿对抗,有人则恐怕路途很远,行程困难,无法实现。众人争论不下。这时司马懿派来使者称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保证不伤害他们一丝一毫。曹爽没了主见,听了此话,就交出了玺印兵符。可当他们一回到城中,司马懿马上把曹爽等人囚禁到监狱。几天后,又宣布说有人告发他们要谋反,诛杀了曹爽兄弟,他们的家属和亲信也被诛灭三族。
此后,魏国的政权名义上是曹氏,实际上已被司马氏把持,他们相继平定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曹魏政权支持者的武装叛乱。
公元251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执政。他废掉少帝曹芳,另立年仅十三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公元255年正月,司马师病死,司马昭继续执政。
这时的司马昭,势若君王。在朝殿上,说一不二,不行君臣之礼,魏帝曹髦也得看他的脸色行事。
公元260年,曹髦召来大臣王沈、王业等商议,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今天要与你们一块儿去讨伐他。”王沈、王业听了非常害怕,唯唯诺诺不敢出声。退出宫殿后,他们反而跑去向司马昭告密。曹髦自己率领着宫中的老弱残兵鼓噪着去攻打司马昭,结果刚走到半路,就被司马昭手下的人杀死了。司马昭另立了十四岁的曹奂为傀儡皇帝。公元262年春,司马昭派大军伐蜀。蜀后主刘禅出降,蜀亡。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重演了曹丕代汉的把戏,迫使魏帝曹奂“禅位”,自己称帝,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公元279年,司马炎发兵二十万伐吴。第二年,吴王孙皓投降,吴亡,东汉末年以来的军阀混战和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西晋短期统一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