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57600000055

第55章 清代后期汉族风俗文化(6)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入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出生于鸦片战争以后,亲身经历了帝国主义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受到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影响,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一起投身于改良主义的运动,提倡风俗研究,希望通过移风易俗来治理国家、振兴国家。并身体力行,深入民间,搜集客家山歌;提倡妇女天足、婚姻自由、办女学塾;还在日本进行社会考察,在所撰的《日本国志》中记录下了许多宝贵的日本风俗事项。更重要的是,他对风俗之形成、特点、内容、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他在阐述风俗之形成及其传承性、地域性、社会性、变异性特征时说:“虽然,天下万国之人、之心、之理既已无不同,而稽其节文,而乃南辕北辙,乘隔歧异,不可合并,至于如此:盖各因其所习以为故也。礼也者,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因人情而为之者也。人情者何?习惯也。川岳分区,风气间阻,此因其所习,彼亦因其所习,日增月益,各行其道,习惯既久,至于一成而不可易,而礼与俗皆出于其中。”又说:“风俗之端,始地至微,搏之而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然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和之,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及其既成,虽其极陋甚弊者,举国之人,习以为然;上智所不能察,大力所不能挽,严刑峻法所不能变。夫事有是,有非,有美,有恶,旁观者或一览而知之,而彼国称之为礼,沿之为俗,乃至举国之人,辗转沉锢于其中,而莫能少越,则习之囿人也大矣!”“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此因时而异者也。”“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此因地而异者。”他把朝会、祭祀、婚娶、服饰、饮食、居处、岁时、乐舞、游宴、神道、佛教、氏族、社会、技艺、物产等皆作为风俗之内容。他研究风俗之目的,是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治国安民,他说,“先王之治国化民,亦慎其所习而已矣”,“古先哲王,知其然也,故于习之善者导之,其可者因之,有弊者严禁以防之,败坏者设法以救之,秉国多者,其念之哉”[68]。

2.第一部风俗史的出现

1912年,上海商业印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本风俗史学术专着《中国风俗史》,作者张亮采,江西萍乡人,生活于清末民初,书前《序例》署“宣统二年九月既望萍乡张亮采识于皖江之寄傲轩”,可知作者是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前夕完成了这一着作的。该书上起自太古,下至明代,把中国风俗的发展历史分为浑朴时代(自太古至周中叶)、驳杂时代(自春秋至两汉)、浮靡时代(自魏晋至五代)、由浮靡而敦朴时代(自宋至明)四个阶段来叙述。该书把风俗的范围和内容看得很广泛,如第二章,写唐代风俗,其目次包括饮食、衣服、科举之观念及仕宦之现影、忠义之缺乏、人民之规避税役、朋党、清议、氏族、家法、婚娶、赌博、斗鸡走狗养鹰、游宴、任侠刺客、械斗、巫觋、言语等。

在《序例》以及正文中,他还对风俗之形成、特征、采集方法做了分析介绍,特别是就风俗对于人民、社会和国家的影响,改良和革除落后的旧俗陋俗、发扬良俗新俗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书中说:“至有人类,则渐有群,而其群之多数人之性情、嗜好、言语、习惯,常以累月经年,不知不觉,相演相嬗,成为一种之风俗。而入其风俗者,遂不免为所熏染,而难超出其界限之外。记曰:礼从宜,事从俗。谓如是则便,非是则不便也。圣人治天下,立法制礼,必因风俗之所宜,故中国之成文法,不外户役、婚姻、厩牧、仓库、市廛、关津、田宅、钱债、犯奸、盗贼等事。而惯习法居其大半。若吉凶之礼,则尝因其情而为之节文。无他,期于便民而已。”“而欲使风俗之均齐改良,决不能不先考察其异同。而考察风俗之观念以起,观念起而方法生。于是或征之于言语,或征之于文字,或征之于历史地理,或征之于诗歌音乐等。穷年累月,随时随地,以芟集风俗上之故实,然后得其邪正强弱之野之故,而徐施其均齐改良之法。”

作者还在书中对我国古代社会风俗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对各时代的风俗、风气加以褒贬评价,他写道:“是书分四时代,自黄帝以前至周之中叶,为浑朴时代,固历史家所公认,不待赘说。自春秋至两汉,民情尚诈伪,行奸险,新生势力,不讲道德,未若成周以上之浑朴,虽汉末名节之盛不能掩也,故命为驳杂时代。自魏晋至五代,矜尚风流,奔竞势利,轻藐礼法,不顾行检,以文词为事业。以科举为生涯,忠义衰而廉耻丧,故命为浮靡时代。自宋至明,有讲学诸儒,提倡实学,人知自励,尽洗五季之陋,仁义士清操直节,相望于数百年间,而负社会之责任者,不可胜数也,故命为由浮靡而趋敦朴时代。”

中国的社会风俗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但在此之前一直未见有人为它写一本像样的关于历史发展的书籍,张亮采担当此任,写下这本《中国风俗史》,遂开了历史之先河。

3.方志载俗的勃兴

清代后期,各地方志对风俗的采录和记载得以进一步的重视。在编辑体例上,风俗在书中的地位也得以一定的提升。如光绪版《山西通志》184卷,体例别开生面,分为辨方、序世、稽古、纪邻、述事、存人等六门;述事门中则设有“风土记”,用以专记风俗。《巩昌县志》则将风俗上升为门,与山川、古迹、物产、建置并列。《雩都县志》、《和平县志》、《远安县志》及《南城县志》等,对丧礼中的尚巫之风、堂祭之举、卜葬之俗的记载和评述,以及对诞礼、冠礼、寿礼、祭礼的记载等,亦比前代志书更为详尽。如同治《万安县志》载祭祖曰:“祭祖以清明、冬至节为期,每祭必先本醮坟,而后行礼。其族大财盛,能备祭仪者,先日设牌位,日午省牲,夜间习仪,质明行祭,皆整衣肃冠。主祭者,族长。分献者,房长。引礼者,绅士。执事者,儒童。总理其事者,头人。祭用三献,门外设燎火,其胙有生有熟,或发胙钱。主祭、分祭、引礼、执事、头人,另有生胙。秋祭,唯中元节,焚钱不醮坟,鲜有行祭备礼者,有之亦在中元节内。”

岁时节日农家之“送穷”,清代方志中也给以注意。同治《新昌县志》载云:“(正月)三日清晨,各家净扫堂室尘秽,以爆竹锣鼓送之水浒,曰送穷。”可见,其捕捉风俗之视角已比前代开阔。清代方志,还重视民间赛会活动。同治《会昌县志》将当地各月赛会,从元月至十二月,详加列述。各赛会之斋供、酬神、饮宴、游会均记其原委。对社会上的各类陋俗,许多地方志多注意加以记述和评析,如同治间江西各县之县志对流行于民间各地的各种陋风恶俗,既有记述,又有评析。《丰城县志》将所流行之陋俗,概括四项加以评述:一曰嗜巫,二日喜争,三日溺女,四日暴葬;且评曰:“且有溺女以求子者,尤可痛恨。”

此外,如同治《安仁县志》对土风、农桑、商贾、工艺之分述;《相城县志》先列历代文献后叙当代诗文论述本地之俗,再进而记载本地之俗,最后到评析“邑美之俗”与“邑俗之不美者”;《临川县志》对前历朝旧志所叙之摘编;《新淦县志》风俗篇记述终年之占候谚语;《会昌县志》土习、民风、女功、农事、工役、商贾、饮食、嗜好、歌谣、祈禳之分目,以及《万年县志》之附《改葬论》,《泰和县志》之附《士习书》,光绪《上犹县志》之附《戒溺女文》等,均为清代地方志体例之新创。而且有些清代方志还专辟有风俗志,专记风俗,内容更为铺叙详尽,道光《宁都直隶州志》之风俗志,长达万余言。

其他如同治《会昌县志》还重视对生产习俗的记载,记有二月播田下种、三月秧针秀茁竞相栽插、四月塞粪,至六月黄云遍野、大暑前收“百日早”,以及种席草、烟草等具体农务。此志还对妇女农闲时从事副业,采梓桃,日暴壳裂,篝灯拣仁,或榨油等彻日连宵的活动有所记述。

4.《清稗类钞》对当时风俗的萃集

《清稗类钞》,近人徐珂编撰,全书92类,1.3万余条,300余万字,涉及汉族风俗的有:第1册之时令、气候、地理、名胜、宫苑、第宅、园林、祠庙;第2册之礼制;第4册之种族、宗教;第5册之婚姻、门阀、姓名、称谓、风俗、方言、农商、工艺、孝友;第8册之丧祭、师友、会党;第10册之方伎、迷信、方外、赌博、音乐;第11册之戏剧、优伶、娼妓、胥役、奴婢、盗贼、棍骗、乞丐和第13册之舟车、服饰、饮食等。其中第5册“风俗类”所记涉及全国许多地区的风俗习惯,记有“全国习惯”、“以物价觇俗”、“开会”、“谒客”、“三朝”、“弥月”、“百禄”、“周岁”、“立嗣”、“干儿”、“寿诞之预祝补祝”、“冥寿”、“溺女”、“北人毁身求财”、“北人尚炕”、“都人之酒食声色”、“北方妇女之奢佚”、“京师之二好二丑”、“京城四大”、“都人不谈国事”、“山东沿海俗尚”、“甘人租妻”、“甘人重视饯别”、“吴俗前后有三好”、“苏乡妇女之俭勤”、“上海俗尚”、“乐平械斗”、“武穴淫风”、“雅州俗尚”、“昌化俗尚”、“宁绍典妻”、“处人冒祖”、“开化俗尚”、“闽广以人为鸟”、“闽人好名尚气”、“漳浦浪子班”、“石澳俗尚”、“粤人有七好”、“粤有三犬、“粤人好斗”、“粤人于外省人之感情”、“粤人多妾”、“潮人多异姓乱宗”、“粤有十姊妹”、“粤有不落家之俗”、“大埔妇女之勤俭、“粤西荡子赠簪”等,资料至为纷繁,有趣而可贵。是研究清代后期社会风俗文化的重要文献。

注释:

[1]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第703~704页,岳麓书社1984年版。

[2]《湖南不缠足会简明章程》,《湘报》第30号,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九日。

[3]卧安主人:《沪江商业市景词》卷四。

[4]参见李伯元:《文明小史》第一回。

[5]《申报》1896年7月23日。

[6]《时报》1905年6月12日。

[7]《上海碑刻资料选辑》,第359页。

[8]《大总统令内务部通饬禁烟文》,《临时政府公报》,第30页,1912年3月6日。

[9]易绍菊、彭准口述:《黄陂第一所女子学校——木兰学校》,《武汉文史资料》1985年第2辑。

[10]黄濬:《花随人圣贪摭忆》,第36页。

[11]陈谦:《香港旧事闻见杂录》(四),《广东文史资料》第47辑,1986年4月。

[12]黄濬:《花随人圣贪摭忆补编》,第59页。

[13]得硕亭:《草珠一串·时尚》,《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第54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4]陈作霖:《炳烛里谈》,转引自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下册,第300页,世界书局1935年版。

[15]彭泽益主编:《中国清代后期手工业史资料》第2卷,第239页,三联书店1957年版。

[16]汪康年:《汪穰卿笔记》卷五,第16页。

[17]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3册,第1525页。

[18]《文明小史》第14回。

[19](美)德·希·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第18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0]黄逸峰、姜铎:《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集》,第187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第383页。

[22]徐珂:《清稗类钞》。

[23]胡朴安编:《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第2页。

[24]《大公报》光绪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六日。

[25]《申报》1909年12月25日。

[26]《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27]《申报》1912年8月9日。

[28]见《华亭县志》。

[29]《燕京岁时记》。

[30]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第1094页。

[31]《清稗类钞》第12册,第6018页。

[32]黄濬:《花随人圣贪摭忆》,第270页。

[33]《申报》1876年8月19日。

[34]钟毓龙:《说杭州》,第49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5]钟毓龙:《说杭州》,第491~49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36]光绪《深州风土记》。

[37]同治《重修成都县志》。

[38]《顺天府志》卷一八。

[39]《清稗类钞》第5册,第1990页。

[40]沈守之:《借巢笔记》,引自陈登原《中国文化史》下册,第297页,世界书局1935年版。

[41]《清代日记汇抄》,第259页。

[42]《民社北平指南》。

[43]《杭俗遗风·丧事类》。

[44]钟毓龙:《说杭州·风俗》。

[45]范祖述:《杭俗遗风》。

[46]《燕京岁时记》。

[47]《燕京岁时记》。

[48]《燕京岁时记》。

[49]《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济南》。

[50]钟毓龙:《说杭州》。

[51]《燕京岁时记》。

[52]《燕京岁时记》。

[53]钟毓龙:《说杭州》。

[54]《燕京岁时记》。

[55]钟毓龙:《说杭州》。

[56]《燕京岁时记》。

[57]《盛世危言·僧道》,《郑观府集》亡册,第537页。

[58]钟毓龙:《说杭州》。

[59]同治《建州府志》卷十《轶事》。

[60]民国《醴陵县志·氏族志》。

[61]同治《石首县志》卷三《风俗》。

[62]《清稗类钞》第5册,第2203页。

[63]白眉初:《中华民国省区全志·江西省》,转引自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第482页。

[64]唐文权:《苏州工商各业公所的兴废》,《历史研究》1986年第3期。

[65]盛宜怀:《愚斋存稿》卷七,第36页,武进盛氏思补楼刻本,1932年。

[66]闵杰:《戊戌学会考》,《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3期。

[67]《劝戒缠足从说》,《万国公报》光绪二十六年六月。

[68]黄遵宪:《日本国志》卷三十四《礼俗志》,光绪二十四年浙江书局重刊本。

同类推荐
  •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江南读本(大夏书系)

    花是有灵性的,雨是有灵性的,季节是有灵性的,物候是有灵性的,地域也是有灵性的。只有某一种花卉或季节最适合表现某一个地域。“杏花春雨江南”,改为梅花、桃花,便觉不好。虽然梅花、桃花都很美。“人难再得始为佳”。只有难以再得的结合,才是真正的良偶佳侣。江南的姿韵、风情、美学特征、地域性格,有了杏花、春雨的陪伴,就像是宝玉有了晴雯,黛玉有了紫鹃。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长城(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主通道。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由于敦煌文献的发现而更进一步凸现出来,敦煌文献映射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 大众语典谚语(1)

    大众语典谚语(1)

    《大众语典谚语》,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汉语谚语类工具书。
  • 大话中国人

    大话中国人

    触摸中国人的文化,剖析中国人的性格,透视中国人的劣根性,大话中国人的世道人心。中国人喜欢吹牛,中国人喜欢较真,中国人有着“难于言表的温情”……本书以诙谐幽默的笔调来调侃中国人的文化、性格以及中国人的劣根性。
热门推荐
  • 回味明朝

    回味明朝

    《回味明朝:乾坤万象》是回味历史系列之回味明朝。明朝是自北宋以后惟一一个对全中国进行统治的汉族政权,上继唐宋风采,下开康乾盛世,延续了近三百年的统治,诞生了无数的传奇人物。明代的历史进程常常因这些传奇人物而发生改变。该书以明朝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天朝大国“一生”的荣光,并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文化为什么从繁花似锦,最终沦为了万马起喑。书中内容融历史于趣味之中,便于读者学习和阅读。主要内容有开创期政治局面、中期的衰弱与危机、万历中兴、后期的衰落、明朝的灭亡等。
  • 枫雨飘灵

    枫雨飘灵

    一朝重生,卷入纷纷扰扰灵陆;灵法灵技,伴随混混乱乱谋斗。吸血夜族涌现,绝美容颜,雌雄莫辨;世人争权夺势,骨肉相残,兄弟阋墙。抽丝剥茧谋战略,勾心斗角拼城府。算来算去,情网难逃。身世浮沉,舍得?舍不得?温润如玉,冷颜邪魅,沉静淡然……如此各有千秋的数人,在这茫茫灵陆,究竟如何演就一番震世传奇?
  • 琉璃之血

    琉璃之血

    原创,希望支持穿越架空,甜美收尾,坚决不虐,坚持更新不弃坑
  • 皇脉帝命

    皇脉帝命

    陈升一个身具真龙皇脉和紫薇帝气之人,他将有什么样的宿命和使命?
  • 经方实验录

    经方实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造梦计划:淡漠少女复仇记

    造梦计划:淡漠少女复仇记

    魇是一个神秘的组织,而她就是这个组织里的人,在这里,究竟会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竟是相亲惹的祸

    竟是相亲惹的祸

    他来自书香门第,是自小人人称颂的少年天才,是心智无双的金牌律师,为人放浪不羁,却和她称兄道弟,惺惺相惜;他是邪气的黑道少主,绝美魅惑,狠辣冷酷,却倾心于她,九死不悔;他是温润如玉的豪门公子,温和绅士,腹黑霸气,却对她另眼相看爱恋有加,相依相伴,死生不弃。她是聪慧淡然的平凡女子,却搅进了三个不平凡的男人的生命中。是青梅竹马的男闺蜜?是刻骨铭心的初恋?是误打误撞的合法丈夫?谁才是她的有缘人?
  • 轮回三点一刻

    轮回三点一刻

    他本是一具尸体,却有不腐之身,千年不变之貌,一次机缘,令他轮回于世;她,则是文物局的一小白领,当他轮回于世,告诉她千年前的真相,她会相信吗?每五年一机缘轮回,谁还能把握住机会?
  • 国富论(超值金版)

    国富论(超值金版)

    一国国民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包括本国的直接产物,或是用这类产物从外国购得的物品),都来源于国民的劳动。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取决于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消费者人数的比例大小。这一比例对任何一国国民来说,都受制于两个因素:第一,本国国民运用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第二,本国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大小。不论该国的土壤、气候和面积状况如何,国民生活供给情况的好坏都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
  • 圣樱学院圣邪四公主与邪魂四王子

    圣樱学院圣邪四公主与邪魂四王子

    她们回归来到圣樱碰到了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对不起想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