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58500000005

第5章 漫漫回家路

1940年的5月,希特勒的闪电战已经让德军攻占了一座又一座欧陆城市。尽管欧陆已经硝烟四起,格莱迪斯还是在暑假一开始就去了巴黎——她要去访问她在巴黎学习法语时寄宿的家庭,因为她深知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去巴黎度假了,至少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有去巴黎的机会了。

5月10日,法兰西战役开始,欧陆战火蔓延,局势日趋严重。杨宪益开始为格莱迪斯的安全担忧。他赶到伦敦,每天都去滑铁卢火车站焦急地等候格莱迪斯的归来。大约第四天或第五天,杨宪益终于从面容疲惫的来自巴黎的旅客中看到了格莱迪斯的身影。他们虽然分别没有太久,也许只有两个星期,但在烽火连天、人心恐慌的日子里,显得格外漫长。他们又惊又喜,相拥而泣,似乎一次分离经历了地老天荒。仓促的人流从他们身边匆匆而过,他们无知无觉,完全沉浸在两个人的世界中。当火车站的广播播出法军大败,德军已向巴黎进军的消息时,他们才如梦初醒,平添一股劫后余生的幸运感。

为了庆祝他们战争风云笼罩下的团圆,他们决定去静谧优美的剑桥度假。

剑桥那个田园牧歌般的古老村落早已通过诗人徐志摩的笔墨走进国人的视野:“有一个老村子叫格兰骞斯德(今译格兰切斯特),有一个果子园,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树荫下吃茶,花果会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会到你桌上来啄食,那真是别有一番天地。”诗人“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它给你的美感简直是神灵性的一种”。正是这种神灵性的美感,吸引着杨宪益和格莱迪斯。他们在格兰切斯特度过了难忘的两周:在拜伦曾经游泳的拜伦潭嬉戏;在罗素曾经“熟知每一片草叶”的大草甸漫步;在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品茶的果树下休憩吃茶……

这一田园诗般的生活曾被诗人布鲁克(Rupert Brooke 1887—1915)演绎得淋漓尽致——他曾住在朴素的村舍,与大自然亲密无间,在玫瑰园里研究莎士比亚,赤脚在大草甸上漫步,裸身在拜伦潭游泳——而且他还把这幅田园牧歌的景色永远定格在他的诗里。每当回忆起这段时光,喜欢诗歌的杨宪益就会想起布鲁克的诗句:

我多么想

去格兰切斯特,去格兰切斯特!

……你可以终日躺在睡意正浓的花草间

仰望康桥的蓝天

听着时光的脚步带着清爽走过你的身边

直到一个又一个世纪交汇融合

在格兰切斯特,在格兰切斯特!

(…would I were

in Grantchester,in Grantchester!

…that you may lie

Day long and watch the Cambridge sky

And,flower—lulled in sleepy grass

Hear the cool lapse of the hours pass

Until the centuries blend and blur

In Grantchester,in Grantchester.)

这大概是他们年轻时代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也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诗情画意的假期。

返回牛津后,他们就投入到最后的毕业考试以及回国前的准备。

“我始终很清楚牛津毕业后我一定会回国的,”杨宪益这样回忆,“我对回国的决定从未有过一点迟疑,即使中日战争已经完全打乱了我的计划。”

他已经无法回到天津的家,因为天津已被日本人占领。而银行家的父亲去世时留下的丰厚家业,由于叔叔们的挥霍无度及投资失误,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战时的通货膨胀,无疑雪上加霜,加快了家道的败落。即便如此,他回国的决心也未曾动摇。

他毫不犹豫地谢绝了美国哈佛大学的邀请——一位曾经在墨顿学院做过研究员的哈佛学者推荐他去哈佛大学一边做助教一边读古典人文的博士学位。而来自西南联合大学的邀请,却让他喜出望外。因为西南联大是战时撤退到大后方的三所北方知名大学的联合学校(清华、北大、南开),汇聚了当时中国知识界的精英;因为举荐他去任教的是沈从文和吴宓两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和文学家,还是他很景仰的师长;因为他将为学校创建迄今尚无的古希腊、拉丁语言文学课程。这一切都令他激动不已、憧憬无限。

格莱迪斯虽然对沈从文和吴宓不甚了解,但通过杨宪益的介绍,也对二位充满了敬意,甚至萌生了翻译沈从文小说的愿望(吴宓精通中、西学)。

然而,回家的准备带来的并非都是激动与憧憬,还有重重困难。

首先,由于家境的日渐式微以及战争带来的通讯不畅,杨宪益已经好久没有收到家里的汇款了。就在他已经弹尽粮绝,焦急地等待家里的支援时他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中说家业实已破产,无法再给他提供资助,好在他也马上要回国了等等。而此时的杨宪益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他自嘲自己一夜之间就从挥金如土变成一文不名。

幸好杨宪益爱书,不仅爱读书也爱收藏书。五年多他已经藏书丰厚,而且有些书还是珍版、绝版。为了筹资,他决定卖掉大部分藏书。接下来的日子,他和格莱迪斯一起分拣图书。他们挑选出大约八百本图书准备运回中国,余下的一多半卖给布雷克威尔书店。

坐落在牛津宽街48-51号的布雷克威尔是一家闻名遐迩的学术书店,不仅藏书丰富,而且服务上乘。顾客可以买书、看书,还可以把自己的藏书卖给书店。书店的墙上嵌着一块木牌,上书:“没有人会来问你要什么,你想翻阅任何书籍,尽管自便。如果你有任何需要,店员随时为你服务。不论你来看书或是买书,都会受到同样的欢迎。”这是一个爱书人的理想天地,不管是看书还是买书,杨宪益一直是布雷克威尔的忠实顾客。

卖了大部分藏书,杨宪益在英国最后两三个月的生活费有了保障,但回国的旅费仍然没有着落。最后,他不得不向未来的岳母大人借钱支付旅费。

毕业和回国的准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下,别是一番滋味。许多同学尚没有毕业就投笔从戎,加入了反法西斯的战争。其中包括积极追随杨宪益参加中国学会活动的弗兰克。前方不断传来的同学伤亡消息,让杨宪益想起才华横溢的诗人布鲁克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军,献出了年仅二十七岁的生命。在哀伤和惋惜的同时,也更激起了他内心对战争的痛恨,坚定了他回国加入人民反对侵略者斗争的决心。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是否会时常想起战争的血腥与残酷,和平的来之不易?是否会反思我们个人的命运是如何与国家、时代的命运紧紧相扣,如果没有国家的安定、时代的和平,个人何以安身立命?是否会感恩命运、感恩时代,从而珍惜生命,服务社会?

由于战时的金融管控,所有离开英国的旅客只能携带二十英镑的零花钱。而他们回国的航线也只能穿越大西洋,横穿北美大陆,再穿越太平洋到达香港;因为另一条取道红海、印度洋的航线很不太平,地中海海域的轮船常常会遭到德国战舰的袭击。

虽然旅途漫漫,但因为全程旅费都已经在启程前通过旅行社全部支付,杨宪益并没有担心二人总共四十英镑的零用钱会令他们捉襟见肘。那是没有信用卡的时代,今人恐怕难以想象只怀揣二十英镑登上穿越两大洋、一大陆的漫漫长路吧。

1940年8月末的一天,两个相爱的年轻人从英格兰的南安普顿港登上了加拿大太平洋船运公司的一艘女皇号轮船,取道加拿大赴香港。

战争的风云,淹没不了他们回家的激动——格莱迪斯就要重回儿时记忆中那个奇妙的国度;杨宪益就要回到阔别六年的祖国,尽管离别的六年中她经历了种种被侵略被蹂躏的苦难。

虽然激动,这一次海上旅行却完全没有了五年前地中海游的奢华;已经“不文一名”的杨宪益不仅没有乘坐一等舱,连二等舱都买不起,只能和三等舱旅客挤在又闷又热的船下舱,而且还紧挨着轰鸣不止的轮机舱。格莱迪斯作为一个英国淑女,是不允许乘坐二等舱以下的舱位的,所以她在二等舱。好在除去睡觉的时间,杨宪益可以和格莱迪斯一起待在二等舱甚至一等舱的休息厅。

1940年9月7日傍晚,大西洋上空阴云密布,在无边无际的浓黑的水域上,他们的轮船就像要被黑暗吞噬的一叶扁舟。轮船上的无线电广播传来希特勒开始大规模轰炸伦敦的消息。这真是黑暗的一天,旅客们个个心情沉重,对于格莱迪斯和杨宪益尤为如此。一个刚刚离开的祖国正被德军撕开胸膛,狂轰滥炸;另一个正要回去的祖国已经备受日军的残暴蹂躏。他们的将来也像茫茫大海上漂荡的扁舟那样飘忽不定,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们拥有彼此,在这样的时刻似乎足够了。他们相互依偎着,无声无语地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天连海、海连天的一片灰暗的远方,任凭呼啸的海风舞弄他们的头发、鼓动他们的衣装。

他们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登陆,南下多伦多,西进温哥华,横穿加拿大后又登上“俄国女皇号”邮轮,开始穿越太平洋的航程。

进入亚洲海域之后的一个雾蒙蒙的清晨,他们的轮船被一艘日本战舰拦截,几个日本海军军官带着持枪的卫兵登上了俄国女皇号客轮。日军把三等舱里的所有中国旅客全部赶到甲板上,排成队,一一盘查。

天空一片青灰,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躲在浓云密雾之后勉强射出几道冷冷青光,空气中凝重的水汽给这个灰色的清晨平添了一股凉意。

排在杨宪益前面的人大约三十岁左右,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着中式便装,一副学者模样。他显得有些紧张,左右两腿不断地变换重心。杨宪益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格莱迪斯在一起,所以对三等舱的旅行同伴不甚了解。

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英语不够好,对于日军的问话,戴眼镜的“学者”回答得结结巴巴。日本军官头一歪、眼一斜,身旁的卫兵马上扑上去把他带走了。

轮到杨宪益,日本军官问什么名字,杨宪益平静地给出自己的名字;军官低头扫了一眼手上似乎是乘客名单的文件。

——职业?

——学生。

——到哪里去?

——香港。

——香港何处?

——中国银行。

杨宪益感觉手心有点出汗,正担心继续追问下去他给不出具体地址该怎么办,日本军官手一挥让他走了。

如释重负,他的第一反应是冲到上面的二等舱——格莱迪斯一定在焦急万分地等待着。但他还是先回到自己的船舱,耐心等着日军官兵撤离。边等边想,究竟是自己无可挑剔的牛津英语,还是给出的中国银行目的地,还是自己的西式装扮让自己得以解脱?那个被带走的戴眼镜的“学者”再也没有回来。

当杨宪益和格莱迪斯再聚首时,他们如同在伦敦的滑铁卢火车站相聚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静静地、久久地,似乎又经历了一场生离死别。“如果我真被带走了……”杨宪益自言自语道,因为他想起了自己曾把自编自印的英文抗日杂志《复兴》寄给过天津日军司令部一事,如果他当年因此而上了日军的黑名单,后果将不堪设想。“无论如何,我是一定要阻止他们的!”格莱迪斯轻声说,但字字铿锵。

“俄国女皇号”途经上海时需要停泊一天。当时的上海正处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孤岛时期,经济依然繁荣,交通尚且稳定,所以他们决定上岸住一晚。下船时已是傍晚时分,他们一前一后走在舷梯上。突然,一声“少爷、少爷”的呼叫是那样耳熟,杨宪益循声望去,只见一个高大健硕的男人在舷梯边上向他恭敬地弯腰行礼,原来是天津老家来的阔别六年的仆人潘福。紧跟在杨宪益身后的格莱迪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觉得又吃惊又好玩儿,同时,两个人也都有些感动。毕竟当时的通讯是那么不方便,潘福不可能知道他们轮船到达的确切时日,一定是来此等候几天了。当然,潘福也是来传递老家的信息,希望他能回去。但杨宪益决心已定,是不会回到已被日军占领的天津的,他们仍按原计划取道香港去昆明。

然而,到达香港后,离目的地虽近在咫尺,他们却陷入了困境。

同类推荐
  • 和珅:帝王心腹

    和珅:帝王心腹

    老帝王的心腹,就是新帝王的心腹大患!翻开本书,了解寄生于权力的人,在权力转换中瞬间覆灭的必然法则。表面上权势熏天,实际上危如累卵。不断玩弄权术最终被权力吞噬,一部写透权力运行法则的和珅全传。
  •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中国十大文豪——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丰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因曾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生物学家

    大家风采:天下名人——世界上卓越的20位生物学家

    本书主要写了世界著名的二十位生物学家的出生背景,教育背景,求学历程,以及成名作品,还有对世界的贡献。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阿加西自传

    阿加西自传

    他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也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从小时候起,安德烈·阿加西就讨厌网球。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被骗着拿起了球拍;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迫每天挥拍数百次。即使他勤学苦练成为了网坛一代天才,心中仍对那源源不断的压力充满了怨愤。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现在,在这本自传里,阿加西用优美的、难以忘怀的文字讲述了他充满矛盾、冲突,在自我毁灭和自我完善间摇摆不定的人生。阿加西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拉斯维加斯的七岁小男孩在粗暴的父亲监管下,每天不断练习的痛苦。我们看到了那个十三岁的小男孩被抛弃在像监狱一样的佛罗里达网球训练营时的无助。在孤单和恐惧中,九年级就中途退学的他,像风一样叛逆地活着。正因为这样,他也成为了八零后的偶像。他染发、打耳洞,做朋克摇滚的打扮。在他十六岁成为职业选手之前,他的新形象就预示着在网球中将刮起新的风潮,就像快如闪电的回球一般。
热门推荐
  • 符生若梦

    符生若梦

    天灵灵,地灵灵,玉皇大帝显神灵整日跟着师傅招摇撞骗的赵符,只会画些没用的符重生异世,却发现这一张张符纸成为了制胜法宝用一张张符纸化解危机,又用一张张符纸让仙魔臣服而随着实力不断变强,竟一步步发现这异世之界的惊天机密
  • 最强剑客

    最强剑客

    “好剑”某人仰头举剑,得意洋洋叫嚣道,轰隆一声,一道碗口大的白色雷电,顺着他的剑,直接穿过他的身体。“我靠,有必要吗?”某人破口大骂,后面一群绝世高手,禁若寒颤,赶紧退开一步,小心翼翼盯着山巅上那个猥琐的死胖子,心中诽谤:好歹您老,有点高手的风范吧。我堂堂一神兽,怎么会遇见这么一个溅(剑)客,小白用爪子捂住眼睛,当作不认识眼前这位被雷劈的死胖子。这是一本轻松搞笑,腹黑猥琐,有热血,有快乐,有悲伤一个小剑客,看他如何屹立在最强的巅峰。
  • 全球巅峰

    全球巅峰

    美人如画,美人如玉,画中美女走出来,,七幅画卷,绝世美女,惊天秘密,神奇功法,时空大门,一席画卷美女,只在全球巅峰!玩召唤,玩暧昧,玩恶毒,玩陷阱,却就是不玩善良,巧遇偶得的一幅美人画,让一个普通又窝囊,成绩差到极点的高三学生从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且看他如何从一个普通平凡的学生站到那全球巅峰之上!(美女QQ群57323359,起点VIP帐号可入)
  • 全脑超能思考力

    全脑超能思考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 锦瑟年华尽相风

    锦瑟年华尽相风

    “师父,您就行行好,签了它吧”某女做委屈的小猫状缩在床脚,小心翼翼地盯着对面正在认真看书的男子,眼中泪花闪闪。男子缓缓抬头,神色未动,手中的书却以闪电般的速度拍上了女子的脸。“师父?苏锦,我将天下铺满红锦不是给你拜师用的!”“又多了一项理由,家暴!这婚必须得离,快签字!”女子捡起几乎面目全非的离婚协议书,正要递过去却发现纸已经变成碎末,纷纷扬扬地落在她身上,女子顿时怒目圆睁,“这是我草拟的最后一份离婚协议书了,你……”剩下的话被某人再次吞下,感受着某人的强势温柔,苏锦黯然垂眸,她又失败了!
  • 虹猫蓝兔之魔教归来

    虹猫蓝兔之魔教归来

    ※※※※※※※※虹猫联合其他六剑在打败黑心虎后,森林王国恢复了安宁有一日,安宁被打破,外星使者天魔来到森林,正式通知三年后,天魔王将会占领并统一整个武林世界。面对挑衅,虹猫毅然出战,却被战败。最终森林神算子出手打败了天魔教使者,自己也命不久矣,他告诉虹猫,预言成真,而若要拯救森林,消除魔患,就要召集齐其他六侠去找天水麦积山找天成子,拜师学艺……
  • 总裁的天价情人:女人,你是我的

    总裁的天价情人:女人,你是我的

    “潘皓珉,我恨你!”“白轻风,我爱你!”“……”白轻风被潘皓珉气的想要抓狂,扭身就走。“曾经我以每月百万价格买你做我情人,那现在,我以我自身的全部身价要你做我妻子。”潘皓珉拉过白轻风,认真的看着她,眼里,全是深情。
  •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中国的家长总是最苦情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点。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何在让孩子在3岁的时候长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 来自地狱的勇士

    来自地狱的勇士

    他,出生在一个让所有人都仰望的豪门家庭,却选择了做童子军的道路。在军队里,每个人都是在死里逃生中度过的,他们,是来自地狱的勇士。在这个铁血部队里,他获得了友情和爱情,但是一次任务的失败,让他失去挚友和爱人,让他为了复仇而活在这个世界,以此同时,他加入了一个更加强大的组织。为了报仇,成为真正的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杀神
  • 欢欢喜喜闹古代

    欢欢喜喜闹古代

    一觉醒来穿到了不知名的朝代穿也无所谓啦,可是为什么是婴儿?悲催呀,上学第一天“我们以后就是好朋友了哦!”上官灵儿高兴的说着“随便你,没事别来烦我就好!”嘻嘻酷酷的说着十几年后“嘻嘻学姐,真是越来越光彩照人了呀!”众爱慕者说着“我说你们够了吧,是你们自己滚还是我帮你们”嘻嘻冷冷的说着“呵呵,学姐不劳驾,我们自己来,自己来!”见嘻嘻要发彪竟真的身子一蜷滚了出了父母眼中的乖乖女陌生人眼中的冰山美人爱慕者眼中的罂粟花,竞争对手眼中的老练,仇人眼中的魔鬼,多重身份与性格且看女主如何欢欢喜喜开始她的古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