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0500000002

第2章 西江河疍:渐行渐远的渔歌(1)

广西境内的主要河流有西江、浔江、郁江、右江、左江、桂江、柳江、红水河、黔江等。这些河流受盆地地形的影响,顺应地势的总倾斜方向,总汇于梧州后称西江,因而西江水系是广西最大的水系。在这个水系中,注入干流的支流共有784条(指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占广西河流总数的84%;集雨面积达200675平方公里,约占广西总面积的85%;年均总水量为1499亿立方米,为全广西年均总水量的81%。

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有关西江流域水上居民——疍家的记载。他们世代生活在这条江上,以舟为家,靠水为生,像绵延的江水一样生生不息,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同时默默地看着沿江两岸的风景变化。这里选取贺州和梧州两地的水上居民为例,通过观察他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古老的疍家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是如何生存的。

一、贺州船家

(一)贺州船家的由来

贺江是西江的一大支流,全长351公里,流经广西的富州、钟山、贺县、信都广东的开建、封川,于广东封开江口汇合流入西江,八步船家就赖以这条秀丽的贺江营生。

八步船家现少数家庭仍以木船或水泥船为家,大多已上岸居住在八步镇厦良村贺江畔的沿江路一带,现称“贺州市航运社”,属贺州市交通局管辖,现有270户人家,共2530人。

据刘士成等老人记忆他们中的杨姓、梁姓及林姓是他们的第六代世祖,从广东的新兴、连县、郁南、阳春、罗定等地迁来贺县定居的。刘姓六代前是从福建迁往广东郁南东坝乡,在此前的这一支人都是讲“闽”话的,自第六代人来到广东,然后从广东迁至贺县后开始讲“白话”,如今这些人全都讲“广东白话”,仅有少数老人如刘士成还说得上几句闽话。另外朱姓、王姓是五代前从桂林苗村等地迁来,他们中已无人知晓祖上的源流了。解放后尚有从平乐、荔浦、钟山、富川等地的船民陆续迁来八步,形成了今天这一个八步船民族群。

(二)贺州船家航运业的兴衰

相传早在光绪十年(1884年)前,即有船民的团体组织称“合意堂”。后于1935年由“合意堂”改称“贺县民船公会”,设在今贺街镇长利街,下设八步镇厦良村河滨称“石公爷庙”之地一分会。那时多以小木船在贺江上经营小规模运输商货为生。

早年的贺江是江水清彻,两岸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幽深秀丽,但也因滩多、暗礁多、漩涡多、险滩多行船十分不易。

贺江上游,古城至八步河段117公里,两岸树木葱茏、江面狭窄、水流量不大,航道较差,水浅且碑口滩多行船很难,春夏洪水季节方可通航25吨级船舶。贺江中游八步至白沙河段119公里,在冬天枯水季节,水浅流急滩多。七分口至合面狮一段江面窄,喑碓林立,行船难而险。在春夏洪水期,江水猛涨,冲入河道,成九十度角的七分口峡谷,滩心暗礁受江水冲击江面波浪涛天,旋涡时现。此段航道在洪水季节可通航50至60吨级船舶。而在冬天枯水季,船减载,30吨级的船载9吨左右,行船速度只能减缓放慢。八步至江口若用人力自行的船只,往返需要35至40天左右时间。贺江下游,白沙至江口河段115公里属广东航区,上段水流颇急且有滩,下段便是平流沙河,航道较好。那时一年四季中三季可行客轮和拖轮。

解放初,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贺江运输业,贺县民船公会由当时的贺县人民政府工商科直接领导,成立了新的贺县民船运输业同业公会。1951年11月2日成立了“广西民船运输社梧州分社八步支社”。1953年3月开展的航运改革运动中成立了“船民协会”。同年10月八步港务站成立,直属梧州航务局管辖,划八步船民协会属八步镇政府领导。此后1955年合作化运动中提倡各港口码头组织木帆船运输合作社,于是在1956年3月,八步港口成立了“贺县八步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属八步镇领导)。1959年3月,上级委派交通局统管水陆交通,即将合作社与水运社,手工业社联合建立了贺县运输公司。由于实际运行中证实水陆性质不同,合并的不利,又于1960年1月进行水陆分管,从而成立水运“贺县航运公司”,至1979年6月2日改称为“贺县八步水运社”。

在此期间于1959年9月为发展航运事业由贺县运输公司与梧州航运局购买“国英”客轮壹艘作为拖头使用,并在八步厦良丁山庙征得土地15亩,兴建了一座八步船厂。当时贺县航运公司拥有145艘船,共218600吨位,船民有1180人,劳动力有741名。

50年代末党和政府在加强船民组织管理的同时,加大力度投入资金对贺江进行治理。1956年对贺江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疏通河道、炸暗礁、拓宽航道,减少船行的危险,加块了行船速度。随着贺县物产日益丰富,并随八步商贸繁荣,贺县人经商意识增强,贺江上的货源日益增多,如信都糖厂在1971年扩建后航运社的船只昼夜作业,日水运甘蔗量达500吨,满足厂家的需求。

为了发展航运事业,促进贺县工商繁荣。1956年春珠江航务局从广东、广西两省各江河流抽调200艘适合贺江上航行的船只,配合几十艘汽轮和电轮,支援贺江运输,并实现了船只运输拖带化,即由马力大吃水深的汽轮,由封开江口拖带船队到信都港中转换拖,分别将货物运到八步、西湾。故当时在信都港江面上形成船只密布,江岸热闹非凡的贺江航运繁荣景观,单为满足信都糖厂的需要,就发展拖轮八艘,共300匹马力,榨季航运社的船只是昼夜运行作业。

1974年合面狮电厂建成,坝上水满,七分口至合面狮航段成库区,昔日的险滩带不复存在,1975年,贺县航运社发展200多吨船只80匹马力拖轮两艘在此试行中转运输,将各地货源组织起来,运到坝上,利用合面狮电厂临时装置拉木排过坝的车子,运货过坝,再把货主的物货由八步运到广东石岐、东莞、江门、广州等地。坝上载货的船只,回航五斗、山冲口,顺载木柴、厘竹返回八步。从1975年初到1979年底的五年间,中转运输业搞得相当活跃,船家虽辛苦却喜在眉稍。但是,从1966年底始,贺江流域各地兴建水轮泵站,在航道上搞建筑拦河坝,上游筑有龟石电站,下游有芳林、八步、厦岛、信都,使航道受堵,迫使贺县航运社大部分船只流往广东各地,仅留少数船只在信都,从此贺江航运一落不起。

历史翻到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号角劲吹中国大地,政府拨巨款,恢复贺江航运,使贺县船民精神为之大振,如痴如梦期待着操起老本行的那一天。政府毫不失言,拨巨款1400多万元,用于贺江复航工程,改建了厦岛、云腾两个船闸,新建了龙江船闸,疏治了八步至扶营段的航道,建设了八步、信都两个港口,1993年10月贺江复航工程己全面竣工,恢复通航。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恢复通航后的贺江仍冷冷清清,既无帆船点点,更无马达鸣响。八步湾泊仅有五六艘木船,二艘水泥船整日停留在那里,是船民固定的水上家。有一艘大游船,据说几年前改成水上餐馆,经营水上特色菜肴生意相当不错。但对临江水质造成污染,也在1998年被勒令停业成了废船一艘。难道船家不愿船运重振旗鼓吗?不,决不!船家无一不留念昔日水上繁荣的情景,梦中都想回到以往船行过江的快乐。可为什么贺江如今不见船行货往呢?只要想想时值今日的交通发展情况,稍了解如今货物往来的通道就会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

解放以前贺县仅有通往本地莲塘,芳林、黄田、公会,钟山西湾几条几十公里长的小公路,以及八步至荔浦,八步至平乐的二条公路,陆路运输非常的落后。自从1952年8月,八步成为县府所在地后,公路建设速度有所加快,修复了八步经莲塘至鹰阳关路段,基本上建成了八步至各乡镇的公路。70年代到80年代公路建设大大发展,始建八步至梧州、至桂林的柏油公路,为陆路运输创建了较好的条件。1988年以后八步通往外省、外地区的公路全面开通,八步至广州;八步至广东江口途径信都、梧州;八步至湖南郴州、途径钟山望高、江华、道县、宁远、嘉系、桂阳;八步到湖南零陵;八步至南宁;八步至桂林;八步至玉林,途径信都、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形成了陆路运输网。至80年代贺县已拥有各种营运客车120辆,营运货车699辆,各种型号的小汽车250余辆,搬运车87辆。快捷方便,省时省事的陆路运输彻底替代了水路船运。90年代后公路向高速化发展,贺县撒县设市,自古以经商闻名的八步进一步成为商业中心。贺州市政府大抓经济建设,建立了贺州至梧州的二级公路;贺州至桂林的二级公路也于1998年底通车。贺州到柳州的二级、三级路段中已修建了一段高速公路(鹿寨到柳州段)。如今八步到梧州仅需4小时;八步到桂林仅需4小时,八步到柳州也就5~6小时。八步到南宁的直达航空大巴亦只需8个小时。在如今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商情迅息万变之时,谁还会将货物化上几十天时间由水上船运呢?

由此说来船民的船运营生可说得上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船民是早该上岸定居结束水上漂泊的生活了。根据调查八步船民已有90%以上上了岸,有些已在近年的改革开放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沿江路盖起了较为像样的楼房安居乐业了。但多数人上了岸后没有适应陆地生活无谋生之策,故生活还较为艰难。原因十分简单,船民一般世代为船工,被人称其为“大船佬”、“笃水佬”。由于长年累月在水上行走不曾有过安定生活,孩子无法上学念书,长大后只能继承父业,世代相传的船家人大都是文盲,像刘士成老人这样小时在私塾念过一点书的就算是“笃水佬”中有文化的人了。正因为他们缺少文化,不具备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因而踏上岸后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怎么办?

据调查表明:

老年一代八步船民均已退休在家,整天自然无所事事,但因本单位已成倒闭状态,单位无力承担退休养老金,生活无来源,大多依赖子女供养;无儿无女的船民本该入五保行列,但退休制不能实行,五保也就无从说起了,故最艰难的是这一类人,可谓生活无依无靠。

中年一代,上岸前已荒废了学习期,年轻力壮的文盲在现代社会里需文化知识的工作他们都沾不上手。幸好八步繁华之地还有些谋生之处,所以他们中有些人靠力气挣钱,有做搬运工的,在车站、货场帮人家装卸货,一天多者能挣二十、三十,少时分文不挣。有的拉板车,帮进货或买家拉货,如拉家具、床垫。最多的是踩三轮,投资几千元买得机动摩托改装的三轮车,在市区拉客,每坐一次2~3元,好时一天能挣下二三十元,最多时也能挣上六十元、七十元不等。

有些船民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当起了厨师,进餐馆、宾馆当上了大师父。也有的自己摆个摊子,架几只锅,搞了个大排档,锅碗瓢盆,夫唱妻随,每天晚饭时分到午夜,在八步车站前,行人来往多的路口都能见到水上船民的大排档,生意相当不错,因为当地人都知道,水上人会烧一手好菜,也许因为他们熟知水族之故,能烧一手好鱼虾;也许由于他们常年闲居船中时间太多,琢磨出了一套做菜的技巧,如他们做的馕全鱼,色香味俱全,看一眼能让人不忍离去。不论是草鱼还是鲤鱼,船家人能将它皮肉分离,毫不伤破鱼皮,然后取出的鱼肉剔去刺,剁肉如泥,拌入香料,将拌好的鱼肉放回鱼皮内恢复鱼原形,下油锅煎至两面金黄,下佐料烧至入味出锅装盆,那可是人吃人爱之菜。又如薄铲,用米粉调稀,下配料,下锅煎成薄如布片,用铲叠成叠被状装盆,香酥糯爽,不知是菜还是主食,食者啧之称赞。反正船家人烧的菜食别有一番滋味,另有不同情趣,故这也算得上他们的一技之长。他们中一部分人现在就靠这一技之长为生。

也有一部分中年妇女当起了小贩子,卖些水果、蔬菜,也有贩饲料卖,贩瓷砖卖,也有摆摊卖服装,卖音响、录音带等以经商为业。厦良村的点灯、厦良寨、鸬鹚屋等村民特别能种菜,她们就每天从菜农手里批发新鲜蔬菜,挑到菜市摆卖。一般她们的收入与菜农的种菜收相入差无几,批发5角钱一斤的蔬菜,她们在菜市市零售可卖至8角一斤,有时可卖到1元。而菜农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下地,宁可少挣钱,所以他们头天采回菜,第二天清晨四时许卖给菜贩,天亮前她们可返回菜地劳作,这给船民菜贩造就了一个谋生良机。

近年来八步马蹄加工业鼎盛,许多船家妇女以替加工厂削马蹄挣钱。每天领回几十斤马蹄以百分之五十的净货交差为标准,超标一斤以090元一斤计酬,标准之内的以013元一斤付工钱。妇女儿童利用闲时削马蹄,每天挣得3至4元钱。

80年代初上岸后的船家,享受到了孩子学习文化的幸福,如今已有船家孩子读书成长,在企事业单位就职了。有些初中、高中毕业后自谋出路,有进宾馆当服务员,有的入伍当兵,也有自谋职业当个体户的。总之年青的一代要比老一代更有希望。因为他们会更适应陆地生活,从小得到应有的文化教育,不像父母辈那样漂流不定了。

(三)贺州船家与当地人的关系良好

八步船家人从祖上迁到贺县至今虽已有近百年历史,但由于他们世代以船为家,居住水上从不上岸占地,一直到土地改革时都不曾占有一点土地,是十足的上无片瓦,不无寸土的一个族群。现在他们要上岸生活了,他们是怎么解决上岸的立足问题的呢?

1959年建立八步船厂时,从厦良村买得七分地(实际仅出青苗费而已),建了面积63236平方米的厂房,还建了一栋宿舍楼,一座饭堂。1965年至1980年八步木帆船水运社,征得厦良村同意在船厂附近,现沿江路(临江湾)岸上建了办公楼,机修厂、职工宿舍各1栋,礼堂一座。1982年在同地块建了职工砖瓦平房宿舍三栋共14间。70年代末已有大部分船民上岸定居,与厦良村商议征地盖屋。厦良村的领导、村民都十分通情达理,当时就划拨了沿江路这一块土地给船民定居使用。名义上作为船民购买了厦良的土地,实际上只出了少量的青苗费作为农户的补偿,厦良村照顾性质的将土地无偿地划给了船民。一般的船家都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盖起了平房或简易房,开始了岸上定居生活。

1962年11月经上级批准在现船民居住区沿江路成立了贺县八步镇水上街,设立了水上街居民委员会。后因街道管理人员工资待遇等问题水运社无法解决,厦良街将水上街合并了去,现就归厦良街统管。

同类推荐
  •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松榆斋百记:人类文明交往散论

    本书收录了百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类文明交往问题。文章包括《读书和写作》、《老年和青年的哲理》、《罗素的公民教育观》、《美国文明的恐惧病》、《文史之旅》、《语言的交往价值》等。
  • 思想课堂-情感笔记

    思想课堂-情感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回族文化新论

    回族文化新论

    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如同涓涓细流,不断汇入中华文明的洪流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回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曾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留下过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光辉篇章和不可磨灭的业绩。在长期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回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回族文化可说是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独特产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热门推荐
  • 昆仑阙

    昆仑阙

    一个平凡的文艺小青年,为了心中的梦而去昆仑山,没想到此去却超出了他的想象。。。。。。
  •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名言

    现代名言妙语全集——知识名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上海滩前传之风雨北平

    上海滩前传之风雨北平

    一千六百多年的封建王朝终于走到了暮年,外有列强瓜分,内有军阀欺压,中华民族从此开始了大半个世纪的苦难和挣扎,政治上的革命在外敌的侵犯中举步维艰,时代迫切期盼着一场思想文化的革命,来涤荡那禁锢了千年的文明。爱国青年许文强、鲁秋白、宋亦林、廖子云被称为燕京大学“四大才子”,他们具有先进的革命思想,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他们勇敢的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争主权、惩国贼,五四运动如火如荼;求真理、要民主,爱国志士血染北平;逢乱世、遇真爱,凄婉爱情如泣如诉;掀惊涛、起骇浪,华夏大地风雨飘摇。一场划时代的伟大革命之后,许文强等人结局如何,他与蔡小冬、方艳芸之间的爱情纠葛如何收场......
  • Fate多蓝

    Fate多蓝

    一个爱上平民的贵族少年一个深爱自己皇后被政治谋杀的皇帝一个深爱自己丈夫又愿意为弟弟付出一切的姐姐一个自由阳光的平民少女一场涉及南北的斗争一场波澜壮阔的宫廷内斗一个无比狡诈却又对爱无比痴情的可怜权臣在战场上用生命书写史诗的帝国悍将,他用生命与对手交织成一首生命之歌
  •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误惹妖孽公主

    误惹妖孽公主

    她,是21世纪的金牌杀手。但在新婚之夜,被新郎惨然的背叛,悲催的穿越!穿越到了一位公主身上,她,要让今生欺凌过她的人,接受欺凌她的代价!
  • 玄极序

    玄极序

    《玄极序》天地有玄黄,分四象,生阴阳。九境轮回,赴生死,转流觞。莫道天光,四海皆苍莽。红颜凄眸为谁伤?泪无言,思断肠。师恩难忘,待功成,鬓已霜。落日昏黄,对墓饮惆怅。弱水三千丈,取一瓢,赏孤芳。年少轻狂,斩轩辕,破琳琅!独闯辰霄,天妖避锋芒!一人独战万人当,挽狂澜,灭魔皇!临界苍穹,恩怨了,情未殇。笑付红尘,忽如梦一场。
  • 风一样的男银

    风一样的男银

    风一样的男银,有哭有笑,初出茅庐就被莫名其妙的安排了个卧底的工作,且看他滚滚尘世如何一次又一次的挺直腰板继续向前。喜欢第一人称的看过来!
  • 重生之情薄天下

    重生之情薄天下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冷薄情其时是21世纪的灵魂,因一场穿越阴差阳错的到了这片大陆,成为西夏国的二公主。绝代倾城,冷情淡漠,手起刀落,斩杀了同母异父的妹妹,生性情薄的她却又是天命帝星的身份,且看薄情公主如何拯救天下苍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禁忌杀域

    禁忌杀域

    为了一个强者的夙愿,他踏上了这禁忌的山河。怀着满腔的热血,誓要颠覆这个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