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0900000012

第12章 从下岗女工到百万富豪(3)

感情方面与她有芥蒂的人,该接济的照样接济,从不在路窄处看笑话。杨永华离婚七八年以后,经人介绍又结了婚,丈夫和杨永华在婚姻方面有着基本相同的遭遇。丈夫的前妻是弱智人马志强的姐姐。按照常人的观念,两个女人应是情敌。但是杨永华并不在意于这些无聊的感情因素。马母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太好,为丈夫照管着一个孩子。杨永华经常以马志强老板的身份,给马母送油、面、菜、肉等生活必需品。去年马母回东北老家,杨永华奉送给她500元路费。杨永华有一句为人处世的格言:“心路宽的人,脚下路也宽;心路窄的人,脚下路也窄;心气不平的人,脚下路也磕磕绊绊。”

杨永华拥资百万,现在生意兴旺,日进数千。但她时刻不忘自己艰辛的童年生活和全家遭受过的困苦。她的生活非常简朴,继续保持着起家时的勤俭刻苦作风。她乐善好施,为济穷救困、助学助残、赈济灾民、维修长城、建设酒钢、兴建宗教设施等社会公益事业共捐资10余万元。她在生活上从不追求侈靡浪费,烟、酒、色、赌等有钱人中流行的嗜好一概不沾丝毫。即使在喜好传播女名人绯闻艳事的人们口中,她也风声肃静,口碑极好。1988年离婚以后,杨永华过了8年的独身生活。8年中她遇到了许多慕名或慕钱而来的求婚者的纠缠。但是执着于事业追求的杨永华,不为声色所动,冷静地把握着自己,在漫长的孤独岁月中,将心智精力完全用到事业上,把事业一步步推向更大的成功。1992年4月,阿禧艳兰天分部开张,这是她继清真小吃部之后开的第二家餐馆;1992年8月,清真小吃部,她事业的发祥之地,因其形象褴褛,被市政府指定为有碍市容观瞻的建筑而令其自行拆除;1993年5月,阿禧艳三号门分部开张;1995年6月,阿禧艳原312国道餐馆开张。这期间,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她的几家餐馆生意火爆,以万元为单位的存款数从两位数上升到三位数。就在她背负着滴血的孤独和婚变的悲哀走向成功的8年当中,许多餐馆倒闭了。这些老板对自己的失败各有各的说辞。对于成功者,任何考验都阻挡不住前进的脚步;对于失败者,所有困难都是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杨永华闯市场的十几年,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过程中。正如和煦温暖的春风也会扬起尘土一样,改革开放在带给她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阻碍和苦恼她的事情。说起这个话题,杨永华对法制环境建设逐步到位给她带来的好处,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私营经济境遇发生的深刻变化有着很深的感触。15年来,她目睹和经历了各管理部门从“人治”逐步走向“法治”的过程。她给我讲过几件深刻在她记忆中的小事:有一次一位工人着装、充满优越感的人到清真小吃部吃饭。他无视众多的排队等候者,提出加塞优先的要求。杨永华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好满足他,婉言谢绝。他恨恨地说:“开个小破饭馆牛皮个啥?等着,看老子怎么收拾你!”原来这人是供电部门的工人,为了满足一点狭隘的报复欲,他擅自掐断了清真小吃部的电源,致使生意停了3天。杨永华摸不清底细,只好到电管部门三声爷爷四声奶奶求情下话。电管部门一查,才知道了停电的来龙去脉。那时候法制很不健全,一个普通工人,为了泄私愤,就可以使一个企业停产,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而肇事者并不受惩罚。且不说法律没有处理这类案件的规定,既或有这类规定,人们也还不习惯告状打官司。结果只能以她自认倒霉,以后小心伺候管电者而告终。

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来,随着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的各项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和规范,管理上的随意性、非法性、无理性越来越少,行业的不正之风已有了明显的好转。这些变化,杨永华作为过来人,体会最为深刻,感觉最为明显。十五大确立了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有地位,私营企业如沐春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支持,生存发展的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回忆15年的风风雨雨,杨永华曾多次产生过动摇,全凭着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才咬牙坚持下来。有些开馆子的,开张时红红火火,不多久就偃旗息鼓,关门大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板抗不住种种压力,在不太宽松顺畅的外部环境中逐渐心灰意冷,走向倒闭。

那些年社会秩序乱,治安状况远不如现在。这给杨永华的餐馆经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清真小吃部地方狭小,顾客众多,整天非常拥挤。这个环境被无孔不入的小偷扒手看中了。他们装做食客,故意在顾客中挤来挤去,寻找下手扒窃的机会。杨永华不得不一眼观天,一眼观地,严密监视扒手们的举动,操心顾客们的钱物安全。等饭的顾客大都饥肠辘辘,注意力比较分散。有一次一个扒手故意挤在一位老者背后,一只手捏着一张餐券,诈诈唬唬,催促快点上饭,以此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另一只手则从老者的肩上插下来,两根熟练的手指伸进老者的上衣口袋,将一沓钱一点一点往外拽。再过两三秒钟,扒手就得手了。这沓钱很厚,数量不少。杨永华大声提醒:“各位顾客,注意你们身上的钱,这里有小偷!”老者通过厨窗观赏着灶间里拉面的精彩操作,没有注意到杨永华的提醒。这个扒手不仅窃技娴熟,而且贼胆很大,根本不把杨永华的警告放在眼里。他仍然继续着自己即将成功的扒窃。根据杨永华的经验,只要钱到了手里,这个扒手即或被当场抓获,他也可以利用人们的胆小怕事和自顾不暇,设法拿着钱从现场脱身。一个垂垂老者,一旦钱被抓到身强力壮的小偷手里,是无法与之抗衡争夺的。杨永华已没有再提醒一次的时间,她不顾一切地扑上去,把扒手的那只手从老者的衣袋上打掉,扒手遭到意外袭击,瞪着一双贼眼恶狠狠地吼骂:“一个婆姨家。充什么硬?我他妈收拾你!”此时的老者把自己的钱塞回去,并不申斥扒手,帮助杨永华,而是充当起了和事佬的可鄙角色:“算啦算啦,没事啦没事啦”。等饭的顾客都露出卑怯,纷纷向后退避。周围的怯弱助长了扒手的凶焰。扒手错动着牙骨,眼睛里放射出杀气,像一头张牙舞爪的野兽,要向杨永华施行暴力。杨永华没有退缩,对灶间里忙乎的几个小伙子说:“给我把这个坏蛋抓住,送到派出所去!”派出所就在百余米远的街对面。扒手害怕了,立刻从人群里撞开一条路,发疯似的向远离派出所的方向逃走。

扒手们在清真小吃部屡屡碰钉子,就一起找杨永华“谈话”。

扒手:“杨老板,你做生意挣了大钱,也让我们挖个光阴,过个日月行不行?你不让我们挖光阴,我们也让你的钱挣不成。你也是有娃娃的人,做事咋这么绝嗄?”

扒手的话使杨永华的心一下子悬吊起来。她听出了扒手们的弦外之音,他们在打她女儿的坏主意。女儿正在上小学。从扒手和她“谈话”的那一天起,她不得不为女儿的安全提心吊胆,上学放学派人接送。她叮咛女儿:“有不认识的人到学校找你,千万不要理,更不能一个人走出校门一步!”

巨大的精神压力把杨永华搅扰得心惊胆战,昼夜不安。到清真小吃部逞凶的不光是扒手,还有其他类型的恶人。一个脸相被刀疤刻画得十分狞恶的中年男人,衣服褴褛,蓬头垢面,径直走进阿禧艳兰天餐厅的包间坐下,服务小姐吓得不敢上前与他搭话,赶紧告诉了杨永华。杨永华走进包间,在刀疤脸的对面坐定,问他:

“师傅,要吃点什么?”

刀疤脸并不回答问话,反问她:“你就是发了大财的杨老板?”

杨永华强作镇静地回答:“就是。”

刀疤脸:“我刚劳改回来。工作丢了,老婆离了,什么都没有了,也活到头了。我是来向你要顿饭吃的。”

杨永华叫小姐端来饭菜招待他。吃完,刀疤脸起身就走,也没有说个谢字。杨永华和服务小姐这才舒了一口气。

七十二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甘苦,杨永华觉得开餐馆特别不容易。干得不好,顾客不上门;千得好了,生意兴隆,也会招来不肖之徒的干扰侵害。利至而害随的道理她当然懂得,但是她觉得开餐馆这一行更易受侵害,每时每刻都不知道有什么不测之事在前头等着你。餐馆是杨永华的战场,她每天都要亲临一线,坚守阵地,精心指挥。她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渗透了自己的血汗。

也许“福不双降,祸不单行”这句千古流传的老话真有它一定的道理。1988年离婚以后,杨永华的坎儿特别多。她在失去家庭之前,先失去了几年辛苦积攒的血汗钱。钱在她毫无察觉防范的时候,就被转移了。她原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把家庭建设得美满富足一些,可是奋斗引来了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家庭失去了,准备建设家庭的大笔存款不翼而飞。她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悲哀、屈辱和不幸。那几年,命运似乎对她特别不公,失去婚姻钱财还不算完,还一次次把飞灾横祸毫不留情地扣在她头上。

1993年,阿禧艳三号门分部开张不久。她的一个学徒把油桶底上较为混蚀的清油倒入锅中放到火炉上加热。稠油受热以后迅速溢出来,流进炉膛,顿时燃起熊熊大火。巨大的火柱直扑房顶,又翻卷而下,舐舔着灶间里的各个角落,众学徒都是年轻人,临事没有经验,全都吓懵了,纷纷躲避。大火将很快引燃木质房顶,一场焚毁一切的火灾就在眼前。杨永华紧张的观察着火情,很快明白了起火的原因。这场大火如果不能立即扑灭,刚承租经营的这家分店就会化为灰烬,她的辛苦,她的信誉,以及婚变后重新萌生的生活勇气和希望,都会在大火中灰飞烟灭。她清楚地意识到:现在是命运的关键时刻!这个火海她必须去闯,这个油锅她必须去端。她毫不犹豫地钻进了巨大的火柱之中,双手把烈焰腾腾的油锅端向室外,放在地上。杨永华的双手双臂和脸部被严重烧伤。学徒们见师傅被烧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全吓坏了。女孩们不知所措地放声大哭;小伙子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烧伤的部位隆肿变形,杨永华的双眼怎么睁也睁不开。她忍痛制止了哭叫和混乱,拒绝了住院治疗的建议,叮咛大家正常营业,热情接待顾客。然后让学徒立即送她回家。和所有的女人一样,杨永华也非常看重自己的容貌和形象。她知道,自己一旦住进医院,所有亲朋好友都会闻风来看望她。她不愿意把被烧伤的消息公开,让很多人怀着悲天悯人的伤感情绪到医院看她的惨相。临行时,她叮咛学徒们:不许向任何人透露我被烧伤的事!

回家以后,她派人立即请大夫到家里治疗。上学的女儿回来,看见她和妈妈的床上躺着个受伤的人,就问陪侍的人:

“她是谁?”

杨永华听出是女儿回来了,就说:“我是你妈。”

同类推荐
  • 温古知今

    温古知今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荣登第一。温家宝每次在重要谈话上都会引经据典,使人眼前一亮,那些诗句无不闪耀着总理的博学和智慧,让我们追随那些诗句,再次感受那些经典诗句所散发出的无尽的魅力。《温古知今》辑录了温家宝总理在历次谈话中所引用的古语和古诗句,并追根溯源,加以评析,更有对温家宝总理引用古语谈论当下问题的妙语点评,有利于我们了解一个血肉丰满、饱含着大爱而又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总理。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国学”一说,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出现过“寻根”热潮,90年代“国学”再次掀起热潮遂至今。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着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头,“国学热”现象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正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刻。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诚实守信(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诚实守信(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
  • 华夏黄帝:中华文化探源

    华夏黄帝:中华文化探源

    从历史渊源、民族血缘、文化根脉,证实黄帝的真实存在,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从河图,洛书的视角,探究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热门推荐
  • 农门恶女升职记

    农门恶女升职记

    从二十一世纪到来的凤凰女韩清漪同样的穿越。同样是种田,人家种田赚大钱,她种田被封杀。同样的是霸道总裁爱上我,人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是同几个女人厮杀。同样是空间宝贝,人家的是稀世奇珍,她的空间住着鬼。-本书前面种田,后面宅斗,慎入。-------新坑川西匪事,为大家带来一段民国姐妹花的爱横情仇,欢迎新老读者朋友们阅读
  • 血破苍茫

    血破苍茫

    一个本该懵懂的年纪,却因为与生俱来的天赋;被无数人追杀着,被无数人寻找着。为了生存之道,为了家族之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即便是踏着无数敌人的尸体,即便是血流成河,少年也将一步一步往上爬。一切精彩,将从这里开始。
  •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男人的天使,自己的上帝-莎乐美传奇

    尼采曾向她求婚,他说:“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里尔克因为她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说:“弄瞎我的眼睛,我依然会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依然会听见你…”弗洛伊德钦佩于她的才华和智慧,与她保持了终身的友谊。他说,“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对心理学这门学说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 一个坏好的工厂

    一个坏好的工厂

    在这个世界里,情绪、时间、心境是人人平等。1.每天都可以获得48点精力2.情绪怎么抒发表达都随你安排3.心境怎样波澜也随你自由决策。
  • 张岱评传

    张岱评传

    张岱是明清之际学术-文化史上一位在文学、史学和艺术理论等诸多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人物。本书从大量原始资料入手,对张岱充满神奇色彩的生平做了全面的考述。
  • 仇珠恋

    仇珠恋

    天下苍生,与我何关?你做过何等功德,又与我何干?我只向你要那圣山之巅,那害了珠儿的一剑!江湖恩怨江湖了,师尊,今日便做个了断吧!
  • 异世界的大佬都是我哥们

    异世界的大佬都是我哥们

    一场非意外碰瓷,让我负债累累,赵子龙、漩涡鸣人、秦羽、孙悟空......等等,都变成了我的债主....本书恶搞气氛浓重,无厘头,不种马,修真,穿越,都市,爱情那是一个不少!总而言之,想看不种马还搞笑有剧情的文,就看《异界的大佬们是我哥们》!
  • 律师告诉你

    律师告诉你

    本书由两篇组成,法律咨询篇包括:婚姻家庭、合同、物权、继承、民事侵权等有关方面的问题;案例篇包括民事、刑事方面的有关问题。
  • 一页纸鸢,千念花开

    一页纸鸢,千念花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每个故事都有不一样的结局,每个结局,有好的,有不好的。
  • 还是会寂寞

    还是会寂寞

    真好,那段时间,我们竟然相遇,走得那么近,那么近。有时候,想到你,不由地会有点苦涩地笑。总之,生命中曾经有你经过,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