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0900000002

第2章 好人刘玉春(2)

刘玉春发家致富了。他自办的面粉加工厂,由一台小钢磨起家,现已发展成一个拥有2组中型面粉加工全自动配套设备、固定资产30万元、流动资金15万元、年加工量达2000吨的个体私营企业。他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见到500多元钱就吓得腿肚子抽筋的“穷汉”。应该说,凭他这10多年的资本积累,其富裕程度,不仅在当地农村名列前茅,就连那些经商发了财的城里人也不敢小看他。然而,发了家的刘玉春还是当年那个“他”坦诚厚重、勤俭朴实。他没有像农村某些暴富者那样为富不仁,凭借金钱恃强凌弱、横行乡里;也没有像社会上某些“款爷”,一掷千金,如蝇逐臭般地追寻所谓的“精神享受”。他要反哺脚下这块生他养他的热土,他要报答关心和爱护他的父老乡亲们。他深知,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他刘玉春的今天。他要为家乡的繁荣进步出一份力,为乡亲们走向共同富裕尽一份责。他把目光对准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要圆他儿时的那个“梦”。1994年“教师节”,他为全区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资5000元;从1990年起,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他都要送上一份贺礼,多则上千元,少则几百元;他为扩建村小学捐资4000元,为乡幼儿园捐资1000元。多年来,接受他捐助的除本乡各学校外,还有市一中、酒师附校等城市中小学。他把目光对准了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1993年他资助1700元,为本组村民疏通了自来水;居民点铺马路,他出资2000元;村上搞壁画,他赞助900元。不久,酒泉市建成第一家“壁画村”的消息,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遍了全国,老刘觉得心里格外舒畅。刘玉春本人缺少“文化细胞”,不通音律,不善歌舞,但他特别热心群众文化事业。他先后为乡文化站捐款1200元,为乡团委捐款1500元,用于购置文化活动设施和书籍,从1988年起,他每年都给村上捐助3000元,用于开展春节文化活动。

他把目光对准了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村民李天云想开荒种棉花,苦于无资金,老刘一次就借给他5万元;邻居高广智开办养鸡场缺乏资金,老刘借给他4万元;1995年又为高广智担保贷款5万元,扩大了经营。如今,高广智的鸡场已经有了近百万元的资本,成了酒泉市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村民孙建仁、孙建成、孙建礼、孙建军兄弟4人家境贫困,只有老大娶了媳妇,3个弟弟都是光棍汉。老刘想借钱给他们,有人劝他不要借,怕还不回来。老刘说:“人在难中能扶一把就扶一把,如果到时候人家实在还不上,我也认了!”于是先后给老大借给,3000元。鼓励他搞贩销;给老二、老三、老四每人借给5000元,帮助他们盖上了新房,娶上了媳妇。没过几年,孙家兄弟都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1988年以来,刘玉春先后给20多户村民借款帮助发展生产,使他们相继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1990年以来,刘玉春每年都为乡敬老院捐助600-800元,同时长期为敬老院无偿加工面粉。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老人们的一片爱心。村上修路,他看到了几户困难户、孤寡老人既出不了工,也出不了钱,就慷慨解囊,拿出1200元为他们垫付了修路费。10多年来,每逢传统节日,他都用自己的钱买上礼品,与村干部一同登门慰问烈军属和五保老人。1995年10月,他又为驻酒八四七0一部队马鬃山边防营官兵寄去慰问信和500元现金,向守卫国门的人民子弟兵送去自己的问候。当乡村企业面临困境时,刘玉春也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村预制厂流动资金不足直接影响生产,老刘借给2万元,至今还在周转使用。1985年,乡农修厂因经营管理不善,关门歇业。其时,老刘正夜以继日地改造安装他的第一台磨机。他把部分技术工人纳入自己“麾下”参与磨机改装,剩下的一部分人千方百计为他们找活干。就这样,10名失业的乡镇企业职工,按月从老刘这个个体户手里领工资,一直领了1年半时间,直到厂子起死回生。

刘玉春是那种见了别人倒霉就心里难受的人。前几年,泉湖乡曾出现过一个青年违法团伙,有11名年轻人结成一帮,偷鸡摸狗,拦路抢劫,搅扰得四邻不安。他们不仅祸害村民,连开会迟归的乡村干部也敢拉住揍一顿。这11个青年人中,有5个先后被公安机关多次处理教育过,但收效甚微。老刘大发“恻隐之心”,东奔西跑把他们找到一起进行“对话”

“为啥要干这种事?”

“没个正经干头,手头紧!”

“我给你们赊面粉,由你们拉去卖,赔了算我的,赚了归你们!”

“有这好事,我们干!”

于是,第一次赊出去5000斤面粉。十来天后,这些小青年回来,一个个垂头丧气:“卖赔了!”,“赔了不要紧,再赊给你们5000斤!”这次没有赔,赚了,小青年个个眉开眼笑。老刘因势利导,耐心地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规劝他们干正事,走正路,自食其力,勤劳致富。几年下来,老刘确实在这些小青年身上操了不少心,出了不少力。在他的帮助教育下。这些青年绝大多数走上了正道,其中有4人还成了全乡的富裕户典型。当然也有恶习不改的。有个青年赵某,当初是这个青年违法团伙的首领,老刘为了帮助他搞贩销,先后借给他7000余元。开始他干得不错,日子也逐渐好过了,谁知后来吸毒品,又“进去了”。老刘的7000多元钱眼看要不回来,他不心疼钱,他更多的是为这个“不争气的人”痛心。在这些“回头浪子”中,需要特别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四坝村5组青年毛林。当初毛林也是11人违法团伙的首领之一,小伙子有文化,脑子好使,在老刘的关心帮助下,整个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但讲文明,讲礼貌,还能积极争做好人好事,见了打架斗殴的事也能主动制止。这些年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但买了三轮摩托车,而且还买了汽车。

“毛林刚变好,日子刚好过,谁知他却死了!”老刘,这个刚直倔强的汉子,悄悄抹去了眼角溢出的泪。

毛林之死,虽谈不上轰轰烈烈,却与“见义勇为”沾边。有一天,毛林骑摩托车到本市怀茂乡办事,路过一理发店,见有人吵闹,一打听,原来是有个不讲理的人理完发不给钱,跑了。毛林气不打一处来,骑上摩托车就追,谁知速度太快,转眼间车翻人亡,酿成了一起意想不到的惨祸。对这个“回头浪子”的意外死亡,刘玉春至今仍扼腕叹息。

作为个体经营者,刘玉春谙熟经商之道。他把“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奉为座右铭,从来不干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的事。有几次,顾客到他这里兑换面粉,由于工作人员业务不熟,付面粉时出现了少付或错付的情况。碰到这种事,老刘就骑上自行车,到顾客家中说明情况,并及时补足少付的面粉。1995年10月,酒泉黑山湖农场来人兑换面粉,因数量太大,计算失误,过后老刘查账时发现少付了300公斤面粉。由于黑山湖农场路途较远,老刘就立即去信,告诉农场来人取走了少付的面粉。为了方便群众,老刘筹资建起了一座200万斤的储粮库,为3000多户农民代储存粮。有些农户不慎将存粮单丢失,老刘就不厌其烦地查底账,一笔笔为他们核对清楚,从不耍奸赖账。1994年,国家开始大幅度调整粮食收购价格,到1995年初,小麦由每斤0.35元涨至0.95元,翻了近两番。当时老刘库房里为群众代储的存粮出现了130万斤的亏空。按理,老刘只负责退给农户原代存价,但他却毅然掏高价买回130万斤小麦退还给农户。仅此一项,厂子就亏损58万余元。他是个宁肯自己受损失也决不让群众吃亏的人。在那次粮食调价风波的冲击下,酒泉市的一大批粮食加工企业纷纷倒闭,而老刘硬是凭着自己独特灵活的经营方式,坚守阵地,渡过了难关。1996年,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省长张吾乐视察酒泉时专程走访了刘玉春,对他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企业管理者,刘玉春也堪称出色的行家里手。他的企业虽小,但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他手下的职工虽少(除去临时用工,常期干的也不过20个人),但各项生活服务设施齐备:浴池、饭堂、卡拉OK活动室……职工宿舍干净整洁,床铺、被褥都是厂里发的,每个房间里都配有彩色电视机;工人上班有工作服,平常逐月发毛巾、口罩、洗衣粉等劳保用品;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工伤事故由厂里负担全部医疗费,头痛脑热由厂里看病报销药费;遇上节假日,老刘就率领妻子儿女上阵顶班,让小青年们去看电影、参加舞会、外出旅游;厂里有专职厨师,饭菜美味可口,老刘全家常年与职工在一个灶上吃饭,偶尔馒头蒸黄了或蒸酸了,老刘就端回家自个慢慢吃。职工在他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工资福利待遇好。说到工资,老刘还有一手“绝话”,这就是工资不给职工发,而是年底一次性发给职工家长。老刘手下用的20个工人,来自酒泉市6个乡镇的10多个村组,绝大多数是贫困户的子女。他平时只发给工人零用钱,年底前把家长请来,连工资带奖金一次性发到家长手中。除了管吃管住管穿管福利,每年每个职工可从老刘这里获得纯收入4300多元。从这一点看,老刘可谓用心良苦,真是把“好人”做到了点子上!这些年来,老刘厂里的技术工人都坚守岗位,没有一个“跳槽”的。按老刘自己的话说:“撵都撵不走!”

老刘事业上取得成功,离不了他的“贤内助”。妻子房凤英,勤劳,善良、贤慧。娘家就在邻乡邻村,虽然离得不远,可一年也难得转上一趟,没日没夜地跟着老刘泡在磨坊里。过去只能围着锅台转,顶多帮老刘管管“三尺门内”的事。这几年经过丈夫的“传帮带”,生意经念得滚瓜烂熟,不仅管“门内”的事,连外面谈生意也当仁不让地全面接管了,“风风火火闯九州”,大有“女强人”的风度。对丈夫的诸多“义举”,房凤英总是夫唱妇随,全力予以支持,从不阻拦、报怨。她说:“多做善事对人好!”

“好人”刘玉春,以他实实在在的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大地,默默地塑造着自己的形象。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称颂他为“好人”,党和政府以一连串荣誉称号作为对他的褒奖。从1988年起,刘玉春连续9年被乡村两级树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连续7年被地市两级树为“三好个体户”;1994年被酒泉地区工商局树为“五星级文明个体户”,并被酒泉市委、市政府授予“勤劳致富先进个体经营者”称号;1995年被酒泉地区行署、地区教委授予全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被中共酒泉地委、政协酒泉地区工委授予“优秀政协委员”称号;1998年2月被甘肃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甘肃省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称号;1998年5月被酒泉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体户”。

党的十五大,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个体工商户刘玉春信心十足,精神百倍,决心按照党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同类推荐
  • 壮文论集

    壮文论集

    这些学术论文绝大部分都是公开发表过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中个别地方做了一些修改、订正和补充,但不作重大改动。限于时间和个人的条件,还有若干领域自己来不及研究,例如,壮族和国内及国外民族发展民族文字的情况对比,壮文和其他民族文字的对比,都只好暂付阙如。壮文本身的完善问题、借词问题、壮汉翻译规范问题,也未能予以展开。本论文集只着重围绕推行问题进行探讨,以便给政府部门、推行单位、研究专家和广大群众提供参考。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热门推荐
  • 半边脸也倾城

    半边脸也倾城

    只有半张脸又怎么样?皇帝,公子,国王,都为我倾倒!是亡国公主又如何?我可以要你的天下亡,亦可要你的天下兴!不但要后宫斗,还要为战争出谋献策,周旋在几股政治力量的中心,在在波云诡谲的动荡时代周旋,凭借的是过人的智慧和胆量。我跳的是消魂的舞,更是周旋天下的舞!请用票票砸死我吧,请把我的书放到你的书架吧.大家好,我的书友群是:120876725,入群暗号:书中任何角色的名字。
  • 寂寞影恋

    寂寞影恋

    她冷淡、不苟言笑她从来不知道,原来十年来自己都是活在自己编织的梦中。她要复仇!要证明在这个世界上能相信的就只有自己!他热情、拥有阳光般的笑脸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颗心竟已经遗落。他只想要她快乐!只要她开心,怎样都好!
  • 回到大山

    回到大山

    刘鸣辉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回家前意外的事件得到一把带有空间的炎帝锄,从此改变了生活轨迹,可是炎帝锄真的只是一个可以慢慢变大的空间吗,到底是刘鸣辉利用炎帝锄,还是炎帝锄有其他未知的功能......
  • 左边的你

    左边的你

    一直以来,许芯晴的世界里什么都没有,直到她遇见了这样三个人:一个给她的世界带来阳光的人;一个给她的世界种下花草的人;一个给她的世界增添色彩的人……
  • 天黎歌

    天黎歌

    边陲大漠之中,据传封有上古大墓古墓之匙被藏于乾坤无定锁之中天下人开始寻找三十年前失踪的乾坤无定锁然而,古墓之中之波,却成了开启了一场天地巨变的导火索。
  • 天才娃子:夜

    天才娃子:夜

    一夜之间,她成了夜家的少奶奶,到最后,才知道他爱的不是她,签了离婚协议之后,发现自己已经有2个月的身孕了她怀着宝宝匆匆离开。他找了她6年,6年后,她带着宝宝现身......
  • 金魂

    金魂

    有金属的地方,就是柳朝阳的领域。冰冷的金属世界,因为他的出现,而拥有了生命和灵魂。
  • 晚安

    晚安

    职场言情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切入,讲述了“我”与一个叫“晚安”的女孩认识后成为房客的故事。他们都是初入职场的新鲜人,面临着从学校到职场的种种冲突和矛盾,内心的不稳定,适应社会的艰难,职场的残酷,“我”与“晚安”之间既透着脆弱疏离,又相依相伴的感情刻画得丝丝入扣,会在当代年轻读者中引起较大共鸣。
  • 裴少与陆小姐

    裴少与陆小姐

    当落魄嫡女遇上A省权贵,渣男贱女分分钟切腹自尽,恶毒继母继姐身败名裂,各种小婊砸被虐得死翘翘,还有可爱萌娃护妈成瘾。情节纯属虚构,只为YY不为别的。
  • 媒介消费学

    媒介消费学

    传媒经济学虽然在中国创立已尽30载,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相对较新学科中的诸多理论观点,常常是在与我的同事、朋友、学生探讨中甚至争鸣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如,在与我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我的同事的长期探讨或争鸣中,形成了我的传媒二重性理论、信息价值理论、传媒经济维度理论……这一次,通过阅读长辉的书稿,我想也会形成一些新观念,进而产生新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