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6000000009

第9章 民主科学——全新的教育思想(3)

这样的民主决策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大的如班干部的选举,班级制度法规制定,班级的重大活动,重大事情,小的就多的不可计数,就是班级里许许多多的小事情。在魏书生的班里,凡遇到学生们意见有分歧的事,就要进行民主表决。在魏书生的日记里,有关这方面的记载比比皆是:

昨天让学生表决星期一是否恢复课间自由说话,三班32人赞成说两天,11人反对,其余弃权;一班则只有一人弃权,没有一人赞成,大家都反对恢复说话。

1985年5月27日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班里有些同学建议,课间班里全体同学都不说话,以保持安静,锻炼每个人的自控能力。经过全体同学民主表决,多数人赞成,于是就实行课间都不说话,实行了一周时间,大家课间都没有说话,这不憋得慌吗?魏书生就让同学们表决一下是否恢复课间说话。结果就是上面日记中所记载的,“三班32人赞成说两天”,而一班,“大家都反对恢复说话”。

那一班就要继续实行“课间不说话。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自控能力按说还比较差,课间10分钟不说一句话,这按说很难办到,但民主表决通过的事情,就居然能够完全做到,而且是长时间地完全做到。

上周一,学校改了作息时间表。这样,放学前的俯卧撑就安排到第三节课后做了。做完之后,再自习一会儿,然后放学。效果如何,决定试验一周后再表决。今天到了一周,大家表决结果是35人愿意继续这样做,只有9人认为这样做效果不好,结果以压倒多数通过继续试验,并决定再试验一周后再表决。

1985年6月25日

回校后安排学生明天看电影带凳子的问题。我的意见是到校来取凳子,大部分学生的意见是带回家去。举手表决时,我请求把我的意见当做10个人的意见列入我那一派中,结果大多数同学坚决不同意,只好作罢,照多数同学意见办理。

1984年3月21日

本是一件看电影带凳子的很小的事,由于老师和学生的意见有分歧,就要进行民主表决。在民主表决的过程中,作为老师、班主任的魏书生,他的意见被学生否决了两次。这在一般人看来,这老师哪里还有一点尊严,这还了得!可是,魏书生却能坦然接受,而且,像这种他的意见被多数学生否决的事例可不是一例两例,多着哪。

有一次,魏书生在一个班里教学《公输》一课,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言文,当时有很多的教师坐在后面听课。“这篇课文有4个学习重点。”魏书生对学生说,“咱们第一堂课学习哪两个,第二堂课学习哪两个?”他和学生商量,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为什么?”魏书生问。

“这篇课文虽然有点长,但是它语言习惯和现在差不多,再加上有些句子有详细注解,所以一堂课完全可以了。”这个学生有理有据地说了自己的意见。

魏书生听了这个学生的意见后说:“老师备课时没想到,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同意他的意见的同学有多少?”结果,哗啦,举手同意的学生竟有三分之二。魏书生说:“那怎么办呢?”大多数学生说:“就讲一节课完事。”结果,当着很多听课老师的面,魏书生说:“好!咱们就一堂课”。

又有一次,魏书生出去开会,过了很长时间才回到学校。又有许多外校的老师来听课。他就按照教学进度准备讲《陋室铭》一课。到了教室向学生们一说,学生们又不同意,说这篇课文已自学了多少遍,都翻译透了,再讲就没意思了,所以不用讲了。经过举手表决,又是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后来,魏书生只好当着许多听课老师的面说不讲这课,换了一篇学生认为有难度的课文。

这两次事情都是发生在课堂上,又都是当着许多听课的老师,学生们也是不给魏书生留一点面子,而是说自己的心里话,说实话,说有利于全体同学的话,要按多数人的意见办事。在这里,魏书生没有感到难堪,我们也似乎不为他感到难堪。我们倒是欣喜地看到,这样的学生是值得嘉许,他们是有思想、有主见,实事求是,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敢说真话的学生。他们是不会成为那种见风使舵、察颜观色、口是心非,世故圆滑的人。他们不正是我们的国家所需要的接班人吗?我们国家有思想、有主见的人多了,敢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人多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剧还能重演吗?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不正之风还能盛行吗?

我们知道,魏书生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不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的,学生自由选择做语文作业;不给学生安排写作文,学生坚持写日记,自由练笔写作文,作文学生互相批改;不给学生出考试题,不批阅学生的考试卷,学生自己出题考试,互相批阅考试卷。他的语文教得非常轻松,真是神仙一般,令我们数百万的语文教师们羡慕得不得了。然而,我们还应该知道,所有的这些事情,这些方法,可不是魏书生自己决定要这样的,而是全体学生民主表决要这样做的,他是按学生们的意见意愿办的,实行的情况很好,于是就坚持了好多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惊人的好成绩。

这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充分实行民主的结果;这就是魏书生产生奇迹的奥秘!

为什么发扬了民主就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这其中的奥妙又是什么呢?魏书生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教师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就有了主人翁和责任感、自豪感。

学生的自信心、主观能动性一下子就提升了很高。他说:“人都有维护自己的意见,坚持并实行自己意见的本能,学生们集体表决通过的决议,大家就都有了共同努力维护、实现这个决议的强烈愿望,就会朝着既定的、共同的目标努力去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从过去到现在,魏书生经常给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学生上语文课,从黑龙江到广东省实验中学,从新疆到南京师大附中,经过了冀、豫、皖、赣、湘、鄂、陕、蒙等地。每到一地上课,魏书生和学生都是第一次见面,是很陌生的,然而,他一到课堂,很快就和学生熟悉起来,融为一片,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而在课前,学生们对所学课文还没做过一分钟的预习。听课的许多教师问魏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么高,您是用什么办法调动的”?

魏书生回答说:“根本的方法其实只有两个字——民主。”他又进一步对教师们说:“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中要多和学生商量。”

(四)向学生交心

我们中国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些俗语,说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见人先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些俗语反映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的人和人之间的心灵是很难贴近沟通的,是很难达到心心相印、互相理解的。鲁迅先生当年就曾经慨叹自己很“孤独”,是“孤军奋战”。他在小说《故乡》中反映了人和人心灵很隔膜的现实。小说中的“我”和儿时的闰土是很好、很亲近的朋友,是无话不说,有说不完的话,然而,过了20余年,“我”回到故乡,想急切地见到闰土,而见到了闰土,他却是恭敬地叫“我”“老爷”,这就使“我”一下怔住了,不知所措。闰土变得很麻木,他生活很苦,心里也很苦,但却说不出,“我”也不知道该给他说些什么。小说中慨叹道:“我只觉得我四面八方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鲁迅先生还在多篇小说散文中表达了这种孤独隔膜的感情,如在散文《秋夜》中所描述的“枣树”,是一个思想者的形象,同时也是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鲁迅先生70余年前所慨叹的人和人很隔膜的社会现实,到今天怎么样呢?当然是不像过去那么隔膜了,但还是相当隔膜的。我们今天的语言中常说的“打官腔”、“说官话”、“外交辞令”以及“假话”、“套话”、“官样文章”、“表面文章”等,都反映出了人和人隔膜的现实。为什么人和人之间很隔膜。心灵难以沟通呢?这是因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是一个没有民主的社会。到了现代,虽然我们有了民主,但程度还比较低。民主程度比较低,等级观念还比较重,人和人就不能平等,就缺乏应有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人和人就多数情况下不说心里话,就很隔膜。

然而,在民主思想极为牢固、浓重,积极倡导并真诚实行民主教育思想的魏书生的身上,就不会感到孤独和隔膜,他的思想和心灵是向外界,向广大的人民群众彻底地敞开着的,他能够深刻地理解和信任广大的群众,广大群众也能够理解和信任他。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他有民主的思想。有了民主的思想,他就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而且要服好务。

所以,魏书生认为,实行民主的教育思想,教师就应该向学生交心,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心里话,想对学生说的话全盘地,原原本本地说给学生,也就是教师的心灵世界要向学生完全敞开,而不是封闭着。教师向学生交心了,心灵世界向学生敞开了,学生就会感到老师是好接近的,是他们的朋友,是和他们一样平凡的人,甚至好些地方比他们还幼稚。还无知可笑。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教师是他们最亲近人,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盛气凌人的,难以理解的人,这样,教师也就把自己放到了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魏书生和他的学生的关系无疑是极为融洽、亲近、和谐的,可以说是亲密无间,心心相印的,师生之间的沟通显得很容易,这其中的奥妙之一,就是魏书生能够经常地向学生交心,向学生说心里话。他当了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又有几十项社会兼职,外出开会讲学是常事,忙得真是不得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想教两个班的语文课,当两个班的班主任。这当然是很困难的事情,他自己也感到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想依靠他的学生,想让学生给他当助手,帮助他实现教语文课,当班主任的愿望。

于是他就向学生交心,向学生说自己的心里话,他说:“老师是班主任爱好者,是语文教学爱好者,我舍不得不当班主任,舍不得不教语文,所以就只好依靠各位在座的副班主任,在座的各位副语文教师,帮助我把语文教学搞好。”他心里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这么向学生说。接着他又进一步地向学生交心,向学生们谈自己当初为什么特别喜欢当教师,为什么喜欢当班主任,为了实现当教师、当班主任的愿望都受过哪些煎熬,吃过哪些苦头,经历过多少周折。他把自己放在了和学生平等的,向学生救助的地位上,真心诚意地向学生交心,说心里话,学生能不感动吗?能不伸出援助的手吗?学生们很容易地完全理解了老师的心情,非常愿意帮助老师,愿意当好老师的助手。这样,事情就好办了,他教语文课,当班主任的愿望很轻易地实现了,而且工作很顺利,很轻松。

可以说,在民主教育思想的统领指导下,在民主氛围很浓厚的情况下,魏书生和学生们之间的对话都是平等式的对话,都是交心式的谈话。譬如说,新一届的学生一入学,魏书生就对学生们讲:“老师在这几年里要教你们两个能力:一是自学能力,二是自我教育能力。”这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几年时间的教育教学目标准确清楚地告诉学生,也就是向学生交心,使学生能很快地明白老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今后将会怎样地进行教学。这样,师生很快就达到了沟通,思想达到了一致,就容易配合默契,朝着目标共同努力。

对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比较调皮淘气的学生,魏书生从来不批评训斥,而是和他们谈心交心。他问两个淘气的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你们注意什么呢?”

他们说:“注意老师。”

魏书生就给他们讲应该怎样控制注意力:“当你指向某个目标时,突然外界来了干扰,在你眼前一晃,你怎样把你的注意力再拉回来,再有意地指向这个目标。你在小学阶段这种有意注意的注意力可能不长,十来分钟,但到了中学就不同了。中学的科目比较多。小学老师比较注意形象地讲解,较注意学生的无意注意,而中学老师注意逻辑思维,你有意注意能力差了,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所以一上中学你特别不适应的就是老师像走马灯似的,上一堂课换一个老师,这是你在小学所没有感受过的。一旦老师不能吸引你时,你的注意力就走神了。”这是他向学生分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的原因。这里我们能够感觉到,他的态度非常温和、诚恳、语言通俗易懂,分析很中肯,是在和学生平等对话,是在向学习交心,是向学生表明,老师是要真心诚意地帮助你。在这样平等交心的氛围下,两个淘气的学生也听得很认真,他们也向老师交心,说:“老师您说得太好了!我正是上着上着课,脑子就开小差了,跑到别处去了。”这就是用交心的方法打动了学生的心,使两个本来淘气的学生也愿意听老师的话,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接着,魏书生就给两个淘气的学生讲了怎样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并具体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使他们不断地进步。

实际上,在我们的教师当中,那些和学生关系好的、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好教师,也都是平易近人的、性格温和的、作风民主的、善于和学生沟通、能够向学生交心的教师。

(五)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这可以说是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的归宿,是魏书生关于培养目标的一个概括。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历来的说法是很多的。过去我们常说的是:“要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要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等。近些年,我们比较多的提法是:“要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等等。我们这许多的提法乍听起来都是很好的,也是很有一些道理的,但是,我们冷静仔细地思考,又觉得我们的许多提法是比较笼统的、抽象的,有些是片面的,有的是过高的,是不符合实际的。譬如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这个口号,什么是“合格的建设者”?我们当然可以说出好多条的要素标准,但同时又给人一种把人当产品,当“标准件”的感觉。譬如说这几年提得很响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口号,听起来是很好的、很振奋人心的,但同时又使人感到这提法太高,不知道该怎样着手培养,而且,一提培养创新型人才,似乎又容易使人忽视基础知识,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作为几十年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着名教育家魏书生,他的工作异常勤奋、努力、刻苦,业绩骄人,着述甚丰,影响很大,但他从来不提那些很高的、振聋发聩式的口号。在阐述民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他提出“发展学生人性与个性”的命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魏书生说:“我觉得育人,首先要尊重学生自然的人性。所谓自然的,就是在我们接手教育之前,学生的内心深处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对这个自然的世界,我们显然应该因势利导,而不能置之不理。所谓人性,就是那些真诚、善良、勤劳、尊重人、关怀人和愿意为别人,为社会的利益做出自我牺牲的品质。

同类推荐
  • 跋涉

    跋涉

    《跋涉》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坚持正确思想政治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当正确路线占主导地位时,他的工作就比较顺利,容易取得成绩;当“左”的思潮和错误路线占上风时,他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工作也难免受阻,难有作为。个人如此,党和国家亦如此。“文革”时的极“左”思潮将社会引上歧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使国家民族重新焕发青春,欣欣向荣。我们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从秦皇到汉武

    从秦皇到汉武

    本书以《史记》为蓝本,通过小说的笔法,以通俗幽默的语言,带读者重新领略这两大强者的风采。
  • 戴笠大传

    戴笠大传

    在乱世中,他如一把小巧隐蔽却暗藏剧毒的匕首出鞘,寒光一闪,遇害者尚不知道是谁伤了自己,却已魂归九天。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听到他的名字不闻之色变,听之动魄。人们在背后送了他许多的绰号:“老板”、“东方的希姆莱”、“暗杀王”、“间谍王”、“蒋介石的佩剑”……而这林林总总的绰号,不足以刻画出他真实面貌的十分之一。他到底是谁?他到底有怎样跌宕起伏,传奇神秘的一生?他有着刀光剑影的一生。他不是行刑的刽子手,但是死在他手下的人数却数不胜数。
  •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大清王朝第一帝:皇太极

    本书主要内容有:努尔哈赤一统女真、随父征战沙场、佐父业初露锋芒、金戈铁马踏九洲、称汗位谋略天下、征伐四方建国大清等。
  • 因祸得福:窦太后

    因祸得福:窦太后

    她是清河良家女,背井离乡进入宫廷;她阴差阳错,被命运放逐到偏远代国;她因祸得福,受到代王的宠爱;她母凭子贵,顺利登上皇后的宝座;她协助治理国家,文景盛世之中有她一份功劳……风雨飘摇的秦朝末年,窦漪房出生在一户贫苦的人家,从小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家庭中接二连三的惨剧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与众不同的坚强性格。可能是上天眷顾这个身世凄苦的少女,窦漪房在长到如花似玉的年龄时被汉朝选人宫中,并被阴差阳错地送到了代国,获得了代王的宠幸。
热门推荐
  • 柒神

    柒神

    一路走来随心安,本就是小人物,没有什么大志向,随心就好
  • 既见君子幽谷情

    既见君子幽谷情

    “师傅,你有没有一颗能让人起死回生的药丸啊?”韦宁奚朝着段干凌苦涩的笑了笑。“你这笨蛋,为师都已经给你吃过醒酒丸了,怎的还在这说胡话你以为师傅是那阎王爷吗?笨蛋”段干凌伸手替韦宁奚掖好了被子。“师傅,我心好痛。”段干凌点了韦宁奚的睡穴,檫去了挂在韦宁奚眼角的眼泪,“奚儿,为师没有那种药,但为师有令你不再心痛的药。”……
  • 狼裁女冒

    狼裁女冒

    风流成性霸道总裁对上浪荡成性富家千金。本以为是一场互浪互撕的策略婚姻,谁都不知道,婚礼当天出现的新娘,竟是冒名顶替。正被追杀的女特务,高冷女特务最终如何吃掉大总裁……
  • 武古传奇

    武古传奇

    武古,自幼便被老乞丐收养。可他不愿一生都靠施舍度过,命运改变就在一瞬。被卷入阴谋的他,如何创造自己的传奇?在这个符纸世界,来和武古一起改变命运、创造传奇。
  • TFBOYS爱你就要爱到底

    TFBOYS爱你就要爱到底

    青春的爱情,有时痛苦有时甜蜜,魅力十足的三位男神与貌美如花的三位公主的娃娃亲会使他们变的再也不那么纯洁了,敬请期待············
  • 天使之冕

    天使之冕

    她的名字是天使!他的名字是恶魔!她说:“他不过是我眷养的狗!”他静静的听着…她说:“你不准出现在我的眼前。”他恭谨的遵从…当尘封的记忆被打开,他终于淡淡的开口:“你终究还是记起了!”命运的锁链被再次连接,曾被斩断的枷锁再度出现…当恶魔守护天使…当恶魔成为天使的仆人…天使的冕冠将再度耀满圣光!
  •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百喻经》启示录:重建心灵家园

    佛教来源于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经典浩如烟海,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百喻经》又叫《百句譬喻经》,原名为《痴华鬟》,是印度法师僧伽斯那根据《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的素材编撰而成,它通过寓言故事阐述了佛教经典,寓言通俗自默,充满了哲理,又枉具讽剌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原经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解释,一是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读者开卷感悟和卷尾诲颂共为则。
  • 厄忆游戏

    厄忆游戏

    杀人游戏,游戏成真。这里是噩梦,这里是天堂。人性之间的残酷物语你是否……能够在这里面活下来?寻找到这场死亡游戏的真相呢……
  • 天书七界传

    天书七界传

    徐刑:谁敢对我身边的人不利,我就和谁拼命!!!齐七:谁敢对你不利,我就不要命!!!……这是一个关于两个男人的修仙故事。
  • 漫步青云路

    漫步青云路

    十年辛苦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自从一个翩翩少年,戴孝进京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天下的走向因他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