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6700000003

第3章 明代诏敕的类型(3)

这通祝文,是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为了表示一视同仁的天下共主身份,明太祖派遣道士徐师吴前往高丽祭祀山川时所作。《明实录》仅记其事,没有收入原文。需要说明的是,《高丽史》中记载的祝文,即所谓明太祖亲为的祝文,实际上是翰林之臣王祎所作,因此收入其文集中。

(十)手诏

手诏是皇帝诏令之一种,是帝王亲自所写的诏书。徐师曾云《御札》:“按字书:札,小简也。天子之札称御札,尊之也。古无此体,至宋而后有之。”然后,他接着说:“其文出于词臣之手,而体亦不同。大抵多用俪语,盖敕之变体也。”与宋代相比较,明代手诏与御札实已有很大区别,主要的不同就在于手诏是帝之亲笔诏敕,而这种手诏完全不同于宋代皇帝的手诏。关于宋代的御笔手诏,《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记载:“初,国制,凡诏令皆中书门下议,而后命学士为之。至熙宁间,有内降手诏不由中书门下共议,盖大臣有阴从中而为之者。至京则又患言者议己,故作御笔密进,而丐徽宗亲书以降,谓之御笔手诏。违者以违制坐之。事无巨细,皆托而行,至有不类帝札者,群下皆莫敢言。由是贵戚、近臣争相请求,至使中人杨球代书,号曰书杨。京复病之,而亦不能止矣”。日本学者德永洋介对宋代御笔手诏有专文研究,认为是明代内阁票拟制度的前身。然而,明初太祖手诏为其亲笔所写,绝不可能有如宋代徽宗时的情形出现。

明太祖采用手诏处理对外事务,取得简便、直接的效果。以下就是一例。

暹罗进贡事手诏

(原缺数字)暹罗进贡使者至京,礼已毕矣。所损船只,修理完(原缺数字),起程回还本国,使国王心悦。浙江布(政)司故意留难,作咨呈,有失怀柔远人之道。今差人前去取招,记罪一百。星夜发船起程。

(十一)谥诏

吴讷言《谥法》云:“《周礼》:大史,丧事考焉,小丧赐谥。疏云:小丧,卿大夫也。卿大夫谥,君亲制之,使大史往赐之。至遣至曰,小史往而读之……是则赐谥之制,实始于周焉……大抵谥者,所以表其实行,故必由君上所赐,善恶莫之能掩。然在学者,亦不可不知其说。”明代赐给外国国王谥号,也以颁诏的形式,下面即是一例。

赐高丽国王谥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天授命,宰土驭民者,非勤政无逸,曷以达天。尔高丽王王颛,生前怠政,务在逸勤,致使身遭凶,天命就沦。岁月云徂,早以当时为今之古语。忠臣思感,愤恨无为。呜呼!恃险居安而有此与,抑开诚心附人而致是与?呜呼!言险在德,非险可恃。言诚在尔,非诚必有所归。天道好还,未有不然者也。今年秋七月,尔陪臣某等,表辞恳切请谥尔,以昭列代。命嗣王抚育于黔黎。今者释彼臣非,允其所请,谥尔恭悯,以张人世,爵尔王封英灵于幽壤。呜呼!不昧而有知,则逢灾而御;灵听而必觉,遇惠而扞防,吉尔家邦。朕其尔诰,允听宜哉。

上文出自《明太祖御笔》,是原始资料。而在《高丽史》中,记载却是“赐谥制”,曰“制”,不曰“诏”。经查,与《明太祖御笔》的内容相同,应以御笔为准。此一记述给予我们启示,由此可印证上文所云赐高丽国王为“诰”而非“制”,出现文书类型的差异,应是出自《高丽史》修纂的缘故。文书类型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待遇,辨别文书类型意义之重要也就不言而喻了。

(十二)口谕

以上述及《敕谕》,口谕是皇帝敕谕的一种,出于皇帝亲口,是口语传达的敕谕。其使用形式,往往是由臣下宣授皇帝的口头敕谕。明太祖出身布衣,迄今保留了一些生动的口语敕谕,也可称作白话诏令,这是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形成的,弥足珍贵。下面就是明太祖在对外事务中的口谕一例。

谕安南国王

你中书省文书里,传着我的言语,说往安南去。前者,我教他那里三年来朝一遍,所贡之物,惟是表意矣已。若事大之心永坚,何在物之盛。今年某使至,仍前远赉丰物来朝。安南国王何不遵朕至意。朕想莫不是彼中紊纪乱纲,更王易位,有所疑猜而如是乎?然君臣之分本定,奈何。昔王荒昏于上,致令如斯,岂不天数也欤。朕又闻方今之王,亦族中人为之,或者可。吁,朕闻中国圣人有云: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也,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今陈某夺位而为之,必畏天地而谨人神,恤及黔黎,庶膺王爵。倘或慢天地而虐庶民人神,又非久长之道。又说与安南,傲限山隔海,远在一隅。天造地设,各天一方,以主生民。中国有道之君,必不伐;尚强无知者必征。如朕统天下,惟渊民安而已,无那强凌弱之举,众暴寡之为。道与安南新王,自当高枕,无虑加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实录》里的这段口谕,已经不再是口语化的,而是成为中书省的官方正式文书了。由此,我们了解到由口谕到形成官方文书体的一个过程。因此,作为文物保存下来的这通口谕是诏令文书的原始形态,则更为珍贵。

三、结语

以上对于明代诏令的来源、名目和在外交方面的行用情形,作了举例说明,总共12类,是所见明太祖外交诏令文书中主要的文体,在文书的种类和格式上具有代表性,也可以说是明代诏令文书的荟萃。这些外交诏令的存世,使得我们考察明代诏令的内容形式及其变化轨迹有规律可循。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诸儒总论作文法》中,对于王言有一段精彩的概括,择要引述于下:

帝王之言,出法度以制文者谓之“制”;丝纶之语,若日月制垂照者谓之“诏”;属其人而告之者谓之“诰”;行于下者谓之“令”;持而戒之者,“敕”也;登而崇之者,“册”也。

具体而言,探讨明代诏令文书的类型,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连续性

自秦汉以来,皇帝的御用文书泛称诏令,发展到明代,中国古代的各种诏令形式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尽管根据时代的演进,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明代诏令文书的传承性,或者说连续性是极为明显的。延续下来的各种形式,如玺书、诏、制、册、敕、谕、诰、谥、手诏、口谕、祝文、祭文等12种类别,可以说都是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在用语方面,诏令文书中往往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语句来阐发大政和申明意志,这种用法在明代与古代一脉相承。这与明朝的锐意复古有着紧密联系。

(二)变通性

自古以来的诏令文书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至明代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诏令的变化,首先就在于常用种类的变化。从所见外交诏令文书的行用情况来看,并不像文体专着中概括得那样简单,而是具有更多的变通。以上12种类别,不少是综合变通的结果。如唐代重大事情颁布用制,而在明代则较少用制,而诏与敕多了起来,并且综合性的诏敕发展起来,吸收了制的内容。综上所述,在明初外交诏令文书中,虽然各种文体都有所应用,但其中以诏书和敕谕的形式出现最多,这两种形式,显然是明代王言最为常用的文体。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明代诏令自明初开始,诏与敕形式的运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其中文体混合运用的情形多见,反映了明代诏书概念在实际使用中已不那么严格划分,表明发展到明代以后,古代王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更重要的是,虽然明初锐意复古,但是在诏令文书结构程式和书写格式上,直接承继于金元的简单化趋势,与中古以前的汉唐诏令文书渐行渐远。还有,明代一般以皇帝名义发布的诏书,起首用语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是明太祖的首创。而明代诏书并非都是公布的,公开发布的诏书,有开读仪式,是正式颁布的;而诏书与敕谕结合而成诏谕,则往往只是传达到国王、使臣等专人,并不需要公布,虽也有开读仪式,但是与一般诏告天下的诏书有了重大区别。

(三)多样性

明代诏令文书的类型具有多样性,显示了明代诏令文书存在形态的多样性。不仅以文体形式来分类,从内容上分类,一类是通行类,另一类是专用类;从写作上分类,一类是皇帝亲撰,另一类是受皇帝之命、由翰林等官员撰写;从形式上分类,明代诏令文书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如上所述,册封诏、谥诏、诏谕、敕谕、封诰等,多有综合两种类型的复合之势;从用途上分类,一类是用于发布国家大政法令,另一类是处理日常事务,后者也可能在以后转化为法令法规,是制度化的结果。通过以上选取的实例可以看出,明朝开国伊始,广义的诏书是作为诏令文书的统称,而狭义的诏书这一类型,是在明代诏令文书中排列第一位的御用文书,不仅具有多种存在形式,而且有着极为广泛的功能与用途,形成了明代诏令文书的一个显着特点。出于集权的需要,明太祖异常勤政,加之制度草创期的时代特色,明洪武朝诏令文书还有一个特点,即明太祖亲撰的多,许多没有刻意润饰或润饰不多的诏令,较多地保留了原始形态;更有白话俗语,也就是当时口语中习见语言的口谕,是直接的原始形态;而翰林等臣撰写的诏令文书则继承古代王言的传统写法。亲撰与臣撰,以及口语化的诏谕三者并存,共同构成了明初诏令文书的存在形态。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诏令文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可以说由汉代至唐代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到明代,吴讷和徐师增做了总结,但是他们是通论,具体到明朝初年发生的变化,需要认真考察和比对,好在唐宋两朝的诏令集现都存世,今后可以作比较。这涉及明代文体风格和发展的问题,在此不作过多叙述了。

重要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文体,明代外交诏令文书一般都不仅是礼节性的,而是凸显出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明代中外关系史来说,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同类推荐
  •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简明学习手册

    企业精神是一种武器。在未来的世界里,只有信奉者生存的空间,却没有彷徨犹豫者立足的余地。铁人精神民族魂。铁人精神给当代人带来的震撼与激励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削弱,这是铁人精神不朽的源泉。
  •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

    扭转世界的100次外交(下)

    本书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纵深的透视,对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的阐述,它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在历史的天空中遨游、于探幽寻秘中启迪智慧,启发思考,启示未来。
  •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一书收录了作者从事党务工作的心得体会、理论研究。
  • 2050超级大国

    2050超级大国

    一百年前,没人可以预言美国会成为威震地球的超级强国;五十年前,没人敢去预言横行霸道的苏联会突然崩溃;三十年前,没人能够预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那么,展望四十年后,谁将主宰地球?谁将成为2050超级大国的种子选手呢?本书为你分析2050超级大国。
  • 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与制度创新

    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与制度创新

    本书共分为八章,包括:公共行政与行政责任、公共行政的概念及其制度性质、规则系统的内在弊病及矛盾性、发展和完善行政责任制的理论启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夜幕繁华星辰一梦

    夜幕繁华星辰一梦

    由修炼,奇异经历的世界中,少年的爱恨情仇,必需的努力,种种经历...............
  • 秘道

    秘道

    清风镇掩埋着一笔孙中山留下的军饷,得到军饷的线索是两块“无双蝶玉”。围绕蝶玉,展开韩飞龙、周石天和宋颜兰的夺饷故事。周石天是孙中山派遣的守饷之人,拥有能取得军饷的一块蝶玉,韩飞龙奉蔡锷命来取这块玉;宋颜兰则为袁世凯派来之人,手握另一块蝶玉,欲夺周石天之玉。周石天奉命潜伏后却暗生异心,想私吞军饷,这既给来夺玉的宋颜兰造成可趁之机,又为来取玉的韩飞龙带来一波三折,与之伴随的是清风镇鬼山的神秘和周石天家中变故连连。该小说命案迭起,悬念丛生,几乎无页无迷雾,无人有真身。翻开每页,都可掉入作者精心设计的连环套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架床迭屋的相互猜忌,给读者带来欲罢不能的阅读享受。
  • 启黎

    启黎

    他铁血手腕,赏罚分明,为国为民。她热情似火,军事奇才,不屑天下。她:“我可练出铁血骑兵,让你启黎江山如画,永无大患”他:“一届女流,你就这般着急战死沙场!”一朝心软,救下一世魔障一夕相处,舍下半生自由他与她,究竟是缘,还是孽?
  • 兰州历史文化(十三):表演藝術

    兰州历史文化(十三):表演藝術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倾城莫染

    倾城莫染

    前世的莫染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子一个,她只有一个清秀的脸蛋,平平的身材。这样的人应该来说会被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但是她却身处在一个修仙的世界,以实力为尊。然而她也有灵根,虽然也只是一个平平的灵根,但是足够她被那些修仙门派看中,这个世界天才可以很多,但更多的是基石。莫染就是这样一个基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可以一直这样修炼下去,可以飞升也能圆寂。世间偏偏就有那么多的意外,她到了另一个世界,而且,她还发现另外一个世界的她才是真实的她。
  • 那一年青春我们正好

    那一年青春我们正好

    如果生命可以倒退,我想重新来过!好像我的一生与你们相遇!
  • 王俊凯之你若安然我便无恙

    王俊凯之你若安然我便无恙

    王俊凯告诉安然:以后的丈夫一定要叫无恙,因为,安然无恙然而在安然心里,他一直都是无恙安然告诉王俊凯:他跟蒋婷很般配可是在王俊凯眼里,她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安然喜欢王俊凯,只有她知道王俊凯喜欢安然,连他都不知道往事更迭,白驹过隙,下一次,我要先说,我爱你…
  • 历史名人与宁夏

    历史名人与宁夏

    本书收录的历史名人出现于宁夏地区自秦汉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种领域。
  • 九尾玄仙

    九尾玄仙

    她是修行千年的九尾狐。一场大战中,全族被擒,她和年幼的妹妹逃过一劫。几年后,失去记忆的她疏于防范,肉身被毁。重铸身体后,容貌或者是身材,她都是佼佼者。她的美貌与法力,引得三界众多修真者的觊觎。手握至尊法宝,上古神兽相随,且看她叱咤风云。
  • 藏宝图

    藏宝图

    这是一部探险悬疑小说。主人公佳亮应某航海公司请求,寻找一张分散为八份的藏宝图。为凑齐这张价值连城的藏宝图,佳亮和他的兄弟们出生入死,历尽波折坎坷,与几股恶势力展开斗智斗勇的艰苦鏖战,终于使国宝重归国家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