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100000020

第20章 隋唐汉族风俗(20)

隋唐时期也有反对冥婚的。如元和三年(808年),李卅三娘死,年17,葬外兄之墓,其家人认为“若神而见知,幽魂有托,生为秦晋,没了岂殊,何必卢充冥婚然?”《唐代墓志汇编》,第1964页。

三、丧葬风俗

隋唐丧葬礼仪大体是先秦的承袭,《通典》所载的丧制都基本上保持周代丧礼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此期人们的生活相对富裕、宗教兴盛,使这段时期的丧葬风俗尤为奢侈不堪,许多与厚葬有关的丧葬礼俗在这一时期出现或流行开来,其中主要有七七斋、焚纸钱、相墓术等。另外,隋唐的政治法律制度达到空前完备的程度,被纳入其中的丧葬礼制,阶级和等级区分更为鲜明。

1.丧葬礼仪讲等级

中国的丧葬礼仪,自从产生之日起,便具有等级制的色彩。随着时代的演变,到隋唐时期等级色彩更为鲜明。同是一死,由于死者身份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开元礼》曰:“凡百官身亡,三品以上称甍,五品以上称卒、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杜佑:《通典》卷一0八《礼·开元纂礼三》。明器的品种、数量及所用质料、大小等也依官品的高低而定。唐代丧制规定:三品以上,明器四十事,共十舁。以上明器并用瓦木制作,四神不得超过一尺,其余偶人不得超过七寸。庶人用明器不得超过七寸,共三舁。《唐会要》卷三八《葬》;《通典》卷一0八。葬礼所用仪仗最足以显示这种等级和阶级之分。隋代丧制规定:执绋,一品五十人,三品以上四十人,四品三十人,并布帻、布深衣;三品以上四引、四披、六铎、六翌,五品以上二引、二披、四铎、四翌,九品以上二铎、二翌。四品以上用方相,七品以上用魉头。《隋书·礼仪志》。又唐代丧制规定:一品官,引四、披六、铎十六、黼妾二、画翌二;二品三品,引二、披四、铎十二、黼翌二、画翌二;四品五品,引二、披二、铎八、黼翌二、画翌二;六品以下,引二、披二、铎四、画翌二。《通典》卷一三九《开元礼类纂·陈器用》;《唐会要》卷三八《葬》。等级制充斥着隋唐丧葬礼仪的方方面面,难以尽述。

2.葬礼沿旧制

隋唐丧葬礼仪与周代大致相同,据《开元礼》记载,唐代三品以上四品以下至庶人附的丧葬程序是:初终、复、设床、奠、沐浴、袭、饭含、赴阙、敕使吊、铭、重、陈小敛衣、奠、小敛、敛发、奠、陈大敛衣奠、大敛、奠、庐次、成服、朝夕哭奠、宾吊、亲故哭、州县官长吊、剌史遣使吊、亲故遣使致赙、朔望殷奠、卜宅兆、卜葬日、启殡、赠谥、亲宾致奠、将葬陈车位、陈器用、进引、引、在庭位、祖奠、出升车、遣奠、遣车、器行序、诸孝从柩车序、郭门亲宾归、诸孝乘车、宿止、宿处哭泣、行次奠、亲宾致赗、茔次、到墓、陈明器、下柩哭序、入墓、墓中祭器序、掩圹、祭后土、反哭、虞祭、卒哭祭、小祥祭、大祥祭、禫祭、祔庙等,共六十六道仪式。《通典》卷一三八。从这些丧葬礼仪来看,基本上与《礼记》相同,唐代仅是将其系统化、程序化而已。

3.厚葬复兴

这一期佛道二教十分盛行,因果报应、轮回转生、修行成佛等宗教观念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使人们笃信灵魂不灭,相信鬼神的存在,由此又形成了人们对佛道二教的菩萨和神仙崇奉膜拜,对鬼神的敬仰和畏惧。这样,魏晋以来趋于薄葬的社会习俗便不能继续下去;加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物质生活相对丰富,使隋唐又进入一个相对厚葬的时期。

统治者是这一时期厚葬风气始作俑者,他们的葬仪皆十分隆厚,陵寝闳丽,不异人间。在帝王的带动下,厚葬之风迅速在全国各地兴起,大有超过秦汉之势。“薛举区区,而起坟墓,置陵邑,岂特沐猴而冠哉?李义府改葬其祖父,营墓于永康陵侧。三原令李孝节,私课丁夫车夫,为其载土筑坟,昼夜不息。于是高陵、栎阳、富平、云阳、华原、同官、泾阳等七县,以孝节之故,惧不得已,悉课丁车赴役。高陵令张敬业,恭勤怯懦,不堪其劳,死于作所,王公已下,争致赠遗。其羽仪导从,车而车酋器服,并穷极奢侈。又会葬车马,祖奠供帐,自灞桥属于三原七十里间,相继不绝。李光进不过一战将,而葬其母,将相致察者四十四幄,穷极奢靡”转引自吕思勉:《隋唐五代史》第十九章《隋唐五代人民生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高宗永隆二年正月,诏雍州长史李义玄:商贾富人,厚葬越礼,可严加捉搦,勿使更然。《旧唐书·高宗本纪》。太极元年,“左司郎中唐绍上疏曰:近者王公塔百官,竟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徒以眩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礼。更相扇慕,破产倾资,风俗流行,遂下兼士庶。若无禁制,奢侈日增”《旧唐书·舆服志》。尽管统治者屡禁奢靡丧葬,但在他们的身教下,这方面的法令只是一纸虚文罢了。

4.葬式多样

隋唐时期汉族社会的葬式基本沿袭旧制,实行土葬。但僧尼则大都实行火葬《清异录·丧葬》。火化后,取骨灰起塔曰塔葬,《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等佛教典籍所载僧人,莫不如此。少林寺唐僧人塔等,至今犹存。俗人也有实行火葬者边氏,元和七年(812年)遗愿死后“权于府君(丈夫)墓侧,别置一坟,他时须为焚身,灰烬分于水陆”。《千唐志斋藏志》1000,《唐故边氏夫人墓记》。杜鸿渐,“休致后病,令僧剃顶发。及卒,遗命其子依胡法塔葬,不为封树”。《旧唐书·杜鸿渐传》。塔葬主要在居士和佛教信徒中流行。营州都督上柱国渔阳郡开国公孙管真显庆四年(659年)死,绵州万安县令管均乾封元年(666年)死,营州都督上柱国渔阳郡开国公孙管俊乾封二年(667年)死,同于调露元年十月十四日于鸣埠禅师林左起塔。《唐代墓志汇编》,第661页,第659页。肃王详建中三年(782年)死,唐德宗“不令起坟墓,诏如西域法,议层砖造塔”《旧唐书·肃王详传》。兴元元年(784)又“欲为唐安公主造塔”。《资治通鉴》卷二三0,兴元元年四月。

5.归葬故乡

隋唐时期乡土观念重,客死异乡者,必千方百计归葬故乡。诗人杜甫一生沉沦坎坷,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饫死于耒阳(今湖南衡阳东南)。杜甫子杜宗武,流落湖、湘而卒,无力迁柩。至其孙杜嗣业,方自耒阳迁杜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距杜甫之死已数十年之久《旧唐书·文苑传下》。若父、兄皆已殃者,虽孤弱女子,亦有不远千里,迁父母之墓者。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徐州女王和子、父、兄守泾州,会吐蕃之战,二人战殃,和子一路行乞,远赴泾州,取父、兄之柩,归葬故乡。杨含妻萧氏,父为抚州长史,卒于官,母亦亡,萧与婢扶柩还乡,至宜州战鸟山,因贫不能前行,遂结庐水滨,营坟守丧,人有高其行者,请婚,萧答曰:“我弱不能北还,君诚为我致二柩葬故里,请事君子。”高安尉杨含愿助其为葬,及释服罢官,娶萧氏为妻。《新唐书·列女传》。仪凤二年(677),行军总管彭城人刘审礼,军败被俘,死于吐蕃。其子“徒跣万里,扶护归彭城”《旧唐书·刘德威传》。贺州长史赵沃心妻裴氏,唐大历九年(774年)死于长沙,属中原多故,未克返葬;其母兄命人远赴江潭,“舟车万里”,于大历十三年将其迁葬邙山父茔侧。《唐代墓志汇编》,第1813页。元和十一年(816年)邕管经略使张士陵殃,其子“扶护神灵,匍匐万里”,归葬洛阳金谷原选茔墓次。《唐代墓志汇编》,第2022页。陇西李某,元和十五年(820年)殃于宜春县尉官宅,其妻荥阳郑氏及子,扶棺归葬,夫人又殃于硖州,其子“号哭徒行二千余里,远之洛汭,克遂归窆”《唐代墓志汇编》,第2064页。中国人落叶归根之风俗,由此可见。

6.夫妇重合葬

唐代民间流行夫妇合葬之风。认为夫妇合葬,才符合周礼。神龙二年兴州刺史刘寂(706年)死,与妻合葬,被称为“遵周公之制”《唐代墓志汇编》,第1070页。;青州长史孙安,与妻独孤氏于开元九年(721年)合葬白鹿原,被视为“盖遵周公之典”《陕西金石志》卷十一。;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右威卫将军王景曜死,翌年“承诏葬之礼,依周公之仪”,与亡妻李氏、高氏合葬于河南平乐原;同年,绵州司马白义宝,与妻李氏“用周公合葬礼也”《千唐志斋藏志》7420~7421。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武骑尉王羊仁,与亡妻“依周公合葬之礼,同窆于河南县之平乐原”;河阳军节度左马军虞侯秦士宁,元和七年(812年)殃,家人移发其十年前权殡河阳县亡妻王氏棺,与其合葬于汜水县;元和十年(815年)书香衣冠李岸与妻徐氏合葬,认为这样做是“周公所从也”;盐铁转运等使杨仲雅元和十三年(818年)与亡妻“同穴,从周礼也”《唐代墓志汇编》,第1445页,第2016页,第7031页。也有认为夫妻合葬可在另一个世界里再为夫妻,相依为命。如文林郎王顼夫人先死,他于墓“虚其左室”,准备死后与亡妻合葬于此,“冀泉琅再合,神魂相依”《唐代墓志汇编》,第2347页。左卫兵曹参军裴孝仙,与妻诸葛氏“合葬幽冥,再调琴瑟”《千唐志斋藏志》993。即死后再为伉丽。

隋唐社会流行一夫多妻制,在葬制上,凡采用夫妇合葬的,尤以与元配合葬者居多,而继室、侧室则多旁葬。如河南主簿崔程,贞元十四年(798年)死,与夫人郑氏合葬同穴,继室郑氏葬于附近,“因生无并配,葬宜异处。先长同穴,情合理中,故后夫人(继室)之墓共域并阡,列于西次”《唐代墓志汇编》第1906页。工部尚书崔泰继妻李氏,元和十一年(816年)死后,葬其夫坟旁,“不合葬者,以前夫人卢氏已同穴矣”,这是按礼仪行事《千唐志斋藏志》1008。但也有不主张夫妇合葬的。邢州任县主簿王君夫人宋氏,天授二年(691年)临终遗言曰:“合葬非古,与道而化,同穴何为?”遂葬其夫茔五十步处《千唐志斋藏志》405。朝议郎周绍业妻赵氏,长安二年(702年)死前,“以府君倾逝年深,又持戒行,遗嘱不令合葬坟陇”《千唐志斋藏志》670。开元十年(722年)随州刺史源果说:“古无合葬,弗令重开(先亡妻墓)。”《唐代墓志汇编》,第1258页。开元十四年(726年),杭州司士参军赵越宝妻张氏,死前诫曰:“若逝者有知,虽异穴而奚妨;若逝者无知,纵合防而岂益!我殃之后,勿附先茔。”《唐代墓志汇编》,第1327页。

7.流行招魂葬

所谓招魂葬,是凡因横死不得尸者所行之葬法。唐人太常博士静景直,在言及唐中宗和思皇后赵氏招魂葬时,论述具体葬法曰:“古无招魂葬之礼,不可备棺椁,置辒辌。宜据《汉书·郊祀志》葬黄帝衣冠于桥山故事,以皇后祎衣于陵所寝宫招魂,置衣于魂舆,以太牢告祭,迁衣于寝宫,舒于御榻之右,覆以夷衾而祔葬焉”《旧唐书·中宗和思王后赵氏传》。唐代招魂葬习俗比较流行,史藉亦有记载。唐高祖从父第永安王孝基,武德二年(619年)被刘武周杀害,“购其尸不得,招魂而葬之”。英王李显妃赵氏,坐其母罪废死,“求其瘗莫有知者,以祎衣招魂”《旧唐书·中宗和恩王后赵氏传》。而葬。长寿二年(693年),相王李旦德妃窦氏,被武则天暗害,“梓宫秘密,莫知所在”,李旦即位,“招魂葬于都城之南”《旧唐书·睿宗昭成皇后窦氏传》。李旦另一妃刘氏,与窦氏同时遇害,景云元年(710年)亦“招魂葬于东都城南”《旧唐书·睿宗肃明皇后刘氏传》。以上为唐朝王室实行招魂葬者。隰州大定县令王纂,永徽元年殃于长安,妻吉氏贞观十三年死,乾封二年“招魂与君合葬邙山之阳”《唐代墓志汇编》,第468页。陇西李氏殃于兵乱,墓无志识,贞元四年嗣子“束茅像(李氏)形,号诉申论,谨招先妣之魂,合葬事终之礼”《唐代墓志汇编》,第1849页。太原府都知兵马使武珍,贞元元年(785年)战死于卫州,“寻访无所”,贞元二十年(804年),子志温等“奉夫人之裳帷,招府君之魂”《唐代墓志汇编》,第1934页。合葬。游击将军张晕,大历十三年(778年)暴卒于蜀州金堤府左果毅都尉任上,“归魂未葬,岁月滋久,神识无依”,嗣子季良等于贞元年间将其与夫人姚氏,“拜手招魂,合葬于万年县龙首乡原”《唐代墓志汇编》,第1850页。张籍《征妇怨》曰:“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汉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张籍:《征妇怨》,《全唐诗》卷三八二。可见唐代招魂葬流行之普遍。

8.明器越制

明器,又称“冥器”或“盟器”,就是专供死者灵魂在阴间使用的墓中随葬品。明器制度也已经完善和定型。当时,上自帝王,下至百姓,墓葬中的明器数量、规格、种类,都有明确规定。《大唐元陵仪注》曰:“凡丧葬供明器之属,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七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偶人其高各一尺,其余音场队与僮仆之属,威仪服玩,各视生之品秩。”《通典》卷八一《礼·凶》。开元年间又有削减,各品官的明器数量又规定庶人明器不得超过“十五事”,“皆以素瓦为之,不得用木及金银铜锡。其衣不得用罗绣画”。以后各朝有关明器的规定,大至参照唐朝,稍有增减。

但从文献和出土墓葬材料看,唐朝社会往往丧葬越制,明器数量大多超出礼制规定。如唐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三座墓葬,虽均被盗,但至今出土的明器仍达3000余件。《乾陵稽古》,第34~42页。至于一般官员,如葬于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官居二品的郑仁泰墓,墓中仅残存的明器俑就多到483件;葬于总章元年(668年)官居三品的爽墓,残存俑数达383件,都远远超过朝廷规定的“九十事”。

9.墓碑盛行

用于镇墓的石狮在墓前立碑的习俗汉时曾经流行;魏晋时由于簿葬盛行,朝廷一度有禁令在墓前立碑之规定,故一度衰微;南北朝时,厚葬之风抬头,墓碑习俗又重新兴起;隋唐继北朝遗风,社会上盛行厚葬,故墓前立碑设镇墓兽之风又大行于世。墓前立碑、设镇墓兽和墓内设志,成了隋唐丧葬习俗的一大特色。宋人赵明诚《金石录》所收集的1533件隋唐碑刻中,有隋朝墓碑墓志32通,唐朝墓碑墓志516通,占整个隋唐碑刻的三分之一以上,足见隋唐时期墓碑和墓志习俗之普遍。

隋唐时期,丧葬有制,朝廷礼制对皇帝以下王公大臣及百官庶民的墓碑规格有严格的规定,如隋代规定:“三品已上立碑,螭首龟趺。趺上高不得过九尺。七品以上立碣,高四尺,圭首方趺”《隋书·礼仪志》。唐代规定:“五品以上立碑,螭首龟趺,上高不过九尺;七品以上立碑,圭首方趺,趺不过四尺;若隐沦道素,孝义着闻,虽不仕亦立碣”《唐会要》卷三八《葬》。体现了严格的等级性。

10.丧服有变

唐代居丧服制颇多变革,根据《开元礼》及《旧唐书·礼仪态》的记载,唐代服制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礼经》规定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三月,唐改为齐衰五月。第二,为嫡妇旧服大功,现加为期年。第三,为庶妇旧服小功,今与兄弟子妇同为大功九月。第四叔嫂以前无服,今服小功五服报。第五,弟妻及夫兄加为服小功五月。第六,为舅旧服缌麻,今与从母同服小功五月(以上为唐贞观十四年所定)。第七,舅为外甥亦服小功五月(此条为显庆二年所定)。第八,父在为母齐衰三年(此条为上元元年武后上表所定)。第九,亲姨舅服小功五月。第十,舅母服缌麻三月。第十二,堂姨舅袒免(以上为开元二十三年定)。

唐代居丧之礼在《唐律》中被系统而完整地确定了下来,开始了居丧礼仪的全面法律化阶段。根据《唐律疏议》所载,唐代违犯居丧制度的罪行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这些罪行均用刑事手段加以处罚:

同类推荐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执悟2

    执悟2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 弟子规·千家诗

    弟子规·千家诗

    本书原名为《训蒙文》,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千家诗》是明清两朝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热门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克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克隆

    克隆是科学界的“历史性事件”,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创举”,对人类来说克隆是把双刃剑,是悲是喜?是祸是福?但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或许造福人类,或许带来灾难?我们希望克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是福音。本书主要介绍克隆的发明、特征、应用(医学和人类)以及各国在这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及科学价值等,这是一本关于克隆的科技小百科,是为了满足青少年了解克隆知识的需要而编写的,旨在培养广大青少年了解和掌握克隆的科普知识。
  • 刀剑歌

    刀剑歌

    本书讲述了一个武者逆天修行的经历,其中不乏离奇的遭遇,血与泪浇铸而成的凯歌,更多的是决不放弃的精神……
  • 重生龙凰记

    重生龙凰记

    沈宇穿越了?这故事真俗套!等等?老婆你怎么了?什么?你也穿越了?我擦,我们还是学生!不要这样!在平行世界的宇宙中,有着相同的地球,但那里的人们没有发展科技,核武器,而是从希腊人对着元素的探究一点点追寻物质的本源。在伟大的元素师门捷列夫的发现下,制定了元素合成表,由基础的六种元素:风、火、水、地、秩序和混沌为基础,构建了万千世界。而元素师则成为了这个世界最受人尊重的职业。沈宇便是当今年代元素师中的佼佼者。而他的妻子更是有着魔女蔷薇之称的黛儿·李。可是随着对元素力量的感知不断强大,沈宇发现了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有人正在密谋着一个邪恶的计划。于是便携妻子探察,万万没想到夫妻双双为此葬送了性命!
  • 河国

    河国

    病毒爆发,以黄河与渭河为界,其间变为禁区,成了丧尸的乐园。王大年,一个普通的电器销售员,偶然到此地出差,深陷其中;他要在尸山尸海中挣扎求生,还试图以其微薄之力揭开病毒爆发的真相,他会成功吗?本书没有异能,没有升级,没有疯狂的进化,走的是美剧《行尸走肉》的路子,签不上约也不会太监。
  • TF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爱你

    TF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爱你

    世界这么大,我却这样渺小,茫茫人海中遇见你,是我三生有幸。kw文~
  • 庄椿岁

    庄椿岁

    有个公主爱上了太子,被冷冰冰的太子不待见;有个太子娶了个公主,想爱不敢爱隐忍了半年;有个天兽遇见了个皇帝,被爱被虐一世血泪终了;有个公子遇上了个宫女,依稀是梦里人的模样。有个神仙弓箭手输给了天兽,输了两场输了心;有个树妖爱上了个姑娘,她两世却都死于非命;有个小道士遇上个送上门的媳妇,被收了的是他;有个小魔女想骗个小道士,不小心把自己搭了进去。所有人的命运之轮在缓缓转动,都以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却不知有人要度尽世人,有人就要搅乱红尘。缘起,是他们相遇。缘灭,她不要缘灭。那些纷乱世事,不过是一场赌局。
  • 妖月天狼

    妖月天狼

    我是一只狼,一只孤独的狼,来自遥远的妖神大陆。我悲伤!因为我亲眼目睹我的亲人、朋友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之中,我无力!只能负伤逃走,来到这人类的世界[荒古大陆]
  • 淮南子

    淮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捕

    女捕

    一件件奇案怪事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寻根究底,谁料牵出一桩惊天大梦。何人醉,何人醒,终将淡然。悠悠秦淮繁华梦醒,茫茫大漠胡笛吹彻。我生何幸,有你相伴!
  • 让大地反复重生

    让大地反复重生

    琉珖,英文名:Actrivoes,这个作品本来叫做「大地を繰り返す」的,译成中文也不就那样啦~此人↑喜欢吃糖(硬的)口却从未坏过。。。还蛮喜欢看圣经的呢,虽然只看懂过创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