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100000055

第55章 五代宋元汉族风俗(26)

六月六日为崔府君生日。崔府君一说是东汉人崔瑗(字子玉),一说是唐滏阳令。本庙在磁州(治今河北磁县)。额曰崔府君庙,朝廷经常派员主持庙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宋会要·礼二十一》之二五。据说,高宗在北宋末出使到磁州境时,崔府君神曾显灵护驾,南宋时乃在各地兴建显应观,以褒其功。是日,纷集该庙烧香,而后为避暑之计。周密:《武林旧事》卷三《都人避暑》;吴自牧:《梦粱录》卷四《六月》。

四、秋时节俗

1.七夕流行“磨碣乐”

宋代“乞巧”之俗最盛,活动形式更趋丰富多采。民间崇尚果实、茜鸡(以茜草熬鸡)和磨碣乐。磨碣乐也称“魔合罗”、“摩睺罗”等,其名为梵语音译。磨碣乐原是佛教中的一位神灵,六岁出家成佛,可见是位童佛。宋人从佛经中汲取了这一神名,制成一种婴儿幼童形象的土偶泥人,用于祭祀牛郎星和织女星,兼具乞巧宜男之涵义。每逢七夕,泥塑或蜡制的磨碣乐,大小不一,端正细腻,并加上各种男女服饰,十分华美鲜丽,街市上多有出售。给皇帝进奉的要用金银制成。南方对装饰奢华的磨碣乐称为“巧儿”。《岁时广记》载曰:“磨碣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碣乐为最盛……谑词云:天上佳期,九衢灯月交辉。摩睺孩儿,斗巧争奇。戴短檐珠子帽,披小缕金衣,嗔眉笑眼,百般地敛手相宜。”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七夕,许多小孩还手执新荷叶,装扮成磨碣乐的样子。

除磨碣乐外,七夕的时节玩物尚有以黄蜡铸为牛女人物,以及危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缕,“浮水为戏”,称“水上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乞巧》。另有用油、面、糖、蜜作成“笑靥儿”的果食。还有用绿豆、小豆、小麦于磁器内以水浸之,生芽数寸,以红蓝彩缕束起,称为“种生”,含有企盼新的生命、求子求福的意思。

七夕傍晚,妇女和儿童穿上新衣,在庭院中立长竹竿,上置莲花,称“花竿”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乞巧》。设香桌,摆出巧儿、酒果、花瓜、笔砚、针线,姑娘们个个呈巧,焚香列拜,称“乞巧”。有以五彩结为“乞巧楼”的,也有以竹、木、麻杆等编成“乞巧棚”的,还有用五彩结为小舫以乞巧的。有“对月穿针”,或把小蜘蛛放盒内,次日视其结网圆正,谓之“得巧”。皇宫也效民间风俗,行乞巧活动。

元代七夕活动相沿宋代。元人杜仁杰散套《商调集贤宾·七夕》中有“晚风轻点萤飞,天阶夜凉清似水,鹊桥图高挂偏宜,金盆内种五生,琼楼上设筵席”,“今宵两星相会期,正乞投机。沉李瓜肴馔美,把几个摩诃罗儿摆起。齐拜礼,端的是塑得来可嬉。”由引可见,元代七夕节有张挂鹊桥图的习俗。除此外,金、元时,还有穿“鹊桥补子”的时候,即每逢七夕,宫人都穿以鹊桥作为图样的衣裳,表示点缀节景。“金盆内种五生”,即在七夕前,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水生芽后,用红蓝彩红束起,七夕用以供养牵牛星,与宋代的“种生”类同。元大都,七夕时,富足人家尚要举行家祀,“先用麻秸奠酒为诚,买纸冥衣烧化于坟,谓云送寒衣,仍以新土覆盖。”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岁纪》,第220~221页。

2.中元祭祖成定制

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亦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道教以这天为地官“赦罚之辰”,故各地道观要作斋醮荐福;而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弟子目莲之母死后堕入地狱饿鬼道中,佛让目莲于此日作盂兰会,置百味五果,供养众佛僧,以解脱饿鬼倒悬之苦,故佛教每年此日要举行“盂兰盆会”。宋代,中元节已演变成糅合了道、佛及民间信仰多种因素的,以祭祀祖先、追荐亡灵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

节前,人们以一枝三至五尺长的竹竿裂成三、四或五足,中置竹圈,上面织成灯窝的形状,并将目莲画像插于其上,称为“盂兰盆”。祭礼完毕,将冥衣冥钱挂搭于“盂兰盆”上焚化,当时民俗还以盆倒的方向来占气候。

节日中,人们皆以素食供养祖先,自己也多素食。《武林旧事》载曰:“祭先例用新米、新酱、冥衣、时果、彩缎、面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有的则要用“麻谷窠儿者,以此祖宗,寓预报秋成之意;鸡冠花供养祖宗者,谓之洗手花”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解制日》。除家祭祖外,城外有新坟的人家,则照例要出城拜扫。

寺庙宫观在这天都要普作法事,设道坛祭亡灵。显贵之家请僧人到家,“于家设醮,饭僧荐悼”。寺庙设“盂兰盆会”时,并举行放灯,以照亮阴间,度出幽冥深处的鬼魂。宫廷也举行放灯活动。此日,“一应大小僧尼寺院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同圆之日。自解制后,禅教僧尼,从便给假起单,或行脚,或归受业,皆所不拘”。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解制日》。

3.立秋报秋和秋社报赛

八月初八前后为立秋节。立秋日,太史局派员举行报秋之举。《梦粱录》曰:都城“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有的男女还用楸叶煎汤沐浴。范成大《立秋二绝》诗序:“戴楸叶,食瓜水,吞赤小豆七粒,皆吴中节物也。”陈元靓《岁时广记》曰:“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七粒,止赤白痢疾。”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四十,引《四时纂要》

元代,立秋时要摘红叶,选择吉日,铺张筵席,侍臣进献红叶。《析津志辑佚·风俗》载曰:立秋这天“三宫太子诸王共庆此会,上亦簪秋叶于帽,张乐大燕,名压凶序。”除此,还有簪紫菊、金莲于帽的习俗,显示了元代立秋节的特色。

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民间与朝廷都要举行祭礼的活动。《梦粱录》卷四记曰:“秋社日,朝廷及州县差官祭社稷坛,盖春祈而秋报也。”农村社日有祭神及各种庆祝活动的“社会”,会后有聚餐。汴京“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并、瓜姜之属,切作棋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

4.中秋赏月从士到民

八月十五日,正好“三秋恰半”,故名中秋节。隋唐时期中秋赏月之俗尚处于形成阶段。届时,参与赏月者也大多为文人学士。而到了宋元时期,则正扩散到大市居之中。节前,京城酒店出售新酒,市民争饮。晚上,家家户户都有赏月的习俗。《梦粱录》载曰吴自牧:《梦粱录》卷四《中秋》。

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除赏月之外,还盛行拜月。罗烨《醉翁谈录》描述南宋临安的拜月景况曰:“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苏轼《望海楼》诗曰:“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清凉;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此外,南宋临安中秋节还有赏桂、放水灯等习俗。据《乾淳岁时记》记载,中秋夜,都城临安居民在钱塘江上放数十万盏羊皮小水灯,浮满江面,灿烂如繁星。

潮州百姓中秋玩月,剥芋食之,谓之剥鬼皮。这种剥芋而食的风习,与当时开封、杭州过中秋略有不同。

5.八月观潮成俗

南宋时,都城杭州有八月十八日钱塘观潮之俗。《梦粱录》曰:临安风俗,“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并有“吴儿弄潮”之俗,“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观潮》。苏轼《咏中秋观夜潮》诗曰:“万人鼓嗓慑吴侬,状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又有佚名《看弄潮诗》曰:“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王街鼓乐迎。”吴自牧:《梦粱录》卷四《观潮》引。

6.重阳登高沿旧制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古来民间认为阳九凶日,称之为“阳九之厄”。宋元时期,仍流行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驱祸的习俗。此日的节俗活动以秋游登高避灾、插茱萸饮菊花酒驱祸,赏菊、赏灯等为主。《梦粱录》卷五曰:“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今世人以菊花、茱萸为然,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避邪翁,菊花名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尔。”因重阳时节,菊花盛开,苏轼诗曰:“菊花开时即重阳”。此日,从宫廷到民间都要市菊、赏菊、饮菊、簪菊,还点菊灯吃菊花饼。酒店用菊花装饰起来,有菊花门、菊花窗等。宋朝的京都专门裁培菊花的园圃,这时开放供人们赏玩。

皇宫中以八日代九日,举行赏菊和赏灯宴,皇帝赐“糕酒”。宴毕,皇帝赐大家菊花或书画。民间以粉面蒸糕称“重阳糕”相互馈赠。“重阳糕”又称菊糕,糕上插彩色小旗和嵌以石榴子、栗黄、银杏、松子肉之类果实。又用五色米粉塑成狮子、蛮王的形状,放在熟栗子和麝香、蜂蜜拌和的糕上,称为“狮蛮栗糕”。

重九登高这古已有之的习俗,宋代仍保留。如《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都人多出效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岗、独乐岗等处”。人们携酒具、食盒,登高饮酒赋诗,采摘茱萸,兴尽而归。

元代重九活动沿袭上代。

五、冬时节俗

1.冬至馄饨腊八粥

十一月冬至,为农事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日,民间重视此节,是一年中正旦、寒食等三大节之一,时人称“亚岁”。“吴俗重冬至节,曰肥冬瘦年,互送节物。”周遵道:《豹隐纪谈》。朝廷要于冬至日祭天,“冬至圜丘祭昊天上帝”。是日,士庶更换新衣,举杯相庆。节食馄饨。俗语有云:“新节已到,皮鞋底破,大捏馄钝,一口一个。”《宋史·礼志》。据《武林旧事》、《岁时广记》等书记载,宋代民间有“冬馄饨,年馎饦”的谚语。还用馄饨祭祀祖先。店铺停市三天,“垂帘饮博”,称为“做节”。官府特准百姓关扑和减免公私房租三天。皇宫中举行冬至大朝会,礼仪与元旦大朝会相同,称“排冬仗”。各官衙放冬至假五天,军队停止教阅三天。

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祭祀百神之日。而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是据佛教传说,释伽牟尼于此日成道,故腊八又是佛教的“成道节”。每逢此日寺院要作佛会,并以胡桃、松子、乳覃、柿栗等都成“七宝五味粥”送与门徒,称“腊八粥”。佛教这一惯例,在宋代已成了民间普遍流行的习俗。届时,民间“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十二月》。不过民间吃腊八粥时,还增加了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寓义,因此其习俗内容已与佛教有所不同。

2.小年祀灶成惯俗

十二月二十四为小夜节,又称祀灶日。是日“不以穷富,皆备蔬菜饧豆祀灶。此日市间及街坊,叫卖五色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叫声鼎沸。”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十二月》。“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烧合家替代纸钱,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除夕》。人们想让灶神吃了胶牙饧(胶牙糖)粘住牙,免开尊口,或让灶神醉酒,上天不说人的短处。范成大《祭灶诗》,对当时祀灶风俗有生动的描述: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来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去,

乞取利市归来分。

周密《乾淳岁时记》曰:

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饧米饵(即糖饼)及烧替代,及作糖粥,谓之口数。市井迎傩,以锣鼓遍至人家乞求利市。

由上可见,节日要作傩、敲鼓,内容与汉时的腊日相近。对此,赵彦卫《云簏漫抄》卷9有具体记述:

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打鼓,沿门乞钱,俗称为“打夜胡”(或“打野胡”),亦驱傩之意也。

是日夜间,人们在床下、门上、厨房、厕所等处都点上灯照亮,称为“照虚耗”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九。

3.除夕爆竹成“爆仗”

十二月三十日为“大节夜”,即“月穷岁尽之日”,俗称“除夕”。白天,民间都洒扫门闾,除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联。周必大《玉堂杂记》载曰:“除夕,更春帖、柱联、门额于堂轩楣枋,贴福禄寿、一财二喜等字。习二教者,于门衡贴阿弥陀佛,及九天应玄雷声普化天尊,又佛咒悉咀多般那等语。”夜间,则备迎神的香、花、供品,以祈新年的平安。大街小巷响彻爆竹、鼓吹之声,称为“聒厅”。农民还点起火炬,称“照田”《玉峰志》卷上,《风俗》。“除夜祭其先竣,事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题记。;百姓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奏乐击鼓,坐以达旦,称为“守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除夕》;《梦粱录》卷六《除夜》。苏轼《守岁》诗曰:“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陈元靓《岁时广记》曰:“除夜烧榾柮,为熙庭助阳气”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四十,引《岁华纪丽》。;“积柴于庭,燎火辟灾”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四十,引《四时纂要》。;并要“蒉烛忛盆,红映霄汉。”周密:《武林旧事》卷三。

除夕,宫中举行大驱傩活动:军士等戴面具、穿绣画杂色衣,手执金枪、龙旗,装扮成六丁、六甲、判官、钟馗、灶君、门神、土地等,共千余人,从宫内鼓吹驱祟到城外,称“埋祟”。与此同时,点燃爆仗,声震如雷。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雕板印刷术的发明,木板印制的门神、灶马、钟馗、天行贴子等逐渐替代了手工书写绘制的桃板、桃符,盛行于民间。范成大《村田乐府》曰:“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门神”形象与前代有所改变,出现了“饰金门神”、“番将门神”。百岁寓翁《枫窗小牍》载曰:“靖康以前,汴中家户,门神多番样,戴虎头盔,而王公之门,至以浑金饰之。识者谓虎头男子,是虏字,金饰更是金虏在门也。”元代时还出现了女门神。同时,五代宋元时期,还出现了贴春联的习俗,据传春联之俗起自五代十国时的孟昶。

还有“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爆竹”,随着宋代时火药的发明和利用,爆竹已被用厚纸裹扎火药的“爆仗”所取代。《东京梦华录》曰:“蛮牌令数内两人出阵对舞,凡五七对,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施宿《嘉泰会稽志》曰:“除夕爆竹相闻,亦或以硫磺作爆药,声尤震惊,谓之爆仗。”不过,爆仗仅在城镇有所流行,而乡下村民仍保留古俗,“截筩五尺煨以薪,当阶爆击雷霆吼。”

六、官方圣节

两宋时期,朝廷出于政治的需要又制定了许多“圣节”,其中有正月四日开基节,正月三日天庆节,四月一日天祯节,六月六日天贶节,七月一日先天节,十月二十四降圣节和十一月五日天应节等,对当时社会的岁时节日风俗影响颇大。

开基节:正月四日称开基节。宣和二年(1120年)四月,徽宗为纪念太祖在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四日登位、建立宋朝,决定立此节名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卷十八《徽宗》。节日期间,禁止屠宰和行刑,各级官员皆赴宫观等处进香赵昇:《朝野类要》卷一《诸节》。

同类推荐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晋商镖局镖行义行天下山西岁时节日与人生礼仪

    保镖是对社会富有者、权势者的一种保护行为。晋商发达必然要产生镖局镖行。岁时节日庆祝与人生礼仪襄赞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非制度化的经验,是一定人群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体现。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写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光彩之路。
  • 城画

    城画

    《城画:世界名城的经典面孔》包括:遇见无与伦比的美丽、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等内容。这里有繁华的大都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使城市散发着致命的诱惑,纽约、巴黎、东京……就是代表;这里有别致的小城市,婉约动人、灵秀质朴、浪漫唯美,这样的城市让我们对其一见钟情,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布拉格……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这里还有一些别致的城市,热闹却不嘈杂、繁华却不失浪漫,如西雅图、温哥华……为了能够展现这些城市生动的、独特的、最具风情的一面,编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些城市,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奉献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假面王妃:冷血王爷的弃妻

    假面王妃:冷血王爷的弃妻

    上官海蓝在参加妹妹的婚礼上为父亲当枪,轮回到康静王府,选中轩辕睿炎为丈夫,拆散了轩辕睿炎和长孙如玉,还间接害死了他们刚两个月的孩子,轩辕睿炎怀恨在心冷落上官海蓝,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报复计划,司马流水心仪上官海蓝已久,却再次伤了长孙如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僵尸王爷,请受吻

    僵尸王爷,请受吻

    她一代天师,以抓妖魔鬼怪为已任,不过是夜闯墓室,遇到了棺中僵尸,仅仅是一个血吻,她便穿越千年,来到不知名大陆,成为亡国之奴。再次遇到那僵尸,他是手握兵权的王爷,百姓眼中的铁血无情之人,人们口中的“僵尸”,嗜血无情,而她,不过是个沦为奴隶的灭国公主,她手持匕首,扑倒他,只为一个血吻,她咬破他的唇,强吻他,不过是想回到她的时代,悲剧的是,不但回不去,还招惹了不能惹的人,从此,她的捉鬼生涯,多姿多彩。她从一个灭国的奴隶,成了帝国出色的天师,天下没有她搞不定的妖魔鬼怪,她成为了各个皇权中的争夺者,传闻,得她者,可控天下鬼怪,可抵百万雄狮,可一统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法哲学

    伊斯兰教之所以对当今世界近12亿穆斯林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感召力量,不仅仅因为它蕴涵着源远流长、能顺应时代和外部环境变迁而不断增添自身活力的一种宗教文化,还因为它拥有一套以认主独一的宗教教义为基础,被全体穆斯林奉为待人接物、持身律己行为准则的伊斯兰教法。
  • 冷酷总裁,着魔了

    冷酷总裁,着魔了

    说什么她都要驯服他,非让他成为她的所有物不可!真是有趣啊?三番两次地搏命演出,只为吸引他的注意
  • 青春留影

    青春留影

    生活中那些淡淡的小事,伴随我渐渐成长,只想留下那个瞬间。
  • 九霄玄帝

    九霄玄帝

    天生浩劫,遂孕育出天劫之子,拯救世间。石开,偶然间得到残破手札以及十六字真言,从此在这个“战武”与“幻武”的世界中逆天崛起,佛当杀佛,神当杀神!然而,随着一个个谜团的解开,石开骇然的发现,隐藏在苍穹浩宇中的,是惊天大局!
  • 厨神来袭画逍遥天下

    厨神来袭画逍遥天下

    吃尽天下美食;遊尽天下天下美景;画尽天下美画乃是钟离疏影的励志三部曲。一朝穿越,成为凝晖国丞相的傻子独千金。丞相就她一个女儿视她为掌上明珠。发烧醒来,变聪明了!哼哼,看他不玩转天下!新兴的美食,众人不禁拍案叫绝,却不知这是她的独家作品;疏逍仙子的画,可以卖到令人惊讶的天价,却不知这是他们口中的傻子。皇家宴上,她展现光芒,惹来天下男子追逐。众女羡慕不已。幽禁山魑魅作怪,她主动请缨,前往幽禁山。却没料到,这一旅,她的身世变得扑朔迷离。一幅千年古画,揭开了往事尘封的秘密。她踏上找寻自己身世的旅途。待真相大白时,她竟然是......
  • 官途

    官途

    嚣张大学毕业生刘飞步入官场,从基层到高官一路扶摇而上,风生水起混迹宦海数十载!横行无忌暴打顶头上司,风流无限揽尽美女娇娘,博学妙用三十六计扫尽政敌,点石成金创下庞大家业,最终将会达到何种巅峰呢?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吞天剑祖

    吞天剑祖

    这一片天地有不老的仙族,撼天的魔族,无敌的神灵,传承千万年的天都。意外踏入上古时代,在这属于黄金岁月。易轩以逆天之姿强势崛起。高举宝塔镇压四方,手持神剑荡敌乾坤。闯凶域,探绝境,血战十万天骄。灭古族,诛大教,剑之道路无人可敌。
  • 记得,门窗要关上

    记得,门窗要关上

    叙述一个从小就看得见异度空间灵体的女孩艾莉莎,在高中时为了拯救失踪的最好同学赖朝香.她不顾危险打破禁忌...始后捲入了恐怖的阴谋漩涡,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腥风血雨。阴风怒号.鬼来了.快快回家关上门窗..躲进家里,就不用怕了,只要记得-把门窗关上!不能正眼注视,不得见!不要试着与鬼对话,小心别让鬼盯上你...心裡的声音这样告诉她。不过,艾莉莎还能瞒鬼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