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400000034

第34章 敦煌史地杂考(1)

阎文儒

(一)敦煌故城

敦煌县城在党河东,故城在党河西,相隔约半里。城垣已圮,遗址尚存,东西长近2里,南北仅见残垣数段。至于新城,据清常钧《敦煌杂抄》卷2沙州卫条云:

沙州之西,本有故城,即汉敦煌郡治。经党水北冲,圮其东西。雍正三年(公元1725),故城东,另筑卫城,周围三里三分,开东西南三门。

道光时,知敦煌县事苏履吉纂修《敦煌县志》卷3《建置志》云。

县城周围三里三分零,计长六百丈。雍正三年建。

是卫城与县城,即今日之敦煌城。至河西故城建于何时,则不可考。常钧所记之故城,应为旧敦煌城。《敦煌杂抄》卷2沙州卫条云

……明永乐初,置沙州卫,以酋长困即来为指挥使,赐诰印。正德十年(公元1515),为哈密瓦剌二部侵,逼走附塞下。正统中,沙州久为罕东指挥班麻思结驻牧,困即来子喃哥,谋奔瓦剌,甘肃镇将任礼帅兵收f全部,入塞居之甘州。时土鲁番侵据哈密,班麻思结孙只克,请自立一卫与相抗,于沙州故城,立罕东左卫。

又《肃州志沙州卫志》云:

今按沙州旧城,即古敦煌郡治也。今在沙州之西,墙垣基址犹存。以党氷北冲,城垣东圮;故今敦纬县城,筑于旧城之东。(《敦煌县志》同)据以上诸记,知旧城废毁,距今不远。明正统中,沙州为罕东指挥班麻思结所占;唯以土鲁番作乱,其孙只克,乃自请别立罕东左卫于沙州故城,以与相抗。是班麻思结虽居沙州境内,罕东左卫,则居沙州故城。沙州地域,因明时曾长久放弃,清初又改建新城,因而沿革关系,模糊不清。于是论汉之敦煌城,唐之沙州故城者,莫衷一是。说者多依旧志,距三危山里数而臆测之。《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倶载沙州距三危山30里。《敦煌录》及莫高窟第156号窟外北壁之《莫高窟记》,俱载莫高窟去州城25里。予意汉之敦煌郡城,即唐之沙州城,宜依旧志所说,在今废城内。今城为雍正三年所建,汉唐间之敦煌城,虽未明记在党河以西,然以石室本《沙州图经》所记之山川言之,似在党河之西。其所记沙州城,党河条云:

其水(指甘泉,甘泉即党河)东北流四十里,至沙州城,分派灌溉:北流者名北、本文作者曾于1943年和1944年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与向达等一起考察了敦煌莫高窟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本文即是作者1945年从河西考古调查回去后写成的,原题为“河西散记”。1951年为配合在北京举行的“敦煌文物展览”,《文物参考资料》杂志编辑出版专刊。作者将原稿略加删改,遂成此文,作为专刊文章之一。阳关和莫高窟因有向达、劳干等专文介绍,在阎文中有关内容便从略。一编者注

府;东流者名东河水;东南流者二道,一名神农渠,一名阳开渠;州西北,又分渠名都乡渠;又从马圈口分一渠,于州西北流,名宜秋渠。州城四面,水渠侧,流觞曲水,花草果园,豪族土流,家家自足。

可见党河入敦煌,由马圈口以下,大分渠道,如以沮渠蒙逊攻李恂事观之,敦煌似应在党河之西,《晋书》卷87《凉武昭王传》云:

郡人(敦煌郡人)宋承、张弘,以恂(李恂)在郡有惠政,密信招恂,恂率数十骑,入于敦煌。元绪奔凉兴,宋承等推恂为冠军大将军凉州刺史。蒙逊遣世子德政,率众攻恂,恂闭门不战。蒙逊自率众二万攻之,三面起堤,以水灌城。恂遣壮士一千,连版为桥,潜欲决堤,蒙逊勒兵逆战,屠其城。(《十六国春秋》与此同)又《沙州图经》云:

一所故堤高三丈,阔三丈五尺,右州东北一百二十步。按《十六国春秋》......

五年(嘉兴)春,蒙逊率众二万攻敦煌,遗恂书,谕以兴亡之运,恂不答。二月三面起堤,以水灌城,拘使壮士千人,连板为桥,潜欲决堤,悉为蒙逊所擒。将佐等劝拘曰:今曰水弥盛,东军来者相继,虽有熊武之士,决战无所,宜遣使降,因以击之。恂遣使请降,逊不许。左长史宋承义、武卫将军张弘等,开门降逊,恂自杀。其堤多毁灭,唯东面北面,其址步存。

沮渠蒙逊由东来,作三面堤以灌城,若非大水何以为功,堤既在州东北120步,则此水必在州城东。如按《沙州图经》所记之7所渠推之,甘泉主流,亦在州东,《图经》云:

宜秋渠右源在州西南二十里,引甘泉水两岸修堰。孟授渠右据《西凉录》,敦煌太守赵郡孟敏于州西南十八里,于甘泉都乡斗门上开渠溉田,百姓蒙赖,因以为号。阳开渠右源在州南十里引甘泉。都乡渠右源在州西南一十八里,甘泉水马圈堰下流,造堰拥水。北府渠右源在州东三里,甘泉上中河,斗门为其渠,北地下。三丈渠右源在州东三里甘泉水上。阴安渠右在州西南六里甘泉水上。

以7渠之源观之,宜秋、孟授、都乡3渠,俱源于州城西南20里左右。阳开渠源在州南十里。阴安渠源在州西南6里。北府、三丈2渠,最下流,则源于州东3里。可知甘泉水,系由马圈口而下向北流,偏东,距州城之半,开斗门分出3渠,至城南十里又分出1渠,再北6里又分渠;然后东北流,迳州城东更分2渠。是甘泉之正流,应从西南来至州城南,向东北流。故《沙州图经》一所壕堑水条云:

阔四十五尺,深九尺,壕绕城四面。右其壕西南角,有一大泉,分为两道,一流绕城四面周阻,至东北隅合流出,去城七里,投入大河。

大河即党河。一所壕堑水,由城东北,流人大河,则大河应在敦煌城东。至高居诲《使于阗记》所云:“刺史曹元深郊迎,问使者天子起居后,即西渡都乡河至阳关”者,乃因当时沙州城西,以都乡渠为最大,故只记过都乡至阳关也。都乡河非党河,向师觉明《西征小记》已辨之矣。

唐以前敦煌城位置,似俱在党河西,已如上述。而唐之沙州城,即汉之敦煌郡城,亦可于《沙州图经》中证之。《图经》云:

嘉纳堂图赞所志,其堂毁除,其阶尚存。其地在子城东北罗城中,今为效谷府。

谦德堂右按《西凉录》,王李蒸建以听政,其堂在子城中,恭德殿南,今并除毁。

是西凉时敦煌城之子城,唐时仍未拆毁,则唐沙州城址与西凉时敦煌郡城址,必为一也。

尤有进者,鸣沙山在今敦煌城南5里,中有月牙泉,五月五日敦煌士女,俱在此处滑沙,云可去灾。古地志所记距州城里数,有7里、10里之别。据《元和郡县图志》卷40敦煌县条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县南七里。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

又石室本《沙州城土镜》云:

鸣沙山州南七里。

高居诲《使于阗记》云:

瓜州南十里鸣沙山,云冬夏殷殷,有声如雷,云禹贡流沙也。

今敦煌城距鸣沙山,约5里,如以废城址计之,应有7里之数。则石室本及《元和志》所说较可靠。至高居诲十里之说,或系指月牙泉南之大沙山而言,因《敦煌录》所记鸣沙山之里数,亦云十里;然其下云其山东西八十里,南北四十里。”今日鸣沙山南之大沙山,西至党河口,其间距离,恰相符合。

宋皇佑以后,沙州没入西夏,汉人记载遂甚少。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复置瓜州,属沙州路,虽入版图,而无事迹。明置沙州卫,则有文献可据,其后设罕东卫,及罕东左卫。罕东卫游牧敦煌境内,左卫则驻于今日敦煌废城中,于是对敦煌城址,遂约略可考。

按明罕东左卫所驻之沙州故城,即今之废城。因自正德十年,为哈密瓦刺二部所侵,沙州指挥使入塞后,沙州久为罕东指挥班麻思结所驻牧,然班麻思结并未驻沙州城中。常钧《敦煌杂抄》云:“罕东卫在赤斤蒙古西南,本汉敦煌郡地。”《大清一统志》安西直隶州条云:“罕东卫在敦煌县东南”,是罕东卫不在沙州城中也明矣。及班麻思结之孙只克,欲与土鲁番相抗,乃请别立为罕东左卫于沙州城中,即今日之废城。及清雍正元年立沙州所,后遂正式人版图。三年因水圮东面,乃于故城东,另筑卫城,即今敦煌城也。

以上推论,系按文献记载,与敦煌旧城址而言,若求最后结论,惟有俟异日之发掘。

(二)西千佛洞

过旧城西南行20里,至新岷州村(按敦煌自明正德后,为土鲁番占领,汉人内徙。及清世宗雍正三年设卫建城,乃移民实边,从某州徙来者即名其村曰某州)。村中王家有道光中知县事苏履吉离县时所书对联云八载宦情如作客,六隅民命总归农。”苏君自道光甲申(1824年)作牧敦煌,辛卯(1831年)卸职,前后八载,故曰“八载宦情”也。“六隅”据《敦煌县志》卷2《地理志》田赋条云:

东南隅田五百三十分。分配户民一十三坊:清远坊、真宁坊......中南隅田三百一分五厘。配户民六坊:古浪坊、武威坊……西南隅田三百六十一分五厘。配户民七坊:平番坊、肃州坊……东北隅田二百八十八分。配户民六坊:岷州坊、伏羌坊……中北隅田五百一十一分五厘。配户民一十三坊:陇西坊、阶州坊……西北隅田四百五十五分五厘。配户民一十二坊:狄道坊、平凉坊……六隅共户2448,每隅设农长1名,乡约1名,各管一隅之事。隅内每一坊设坊长1名,每十户立甲长1名,各司其事,如古代之乡官。至六隅主人,则为农民,故曰“六隅民命总归农”也。

下午由王家乘骑西南行,十余里近沙山山麓。党河经而东流,逾通渭渠,人戈壁。戈壁高于地面者十余丈。由此西行,北望沙枣墩,历历在目,南遥瞩沙山,峰峦危峭,脊背如利刃,乘骑狂奔,驰驱于浩瀚无垠之沙碛中亦不觉天地之大也。行近30里,至石俄博,遂稍憩,与夏先生作铭,下骑观览。所谓石俄博者,即以石累成之石堆,高数十尺,东面有阶级可登,顶则无物。“俄博”为蒙古语,盖亦丛社之类。陶葆廉《辛卯侍行记》卷5,记由敦煌至阳关路汉阳关路,敦煌西南行七十里至石俄卡,七十里南湖,即阳关。

清时为卡汛,《敦煌县志》卷3《建置志》塘汛条云:

沙州营属西路,墩汛四处:沙枣墩汛,距本城三十里;石蛾博卡汛,距本城五十里;党河口卡汛,距本城八十里;巴彦布喇墩汛,距本城一百二十里。

夏作铭先生云:此地或即汉之破羌亭。石室本《寿昌县地境》云:

破羌亭县东六十五里,前汉破羌将军辛武贤败破羌戎讫,于此筑亭,故号破晃亭。

又石室本后汉乾佑六年《沙州城土镜》云:

破羌亭,县(寿昌县)东六十五里。

又石室本斯坦因编号788《沙州残志》云:

破羌亭县东六十五里,云汉破羌将军辛武贤,破羌戎于此,筑亭故曰破羌。

(《沙州都督府图经》与此同,不赘引。)按羌人居南山中,出谷与汉人斗,辛武贤破之,为彰其功,故建破羌亭。诸志俱云:在寿昌县东65里,县城东去州120里,至此65里,尚余55里。今《敦煌县志》云:石俄博去城50里,似与此相近,则石俄博可能即汉破羌亭遗址。

过此不及5里腰店子,凡由敦煌城去南湖,倶于此为休息站,或止宿,或人马进中餐。至此即近党河,河床在地面下数丈,水流淙淙,声彻于耳。再行3里至西千佛洞,洞凿于党河河道之北崖,崖上即戈壁,上有2塔,若莫高窟大泉东三危山下之塔形,今已圮毁。沙崖为风雨所剥蚀,沟壑累累,予等遂下骑牵马,由便道下崖,至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创凿年月,已无从考知,惟有北魏所凿数洞可据。巴黎藏石室本,又一《沙州都督府图经》有记佛龛之文,或即指此,文云:

右在县(寿昌县)东六十里,耆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渐更修营。

以西千佛洞,距石俄博之里数较之,则距寿昌城亦应近60里。若然,则西千佛洞之创凿,最晚应与莫高窟同时。

西千佛洞所凿石窟,今存者不及20,张大千氏编号仅及16。

第1窟、第2窟因无长梯,未能攀登。

第3窟:洞形格式若唐时造,佛像为近代所塑。壁画则系宋画,门内楣上有发愿文,朱底墨书,巳不可辨。门外楣上之画,有初唐风,东西二耳洞,亦有宋画,惟无塑像。

第4窟:魏造,洞内有中心方柱,上连窟顶,四面作龛,内各塑1佛像,及2菩萨像。四壁画贤劫千佛图,佛座下有男女供养人像,题记已不可辨。

第5窟:魏造,中有佛龛,龛下画供养人,四壁画贤劫千佛,西壁中有涅檠图。北壁有多宝佛与释迦对坐图。向师云:中心座,东面座下有发愿文,匆匆昏黑未及见。

第6窟:魏造,门巳圮,佛龛前窟顶上凸起,若起脊之屋。莫高窟魏隋洞,作此形者颇多。

后壁画有佛湼盘图,四壁画贤劫千佛。佛龛东西二面,亦画千佛,惟东面近北边缘画佛像1,似为元人画。东壁下供养人,有着长衫者,有被披巾者,有着斗篷者。又画有车马诸形像。

车辕颇长,上有支柱,想系为围席而蔽日者,北朝车服制度,由此可见一斑。又南壁东半壁,画有1佛2菩萨像,下画9供养人,俱冠折角幞头,唐人装束。左边有题记云如意元年五壬……”(以下文字为人剥落)中有发愿文不可辨识。

第7窟:魏造,有中心方柱,窟前部已崩颓,尚有残余之千佛画像,及供养人画像。

第8窟:魏造,塑像巳毁,中心柱尚在,龛前顶上凸起,若起脊之房屋。四壁画贤劫千佛及供养人,门左右画2菩萨。第9窟:洞顶形与第8窟同,中心柱作佛龛,龛内塑1佛像,2菩萨像。东壁1佛像,尚完整。后壁宋人画七佛图,南壁画佛本生故事,尚有题文可辨,匆匆未及纪录。

第10窟、第11窟:窟门及前部均崩圮,与其他诸窟不通,又无阁道,非用长梯扶上不能登览;而11窟下,为党河急注下转弯处,水流湍急,即有长梯,亦难于攀登。

第12窟、第13窟:俱完整,有小门可入。惟在崖腹中,与10窟、11窟同,亦难攀登。

第14窟:完全崩圮。

第15窟:前半已圮,中塑佛像,两壁绘经变画。莲座后,壁画作条幅形,与莫髙窟晚唐壁画作风同。

第16窟:两壁下小平台上塑多数小佛。壁上画千佛,亦晚唐洞。再东近里许,有小洞,若莫髙窟最dI:元洞附近之崖墓,惟门已堵塞,无暇一掘。

(三)唐寿昌县遗址及南湖由西千佛洞,西行5里党河口,党河由南来,至沙山,冲一阙口,由此流出,河床入地近20公尺。两岸削崖壁立,西千佛洞即沿河崖凿成之洞窟。由此山脊,南望党河,行戈壁中,屈曲如白练,如衣带,诚塞外之奇观。阙口之西,山脊有烽墩,以石筑成,中有柱,每层以苹隔之,髙六七公尺。墩西有小废屋,为居人遗迹。《沙州图经》,记甘泉水,有过山阙烽之文云:

(上缺)多野马(中缺)狼虫豹窟穴,其(中缺)里至子亭镇西三(中缺约九字)锋,又西北流六十里至山阙锋,水东即是鸣沙山(中略)其水西有石山,亦无草木。

又东北流八十里,百姓造大堰,号为马圈口。

山阙烽既在鸣沙山西,则此墩必即唐烽,清时亦于此设卡汛。《敦煌县志》亦载有党河口卡汛之文。党河出口,沿山麓东行,至马圈口始北流。阙口以东,山被流沙,脊如利刃,阙口以西,山上无流沙,危石耸立,不育草木,与《沙州图经》所记正同。

同类推荐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山居慧语——儒林宝训丛书

    山居慧语——儒林宝训丛书

    本书分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兵事战役;中央红军在瓦窑堡的军事活动;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兵役;民从武装等11章。
  •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汉字,深沉而博大,古老而神秘,青山绿水中掩映着汉字的形,古刹庙宇间隐藏着汉字的义。本书于浩瀚的字海中择取三百多个常用汉字,用故事串起它们的演变,解释其形与义,辨其异同,与你一同走进汉字的王国,回顾汉字的前世今生,探寻汉字的起源,品味汉字的魅力与人生的智慧。
  •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一书的出版虽然多“磨”,但我们仍然从心里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们从出版角度考虑,使我们三易其稿,将一本200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精炼成了一本40余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这对我们的学术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提高。
  •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杭育先生在美国探亲并旅游期间,将其独特的体验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其个性化的写作和真实故事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美国的直接认知和感想,《李杭育旅美日记:美国这头公牛》记录了普通中国移民及美国年轻人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压力、如何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如何面对一个未知的世界。同时截取美国城市及旅途生活中一个个有趣的场景,呈现了一个作家眼中奇特又通俗的美国故事。
热门推荐
  • 零度锦瑟年华

    零度锦瑟年华

    盛夏的相见,盛夏的分离,一切美好尽在盛夏。从相见相识相知,我们曾在青春中疯狂,我们曾为梦想而不懈奋斗,我们也曾堕落,但我们,依然互相鼓劲。青春的道路是坎坷的,恋情,友情,亲情,师生……让我们一起见证青春的成长!人物剧情那一年,她十六,为了遵守当初的一个约定,踏入了H市最闻名的高校——云逸高中。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在这里,她又是否能找到那个人?一别八年,她们早已物是人非,却依旧初心不变!然而命运并未就此罢休!
  • 龙象血中行

    龙象血中行

    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佛龙象。出身九州大陆鬼谷的卑微小子,凭着龙象诀和仁慈之心,携手红颜知己踏遍九州、泷州、莽州三大陆。劫难重重,却换来了诸佛龙象。
  • 仙道至尊魔

    仙道至尊魔

    本来为一普通学生,一觉醒来却发现身处异世,初来乍到的他毫无力量,险些丧命于妖兽之口,看他如何一步步成为仙道至尊
  • 三国亡

    三国亡

    不是穿越,不是重生。看我吕子良文武双全,杀退吕奉先,智擒诸葛亮,雄兵退曹操。问我是谁,西凉吕伤!霸王再世。刘玄德,太软太娘;孙策,江东小儿;一统天下,唯有一战。谁能挡我?神挡杀神,佛挡屠佛!
  • 贼与雀

    贼与雀

    一个从小流浪的贼与一个被称为:“金丝雀”的赏金猎人之间的故事
  • 竹马高冷,青梅太黏人

    竹马高冷,青梅太黏人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季微光从很久以前便想嫁给她的竹马哥哥,可是怎么办?竹马太高冷,还总嫌她小。哼!季微光很不服,明明也就比她大四岁而已,自己怎么小了?再说了,小时候该看的不该看的都被他看了,现在就想不认账?季微光表示,没门!“易哥哥,放心,我会对你负责的,谁让我看光你了呢。”竹马高冷不要紧,青梅很黏人呀。《竹马高冷,青梅太黏人》,又名《一季微光》。简介无能啦,移步正文呗。
  • 首席千金复仇攻略

    首席千金复仇攻略

    沈家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场阴谋,沈氏没落,爷爷去世,傅承智失去双腿。四年后,一场突变,傅承智去世,往事真相大白,化身复仇女王。成为云氏总裁的女人,阿谀奉承,察言观色,一切不过是为重回沈氏,夺回原本属于她的一切。在云城,孤高矜贵,冷血无情,不则手段,传言不喜女色爱养男宠的冷漠总裁云唯,唯独对她宠溺无边。你要的都给你,不要的也给你,只要他喜欢
  • 凤临天下:乞儿王妃

    凤临天下:乞儿王妃

    安陵国四公主,身出皇族,众星捧月,受万千宠爱,却世事难料!安陵辅国公义子与王妃共谋,一朝政变,迫害安陵王,辅佐野子上位!一夜间,国破家亡!昔日凤凰流落异国,为保命,隐姓埋名成为北宫都城草芥乞儿。她,绞尽心计,进入慕青王府,成为军师左使!她,步步为营,踏入北宫皇宫,成为皇帝之妃!她,尔虞我诈,终成后宫之主,一国之后!父母之仇!夺国之恨!我安陵岚月要你们一个一个血债血还!
  • 长生观

    长生观

    朔风凛冽,寒雪飘飞,万籁俱静,百物凋零。有些生命总是无限短暂,它们诞生在春风的怀抱里,迎着夏日的骄阳茁壮成长,在唯美的秋色中绚烂,可惜它们永远见不到冬雪的壮丽,因为冬天即是它们生命的终点。或许毁灭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的创造,正是由于老天爷为每个生命都设定了一个终点,所以生命才显得无限美好,也正是由于生命的无限美好才致使人们不断的追求长生。生命永远是最奇妙的东西。(每天稳定更新,新人作者求关注,么么哒。)
  • 秘书升职笔记

    秘书升职笔记

    本书分为先做好秘书、后做好领导两篇,内容明确了秘书的晋升目标,正确处理现实中各种问题,并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的方法介绍了秘书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怎样处理和领导的关系及工作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