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67600000050

第50章 兼论吐蕃、南诏虎崇拜及其影响(1)

陆离

大虫皮是吐蕃王朝的一种勋号,吐蕃对有战功者,赐以虎皮衣饰以族其勇,并授予“大虫皮”等称号。这些称号在敦煌、新疆所出汉藏文书、简牍和敦煌莫高窟吐蕃时期供养人题记中屡次出现,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时期的壁画雕塑中也有身着虎皮的武士和天王形象。向达先生在《西征小记》中提到莫髙窟144窟的供养人题记有“瓜州都督仓曹参军金银间告身大虫皮康公”字样,并据此认为南诏的金银告身大虫皮制度当是阁逻凤投蕃以后,从吐蕃学来的。⑴后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这一问题进行过考察,[2]但是迄今尚未有人将吐蕃的大虫皮作为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习俗专文进行深人研究。本文拟围绕吐蕃大虫皮制度产生的时间和背景、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它与南诏大虫皮制度之间的关系、吐蕃、南诏虎崇拜的渊源及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考述,以期有助于对这-制度的全面认识。

一、吐蕃的大虫皮制度

汉文史籍对吐蕃大虫皮制度产生的时间并无记载,对其具体内容也语焉不详。但是在藏族传世史籍《贤者喜宴》中却有对该项制度较为详细的记述,这是关于大虫皮制度的极为珍贵的史料。该书称藏王松赞干布统一吐蕃之后着手建立吐蕃社会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条文,其中有所谓“以万当十万之法”:

所谓六标志是:宣布命令的标志是印匣;……勇者的标志是虎皮袍;贤者的标志是告身。所谓六褒贬是:勇士袠以草豹与虎(皮);懦夫贬以狐帽;……所谓六勇饰是虎皮褂,虎皮裙.两者;缎辑(zar-chen;按:即gzar-chen)及与灯锻塾(zar-rgyung)两者;项巾及虎皮袍等,共为六种。以上诸种即所谓“以万当十万之法”,此为六法之首。[3]

据此可知吐蕃的大虫皮制度首设于松赞干布统一全境制定法律之时,时间为公元7世纪前期,正是唐武德、贞观年间。吐蕃给有才能的贤者颁发告身,对勇士则奖以虎皮和豹皮,并以之为国家大法,这里的勇士当是立有战功者,这正与《新唐书吐蕃传》中“山多柏坡,皆丘墓,旁作屋赭涂之,绘白虎,皆虏贵人有战功者,生衣其皮,死以旌勇”的记载相印证,而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也有赤松德赞赐予立功臣属虎皮衣(stagi-thog-bu)的记载,w,吐蕃对立功者随其所立战功大小而奖以六种不同的饰品,虎皮袍应是规格最髙的一种,虎皮裙和虎皮褂则品级较低。在敦煌莫高窟第231窟吐蕃赞普出行图中赞普身后有一位身穿虎皮上衣,腰系豹皮围裙的侍从,其服饰当是《贤者喜宴》所记的虎皮褂和虎(豹)皮裙;安西榆林窟第15窟前壁东室北侧吐蕃占领时期力士像,立于天王一侧,身披一张完整的虎皮,以虎头为帽,两只前爪相结于胸前,两只后爪和虎尾垂于身后,莫高窟205窟则有身披一完整虎皮的北方天王塑像,另据段文杰先生称在莫高窟第367窟吐蕃供养人像中有披虎皮大衣,戴虎皮帽的武士,[5]它们应该就是吐蕃六勇饰中规格最高的虎皮袍。《贤者喜宴》记载墀松德赞时期九大尚论之首贝囊热拉赞也身穿虎皮袍。[6]

大虫皮不光是奖给立功者的衣饰,而且也是一种职官名号,在藏经洞及新疆出土的吐蕃时期的古藏文文书中也常出现“大虫皮(或虎皮)”等称号。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申请状》中记载吐蕃姑臧节度使衙署中的官员有大虎皮肩饰章无职事者(stagi-zar-can-pa-sna-la-ma-gtogs-pa)和小虎皮肩饰章者(stagi-zar-cung-pa),在衙署官员排位中处于中下位置,前者位置较高,在红铜告身官吏者、通颊及吐谷浑之小千户长等之后,机密[情报]收集官与传递官之前,后者则在畜产大管理官之后,副牧地管理长之前。[7]这两位官员应是武职人员,前者职位较高,故所披虎皮较为完整,所谓大虎皮肩饰章无职事者(stagi-zar-can-pa-sna-la-ma-gtogs-pa),身上所穿衣饰可能就是《贤者喜宴》所载的虎皮褂再加虎(豹)皮裙,小虎皮肩饰章者(stagi-zar-cung-pa)所着衣饰则可能是《贤者喜宴》中的虎皮褂。

大虫皮不仅授予吐蕃人,还授予吐蕃政权中的其他各族官员,前揭莫高窟第144窟东壁供养人题记为:“夫人蕃任瓜州一都(督)仓曹参军金银间告身大虫皮康公之女修行顿悟优婆姨如祥(弟)一心供养。[8]此“瓜州都(督)仓曹参军金银间告身大虫皮康公”职位较高,授金银间告身,据研究这种告身即颇罗弥告身,一般授予低级噶论,[9]康公从其姓氏来看当是一位瓜沙粟特人。据P.t1089号文书《吐蕃官吏申请状》记载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汉人(包括当地粟特人)担任的最高职位是沙州都督,其告身就是颇罗弥告身,[U)1所以这位“瓜州都(督)仓口曹参军金银间告身大虫皮康公”其官职品级应与沙州都督相当,由于职位较髙,则授予康公的大虫皮可能是虎皮袍或虎皮围巾等。

P.t1217号文书为一份牒状,称达日札夏因功被大尚论和大尚论喻波寒掣通授予小银告身和虎皮马垫(stagi-zar-cen),[u]这应是《贤者喜宴》中的缎鞘(zar-chen),由虎皮制成,据此笔者认为吐蕃六勇饰中的马蹬锻垫也是用虎皮制成,这两种虎皮饰品也系授予立有较高战功者。

除去授予武职官员大虫皮等称号外,吐蕃士兵也常因战功被授予“虎(stag)”这一称号,据托玛斯(F.W.Thomas)研究单个战士是so或so-pa,并且也经常是stag,虎(也许它是一个官员的称号,或者是一个“勇士”的称号),这是吐蕃军队中许多特定称号中的一种。[12]如M.Tlgh.a,iii,0016号简牍,托玛斯先生的译解为:

送远驻于阗玉姆(vo-tong-gyu-mo.)的虎兵,长草滩(gling-rings)的士兵的请求信件。我们,一个巡吏(tshugs-pon)和一个副吏(vog-pon)都患了高山病(ri-zug-pas)......食物和其它储备都已用完,急切盼望尽快送来(sngar),如果在突厥瘦尔(dru-gu-cor)没有,请将木接送往神山(s-hing-shan)。[13]

托氏译文中的虎兵,其吐蕃文拉丁语拼写为stag-so-pa,即因战功被赐予虎皮衣的士兵,而王尧、陈践先生将其译为斥候,[M]笔者以为还是托氏的译解较为准确。这些被赐予虎皮衣的士兵据简牍内容来看担当着公文传递等任务,授予士兵的虎皮衣规格当较低,可能是《贤者喜宴》中提到的虎皮褂。又如M.Tigh.c,iii,0043号简牍,托氏译解为:

致上至唐人笼(slungs),下至突厥郡(vjon)的虎武士(phur-myi)们:拉通的请求,他请求将口袋(sgya-vu-nav-di)里的东西仔细地由一处运到(mdzed)另一处。[15]托马斯先生译文中的“虎武士”,拉丁文转写为“phur-myi-stag.”,王尧、陈践先生则译为“驿吏悉诺等”,[16]笔者认为托氏译文较为准确,stag之意为虎,“虎武士”即因战功赏穿虎皮衣并被授予“虎(stag)”之称号的士兵,由简牍内容来看,他们也在承担着公文传递和物资运输的任务。

吐蕃王朝给立有战功者根据其战功大小授予不同规格的虎皮衣饰和马具,并颁给大虫皮、大虎皮肩饰章无职事者(stagi-zar-can-pa-sna-la-ma-gtogs-pa)、小虎皮肩饰章者(stagi-zar-cung-pa)、虎(stag)等称号,这一作法令人联想起中原王朝的勋官制度。据《旧唐书职官志一、二》记载:勋官出自北齐、北周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逐渐授予朝官。北周置上开府仪同三司等十一号,隋亦十一等而名称稍有变化。唐初杂用隋制,贞观、上元年间两次更定名称,从上柱国(正二品)、柱国(从二品)开始,到云骑尉(正七品)、武骑尉(从七品)为止,共十二等。咸亨后,战士授勋者急剧增多,动盈万计,分番应役,有类憧仆,据令与公卿齐班,论实在胥吏之下。[17]吐蕃大虫皮制度按军功大小分级授勋,受奖者包括中下级武职军官和普通士兵,这与北周、隋、唐各朝的勋官制度非常相似,似可称之为吐蕃王朝的勋官制度。

吐蕃以虎皮褒扬勇士反映了吐蕃民族的虎崇拜。除以虎皮制品奖励有战功者外,吐蕃还在其它方面表现出对猛虎的崇拜:前面已提到《新唐书吐蕃传》载吐蕃贵人有战功者死后在其墓旁房屋上绘以白虎,“死以旌勇”。同传还记载赞普牙帐也以虎豹形象作为装饰,“以黄金饰蛟璃虎豹。”

由此可见吐蕃对猛虎的崇拜非常普遍,反映了吐蕃人尚武好勇的风习。吐蕃民族的虎崇拜由来已久,藏族史籍《汉藏史集》在记述吐蕃人的起源时,称玛卡秀雅秀地方之上部有什巴王子丁格,生有三子,分为汉、吐蕃、霍尔,吐蕃人名叫赤多钦波,生有六子,“即査(dbra)、祝(vgru),董(ldong)、嗔(lga)四位兄长和韦(dbas)、达(brbav)两位弟弟,”“英勇的虎嘴虎爪没有消失的,是阿甲黑氏,是祝的后裔。[18]表明吐蕃先民也以虎为图腾。这一现象当与吐蕃的族属有关。

-般来讲吐蕃与羌族有着密切关系,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古羌人t大量迁居于青藏高原,《后汉书西羌传》称西羌,至爱剑曾孙忍时,忍季父。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赐支河曲西数千里”即今西藏地区,《新唐书吐蕃传》云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宪、唐牦等,然未始与中国通。”古羌人是藏族族源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过着游牧狩猎生活的古羌人以虎为图腾,崇尚勇武,在甘肃和政半山出土的彩陶瓶,盖子制成人头像表现为满脸虎斑饰虎耳,[19]这正是远古羌戎的文化遗存。《后汉书西弟传》记载羌人称春秋时羌祖爰剑被秦人追捕,避人山洞,秦人以烟熏洞口,“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这说明羌人有其虎神或虎祖保佑。《南齐书芮芮虏、河南、氐、羌传》则记载:“宕昌,羌种也。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国中以为货。”说明南北朝时羌人仍然有着虎崇拜,并用虎皮裹尸人葬。因此,吐蕃崇拜猛虎,以虎皮褒奖勇士,并授以大虫皮称号正是源自于古羌人的虎崇拜。另外据石硕先生研究来自西藏东部横断山脉地区属于夷人的氏族人群也是藏族族源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虎在青藏高原地域属极为少见之珍稀动物,西藏东南部的察隅、墨脱是青藏高原唯一有虎分布之地。[20]吐蕃民族与西南川滇地区的夷人一直有着密切联系,这一地区盛产虎豹,而且夷人系统中的乌蛮、白蛮都有着非常强烈的虎崇拜意识,这一习俗也来自于古羌戎的影响,所以吐蕃的虎崇拜可能同时也受到了川滇夷人的影响,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源于古羌戎的虎崇拜。

二、南诏大虫皮制度与吐蕃大虫皮制度的关系

本文开始已提到向达先生认为南诏的金银等告身大虫皮制度当是学自吐蕃,向先生的观点极为精辟,但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先生尚未能对此进行详细论述。南诏告身制度与吐蕃告身制度的关系近来已有学者做了深人探讨,t2I]然而对于大虫皮制度,笔者尚未再见有学者深人论及。虎在南诏境内分布甚多,南诏所用虎皮质地亦有高低之分,樊绰《云南志》卷7《云南管内物产》称大虫南诏所披皮,赤黑纹深,炳然可爱。云大虫在髙山穷谷者则佳;如在平川,文浅不任用。”南诏的大虫皮制度实际非常重要,南诏国王及权贵所穿服饰中都有虎皮,“亦有刺绣,蛮王并清平官礼衣悉服锦绣,皆上缀波罗皮(原注:南蛮呼大虫为波罗密)。[22]《新唐书南诏传》记载,贞元十年唐廷册封异牟寻为“南诏王”,异牟寻即披“金甲,蒙虎皮”出迎。虎皮专门授予立有特殊功勋者,“贵绯、紫两色。得紫后,有大功则得锦。又有超等殊功者,则全披波罗皮。其次功,则胸前背后得披,而缺其袖。又以次功,则胸前得披,并缺其被。谓之大虫皮,亦曰波罗皮。”[231这里的“超等殊功”当即战功,南诏亦根据立功者功劳大小而授予不同规格的虎皮并给予大虫皮的称号。

《南诏德化碑》(约立于唐大历元年,即766)碑阴列有“清平官大军将大金告身……虫皮衣杨傍[U”,“大军将开南城大军将大告身……大大虫皮衣赵眉丘”,“大军口口身赏……袍金带兼大大虫皮衣张膘罗于”,“……g]绫袍金带兼大大虫皮衣孟绰望”,“……仓曹长小锒告身赏二色绫袍金带兼大大虫皮衣盛颠”,“大总管小银告身赏二色绫袍兼大虫皮衣口”,“……军将赏紫袍金带兼大虫皮衣刘望喻”等官员,这里的“大大虫皮衣”、“大虫皮衣”应是《蛮书》所记载的“全披波罗皮”、“则胸前背后得披,而缺其袖”和“胸前得披,并缺其被”等三种规格的虎皮服饰中的前面两种。

在南诏及其后继政权大理国时期的画卷和雕塑中也有身穿虎皮的南诏和大理王公权贵形象,佚名绘于中兴二年(899)的《南诏图传》(此画现有大理文经二年(945)以后的一个摹本,原件藏于日本京都友邻馆。)描绘的是南诏国的保护神阿嵯耶观音的功德神通和他显现的经过,有一个场面就是一身着虎皮的武士和穿红袍手捧经卷的文官来向梵僧乞求赐教。[25]文官旁有题记文士罗傍”,武士旁有题记为:“武士名(各)群矣”,据《焚英古通记浅述蒙氏世族谱》、《滇考》等书记载文士罗傍、武士各群矣为神话传说中辅佐南诏第一代王细奴罗开国的人物。[26]这一身着虎皮的武士和身旁穿红袍的文官正反映了南诏“贵绯、紫两色。得紫后,有大功则得锦。又有超等殊功者,则全披波罗皮”的制度,武官头戴虎皮帽,身穿无袖的虎皮袍,所着正是《蛮书》所记赐予立有次功者的“胸前背后得披,而缺其袖”式样的虎皮。

同类推荐
  •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先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海派文学的三个途径;再从文学主题、文化人格、小说叙事三个方面研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被纳入研究视野,传统文化参与了海派文学现代性的建构。海派文学是一种确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之上的现代都市文学。与同类海派文学研究著作相比,本著作的特点是:著作首次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对海派文学做了系统研究,探究海派文学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得出了几个新的结论。
  • 中华千年文萃-骚客的传记

    中华千年文萃-骚客的传记

    本书收录了自秦代以来历代文人骚客的传记,再现了历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浪漫多情、多愁善感。包括有“五斗先生传”、“陆文学自传”、“罪言”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纺织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纺织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团结互助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团结互助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热门推荐
  • 九馆天途

    九馆天途

    天途之下皆众生,九馆之下皆恶鬼,中国大陆自二战以来灵异事件不断,不管是喧闹的都市,还是寂静的农村...所有灵异事件背后都有一座自建房的身影,民间称为九馆
  • 妖仙聊天群

    妖仙聊天群

    某天李睿的微信莫名其妙的自动添加了好友奔波儿灞,又被邀请加入了妖仙聊天群!从此他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群里有来自天庭各路大仙的宠物坐骑,聊聊天抢抢红包轻松赚钱......从此学渣逆袭,脚踏七彩祥云,身穿黄金战甲,怀抱女神老师,生活不要太逍遥......
  • 最后的美杜莎

    最后的美杜莎

    讲述了魔法大陆上一个帝国最后一代人类美杜莎女王的传奇故事女王身份成谜,无人知晓,但她却成为继开国女王之后最受国民崇敬的女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神明,如果有,也不过是一群只会在高高的天堂之上远远的看着人类的痛楚,只会贪图人们信仰的,无所作为的家伙罢了。】【真是可笑啊,明明毫无信仰的您,却在使用一系列卑鄙恶劣手段后,成为这个国家,这片土地,这个国家中的人民心中,唯一的信仰。】【我会一直追随着您,信仰着您,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正义或是邪恶,只要是您在的地方,我都毫不犹豫地前往,只要是您下达的命令,我都义无反顾地执行。以我的灵魂起誓,我将绝对忠诚于您,成为您的盾与剑,直至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 仙愿

    仙愿

    他是尹家不光彩的私生子,身负龙族血脉却明珠蒙尘;重情重义,哪怕屡次濒临死亡!倔强无悔,哪怕遭受世人唾弃!苍天不仁,人,亦不仁?修仙路上,命运多舛的少年艰难前行……——————这是一个寻找存在感的故事。
  • 五十三区

    五十三区

    胯下的哈雷摩托骑的还不熟练,枪法也很不准,皮衣大了一号,雪茄还没抽惯,刚刚洗劫完一家便利商店的他发动引擎,后座塞了满满一大包食物和饮料,还有几本过期的杂志,哈雷加速启动,黑暗中有几个饥饿而怪异的阴影趁机快速溜进凌乱的便利店,他按动引爆器,身后的便利店发出巨大的爆炸,阴影被炸的从玻璃窗飞出,重重摔在对面的街上,火光照亮了他的似乎在微笑的侧脸:“这座城,就叫做53区吧!”一个月前,他是一名普通的系统工程师,现在,他是这个曾有一千万人的大城市里唯一的人类,但,不是唯一的活物。
  • 明季遗闻

    明季遗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皇后要从陪读做起

    皇后要从陪读做起

    自她嫁入太子府的那一刻起她就决定要搅的这里鸡犬不宁,调教后宫,拆房上梁,杀鸡给猴看,太子府里养“男宠”……皇后要从陪读做起,看一代嚣张五姑娘是如何练成皇后的。
  • 时间乐园

    时间乐园

    技术的进步或全新的发现,是否可以改变时间的方向?我们能否穿越到过去,重温遗失的美好时光?这是一场美梦,还是一场令人心碎的骗局?
  • 若爱只是浅忆

    若爱只是浅忆

    十年前,她无助的看着朋友被推入海中,从此,她厌恶,害怕海。十年后,她华丽归来只为报仇......
  • 龙绝骨剑

    龙绝骨剑

    祖龙血脉神龙伴,一把骨剑天外天。宵小贼寇皆蝼蚁,横扫宇内帝王冠!本不想与他人为敌,可叹身处强者为尊的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武道之途,只有强者才能傲世天下,苍天不仁,以万物为趋狗!既然如此,那就神挡杀神,魔挡屠魔!凭手中一把骨剑,当一当这宇内帝王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