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冷,著“轻暖”(羽绒)之服仍一股劲儿的抖擞。冷暴后的阳光变得格外珍贵,空气里透出醉人的暗香,让人莫名的激动,心鼓狂跳起来,嗑瓜子晒太阳,盼过年呢!
过年好啊,家家户户都要蒸年货,馒头,包子,米糕,凡是要蒸的总得蒸。这些水蒸食品就是可口。你想,满是油腻的菜肴吃腻了,端上一碗调适粥,再来一碟酵蒸面食点心,是再惬意不过的。可是,具有几千年文化传承的普通中国人,挺讲究吉利的。我们家乡管“蒸”叫“呵”。冬天里,张口一呵(呼),满是热气;水在锅里一烧,也是腾腾热气。那么,蒸馒头不就是“呵”馒头吗?“呵”与“贺”是同音的,人逢喜事总得“贺”嘛!春节是乡村的闲时,许多可喜可贺之事一齐操办吧,不“呵”怎么行呢!有的农户每年春节用几百斤麦粉蒸馒头,一点儿也不稀奇。节日美食,款待宾客,馈赠亲友,切角晒干充糗粮,农忙饼干当快餐。
蒸馒头的第一道程序和面,是粗重活,得男人弄。“要吃好馒头,得揣百拳头”。反复揣打的、发酵充分的、酸碱中和的、火力适当的馒头是上品。第二道是添加酵头。土制的是老酵头,化学的是发酵粉(包括提纯的老酵面、小苏打、食用碳氨等)。这是关键的工序,馒头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发酵。据说,酵(面粉)发得好,来年发财呵!第三步是添食碱。面粉发酵过时了,是要变酸的,得加碱中和,否则,蒸出笼的馒头像未成熟的橘子。第四步是重点。蒸馒头全在乎蒸呐。我母亲说男孩子烧火旺,每年都是我做火夫,我会蒸“开花馒头”呢,不信你请我去试试?
大年是个神圣的节刻,不得随便。农家蒸馒头的时候,家圣柜上香炉里总要燃香,乞求神灵保佑,不要把馒头蒸成“打狗子”。万事都讲良好的开端。蒸馒头取其“发”、“庆贺”、“蒸蒸日上”、“不吃馒头争口气”的美好谐音。其实,馒头的“馒”,本身就是“漫满发溢展”的意思。新年到来的时候,谁不欲美满、发财和延展呢!
《白毛女》的父亲躲债回家闯年关,不忘秤回二斤面,按北方习惯包饺子(面粉做成的元宝——金锭、银锭或铜锭),为的也是个来年吉利。但是,“吉利”在旧时代办不到。
今天的阳光真好,摩摩拳,擦擦掌,把手头的工作扫扫尾,准备蒸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