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失败原因
格拉古兄弟为了平民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罗马人民为了纪念他们,精心制作了两尊塑像,古罗马的突斯卡姆庄园树立在罗马城内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供后人瞻仰。
格拉古改革的失败意味着罗马统治阶级不再有坚强的政治意志来通过改革稳定和扩大贵族共和国政体的社会基础。既然如此,共和国的衰落就难以避免了。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最终失败了,但它提供了整个内战时代各种改革方案的蓝本,揭开了内战时代的序幕。
格拉古兄弟在个人遭遇方面,的确是十分相象的:他们的改革活动最后都遭到挫败;两人都以身殉难;在他们死后,反对派的势力又再次抬头。从这些方面看,他们都是失败者。然而由于他们的改革重点不同,主要的方向不一,笼统地说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是不正确的。应当对他们的失败作具体的分析。
古罗马剧院遗址提比略改革的重点是土地法,其目的就是以分配份地的方法,解决军队的来源问题。在这方面应该说,是取得很大成就的。它基本上扭转了罗马公民兵自公元前164年以来一直下降的趋势。然而,这种现象毕竟是暂时的,由于下面各种现象的存在,所以这次改革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一,当时阶级力量对比不利于改革派。
元老院的传统势力相当稳固,骑士阶级不能完全和始终站在改革派一边,城市与乡村的平民之间,罗马公民与意大利同盟者之间尚处于分裂甚至对立的状态,他们的利益时同时异,因而不能结成坚固的统一战线。
第二,提比略制定的土地政策不够严密。
从土地法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法律本身就是相当温和的。土地法的土地限额极高,其数相当于四个迦图式庄园的面积,它说明提比略的土地法对大奴隶主来说并不十分苛刻。而且土地法本身就存在着许多漏洞,很容易被大土地所有者钻空子。例如,土地法规定,土地占有者若有两个儿子,可多占国有土地500犹格。这样,大土地所有者就可以利用过继儿子等方法,把非法占有的土地保留下来。更为重要的是,提比略虽然提出了土地法,但并没有提出其他有效的政策,保证土地法的实施。
第三,罗马土地占有和使用上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实施土地政策的难度。
当时,罗马的土地所有制主要有国有和私有两种。由于“国有土地年久失查,赛维努斯凯旋门大奴隶主占有大部分未分配的土地”,化公为私,使公有和私有土地混淆起来很难区别。
况且各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犬牙交错,相当数量的中等奴隶主和小农的土地互相交织。国有土地的使用者也不尽相同,有的为意大利人占有,有的为罗马人占有,这种情况无疑增加了土地改革的难度,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失败。
盖乌斯的改革和提比略的改革在目的上应该说不无一致。但在具体的改革措施方面却存在着许多不同。盖乌斯虽然重提和贯彻了提比略的土地法,成立了新的三人委员会,但他把解决土地问题的重点放在在意大利和北非建立移民地上。迦太基遗址据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记载:为了在迦太基的旧址上建立殖民地,他还亲自来到这里,具体筹备殖民事宜。同时,盖乌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也确实认识到,纯粹用土地法来解决罗马的兵源问题并不十分现实。所以,他在承袭提比略土地法的同时,又采取了许多新的措施,提出以扩大公民权来解决兵源匮乏的新方案。应该说,盖乌斯在改革的初期是成功的。他通过各种措施,获得了骑士和下层公民的支持,因而曾一度取得了对元老贵族派的绝对优势。
然而,盖乌斯并没有意识到下层公民的可变性,以及公民意识的保守性和狭隘性,经过元老院的反措施,特别是利用广大公民对扩大公民权这一措施的不满,下层平民这支主要的社会力量便离开了盖乌斯派。改革派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终于难逃反对派的毒手。
罗马重骑兵
格拉古兄弟致力于维护以小农为基础的城邦制度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尽管这一改革更多带有理想和复旧的色彩,且与日益扩大的罗马国家以及与地中海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但是它在客观上却反倒帮助了私有制、商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改革过程中所分配的份地以及以前在法律上并不十分明确的占有地最终都被宣布为私有财产。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就其终极目的来说,毕竟是代表了罗马奴隶主阶级的长远利益的。他们对奴隶起义表示畏惧,对罗马社会的土地问题深感忧虑,并对罗马国家的强大抱有希望。格拉古兄弟想通过改革来缓和罗马的土地问题,既可救助贫穷的无产者,又可保证罗马军队的来源,从而强化罗马的国家机器。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元老派的保守势力是强大的,在力量对比上,改革派毕竟居于下风。
2.历史作用
格拉古兄弟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企图通过限制占用公有地和分配一些土地给农民的办法,恢复和保存提图斯凯旋门 小土地所有制,为罗马保持一支继续扩张的军事武装,强化国家机器。但是,在奴隶制度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分化和破产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单凭行政方面的某些改革不可能改变这种经济现象。
但作为有胆识的奴隶主政治家来说,格拉古兄弟毕竟高于那些目光短浅的贵族保守派。他们的改革意义深远,提供了整个内战时代各种改革方案的蓝本,促进了罗马社会的发展,在政治上打击了贵族元老,提高了平民和骑士的地位;在改革中约有八万贫苦农民分得了份地,平民生活有了某些改善。依旧静静流淌着的台伯河但是,盖乌斯·格拉古死后不久,罗马又通过了允许出卖份地的法案,土地委员会被撤消,贫苦农民分得的份地又逐渐被大土地所有者吞并,罗马的阶级斗争更趋激烈,由内争转入了内战时代。
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失败意味着罗马统治阶级不再有坚强的政治意志来通过改革稳定和扩大贵族共和国政体的社会基础。既然如此,共和国的衰落就难以避免了。
格拉古兄弟的悲壮事业虽遭失败,但作为有胆识的政治改革家来说,他们总是高于那批目光短浅的贵族保守派。据统计,公元前136—公元前125年之间,在改革中获得土地的公民人数接近80 000人。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在罗马乃至古代历史上,都是值得肯定的。
台伯河水漂去了他们的尸体,却不能载走他们适应客观历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