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39000000030

第30章 偏师得胜(3)

上次在彭城,魏豹被刘邦几碗酒灌得人事不省。等他两天后酒醒,才发现天地玄黄,人世大变样了。汉军崩溃了,他带的魏军当然也散了摊,只剩了身边一个百余人的卫队。他便恨道:“这酒可喝得真 好!”及至后来听人说,那天一起喝酒的几位仁兄,殷王司马是死在乱军中,韩王信被俘,河南王申阳失踪了,从此没了音讯,还算他这个魏王运气好,在最危险的那两天里是醉得不知道怕,任由精明 的侍卫背着,反而逃过了这一劫。魏豹便又暗自庆幸,叹道:“这酒可喝得真好!”要说魏豹长这么大,从未像在彭城那次喝过那么多酒,也从未被人捏着鼻子灌酒,所以,即使不发生酒后的军情大变 ,那场酒留给他的印象也极其深刻。等到随败军退至荥阳,魏豹就去向刘邦请病假,说要回家乡休养一阵。那次醉酒也确实弄得他大病一场。刘邦当时哪有心思来管他,连说你自便罢。魏豹即和他的卫 队北渡黄河返乡。魏豹一登上黄河北岸,那是他的故地,立即下令:封锁河北沿岸所有渡口,断绝与汉军的一切往来。魏豹又派使节去楚国,向项羽表示归附。魏楚关系一直不错,项羽就派了项它到魏 国协助魏豹治军。刘邦得悉此讯,忙令郦食其做专使,去与魏豹讲道理。可郦老先生摇旗过河,辛辛苦苦跑到平阳见着魏王,还未开口,话就被魏豹给堵回去了。魏豹道:“郦先生不必再说什么楚汉谁 强谁弱,谁有道谁无道,谁能得天下谁会失天下,那些道理我不要听。而且我最终选择了从楚反汉,也不与那些道理相关。我魏豹乃王族之后,知礼明义,决非那种朝秦暮楚的变节小人。我之弃汉,不 为别的,是因为你们汉王待我太无礼貌,视我诸侯为他的侍从奴仆,随意呼喝,肆意侮慢。我乃王侯贵族,岂能忍受这种非礼!人生倏忽百年,做人得讲点尊严。反正我是再也不愿见到你们汉王了。” 郦食其知道,魏豹的背叛,绝不仅仅只是因为文明礼貌问题,另外还有权力的问题,如刘邦封彭越为魏国丞相,先不取得魏豹同意,就属侵权。而魏豹只说礼貌,不说权力,这也恰好体现了他的君子风 度。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说,君子讲出口的只应是大道理,至于利益问题,大家心里雪亮,又何必明言呢!不过,魏豹虽然有所隐晦,但他说出的话,却是没有一点错误。就刘邦那 种海派作风,也的确让这些小诸侯、大名士们望而生畏。不说别的,魏豹只要想到若跟了刘邦就可能第二次被捏鼻子灌酒,他就死也要去跟项羽了。项羽毕竟是贵族,不会这么强人所难。郦食其本来准 备了两肚子道理,没想到原封未动又全给揣了回来,可把他给怄的。所以他再见了刘邦,只说“打吧打吧,没什么好说的”。的确没什么好说的,根本就没说!

要讲打,无论如何还是汉军强一些,因此对魏军而言,能否利用黄河天险阻敌入境,就是胜败之关键。这个观点,魏国的君臣将相是英雄所见略同。魏豹很感欣慰。国难当头,内部意见一致乃是克敌制 胜的基础。

这日魏豹得到消息,刘邦任命韩信为攻魏主帅,其马步二将灌婴、曹参,也非等闲之辈。魏豹心中不安,连忙叫来柏直、项它商议对策。

柏直是魏军将领中的后起之秀,三十左右年纪,兵书烂熟,弓马娴熟,说话做事,总有一股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英气。魏豹就是欣赏他的这股英气,才提拔他做大将军的。人嘛,别的不说,先得有个 样子。

当下柏直从容道:“刘邦用的韩信、曹参、灌婴这一帅二将,在汉军中都属一流,可知刘邦是想用这个阵势来威吓于我。然而在本将军看来,这恰好暴露了刘邦的用心,大可为我所用。刘邦刚遭大败, 其残部即使全部用于抵御霸王,尚且捉襟见肘,此时他却要分兵来攻我魏国,已属不智。而且他抽的还是精兵强将,他是急于求成,这更属荒唐。目下正值夏秋盛水季节,大河波涛汹涌,行船渡河尚有 颠覆之虞,更无徒涉与其他过河办法。我军只须探明汉军的渡河地点,再相应作出纵深防御配备,使汉军不敢强渡大河,或使之强渡失败,这样,韩信便只能望河兴叹了。如此相持数月,在我是毫无问 题,刘邦却是等不得的,他就只能调走他摆在河边的这支精兵去应急。这就是所谓‘欲速则不达’。刘邦不察地理,不懂兵法,难怪会有彭城之败。魏王勿忧,我军是以逸待劳,又有天险可恃,只需谨 慎小心,可保万无一失。”

项它无保留地赞同柏直大将军的分析。

魏豹深为振奋。柏直大将军的分析透彻而深刻,他简直把刘邦一眼就看穿了。柏直的确不同凡响。魏豹觉得自己很有眼光,能识人才。

几天后各方消息报来,汉军已集兵在蒲坂对岸的临晋渡口。这个情报又证实了柏直大将军的一个预测。柏直判断,汉军既然急于攻魏,其过河渡口最可能选在临晋,因为临晋距栎阳最近,又是老渡口, 道路畅通,渡河方便,而且今年春天刘邦突袭魏国,就是从临晋渡口过的河,他们对我蒲坂一带的地理也更熟悉。而今黄河水大,徒涉奇袭绝无可能,韩信选择最方便熟悉的渡口以强攻方式渡河,才是 明智之举。

后续情报不断支持柏直判断的正确性:临晋渡口的汉军打着韩信、曹参、灌婴的旗帜,马步各军共约两万多人;临晋渡口现有大批船只集中,灌婴将军日日督率其部操练登船抢岸。

可以下决心了。柏直大将军毅然升帐点兵。柏直决定亲率魏军主力赴蒲坂渡口防守。蒲坂正当临晋渡口的东岸,正是临晋来船的登岸地。

魏豹坚决支持柏直大将军的正确决策。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懂得这个道理。魏豹对柏直道:“本王也要随你亲征,同赴前线御敌。”柏直惊道:“大王不必亲临,有小臣赴前敌足矣。”

魏豹蔼然道:“我要亲征,并非是对你不放心,而是为了给你壮行!本王决不干预你的兵机。这样吧,本王去镇守安邑,如何?”

安邑城东去蒲坂一百数十里,从军事上讲,正是蒲坂的纵深二线。

柏直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道:“有此贤君,小臣何幸!小臣必肝脑涂地,以报大王之厚爱!”

魏豹道:“将军不必如此。此次御敌,与我魏国干系甚大。本王绝无越河侵汉之意,但因我与楚国联好,刘邦为保其侧后之安全,要来打我,亦属当然。韩信若是渡河成功,我魏地此后肯定要被汉军严 密控制,我魏国也就绝无幸存之理。但如果我军能抵住汉军不使入侵,久而久之,刘邦就会确信我并无犯他之意,也就不再以我为敌。那么今后无论是楚胜还是汉胜,我魏国总可保住这一方的太平。所 以,此次御敌作战,直接关系我魏国的生死存亡,你我君臣都要全力以赴。”

柏直肃然道:“小臣谨记大王教导,不敢丝毫懈怠。”

于是这魏国君臣统带了全国兵马,从平阳南下,来至蒲坂、安邑一线。柏直派出重兵分守黄河渡口与蒲坂城,另派一部驻守安邑。柏直自居蒲坂前线总指挥,魏豹驻安邑镇后。一切都井井有条。

这日魏豹在柏直的陪同下,最后视察一遍黄河渡口的设防情况,还隔着河将西岸临晋渡口的汉军忙乱情景考察一番。魏豹要离开蒲坂去守安邑城了。

临别时,柏直再次向魏王请示机宜。魏豹道:“本王不懂兵,战守之事,全凭将军决策指挥。对于将军,我是完全信任、完全放心的。本王现在惟一有些担忧的,是汉军的韩信。韩信用兵,善于出奇制 胜,他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令章邯那位沙场老将也防不胜防。韩信又善用地利,竟能想出用渭河之水去灌塌废丘坚城。此人用兵神出鬼没,我担心他不会就这么老老实实用强攻的方法,从 临晋取蒲坂过河。”

魏豹说着,满面愁思,可见他还是不放心。当然,柏直也明白,魏王不是对他柏直不放心,而是对韩信不放心。

柏直道:“大王所言极是。韩信此人,的确可以算个会用兵的人物。小臣也仔细思考过韩信破章邯的计谋。小臣以为,章邯之失,就失在他以山为屏,认为有高山阻隔,汉军除了循路而来,再无办法出 汉中。岂不闻‘路是人走出来的’?大山虽高,人却可以开路,可以绕路,多用点时间,多费点辛苦,即可达其目的。没想到章邯这位老将军,竟会失误于常识,真是可叹。”

魏豹疑道:“韩信会不会想出别的办法渡过大河呢?”

柏直连连摇头,道:“现在绝无可能。冬季水枯冰封,方可步行过河,其他季节,必须乘舟楫之力。山虽高,可以攀越,水深流急,却是脚板踏不过的。只要我军牢牢守住渡口,韩信再诡,汉军不能插 翅飞过大河,他也无计可施。这几天韩信的舟船马军集聚临晋,强攻之势已成。看来韩信早已明白,舍强攻之外别无他途渡河。只要我在首战中打退他的进攻,我预料韩信会不等刘邦召唤就先行撤兵的 。韩信比刘邦聪明,屯精兵于无用武之地,不如调往可用之处。所以,大王尽可放心。”

魏豹放心了,说:“那就好。”

于是魏豹领了柏直派给他的兵马,安心去守安邑。一路上他不住地想,柏直真是棵好苗子,好好培养,就是我魏国的顶梁柱。这次要是胜了韩信,今后谁还敢小视我魏王!这次我对柏直,是扶上马,送 一程,也算做到了仁至义尽,难怪柏直他要感恩戴德称我为贤君,经此一事,柏直就是我的心腹了。

魏豹心头高兴,胯下马也跑得顺溜,百多里的路途,一日就赶到了,当夜在安邑也睡了个好觉。第二天翻身醒来,见窗外红日高照,魏豹不禁脱口赞道:“这安邑还真是安逸!”原来自打获知韩信来攻 的消息后,魏豹就没睡过什么安稳觉。梳洗罢,吃早饭,一边吩咐饭后要去视察安邑的城池防务。

正在喝粥,侍卫来禀,说蒲坂有军使求见。魏豹笑道:“柏将军也太谨慎了。本王昨天才离开,军报就追着来。我说过战守之事由他决策嘛,何必如此。”

军使进来,顾不得满头汗水,就道:“启禀大王,汉军已从上游渡过大河,正分路向蒲坂、安邑杀来。”

魏豹一下把口中的稀粥喷了个满桌。他不管,只是问:“汉军怎么过河的?”

军使摇头,说:“禀大王,小人不知道。”

魏豹又问:“汉军从哪里过的河?什么时候?”

军使又摇头,说:“禀大王,小人不知道。”

魏豹再问:“汉军有多少人?”

军使还摇头,说:“禀大王,小人不知道。好像很多。”

魏豹气得只想叫人把这军使杀了。

魏豹忍气想了想,吼道:“那你说,你还知道什么?”

军使吓得直抖,道:“禀大王,柏大将军令小人禀报,他已派马军一部,沿河迎击进犯蒲坂的汉军,另派一军来安邑协助大王防守安邑城。柏将军自己率步军守护蒲坂渡口,防止临晋汉军骑兵强攻渡河 。柏大将军令小人再三向大王致意:军情紧急,守城为上。小人所知就是这些。”

魏豹心已凉了,乱挥着手对军士说:“你下去休息罢。”

魏豹明白,汉军既已过河,那么他的魏军和他的魏国就完蛋了。

魏豹的这个判断非常准确。奇怪也就在这里:人们预测自己的失败总是要比预测成功的或然率更高。曹参所部在黄河东岸击溃了慌张来迎的魏军,将其主将斩首,而黄河西岸临晋渡口的灌婴马军则乘势 发起强攻,百船千马,鼓噪齐来,威势逼人。柏直此时若是稳得住神,以岸兵打水兵,总能占上风。无奈他已经稳不住神了。他的兵将也稳不住阵了,看见两船汉军靠岸就乱喊:“汉军上岸啦!汉军上 岸啦!”生怕汉军不上岸又回去了。这种义务广告的效果是最强的,难怪柏直精心布置的防线霎时就崩溃了。柏直也不见了,活未见人,死未见尸。如果他还活着,也不知是否还能保持那股指挥若定的 英气。

魏豹也没功夫去想他的这棵好苗子,他一脸惶惑站在安邑城头,亲眼看着柏直派来增援的军队被汉军打垮,主将王襄也活生生叫人抓去。魏豹便急忙下城,骑一匹快马,开了城北关门就逃。可他最后还 是被汉军的骑兵给逮住了。魏豹的骑术应该不错,贵族嘛,诗书骑射,都是从小就学的。可他还是比不过人家骑兵。这也怪不得他,毕竟他是业余的,人家骑兵总是专业水平。

魏豹被人逮着,再次返回安邑城。这回魏豹是绝望了,彻底安逸,他就平心静气求见韩大将军。

韩信当然见他,还执礼甚恭。无论如何魏豹还是魏王,被俘了也是,最多被人称之为“前魏王”,那又如何?只是不再管事而已。

魏豹就问:“韩将军,贵军是如何渡过大河的?”这个问题太关键,不弄个清楚,即使是在安邑,他也会觉得不安逸,睡不着。

韩信道:“我的步军是在临晋以北二百里的夏阳地方偷渡过河的,用的是‘木罂’,就是用木梁或树干绑成框架子,中间套上被此地百姓称为‘罂’的大陶罐,那罐子大得可以装人。五六个罂绑作一排 放下河,士卒们站进去,河水在罂外,正好齐腰,他们便用桨用刀用手划着过了河。”

似乎很简单,很随意,还很有趣。

魏豹问:“这是谁发明还是发现的?”

韩信一笑道:“这算什么,还要发明发现的。我想找东西把我的部队弄过河去,刚好那些东西能用,就用了。”

似乎还是很简单,很随意,还很有趣。

魏豹沮丧得直摇头:被自己当作天险的大河,人家只用几根柴火棍几个土罐子就摆平了。这也太窝囊了。

魏豹想了想,又问:“韩将军这次用的这个‘木罂渡江’之计,是不是和您上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大同小异?这次您的马军扎在临晋渡口,是为了吸引我军的注意力,以便于您在夏阳偷渡吗 ?”

韩信想了想,微笑道:“的确很相似。不过上次的明修栈道,那完全是幌子,这次我灌婴将军的马军可真的是从临晋蒲坂之间强渡过来的,而且战功卓著。”韩信不好点明,他魏王就是被马军逮住的。

魏豹叹息道:“本王实在不懂,不知将军可否为我解释。这两仗,您的对手本来都占着极好的地理优势,可弄到最后,这种敌方的优势却恰恰成了将军制敌的要着,这是怎么回事?”

韩信道:“魏王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本将军可以简单地回答您。在战争中,当某种外在的优势如天时地利之类,完全被某一方所占有,该方就可能出现利用不当的缺陷,这就会给另一方以可乘之机。在 章邯将军,还可以说是疏忽,而对贵军,看来是过份依赖了些,所以败得更快更惨。其实我们都明白,外在的东西总能克服,路是人走出来的,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魏豹呆呆想了一会儿,又问:“听将军的意思,我军依凭大河天险阻挡贵军进攻的策略难道是错误的?倘若将军处于本王的地位,将军会如何做?”

韩信笑道:“不知天时、不察地理、不识世情,则不可用兵,利用地理优势岂会有错?只是不能依赖,依赖则错。大河流经魏地总有千余里,我决心过河,您防得过来吗?我若处在您的位置,我会令沿 河各渡口收束船只,并多派军探细作,严密监视敌军动向。我不会把大部兵马放在一个渡口,而是用作机动。此外,因敌军数量不大,利在速胜,即使被他渡过河来,我也可以采取分守坚城之法。只要 敌军不能破我城池,溃我大军,我熟悉地情,又有机动兵力,敌虽入境,优势却仍在我方,这样敌方就是呆不住的。不知魏王以为然否?”

魏豹似懂非懂。好在总算得了个答案。

魏豹又问:“本王再问最后一个问题:将军为何敢单以步军渡河,并与我军求战?难道在将军眼中,我魏军竟是不堪一击?”

同类推荐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林徽因,一个成为同时代女性公敌的魅力女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有这么一些人,在他们的生命中遇见了林徽因:她的祖父、父亲、母亲对她施以了怎样的影响,让她出落成何种模样,包扩外貌、性格、气质、修养……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讲述了三次被仰慕千古的知遇传奇,半生被众口相传的悲壮历史,两篇辗转于无数仁人志士枕边的表文,一个象征着东方神秘智慧的荣耀姓氏。其内容包括成都,剪烛西窗、白帝,恨水东逝、泸水,攻心南向、祁山,挥羽北进等。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热门推荐
  • 闷骚男仆

    闷骚男仆

    身为夏宅管家的儿子,盛凯很幸运的受到夏父的疼爱,因此当父亲叮咛他要好好报答夏家人时,他毫不犹豫就把保护夏家千金的工作视为己任!这几年来,他就像是夏倢翎专属的贴身男仆,随时看顾着这个让自己暗恋多年的大小姐。“我不要当你的大小姐!我要当你的女朋友——”这一次,夏倢翎决定豁出去了!
  • 华夏无极

    华夏无极

    无极是国家安局的一员,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本神秘的《地书》,此书中所记载的惊天秘密,让无极从此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修真大道。杀天皇、修法术、识美人、闯世界、渡情劫,一路走来无极从凡人修炼成仙,从大仙再修炼成神,最后再悟得修真大道。修成大神......
  • 绝世双傻:腹黑王爷呆萌妃

    绝世双傻:腹黑王爷呆萌妃

    他与她,皆是傻子。一个如天之娇女,被捧在手掌心上。一个受尽磨难,终被人抛弃。却不知,他的面具之下,是一个腹黑的狐狸。他说,他谁都不爱,只爱他的傻王妃。傻王妃恢复正常后,变成了冰山美人,他又该如何温暖她的心房?
  • 觊觎

    觊觎

    赫伯斯,一个充满了硝烟与战火的年轻星球,这个星球上有着以“魄”为核心的修炼体系,有着互为死敌的两大帝国,有着厮杀了十余万年的四大种族。格洛瑞,一座诞生于战火中的荣耀之城。古斯塔夫,这座城的主人,一位不世英雄的遗孤,生来坐拥领地千里。但是与他父亲那通天彻地实力有所不同,他实力平平又不思进取,不仅懒惰还不务正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的一切都成了别人觊觎的对象。“想要就来拿,别装。”古斯塔夫对此倒是很淡定,“你不装,我也就不用装了。”
  • 辩中边论

    辩中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山行

    江山行

    万里江山行,至此不回头“跟我走好吗”“好”地上的字刚毅俊秀“从见到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此生定与你纠缠不休”“至此终年,不羡天仙”地上的字少了几分刚毅,多了几分柔情......“江山为局天作牢,众生为子我为棋,莫让红尘乱事扰,此去人间不留仙”
  • 神君的逆袭娘子
  • 眉批大师

    眉批大师

    本书是一部用当代的思维与新鲜的文笔撰写的《巨人传》,选取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数十位公认的大师,对他们的生平和创作进行了个性化的诠释,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师们的艺术个性和人格力量。本书既有学术价值、艺术品味,又有新意与可读性,既能丰富广大读者的文学常识,又能唤醒人们重温这些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量级文学家、艺术家。
  • 误惹冷王妃

    误惹冷王妃

    在妻妾成群勾心斗角的王府中,她只想低调做人,寻机溜走!可那腹黑冷王爷却偏不遂她愿!一夜恩宠,她成了众矢之的!哼!很好!既然那些脑袋冒水的女人这么想找死,那她何不成全她们?还有那个罪魁祸首的恶王爷,等着瞧!
  • 他的侠

    他的侠

    一剑倾安,倾尽天下,快意恩仇后举世皆敌————重温金庸武侠,经典就是拿来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