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39600000002

第2章 人类起源探秘(1)

人类寻祖之谜

人类从哪里来?这是千百年来中外科学家、哲学家不断思索和探讨的奥妙,人类的起源已经与宇宙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并列为四大起源之谜。而这四大起源之谜,又纵横交错、互相联系,若能揭开其中一个谜底,对揭开另外三大起源之谜,就是一个重大突破。

人类从来就对自己本身是怎样来的,怎样产生的关心备至,这关系到人在自然宇宙中所处的地位问题。人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还是地位卑微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对自然界应有什么作为?人的能力如何?……这都是我们想知道的,需要探讨的。因为,它是我们的根。

人类只有找到自己的根,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找到发展的基点,在这个基点之上,建立起文明的灯塔,守住自己、地球以及整个星球的命运。

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

达尔文是十九世纪英国学术上破旧立新的大师。他身患痼疾,为探讨自然规律,苦学终生。1859年他的《物种起源》一书问世,总结了他自己多年在世界各地亲自观察生物界的现象,发现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化上起的作用,探索了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的规律。尽管当时达尔文并没有把物种起源直接联系于人类,他只说了一句话:通过《物种起源》的发表,“人类的起源,人类历史的开端就会得到一线光明”。这本书的发表,对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和靠神造论来支持的封建伦理不啻发动了空前挑战。当时保守势力的反扑顽抗和社会思想界的巨大震动,使一贯注意不越自然科学领域雷池一步的达尔文也不能默然不语。他发愤收集充分的客观事实来揭示人类起源的奥秘,终于在1871年《物种起源》出版后12年,发表了《人类的由来》这本巨著,用来阐明他以往已形成的观念,即对于物种起源的一般理论也完全适用于人这样一个自然的物种。他不仅证实了人的生物体是从某些结构上比较低级的形态演进来的,而且进一步认为人类的智力、人类社会道德和感情的心理基础等精神文明的特性也是像人体结构的起源那样,可以追溯到较低等动物的阶段,为把人类归人科学研究的领域奠定了基础。这是人类自觉的历史发展的一个空前的突破。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综合了科学的成就,全面地分析了从猿到人的过程,创立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从根本上粉碎了上帝造人的宗教迷信神话。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作用。无论是手足分工、制造工具,还是语言的产生、脑的发展和思维的出现,都是在劳动中出现的。所以恩格斯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那么人类到底是如何在劳动中不断进化的呢?人类到底有几个祖先呢?

1.达尔文的非洲猿说

英国学者达尔文在他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指出,人类是由已灭绝的非洲古猿进化而来的。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既肯定了人与猿的亲缘关系,表现在身体结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方面;又肯定了人与猿在直立、双手、牙齿、脑、智力等方面的区别。他认为支配人猿分化的不是超自然的东西,而是生物演化的规律,即用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来解释人类的起源过程中的一切变化。

达尔文认为非洲的大猿与人类最为接近,从而推测人类起源于非洲。他指出人和猿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两足直立行走的行动方式,以及小的犬齿、高的智力和能使用工具等,而这些是与从树栖转变到以狩猎为主的地面生活有关的。他说,在地面生活的灵长类能两足行走,使其双手能空出来携带狩猎使用的武器。用这些武器作为一种适应方法,用增长的智力来指导武器的使用,致使大而突出的犬齿由于不起作用而变小了。

虽然也有人提出灵长类中的长臂猿甚至眼镜猴与人最为接近,但大多数人承认非洲大猿与人最为接近,详细的解剖和行为研究以至生化特性都表明了这一点。达尔文提出非洲大猿是我们最近的亲属的论点,长时期来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只是最近才有人提出亚洲的猩猩比非洲大猿与

人类和猿类的共同祖先是否树栖?从东非中新世的原康修尔猿以及埃及法龙姆渐新世发现的可能是猿类祖先的化石表明,它们确是树栖的。这也表明达尔文的论点是正确的。对现代人和现代猿的比较解剖学研究,也证明它们许多相似之点是由于树栖生活产生的。

由达尔文的上述论点,演变成多种假设。

2.腊玛古猿与南方古猿

这是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传统说法。

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长期以来,新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的森林古猿被认为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究竟是哪一种森林古猿,在第三纪的哪一时期,都不明确。

学者们有以下几种推测:

一是腊玛古猿。它生存在距今1400万年至800万年前,身高1米多,脑容量约300毫升,能够直立行走,可能已有说话功能。而最有力的证据是它的牙齿珐琅质“棱柱晶体”呈锁孔状,与人类的很相近。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

二是南方古猿。有的古人类学家认为,南方古猿是人科早期成员,它的脑容量已达现代人的1/2或1/3。但也有人认为,南方古猿与“完全形成的人”是并存的,但它没有发展成为人,而只是人类旁系,并在100万年前就灭绝了。

60年代末,西蒙斯和皮尔比姆提出,人和猿是第三纪的中新世开始分化的,腊玛古猿是最早的人科代表,而森林古猿属里的几个种则是各种现代猿类的祖先。还认为腊玛古猿是在大约1500万年前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的,以后再由腊玛古猿演化成4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发展成现代人。

人的起源大致的路线是这样:中新世出现的森林古猿演化出腊玛古猿。腊玛古猿生活在距今1400万年到800万年之间,在距今800万年前,腊玛古猿几乎全部灭绝。腊玛古猿以后便是南方古猿。南方古猿生存的范围从大约距今400万年到100万年前。在它们身上,一方面仍然保留了若于由人猿祖先的主干继承下来的原始特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已经进化出现了人这一支所特有的、而与猿那一支区别开来的人科的特征。

在初步解决了人的起源问题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的不断发展,化石的大量出土,古人类学家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又发现了不少新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叫做“化石缺环”的现象,即存在着从距今800万年到距今400万年前的这一段400万年的化石缺环。在这段400万年的长时间里,没有找到任何能证明关于人类起源的中间过渡生物的化石,这就给经典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提出了难题。在目前,西方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全世界的人种是由各种不同的古猿演化而来,此说被称为“多祖论”;另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世界人类起源于另一种古猿,属同一个物种,此学说被称为“一祖论”。

3.巨猿

巨猿也是很引人注意的一个种类。巨猿是在1935年由荷兰人孔尼华定名的。他在香港的中药铺里购得了大量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其中有一颗巨大的高等灵长类下臼齿,他认为代表一个新属新种,定名为孔氏巨猿。他推测这种巨猿化石产于我国华南,地层时代大概是更新世中期。1954年,原籍西德后入美国籍的魏敦瑞,又根据孔尼华后来购得的另两颗牙齿(前后共三颗牙齿),认为巨猿具有明显的人的性质,因而主张把巨猿改称“巨人”,并提出了人类的巨人起源说。他推论“巨人”可能是人类的祖先,然后体型逐渐变小,经爪哇直立猿人、北京猿人而发展到现代人。后来孔尼华又去南洋一带中药铺里集到五颗可能是属于巨猿的牙齿。1952年他根据先后得到的八颗牙齿发表论文,放弃他原来的看法,转而同意巨猿确是巨人;但认为它是人类进化系统上的一个特化的旁支,而非我们的直系祖先。世界各国的人类学家对巨猿是人还是猿,意见分歧,对巨猿生存的地质时代、分布地区和演变过程等也一无所知。巨猿从而成了研究人类起源一个重要问题。

1956年初,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广西各地进行洞穴调查和发掘,在大新县榄圩区那屯村的牛睡山黑洞中发现了三颗巨猿牙齿。同年秋,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风山区新社冲村的农民罩秀怀在楞寨山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巨猿下颌骨。有关的科学部门对这个山洞进行了长期的发掘,又发现了两个巨猿下颌骨和1000多颗单独的牙齿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从而确定了柳城巨猿的地层时代为更新世早期。

巨猿的门齿小,位置垂直;臼齿齿尖呈方块型,咬合面脊纹少而较粗,有第六齿尖。这些特征都是与人类相似的。

这些新的巨猿材料,使我们对巨猿有了深入的了解。由于迄今所发现的巨猿材料仅限于下颌骨和牙齿,没有发现头骨。体骨和肢骨,它的分类位置至今仍有争论。有人认为它是人科系统上早期分出的一个旁支,有人则说它是猿类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年代太近,体形太大,似乎不可能是人类的祖先,而更可能是猿类系统上的一个灭绝的旁支。魏敦瑞的人类的巨人起源说是没有根据的。现在的一切人类化石材料表明,人类的身材在进化过程中是逐渐增大而不是减小。现在也已知道,巨猿生存的时期从第三纪上新世经更新世早期到更新世中期,分布的地区从亚洲南部的印巴次大陆到我国南方的广西和湖北一带。巨猿的身材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以至最后绝灭。这些研究有用力于我们对人类起源问题的理解。

4.黑猩猩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什伯恩和他的学生以及其他一些人设想:人和猿的共同祖先最像现在的黑猩猩,人类的起源正像现在狒狒那样对稀树干草原的适应。但由于黑猩猩的解剖结构和行为特征不同于狒狒,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像黑猩猩那样的灵长类一旦开始像狒狒那样适应草地的生活,其结构便是向人的方向发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古猿,为了能够生存,必须依赖工具的使用,这从犬齿的变小上可以反映出来。工具的使用促使两足直立行走、群体关系的增进和复杂化等等。再从现生灵长类中母子关系可以终生维持的现象进一步推论,早期人科成员可能也是如此。女性对围周的环境更为熟悉,在群体中的作用比男性更为重要,因而在早期原始文化的形成中也比男性起着更大的作用。

概括来说,他们认为工具的使用、直立行走、犬齿的变小以及智力和社会行为等四种特征的相互作用是人类起源的因素

5.小猿和残猿

塔特尔的小猿假设认为人科成员最早是由小型的猿进化而来。东南亚的小猿、长臂猿在树上经常站立起来,在地面时几乎总是两足行走,虽然这并不表明它比非洲的大猿更接近于人类,但也暗示一种在非洲的小的猿演化出了类似的行动,从而设想人类是从另一种较小的猿进化来的。它的较小的身材可以演化成像长臂猿那样的在树上两足直立行动,用手抓取食物,或是在树上垂直爬行,躯干都在垂直位置,在下到地面活动时,已能两足行走。

“残猿进化说”是两位法国人——生物学家夏尔·德维耶和地球古生物学家让夏利内——1990年出版的一本题为《进化论》的书中提出,人类的起源很可能要归功于一只有生理缺陷而不能同它的同伙一样用4条腿走路的残猿。由于在猿群中,直立的姿势更有利于吓唬对手,所以,这只病猿的生理缺陷反而成了一种优势,使它更容易接近和占有雌猿,并将“直立”遗传给下一代,从而成了两足行走的猿类以及以后的人类的始祖。

上帝“创造”人类之谜

《圣经》称:上帝用泥土造人,取名亚当,并以亚当的肋骨造出其妻夏娃,同置于伊甸园中,由于他们的繁衍生息便出现了人类。

谁是我们的父母双亲,这种“上帝造人”的说法,在达尔文创造生物进化论学说之后本已被人视为无稽之谈。但在十多年前,美国加州大学一科学家却提出了一种与此相关的新见解。因为,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也含有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现代生殖学业已证实,在高等动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中的线粒体DNA是不能进人受精卵的,人类细胞的线粒体DNA都来自母亲,因此,线粒体DNA属于严格的母系遗传。这样一来,如果人们能证实同一人种的线粒体DNA是相同的,则说明他们来源于同一个母系。

据此,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威尔逊遗传小组,选择了来自非洲、欧洲、中东、亚洲以及几内亚和澳大利亚土著妇女147人,利用她们生产婴儿时的胎盘,进行不同种族婴儿胎盘的线粒体DNA研究,发现全人类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很小,平均歧异率只有0.32%左右。因此,从逻辑上说,现代各民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遗传下来的。那就是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就是全世界现代人的祖先。

威尔逊说:“我们可以将这位幸运的女性称为‘夏娃’,她的世系一直延续至今。”这一理论也就被称为“夏娃理论”。

“夏娃理论”还认为,当时也许有几千男女同“夏娃”生活在一起,但其他女性都没能留下后裔,因此,她们的线粒体DNA谱系便断绝了。“夏娃”的后代在9万~13万年前迁徙世界各地时,各地已有许多古人类在生息,如欧洲的尼人,中国的北京人等,但“夏娃”不同的线粒体DNA遗传下来,现代人中就会有多种线粒体DNA,而事实上现代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却是高度一致的,这说明他们都来自同一个祖先“夏娃”。

同类推荐
  • 探索大灾难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探索大灾难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探索·发现》编委会编著的《探索大灾难未解之谜》讲述了:灾难!打破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触动了心灵这块人类共有的柔软之地。面对严重的自然灾难,地震、火山、海啸、飓风等,生命是何等的脆弱,而面对人为的灾难,空难、海难、疾病、爆炸、污染等,人们又是多么愧疚。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灾难更加猖獗?人类需要探索,更需要反思。《探索大灾难未解之谜》全面、翔实地纪录了危害人类生存的这些惊天灾难。
  • 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本书是一本史料性较强的“百年香港快览”系列之一,它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所编写的,该书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通过事件关键词、背景扫描、大事脉络、结果与影响、精彩点评等栏目的精心设置,深入浅出生动地描绘了香港自开埠至2007年百余年的沧桑,为你扫描百年香港今昔之巨变,透视沧桑历史之荣辱,解读东方之珠繁荣之历程。
  •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与生活习惯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未来与生活习惯

    除了外出上班、上学、旅游、办事之外,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是消耗资源最多的场所之一,我们的吃喝拉撒睡,无一不在消耗着资源。就从电力资源来说,据国家的权威部门统计,家庭用电已经占全社会用电的12%左右。其中,我们家里的冰箱、空调、电视、电热水器就占了家庭用电总量的80%以上。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家庭都有节约意识和节约措施,才能使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到实处。
  • 生物趣谈

    生物趣谈

    本套书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地球消失记——遗失的古代文明

    地球消失记——遗失的古代文明

    本书秉着忆古思今,揭示故事背后真相的目的,就已消逝的国家、消逝城市、消逝的文明、消逝的人、消逝的宝物、消逝的物种等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探索过去的同时展望未来,希望能够警醒人类今后的行为。
热门推荐
  • 幸福的疼痛——身心成长记录

    幸福的疼痛——身心成长记录

    第一代独生子女终于长大了、恋爱了,却不那么渴望婚姻、成为父母。专家们这一代是逃避责任、被宠坏的一代。我称“我们”作“伪前卫”青年。李白、苏轼、孟浩然、晏几道等古代著名“伪前卫”青年,“伪前卫”青年们的集体偶像,但实属一路同党。有想法没办法,这是历代无数“伪前卫”男女的内心慨叹。“伪前卫”男女一生都在勉力突围,妄想跃出主流价值观那安详、冰冷的如来掌心。人是太容易“忘记”的动物,忘记了我们自己也曾是孩子。人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心以及每人都会有的,从童年或少年起就在心中深扎的几根刺。人生自古谁无坎?留取心路映此书。
  • 时空宇宙

    时空宇宙

    时空宇宙:孕育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成熟期,初级宇宙,中级宇宙,高级宇宙,顶级宇宙,超级宇宙,本源宇宙
  • 重生在韩

    重生在韩

    这是一个上一世的特种兵,这一世却点逗N潜质的猪脚。且看一个逗N是怎样在这黑暗的圈中,一步步的登上至高的舞台。现实百态尽在其中!新人新书,文笔不怎么样,勿喷。本文是架空流派的韩娱
  • 谁的年华蹉跎了我的岁月

    谁的年华蹉跎了我的岁月

    我们都和她一样,渴望有一个激情澎湃的青春,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东方槿,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韩语专业的姑娘,学生时代一直平平淡淡,最大的愿望就是过一段有点“荒唐”的刺激的青春。
  • 剑心天下

    剑心天下

    天地如棋局,苍生演绎,纵横捭阖,总是造化弄人。谁信人定胜天?三才之中,宇宙之内,定数可曾参透?我有一剑齐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因果不为人留!英雄老矣,美人迟暮,沧海桑田,唯有赤心不变。天地灭我身躯,不能灭我剑心!我有一剑,斩破宿命!
  • 超越竞争——狼烟背后的广阔天地

    超越竞争——狼烟背后的广阔天地

    本书内容阐述了超越竞争的战略基准;超越竞争的战略目标;超越竞争的战略保障等等。
  • 艾瑞利雅回忆录

    艾瑞利雅回忆录

    人类在抵抗类人族怪物蚕食的圣战中惨败,领土与人口锐减,不得不退守到了神域,在神的庇护下苟活。战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父亲所在的一个营的士兵携带家眷,受命迁徙到二维之界的顶点——与异族领地接壤的战场地带。这分明是让我们去送死。而克里斯当时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居然并不是跟随父母却也一同迁到了这残酷的边境,因为经常受到我父母的照顾,虽然性格孤僻,我和他还是成了朋友。本身由于这里地形优势,我们生活了将近十年与隔海相望的虫族一直相安无事但在345年6月15日那天一切都如噩梦般改变了......
  • 高冷总裁傲娇妻

    高冷总裁傲娇妻

    “重生好,五年之债我会一一奉还”她本是莱氏集团的千金,没想到自己亲手葬送了自己的一切,不管上刀三下火海她都会让那些残害过她的人生不如死,只是他,她再也无法还清,她只会为他默默做好一切,这样足矣
  • 匪我愆期

    匪我愆期

    世界上有很多突如其来的东西,感情是一类,想法是一类。于是,当罗蕊突如其来地爱上了一个人以后,她又有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想法……
  • 茶还未凉,你人能走多远

    茶还未凉,你人能走多远

    北宋年间,辽国侵略不断,西夏虎视耽耽,女真人于黑山白水间横空杀出。在汴梁偏安一隅之地,我只想握你的手,逃离这盛世繁华,不管这天下乱世。寻一处世外桃源,过布衣粗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