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08500000013

第13章 增广贤文(8)

〔3〕须:须要,必须。问:询问,征求意见。三老:古时掌管教化的乡官,帮助推行政令,这里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4〕小可:小事情。

〔5〕大道:大道理。

〔6〕和:和睦。

〔7〕说是非:说三道四,搬弄是非。

【译文】

做人而不讲信用,这是不可容忍的。一个人讲的话没人信,上千人传播就成了真的。所有的事情要想办好,必须请教德高望重的老人。如果只计较细微末节,必定离开大道理。家中不和睦必受邻居欺侮,邻居不和睦必定互相搬弄是非。

【赏析】

做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做什么事能够成功,即使靠美丽的诺言能让别人一时上当,终究也会罪有应得。人靠诚信立命,只有言而有信,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什么人、什么企业,若想获得成功,都离不开“诚信”这块金字招牌,信誉是产品获永久生命力的源泉,是人成功的保障。李嘉诚在讲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只讲到“诚信”二字,有了诚信才有源源不断的客户。若靠欺诈,是永远做不成大事业的。做小生意偶然得利,只是因为一次交往,第二次若还用同样的方式是决不会成功。

诚信就要求说话办事实事求是,不夸大,不贬损,很多人喜欢以讹传讹,结果造成很不良的影响,三人成虎,一个人说错了也许人们有所疑惑。但一传十,十传百,谎话说上千遍也就成了真理,说的人多了就会把子虚乌有的事变成言之凿凿的承诺。若要这样交朋友、做事情岂不是开天大的玩笑?所以对那些道听途说毫无把握的事情不要轻易相信,也不要四处传播。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只是不要做一些无聊言论的传声筒就可以了。很多时候听听别人的建议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三个臭皮匠能顶诸葛亮”,集思广益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尤其多向比自己有经验的长辈求教更会受益良多。

适当的请教并不会影响你的创造力,而只会让你少走弯路。不耻下问是一种美德,你不会因此而比别人矮一截。不必在这些细技未节上较真,做大事莫拘小节,能多获得真知灼见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原文】

年年防饥,夜夜防盗。好学者如禾如稻〔1〕,不好学者如蒿如草〔2〕。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处且高歌〔3〕。因风吹火,用力不多〔4〕。

【注释】

〔1〕如禾如稻:比喻像庄稼一样有用。

〔2〕如蒿如草:比喻像野草一样无用。

〔3〕得:能。

〔4〕因:凭借。

【译文】

年年都要预防饥荒,夜夜都要防备盗贼。爱好学习的人像田里的禾苗与稻谷,不爱学习的人像田里的青蒿与稗草。遇到饮酒的场合就开怀畅饮,赶上唱歌的场合就放声高歌。借助风势吹火,用的力气很小。

【赏析】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为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不怕临时遭遇变故。“民以食为天”,要想使自己的生活得到保证,除了努力工作外,还要有忧患意识,预防意外发生。君不见,无情的大火会烧毁苦心经营的财产;滔天的洪水会淹没倾注心血的良田。所以财产、生命都需要加上保险。只有考虑长远,内外兼顾,才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读书也是这样,要有长远的打算,根据长远的目标来选择读书,并且要善于运用技巧。马克思立志为全人类服务,所以他读书非常认真,动力十足。要探索社会规律,必须对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方面都要精通,因此马克思读书时,既一而贯之,又分门别类,他读黑格尔的着作也只拣其中有益于自己的观点,他读欧文的着作、亚当·斯密的着作均不求甚解,只观其大略。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讲的是重商主义,而马克思给延伸成商品输出,并把商品输出阶段历史地定位成资本主义竞争时期的特征,还把社会分成了五段,而社会的五段是以经济基础为标准划分的,尽管有些学者批评马克思的学说是继承大于创造,而且理论过于简单,但依然不阻碍马克思思想闪烁在历史的天空上,依然不阻碍《资本论》这部社会百科式的经典着作千古流传。马克思之所以有这样雄厚的基础和见识,读书技巧起了重要作用。

【原文】

不因渔父引〔1〕,怎得见波涛。无求到处人情好〔2〕,不饮任他酒价高〔3〕。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世间好语书说尽〔4〕,天下名山僧占多〔5〕。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6〕。

【注释】

〔1〕因:凭借。引:指引。

〔2〕求:追求。人情好:好人缘。

〔3〕饮:饮酒。任:任凭,哪怕。

〔4〕好语:好话。

〔5〕僧占多:多被僧人占有,这里指庙宇众多。

〔6〕两面刀:比喻人情险恶,两面三刀。

【译文】

不经渔夫指引,怎能见到江河。没有必要到处都有好人缘,不饮酒就不必关心酒价高低。知道的事情少烦恼也会少,认识的人多招惹的是非必多。人世间的好话都被书籍写尽了,天下有名的山多数被和尚庙宇占据。进山不怕伤害人的老虎,就怕人情险恶两面三刀。

【赏析】

人世间处处有陷阱,生活中片片是藩篱。人心隔肚皮,表面上一团和气,内心里实际敌意似火,别人心中想什么,自己根本不可能知道。尤其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极为复杂,人脉越来越广,两面三刀的人就越多,是非也会跟着增多,如果再加上求人办事,那欠下的人情、落下的把柄就更多了,难免会让人应接不暇,你今天无意中说出一句话,明天就可能成为别人害你的口实。因此,为了活得简单,避免落入别人圈套之中,就应该少些是非,少些交往,这样便会少些烦恼。

但是这样的观点也并不完全正确,目前的社会,人脉是最重要的资源,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事情,要在社会中立足,就需要帮助别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要互相帮忙。很多是非并不是你一厢情愿就能躲得过的,你不找它,它也会找你。就像“不因渔夫引,怎得见波涛,”人们在生活中不可能完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再说,人情的好坏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的,不在于求不求人。至于认识的人越多,烦恼就越多,要正反两面来看,一方面烦恼随朋友多而多;但另一方面机会和快乐亦会随朋友多而多。如果断绝一切交往,是非固然是少了,但同时你也陷入了孤独苦闷的深渊,因为你切断了快乐的源泉。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读书就要读好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书中也有污言秽语,书中也有地狱魔鬼,所以读书要有选择,不可盲目不择书就去读,同时要明白,知识和文化源于生活,读书还要实践。很多高僧都选择名山而居,很多才子也应选择好书而读,与高僧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一本好书胜走十年路。好书教人正道,高僧给人指引,所以读好书,理解圣人之言,登名山,拜见有道高僧,才会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有帮助。

【原文】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1〕。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在着衣多〔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4〕。

【注释】

〔1〕磨:折磨,纠缠。这里引申为对付。

〔2〕会使:指善于理财。在:在于。着:穿。

〔3〕梭:梭子,一种织布的工具。

〔4〕天时:时机。地利:地理上的有利形势。人和:人心和睦团结。

【译文】

本事高强的人中间必有更强的能手,作恶多端的人到头来会受到恶人折磨。善于使用财物不在于家中富有,风流潇洒并不在于有多少衣服。光阴快如箭,日月往来如穿梭。天气适宜不如地形有利,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

【赏析】

“强中自有强中手”是说人永远处于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即使能力再强,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第一要知足,不属于自己的莫强求,懂得放弃人生才会更加开阔。面对强者不卑,面对弱者不亢,胜似那“天下第一”的名号。“万法皆有因”,如果作恶多端,多行不义,最终被埋葬的还是自己。有的人自以为天下无敌,可以任意施恶,无人能管,希特勒征服世界的野心消灭的只是自己的灵魂;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横行,只落了个曝尸广场的结局;东条英机也好,板垣征四郎也好,绞刑架上血腥的痕迹告诉世人恶人终有报。

“钱要用到刀刃上”,家财万贯,不会使钱,财政依然会捉襟见肘;虽然积蓄不多,但平日里省吃俭用,关键时刻犹可一掷千金。有的人锦衣华食,要他救济穷人,他却吝啬分文;有的人柴扉粗衣,却能济人危难。钱在于会不会使不在于拥有多少,风流之人天生有一种韵态,不在衣服等外在的装饰。一个人的气质在于眼神与谈吐,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衣服这些外在的包装,也分穿在什么人的身上,穿对了就能彰显华彩,若穿错了,则会不伦不类。

时光飞逝,转瞬白头,要珍惜时光建功立业,不能等到韶华已逝,空自悲切。有太多的年轻人以为自己年龄还小,不愿意努力奋进,以为明日复明日,结果再回首已是百年身,明朝已尽,往者难追。多数人克制不了自己的惰性,只能沦为平庸之辈,少年壮志不言愁,但壮志未酬老空悲。劝世人,抓住时间匆匆的脚步,不让它溜走与它赛跑,只有不输在起跑线上,才能成为时间的主人,才能建立自己的功业。当然,一个人成功只有时间还是不行,更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其中更重要的是人和,尤其是现在社会,做生意即使万事俱备,若没有足多的人脉关系,也是寸步难行的。营销里有一门学问叫做“客户关系管理”,之所以把客户关系管理独立出来作为一门学问,就证明了人脉关系在营销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原文】

黄金未为贵〔1〕,安乐值钱多。万般皆下品〔2〕,唯有读书高〔3〕。为善最乐〔4〕,为恶难逃〔5〕。

【注释】

〔1〕未为:并不是。贵:珍贵,贵重。

〔2〕万般:各种各样。下品:低的等级。

〔3〕高:高贵,高尚。

〔4〕为:做。乐:快乐。

〔5〕为恶:为非作歹,做坏事。逃:逃避。

【译文】

黄金并不贵重,安乐价值更高。天下所有的事都是下等的,只有读书最为崇高。做善事最快乐,做坏事难逃惩罚。

【赏析】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这句话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就是要安贫乐道,不要怨天尤人,不能为求黄金,不择手段。有的人穷则思变,不惜违法乱纪,也要求得万贯家财,结果成了阶下囚。赖昌星的远华集团富甲一方,最终不也只能流落他乡,成为通辑要犯。同时,这句话也有一层意思是需要否定的,就是认为黄白之物无益,安乐最高,这其实是在为懒惰找借口,人们致富是好事,是值得鼓励的,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很多人因为懒惰,不屑于致富,其实是没有能力去挣钱,并非不需要钱,所以用这样的精神来安慰自己,来给自己找借口。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把读书看成是高于一切的行为,因为中国的官文化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是至高无上的信条,读书、科举、做官是古人发达的唯一出路。即使有些地主,富可敌国,也一定要捐官来做,而做官却也能多捞到大量钱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封建制度下的价值观。但当今社会已不一样,读书积累知识固然重要,但从事各行业各工种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当官更不允许腐败贪污,要为民办事,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不管是做教授,还是当工程师,抑或从商,从政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都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不分贵贱。即使一个清洁工和一个政府高官,他们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在人格上亦是没有差别的。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这是一种善恶有报的人生观,等同于“善有善因,恶有恶果”。助人为乐,是最大的快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也认为奉献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很多道德标准,包括多种宗教都在教人行善,善是符合人类心灵本体的。但为恶则不一样,被世人鄙视,为国法不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为恶者终有一天会被人绳之以法。恶是欲望的延伸,陷进欲网里,就很难再拔出那只脚,除非“勿以恶小而不为”。

【原文】

羊有跪乳之恩〔1〕,鸦有反哺之义〔2〕。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3〕。不信但看檐前水〔4〕,点点滴在旧窝池〔5〕。隐恶扬善,执其两端〔6〕。妻贤夫祸少〔7〕,子孝父心宽〔8〕。

【注释】

〔1〕跪乳:小羊吃奶时,前腿下跪。

〔2〕反哺:小乌鸦长大后叨食喂母鸦。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

〔3〕忤逆:不孝顺,不顺从,不和睦。

〔4〕檐:屋檐,即房顶伸出的边沿。

〔5〕窝池:指水滴下后形成的水窝。

〔6〕执:掌握,把握。

〔7〕贤:贤良淑德。

〔8〕孝:孝顺。宽:放心,保持心情舒畅。

【译文】

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反喂母鸦的情义。自己孝顺父母,生下的儿子也孝顺;自己忤逆不孝,生下的儿子也不会孝顺。不信请看屋檐下的水,每一滴都落到旧的坑窝里。不揭露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应当掌握住这两个方面。妻子贤惠丈夫就少遭祸患,儿子孝顺父亲就心情舒畅。

【赏析】

该段强调了“孝道”的重要。“仁”、“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孝是仁的一种体现,孔子反对鬼神,但对祭祀却异常看重,因为祭祀是孝的一种体现。中国人对孝道的重视超过了所有其他国家,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

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但对“孝”的过于看重,乃至于“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则是一种社会病态。最初的“孝”来自于原始的家族观念。在原始社会,氏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族长年龄大,经验丰富,所以自然成为了氏族的领导者。人们对族长领导的绝对服从,也就是对长辈的服从,这种情况下,“孝”与“忠”是一体的。而到了孔子的时代,孔子是商朝文化的拥护者,周沿殷礼,所以孔子极力推崇“周礼”,对先民、先朝的怀念,重视祭祀,推广自己的学说。但当时的情况是实权至上,所以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重视。汉武帝时期,为了绀制人民思想,缓和阶级矛盾,统治者开始来用儒家思想来维护其统治。在以后的封建集权制度下,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了极致,甚至是扭曲人性的地步。

现代社会我们依然重视孝,一方面是封建文化根深蒂固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的体现。从经济学分析,“孝”之所以一直流行,是与小农经济分不开的。封建社会劳动力是生产主要的动力,老人的赡养即现在的社会福利只能靠各家完成。随着经济的逐步发达,“孝”的根基开始动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愈加完善,“孝”就失去了经济依据,逐渐退化成了一种礼貌。

现在社会很多人学习西方的自由,但自由与“不孝”是两码事,民主不等于忤逆,它体现了更多的平等,但这也要与本家庭的经济水平相联系,往往越是农村家庭,对子女的依赖更大,更强调”孝道”;而城里的家庭往往民主更多一些。但不管怎么样,“专制”也好,“民主”也罢,孝总归是美德,但孝得过分就是迂腐,民主的泛滥就是忤逆。封建家长制未尝一定不好,自由的家庭氛围也未尝一定好。

【原文】

人生知何时足〔1〕,到老偷闲且是闲〔2〕。但有绿杨堪系马〔3〕,处处有路通长安〔4〕。既堕釜甑〔5〕,反顾何益〔6〕?反覆之水〔7〕,收之实难〔8〕。

【注释】

〔1〕足:知足,满足。

〔2〕偷闲:忙中抽出空闲时间。

〔3〕堪:能够。系:拴。

〔4〕长安: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也泛指都城。

〔5〕既:已经。堕:掉下。釜:锅。甑:古时蒸饭用的炊具。

〔6〕反顾:回头。益:好处。

〔7〕反覆:翻过来,这里指泼掉,倒掉。

〔8〕收:收回。实难:实在艰难。

【译文】

同类推荐
  • 惊魂探险1

    惊魂探险1

    这个世界一直存在变数中,有诅咒,就有破咒,有秘密,就有揭发。看看今天的科学如何解释当年的奇闻异事。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农村继承知识问答

    农村继承知识问答

    本书在介绍继承法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列举现实案例加以解析,这有利于农民从中借鉴和学习,以便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 走进多元智能(名师解惑丛书)

    走进多元智能(名师解惑丛书)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由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提出以来,迄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已经逐渐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
热门推荐
  • 乘风天下魅(女尊文系列)

    乘风天下魅(女尊文系列)

    根据“神不灭人”论以及“江氏大字典”,穿越——是为了让在现代活不下去的废柴,回到可供他发挥余热的年代。智商一百可去民国,智商八十长得好看可去清穿,智商不足八十但体力满五百点可去大唐风云一把,智商体力均低下者,请在表格上填选服从分配……本文主讲一个在现代混不下去的废柴,被神明好意扔到了古代,从此喜得良缘风生水起人见人爱。
  • 穿越之女尊国

    穿越之女尊国

    穿越为臣相府的小姐,这是一个顶着母亲名头的纨绔子弟,自从死而复生后却大变样更新时间:周三到周日这五天各更一章。
  • 拂晓抵达

    拂晓抵达

    “迷失于黑暗的魅影,沉溺于伤害鄙视他人罪恶的孽魂,来死一次吧。”一个少女清冷的声音在熟睡的黎澈脑海里炸响,当黎澈醒来他已经发现自己踏上了通往地狱的道路,下了地狱之后黎澈出乎意料得回到了现实之中,但之后他发现他睡着之后总是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里,经历着不同寻常地狱一般的生活,如果说这就是地狱的话,那么黎明的曙光又在哪里?
  • 少年闪电侠

    少年闪电侠

    以作者的故乡南阳为背景,把时代放到了几十年后。主人公是一群中学生,这会让中学生读者产生充分的代入感,认同这是个“我们的故事”。在小说里,作者使用了神经反应速度这个少见的题材。幻想出一个“光速人”并不困难,但要用大量科学知识让读者觉得可信,那就考验作者功力了。在小说里,我们能看到作者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展示主人公的能力,作者列举了大量高速运动时的图像——电视扫描、眼泪落下、蚊子展翅,这些情节都有十足的画面感,动态地反映了高速、低速两个世界。
  • 嫡女逆袭:妖王请放手

    嫡女逆袭:妖王请放手

    。她本是一介废柴,受尽各种凌辱。这一朝穿越,她要夺回属于她的一切。…姨娘挑衅,杀!妹妹设计,杀!表哥辱我,杀!妖王纠缠,“你给我滚。”男人一笑而过,轻柔的环住她的腰身,抱她往寝宫走去……
  • 星海主宰

    星海主宰

    热血少年凌烈,征服万族美女,主宰浩瀚星海,从此走上强者之路。
  • 卡之纪元

    卡之纪元

    《龙之谷:破晓奇兵》《超凡蜘蛛侠》《侏罗纪公园》《星河战队》《变形金钢4:绝境重生》《超银河大决战》又或者说……童年的回忆——《凹凸曼》……且看一个“有挂”骚年如何在这黑暗的无限空间之中……活下去!!!当然,新人新书,各种求!噢,对了,希望大家帮忙宣传一下下……
  • 乱世猎人第五卷

    乱世猎人第五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仙途崎岖

    仙途崎岖

    脱离魔窟的刘解放在诸多仙侠妖魔中脱颖而出,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将走向何方。
  • 洪荒之噬天道

    洪荒之噬天道

    本来是一个二十四世纪的一个游戏设计师,不知道在设计游戏时,穿越到混沌初开,成为天道,却没有想到这里面有一个异数他居然是一本小说的主角,更可悲的还要和无数世界争锋,还要不断吞噬世界,为洪荒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