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08600000001

第1章 综论篇(1)

一、中国隐士名称考辨

从上古尧、舜、禹的渔猎时代到夏、商、周的农耕社会,及至于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自巢父、许由、卞随、务光、伯夷、叔齐以下,到晚清封建社会谢幕为止,出现的隐士,有人说“不下万余人”(蒋星煜《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不知如何估算。但名见于经传典籍可考者,确实不少于几百人,甚至上千人。隐逸的名称虽则分歧杂乱,但实际上都是名异而实同。下面列出十多种隐士名称,并一一加以考辨,以示其形形色色,纷繁杂乱以及细微区别。

隐士·隐者·隐君子

“隐”,是隐蔽、隐居的意思。“士”,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士不见于世,所以称为隐士。在历代,把“隐士”称为“高士”的,也颇为不少,但最为习用、普遍、通俗,表意最准确的,还就是“隐士”这个词了。这个词也因之成为专用名词。

隐士、隐者、隐君子,三者大意相同。

隐士,是指隐居不仕的人,他们或是对统治者不满,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潇洒傲王侯、或有厌世思想自愿逸出红尘之外、或自愿纵情诗酒放浪陶醉于山水之间的、或时不相宜,准备待时而出的那一部分人。

《周易》上九:“肥遁,无不利。”(“肥”,通“飞”,远走高飞)

这是说君子应观察时势,如果不利于自己时,应该及时退隐,没什么不利的。如果隐遁得太迟,就有危险。(这多少带有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味道)

《元史·隐逸传·序》:“元之隐士亦多矣,如杜瑛遗执政书,暨张特立居官之政,则非徒隐者也。”

《史记·老子传》:“老子,隐君子也。”

《论语·述而第七》:“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由此可见,君子仅为圣人之次位,在隐士中位于尊者之位。

逸民·逸士·遗民

逸民,亦作“佚民”。“遗民”之义应略小于“逸民”。

《明史·隐逸传·序》:“夫圣贤以用世为心,而逸民以肥遁为节,岂性分实然,亦各行其志而已。”

《汉书·律历志》颜师古注云:“谓有德而隐处者。”

《后汉书·逸民传》记野王二老以下共18人。

《魏书》有逸士传。

《论语·微子第十八》:“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此七人,除伯夷、叔齐、柳下惠外,其余四人已不可考。柳下惠,鲁国大夫,本名展获,字禽。在儒家着作中多次与伯夷、叔齐并列,誉为有德行的人,民间传说中“坐怀不乱”之人。

《论语·尧曰第二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逸民释义大致有三:

其一,泛指避世隐居不做官的人。

其二,也指改朝换代政权更迭之后,仍然效忠旧政权不在新朝做官的人。

其三,也泛指亡国或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例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处士·处人

未仕或不仕的人,不官于朝而居家者也。

《荀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后汉书·刘宽传》注:“处士,有道艺而在家者。”

例如:

《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宋史·魏野传》:“魏野,字仲先,陕州陕人也。”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正月,诏曰:“……故陕州处士魏野……”

《元史·杜瑛传》:“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河南缑氏山中。”临终,遗命其子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曰:缑山杜处士。”

综上所述,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为处士。这种处士的称谓有御赐、公认、自号三种形式。这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先仕后隐”或“先隐后仕”者,纵考史籍,均不见称为处士者。大概人们视仕途为不洁之地,经过仕途的人就不纯正清白了。处士就像待字闺中未出嫁的处女也。

高士·高人

超脱世俗之人,多指隐士。

高士是根据《周易》蛊卦十八:“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而定名的。注疏说:“不复以世事为心,不保累于职位,故不承事王侯,但自耸高慕,高其清虚之事,故云高尚其事也。”

例如:

《战国策·赵三》:“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唐骆宾王《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一作洛滨对雪忆谢二兄弟)》诗:“旅思眇难裁,冲飙恨易哀。旷望洛川晚,飘飖瑞雪来。积彩明书幌,流韵绕琴台。色夺迎仙羽,花避犯霜梅。谢庭赏方逸,袁扉掩未开。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晋皇甫谧《高士传》载晋以前96人。

清高兆《续高士传》载晋至明143人。

幽人·山人·居士·散人

幽人,在昏暗僻静之处幽居幽栖之人,泛指隐士。

例如:

《周易·履卦十》:“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指道路平坦,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

南齐孔稚圭《北山移文》:“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

唐孟浩然《寻白鹤岩张子容隐居》诗:“白鹤青岩畔,幽人有隐居。”(张子容,生卒年不详,襄阳人。先天二年(713)擢进士,为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令,后弃官流寓江表。初与孟浩然同隐鹿门山,诗篇酬答颇多。子容为诗兴趣高远,为当时文士所称。《全唐诗》录诗一卷。)

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丘二十二,名丹,浙江嘉兴人,曾官仓部员外郎,是诗人丘为之弟。韦应物寄这首诗时,丘丹正在临平山(今浙江余杭市临平镇黄鹤山)中隐居学道。诗:“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幽人,隐居者,指丘丹。丘丹《和韦使君秋夜见寄》:“露滴梧叶鸣,秋风桂花发。中有学仙侣,吹箫弄秋月。”应未眠。”

山人,依山林而居者,多指隐士。

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四:《幽居值春》:“山人久陆沉,幽径忽春临。”

唐王勃《赠李十四》诗:“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在戏曲中,诸葛亮有时也自称山人。

居士,本指在家信佛的人,但亦有并不在家信佛的隐居者自称居士。

白居易自受贬谪后,意志逐渐消沉,晚年好释老之学,与僧如满结香火社,闲居洛阳履道里,疏沼种树,构石楼于香山,凿八节滩,以醉吟为乐,自号醉吟先生。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自号香山居士。着《长庆集》71卷。

尝与胡杲、吉旻、郑据、刘真、庐真、张浑、狄兼谟、庐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绘九老图。

以刑部尚书致仕,终年75岁,葬洛阳龙门山。龙门山(西山)和香山(东山)隔伊河夹峙如门,故名龙门,又名伊阙(《新唐书·白居易传》)

《闲居》诗云:

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

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余。

鸡栖篱落晚,雪映林木疏。

幽独已云极,何必山中居。

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曾作《六一居士传》。有客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明倪瓒,自号云林居士。

散人,闲散、散淡不为世用之人,后来常以散人为隐士的泛称。

《庄子·人间世》:“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唐陆龟蒙隐居不仕,以散人自居。常以舟载茶灶、笔床、钓具,往来各地,时人称之为江湖散人。尝撰《江湖散人传》云:“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之怪。”

明徐舫,筑室桐江水边高地,日苦吟于云烟出没间,翛然若与隔世,因自号沧江散人。

二、中国隐士产生的条件

中国隐士的产生,大体上应具备几个条件。

(一)中国隐士的产生,与中国先秦时期的先哲们着述熏陶是分不开的

中国的儒家、道家都极力推崇明哲保身哲学。这就是说,知识分子从政时,既要明智、眼睛亮、有远见、审时度势,又能够符合哲理,有智慧,这样才能不伤害自己,保全自己,以利于长远发展。

中国数千年历史的肥田沃土,产生和滋润了儒、道学派的经典理论,陶冶出一批哲人,而这批哲人反过来又影响整个封建社会的知识界。

这里先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庄子·人间世》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由于篇幅较长,略去原文,仅译述其概要):

有一个木匠,带着徒弟到齐国去采伐木材,看到一棵为社神的栎树。这棵树大到可以供几千头牛遮阴。树干有百尺粗宽,树身与山头比高。木匠不看一眼,直往前走。徒弟发问:“自从我跟师傅,从未见过如此大木,师傅不肯看一眼,直往前走,为什么?”师傅说:“不要说了,那是没有用的散木,用它做船,船就会很快沉没;用它做棺椁,棺椁就会很快腐朽;用它做器具,器具就会很快被拆毁;用它做房柱,房柱就会被虫蛀。这是不材之木,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才会有这么长的寿命。”

木匠夜里梦见栎树对他说:“你拿什么东西和我相比呢?那些材质、树形都好的树木,早就被砍伐一空,那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害苦了自己,不能享受天赋予的寿命而中途夭折,这都是它们自己要显摆自己的价值,招来世俗的打击。一切东西无一不是这样。我只求做到无所可用的地步,才保全了自己,这正是我的大用和大智。”

木匠醒来把梦告诉徒弟。徒弟沉思了一会儿说:“啊!它意在求取无用。”

这段寓言启示人们:“无用”就是大用。“无用”,即不被当道者所“役用”,不沦为统治者的工具,才能保全自己,继而发展自己。有才者常常“以其能,苦其生”,所以智者学会“全生远害”。

元代许衡的《病中杂咏》(五首之一)中说:“花可为观遭夭折,草因无用得欣荣。”持同样道理。

《老子·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这段文字启示人们:事物是变化的,要辩证地去看它。遇事不可硬碰,柔弱者可贵。这为隐逸提供了理论根据。

《周易·艮(卦五十二)》:

《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周易·遁·卦三十三》:

上九:“肥遁(飞遁),无不利。”

《象》曰:“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周易·乾·卦一》: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意志坚定不可改变,是隐居的君子啊!)

《周易·蛊·卦十八》: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不事王侯,保持高尚的志向、人格和尊严,是有普遍意义的。)

《孟子·公孙丑》: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古代先哲的着述,为我国的隐士文化奠定了基础。此后,历代的知识分子都以此为哲学的思辨模式,以此为安身立命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诸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等等。这一理论对中国封建时代知识界的影响,确乎是至深至远的。

(二)中国地大物博、地广人稀以及漫长的封建社会是养育隐士的肥田沃土

春秋时期列国人口不可确知。在战国时期,据范文澜先生估计(以战车数量推算人口)约在两千万左右(《中国通史简编》)。相当于现在中国人口的1/65。1500年后的元朝初年,共有1300多万户,人口约5800多万,相当于现在人口的1/23。这正是那种“小国寡民,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八十章》)

孟子也说:“死徙(丧葬、迁居)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防寇盗)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至睦。”(《孟子·滕文公上》)这无异正是一个自给自足,故步自封,抱残守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桃花源式的具有原始公社遗风的乡村宗族社会。这正是隐士能够存身的处所。

自古以来,中国的治国者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即崇本(耕、织)抑末(商、贾、手工业)的政策。如秦之商鞅的“抑末”政策。西汉晁错《论贵粟疏》,都强调“故务民于农桑”、“今法律贱商人”、“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以农为本”,无疑也是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为的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其实,治国者恐怕还有一个用意,那就是,如果农民不束缚在土地上,处于流动状态,国家是不稳定的,统治者是不心安的。李自成被称为“流民”、“流寇”,正是统治者心中的隐忧。这样一来,中国封建农业经济就延长了许多寿命。中国封建农业社会存在多久,中国隐士就会存在多久。

(三)战乱、暴政、政权易手是催生隐士互为因果的条件之一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尽管国家统一的太平时日占有大部分时段,而分裂和动乱只占少部分时段。但在所谓统一、太平的时段内,政治清明者占少数,昏暗腐败者又占大多数。每个朝代,大都沿着一条千古不变的规律前进着。那就是:开国时,统治者头脑比较清醒,政治较为清明;中兴时,社会繁荣,生产力发展,但统治者开始腐化堕落;末期社会,腐朽败坏,时局恶化,直到被一个新兴的王朝灭亡。

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兼并战争、征伐、朝聘盟会的军事行动不下千次。仅“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即谓“春秋无义战”,人民苦不堪言。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天下大乱又是七八十年。东晋、十六国时期到南北朝的混乱时期,又近三百年,这是汉朝以来最纷乱的时代。篡弑逆乱,视为常事。南朝二十四君中,被弑者十一,被废者三;北朝二十六君中,被弑者十五,被废者一。五代十国时期又是半个世纪。宋、辽、金、元征战又是三百多年。每个新王朝的诞生都是以旧政权的被消灭为代价的,受苦的都是黎民百姓。正如张养浩发出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皆苦”的慨叹。真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唐·曹松《己亥岁》)

在这火与剑的煎熬中,“士”又能怎么办呢?“古之君子,负经世之术,度时不可为,故高蹈(隐居)以全其志。”(《元史·隐逸传·序》)这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他们的隐遁,有种种情况,应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也不可以偏赅全。

(四)科举失利是造成“隐逸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七年(587),终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在中国推行一千三百一十八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了。

科举制度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制度,更是笼罩在知识分子头上的一张大网。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彀中”,比喻牢笼、圈套)通过县试、乡试、殿试,三年一举,天下举子云集京师,但考中的人却非常有限。举例如下:

隋朝政权短命,制度也不完善。

唐代科举取士的员额,一举只取进士二三十人。贾餗(su肃)任礼部侍郎时,共主持“三典贡举,得士七十五人,多名卿宰相。”(《新唐书·贾餗传》)平均每届25人,每届参加科考的举子都有千余人,录取比例约为百分之二点五。之前,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统治的五十年间,共取士一千余人,比例也大致如此。

北宋的科举制度比较规范。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待试京师恒六七千人”,仁宗之朝(40年),共十三举,录取进士4570人。一举考中者,约为350人,录取比例高于唐朝。“其考第之制凡五等:学识优长,词理精绝为第一;才思该通、文理周率为第二;文理俱通为第三;文理中平为第四;文理疏浅为第五。然后临轩唱第。上二等曰(进士)及第,三等曰(进士)出身,四等、五等曰同(进士)出身。”可见考试之艰,录取之难。如果“一不幸有故不应诏,往往沉沦十数年,以此毁行干进者,不可胜数。”(以上均引自《宋史·选举志》)

元代共举行17届科举,每次录取人数都少于宋代。每举录取进士达100人以上只有两次。总共录取进士1174人,平均每举录取69人。(据《元史·选举志》)

同类推荐
  • 思想课堂-婚姻笔记

    思想课堂-婚姻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瞻仰黄河之母的仪态,脚踏崎岖盘桓的黄土地,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这“天上来”三个字,是否给人以某种文化的启示呢?诚然,把黄河之源上溯于天,本出于一代文豪李白的天才创造。从文学角度看,这万古传诵的杰作,是对母亲河的讴歌,是对父母之邦的热爱;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诗人于无意识中点出黄河与天的关系,恰恰昭示了黄河文明的某种特点。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勤劳节俭(中)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华圣贤经典——智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由杨凤东、高卓献、毕红梅编著的《中华圣贤经典解读:智》一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关于“智”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追本溯源,知古鉴今,古代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启迪多元思维,引发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价值的永远是其内在的文化魅力!本书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热门推荐
  •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企业风险

    融资方式、融资结构与企业风险

    本书内容有:企业融资基本理论分析,企业融资结构国外经验与教训,我国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分析,典型企业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
  • 杀人遗嘱

    杀人遗嘱

    当红推理小说女作家在公寓离奇死亡。死前,她留下了最后一篇推理作品,同时,还立下了一个怪异的杀人遗嘱!
  • 战天飞龙

    战天飞龙

    他本是一代天骄,却被族人所害,变为废物。丹田被毁,筋脉尽碎,从此断了修行之路。数年来,受尽各种嘲笑和羞辱,身边的人也都离他而去,前路茫茫,少年不知道该何去何往……族会将至,他又面临着被驱逐出家族的危险,难道老天真的要将他逼向死路……少年仰天怒吼,却被一道突如其来的雷电劈中,当醒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仅没死,而且筋脉还恢复了,他又可以修炼了!少年喜极而泣,他发誓,这一次他绝不会再让任何人,阻挡他的修行之路,就算是上天要阻挡,他也要化身飞龙,去战天!
  • 混

    女友背叛,应何去何从?怒;真爱来袭,应如何面对?愁;父仇之恨,应如何处之?乱;流氓围绕,应如何是好?杀;混,不仅仅只是一种传说……
  • 假戏真婚,老婆休想逃

    假戏真婚,老婆休想逃

    人前,他是她的上司,冷魅,无情。人后,他是她的雇主,“既然你缺钱,那好一百万,买你一夜!”这是一段见不得人的地下恋情。她用她的全部来爱他,他却不爱她半点,他亲眼看着她失去一切,毫无尊严的沉沦在这场豪门厮杀之中。庄柒终于明白,这个世上,男人是最不可靠的生物。再归来,她抽丝剥茧,涅槃重生,身边还多了一可爱的小萌娃。“柒柒,我似乎,爱上你了。”他将她堵在会议室的门口,手指温柔的触碰着她的脸颊。她冷笑,“可惜,你的爱,并不值钱。”
  • 冷情王爷的无情王妃

    冷情王爷的无情王妃

    她是搭上穿越大军的一名外表呆萌无害,内心腹黑狡诈,无情无心的代表。他是他所存在的时代的王者,世人皆说他冷情冷心,残暴不仁,杀伐果断。当他遇到她,冷情变为热情,想方设法的温暖无情的她。可是无情生有情又谈何容易,但是黄天不负苦心人。最终都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纵观世界新鲜事。、、本文纯属虚构。
  • 一只白手套

    一只白手套

    是谁?亦正亦邪。既惩治奸贼、铲锄恶暴,又吞没赃款、没人看到过,看到过的只是一只白手套。
  • 零之死亡

    零之死亡

    世界因毁灭而诞生,因长久而改变重生,世界试图宣告着新的未来,崩坏的交响曲响彻四方,落下的雨点仿佛眼泪的音色。崩坏过世界,不曾在改变,但是世界的命运从这一刻开始转动
  • 女人你受伤了

    女人你受伤了

    道德与真爱的择决,痛苦与幸福的并行,导出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林雅馨的悲惨遭遇,张启泰苦苦等待的爱情,错综复杂的四角恋情,诠释了现代实社会的尔虞我诈,更体现了现代人的虚荣心和现实的社会观。
  • 宅男笑笑拔刀

    宅男笑笑拔刀

    这是一个真正的资深宅男穿越的故事。若穿越的是一位医生,他必会使用医学的手段改变命运!若穿越的是一位科学家,他必使用科技的手段改变命运!若穿越的是一位文学家,他必使用美妙的诗文改变命运!若穿越的是一位大商人,他必使用利益的力量改变命运!若穿越的是一位宅男,他如何?又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且看这diaosi宅男穿越到异界后,如何从无到有,修炼宅男专属最强功法:中华古拔刀术......就算宅男穿越到了异界---他还是一个死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