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12800000013

第13章 清朝青花瓷

清朝康熙青花

清朝康熙年间所造的青花瓷是最名贵,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誉。康熙皇帝当政61年,是历代皇帝中当政最长的一个,康熙十九年(1680年)和四十四年(1705年),先后派内务府广储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贴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廷极督理景德镇官窑生产。“臧窑”为康熙早期代表,“郎窑”则代表康熙晚期水平。康熙青花瓷与明朝最大的区别是以民窑青花为主流,这是因“官搭民烧”成为定制,刺激了民窑的发展。

背花开光山水人物琵琶尊·清康熙

康熙朝前期青花主要指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前的产品,造型及画风尚有明末遗风,器口施酱黄釉的也常见,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后青花色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变化,且呈色稳定,逐步向高峰期那种标准的翠蓝色过渡。早期青花书帝号年款的较少,尤其是前十年,常见者多为干支款或书前朝“大明年制”款,也有署斋堂款的。釉面多为青白色。

康熙朝中期青花一般指在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1706年)之间生产的产品,其特点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最多层次变化可达数十层。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绢水墨画“分水”皴染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粗犷的纹饰,已达历代青花之冠,并成为后代的楷模。底款书本朝款识在中期成为定制,凡署“大清康熙年制”者,多数均为中期以后产品。但青花呈色青翠明亮的,很少书本朝款,多书成化、嘉靖款识或各种图记及斋堂款。釉面多为粉白色和浆白色。

康熙朝晚期青花则指康熙四十年(1701年)以后的产品。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色不稳,出现晕散现象,类似雍正初年产品。表面釉色与雍正时完全一样,均为青白釉。

清朝雍正青花

清朝雍正年间的官窑青花,早期接近康熙时的瓷器,部分瓷器色调艳丽明快。中期具有本朝特点,青花色调灰暗,一部分仿宣德青花类瓷器有晕散,纹饰上有人工点出的小黑色斑点(永乐、宣德两朝青花上的黑色斑点是自然形成的),没有金属光泽,也不沉入胎体;一部分仿嘉靖、万历的青花瓷深蓝色艳,呈色稳定;还有一部分仿成化时的青花瓷,颜色淡雅闪灰。

雍正年间官窑烧造的青花瓷器的胎子坚致洁白,非常细润,胎体轻薄,修胎非常规整,造型俊秀,在清朝瓷器中是很突出的。其釉子光润,仿永乐、成化时的瓷器釉面洁白,仿宣德时的瓷器呈橘皮釉面闪青(但这时的棕眼气泡比宜德时的要小),仿嘉靖、万历瓷的釉面则是亮青釉。此时青花纹饰的总风格是清秀雅致,常用的皮球花、过枝花(从器外壁起画,经过口沿,延续到器内壁,也叫过墙花)、过墙龙、八桃、蝠桃(取福寿意)等纹饰是这一时期开始或流行的。这时的山石用“披麻皴”技法,形成一层层的苔点,所绘人物从康熙时的大人小景变成小人大景,人物只居于景中一角。文字中用梵文装饰,有时用排列整齐的瘦体梵文满饰器面,亦是此时独有。总体看,雍正青花构图疏朗,简洁明快,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则细腻纤巧。

雍正时期青花瓷器造型种类繁多,除仿永乐、宣德等前朝的器型,还有一些具有本朝风格的器型,这时盘、碗的口面、底足都比较大(在清朝一朝中,只有雍正、道光时的盘和碗有这一特点)。雍正青花瓷无论什么器型,线条都非常柔美、秀丽,比例协调,恰如其分,是清朝造型设计最完美的瓷器。雍正青花官窑瓷器的款,字体基本一样,应是一人所写,楷款、篆款全有,字体清秀规矩,六字二行、三行款都有。双圈画得很规矩,差不多看不出从什么地方起笔又从什么地方落笔。

清朝乾隆青花

清朝乾隆年间青花呈色稳定,早期与雍正时无甚区别,常有晕散出廓的现象,中期则形成正蓝呈色明快的风格,晚期则呈色略显青灰。民窑中落斋堂款的,无论工艺或青花呈色,均可与官窑媲美。乾隆青花瓷质早期与雍正基本一样,胎质洁白细润,晚期略显逊色,官窑与民窑无多大区别。釉面仍以青白色为主,匀净光润,也有呈粉白色的釉面,民窑中多见。微度的波浪釉偶有出现。浆胎青花康、雍、乾三朝均有。

明、清时期把用瓷土淘洗后的细泥浆制成的胎体轻薄、色如米浆的一种瓷胎称为浆胎。康、雍、乾浆胎青花自成一体。康熙时胎体微泛土黄色,釉面多为粉白或浆白色,有细碎纹片,纹饰较一般青花细腻,底款多“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或秋叶等图记款识。雍正、乾隆时浆胎青花胎釉与康熙无大差别,少数有釉面不太平整的,青花纹饰则渐趋规矩图案化。清晚期多仿康熙浆胎青花,但胎质粗松,呈灰白色,釉面多有杂质斑点,似感硬度不如真物而欠莹润。

乾隆年间青花纹饰题材丰富多彩,传统的人物、动物、植物均有,古祥图案到此时已规范化和普遍化,福、禄、寿寓意画及多子、登科、见喜等祈求美好愿望的心理,完全融于各种寓意的图案中。因乾隆喜欢做诗,不少瓷器上也有他的诗作。以青花书诗者比较少见,但釉上彩作品还是常见的。

清朝嘉庆青花

清朝嘉庆年间的青花颜色,大部分深蓝,但也有浅淡闪灰或稍微鲜亮点的,比较稳定,不晕散,但细看青花纹饰不像前朝的青花有下沉感,而是漂在釉面上。有的纹饰相当精细,基本和乾隆朝差不多,不看款识,不易区分。

嘉庆年间比较流行的青花纹饰有夔凤、婴戏等,其他常见纹饰还有云龙、龙凤、团凤、松鹿、锦鸡、牡丹、山水、八仙、仕女、人物、花卉、花鸟、三友、璎珞、鱼藻、博古、暗八仙、福禄寿等。嘉庆青花胎子白细、坚致,后期略粗,釉面光润闪青,渐稀薄,大器、粗器有“荞麦地”及“波浪釉”现象。

嘉庆官窑烧造的瓷器开始出现了帽筒,比较流行的就是成套餐具、盘、碗、汤盆、温锅、盖碗、茶具、罐、炉、五供、马蹄形杯、格盘、水仙盆、赏瓶等。民窑青花瓷胎釉略粗,釉面青白稀薄;器型稍粗笨,多大瓶、大罐、盘、碗、小罐、笔筒、小瓶、格盘、四节盒、水仙盒等。纹饰多绘缠枝牡丹或缠枝莲,中写“喜”字或“寿”字,还有山水、人物、花卉、博古、蟠螭等。款识多篆书,有的略规整,有的极草,有半边字或识不出来的款识。

青花八古祥纹盎·清嘉庆

清朝的制瓷业,无论从质量、数量还是花色品种从嘉庆朝开始慢慢下滑,嘉庆早中期,乾隆皇帝退位,当上了太上皇,旧制却不改,一切如故。此时瓷器制造不敢逾越半步,没有创新,基本是乾隆时的老样子,但品种远不如乾隆时的丰富。乾隆帝去世后,嘉庆帝利用国荡的机会,力图振作,希望一扫乾隆晚年官场享乐腐败的风气,于是一方面惩治贪官污吏,一方面减缩政府预算,官窑造器,便当然成为削减的项目之一。嘉庆四年(1799年),将每年烧造官窑款项,由上万两银减为5000两;到了嘉庆十一年(1806年),又从5000两减为2500两;其后到了嘉庆十五(1810年)十二月,更下令终止了嘉庆朝御窑厂的工作。因此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嘉庆官窑器很少。

清朝道光青花

清朝道光年间的青花比嘉庆青花瓷又差了一截,早期和嘉庆朝的差不太多,有一部分稍精细一点。道光瓷的总特点是器型粗笨,青花颜色部分淡雅,部分深蓝,呈色较稳定,浮在釉面上。淡描勾莲纹饰比较常见,线条纤细浅淡。瓶、罐等大器上多加“喜”字,而盘、碗、水仙盆等一般无“喜”字。常见纹饰还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三果、石兰、山水风景、婴戏、仕女、八仙、云龙、夔凤、花鸟、鱼藻、博古、八宝、瓜蝶等。

道光年间烧造的青花瓷胎子细密坚致,大件器物胎子厚重,小件盘、碗有的比较薄细,釉子较肥呈粉白色,而大件器物白中泛青,釉面呈微波起伏状,有的是“荞麦地”。道光间还出现“冬瓜罐”,形状像冬瓜,有的带盖。另外还有花口盘、羔碗、温锅、笔筒、墩式碗、将军罐、赏瓶、盆、洗、灯笼尊、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烛台、鱼缸、花觚等。道光时的盘、碗和雍正时的一样,口面比较大。绣墩从道光开始较前代矮、胖、墩面平,有的下凹;墩面中心部位和捉手部镂空钱纹或联钱纹;鼓钉小而密,直到清末都是如此。一般器物的造型都比较笨拙。

道光青花瓷器官窑款一般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大部分为六字三行篆书,笔道细而有力,写得很规矩。这时很盛行“堂名款”,最着名的是“慎德堂制”“退思堂制”款。“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本人的堂名号,款字用侧锋写出,很规矩。“退思堂”款的写法和“慎德堂”款的写法一致,所以也应是官窑瓷。

清朝光绪、宣统青花

清朝光绪年间青花瓷颜色既有黑褐色也有淡蓝闪灰色的,仿康熙青花颜色浓艳,但纹饰没有层次。光绪民窑青花瓷中开始出现“洋蓝”色,蓝中闪紫红,非常扎眼,青花漂在釉面之上。常见纹饰有龙凤、云鹤、花卉、花鸟、花果、狮球、八仙、八宝、博古、山水、人物、百鹿等。光绪青花瓷胎子厚重笨拙,比同治时的坚致,有的比较细密。釉面粗松稀薄,白中泛青,有的很白。常见有赏瓶、龙缸、玉壶春瓶、绣墩、灯笼尊、茶壶、蒜头瓶、天球瓶、贯耳瓶、餐具、盖罐等,造型比较规整。民窑瓷器较粗糙,大器很多,如大瓶、大罐等。

青花缠枝花卉赏瓶·清宣统

光绪朝青花官窑瓷器的款识一般用楷书,但并不是所有的,也有篆书的,字体修长清秀。“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或三行,以及“光绪年制”四字款均有。民窑多不署款,有署“丁未玉梅堂制”、“兴邑复古窑造”、“清华珍品”、“乐道堂主人制”、“燕赵悲歌之士、孔子后四十一癸卯制”、“嘉泰松轩”、“俭存斋”等款的。光绪仿康熙青花瓷较多,冰梅罐上的冰只平涂,并不画出冰碴;所仿的花觚、棒槌瓶、大罐等胎体均不够坚致,釉面稀薄不匀没坚硬感,胎釉结合也不紧密。纹饰虽艳,但没有层次,浮而不沉。光绪仿康熙浆胎青花瓷,手感轻飘,胎和釉均没有坚致细密感。

到了宣统年间,青花瓷的色调以浓艳明快,不晕散为特点,所绘纹饰一般较精细。常见纹饰有龙凤、团龙、镶凤、流云、牡丹、缠枝莲、八卦、云鹤、海水怪兽、松竹梅三友、荷莲、宝相花、八宝、八仙、博古、五谷丰登等。宣统青花瓷胎子极细极白,瓷化程度很高,胎轻体薄,非常匀称;釉面匀薄,颜色很白很亮,高度玻璃化。因是现代化生产,胎体很规整。主要器型有赏瓶、棒槌瓶、玉壶春瓶、盖罐、碗、盘、杯等。青花官窑的款都是楷书,一般六字两行,字体清秀工整,笔画圆润有力。民窑器有年款的多为印章式红彩款,若是无款的和光绪青花很接近,是很难辨别的。

清朝康熙釉里红瓷

明朝洪武年间釉里红瓷器较多,其造型纹饰有元朝遗风,颜色浅红浅灰,很少有纯正的。宣德朝的釉里红烧制极为成功,形成了鲜艳的宝石红色。因对铜红釉烧造技术掌握较好,所以纹饰浓淡自如。值得注意的是,宣德釉里红瓷主要采用涂抹法,洪武朝盛行的那种细线描绘图案的釉里红器,并不多见。常见纹饰有云龙、三鱼、三果。器型秀美,有高足碗、撇口碗等。其中釉里红三鱼高足碗,雍正朝仿品很多,其中有一部分直书“大清雍正年制”官款,也有很大部分书“大明宣德年制”仿款。

清朝康熙年间釉里红仅次于当时的青花瓷,色调艳,纹饰清楚。有的色较浓重,有的呈粉紫色。传世的康熙釉里红器,基本上都是官窑器,器型有盘、碗、梅瓶、油锤瓶、大缸、马蹄尊、苹果尊、摇铃尊、洗、金钟杯等。由于是官窑器,因此其图案也主要是龙纹、兽纹、团龙、团鹤、团花、朵花、缠枝莲、三果等。釉里红器多数有“大清康熙年制”官款,部分有“大明宣德年制”等仿明朝年号款。

釉里红的呈色技术在雍正年间进一步提高,和青花搭配时可做到运用自如。常见纹饰有三鱼、三果、五蝠、云鹤、松竹梅、缠枝花、凤穿花、山水人物等。器型有梅瓶、天球瓶、高足碗、葫芦瓶等。其釉里红多数烧得十分成功,比康熙时更鲜艳,大多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雍正朝除白地釉里红外,也还有青釉釉里红团龙、团凤器。乾隆釉里红大多红色偏淡,基本上和雍正釉里红色调一致,但雍正时有三鱼盘,碗及三果高足碗等极鲜艳红色的官窑器,乾隆朝则十分鲜艳的极为少见。常见纹饰有团螭、团夔、折枝花果、云龙、龙凤等。清中期以后,釉里红瓷施釉稀薄,呈粉红色,釉面常见同时代瓷器上的“波浪釉”。一般的器型有罐、瓶、盒、洗、盘之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红尘凡剑

    红尘凡剑

    修真世界,修真者以飞升成仙为目标虽修真者各个自命不凡,与超脱凡人然一日不曾挣脱这片天地,就终究是这红尘之物且看枫寻持剑斩红尘。(这部小说并不会出现主角疯狂杀虐的癫狂形象。生命源于希望,希望能给生命带来意义。)
  • 大道苍穹

    大道苍穹

    异界穿越!斗破苍穹!吞噬星空!长生大道!唯我独尊!
  • 阴阳两世

    阴阳两世

    2020年,世界出现了一点小动荡。没人注意没人知道,但是一批被秘密送到异位面的人类,为了………?……为了整个种族生存在战斗。我们我们是ZDZ战斗者,但是我们真的不想战斗。如果有如果的话我们不会去的。呵呵!是不是很不负责,呵呵……如果人类还记得我们。
  • 王俊凯早到的夏天

    王俊凯早到的夏天

    高二开学的时候,班里来了两个新同学,王俊凯和慕云可。小凯在吉他社遇到了夏天并与她教了好朋友,可可因为喜欢小凯然而嫉妒夏天可以和小凯一起。夏天是学校的校花,有好多的男同学都爱慕她,最为出众的就是毛浩恒,但夏天却不喜欢他,夏天的好闺蜜依璇却深爱着毛浩恒,但他一直伤了她的心,坚强的女孩依璇不会因此倒下,他们会在一起吗?跆拳道女孩舒杭,也暗恋着高冷王子吴彦超。可可的心虽然一直爱着小凯,但是她却不坏,最后还是祝福夏天和王俊凯,与另一个陪伴在他身边的傻男孩幸福的在一起了。小凯与夏天的爱情是没人知道的,最后他们和所以人公布了,得到大家的认可,小凯和夏天也幸福的在一起了,成为了学校里羡慕的情侣。
  • 遇见转身两怀别

    遇见转身两怀别

    每个人心中的一抹悲伤,不曾回忆,却难以忘记;时光不等,未来继续。只愿有缘闻,不入迷途。故事源自本人从初中到大学后进入职场的心路及生活经历,改编很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支持不喜勿喷。
  • 复仇恋人

    复仇恋人

    她看着身边的人都莫名死去,这到底是是什么回事,在一场都市危机里,她和他怎么去度过。。。。。。
  • 错半身

    错半身

    她,外习一身好武艺,内修一身好厨艺,心情好时,修理修理一起长大的他;心情不好时,这一身好武艺得以在他身上尽情展现。
  • 花开奈落

    花开奈落

    奈落——无法脱离的极深的地狱世界,唯有见到传说中的极净奈落花可获得救赎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她是个体弱到爆的商家小姐却被卷进地狱之子的血腥生活探险、诡计,一次次的险象环生她是否能生存下来?他是否能得到传说中的救赎?——奈落花盛开的时刻
  • 极武密码

    极武密码

    人类科技发展的极致,就是逐步取代自己、逐步淘汰自己,最后消灭自己。——帕里斯联合军事学院校训。“我终于看清了,原来银河系的位置,正和我左手无名指第二关节内的一个细胞相重合,这难道就是极子的秘密?”极武密码到底是什么?看到后面就明白了。
  • 大危局

    大危局

    本书讲述马云、史玉柱、柳传志、黄光裕、宗庆后、王石、马化腾、王传福等9位中国著名企业家,在商战中历尽劫波、艰难生存下来的同时,又面临着怎样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