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23900000008

第8章 淡泊名利是最高境界(1)

万物自闲,全是因为人们自己在争名夺利。北大人告诉我们,不入名利牢笼,才能专注于眼前事、当下事,没有烦忧,达到洒脱的精神境界。

远离名利,自在生活

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绝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

——王选(北京大学教授,科学家)

淡泊与宁静,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然与豁达,是一种历经尘世诸多磨难和变迁后的成熟与从容,也是大彻大悟的宁静心态。

淡泊名利并非不追求名利,而是能在名利中游刃有余,顺势取得名利,并及时从名利中抽身。只有这样,我们的一生才不会被名利牵绊,身在红尘里飘摇,心在诗意地栖居,拥有一个洒脱的人生。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为了写作,决心去森林中过两年隐士生活。梭罗以种豆和玉米为食,摆脱了一切剥夺他时间的琐事俗务,专心致志,去体验山林湖泊的景色与他心灵所产生的共鸣。这样,他便从中发现了许多道理,从而完成了这本名著。

而我们身处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往往心浮气躁,难以找到那种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然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季羡林常以知了自比。最初,知了的幼虫深藏地下,等到夜幕降临,幼虫悄悄地爬上树干,等待天明,然后脱下旧壳,长出翅膀,长鸣高枝,成了诗人眼中那个“垂(造简体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淡泊之士,极富诗意。但是季老用来自比的知了并非如此,他说:“我现在就是一只长鸣高枝的蝉,名声四被,桂冠无数。”

在过往的岁月中,因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人品,季老一直被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称号,一生之中获得无数荣誉,对于这些他却说:“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脸红。其实我自己深知,我并没有那么好。然而,我这样发自肺腑的话,别人是不会相信的。”

他在《病榻杂记》中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表明了他对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3项桂冠的看法,并坚持将此3项“尊号”辞掉:

一辞“国学大师”。季老说:“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

二辞“学界泰斗”。季老说:“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

三辞“国宝”。季老说:“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最后,季老总结道:“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随后季老问:“露出了真面目,自己是不是就成了原来蒙着华贵绸罩的朽木架子而今却完全塌了架子呢?”世界上肯定有这样的人,虚名一除,便一无是处。但是季老却自信地回答说:“不是。”

关于名利,季老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没有名利思想的人,只是活得越久,越觉得名利对自己越无用处,用不着争来夺去,这方面的压力没有了,自然就能全身心地做学问了。他认为一个真正热衷求学、治学的人就应该孑然一身,踏踏实实地做学问,为虚名牵绊,只会让我们骄傲自满,学问没有精进的时候。正所谓“嚼破虚名无滋味”,虚名不过一条华丽的锁链。既然这样,不如把追求虚名的力气,花在营造令人尊敬的学养上。

淡泊就是对世间事报以淡定的态度,不争,不纠结,不骄躁,保持平常心去面对人和事,“淡中出真味,常中识英奇”,越是心性淡泊的人越能体会平淡中的长久。淡然而不虚妄,从容面对得与失,静心必能修性致,淡泊可少纷争,锦衣丰食不长久,安于本分、淡泊随性,才能快乐生活、安然度日。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一个人做到淡泊、宁静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人只有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

淡泊是不要成为财富和地位的奴隶,明志是明确自己的志向,是要做出贡献,这样就可以在恬静的人生中感受更美的风景。只有做到淡泊,方能真正体会人生真义;只有心灵宁静,方能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得更远。

【北大心理课笔记】

人生如花草植物,枯荣不定,岁月无情,生命短暂,名利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过眼云烟,根本不用为功名利禄而煞费苦心。其实,每个人都应该从功名利禄交织的尘世中超脱出来,认清生命的本质,从而掌握人生的禅机,游刃于变幻莫测的人生。

以成就为重,而非以名利为先

核武器事业,是成千上万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我只不过做了一小部分应该做的工作,只能作为一个代表而已。

——邓稼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成就与名利的关系就好像是花茎和花朵的关系,花朵虽然很引人注目,却需要花茎为支撑;花茎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却能为花朵传输养分,没有花茎的良好生长,就不可能有美丽的花朵存在。如果我们总是想着追求名利,而忽略了成就,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有失明智了。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难得的通才、大家,无论是古学还是新学,无论是中文还是外语,他都无所不通,但更让人慨叹的,还是先生不以名利为先的情怀。

曾经有一次,法国巴黎的《世界报》撰长文力捧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最有资格享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非先生莫属。每天阅读外国报纸的钱先生,读到这一信息后迅速做出反应,马上在《光明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误评、错评与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其表面上是在批诺贝尔奖委员会,实际上却是在消除自己获奖的可能。

生活中,如果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怀一颗名利之心去从事某个领域的钻研,那么,一方面我们会很难有所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会忽略所做事情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要知道,名利之心会让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难以心无旁骛,总是关心自己的努力究竟有没有换来应得的名利。我们总会衡量:如果有好处,我们可能会继续下去;如果没有的话,难免会有些沮丧,进而失去动力。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有一位将军,跟随他长年征战。

有一次,这位将军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到这件事。“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已经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指着拴在周围的驴子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看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在战场上没有功绩,就不会有本质的改变,就如同参加了20次战役的驴子一样,它们最终还是驴子。其实,很多人都和这位将军想法一样,总是以名利为先,而非以成就为重。当工作任务没有成功地完成的时候,就产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想法,其实这样的人反而更难有大的成就。

其实,很多时候,一味追逐名利的心态会导致我们急功近利,难以下苦功、用心做事,总是计较暂时的得与失,这样就会大大地增加我们失败的可能性。名利之心让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付出与所得到的回报进行对比,追求付出与回报的对等,甚至是期望回报大于付出。一旦我们怀着名利之心去做某一件事情,必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当然也就很难取得成就了。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我们成就一项事业应有的心态。任何一个人,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都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有可能最终有所成就。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不计代价地去做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我们决定要从事一项行业或研究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看到了这项行业和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名利,而是完全出于对这一行业或研究的兴趣和热爱,或者是某种崇高的理想,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取得成就。

其实,成就和名利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取得很高的成就时,名利自然也就随之而来。如果一定要将这两者分开的话,那么成就就是针对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或者研究本身而言的,而名利则是外人强加给我们的。而且,虽然成就和名利一定情况下是相伴而生的,但是我们应该把取得成就看成最重要的,而不是以求取名利为第一要义。这样,我们在人生的路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北大心理课笔记】

名利之所以对很多人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根源还在于人的欲望太过强烈,欲望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去追逐和占有自己没有的东西。名利与欲望总是遥相呼应的,名利所能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快感,正是欲望所需求的。真正想要正确对待成就与名利,我们必须认清二者的区别,把根源于欲望的名利心抛弃,从而真正投身于事业,追求个人的成就。

能登上山顶,也能站在山脚

能登上山顶,也能站在山脚,才能看尽世间的风光。

——徐志摩(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诗人、散文家)

同类推荐
  • 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

    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

    《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将会指导你完善自我性格,促进人际和谐,改善思维方式,提高做事的能力和效率,在注重呵护身心健康的同时,逐渐把自身蕴藏的无限潜能一一发挥出来,直至实现幸福理想的人生。
  • 心理学与宽心术

    心理学与宽心术

    本书以心理学相关知识作为依托,剖析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心理现象,并结合实际,给出了实用性很强的方法,引导人们走出心理误区。
  • 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

    具身心智:认知科学和人类经验

    本书校正了认知科学中的这种褊狭,它为人类经验的自发和反思的维度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精妙的理解瓦雷拉、汤普森和罗施认为:只有在科学的心智与经验的心智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我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认知为了创造这种共识,他们在认知科学与佛教心理学之间开展了一场对话,并把这个对话置于同现象学和心理分析等其他传统的关系中。
  • 读懂孩子的心

    读懂孩子的心

    家长说,青少年像云一样让人捉摸不定;孩子说,其实家长根本就不懂我的心。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和家长之间都存在着隔阂。家长认为孩子叛逆、不省心,青少年认为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无话可讲。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久而久之产生了误解。
  • 心理学课堂05——销售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05——销售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热门推荐
  • 御灵之鬼神

    御灵之鬼神

    被寄予厚望的御灵世家嫡长子,却令人失望的是个废人。外出旅行中遇见了神秘的古灵,二人达成寻人的共同目标决定一起上路……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弃子发家奋斗,然后回身怒打脸的经典套路的感觉?要是你这么想你就错了!!!因为故事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以他为线索,揭开一段尘封的往事,同时也讲述一段人杰死后的忏悟和改变……
  • 梦醒人散大明星追爱记

    梦醒人散大明星追爱记

    一个人,一场梦,人醒梦散一个人,一场梦,梦醒人散如果,只是一场梦,我永远都不想醒来。——梦——醒——人——散——“今生相错,来世,我一定会找到你。早一步,我就等你,绝对不会晚一步。之后,我们永远在一起……”他闭上眼。“那么,以恒,我今生等你,好吗?”她的泪滴在他的眉心。本作品与《爱你许下永恒》均为一人所写
  • 末世之最强手机

    末世之最强手机

    唐成浩无意捡到了一部手机,却突然进入了末世世界。想要离开这个末世,只有拿起武器反抗。不断去击杀丧尸,兑换尸币,才能够打开回家的通道。叮咚:您已经进入了末世的世界,真正的游戏,正式开始。
  • 贵妃倾颜,本宫不为后

    贵妃倾颜,本宫不为后

    这世的嫣寻伤不做来世的嫣寻儿。今生她是嫣寻伤,大嫣的郡主,大魏皇帝的弃后,大霎百姓中祸水,北曦皇帝宠爱的贵妃,西安太子最喜爱的姐姐。尧请,前世你给的痛及格了。魏昭湛,今世我既是害你苯锦,利用太后爬上后位,你眼中的坏女人,呵!那我可要坏女人做到底,乱大魏不得安生。楠霎珺,一直利用我的你,如愿让我成为百姓眼中的祸水,你说我与你有共同目地,我俩才应该在一起。绾曦歌,你说我是你一生中要保护的人,最后,你承诺了,宁愿惜牲北曦和自己,护我一世周全。嫣寻池,从一开始,你就不是我弟弟。但你说过,我是你永远的姐姐,最喜爱的女子。在这五国乱世中,这魂魄穿越的女子,该何去何从。
  • 仙墓不朽

    仙墓不朽

    一沉睡少年从仙墓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仙府消失不能修行,他甘愿平庸度日吗?他甘愿苟延残喘吗?不,看我血嗜苍天,屠神灭道!我必要杀出自己的一条路!诸圣颤抖吧!我……又回来了!
  • 仙衍界

    仙衍界

    一场梦境,引领着凡俗少年踏入陌生而恢弘的世界;一盘迷局,指引出一条艰难而漫长的修炼之路。诸仙消陨,道门没落,苍黄反覆,天机晦涩。命运的轮盘从未停止转动,少年置身其上,又将如何踏出一条顺天立命、破玄通神的大道……
  • 灵异怪志

    灵异怪志

    灵,异,怪,神奇而神秘的事情在一个传说中神仙墓葬的周围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火狐狸、血蚊子、嗜血蝙蝠、峡谷巨蟒,一切生物的巨变都透着神奇。千年寒冰玉、火焰石、海眼、怪坡,一切的奇怪现象都透着诡异。考古学者神秘失踪、侦查飞机离奇失事、煮熟的鸡蛋不翼而飞,一切的匪夷所思都透着疑雾。这一切都指向了同一个东西——神秘力量!
  • 大秦之风

    大秦之风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大秦帝国,它无所畏惧,从不妥协。那是我所认为的最强大的帝国。还记得那首《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是一本最纯粹的剑与魔法奇幻小说。
  • 无上云霄

    无上云霄

    玄苍大陆。玄域,苍域,灵域,任我闯荡。炼药师算个屁,哥是极品神师。待哥闯荡玄苍,周边红颜追随。掌神器,握神技,天下舍我其谁?看天才少年如何走向称霸之路......
  • 禁忌夺神

    禁忌夺神

    “取神魔造化,凝天地大势,成就神胎……”江渔眼中隐隐闪现魔性,沉吟一声。“这门法诀,究竟是被谁所创……已然魔之极致,似梦似真!”……丹武,转生,绝世,大圣,仙人。五大秘境,一步一步,登临绝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