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80000000001

第1章 茶与别墅(1)

茶坞亦称“坞”。种茶的山坞。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坞》:“间寻尧氏山,遂入深茶坞。种荈已成园,栽葭宁记亩。”罗隐《送云川郑员外》:“歌听坞春山暖,诗咏苹洲暮鸟飞。”

茶轩①用作饮茶的有窗廊屋。唐代秦系《山中赠张正则评事》诗:“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唐代贯休《避地昆陵寒月上孙徽使君兼寄东阳王使君三首》:“朽声冷浸茶轩碧,苔点狂吞纳线青。”②旧时茶馆、饭庄用名。宋代陆游《湖村》诗:“渴鹿出林窥药井,驯鸥掠水傍茶轩。”

茶舍①唐代宜兴采造贡茶处。《宜兴县志》:“茶舍,旧在罨画溪,去湖一里。唐代李栖筠守常州,有僧献阳羡佳,陆羽以为芳香冠绝地境,可供尚方,始贡万两,置舍洞灵观,韦交卿徙兹地。”②制茶房舍。唐代皮日休《茶中杂咏·茶舍》诗:“乃翁研茗后,中女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③亦称“舍”。烹茶供客之所。明代吴应箕《南都纪闻》:“金陵栅口有五柳居,万历戊午年(公元1618年),一僧赁开茶舍,宜壶锡瓶,时以为极汤社之盛。”

舍即“茶舍③”。清昼、崔子向、陆上修《渚山春暮会顾丞舍联句》:“谁是惜暮人,相携送春日。因君过茗茶,留客开兰室。”

茶房①官府内饮茶处和茶事用房。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菊地才通履,茶房不垒阶。”《明会典·王府制度》:“茶房二间,净房二间。”②犹茶馆。《福惠全书·刑名部·词讼》:“出入茶房酒肆”。旧时茶馆、旅店、戏院等行业专事供应茶水或杂务的工役。

茶亭施舍和出售茶水的亭子。唐代朱景玄《茶亭》诗:“静得尘埃外,茶芳小华山。此亭真寂寞,世路少人闻。”福建《闽侯县志·古迹》:“茶亭在南门外,昔有僧暑月醵金煮茗饮行者,因名。”清光者《长汀县志·茶亭》按:“汀僻处万山中,行路之难,若比于蜀道,尝一二十里远隔乡村,无可以避风雨而解烦渴、为行人少憩息者。汀人士素多好善,每于其中相度地势,建亭煮茗,以利行人。”

茶瓯厅唐代察院兵察厅之别名。赵璘《因话录》载,察院有三厅:“礼察谓之松厅,厅南有古松也;刑察谓之魇厅,寝者多魇;兵察谓之茶瓯厅,以其主院中茶,茶必以陶器置之,躬自参缄启故也。”

官焙亦称“贡焙”。官府设置的采制茶叶的场所。唐宋私焙的对称。由朝廷命官管理,负责造茶入贡。宋代官焙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北苑凤凰山,有龙焙、正焙、内焙、外焙、浅焙之分。初以制龙凤团茶为主,故又称北苑为“龙焙”或“正焙”,其他离正焙较远处的为“外焙”,距“正焙”不远在山内出的为“内焙”或“浅焙”。宋代宋子安《东溪试茶录》:“旧记建安郡官焙三十有八。……又引丁氏旧录云:‘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而独记官焙三十二。”具体为东山之焙十有四,南溪之焙十有二,西溪之焙四,北

山之焙二。南宋茶绦《铁围山丛谈》:“建溪龙茶,始江南李氏。号北苑龙焙者,在一山之中间,其周遭则诸叶地也。居是山,号正焙。一出是山之外,则曰外焙。正焙、外焙,色香必迥殊。”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世称外焙之茶,脔(1uán块)小而色驳,体耗(枯竭)而味淡,方之正焙,昭然可别。”又云:“有外焙者、有浅焙者。盖浅焙之茶,去壑源为未远,制之能工,则色亦莹白;击拂有度,则体亦立场。惟甘重香滑之味,稍远于正焙耳。”

私焙民间制茶场所。相对官焙而言。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所造茶叶虽入贡,但主要流贩四方。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一:“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入贡,其流贩四方,悉私焙茶陡。”

茶市买卖茶叶的官办市场。据《宋史·赵开传》: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赵开推行新茶法,官方印发“茶引”售商人,“使茶商执引与茶户自相贸易。改成都旧买卖茶场为合同场买引所,仍于合同场置茶市,交易者必由市,引与茶必相随”。清嘉庆《崇安县志》:“武夷以茶名天下自宋始,其时利犹未溥也。今则利源半归茶市。茶市之盛,星渚为最。”

茶仓贮存茶叶的仓库。《明会典·茶课》:“凡中茶有引由,出茶地方有税,贮放有茶仓,巡察有御史,分理有茶马司、茶课司、验有批验所。”设于河、洮、甘等州,西宁等卫,成都、重庆等府,以备召商中茶,接济边饷,或实行茶马贸易,充实军马。

茶库①官署名。宋代太府寺下有“布库、茶库、杂物库”等。《宋史·职官志》:“茶库,掌受江浙、荆湖、建剑茶茗,以给翰林诸司及赏赉出鬻。”②即“茶仓”。明代梁材《议茶马事宜疏》:“官茶贮库,商茶就彼发卖。”

茶局贡焙或贡茶所设的机构。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造茶旧分四局,匠者起好胜之心,彼此相夸,不能无弊,才并而为二焉。故茶堂有东局、西局之名。”清代黄宗羲《四明山志》:“上有宋丞相史嵩之墓,殿帅范文虎因置茶局贡茶。”

茶酒司①宋代四司六局之一(四司为: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是:果子司、蜜煎局、蔬菜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除为官府豪族家供应宴席服务外,杭州街市居民每遇礼席,以钱请之,亦可上门服务。事见宋代吴自牧《梦粱录》。②专司茶酒者。《称谓录》云:“《东轩笔录》:艇中惟有一卒,司镣炉,谓之茶酒司。”

御茶园简称“御园”。专供采制贡茶的茶园。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的凤凰山麓曾建过御茶罗。元代,福建崇安武夷山区九曲溪的第四曲处,所设御茶园规模较大。清代周亮工《闽小记》:“御园在武夷第四曲,喊山台、通仙井俱在园畔。”

茶屋饮茶游息之所。《嘉兴县志·完宅》:茶屋,“元屠兼善建,以为游息之所。”明代贝琼《茶屋记》:“槜李屠生兼善,颜其游息之所曰茶屋。盖兼善嗜茶,臧善烹茶之法,凡茶之产于名山,若吴之阳羡、越之日铸、闽之武夷者,收而贮之屋中;客至,辄汲泉烹以奉客,与之剧谈终日,不待邾茗之会焉。”

茶埠①茶叶集散的商埠。《明一统志》:“茶埠峪寨,在岷州卫城东十五里。”②部分地区称停泊茶船的码头。

喊山台御茶园惊蛰鼓噪催发茶芽所筑的台。明代徐《茶考》:“喊山者,每当仲春惊蛰,县官诣茶场,致祭毕,隶卒鸣金击鼓,同声喊曰:‘茶发芽’,而井水渐满;造茶毕,水遂浑涸。”清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武夷山志》:“至顺三年,建宁总管暗都刺于通仙井畔筑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曰喊山台。亭其上,曰喊泉亭。因称井为呼来泉。”

茶院①专事某种茶务的院落。清康熙《长兴县志》:“顾渚芽茶,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置贡茶院于顾渚山。宋初贡而后罢。元改贡茶院为磨茶院。”宋贡焙改易建瓯后,顾渚产茶不复研膏。元朝时,湖州以造“金字末茶为进”。②设茶供饮的处所。清道光《东阳县志》:茶院,在沿东五十里独山深坞,“唐宋时有司常治茶于此,设茶院,名茶院坞”。《海盐县图经》:茶院,在县西南二十七里,“吴越王钱镠幸金粟寺,令寺僧于此设茶。”

茶庵旧时建于路旁施茶或作供茶用的佛寺或草棚。佛寺的茶庵以尼姑庵居多;亦有建供周围居民朔望献茶敬神者,多数用于暑日备茶供路人歇脚解渴。以茅屋称茶庵者,性质和茶亭基本相同,主要供施茶用。清乾隆浙江《景宁县志·寺观》记载一县四个茶庵:“惠泉庵,县东梅庄路旁”;“顺济庵,一都大顺口路旁”;“鲍义亭,一都蔡鲍岸路旁”;“福卢庵,在三都七里坳”。其中一个即称为茶亭。屈大均《广东新语》:河南之洲“有茶庵,每岁春分前一日,采茶者多寓此庵”。

茶神庙旧时奉祀茶神的庙宇。清光绪《宜兴荆溪县新志》:“岭,产佳,俗称闽岭,乡音误也。岭有庙,祀柳宿,柳主草木,为茶神也。”

陆羽新宅指唐代陆羽住宅。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秋,陆羽至湖州,先居杼山妙喜寺,后居住在茗溪之滨青塘村,在湖州城青塘门外一里,皎然有三首诗描写此宅。今在湖州市凤凰新村内。

膏塘别业唐代陆羽宅名。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左右,陆羽迁至义兴东南三十五里君山之南的罨画溪居住,宅名“青塘别业”。皎然曾作《喜义兴权明府自君山至集陆处士羽青塘别业》诗。君山与洞庭湖君山同名,清雍正改均山,今在宜兴市湖镇内。

杼山唐代山名。湖州城西南三十五里,唐代有妙喜寺,住持为诗僧皎然,陆羽初来此居此(今在湖州市妙西乡内)。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作《杼山妙喜寺碑铭》。

茶馆亦称“茶肆”、“茶寮”、“茶坊”、“茶楼”、“茶屋”等。商业性专用饮茶场所。系供客品茶、吃茶点、休息、娱乐和联络感情、沟通信息的场所。南北朝时期品清谈之风盛行,出现一种供人们喝茶的茶寮,即可喝茶,又可供来往客商住宿,此系中国茶馆和旅店的雏形。到唐开元年间,许多城镇已有卖煎茶的店铺,投钱供饮,成为茶馆的初级阶段。到宋代以卖茶水为业的茶坊已较普遍。当代,全国各地都有茶馆,多称茶室和茶座,均有地方特色。

茶肆即“茶馆己”。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鲁公隐于民间,一日坐封丘巷茶肆中。”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有“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行到状元桥,有座茶肆……二人入茶肆坐下。”近代徐珂《清稗类钞·茶肆品茶》:“终日勤苦,偶于暇日一至茶肆,与二三知已沦茗深谈。”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谭叙初在苏州任藩台时,曾“严禁民家婢及女仆饮茶肆,然相沿已久,不能禁”。

茶寮①寺中品茶小斋。明代杨慎《艺林伐山·茶寮》:“僧寺所曰茶寮。寮,小窗也。”②品茶的小室、小屋。明代陆树声《茶寮记》载:“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沸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③即“茶馆”。清代魏秀仁长篇小说《花月痕》等六回:“俯瞰柳荫中,渔庄稻舍,酒肆茶寮,宛如天然图画。”

茶堂寺院房舍之一。佛教将寺院院落中房舍称为“堂”,“茶堂”即招待施主、议事论佛和品尝香的场所。

茶室品茶专室。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卷一:“构一斗室,相傍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淡,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种幽雅清寂的茶室,是文人雅士品作诗、与友聚谈的场所。

茶座①卖茶的地方。设有坐位,有茶水供应。现代茶座有的还供应其他饮料。如“音乐茶座”、“信息茶座。”②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坐位。张天翼《温柔制造者》:“(他们)想喝茶,可是那些茶座都已给占满了人。”③指代茶客。老舍《茶馆》第三幕:“小丁宝在门口儿歪着头那么一站,马上就进来二百多茶座儿。”

音乐茶座新型饮茶休闲场所。常见于车站、港口、公园等公共场所,供售茶水和其他饮料,同时播放音乐,或有小型乐队演奏和歌手演唱。

茶钱①喝茶用的钱,也叫茶资。②指小费,额外多付的赏钱。

北京茶馆地方茶馆。系由茶摊、茶棚逐渐发展而成,明代即属铺户一百三十二行,仅茶食铺就有三十多家。街头茶肆内,说书、口技、相声、杂技,到处可见。清代京师(北京)茶馆更为普遍,其售茶方式,“列长案,茶叶与水之资,须分计之。有提壶以往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光顾茶馆者以旗人居多,权势显赫的达官贵人却不至此,平时“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厕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裙,就广坐,作憩,与圉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忤也。然亦绝无权要中人之踪迹”。茶馆售茶与茶客饮啜的方式甚多,“有盛以壶者,有盛以碗者,有坐而饮者,有卧而啜者。”进入茶馆者,“终日勤劳,偶于暇日一至茶肆,与二三知己沦深谈”者有之;“乃竟有日夕流连,乐而忘返,不以废时失业为可惜者”亦有之(引文均见徐珂《清稗类钞·茶肆品茶》)。北京茶馆种类繁多,诸如:“窗明几净、喝盖碗茶的“大茶馆”,专供各行生意人集会的“清茶馆”,每日演述评书的“书茶馆”,可供茶客对弈的“棋茶馆”,卖茶又卖酒的“茶酒馆”,郊外荒村大道两旁设的“野茶馆”。民国之际,北京九门八条大街之店铺,无不栉比鳞次,尤以茶馆居多。

北京大茶馆北京茶馆中的一类。以地方大、房子多其主要特点。能同时容纳数百人,甚或能赶大车入内。门口均竖立两根柱,柱间的横搭上写着字号。前堂卖吃食,后堂卖茶水。店内设施为清一色八仙桌、大条凳。茶具为青花瓷提梁壶、青花瓷盖碗,货架上为青花瓷茶叶罐。茶资低廉,且饮用方便。若喝茶间遇事外出,可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堂倌待回来续用。账目管理分“头柜”、“二柜”、“后柜”,各有地界分工。顾客有各界人士,为官的、经商的、唱戏的、算卦的、做小生意的、江湖卖艺的。大茶馆又分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二荤铺四种,均以经营佐茶食品的不同而相区别。“红炉馆”专做满汉饽饽,以硬面“杠子饽饽”最有名。“窝窝馆”专做小吃点心,如艾窝窝、盆糕、蜜麻花等,店名由“艾窝窝”得名。“搬壶馆”介于红炉馆、窝窝馆之间,即做炸排叉等小吃,也做焖炉烧饼,或做肉丁馒头。“二荤铺”为顾客来料加工。名为“炒来菜儿”,谓之“一荤”,将店铺自备的原料亦谓之“一荤”,故名“二荤铺”。清代是北京大茶馆的鼎盛时期,最大的茶馆为“天汇轩”,次之为“汇丰轩”。

北京清茶馆旧时北京茶馆中的一类。房屋设备较整齐完善。门外春、夏、秋三季搭凉棚,棚架上或房檐下悬挂木板招牌,上刻“毛尖”、“雨前”、“雀舌”、“大方”等茶类名称,招牌下系红布条穗迎风飘扬,招徕茶客。每日清晨5时左右开门,早市茶客多为悠闲老人或无业子弟,早起散步,手提鸟笼到城外遛鸟,回城就到茶馆喝茶休息。中午来茶馆的则多为小贩、生意人、高利贷者,边喝茶边交流信息,商谈买卖等。

北京书茶馆旧时北京茶馆中的一类。茶客可边饮茶,边听评书鼓词等曲艺节目,故名。一般上午接待喝茶,下午及晚上加说评书和唱鼓词,茶客除付茶资外,每到说唱一段时,还随意给一二文钱,这项收入由说唱艺人与茶馆老板分账。

北京棋茶馆旧时北京茶馆中的一类。位于天桥市场一带,茶客以市民和无业者为多。馆内设备简陋,周围有方木数根半埋地下,或砌成砖垛,上铺长条薄板,板面画有一些棋盘格,供茶客对弈。除交付茶钱外,不收租棋费。

北京茶酒馆北京兼卖酒的茶馆。规模很小,不备酒菜。一般门前均有他人设摊零卖羊头肉、驴肉、酱牛肉、羊腱子等。来此的顾客主旨在于谈天,品茶饮酒在于其次。

北京野茶馆设在北京郊野的茶馆。以田园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环境幽僻,一般以几间土屋作门面,以芦箔为天棚,荆条为篱障,土坯为桌椅,砂色茶壶,黄砂茶碗,茶汤苦酽。来客可与乡村野老谈农事、看野景。

天津茶馆地方茶馆。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下令解除海禁,天津逐渐繁荣,茶楼兴盛。1949年前有茶楼十余家,主要卖茶水、小吃。每客一壶一杯,数人同去则一壶数杯,自备茶叶亦可代泡。早茶茶客多是木、瓦、漆工,联系荐工或交易古玩等。中午多添唱评书大鼓。有的茶楼晚间是名演员、名票友清唱。茶楼又是不同阶层人士品消闲,交流信息,或看报下棋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茶楼转业或撒消。1978年以后,开始恢复,除茶楼外,还有众多茶摊。

上海茶馆地方茶馆。始于清同治年间,最早的茶馆有“一洞天”、“丽水台”等。茶馆里有商贾用暗语谈生意,有艺人说书、卖唱,五行八作,均来茶馆。20世纪以来,上海受西洋风俗熏染,产生了音乐茶座、露天茶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造了旧式茶馆,新型茶馆不断增加,成为广大消费者饮茶、娱乐、休息的场所。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世界文化之最总集

    本书主要内容为:古老的建筑,追踪第八奇迹——琥珀房子的秘密,奇妙的旅行——马可·波罗游记之谜。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镇海楹联

    镇海楹联

    楹在屋前,联出心中。楹联,又称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因其言简意赅、构思奇特、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喜爱。
  •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山江苗族的历史与记忆、山江苗族的日常生活世界、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山江苗族的巫蛊世界与惧感、山江苗区的旅游与惧感的文化再生产。
  •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人间瑶池:黄龙(文化之美)

    黄龙自然保护区,因黄龙沟内有一条蜿蜒的形似黄龙的钙华体隆起而得名,历来被誉为“人间瑶池”与“人间天堂”。彩池、雪山、峡谷和森林谓之黄龙“四绝”。黄龙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蜚声中外,藏族、羌族和回族的民族风情也令人心驰神往。看罢此书,赞叹的不止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热门推荐
  • 女人这样最聪明

    女人这样最聪明

    本书介绍了改变女人一生的八堂课,全面介绍了聪明女人的处世之道,内容包括:做纯粹的自己、爱与不爱的智慧、睁大看穿男人的慧眼、跳好你的职场芭蕾等。
  • 阴世界记录

    阴世界记录

    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吗?这里有你平常见不到的阴暗,这里有你所不了解的奇异,这里还有你想知道的传说,一个个阴谋,一个个疑惑,都将在这里解开。
  • 上古洪荒传

    上古洪荒传

    一个普通的学生,因为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而被逼的走上了漂泊流浪的路。直到后来遇到了一个女孩,将他带进了另一个时空,让他变成了可以修炼的修真者,也看到了自己的前世,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很多的秘密……一年后,他从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踏上了全新的修真旅途!
  • 终极一班之楚风

    终极一班之楚风

    一次车祸让楚风意外穿越到了终极世界,他该何去何从!一样的终极,不一样的故事。PS:如果喜欢就多多支持,谢谢。写这部作品也算是弥补我的一个心愿,我想我一定不会弃坑的,一天一更。终极同人类型的不怎么的,因此我想来试一试,写一部完美的终极同人作品。
  • 一招纵横

    一招纵横

    我有一剑,可斩仙人!我有一刀,可断江湖!我有一叶,可破万法!我有一招,纵横天下!乱世春秋,粪土王侯,谁称王称霸,一统天下?风雨江湖,雪剑冰刀,谁跋扈横行,了无牵挂?独上高楼,是一壶浊酒,望断天涯。任他金戈铁马。百转红尘,是一缕情丝,缠绕成纱。无情也尽由他。是醉生轮回,这一世,神佛也敢踏在脚下。是过往流沙,再回首,千年古刹,饮一杯山河,指点菩萨。PS:兄弟们记得推荐收藏,打赏随意呵再PS:交流群466949483,有兴趣的兄弟们就加吧,一起纵横江湖。
  • 科学伴你行-恐怖环境的呼唤

    科学伴你行-恐怖环境的呼唤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许多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自然灾害。它来到的时候有排山倒海之势!所谓的“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 锦华归

    锦华归

    只是写一个失忆的重生女重活一遭的故事。有时候吧,她觉得性格也许真能改变命运。
  • EXO人格

    EXO人格

    双重人格的形成是由于周围环境影响,或者是内心的压抑而导致人的心开始去逃避某方面自己所不想要的事物,过于压抑的内心,通常会希望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来让自己的心得到平衡,去假想自己所能接受的人物的性格,而渐渐形成多种人格,让自己适应周遭的环境。————————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公平,被命运强压着。但是我,不相信什么命运,不相信什么公平,我只相信你……
  • 石霜尔瞻尊禅师语录

    石霜尔瞻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引魂前传

    引魂前传

    漫漫官路她为伴,国殇玉损奈若何。执于武道为来世,千古忆思盼续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