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80000000027

第27章 茶与圣(1)

茶圣陆羽

群雁护孤缘遇恩师

积公这几日嘱令小沙弥紧闭寺门,一直没有出去。

近来的日子天下似乎有点不太平,山下的大路上在过兵。这些官兵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扛着刀枪弓箭等各种兵器,押着骡马车辆一阵一阵地匆匆而过。站在寺前的石阶上远远望去,认不出他们是哪路人马,是得胜的凯旋之师,还是被击溃的败军。可以辩认的是,在官兵的队伍中,还夹杂着一群一群的挑夫伙头,他们在押送官兵的催促责骂声中,肩挑背负,步履杂乱,前拥后挤地追赶着前面的队伍,往北而去。

没有任何一路官兵离开大路,往禅寺所在的方向而来。他们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这里有一座禅寺,因此,除了从大路方向传来的喧哗声不时打破禅寺上空的宁静,而引得几个小沙弥引颈张望外,禅寺的日常生活和诸般事务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西出复州竟陵城(今湖北省天门县),可以看到汉川。此处的汉川之水,水域辽阔。附近有一个大湖,名叫西湖,与汉川之水相通,湖心有个复釜洲,洲尾与龙盖山相接。这座龙盖山,山中古木参天,郁郁葱葱。站在洲上纵目望去,隐约可见一座重檐叠翠、飞阁流丹、气象庄严的古刹,这就是始建于西汉中期,历代相传,在当地遐迩闻名的“龙盖禅寺”。而“龙盖禅寺”因寺侧有座高耸入云、挺拔雄伟的双塔,又被世人称作“双塔寺”。相传晋代高僧曾在此处讲经说法,盛极一时。而现在,积公就是这座梵刹的住持。积公号“竟陵大师”,法名“智积禅师”,因此,当地僧俗人众均尊称为“积公”。

北去的官兵过后,大路上平静了一段时间。但没过多久,在外打扫寺门前砖地的小沙弥就传进消息来,说是大路上又有了动静。这次倒不是官兵,而是一伙接一伙的百姓,男男女女,扶老携幼,背着包裹行李,步履艰难,蹒跚相拥而行。不过,他们是由北向南,正好与官兵所去的方向相反。

积公闻言,不由得长为叹息。他从云房信步踱出寺门,一个小沙弥跟在他的身后。走过寺门前的砖地,来到一棵千年古松下,积公止步,临风而立。放眼向山下望去,一片绿色,莽莽苍苍,风过之处,林涛起伏。远处的西湖,迷迷茫茫,水天交接之处,灰白一片,难以分辨。

此时,正值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自开元二十一年任宰相执掌朝政这三年来,京师中不断传来隐隐约约的消息,说是天子认为天下太平,一心想“高居无为”,现已不大过问朝政,已将朝廷政事悉交李林甫处置。而素有“口蜜腹剑”之称的李林甫为了永久保持现已握于自己手中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位,一方面事事迎合唐玄宗的口味,甚至不惜采用种种手段,蒙蔽圣听;另一方面,排挤打击异己,尤其是那些他认为比他有才干的或者是被唐玄宗信任的人。而朝中高官得知天子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奢靡生活,群起而竞相仿效,大肆收敛钱财,夺占农民土地。已有传闻,工部尚书卢从愿“占良田数百顷”,一时竟被世人称为“多田翁”。而京师的高宫中,兼并农民土地成瘾,从而称为有“地癖”者,一时演为时风。竟陵一带虽地处江南,距京师却有千里之遥,仍可谓“天高皇帝远”。本地之地主乡豪,亦乘机而动,巧取豪夺,侵占农民土地,致使众多农户伤家破产,流亡他乡。

这些流入耳中的传言,加上眼见的事实,使得积公越来越难以保持出家人内心的平静。积公虽久居寺中,与俗事隔绝,但在服事佛门之前,原也是出身于一个姓陆的百姓家的俗家子弟。再说,即使是对于俗世间的苦难,佛门中人岂可无动于衷,佛法本来就是要普渡众生的嘛。

想到这些,不免又令积公心生叹息。一阵山风吹了过来,吹动积公的皂衣,带来些许凉意。积公从阵阵思绪中摆脱出来,他转过目光来,山下的大路上,已听不见人声了,大概那些流亡的乡民大众都已沿往南方的道路远去了。他抬头向天远处纵目眺望,只见天边逐渐漫生出一片片的乌云,天空变得灰白灰白的。怕是要下雨了,积公心中正想着,一边又抬起头来四下张望。蓦然间,他发现那片片乌云渐渐在扩散,从中飞出百千成群的飞禽来,耳边也似乎听到了隐约的禽鸟呜叫之声。那些空中的禽鸟越飞越近,渐渐可以用目光认出净是一些鹰隼、雕鹞、鸱枭、鸢鹗类的猛禽凶鸟,随着它们的身影而来的是一片越来越响的令人心悸的呱噪声。鸟群过处,羽翼翅影遮蔽日光,犹如乌云裹住太阳,群翅鼓动,乘着阵阵劲风,搅得山上林木摇摆不止。这景象,令积公和众僧人沙弥惊疑不止。直到群鸟从空中朝向北方飞掠而过后,天空又显出原有的亮色,众僧方才如从梦幻中醒来,唏嘘不已。此时,只见积公神态凝重,仍在向天空仰望,直到北掠的群鸟在天末消失得了无踪迹,方才收回远眺的目光。积公慢慢放开脚步,信步踱开去,低头若有所思。突然间,他停下步来,似乎心有所悟地喟然叹息了一声,然后自言自语地念道:“南无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前阵过路的官兵,只怕是要遭败绩了!”

跟在积公身后的小沙弥,见大师停步低头自语,不知何故,当然也不敢随便乱问。此时的积公,之所以预感北去的官兵要打败仗,是因为刚才飞往北方天宇的鸟群尽是食肉的猛禽凶鸟。它们跟踪这群官兵之尾而去,岂非这些孽畜已预先闻见了沙场上的鲜血和腐尸的腥臭之味了吗?此乃天机不可泄,而借飞禽以作为象征吗?

积公一边踱步走向寺院,一边手中捻着念珠,口中念着佛号,心中慢慢回味着。那位小沙弥,在积公身后不远处,茫然莫知地跟随着,带着一脸的孩子气。

风又刮起来了,林涛此起彼伏,传来一阵接一阵的飒飒响声。已经是秋天了,禅寺沉浸在一片微微的凉气之中。

官兵北去,流民南逃。山下又伤佛同复到以往的平静之中。然而,冥冥之中,积公的内心却似乎少了一份往日的宁静。这天早晨打坐完毕,用过早膳,他带了那个小沙弥,出了寺向山下走去。此行一来想到山下的西湖边走走,以便向住在湖边的父老乡亲探听一下近日的消息;二来又可让小沙弥到湖畔湿地采摘一些水芹和青蒿一类的野菜,带回禅寺以供佐膳不时之需。

秋天的早晨,山中已让人感到凉气袭人。农谚说:八月十五雁门开,徙雁头上带霜来。果如其说,出了山门,一路上积公看见路这的林木枝叶和草丛之中,似乎已有霜。师徒二人下了山,走过一道石桥,来到湖边的“浮香阁”,此处已可望见湖边近处人家住宅的烟火了。走完了下山的路程,积公想就在此处歇一歇脚,就招呼小沙弥到“浮香阁”中寻一个地方歇了下来。积公在阁中纵目向湖上望去,秋风起处,水波涟涟,芦苇摇摆,自有一番山中没有的湖光景色。积公心中似乎舒畅许多,不禁举步走出石阁,信步向湖边走去。

这时,湖边的芦苇丛中传来一阵嘈杂的雁鸣之声。积公刚要停下步来听,雁鸣之声却停下来。后面的小沙弥立即紧跟两步,来到师父身边。静了片刻,雁鸣之声又响起,接着又静了下来。

突然,在一片寂静之中,响起了小儿的啼哭之声。“哇呱,哇呱哇呱”地,先是一二声,然后又是一阵阵地随风传来。

“湖边芦苇丛中,哪来小儿的啼哭之声?”积公听到后,立即心中感到惊疑,莫非芦苇丛中藏有渔舟。积公停下步,侧耳静听,找寻辨别着哭声传过来的方位,并举目四顾。跟在身后的小沙弥也已听到儿啼,见师父的目光和行动中似乎有探寻之意,一下子变得胆大起来。他眼尖脚快,越过积公向湖边的芦苇丛跑了过去。

积公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紧随其后。当师徒二人快步接近湖边的芦苇丛。突然,一群大雁扑腾着翅膀从芦苇丛中飞出,惊叫着四散而逃。还是年轻人眼疾腿快,只听得小沙弥大叫:“师父,你看有个小孩子坐在地上哭。”

小沙弥不等积公回答,已找准目标快步奔了过去。还不待积公走近,小沙弥已动作麻利地将那小孩子一把抱了起来。

这时,积公也快步走进芦苇丛中,从小沙弥手中接过了那泪流满面的孩子,双手抱住,一边仔细观察孩子的面部,口里念道:“阿弥陀佛!这是一个弃儿。”

接着,积公搜摸孩子的衣袋,希望从他的身上发现一些线索以便确定此儿的身世。这时孩子已经不哭了,他用小手擦抹去泪珠,睁大双眼看着积公。积公也把探寻的目光停在小儿的脸上,这一老一小就这样四目对视,似乎在相互辨认。突然;那小儿面容一动,对着积公绽开了一个放心的笑容。

孩子衣服破旧,骨瘦如柴,赤露着双脚,估计只有三岁左右,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显然,这孩子必是过路难民所抛弃的。“这可怜的孩子,难道与贫僧有缘,看来此儿的父母尚未断绝善根,幸有群雁护住此儿,鸣叫传声,引老衲来救,似有菩萨暗中保佑……”积公怜惜地说着,转过身来,把这孩子交给小沙弥,吩咐“抱他一同回去。”

师徒二人带了这弃儿回到禅寺,进入云房,小沙弥把孩子放在竹榻上,哇哇、哇……孩子又哭起来。“这孩子怕是饿了吧!师父”,小沙弥迟疑地说。

积公随即让小沙弥到厨房里去弄一碗薄菜粥,喂给孩子吃。禅寺里除了许多僧侣、伙夫和打杂者之外,还有十二个青少年僧人,他们都是积公的弟子。孩子的哭声惊动了众僧。他们从云房门外经过,都不免停住脚步,好奇地打听这孩子的来历。

小沙弥轻声告诉他们:“这孩子是个弃儿,是师父和我从山下拾回来的。”

积公是个仁慈的禅师,坐在蒲砖上暗自静思,如何处置这个无名无姓、来路不明的孤儿。出家人收养俗家的弃儿,究竟不甚方便,何况本寺常有佛事,他又要随时督促众弟子修性念佛,晨钟暮鼓,勤做功课。哪里还有空闲工夫来抚育小孩,照顾衣食住行。他刚才动了恻隐之心,把这孤儿带回寺中,乃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怀的本性,现在他却不得不进一步想到种种实际的问题。佛门教规严格,寺院中收养幼儿,不但会被人责为玷污庄严,有损清誉,恐为佛法所不容,而且哺育和教养孩子的琐事俗务,并不简单,也有诸多麻烦之处,都不是僧徒所能胜任。因此他心里不免烦闷起来。

他仔细思量,要想出一个妥善的办法。良久,他的灵机来了,顿时心里有了主意,立即从蒲砖上站起身来,吩咐小沙弥叫醒这个已在竹榻上睡熟的孤儿,并让他下榻,立在地上。

方才,这孩子吃了一些菜粥之后,肚已不饿,不久便睡倒榻上,但睡得正香,忽被叫醒,拖下榻来,仍睡眼惺忪,站立不稳,跌倒地上,于是又大声哭了。

“快抱着他,跟我来!”积公对着小沙弥,挥动了右手,就快步走出云房。

小沙弥对着积公的背影看了一眼,迷惑地问道:“师父,你要徒儿把这孩子弄到哪里去?”

他一看师父并不回答,头也不回地径直走出房去,连忙把那孩子拉了起来,背在背上,追着直嚷道:“师父,走慢些……”

他们走出禅院,沿着山麓的小径缓步前行。走下一个斜坡,在一处平地,显出一户山居的人家宅院。小沙弥认识,这是李家宅院。主人李老,原籍吴兴,年已五十左右,也是一个饱学儒士,过去曾做过大府的幕僚,但因不善奉迎,半生坎坷。后因时局混乱,索性辞官,卜居竟陵,隐居不仕,幸巧家有田地,生活无忧,家中人丁不旺,膝下仅有一女,取名季兰,又叫秀兰,年约三岁,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颇得双亲欢心。李妻体衰力弱,不堪家务劳动,凡一切家务操作之事,都由一个中年女佣陈妈代劳。

陈妈是李妻的邻人,生性忠厚,守寡多年,孀无子女,孑然一身,无依无靠,但李老夫妇待她很好,并不把她当作女佣,而是以李家的家人一样相待。因此,她心里甚为安慰,做事忠心耿耿,非常勤力。陈妈除了操作家务之外,对于李季兰,也爱护万分,事事百依百顺,不免把这女孩养得娇气十足,以致影响了她将来的生活和命运,这当然是后话了。

李老是积公的方外之交,平时双方互相往来,素称莫逆,三日不见,如隔几秋,若不是李老前来禅寺闲谈,便是积公专上门去。每晤畅叙半日,一边评品当世人物,天下大事,一边煮茶助兴,倒也志趣相投。可一旦谈到佛理儒术,那么,和尚与读书人就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佛家圣僧说儒劣释优,孔门高徒则讲儒优于释,于是辩论不已,大家争执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不过双方争过后,心里各无蒂芥,往往是不出三日,僧儒又聚在一处,嘻嘻哈哈相对品茗欢谈。

这天,积公僧徒,带了孤儿,走到李家院,匆忙地进入院内,见到李老,说道:“今日贫僧前来,有一要事相求。”

李老问道:“何事?请说!”

积公一指小沙弥背上的孩子,道:“为了这个弃儿。贫僧今晨把他从湖边拾来,还请檀越大发慈悲,暂时代为收留,所需一切米粮银两等物,都由敝寺支付,不知尊意肯否?”

李老向那孩子看了一眼,同意地道:“这事可以考虑,不过,让我先同内人商量一下……”

“不必商量,老身没有意见,一切全凭相公作主就是了。”李妻早已闻声走人客房,听到了李老的话,连忙接下了他的话尾。陈妈恰从厨房出来,也听到他们的谈话内容,随即抢着插嘴道“弃儿?好,让我来照顾他。”在她的心里却在暗想:“既是弃儿,何不给我领养为子,使我以后也有依靠。”当然,她只不过暗作打算而已,嘴里也不好意思讲出来。

“善哉!善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既蒙贤伉丽答应肯行方便,暂时代为收养这个孤儿,真是功德无量,贫僧衷心感激,不过又要烦劳陈妈……不,陈家女檀越辛苦了,但愿我佛保佑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平安。”积公合十道。

李老看到夫人和陈妈都肯抚育这个孤儿,心里非常高兴。

这时,陈妈已经把这孩子从小沙弥的背上抱了过去。这孩子见到陈妈,不但不怕生,还对她哑哑而笑,这使陈妈心里欢喜,道:“好,你很乖。”

季兰在旁,见这个男孩年龄和自己相仿,喜得游戏的伴侣,也感到兴奋。连忙走近陈妈的身边,伸手去拉这男孩的衣服,一边嚷道:“陈妈,放他下来,我要和他去玩。”

这时积公心里甚为欢喜,想不到事情这样顺利,于是就对李老讲明:孩子暂由李家代为抚养,但所有衣食费用都由本寺负担,包括陈妈代劳的报酬。

这个孤儿是被逃避战祸、不知去向的流亡难民所遗弃,还是父母都已亡故,遗留在世的孤儿?从这个孩子的嘴中,问不出半点实情,孩子的身上也无片纸只字的线索,看来这孩子姓甚名谁,父母是何方人氏,眼下是无法弄明白了。

但不论是谁,总要有一个名字,至于姓什么,积公早已决定让他姓陆,因积公本人在未出家为僧时,俗姓是姓陆的。至于这孩子的名字应该叫什么呢?这事倒容易解决。积公的考虑,就把这孤儿定名为“疾”,这是由于那孩子的身体很弱,面黄肌瘦,好像有些病态。

李老认为名叫疾病的“疾”不大吉利。

积公觉得有理,就请李老另取一个名字。

李老想了一想,就把此儿取名“季疵”,因其女名叫季兰,所以也论辈排行“季”字。

同类推荐
  •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什么是文化?宏观层面它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则是指平衡人类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什么是文化管理?宏观意义上它是指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使人类社会不同的组织形态能够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事物,保持供求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方式;在微观意义上则是指以人类生命自我存在的价值成长为依托,使人类个体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并创造出和谐可持续价值的管理实践方法。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热门推荐
  • 修武成圣

    修武成圣

    一场奇异的遭遇,让本来无法聚气的欧阳家三公子,重新可以修武,拜得逆天师傅,一方面面对家族内部的重重矛盾他将如何自处,寻找父亲,带领家族兴旺,超脱小千世界,带领人界与魔界抗衡,看他打怪升级,腹黑撩妹……
  • 没有人可以代替你

    没有人可以代替你

    十八岁的女主苏小叶为了挽救老爸的公司嫁给了比她大九岁的君无妄,从此一段浪漫温馨的日孑开始了。
  • 上古之歌,桃花之约

    上古之歌,桃花之约

    五万年前,灭世劫出现,她为救三界,以身殉世,魂魄飞散,忘了一切。在二十一世纪里,成为世界第一杀手,血。一朝穿越,回到天昊大陆,成为千雪帝国的公主。一次战争,让她记起一切。待到全部都回归一切。面对自己的责任和他们对她的爱恋。她会如何选择?五万年前的悲剧会重新上演吗?那首未完成的歌曲,他们又会怎么接续下去……
  • 君心不良

    君心不良

    前世她被母亲利用,被夫婿背叛。一朝重生,她决心远离这庙堂风雨。却不料天不遂人愿,总有头“狼”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那人说:收起你那些不良心思,乖乖做我的妻。沐清漪怒而暴起:你污我清白,毁我清誉,究竟是谁居心不良!*****************每晚20点左右准时更新,请放心入坑!诚求收藏!
  • 虚拟创世主

    虚拟创世主

    探索未知的虚拟世界,寻找阴暗的幕后黑手,睿智的少年终将成王。这是描写一位少年跨越无数艰辛最终成为虚拟创世主的冒险故事。
  • 我与王俊凯的婚书

    我与王俊凯的婚书

    父母之约,必须遵从。姐弟之恋,从未想过。只能是忍受着我们父母认为的好,认为的所谓幸福活着。来到陌生的城市,住进陌生的家,与陌生的人生活。2023年5月8日,我记住了这个日子。
  • 天使少女的爱恋

    天使少女的爱恋

    我懒,so,我就不写介绍了,你们自己看了就知道了!(?_?)
  • 美女的超级系统修仙兵王

    美女的超级系统修仙兵王

    他是世界最强兵王。然而,因一次任务失败,他重归都市。从此,他的人生多姿多彩....各种撩妹各种爽....系统异能样样不少!
  • 世界冬至录

    世界冬至录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乘坐蜃楼出征蓬莱。与此同时,身处在蓬莱的“命运的第一人”还在为祷告蓬莱的守护神而忙碌着……这是一切故事的起源,也是轴心时代的开端……通宵灯火人如织,终不似,少年游。
  • 道尊传说

    道尊传说

    天才少年,筑仙基失败,成为人人唾弃的废物。却因意外练就千年道心,唤醒十方世界的太虚古龙,得到神秘的上古奇书,走上一条千万年来没人走过的路。这是个修炼者才能生存的强者世界。修仙者,修魔者,修妖者各显神通。绚丽的法宝,神奇的仙术……疯狂涌现。当他再次踏上巅峰,他的传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