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02600000003

第3章 初登帝位

(一)帝辛葬父

帝辛在其父帝乙去世后,便以其才力继承了王位,史称商纣王。

帝辛继承王位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父亲安葬好。帝辛将父王帝乙安葬在侯家邑,他要在那山清水秀的地方建造一个供死去的父王享用的地下宫殿。

于是,帝辛传旨:“为先王帝乙造地下宫殿。”大宗伯监工督造,征发三千奴隶,在侯家邑挖地十余米深,在地下造成一个“亚”字形的墓室,共挖九个长方形的小坑,四隅分别挖两个小坑。每个坑中安排一名执戈的奴隶和一条狗,作为武装侍从。

墓穴挖好了,命贞人占得吉日,帝辛率文武百官、四方诸侯为帝乙送葬。后面跟随着帝乙生前的姬妾奴仆、卫队侍从,还有奴隶千人。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从大邑商出发,一路上哭号声、钟鼓声不绝于耳。64个佩戴骨饰的奴隶,抬着巨大的棺木走在中间,两名未成年的金童玉女在前面引路,来到了墓地。

大宗伯宣布:“先王帝乙安葬仪式开始!”先是让帝乙生前的侍从下到墓穴站好,然后64个奴隶抬着帝乙的棺木走到墓穴中央。在棺外,大宗伯督工,用木板构成巨大的椁室。然后,在棺椁之间,填满了各种精美贵重的殉葬物。有璜、璧、玦、琮、圭,玉石斧、钺、戈、矛,豆、盘、尊等,应有尽有。

帝辛站起身来,表情严峻地对帝乙生前的姬妾奴仆们说:“先王不能没有你们,你们生前是先王的人,死后也是先王的人,你们一起跟先王去吧!”说完,命武士将帝乙生前的姬妾奴仆一起赶入墓中。顿时,哭号怨骂之声乱成一片,墓中的奴隶们也蠢蠢欲动了。

大宗伯见势不妙,下令填土,顿时土石齐下,墓中之人全被活埋,并将土夯实。接下来便开始杀殉,奴隶们10人或20人一排,反绑着双手牵进墓道,东西相对,跪着被砍头。砍下的头另行安置,头顶向上,面向墓坑。无头尸体埋入土中,然后夯实,如此每筑一层夯土便杀一批奴隶殉葬,最后埋入金童玉女,封死帝乙的大墓。

帝辛掩埋了父王,手持青铜刀来到了祭坑前。这时大宗伯早已安排人将“人牲”推到祭坑边跪下。只见帝辛手起刀落,一排10个“人牲”的头便滚入祭坑里了。一排祭坑10人,5排为一组。帝辛挥刀砍完5组“人牲”,站到一旁,武士们一起动手将尸体扔入祭坑内,然后填土。

至此,帝乙的葬礼以杀戮大批奴隶为牺牲方告结束。

(二)为政之初

纣王元年(公元前l080年)正月初五,身强力壮、高大英武、身着白色王服的纣王,正召集王公贵族,宣布他对朝廷大臣的重新任命。纣王的任命如下:以王叔比干为太宰(相当于后世的宰相),总揽朝中内外政务;费仲为卿事,协理军国大事;微子为宗伯,掌王族谱牒和宗族内务;箕子为乍册,负责起草文件记录;梅伯为司马,主管军政;飞廉任内务大臣兼司空,负责宫廷内务兼土木工程;恶来任司徒,总管天下财政赋税;老将军祖伊为多射,掌管王族军队;九侯为多亚,掌管王族军队;鄂侯为司寇,管理天下刑狱;居情、郑季仍任巫、史……

纣王意气风发,他环视着他的臣仆们。不管是足智多谋、万民景仰的王叔,还是威风凛凛的将军,现在全都服服帖帖地处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为自己效力,纣王心中真是十分畅快。听着一个个大臣的谢恩之辞,纣王心中更是充斥着对大臣们的蔑视。当然,这种蔑视很快又被一种治理国家的需要所取代。

纣王封自己的叔叔比干为太宰,名列群臣之首,主要是因为比干忠心耿耿、足智多谋。作为叔父,比干在帝乙决定立太子的过程中始终持支持帝辛的态度,使纣王对比干颇有好感。虽然比干曾与帝乙、与自己多次发生过争执,但纣王仍觉得叔父即使耿直得稍微有些过分,仍是可以信赖的。何况自己更是盼望着能够成为一代明君,而比干这样的人才是少不了的。

虽受到重用,但比干自己却不敢确定当初拥立帝辛为储君的选择是否正确。纣王从幼年到童年、少年乃至青年时代的整个成长过程,自己一清二楚。刚开始时,比干欣赏帝辛的天资聪颖;但逐渐地,比干又开始担心帝辛的过于刚猛,因为像帝辛这样的人是难以猜测其所作所为的。

纣王任命微子为宗伯,是经过仔细考虑的。这个兄长仅仅因为母亲不是王后而失去了继承王位的资格。但实际上,朝廷上下还是有不少人拥立他的,也就是说,一旦自己为政失误,微子推翻自己登上皇位也是可能的。所以纣王在继位之初决定要安抚好他。

纣王心中对比干多少有些敬畏,因此特意安排了素与比干不和的费仲为卿事,以挟制比干。费仲深知纣王用意,非常留意比干的活动,经常密告纣王。费仲早就私下接受官吏贿赂,甚至连方国进献之物他也要中饱私囊。做了卿事后,费仲接近纣王的机会更多了,他还拿出了不少钱与飞廉结交,以掌握纣王意图。所以,日子过得十分舒心。

纣王让恶来担任司徒,是因为他早想好了,这辈子非要轰轰烈烈大干一场不可,因此必须有一个听话的人替自己准备大干的本钱。恶来从来就不会说“不”字,这一点纣王尤为满意。

纣王执政之初所册封的大臣,绝大多数都是贤能之人,这使商朝上下为之喜悦,群臣都认为纣王是个明君,他们认为只有明君才能正确选用人才,这让人们对这个年轻的帝王充满了期待。

(三)远征东夷

纣王在统治稳定以后,有些骄傲自满了。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比得上以前的所有帝王了,自己是大商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帝王。而作为一个杰出的帝王,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够征服天下。

为了达成自己卓越武功的目标,纣王决定东征东夷。可是纣王的父亲帝乙临死之前已与夷人达成了和平协议,夷人们也没有公开对朝廷挑衅,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讨伐东夷的借口呢?

纣王不愿意,甚至不敢与朝廷大臣们商议。因为首先,比干、箕子这伙人肯定会阻挠自己无理挑起战端;其次,这样一来,还未出兵就会闹得满城风雨,路人尽知,夷人定会有所防范。另外,击败夷人非举倾国之兵不可,四方小国,特别是那个许多大臣、甚至先王都曾挂在嘴边的周国,这些年虽然一直甚为恭顺,但也不得不防。

由于自幼博闻强识,纣王对自己的智慧是充满信心的,而且,纣王喜欢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他把出人意料地驾驭臣民视为一种乐趣,尤为乐于看到群臣在自己面前惶恐不安、大惑不解,而最后又能证明自己高人一着。纣王不相信什么资历、经验之类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作为英明的君主,岂能因为年龄关系,受制于那些自恃年长有功的臣下?天子就是天子,必须使臣下敬畏服从。当然,大臣们若没有一点能力,难以贯彻君主待这两位与比干一心、又自恃功高的家伙一走,纣王立即派了两个年轻的贵族接过大权,并星夜派人将早已拟好的作战计划交给两位贵族,叫他们于当夜将两万大军分成三路推进,同时火速派人驰报朝廷,说:“夷人犯边,奉命讨伐。”大约在祖伊等人到达朝歌之前半天,纣王的大军已如暴风骤雨般攻入夷的意图,在纣王看来也不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大臣们谁也别自以为是,谁也别想操纵、左右他。经过多日思索,纣王决定乾纲独断,直接率军攻打东夷,打它个措手不及,等到比干等人争论一番、上书谏阻的时候,我帝辛早已凯旋班师,宗庙献俘了。那时候,这帮大臣面对自己那些慷慨激昂的反对讨夷的奏折,该是多么尴尬啊!看谁以后还会那么顽固地与我作对。

想好了这一招,纣王感到热血在沸腾。他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甚至可以使武丁自愧不如。

纣王三年三月初,祖伊、九侯等人被召到王宫,纣王要与他们讨论如何裁汰军中老弱,强化王朝军队。二人欣然上路,一路上还不停地商议如何向大王出谋划策。人腹地,并于10天后渡过了帝乙始终未能渡过的淮河,二十多个酋长被击溃,其中5人战死,10余人逃走,5人被俘。大军又沿颍水、淮河迅速东进。东夷族首领后昆临时拼凑了十余个酋长的武装力量约八千人,在东谷山以西进行了一次顽强的抵抗,杀死商军三千多人,终因寡不敌众,被纣王的军队击溃。后昆向东逃窜,商军穷追不舍,后昆最后遁入海中才没有被俘。

当“夷人犯边,奉命讨伐”的消息传入首都,朝野上下目瞪口呆。比干来见纣王,纣王推说情况尚不清楚,鄂侯来见,亦以此话将老臣打发走。纣王内心十分喜悦,心想:快见分晓了。

这天上午,阳光灿烂,纣王满面春风,迈着刚劲有力的步伐,走入崇天殿。大军班师已三天了,我已建立了显赫武功,而这一切,是谁也未曾料到的。当年高祖朝诸侯、王天下,犹如运之掌上,靠的是鼎盛的国力,而我帝辛全靠智慧。

大军班师回到首都,祖伊、九侯立即赴军中了解情况,但两位年轻将领早已经接受了纣王的密令,一口咬定是夷人先犯边,大军才发动进攻的。不过,祖伊、九侯毕竟是久经战阵,通晓军事的人,他们估计,这场战争不管是否由夷人犯边引起,都是蓄谋已久的,而主谋者正是当今大王,比干等人均同意这一看法。他们知道,他们被年轻的国王给蒙在鼓里了!

而费仲等人,并不关心是谁挑起的战争。根据飞廉手下人的报告,他们知道了纣王极想得到的东西——即智慧过人的评价。

所以,早朝一开始,费仲即抢先出班奏道:“自我高祖立国以来,从未有如此之彪炳武功。夷人地广人众,多次抗拒朝廷,善于防御,先王屡起大兵,未竟全功。而大王却旬月之内,大获全胜,献俘宗庙,四夷为之屏气,戎狄为之胆寒。此番征夷,全凭大王一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真是天神下凡,臣等谁堪一比?夷人凶顽,屡抗朝廷,实属罪大恶极。因此,夷俘宜全数罚作奴隶或人牲;而夷方土地,朝廷宜派大军镇守要地,以防夷人再起。臣等见识浅陋,愚钝智拙,还请大王圣断!”

费仲这番话,纣王明知是拍马屁,但心中还是颇为舒服。接下来又有十多名大臣歌功颂德。纣王故作镇静,等着比干等人发言。他非常希望看到老臣们对他流露出心悦诚服的样子。

比干奏道:“此番征夷,朝廷上下均感意外,乃大王独断此事。然大破夷人,大王之智慧,却非臣等所及。”

纣王脸上渐有笑意。然而比干却继续道:“可是,此番大举讨夷,虽大获成功,难免使四方生疑。何况,夷酋后昆漏网,难保不会出现对朝廷不利之流言;这种流言一旦传遍四方,必然使许多方国暗中同情夷人,与朝廷为敌。臣请大王留意此事,免生后患。”

纣王脸上没了笑意。这帮老家伙,居然仍能找到理由来说三道四,好为人师。但他心中明白比干说的“流言”并非虚幻之事,因此,不好争辩。

比干继续上奏:“此番讨夷,俘获极众,臣以为可将其中一部分留作奴仆,其余老弱受伤士卒宜放还,至少5名酋长宜严加教谕后放还。若全数杀掉或作奴仆,可能与夷人结怨太深。且夷地甚是辽阔,短期内难以完全控制,不若趁放还5名酋长之机,与夷人再造和平。以后,可选夷人首领到朝廷为官,令每名酋长送一个儿子在京为人质,防其造反;扶持夷人中与朝廷友善者,以夷制夷。大军则逐渐撤回,以示怀柔天下。那时,即使有什么流言飞语,也不会构成大的威胁。”

纣王的双眉锁紧,他知道,若再不从言辞上予以反击,压倒这帮老家伙的气势,以后不论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这伙人也会说三道四的。但是,目前多数大臣都承认我堪称武王再世,不愧为高祖第二。

纣王反应极为敏捷。在比干奏完后,准备退回大臣行列时,他发话了:“王叔所说的流言,是否指我对夷人不宣而战,可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大商立国五百余年,戎狄蛮夷对我之侵扰有多少次?其中有几次宣过战,四方国家哪个又曾为此而亲近过谁?疏远过谁?先王相土远征海外,为我大商取得大量财富,若事先宣战,那海外蛮夷不早就将财富藏起来了吗?先王王亥被害,上甲微为他报仇,靠的不正是突袭仇敌吗?东夷乃我世仇,我大商多少子弟阵亡在淮河颍水之滨,此番孤用计解除其爪牙利齿,一举击败夷人主力,解除我在南方数百年之边危,试看今后各方国异族,谁敢怀贰于我?孤理解王叔对朝廷信誉的关心,但孤认为,当今天下,刀斧要比信誉管用得多。各位大臣,是否如此?赞成我的出班。”

结果,在近百名大臣中,居然有六十多名对纣王刚才的演讲表示赞成。尤其是费仲、恶来、飞廉等人还一阵呼嚷:“大王圣明,无人可比!平定夷人,居功甚伟!”

比干等人没料到,纣王会对其忠心耿耿的建议用如此锋芒毕露的语言来予以“驳斥”!特别是如此多的大臣也站到这个明明失大于得的举动的赞成者行列,使比干突然明白了什么,他只好保持沉默。鄂侯很着急,可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同类推荐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武将世家,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

    高长虹,山西盂县路家村镇西沟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本的小康之家。他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相当影响的文学团“狂飙社”的主将。是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高长虹文学创作生涯前后长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现代作家。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爱迪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爱迪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
热门推荐
  • 水墨繁华

    水墨繁华

    郝天乐、郝天强、郝天勇、郝天帅四姐弟,原本平静的生活,不经意间,渐起波澜。老大郝天乐突然察觉爱人唐古力的异常,而隐藏在背后的竟然是他们儿子的身世之谜……老二郝天强的女儿郝梦茹,在校园里还没享受恋爱的甜蜜,就开始饱尝故事般的经历……老三郝天勇,由于一次意外,便在不经意间,被慢慢引入充满阴谋的蛛网之中……老四郝天帅,年轻有为,却未能抵住人性的诱惑,原本美满的家庭陷入未卜……
  • 校草的未婚妻子

    校草的未婚妻子

    他们是学校里尊贵的校草,她是一个普通人。当一位普通女孩遇到不同性格的校草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让我们敬请期待。
  • 末世天选掌门

    末世天选掌门

    别人种田我种丧尸,我是末世天选掌门。为了生存,我不得不率领丧尸大军,四处厮杀……末世,不相信眼泪。也不会因为你的哭泣、哀伤、恐惧而消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学会笑着面对。
  • 茶迷

    茶迷

    《茶迷》描写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跨度中,蕴育出来的深圳一个地摊卖茶水的小老板-陆抗美个人奋斗的故事,结合中国国情,紧紧抓住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让主人公人生磨难史充满着戏剧人生的跌宕起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茶迷》书,分享与主人公同悲、同喜、同乐的阅读欣赏体验时光,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茶道这一具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与茶迷们共享,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喜欢读《茶迷》书的粉丝们推动,将会掀起一股喝茶风潮,重走悠悠的茶马古道是读者会员们每年聚会的好时光,勇跃报名吧!
  • 那时候有多美

    那时候有多美

    全书收录了活跃在《萌芽》《少年文艺》《青年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等主流青春文学杂志上的人气作者最新原创中短篇小说。本文集属“九零新星书系”第一本,记录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书写90后的校园情怀。具体内容包括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校园故事,主要讲述同学之间的关系。包括同学间的友情、爱情、学校时代的比赛活动等有趣经历或者讲述一个同学其人其事等等。“九零新星书系”是继四川文艺出版社“新概念书系”之后开发的一个同类的青春文集选题,主要收录活跃在青春文学创作领域的90后人气作者的最新原创作品,每一单本按不同的主题进行编辑,全系列属于畅销的青春文学流行读本。
  • 巡游骑士

    巡游骑士

    厚重坚实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俊逸英武的少年人,跃上战马,掮起长枪。手握秘银宝杖的湖中仙女,翩然飘落在林间小路上,来将骑士的脚步阻挡:“等等,我亲爱的狄亚斯啊,你究竟为何而四处冒险?”狄亚斯大笑而答。“痛饮美酒与鲜血,寻求封地与勋章;为心爱的美人而战,更能和天下豪杰相结交。”“说人话!”“你看,游侠骑士在四处都可以蹭饭,还不用为无论哪个国王白白效劳;说不定还会遇见一个特别宽大的公爵,马上就封授出总督的衔头……”精灵不再多言,转身,“再见。”
  • 尽一曲谁殇

    尽一曲谁殇

    背负得太多,爱便成了累赘。南柯一梦,她忆起了前世点滴,原以为她只是运气好,穿越了而已;可当真相骤然揭开,背负的一切仇恨痛苦如同突如其来的洪水猛兽紧紧将她包围,她痛苦、矛盾,她恨!但她也爱!她的心,每天都像被放在油锅上煎炸熬煮!可给予她这一切的,竟是她的父母!无法!她只有亲手,了结这苦情债累!她想,女人就那么傻,就像飞蛾,明知是火,却依然奋不顾身…他为她设下圈套,她就走进去,他为她挖坑,她就跳下去,她什么都不管,她什么都不顾,因为她爱他。“如果可以,我情愿从不曾与你相见;情愿你从不曾认识过我;情愿我们,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她只要他是爱她的,她只要他爱她,如此而已。
  • 关公崇拜溯源(上下)

    关公崇拜溯源(上下)

    本书即秉此宗旨,取法乎上。文学研究过去涉及这一课题,主要是从三国戏曲小说故事分析人物形象,或者是以民间叙事角度,从传说入手探其流变。这当然都是必要的,但也只能反映出近现代关羽传说的形态,而不能体现出历史的传承和曲折。作为一个长期的,影响广泛的“活”信仰,关羽的形象从来没有封闭凝固在文字或传说中,而是不断发展变化。如何将各个不同时代的关羽形象,恰如其分地放置在具体生成的背景之中,凸现其变化的因果联系,以及与同时代其他宗教、社会、民俗、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互动影响,然后又如何展现在文学艺术之中,才是更富于挑战性的课题。
  • 叶真夏寒

    叶真夏寒

    友情、亲情、爱情都是生活给我们的恩赐,守护这份恩赐就是回馈给你的礼物
  • 地府头条:判官今天嫁了吗?

    地府头条:判官今天嫁了吗?

    他是东海龙宫的太子,她是阎罗殿里的女判官,左右都是搭不上边。偏偏奈何桥上一面,误了终生。收拾恶鬼斗公主,历劫百年不离弃。且看貌美皮厚女判官,如何拿下傲娇怕鬼龙太子!最波荡的出生最幸运的人,最不幸难,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