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03100000002

第2章 郦道元生活的时代背景

(一)民族融合的大时代

早在春秋战国以前,汉族就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发达的农耕民族,他们居住在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地区以北的广大草原上,居住着许多游牧民族。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短兵轻骑,行动迅速,常常袭击定居农耕、行动迟缓的农耕民族。因此,从春秋列国开始,汉族就营造了许多长城,秦始皇又把这些长城连接起来,于是,长城就成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界线。在这条界线上,民族之间不断地战争、反抗、融合。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民族融合的一种形式;之后,汉与匈奴之间的不断和亲,则是民族融合的另一种形式。汉族的力量毕竟相当强大,游牧民族虽然经常侵扰,却始终无法深入华北内地。同样,汉族虽也屡次进军草原,如汉朝的卫青、霍去病等,并且曾长驱直入,但在达到一定目的后,就立刻引军南还。因此,双方的战争并不持久,融合的规模也不大。这种情况到了晋朝才开始改变。

西晋末年,发生了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的西晋王室的内讧。汉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力量削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原居草原的游牧民族相继进入中原。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各族统治者纷纷割地称雄,相互攻伐不已。这种局面持续时间长达百年之久,整个北部中国陷入了“千里无烟”“苍生殄灭”“城邑丘墟”的悲境之中。这一时期北方的政权就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更替,先后大约出现过十六个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十六国时期。晋朝被迫退居江南,称东晋,形成了十六国与东晋南北对峙的局面,直到420年刘裕篡夺东晋帝位建立宋为止。

刘宋是地处江南的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与此同时,北方的十六国,也先后为力量最大的拓跋魏所统一,这就形成了地处华北的北朝。北魏是北朝的第一个朝代。这样,中国王朝更迭的历史,就从东晋、十六国时代,进入南北朝时期。南北朝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直到隋统一全国才结束。这是一个全国分裂、相互混战、干戈扰攘、生灵涂炭的时代,但同时中国的许多民族相互接触、交流、融合,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

(二)北魏的兴衰

北魏是鲜卑族的一支,原是流徙在今蒙古高原南北及兴安岭南北一带的一个较大的游牧部落。在两晋南北朝时,鲜卑族有慕容、乞伏、秃发、宇文、拓跋等部落,先后建立政权,如慕容氏建立的前燕、西燕、后燕,乞伏氏建立的西秦,秃发氏建立的南凉以及宇文氏建立的北周等等。其中以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版图最大,国势最盛。

拓跋鲜卑到拓跋郁律(太祖平文帝)任部落酋长时,移居到东木根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东北)。之后,另一个部落酋长拓跋什翼犍(昭成帝)营建了他们的首都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以北)。到了道武皇帝拓跋珪时,已是4世纪的后期,才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郊东北)。数次的迁都,使部落在不断南迁的过程中,与汉族的接触越来越多,受汉族的影响,使得这个游牧部落逐渐定居下来,并且改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游牧向农耕过渡。拓跋珪做了二十三年皇帝,国家安定,生产逐渐发展,为北魏的不断强大奠定了基础。

拓跋珪死后,明元帝拓跋嗣即位。他在位十五年,后期江南已经由刘宋取代了东晋,南北朝的形势正式形成。之后,北魏史上雄才大略的太武帝拓跋焘即位。他在位的二十八年中,文治武功,都很可观,使北魏进一步走向繁荣昌盛。武功方面,他东征西讨,不断扩张领土。东晋以来的十六国的领土,大都入了他的版图。此外,他北御柔然族(东胡族一支)入侵,南征刘宋,攻占洛阳和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氾水镇),并且亲率大军,长驱直入,进军到长江北岸的瓜步(今江苏六合县),使刘宋首都建康(今南京)惶恐万分。而他在大集群臣后,却下令班师,浩浩荡荡地返回北方。当时,西域诸国如龟兹、疏勒、乌孙、鄯善、焉耆、车师、粟特等都向北魏进贡,高句丽、波斯等国,也都遣使修好。武功之盛,声威之远,由此可见。

拓跋焘在文治方面也有出色的成绩。他任用了一批贤能廉洁的官吏,如侍中古弼、张黎、中书侍郎高允、司空崔浩、司徒长孙道生等,其中许多是汉族知识分子。拓跋焘为北魏扩展了广袤的版图,积聚了强大的实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拓跋魏与汉族杂处,相互融合,逐渐失去了他们原来的民族特点,完成了从游牧部落到农耕民族的过渡。

拓跋焘去世,在经过了文成帝拓跋濬和献文帝拓跋弘两个为时短暂的皇帝以后,到了北魏延兴元年(471年),北魏历史上另一位有雄才大略的著名皇帝孝文帝拓跋宏即位。他登基的时候只有5岁,先由太后临朝称制。太和十四年(490年),太后去世,拓跋宏就于次年亲政,当时年仅二十余岁。他亲政以后,励精图治,大力革新,广泛推行汉族的礼仪和习俗。他毅然废除部族遗留的发辫制,改行汉族束发为髻的形式。并且被服冠冕,一遵汉族体制。他又竭力推行汉族流行的所谓三代成法,开始祭尧、舜、禹、周公等汉族所崇敬的人物。谥孔子为“文圣尼父”,并在中书省悬设孔子像,亲自前往拜祭。南征还都后,他还在首都设立国子太学和四门小学,又遴选了几位耆老长者,把他们封为国老庶老。同时在国内普求古代遗书,按汉族体制制礼作乐,并按汉族通行的标准,修正度量衡制度。

除此以外,拓跋宏还实现了北魏首都的再次南迁。北魏自从道武帝拓跋珪把首都从盛乐迁到平城以后到拓跋宏迁都以前,平城已建都达一百年。平城是汉初就存在的古老都邑,经过百年的建设,正如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所记载的,已经是个初具规模的国都了。但随着北魏版图的扩张,地理位置偏僻的平城已经很难适应幅员广阔、实力雄厚的北朝大国的需要。而此时,满朝王公大臣,都已和这个城市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迁都牵涉到一个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切身利害关系。所以迁都主张遭到满朝官员的反对。拓跋宏设计说服满朝文武百官及倒退势力,终于在太和十八年(494年)底把首都从平城迁到中原古都洛阳,同年正式下诏:“禁士民胡服。”

太和二十年,拓跋宏宣布改变民族的姓氏,把鲜卑语的“拓跋”,改为汉语的“元”。从此,拓跋魏就称为元魏,拓跋宏也改为元宏。这是他“变夷为夏”的一种最坚决的措施,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最具体的证明。北魏至此已经达到了全盘的汉化。而其他在这一段时期进入华北的游牧民族也都或早或晚地发展着这种民族融合的过程。

迁都以后,雄心勃勃的拓跋宏调集三十万大军,亲自统率,向寿阳(今安徽寿县)一带进军。军事上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由于朝廷内部出现了以穆泰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叛,加上宫闱之中又发生了后妃淫乱的家丑,使拓跋宏心力交瘁,竟于太和二十三年(499年),病死于谷塘源行军途中。

元宏之死,使北魏的局势急转直下。在军事上,多年来的优势迅速消失。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与南梁在淮水的一次战争中,适逢淮水暴涨,梁用小船火攻,使魏军蒙受了伏尸四十里、被掳五万人的惨败。北部边疆的所谓六镇,也先后发生叛乱,使北魏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在内政上,昏庸淫逸的胡太后于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临朝,朝政腐败,日甚一日,终至不可收拾。强盛一时的北魏终于在梁中大通六年(534年)分裂为西魏和东魏,最后相继灭亡。

(三)地理创作的温床

郦道元是一位出身于官宦家庭的北魏王朝的官员。他在南北朝这个干戈扰攘的时代里为官终身,毕生戎马,所以绝不是一个闭门读书、专心著述的人。但他居然写出了《水经注》这样一部不朽的地理名著。述及原因,则不能不提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所带来的地理大迁徙。

南北朝战争频仍,民族融合的时代背景,牵涉到广大人群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上的深刻变异。为了躲避战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迁徙高潮。居住在华北和中原地区的人民(以汉族为主)大量向周围地区迁移,其中以向南迁移居多。他们放弃了世代定居的干旱缺水的小麦杂粮区,迁移到低洼潮湿的江南鱼米之乡。当时长江以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能与北方相比,大量北方农民的迁移使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相融合,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到南朝时已经相当富庶。一少部分人民迁到河西走廊、辽东等地,与那里的少数民族一起开发边疆。而大批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此时也跨过万里长城,相继进入华北和中原,从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转变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游牧民族虽落后于汉族的经济发展,但是相比之下思路更开阔,敢于接纳新鲜事物,富于创新意识。北方汉族吸收接纳了游牧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内涵,更加勇于开拓进取。

如此规模的民族大迁徙,加速了民族融合,也极大地开阔了各族人民的眼界。这使得北方及南方的庞大人群,都面临着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新、旧地理环境构成了他们现实生活和思想上的强烈对比,空前地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和丰富了他们的地理知识。两地的风俗习惯逐渐交融在一起,其后代也从他们的父辈那里继承了有关两地的风土人情。这为许多地理学家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地理实践机会。资料和实践是地理研究的两大要素。与早期的地理著作包含了大量的假设和想象,缺乏亲身实践经验不同,这时的地理学家和地理著作,不仅在地理资料上左右逢源,其中多数都直接或间接地参加地理大交流,反映了大量的实践结果,这是前代的地理学者和地理著作无法比拟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理书数量很多,据《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史部地理类载,南朝陆澄曾编《地理书》一百四十九卷,注云:“合《山海经》以来一百六十家以为此书。”陆澄书虽早已不存,但我们知道战国秦汉地理著作很少,所以“一百六十家”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自魏晋南北朝。陆澄搜集的地理书还不全,刘知几说:“地理为书,陆澄集而难尽。”以后任昉又编《地记》,“增陆澄之书八十四家”。二书合计达二百四十四家。可见这一时期数量之多。从书名看,《隋志》所载地理书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几类。山水类,如《山海经》《水经》《衡山记》《游名山志》;都城类,如《洛阳记》《邺中记》;地名类,如《春秋土地名》《古来国名》《九州郡县名》;宗教类,如《佛国记》《洛阳伽蓝记》《京师寺塔记》;少数民族类,如《诸蕃风俗记》《突厥所出风俗事》;从征记,如《西征记》《宋武北征记》;总志类,如《十三州志》《大魏诸州记》《隋区宇图志》《隋诸郡土俗物产》;州郡地志,如《吴郡记》《南徐州记》《南州异物志》《三巴记》《司州记》。地理书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正是这样一大批种类繁多的地理书,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

当时人们的地理学思想在其他非地理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用真切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北方草原的自然风光,不是身临其境是写不出这样的诗篇的。

这个时代所有知识丰富的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无疑就是北魏的郦道元,而他所撰写的《水经注》,正是这个时代地理著作中的上乘之作。《水经注》一书中记载了他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这就表明郦道元同其他地理学者一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水经注》的记载遍及全国,但当时南北分治,郦道元从未踏足南方,于是他广泛收集他人地理著作作为间接的实践资料。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引述他人的著述就近五百种。这些都是同一时期地理学家的著作。郦道元能取得如此高的造诣,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时代造就了他的地理学思想和实践经验,成为他地理创作的温床。

同类推荐
  •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是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本书从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养生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曾国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曾国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
  • 西方将帅简说

    西方将帅简说

    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将领。他们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威风凛凛。因此,人们常常看到的是他们强悍的一面,很少关注他们的生活。当然,成功的将领是用战争来证明的。除此以外,那些威名赫赫的将帅,也和我们一样有正常人的生活,他们也会犯错,也会有各种性格的缺陷。当然,如果在战场上表现出缺陷的话是非常致命的。
  •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维基解密:阿桑奇和他的解密王国

    一个行踪不定的网络黑客,一个神秘莫测的解密网站,引爆了外交界的“9·11”,颠覆了世界旧秩序。
  •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口述实录

    梁漱溟是一位信奉佛教而又蜚声海内外的儒学大师,性格耿直,敢说敢为。他是毛泽东的挚友、诤友,也是一位身份特殊的老朋友,在三十多年的交往中,有过彻夜友好的长谈,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也有在大庭广众之下针锋相对的吵骂,这其中的恩恩怨怨,让人惊叹,也让人称道……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梁漱溟远在四川未能参加,据说,当天周恩来在天安门城楼上曾感慨地说过:可惜今天的盛会有两个人不在场,一个是梁漱溟,一个是邵明叔。
  • 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谋略就学李鸿章(晚清名臣·励志经典版)

    《谋略就学李鸿章》是一本全面讲述李鸿章谋略人生和洋务改革经历的全传。作为近代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他的层面太多,心理太复杂,一生被人靠人800多次却依然挺立。后人对他的褒与贬,也对立得太厉害:他替朝廷打仗,结果成了“刽子手”;他建海军,结果舰队覆没了;他办洋务,结果洋务失败了;他搞外交,结果到他这儿,全是投降“议和”。李鸿章凭借自己的权谋博弈,背靠慈喜太后,成为晚清权力最高的大臣,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热门推荐
  • 虎授

    虎授

    一人一虎被卷进了一个千年阴谋之中,他们究竟怎么才能摆脱命运。
  • 重生之神龙传人

    重生之神龙传人

    当一个青年在一次意外的救美当中死去,可事后又被龙神所救,让他重生在了8年前,同时给予了他保卫地球的任务……欧洲血族?那是他的小弟!
  • 天南行

    天南行

    小男孩幸运值爆表,拜强者为师,从此之后展开了一段不一样的生活奇遇。不要忘了也看一下作品相关,是世界的简介喽。
  • 大虞宫墙

    大虞宫墙

    梵容生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让自家倨傲无匹权势无双打压他欺负他的皇姑下台。为了梦想他发誓可以上的战场,出的塞外,打的皇叔,控的感情!直到最后,他才恍然大悟。他的梦想从来都不是梦想。大虞皇室多荒唐成员,长公主梵音邪,更是大虞史上祸乱宫闱的典型案例。她这一生,生如春花之灿烂肆意,死如秋叶之壮丽静美。一国公主从人人景仰的战神英雄沦落为祸国妖姬,恨不能人人得而诛之。只是为什么,那丧尽天良的绝代风华之人城头一跃,沾湿了无数人的梦中枕?
  • 新世纪校内生活

    新世纪校内生活

    那些美好的校园生活回忆,你,还记得吗?校园生活仿佛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本书的主人公,一起体验校园生活吧!
  • 惊心动魄

    惊心动魄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刘文东’必须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只有变强了他才能让自己身边的人过上一个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为了能让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过上完美生活他曾经历‘千辛万苦’但他却从未放弃过那心中最初的梦想。一条不一样的强者之路从这里开始。。。。。
  • 邪妻乱苍天:凤转流云

    邪妻乱苍天:凤转流云

    苍穹起,风云变。她,曾经是在现代人闻惊恐的无冕之王——破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遭他手,离奇穿越。再次睁眼,却是流鸣国赫赫有名的废材郡主,年仅十岁,无知懦弱,灵力与武力皆为零,是叶府里人见人欺的草包。当她与她的灵魂相融合,风云俱变,天地不祥。世人惊叹,本拥有废材草包之名的长黎郡主,忽然转变成冷漠不惊的她时,不受人悔虐,出言不逊,把那些欺负过她的人狠狠的踩在脚下,让他们生不如死,才纷纷明白,她已然不是她。这一世,命运坎搁,她冷淡看待;危途险境,她磨练修为;强敌琼出,都无不败在她的石榴裙之下。却没人看到,她遮掩在冷漠下的痛苦与落寞。江山权谋,真情假爱,到底哪里才是她的归宿,谁,是真心爱她的人?
  • 冲出尸群

    冲出尸群

    他从没想过会面临这种场面,以前只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场面。他觉得好笑,看着那些漫无目的,四处游荡的怪物。看的时间久了,他越看越熟悉。他觉得肯定在哪里见过,直到低下头看到自己藏青色的皮肤……
  •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由名家郑振铎翻译,意境优美、文笔隽永。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 罪与罚:女书记

    罪与罚:女书记

    她,游走于沉沦与救赎的罅隙间,以女人的角色,演绎一场中国官场的罪与罚,一位做官的女人,一条女人的做官路,趁人事大换血之际,林若楠借机上位,并与投资商搞地下恋情,随之事业与情感,危机丛生……当人性被欲望掩盖,便会在通往罪恶的道路上一路欢歌,当歌声尽了,人性的结痂处便被缓缓揭开,血色布满瞳孔,为官的女人,还是女人吗?波澜起伏间,延展开一位女书记的真实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