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5200000009

第9章  有声胜无声

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萧条,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同样受到了冲击。

许多工厂、商店相继倒闭,人们在温饱线上挣扎着,自然无心问津电影等娱乐,所以许多电影院也不得不关门歇业。

邵氏兄弟又一次面临抉择。但他们经历过比这更艰难的时刻,所以并不惧怕,他们决定坚持下去,等待经济复苏。他们一边让戏院降低票价,一边努力拍摄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来吸引观众。

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电影发生了划时代的转变。

早期的电影,是默片的一统天下。1926年8月6日,是世界电影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唐璜》,在美国上映。中国对有声技术的接纳比较晚,1931年,中国才拍摄出第一部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划时代的一笔。它宣告了无声电影时代的结束。看过有声电影的观众,对电影没有声音深感遗憾,都不再看默片,使默片在国内越来越没有市场。

事实上,在默片时代,曾涌现过一大批优秀的电影明星,如卓别林、嘉宝等等。当第一部有声片在美国放映之后,曾在全球电影界引起过巨大的震动和激烈争论,许多艺术家完全不看好这项发明。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曾说过:拍摄现场有几个人戴着耳机坐在那里,打扮得像来自火星的战士。在演员上方悬挂几只话筒,犹如钓鱼的鱼钩一般。这种景象是如此的复杂而又令人沮丧,在这堆垃圾的乌黑中,谁还能有创造力?

卓别林作为艺术大师,他自然更为看重艺术自身的魅力,而不是依靠现代科技搞噱头。他认为艺术只有远离那些,才会纯粹,才更靠近艺术本身,也才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但电影毕竟是最为大众的艺术,观众喜欢更通俗、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所以,虽然其他一些靠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演员,担心电影一旦有了声音,会令他们失去优势;而许多电影公司的老板因为需要在添置拍摄、放映设备上消耗太多资金,担心得不偿失,但有声电影的普及,仍然势不可挡。

世界电影史上,华纳兄弟公司领先一步。华纳兄弟以他们商人的眼光,看出这里面蕴藏的巨大商机。他们闻风而动,组织技术人员,试着拍摄有情节的有声故事片。1927年,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了。影片由华纳兄弟公司拍摄,耗时8个月。

由于成功地拍摄了有声电影,华纳公司在短期内即跨入美国的大型公司之列。其他公司也纷纷行动,到1930年,美国的所有影院,几乎都完成了有声设备的改造,美国就此跨入有声电影时代。

因为经济的相对落后,有声电影进入中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许多戏院老板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添置有声设备,电影公司也不愿意在未知的领域内投入金钱,所以,在有声片出现了8年之后,直到1936年,默片才在中国彻底销声匿迹。

但中国观众接触有声电影却并不晚。1929年2月4日,中国夏令比克影戏院,首次公映美国有声电影《飞将军》。电影里的人物突然开口说话,令观众感觉很新奇,引起一时轰动。但片子里的英文对白和字幕,却不被观众接受。他们觉得这奇怪的声音是一种扰乱,还不如看默片。

因为默片暂时还有市场,许多电影公司的老板就不欲投资有声设备。但明星公司的老板周剑云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有声片是必然趋势,而一旦拍出国产有声片,这种英文对白的进口西片将再无市场。国产有声片,恰是对付进口西片的利器。

当时,“明星”的当家演员胡蝶、阮玲玉、张织云等,大多是广东人,平时讲粤语。周剑云告诉她们:“明星”今后以拍有声片为主,你们要学会讲国语,发音要标准,而且要有感情。

这些人里,只有胡蝶曾长时间在北方居住,能讲一口标准国语。因此,明星公司筹拍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的时候,胡蝶当仁不让成为女主角。

《歌女红牡丹》的剧本是当时著名戏剧家洪深所撰,讲述一位京剧名伶红牡丹坎坷多难的命运。影片由张石川导演,胡蝶、王献斋主演,在美国人开设在上海的百代东方公司录音,耗资12万,历时半年,属于大手笔大制作。

名导演、名演员、新技术,加上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该片一上映,即震撼了整个上海滩,人人争睹国产有声影片。

事实上,《歌女红牡丹》严格说来,还算不上真正的有声片。在那部影片里,只有人物对白,却没有周围环境的声音效果。人物在说话唱歌时,仿佛身处真空当中。明明周围车水马龙,却听不到声响,倘现在看来,定然十分诡异。

至于有声片的制片过程,也是相当原始的。胡蝶在她的回忆录里曾经有过介绍:电影先按默片拍好,然后全体演员背熟台词,再到百代唱片公司将台词录到蜡盘上。录完后,一面在银幕上放影片,一面在放映室装留声机放蜡盘唱片,通过银幕后的扩音机播出。

从叙述里不难看出,如此原始的发音方法,其实存在着许多弊端。当时的影片放映技术和放映设备都比较落后,难免会出现影片断片、跳片的现象,而这时,蜡盘录音还在继续,于是银幕上的画面,和观众听到的声音,就成了两张皮。往往银幕上一个男人在张嘴,而观众听到的却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有声片还是受到了国人的热烈追捧,明星公司作为中国有声电影的急先锋,从中获取了很大的利润。

利益永远是商家的最终追求。看到“明星”靠有声片赚足了钱,其他电影公司也纷纷跟上,要让银幕上的人物开口说话。较有影响的有友联公司拍摄的《虞美人》,华光有声电影公司拍摄的《雨过天晴》等。但这些片子与《歌女红牡丹》一样,也是借助外国人的人员和技术拍摄而成,不能算是中国自己制作的电影。

当时让电影发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蜡盘发音,就是把电影所有的配音都录入一种蜡盘,然后在放映时与影像同步播出。这是比较原始的技巧,如果发音和画面的衔接错位,就会闹出笑话,也许蜡盘放出的是一个小姐的声音,画面里却是一只狗在叫。另一种技术就是片上发音。就是在影片后期制作时候,把声音和画面记录到同一个拷贝上,这样在播出的时候,就能保证声音与画面同步了。但这种方式,后期进行技术处理的过程比较复杂,录音设备也比较昂贵,中国的电影公司想用这种技术拍摄,必得借助外国人的技术力量和设备。

没能在有声电影领域抢得第一,邵醉翁遗憾之余,反倒不再着急。他想,既然时间上输给了“明星”,那就在技术上、品质上超过它,把市场赢回来。他不惜重金,多方聘请技术人员,拍了一部画面与声音同步的影片:《歌场春色》。

《歌场春色》果然不让邵醉翁失望。这部片子1930年10月,在“光陆”、“南京”两家戏院同时上映之后,轰动一时。畅快的画面和对白,令观众如置身情境当中,再不会出现画面与声音剥离的尴尬。此片一出,南洋等地片商闻风而至,特来订购了大量拷贝。

如此火爆的局面背后,邵醉翁却有苦难言。因为当时“天一”靠自己的技术,远不能拍摄有声影片。但因为有声电影是新技术,美国公司和已经掌握这一技术的日本公司,都拒绝出卖设备和技术,只同意以合作的方式,提供技术支持。这种情况之下,邵醉翁只好向美国人租借有声电影器材,并聘请外国技师来华进行拍摄。虽然上映后反响热烈,票房火爆,但邵醉翁向美国公司等支付了巨额租金和酬金以后,居然所剩无几。

但不可否认的是,《歌场春色》的诞生,促使中国电影生产进入了先进的有声技术时代。

此时,邵逸夫与邵山客在新加坡正受着经济萧条的困扰。虽勉力支撑,却眼见得娱乐场生意日益冷清,顾客日益稀少。邵氏兄弟分析,这种局面的出现,经济萧条只是原因之一,作为娱乐行业,不能推出新的娱乐形式,久之顾客难免厌倦,生意自然会越来越清淡。

他们在与上海的大哥通信中,了解到有声电影在国内的情状。邵逸夫敏锐地意识到,有声电影已成不可扭转的趋势。他思来想去,果断做出一个明智决定。他找到邵山客,说:“三哥,我打算拍有声电影。现在只能靠有声片救市了。”

邵山客有些犹豫。他沉吟道:“老六啊,有声电影大哥已经搞了。你也看到了,核心技术控制在外国电影公司的手里,他们怎么会把利润拱手让出?大哥的《歌场春色》,刨了成本,等于赔钱赚吆喝。”

邵逸夫胸有成竹:“这我当然想到了。所以我打算走另外一条道,咱们不找美国或者日本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援,而是直接去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

邵山客闻言一惊,继而深感振奋。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可以完全不依靠外国公司拍有声片呢?他没想到六弟有如此胆识魄力。但美国毕竟是个过于陌生和遥远的地方,此去究竟如何?他不无担心地说:“现在经济不景气,投入大笔资金去美国购进设备,拍摄有声电影,会不会让咱们血本无归?”

早已将这个问题在脑海中想过无数遍的邵逸夫,信心十足地说:“正因为现在经济萧条,大家都不敢投资,咱们才要抢先出手,占领市场。三哥,你放心,不管经济萧条不萧条,电影什么时候都会有人看,重要的是我们要拿出观众喜欢看的东西来。”

其实邵山客对南洋电影市场的萧条,也一直在思考对策,他如何甘心自己在南洋苦心经营的电影事业就此没落。有声片出现以后,他不是没想过拍摄有声电影,但大哥在上海的经验令他对拍摄有声片望而却步。外国公司的层层盘剥,使公司没有什么利益可图。现在六弟提出去美国买设备,令他眼前一亮,认为依靠自己的技术拍摄有声片,或许是拯救南洋市场的良方。

但他还是有顾虑,问邵逸夫:“美国的电影商不肯把设备和技术卖给大哥他们那些中国的电影公司,又怎么会卖给我们?”

邵逸夫笑了:“三哥,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的电影公司,都是到中国占领市场的。中国人拍出能讲中国话的电影,他们的电影就没有市场了,他们当然不希望中国同行自己拍摄有声片。但生产有声器材的公司不会这么想,他们希望全世界的制片公司都拍有声片,他们的设备才能卖出去。现在,我们就是去美国找生产器材的公司,他们肯定不会拒绝咱们的。”

邵山客心情豁然开朗。他的种种顾虑,都被邵逸夫打消了,可见六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邵山客终于点头:“好吧,我这就安排人去美国,购进有声器材。”

邵逸夫摇头说:“不。我自己去。”

邵山客看着六弟,不清楚他是怎么想的。此去山高水远、旅途颠簸不说,南洋的业务也需要他打理,何必要自己亲跑一趟?

邵逸夫看出了三哥的疑虑,正色说:“不错,单纯购买设备,谁都可以拿着钱去买回来。但我希望我能亲自去美国,到好莱坞亲身体验一下,不光学习他们拍摄有声电影的技术,更可以借鉴他们的经营模式。那可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

不墨守成规,目光深远,正是邵逸夫难得的商业品格。他的这一决定,对他日后在电影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他后来在香港清水湾建造“邵氏影城”,很大程度上是受这次赴美参观好莱坞的影响。

邵山客被说动了,当即答应他去美国。他们给大哥写了一封信,将邵逸夫将要亲去美国购买设备并参观考察的事,向邵醉翁作了汇报。不久,邵醉翁回信称赞老六有见识有气魄,敢开风气之先,完全赞成他去美国买设备。

于是,邵逸夫开始着手准备赴美相关事宜。直到这时候,他先前的豪情壮志,才变成了忐忑不安。有声电影的拍摄技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他的脑海中完全是一片空白。到了美国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没有人能够告诉他。前路茫茫,而他需要一个人走下去。邵逸夫只记着一点:无论何时,都不能退缩。

1931年的夏天,邵逸夫作别送行的人们,只身登上驶往太平洋彼岸的客轮。

从新加坡到美国,轮船在海上大约要走一个月。这是令邵逸夫终身难忘的一次航行,可谓九死一生。他晕船晕得很厉害,在惊涛骇浪中,一路上吐得死去活来。不料船到美国西岸,眼见就要结束这次艰难旅程的时候,却突然发生了海难,他乘坐的轮船触到暗礁,顷刻船体破损,海水涌入。邵逸夫抱着一块舢板,在海上漂了一整天,就在他几近绝望、以为自己将命断于此的时候,终于等来了救援船只。

邵逸夫是被人抬着,踏上这个陌生国家的土地的。船到旧金山,因为极端虚弱,他直接被人送进了当地一家黑人医院。但邵逸夫如何能在医院躺得住,第二天,他刚刚能站起来,就趁人不备,从医院溜走了。

邵逸夫不顾身体的虚弱,立即乘车奔赴洛杉矶。当他终于来到他心中向往已久的“梦工厂”好莱坞时,他才觉得,他这次穿越浩瀚的太平洋,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吃的所有的苦,受的所有的罪,都值了。

好莱坞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基地。在当时,那里的电影制作已经是流水作业。面对如此庞大壮观的场面,邵逸夫震惊了,他细细地参观了每一处允许参观的地方,感受到什么叫做真正的电影工业。就是这一次,让他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照此规模,在中国建造一座属于东方人的电影城。多年以后,梦想果然成真,邵逸夫在香港清水湾建起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城。

为了多了解一些拍摄有声电影的技术,邵逸夫在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来,有机会就去好莱坞参观。同时还结识了一些当地人,他们住在好莱坞附近,往往会对拍摄技术有些了解,邵逸夫就虚心求教。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从好莱坞退休的摄影师,通过他,较为详尽地了解到技术关键。

邵逸夫近乎贪婪地在好莱坞连续看有声电影。他带着行家的眼光,与国内的影片进行比较,不得不叹服好莱坞在电影拍摄技术上,已经走得太远了。

离开好莱坞,邵逸夫来到纽约。这里汇集着各种美国先进的电影拍摄器材。邵逸夫又一次惊叹美国人的技术之先进,设备之优良。他几经比较,认真挑选,艰难谈判,终于买下一批一流的器材。

又是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带着一批新式拍摄器材,邵逸夫回到新加坡。虽然这次美国之行让他吃尽了苦头,甚至险些把命丢掉,邵逸夫却毫不后悔。因为这回他眼界大开,心胸见识都不同从前了。他回来以后,果然带动了电影业新的跃进。

邵逸夫曾经在“天一”公司担任过摄影,但面对一批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他还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遇到问题,连一个可以请教的人都没有,外国专家不愿意教,而中国人中,他本人就是吃螃蟹者。他只好自己慢慢摸索,一边继续拍无声片,一边研究有声设备。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兴国富家:范蠡

    兴国富家:范蠡

    本书讲述了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范蠡的一生。内容包括:范蠡出世、吴越恩仇、卧薪尝胆、伍子胥奔吴、扰乱吴国、勾践灭吴、一代商圣等。
  • 仰望星空魏书生

    仰望星空魏书生

    本书分为七大章,作者对魏书生丰富深刻,多姿多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以及他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地研究、总结、评论,对他的巨大贡献和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予以评价。
  • 忠谏人生:魏征(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忠谏人生:魏征(中华历朝著名宰相大传系列)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对魏征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隋末唐初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魏征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 原来努尔哈赤

    原来努尔哈赤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努尔哈赤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对清代历史的影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努尔哈赤既播怔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光宣衰世’的基因”。
热门推荐
  • 逆天之霸歌

    逆天之霸歌

    元宵是夜,古皇封帝,一场早有预谋的谋杀开始。失去了记忆的少年,能否找到曾经?阎王的催命符,是否真的可以无解?我命由我主宰,管你是神是佛,挡我者,杀之。逆天之霸歌,由我谱写。
  • 情非得已爱上你

    情非得已爱上你

    亿万富翁的家庭里的腹黑大小姐有着怎样的神秘身份?神一般完美无瑕360°无死角的妖孽男子又是从天而降!??当神秘的小美妞遇上那倾国倾城的大帅哥该会发生什么激情四射的事情来?什么?!小美妞竟然让一个同样神秘却有着天大的力量与完美的外表的男子做她的男仆?!哭瞎.....怎么可以要来做男仆呢...难道男仆还要满足主人的生理需求?!哦吼吼~快来扑倒那小妖孽吧!
  • 独异志

    独异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之浩劫之成神

    神之浩劫之成神

    电子竞技风靡的时代,惊世游戏神之浩劫横空出世。3D操作,高空gank,各种人物引领风骚。游戏小白江南跟随朋友去观看第一场征服比赛,被深深的吸引无法自拔。在各种大坑、深坑之中杀出重围成为“老司机”登上大师巅峰。最终带领自己的路人团队征战职业圈,卫国争光获得电子竞技的最高荣誉。
  • 天华灵变

    天华灵变

    前前世没不甘陨落,第二世含恨不然,第三世终于迎来转机,看张阳这次的完美逆袭“神仙”,当只见他身怀六器四兽二女一妖,成就荒古第一神!
  • 起源树下的猎人

    起源树下的猎人

    王辑被一个邪恶组织复活在公元2017年的夏末。一封来路不明的短信告知他:可以摧毁人类的毁灭种已经生根发芽,这个文明世界进入了毁灭倒计时。唯有他能阻止,但时间剩余不足18小时。一次惊心动魄的实验冒险由此展开;塔吊、水井、图书馆,所有线索让王辑寻找能够让他渡过难关的东西;忍具、刺客伪装,还有地下世界的魔法物品,多个世界的奇异道具降临在他的世界;帮助他应对未知太空降下的毁灭灾难。复活的普通人自这一刻起不再普通,他将成为当下世界历史中,一个史无前例的猎人。
  • 高冷男神的蜜宠

    高冷男神的蜜宠

    一次荒唐的买醉,竟与陌生男人阴差阳错发生了关系!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竟发现那人居然是自己高冷孤傲的顶头上司。“做我一个月的女朋友。”一场交易就此开始……然而婚礼前夕,她却怀着身孕不知所踪,原因竟是……
  • 乱世挽纱曲

    乱世挽纱曲

    有一种爱情,就算爱得再深,都永远无法说出口,只能深埋心底,任其糜烂,却每分每秒都要承受着那种噬心削骨之痛。还有一种爱情,无关心动,无关感动,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今生只能天涯陌路。在激进女学生沐挽纱的生命里,便遇到了这样的两段爱情,在战火四起时诞生,在江山飘摇中沦陷。
  • 魔女仙妻:师父,你站住

    魔女仙妻:师父,你站住

    皇室内斗,他的父母惨遭迫害,他一出生便成了孤儿。二十五年后,他强势回归皇室,从此走上内斗皇室,外斗邪道的道路。十七岁的少女,对记忆中第一个给她关爱、给她温暖的人,一个屡次救她的人,那颗悄悄开放的心,怎能不慢慢靠近呢?有些情感,仿佛与生俱来,天生注定,避无可避,逃不可逃,内心再坚强,却抵不过最为无形无影的情字。情网恢恢,无边无际,一旦萌生,见与不见都会繁茂滋长。可是,这网,网得了自己,网得了他吗?她出身魔教,拼尽全力追随他的脚步,那份温暖,她此生难忘,那份清淡,只给她馨香!一生柔情,一世苦恋,却抵不过命运的戏弄……
  • 漫漫韶华

    漫漫韶华

    最后一只纯血种吸血鬼的爱恨纠葛。夜空下泛红的双眸,潜伏着接近猎物的獠牙,躁动不安的灵魂,指尖滑下的不知又是谁的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