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8900000010

第10章 中国哲学典型理论观点入世和遁世思想(2)

明清之际,封建社会危机已经明显暴露,资本主义萌芽和城市市民阶级开始出现,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尖锐的民族斗争。这些矛盾丛聚,造成了激烈的社会动荡,刺激着文化思想界。如同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各种思想在这一时期勃兴,大放异彩,形成了一股带有启蒙精神的思潮。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不是表现在个别的思想领域里,而是反映在思想的各个方面。尽管此时具有启蒙精神的思想家,只是少数进步的知识分子,而且他们的思想还假托上古三代的理想,运用着旧时代的语言,但是,他们能用旧的基础创造新的思想,冲破旧的传统和教条。他们不是要对已经破漏不堪的封建社会做“补天”工作,而是朦胧地向往着未来的新社会,表现了“历史的乐观主义”。他们眼界开阔,具有洞察和猜测能力,代表了进步的社会阶级即市民阶级的利益,因而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突出表现在黄宗羲所着的《明夷待访录》中的社会政治思想方面。黄宗羲主张民主、平等和“议会政治”,激烈批判了君主专制主义。他一反过去传统的经济思想,主张工商皆本,重视货币的作用。要求平均土地等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市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就关于其中土地平均的思想看,它实质上不同于这个时期在农民革命一中所提出的“均田”思想。农民革命的均田思想,是封建小农平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它是农民起义的思想动力,并企图以武装革命的手段加以实现,但它并不能带来近代的经济思想。而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大都是以历史的观点提出的。他们表面上用了“法古用夏”的手法,而实际上是在“援古筹今”,他们深信自己所憧憬的民主平等社会是历史进化的必然。黄宗羲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到了清代,章学诚继其传统,就史学本身提出了进步的思想。启蒙思想家之所以眼界开阔、思想奔放,是由于他们一般都具有“近代推论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是与他们在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分不开的。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是王夫之和后来清代的戴震等人。他们虽然是沿着张载元气本体论的思想发展而来,成为中国古典唯物主义的最后两位大师,但也是开启了近代思维活动的两位哲学大师。其中王夫之在气的根本问题上,摆脱了张载等人所理解的那种狭隘的实物性,而从哲学意义上概括出了物质是世界最本质的属性,因而能更好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王夫之在认识论、辩证法等方面也达到了古典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并从中孕育出一些近代的哲学思维。戴震以其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唯心主义理学作了猛烈的批判,与明末以来的进步文学思想相呼应,表现了反封建礼教和要求民主、个性解放以及要求理性的近代市民思想。可以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不仅在哲学上,而且也在自然科学思想上萌芽着近代的思维方法。

李贽的叛逆精神

明末思想家李贽横空出世,不仅对当时的思想界冲击极大,即使到后世也仍有重大影响。他的哲学思想是王守仁和王畿的心学的一个演变结果,但其独创性十分明显。其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于封建正统思想的某些方面的怀疑和批判。这种怀疑和批判的理论根据是他的《童心说》。他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心之初也。”所谓“真心”就是普通人所说的真心真意,是对于假心假意而言的。李贽所要批评的对象,是当时那些“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假道学家。

他也批评了当时的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考试主要内容是八股文,八股文号称是“代圣人立言”,其实是一篇篇假话空话。李贽进而把他的批判推及到整个的道学,他说所谓的经典,无非是那些迂腐的门徒,懵懵懂懂,记忆孔孟的学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名随其所见而胡乱写到书上。后来的读书人不能细察真相,就说出自圣人之口,奉为丝毫不可加以怀疑的经典。而其实,其中大半不是圣人的言论;即使是出自圣人之口的,也不过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发,就像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一样,这类临时药方怎么能当做万世不移的真理呢?李贽这样的说法,在当时简直是大逆不道。

李贽否定了儒家经典的真理性,提出以“童心之言”为标准,即一个人根据自己对于事物最初的反应来作独立的判断。他认为,“童心之言”才是最可靠的,这样的“言”可能和孔丘不合,但那是无关紧要的。他说,天生一个人,自会有一个人的完整性,不需要得着孔子才足用。千古以前无孔子,难道人就不是人了吗?王阳明只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他所说的良知只限于关于善恶的判断,李贽的“童心”不受这个限制,凡人生来就有的能动性,都在“童心”的范围之内。照他所说,人只有根据“童心”说话,所说的话才是真话;根据他的“童心”办事,所办的事才是真事;根据“童心”而生活,这个人才是真人。这就是李贽对于王守仁“良知”说的发展。

封建时代重农抑商,这是地主阶级的经济政策,也是地主阶级和商人进行阶级斗争的主要策略。商人阶级的态度就是地主阶级没落的开始,为私或重利是商人的特点,所以李贽为“私”和“利”辩护,就是商人抬头的标志。李贽也反对轻视妇女的封建传统。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很低的,妇女是低于男子一等的人,“妇女见短”就是说妇女没有远大的见识,而李贽完全否定这一点。李贽的妇女观,也是封建传统观念开始没落的标志之一。

清代朴学和乾嘉学风

清代的“汉学”,又称“朴学”,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以考据为主的学术。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清初顾炎武的治学方法,结束于鸦片战争时期。由于它影响巨大,历时较长,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学术思想史上,常常与宋明时代的理学并称。

明末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促生了市民阶层的近代思想意识,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和满族人关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激烈复杂,整个社会呈现出“天崩地裂”的动荡状态,从而产生了一批与民族斗争和社会政治斗争紧密联系的思想巨人,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这些思想家运用考据方法的目的,只是在于通过对古典经籍文字上的训诂考证,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所以不能称他们为考据学或汉学。到了18世纪的乾嘉之世,清代封建统治对文化思想进一步加强了专制控制,大兴文字狱,凡清朝统治者认为有忌讳的书籍,都被查抄烧毁;同时又采取软的手法,把大批隐逸的学者请到清政府设置的四库馆和明史馆,让他们脱离社会现实斗争,专心于一字一句、一笔一划的训诂考证,以消弭他们的民族意识。这就是乾嘉汉学出现的原因。它之所以称为汉学,又与它当初反对宋明空疏的义理之学有关,这就牵涉到所谓经学的历史问题。还在明朝末年,就有人指出王阳明心学流于玄虚,王学中人,口谈心性,实际却是呼奴狎妓,醉卧庵堂,不仅学术空虚腐朽,而且败坏社会风尚,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也毫无应对办法。于是有的人主张抛弃王学,尊崇宋学。因为朱熹他们毕竟还多少讲一点格物致知,叫人认真读书,研究事物,如果再掺入一些汉代的考据精神,这个宋学就比王学实在一些。后来,又有人进一步指出宋学的流弊也是空疏,直接提倡汉学,即汉代许慎、郑玄的训诂考据之学。汉学重实证,比空疏的宋学显得质朴,故也称汉学为朴学。

清代汉学已缺乏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所具有的反抗民族压迫和近代社会启蒙的思想内容。清代汉学的主要阶段即乾嘉汉学,先后分为吴、皖两派,吴派惠栋“其学好博”,但“识不高,心不细”,固守汉儒之说,不如皖派戴震能够“综形名、任裁断”,即能通过考证,综合归纳,按自己的看法作出判断。戴震在他的《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所表现的,是“由字以通辞,由辞以明道”,这就不能算是为考据而考据。戴震不是尽用汉儒之说,只是用了汉人的训诂方法,而其目的仍是求其有用的道和理,即求其义理,故在哲学上能提出一些唯物的观点,并能提出“以理杀人”的反理学思想。但戴震仍不免“繁称博引”的烦琐趋向。他的学生段玉裁和二王,虽在考证中善于归纳和演绎。堪称精粹,在音韵、文字学上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然而他们却进一步把戴震烦琐主义的缺点,发展成为为考据而考据,走上了偏枯的道路,失去了反理学的精神。这在政治上正是迎合了清朝统治者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清代最初的汉学原本是因反对宋明理学而起的,清初学人对古代经史的研究,重训诂,凭实证,用以阐明其精义所在,为社会提供切实有用的东西。但是汉学家们越到后来,就越舍本逐末,这种倾向在戴震之后已很明显。他们把训诂考证视为目的,结果出现的是一批音韵派、训诂派、校勘派、金石派、辑佚派等等,他们对经史的研究,流于支离琐碎,忘记了现实世界。这就是清代汉学发展到极盛时期的情况。这种情况当时就引起章学诚、汪中、焦循等人的不满;以后的龚自珍、魏源和清末的康有为,他们眼看清王朝政治腐朽,外患又日渐严重,对汉学更是大为不满,于是把以前常州学派庄存与、刘逢禄曾提倡的公羊学,树为旗帜,大搞托古改制。因此,在鸦片战争前后,公羊学开始左右清代晚期的学术思想,而乾嘉汉学也就从此衰颓不振。但是,乾嘉汉学对史籍的考证、订伪、整理,对中国文化史贡献巨大,历史上不少的古籍,经过他们穷年累月的考订,才算斩去了葛藤,变得可以理解,为我们今天研究历史,提供了许多条件。清末学者阮元曾将他们所考证训诂的着作,汇编为《皇清经解》和《续经解》、《经籍拫诂》、《十三经校勘记》等巨着,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总之,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经过“汉学”转化,已趋于暮气沉沉,思想的创造力枯竭了,这也与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行将没落是一致的。

天命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命思想有极广泛的存在市场,其意义也十分复杂。在传统语言中,天、天命、天道、命等概念有极大的相通性。最初,天命的意义等同于天神、天帝,后来,随着人们认识自然的深化,其涵义有了变化。大致而言,对天命有两种理解:一是把天视为无意志的自然,天命即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一是把天当作有意志的至上神,天命即上天的意志和命令。由于孔子有五十而知天命的自许,天命思想受到后人极大的重视。

在夏、商、周三代,天被视为至上神,人们认为天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它能够发布命令指挥人世的一切。三代革命之际,天命往往被说成是社会变动的根据。《尚书·汤誓》中汤说,夏人罪恶深重,天命我杀之。殷商时代,占卜成风,人们把一切人事活动都看成是由天意来决定的。帝生子立商,是商人牢固的信念,盘庚迁殷被认为是续命于天;纣王将亡,他还自认为是有命在天。周灭商后,周公继承并发展了殷人的天命思想,认为周的天下是上天授予的,文王获有天命,才进行灭殷行动的。殷周倾覆,使周公提出了上帝可能改换人间代理人的观点,他说“皇天上帝,改厥元子,皇天无亲,授予有德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统治者实行德政,顺从民意,上天才会让他统治平稳。西周末年,有些人对天的正义性提出了怀疑,认为上天无德而降灾,进而开始否定上天。春秋时叔向、子产等人的无神论倾向,就是这种否定天命的新思考。与当时无神论、怀疑论思想兴起相一致,孔子对天命问题持一种比较折中的态度,倾向于把天视为自然,把命理解为包含异己的不可知因素的东西;但受殷商以来原始天命思想的影响,孔子有时也把天看作是有意志的主宰,认为获罪于天就没有祈福处了,所以要求人敬畏天命,这反映了他思想的矛盾。孔子的天命思想奠定了儒家天命观念的基础。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天命神性思想,荀子则发展了孔子的自然天命思想,把天命看作是自然规律。《易传》的天命观大体不出孔孟。庄子好谈命,认为一切都是命定,人们对现状安之若命是至德的表现。墨家则否认天命,力倡非命,认为天有意志,天鬼能赏善惩恶,有了天鬼,就不会有预定不可改的命。西汉董仲舒把以前的天命学说神学化、神秘化,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是对前人思想的一种倒退。汉代人多讲三命,东汉《白虎通义·寿命》说命有三种,即寿命、遭命、随命。赵岐也认为命有三名:

行善而得好处叫受命,行善而得恶是遭命,行恶而得恶叫随命。王充继承了唯物主义的传统,批判了神学目的论,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认识,从根本匕否定了大帝鬼神和福善祸淫的天命迷信思想。但他却相信命,认为人一出生,就有命定的吉凶。到唐代,韩愈重新提出贵贱、祸福决定于天的天命思想,把天看作有意志的人格神。柳宗元则认为上而玄的是天,下而黄的是地,天地是自然,批判了天能赏功罚恶的迷信,认为功者自成功,有祸自得祸,天人不相关。后来,刘禹锡进一步发挥了柳宗元的思想。

宋明时代,天命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哲学家们把它与气、理、性联系起来,天命的原始、世俗色彩少了,而思辨性加强。张载认为义命合一,义是当然之理,命是自然之理,两者是统一的。程颢、程颐两兄弟言义言理而不说命,主张注重人事天理而不必说命,是天命思想发展中的新思想。南宋朱熹对二程的天命观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前人所未发,但他自己却说命,认为人的生死寿夭、贪贱贫富是命中注定。朱熹有时又把天命看作是事物当然的理,是天道流行而赋予万物的那个东西。明代王良承认有命,却不赞成听命、安命,而要求造命。王夫之也要求造命,但提出人可以为天下造命,却不能为自己造命。清代颜元主张主宰命运,掌握乾坤。传统的天命论思想,至近代随着帝制的推翻,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但其中的一些思想在民间一直留存着。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天命有时还指善性的本原,儒家经典《中庸》说:

“天命之谓性。”从赋予上说是命,从禀受上说是性,天命是人本性中仁义礼智的根源。从宋到清,不少哲学家受《中庸》影响,都从此义上解释天命。

阴阳五行观念

同类推荐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和谐处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和谐处世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十三经开讲:左传开讲

    本书解读《春秋左传》,先述先秦史官文化的渊源,从《尚书》《春秋》两部著作的特点揭示《左传》产生的背景与学术继承性。对于《左传》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倾向,作了细密的评说。对《左传》的人物形象、战争描写、叙事写人、行人辞令,甚至虚构的故事情节等进行了简要剖析。书中还探讨了《左传》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认为《左传》作为史传文学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热门推荐
  • 一棵树的爱情童话

    一棵树的爱情童话

    一个是混迹黑道的少年打手,一个是被包养在金屋玉宇的美色少女,相遇,相处,当爱情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临时,是选择物欲还是感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今世里他和她的爱情是喜剧亦或悲情……时空穿越的救赎中又会有多少奇幻经历……美丽的童话是一棵树的生命,美丽的童话是一棵树的痴情!
  • 古家魔女修神记

    古家魔女修神记

    女主古绫音由气体产生灵智转生成人,家庭和睦。不料,一场偶遇,差点遭遇灭族之祸。因此,绫音决定加入修仙门派,誓要报仇。看女主如何一步步地提升实力,消灭敌人,结得良缘。在修仙的道路上闯出属于她的精彩人生,成为那至高无上的存在。本文慢热,女强。嘻嘻喜欢的亲来看看吧。。修仙等级:练气期、筑基期、结丹期、元婴期、化神期、炼虚期、合体期、大乘期、渡劫期。
  • 衣食住行与科学知识

    衣食住行与科学知识

    广州的冬天来的很晚,气温也不低,几乎没有零下的时候,但那种冷北方人并不习惯,湿冷湿冷的,总觉得被子都能挤出水,蒜薹的电暖气整天的开着。这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大家都忙着捞金本书内容包括:透气放水的荷叶服、采矿工人青睐的牛仔裤、走路与发电鞋、羊与咖啡豆的故事、人造食品、冰淇淋的来历、意外事故与折叠锯的发明、青蛙跳跃对体育的启示等。
  • 唯念通天

    唯念通天

    世间万千生灵,有欲成神者,有欲成魔者,有欲成妖者,有欲成圣者,唯我念……欲飞仙,通地天!
  • 明日所在

    明日所在

    传说,口口相传的说法,为了这无聊的世界来添点趣味的“善意谎言”。可这种东西居然真的存在,真是让人觉得可笑至极。为了这种无聊的东西我再也不能和挚爱的人相见,啊,姐姐,愿您安息。-----------------------我无法看清这个世界...只能隐约感觉到...有人在等我......
  • tfboys之金牛座的女孩

    tfboys之金牛座的女孩

    哈哈哈哈哈,我有写了一本,第一章不用看,这本是一个一个写的,一开始先写大哥,大哥的写完后在写源源,以此类推,反正三小只都会写到的哦,放心吧,嘻嘻嘻嘻………………
  • 超级追美高手

    超级追美高手

    每个星球,都有一座信仰黑塔。塔内拥有无数珍宝。塔外是无尽黑海,海上漂浮着无数星球位面的信仰黑塔。只要有信仰之力,就能在科技星球交易超越地球N年的超级技术成就大科学家。在文化星球交易歌曲、剧本、小说成就大艺术家。在玄幻星球交易功法、武技、成就绝世强者在硅基星球交易个变形金刚,从此豪车、小弟两样不缺。在仙侠星球交易个极品仙女,做“贴身保镖”。信仰要泡妞收小弟才能得到?为了成为全能强者,周渝先成了《超级追美高手》。
  • 快穿:恶毒女配攻略

    快穿:恶毒女配攻略

    洛清歌含恨而死,死后觉醒亿万世的记忆,才知自己一直都逃脱不了恶毒女配的命运,她不甘心!本以为魂飞魄散,却不料绑定了系统,开始带着系统穿梭于各个世界,逆转女配命运的时空之旅。可是这个剧情中没有的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PS:女主不善良!作者玻璃心,不喜勿喷!
  • 神宠狂妃

    神宠狂妃

    十岁的木轻烟因不能修炼而到处受到欺凌,直至一次意外香消玉殒,却迎来了另一个世界的灵魂!重生之后,她木轻烟就不再是木轻烟,而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鬼王妖妃!兄弟姐妹加上嫡母的欺凌,她全部都要还回去!神兽很厉害?我的超神兽一把抓!神品丹药很牛逼?我的兽兽当糖豆吃!神器好吗?我每一次最低只能炼出圣器!啊!个个美男都朝我这边来?!只能是出我的绝技~三十六计之走为上策!前世的情缘,终究要今世来还……
  • 梦三生之帝王情

    梦三生之帝王情

    他这一生机关算尽,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原来心爱的人会背叛自己,而自己也不会想到最后自己念念不忘的居然是那个受尽自己折磨又恨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