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9000000010

第10章 帝王皇权政治体制(3)

吴大帝孙权70岁(182~252年)后燕慕容垂70岁(326~396年)梁武帝萧衍85岁(464~549年)武周武则天81岁(624~705年)唐玄宗李隆基77岁(685~762年)吴越王钱80岁(852~932年)楚王马殷78岁(852~930年)前蜀王王建71岁(847~918年)宋高宗赵构80岁(1107~1187年)元世祖忽必烈79岁(1215~1294年)明太祖朱元璋70岁(1328~1398年)清高宗弘历88岁(1711~1799年)另有4人,据史书记载也活到了70或71岁,但实足年龄不够。他们是:汉武帝刘彻、南燕慕容德、唐高祖李渊、辽道宗耶律洪基。

帝王文学世家

我国历史上天子门第,擅长文学的,举出“三曹”、“七萧”。曹操、曹丕、曹植为建安文学的创始人。曹孟德是罕见的政治家兼文学家,诗风沉雄古朴,时露霸气而有新意,曹植则“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故有“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之誉。魏文帝曹丕才情不弱,他的《燕歌行》

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六言诗。《典论·论文》又开文学评论之先。曹丕异母弟曹彪、其子曹睿、孙子曹髦也都有诗名。这样算来,曹氏文学相袭有四代。

南梁武帝萧衍从小爱好文学,为“竞陵八友”之一。他登上帝位后,俨然以诗坛首领自居,他的八个儿子中,竞有萧统、萧综、萧纲、萧纶、萧绎、萧纪六个儿子能诗善文。其中以萧纲才气最大,他自幼聪颖,自述“七岁有诗癖”,他当太子时与庾肩吾、庾信父子等文人雅士唱和,开创了“宫体诗”。后来萧纲被俘囚禁,临死前还写出了《被幽述志诗》,可见他对文学的专注。另外萧统编的《文选》(世称《昭明文选》),对后世影响甚大。萧绎曾为名负一时的神童,五岁能背《礼记》篇章。后来萧绎瞎了一只眼,依旧博览群书不倦,他还擅长写回文诗。

南唐李氏父子都不是称职的天子,但却是历史上罕见的文学帝王。李昇其父李景,创立南唐国,治政有方,但也不乏才气,李昇9岁时写出了《咏灯》诗,李景的文学修养多少受到家庭的熏陶。李景长得眉清目秀,举止雍容儒雅,陆游赞他“多才多艺,好读书”,他10岁就作《咏新竹》诗行世。

李景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小令,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安石认为其意境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上。李景的七子李从善、九子李从谦均能诗文,第六子李煜则是中国词坛上第一流名家,堪称词国皇帝。李煜相貌俊秀,风采飘逸,相传宋神宗观其画像,赞叹倍加。李煜词分两个阶段,前期的词文采洋溢,但情调不免柔靡;亡国后才知愁滋味,其词情真意切,不加粉饰,更兼他洞晓音律,擅长白描,将抽象化的感情形象化,以明净、优美的语言,摆脱了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李煜的次子李仲宣,4岁能填词,是个早慧的神童。可见李氏四代,均与文学有缘。

明人张溥曾说:“帝王之家,文章瑰玮,前有曹魏,后有萧梁。”似乎还应该加上“南唐二李”。曹、萧、李三家的文学相袭,大概也是一个奇迹。

中国封建王朝之最

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公元前221年建立。

最后一个王朝:清。1912年灭亡。

版图最大的王朝:元。占有亚洲大部和欧洲东部。

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唐。有“盛唐”之称。

屠杀开国功臣最多的王朝:明。朱元璋把帮他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几乎杀光。

屠杀知识分子最多的王朝:清。屡兴文字狱,杀死的知识分子不计其数。

社会秩序最乱的王朝:西晋。其存在的36年中,无一年平静。大乱有前后16年的“八王之乱”及延续14年的反晋战争。

受外欺凌最烈的王朝:南宋。从建立之初就不停地受北方金、元的侵扰。

与外国订立屈辱条约最多的王朝:清。

货币制度最乱的王朝:新。王莽期间,货币种类极多,换算困难,比价不合理,造成经济混乱。

娃娃皇帝最多的王朝:东汉。14个皇帝中有12个在18岁以下开始当皇帝,其中6个在10岁以下开始当皇帝。

帝王最多的王朝:商。自汤至纣,共历30帝。

帝王最少的王朝: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南沼以后的大天兴、大义宁、大中等。均仅历1帝。

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王朝: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王朝: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年22岁。

延续最久的王朝:东周。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56年,共历515年。

存在时间最短暂的王朝:大天兴、大中、北辽。均仅1年多。

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长的王朝:清朝。自公元1644年统治全中国至公元1911年灭亡,历267年,传10帝,平均每帝在位近27年。

帝王平均在位年数最短促的王朝:北辽。自公元1122年3月立国至公元1123年11月灭亡,仅历19个月,传4帝,平均每帝在位不足5个月。

帝王结局最惨的王朝:十六国时期的西燕、南朝的梁和隋朝。西燕的7个帝王中6个在内争中被残杀,1个国亡被杀,无一善终;梁朝的8个帝王全部在内乱中被杀;隋朝的5个帝王中1个在内争中被杀,4个国亡被杀。

帝王结局最幸运的王朝:南朝的陈朝。5个帝王中病死位终的3帝,被废后病死的2帝,无一横死。

十岁皇帝的课程表

明穆宗时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在穆宗死后,辅佐10岁的小皇帝神宗当政,还是神宗的老师。他曾为小皇帝规定了如下一张课程表:

——每日接续讲读《大学》、《尚书》,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

十遍。

——进读毕,皇上进暖阁少憩,司礼监将各衙门奏章,进上御览,臣等退在西厢房伺候。皇上若有所问,即召臣等至御前,将本中事情,一一明白敷奏。

——览本后,臣等率领正字官恭侍皇上,进字毕,若皇上不欲再进,暖阁少憩,臣等仍退至西厢房伺候。若皇上不进暖阁,巨等即率讲官再进午讲。

——进午初时,进讲《通鉴节要》,讲官务将前代兴亡事实,直解明白,讲毕各退,皇上还宫。

——每日各官讲读毕,或圣心于书义有疑,乞即下问,臣等再用俗说讲解,务求明白。

——每月三、六、九视朝之日,暂免讲读。仍望皇上于宫中有暇,将讲读过经书,从容温习。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工夫不致间断。

——查得先朝事例,非遇大寒大暑,不辍讲读。本日若遇风雨,传旨暂免。

“垂帘听政”始于何时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亲临金銮殿宝座处理政务大事。由于特殊情况,皇帝不能上朝亲政时,就由皇后或太后临朝听政。此类事在东汉不乏其例。至于太后在大殿皇帝御座后面,用帘子遮挡的方式听政,则是从武则天开始的。《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高宗)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皇帝的服饰

礼仪之邦的古中国,礼义的繁密特点主要是由朝廷、皇家展现出来的,尤以围绕皇帝的一切事务礼仪最繁密。皇帝在何种场合穿何种衣服,都有礼仪上的正式规定。每个新建立的朝代都要重新制定本朝的舆服制度,规定服色(即以何种颜色为尊)。人们印象中的皇帝形象,都是头戴旒冕的庄重模样,其实那种妨碍视线、左顾右盼就要敲脑袋的沉东西皇帝最不喜欢戴,在平日和后宫燕居时,皇帝自然不会戴那个累赘物。所以皇帝的服饰大致可分为礼服与常服。

皇帝的服饰是由饱读经史的义臣们去规定和解释的。中国古来的舆服制度卷帙浩繁,有时又语焉不详,皇帝无暇对此作全面的研究。因此皇帝在服饰问题上常常感到困惑,例如唐高祖曾向令孤德提问:丈夫冠、妇人髻都那么高耸是为什么?令孤德答称:冠、髻都在头顶,象征君主。晋代将亡时君弱臣强,因此江左的女子也上衣短而下裳长。宋武帝登位后,君主的尊严重振,人们的衣裳就随之改过来了。这是前一段历史的验证。把冠服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是古人常有的思想方法,因此更使冠服制度意义重大了,也更令人难以索解。

为了使国家永远昌盛、自己的地位永远安稳,后世的君主无不想穿上尧、舜的冠服,但又不知是什么样子。周成王就问过周公:“舜戴的是什么冠?”周公回答得很玄妙,但仍未说出舜冠究竟是何种结构。同样的问题由鲁哀公向孔子提问,孔子答不上来,却说:“舜之为君好主恶杀,任贤授能,您不问这些却问冠,所以不予回答。”后来鲁哀公又见孔子,注意到孔子穿的衣服,问:“夫子穿的衣服就是儒服吧?”孔子又答非所问。古人常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何种衣裳不得而知。

皇帝的服饰,头上的种类有:冕、冠、弁、帧、帽、巾、缨、簪;身上着衮、袍、中衣、单衣、裘、衫、裳、裤褶等种类,装饰着带、佩;脚上是舄、靴、履、袜。

冕是皇帝最重要的礼冠。冕的规定形状是前圆后方,前低后高,作俯视状,前后各有十二旒。早期的冕长六寸、宽六寸,到东汉明帝时更定为长一尺二寸、宽七寸,成为长方形。东汉冕上呈黑色,里裹朱色,以白玉珠为旒,悬彩色的组缨。皇帝在戴冕时,要头戴玉簪,还要以黄主纩(黄色的丝棉)塞耳,以防听到非礼之语。唐代的冕根据不同场合之用分为几种,最大的一种冕长二尺四寸、宽一尺二寸。宋代初沿唐制,后更定冕统一为长一尺六寸、宽八寸,顶上是用青罗绘制龙麟图案,里面用红罗绘紫云白鹤。明代又将冕规定为前圆后方,旒珠用五彩玉。清代皇帝不再戴冕。

冕通常和衮服一起用,合称衮冕,和大裘配用称大裘冕。

衮冕用于祭庙、登基、纳皇后、元旦受贺时穿用。唐代还包括战事遣将及征还时用。

裘冕,一般在祭天时穿用。东汉用于祭上帝。唐代裘和无旒的冕配用祭天地,宋代在衮冕和裘冕的用途上大臣们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祭天在冬季可服裘冕,而祭地在夏季则应服衮冕,有的认为裘不如衷庄重,裘应罩在衮服里面祭天。

衮服为玄衣绛裳,缥是缥色,即上黑下红。衮服上绣着十二章纹。关于十二章纹,唐宋规定为上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裳有:藻、粉米、黼、黻。明代规定,上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裳: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十二章纹的意义是: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麒应变,华虫(雉鸟),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为斧形,取其决断;为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清代皇帝的衮服上绣着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围团,还绣有日、月、万寿篆文及五色云。龙袍上绣金龙九个,十二章纹及五色云,下幅是八宝和水波纹。

除衮冕、裘冕以外,还有次一级的重要礼服用于礼仪场合下穿,唐代规定有骜冕、毳冕、绣冕、玄冕。

皇帝最重要的礼服称作祭服,衮冕、裘冕就是祭服,次于祭服的称朝服、常服和杂服,后三种服基本归为常服,与礼服相对应。

冠通天冠是皇帝冬至受朝贺到平日上朝和燕居时所戴,既用于礼节又用于平日。不过,皇帝在后宫燕居时多不戴冠,例如汉武帝在内廷头上仅带簪子与丞相公孙弘谈话。通天冠的形制是高九寸,正面竖立,前面是展笛,顶部向后倾斜,后有一个铁卷梁。唐宋时冠高一尺,冠上卷梁二十四道,梁宽一尺。为了更加美观,施以珠翠,用玉、犀簪横贯于冠,后面垂着黑中(黑介帻)。

刘邦在民间时,曾用竹皮做过一种冠,自己戴用,称为刘氏冠。即位后,刘氏冠地位提高。刘邦的后代在祭祀时才用此冠。

唐太宗也发明了一种冠,叫做翼善冠,在朔望(初一、十五)上朝时俪戴。

弁弁的形状是长七寸,高四寸,如倒置的杯子,前部高而宽,后部低而尖,如两手相合状。皇帝服用的弁多为鹿皮制成,叫做皮弁。东汉皇帝在辟雍行大射礼时服用。唐代皇帝在每月初一上朝时戴皮弁,在讲武、出征和阅兵、大射等活动时戴武弁。明代皮弁蒙上了一层乌纱,前后十二缝每缝缀五彩玉一颗;武弁为赤色,也缀以五彩玉。

帽帽是由有帻的冠和弁发展来的。曹操时天下凶荒,为节缩开支,他设计了一种简易的武弁,按照古代皮弁式样,用缣帛制成帕帽。曹操常效着此帽召见属下,当时被认为有失威严。后来南朝的皇帝多爱戴这种帽,南朝皇帝在宴会和私下常服用白色的帕帽,用白纡制成。估计与南方气温较高有关。流传下来的梁武帝画像中,梁武帝戴的就是白帽。不过在古人观念里,白色是丧服专用颜色,因而是不祥的,可见南朝皇帝十分开明。

冕、冠戴在头上的功能是笼制头发的,发簪从冠、冕中部穿过。而帽则覆盖整个头,较为美观,特别是那些中年秃发的皇帝更需要戴帽。王莽当年为了掩盖秃顶就用帻在头上做了个屋状。所以帽子出现后越来越受欢迎。清代的皇帝帽子有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三个等次,内分暖帽、凉帽。吉服冠中的暖帽用海龙、薰貂、紫貂制成;凉帽用玉草、藤竹丝制成,里面是红纱绸,顶上缀朱纬,衔大珍珠一个。常服冠的顶上是个红绒结。行服冠的暖帽用黑狐或黑羊皮制成,凉帽顶部是黄色,前缀一珍珠。

下雨时皇帝戴笠状的雨帽,清代叫雨冠。分冬夏两种,冬用的雨帽顶高,前沿深,夏用的雨帽顶平,前沿敞。两冠都用明黄色,制作材料是里面为缎子,外面用毡及油绸(冬用)、羽缎(夏用)。

幞头幞头是从北周兴起的,又称折上巾、软裹。折上巾本是北方民族为便于骑射所戴,北周武帝作为皇帝首先戴幞头,与士庶同样。隋文帝受禅让登基后,上朝时也戴幞头,与群臣相同。北方战火不断,胡服包括幞头简易自如,被广大中原士庶所接受,皇帝也未能免俗。其实幞头与汉末流行的巾有继承性,幞头是用一幅黑巾向后把头发笼住,脑后垂两个中角,另两个巾角折上去。唐太宗发明的翼善冠与幞头很相似,后来直接取用了幞头。今人能够见到的唐太宗像和《步辇图》中的唐太宗都头戴幞头。

幞头是临时裹上的,可以裹得松一些也可紧一些,形状平或高或前后倾,随着流行样式而变化。人们在裹幞头前,先在头上加一个巾子,后来在巾子中包上桐木作的固体形状物,裹上幞头就显得高而整齐。

唐中期以后,皇帝开始把幞头的两个软角变成硬角,两角或圆或阔,用丝弦为骨,便翘起。唐末兵荒马乱,为了节省裹幞头的时间以应付紧急情况,宫中改革了幞头的形制和戴法,裹头部分用木制材料包成一团,外层是原来的黑纱幞巾,内层是纸绢做的衬,两角以铜铁为骨。这样的幞头转变为一种帽子,随戴随摘。

沿五代至宋,皇帝戴的就是两角平直的幞头,角内以桐木作骨。明代皇帝戴的帽子对宋的形制作了继承和改变,顶部较圆,两角也短而圆在脑后向上翘,名称叫做翼善冠,颇有返古之意,不过和当年的幞头相去就远了。

袍袍是由先秦两汉的深衣演变来的。古人上衣和下裳分开,上衣下垂部分遮住裳,留出裳的下幅。深衣则将衣裳连为一体。有了深衣以后,“袍”

的名称便出现了,据说周公抱成王燕居时最早用袍。战国前后深衣颇为流行,袍则是一直垂到脚面。袍,包也,包裹全身的意思。

同类推荐
  • 人类一半是地球人一半是外星人

    人类一半是地球人一半是外星人

    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 兰州历史文化.1

    兰州历史文化.1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形成了集民族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于一身的兰州历史文化。这种文化结构,不仅奠定了兰州人民纯厚朴实的文化基质,而且影响着一代代兰州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文化十日谈

    文化十日谈

    本书采用对话方式,对知识分子之命运、历史研究之要义、出版阅读之现状、文学艺术之真谛、公共政策之得失等,作了深入的探讨。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热门推荐
  • 兽魂之心

    兽魂之心

    一个年轻有为的魔术师,因为一场意外失败的魔术来到一个陌生的大陆靠着前世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他闯荡在这片陌生的世界中。看一个魔术师在异界大陆的成长史,看一个魔术师在异界大陆的寻家之路.新人新书,求收藏!求建议!求推荐!
  • 化龙追仙传

    化龙追仙传

    化龙是受龙所托,追仙是为了寻找那个的神秘师傅。然而,修真界真的如她所言,是一个祥和美丽的世界吗?到底地球是被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被丢出修真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修真界将要彻底沦陷了吗?掌控者除了秦羽和鸿蒙真的就再没有第三人了吗?当化身鸿蒙的秦天再次和魔道掌控者战于三十三天之上时,诸天之上又将会多出一位凌驾于掌控者之上的存在吗?
  • 凌武志

    凌武志

    被卖到斗兽场三年,经历了五百场人与兽的生死搏杀,最终活着走出斗兽场的少年......超强的修炼天赋与战斗意识,诡异莫测的神秘觉醒技......带上银面,便是血瞳修罗!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的告诉秦冰:你要变强,强到凌驾于所有武学之上!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网王之迹部景兰

    网王之迹部景兰

    异世一孤魂,穿越一baby,baby的哥哥是迹部景吾,baby的本性是腹黑,baby的决心是整死王子,baby却一不小心整丢了心,悲哀之中寻天子,天子是谁,baby在寻找
  • 二次腐烂

    二次腐烂

    黑夜笼罩,罪恶蔓延,无数贪婪蠢蠢欲动。留神你的心,它正在活生生腐烂。
  • 那一年,回眸花开

    那一年,回眸花开

    杨雨祺,杨辰羽,两个人从名字开始,就交织在了一起
  • 最强小法师

    最强小法师

    邪恶小法师是英雄联盟无限成长能力最强,没有之一的法师角色,杨峥带着他的能力和装备穿越了。杨峥:不要跟我谈什么法宝,任何法宝在我的六神装面前都不值一提。杨峥:也不要跟我谈逆天的功法,任你修行速度再快,得罪了我,在我暗黑祭祀下,你的法力都是替我修行的。且看杨峥如何在乾元大陆升仙,成神,乃至超神!(PS:新人新书,点击推荐太少,但内容很精彩,求支持,求收藏!)
  • 情定七夕

    情定七夕

    你能将富家千金和刁蛮任性联系在一起,将集团首席和杀手联系在一起,基本上能看好这本书了吧。。。。。。紫嫣名言——“希望有书友收藏啊,求点击、求推荐、求书评,各种求!感激不尽啊,刚出道咋~”
  •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

    《如何与大人物打交道》讲述了:办任何事情都是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的。以前我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但是现在的社会,更提倡“无事也登三宝殿”,就是要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学会经营,人脉是成就大事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而一个大人物的圈子更是快速成就非凡事业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