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29000000002

第2章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2)

我国古代用于解决国家官吏来源的各种方法与规定。历代王朝为维持其长久的统治,保持国家机器的职能,必须不断地选拔新的官吏,起用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才。怎样选拔官吏,随着历史的发展,方式是不一样的。奴隶社会,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王室、贵族凭借宗法和血统世代承袭高官显位。但出于巩固统治地位的需要,有时也要把某些才能出众的平民或奴隶选拔到官府中来,授予重要官职。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及诸侯向朝廷推荐人才的选官方式。从战国到明清,在封建帝制两千多年的沿袭变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选拔官吏的方式和规定。隋代以前的选官制度主要是荐举,也叫察举,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根据考察,把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平民或低级官吏推荐给朝廷。隋以后的历代王朝,都以“对策”、“科举”等考试形式来择优录用官吏。此外还有:

1“军功”,凭在战争中所立军功的大小而选用。

2“赀选世家”,视财产数量和家世来选用。

3“征辟”,由皇帝直接聘请为“征”,由官府聘请为“辟”。

4“吏道佐杂”,在官府中充当文笔杂事的办公人员,积资入选。

5“荫袭”,凭借父兄的功劳、退休、死职等原因而人选。

6“特招”,对某些有才之士和有一技之长的人所采取的选官方式。

7“后备官”,从学校和后备官培训地选拔。

8“捐纳”,这是在国家财政困难时所采取的卖官方法。以上这些选官制度,在不同时期所占的比例不同,但基本并存。

品阶制度

我国古代关于官吏等级级别的规定。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用来表示官员级别高低的标准。在我国,官员正式以品来表示等级的高低,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在此之前,官员虽然也有高低之分,但官员的等级标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西周时,官员有九命之别,九命为最高,一命最低。汉代对各级官员实行正规的俸禄制,每一种官职都有固定的俸禄收入,所以俸禄的多少就成了官员等级的别称。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把官职分为九品。一品最高,大将军、三公、丞相等官为一品。九品最低,县长、县令及守卫边关、塞卡的尉官为九品。北魏在继承魏晋九品制的基础上,又把每品分为正、从两级,并且从第四级开始,每品的正、从两级又各分为上下两阶。这样一来,从正一品起,到从九品下阶,官吏的等级就分化成三十等了。隋唐以后,我国官吏以九品为等级的制度基本上固定下来,并以法律的形式作了规定。官员的品阶制度化以后,不同品阶的官员在服色、礼仪等方面的规定也随之制度化。比如,唐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官服,六品以上官员穿朱红色官服,七品以上穿绿色官服,九品以上穿青色官服。明清时期,除了对官员穿着的服色有明确的规定之外,对不同品阶官服上的刺绣花纹或图案,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文官一品,官服上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鸳鸯。武官一、二品绣狮子,三、四品绣虎豹,五品绣熊,六品绣彪等。

散官品阶制度

我国古代对于只有官名,不任官职的名誉官员的有关规定。我国封建社会,在职事官的品阶制之外,还有一种虚设的品阶制,它表示官员享有某一等级的荣誉称号,一般称作做散官官阶。散官官阶是汉以后出现的。汉以前,担任某种官职的官员必然享受某种待遇,没有什么名誉性的称号。汉以后,出现了特进、光禄大夫、中散大夫等官名,但这些官名只是作为领取某一级俸禄或享受某种礼遇的依据和标志,持有这些官名的人并不担负实际责任,一般由君主授予年老有病、不能正常工作的旧臣或有一定功劳的人,因其不担负实职,而被称为散官。发展到唐代时,不仅散官名目多,而且形成了独立的散官品阶制度。唐代将散官品阶分为文官散阶与武官散阶。文官散阶共二十九级,最高一级为从一品,叫开府仪同三司;第二级是正二品,叫特进;第三级是从二品,叫光禄大夫等。由从二品到从五品下,都叫某某大夫;由正六品上到从九品下都叫某某郎。武官散阶共45级,第一级是从一品,叫骠骑大将军;第二级是正二品叫辅国大将军。以下多以大将军、将军、中郎将、郎将、校尉等为号。宋代出现了变革,但元朝时又恢复了唐制。宋代时不仅重定武散官阶名称,并增加了品级的数量。时又增设内侍散官官阶十二阶,医散官官阶十四阶。到了明代,散官与职事官已基本接近,清代时,现任职务是几品,就授予几品官阶,散官官阶的名称也就消失了。

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我国古代中央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历代君主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都要建立一整套有职责、有分工,而又彼此联系和制约的官僚制度。比如,隋唐时期,适应当时的政治与经济形势,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尚书、门下、中书三省是中央的辅政机构,三省长官相当于宰相职位。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则是国家人事管理、经济、文教、军事、法律、制造修建等各项行政事务的重要执行机构,在整个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到了明朝,除六部外,又增设了一些辅助性的机构,象院、寺、监、府、司等。清承明制的同时,创建了军机处主管机要,内阁分管日常政务的中央双轨辅政制,以及以部、院、寺、监、府、司为系列的行政部门的管理体系,并且各部门之间不构成上下级关系,彼此都可以通过传达渠道向皇上请示汇报,这就构成了权力高度集中,各部门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便于君主控制。文武分别设官任职并且不断沿革,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政治学说的成熟。庞大的、等级森严的官僚队伍和机构,纷繁的规章条例和程序,巧妙地分事于下而集权于上,这就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点。

军事行政体制

我国古代国家军事行政分级管理的制度。从军事指挥权来看,我国历史上不管哪朝哪代,最高军事指挥权,都控制在君主手中。在一般情况下,君主任命将帅,授予将帅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的指挥权,将帅随时准备接受君主的命令。军事行动结束后,将帅便要解职归任或回府待命。在管理结构方面,中央另外设有专职掌管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类一般军事行政事务的机构。还在中央设立禁卫军和守卫京城的常备武装,分管警卫和防盗、防乱等治安事务。这些军队的长官也仅从事一般性军事行政事务,若遇有紧急军事情况,还必须按君主的命令行事。地方上也有一定数额的军队,平时负责保卫地方治安,有大的军事行动时,听凭君主传令调动。地方有专职军事长官,也有由行政长官兼任军事长官的,历代情况不一。在边疆地区,有部队长期驻守设防,守边部队的长官有一定的军权和行政、司法权,遇到紧急情况时还可以先处理后上报。这种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央到边疆的严密的军事行政权力,严格地控制在君主手中。一般情况下,发兵五千人,就要有君主亲自签发的诏令。当然,特殊情况可以例外,但事后必须向君主补报。

地方行政制度

我国古代国家为实施对地方的分级管理而制定的各种规定,夏商时期实行的是封国建藩的地方行政体制,诸侯虽具有地方长官的属性,但仍保留着相对的独立性。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不仅表现为中央政权集中掌握在皇帝手中,而且还表现在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由中央对地方的统领关系所构成的行政组织形式,称为郡县制。在漫长的历史沿革过程中,地方行政机构的组成层次曾出现过:郡县或州县两级制;州、郡、县,或路、府、县,或道、府(州)、县三级制;省、路、府、县,或省、道、府、县四级制。由于县一级的行政权力机构有千余个,中央难于一一控制,因此,在县以上再设一级政权机构,以监督县的工作,对中央负责。这样,就形成了尤如一张大网,逐层布下,遍布全国每一个角落的三级或四级政权形式,提控网纲的是皇帝。在地方权力的分配上,历代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都是:分割地方权力,使之呼有所主,并且使地方官吏之间互相制约。比如,秦代在郡中设有守、尉、监,把行政、军事、监察诸权分立:

分设正、副两名长官以相互制约。在正副长官之下还按中央政府组织部门的分工,分别设置相应的官署机构,在长官指挥下分工办理各项事务。地方各级政府的主要长官要由中央任命,有规定的任期遵循籍贯回避制度。

县级行政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县级组织机构、划分和隶属权限关系的体系。秦代以来,县一直是作为推行中央政令的基层单位而存在。历代封建王朝都是通过县来征收赋税,维持兵源,统治人民的。县的大小,主要是按照治理人口多少,地理位置和辖区大小来区分。县一级的主要行政长官是县令(长),辅佐县令的官员主要有县丞(职典文书和仓狱)、县尉(掌管军事)和主簿(负责文书簿籍,主管印鉴)。在朝代更替过程中,县级长官的名称和地位曾发生过变化,而县级行政组织机构却变化不大。除辅佐县令的三位官员之外,还有一些做具体工作的人,称作吏或小吏。至于小吏的人数则没有固定,主要看分服办事部门的设置情况,部门多,则小吏多。部门少,则小吏也少。而部门的设置又要决定于上级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状况。所用吏役由本地人担任。作为国家的基层行政组织机构,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上承朝廷、州、郡、府、路,下衔庶民。自上而下的各项政令、法律要由县一级来传布推行,赋税、徭役要靠县来征收,教化庶民,维持社会秩序,编制里甲户籍、监管和镇压人民、处理初级诉讼、农田水利、赈恤济灾……无不由县来承担。因此,县在维护和巩固封建的国家统治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乡里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基层组织机构权限划分和隶属关系的体系。乡里制度又叫保甲制度(北宋和清代乡村组织机构和权限划分),也叫村社制度(元代乡村组织机构和权限划分),还叫里甲制度(明代乡村组织机构和权限划分)。

秦汉时期,一县分成若干乡,乡里设三老(官名)掌管教化;设啬夫掌管司法与税收;设游徼,掌管治安。乡下面设亭,亭长协助地方的治安管理,同时兼管民事。亭以下设里,一百户为一里,由里正(官名)管理。这种制度沿袭至南朝。北魏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任命汉族坞堡主为宗主督护,管辖自己势力范围内的百姓。孝文帝时以三长制取代了宗主督护制,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主要职责是检查和审定户口、征发赋役。隋唐承袭前朝制度,以后宋代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制”。元代叫村社制,明代叫里甲制,清代则又恢复保甲制。这种作为国家基础组织机构的乡村行政制度一直存在,名称虽有变异,而基本职能却始终没变,都是协助县级行政组织征收赋税、保证各种徭役供给,维持地方治安,充当乡、亭、里、党、保、甲长的人,虽然房代都规定必须是讲究道德的人,但是,邻里乡党之制,历来都是靠富豪有势力的人来管辖贫弱百姓的。

官员的考绩制度

也叫考核、考课或考铨制,是对现任官吏行政成绩的考核方法和规定。

我国从战国时起,就以“上计”来考核官吏了。秦统一后,奉行“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法家思想,十分重视对官吏的考核,并以“五善五失”为标准进行考核,西汉时期每三年考核一次,仍以“上计”为主。魏晋南北朝时,考核对象已由地方官吏扩大到中央百官,并改三年一考为一年一考,到第六年时总计历年的考核结果,决定官吏的升黜任免。唐代以“四善二十七员”作为考核标准,既规定了各级官吏的道德规范(即四善),又详细规定了考核百官职守的具体标准(即二十七最),堪称一部考核制度的法典。宋人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仅规定三年一次“磨勘”,官吏们只要在任内不发生差错就可升迁。明代在因袭各代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创设了“考功历”,使考核制度更加完善。明代以“考满法”和“考察法”相结合对官吏进行考核,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从州县到府道司,三年一次,层层考察属官,再汇总给督抚复核,造册上报吏部。并规定对不称职的官吏以“朝觐考复法”公开羞辱。中央百官每隔六年要自陈政事功过,由负责监察的御使官指出其中的不实之词。在考核中若营私舞弊,则实行连坐。清沿用明制,实行三年一次,考后注定评语,呈报吏部。吏部详审后,对政绩优者给以“议叙”,以示奖励;对有过失或不称职的革职降调;对造报不实者,撤职查办。

封爵制度

我国古代专制君主分封爵位原则及有关规定。爵又叫爵位,是我国古代帝王对有血缘关系的亲族和功臣授予的一种称号,是社会地位高低和享受物质利益多少的标志。一般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或功劳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商周时期,封爵就是分封诸侯,爵称同时也是官称。春秋战国时期,封爵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国家改变了按血缘关系封爵的做法,主要依据对国家的贡献与功劳的大小来授予爵位。秦国推行的是典型的军功爵制,把在战争中立下的军功同爵位、享受的待遇联系起来,并且主要是面向立有战功的军队战士和平民。爵位共分二十个等级,有爵者不仅享有相应的经济待遇,而且享有一定的政治待遇。但是这种爵位享有的仅是衣食租税,而不能拥有食邑和封地内的政权和兵权,爵位也不能世袭。汉代实行两种封爵制度,一种是将宗室封为王、侯两等,一种是对功臣的封爵。仍袭秦的二十等爵制,以后各代基本因循秦制而略有所创。象曹魏时将封爵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等。元代,凡是宗室、驸马通称诸王。明代以皇子为亲王,亲王之子为郡王。文武官员的封爵是公、侯、伯三级,各加地名为封号,但只有岁禄而无实际的封邑。清代宗室封爵为十等,按宗亲世系分别授予,宗室凡年满二十者均可具名题请。另外,封爵制度对皇帝的妃嫔、女儿、姐妹、姑母,以至功臣的母亲、妻子等,也授予封。

俸禄制度

我国古代国家为任职期间的官吏所提供的报酬形式和规定。其支付形式与当时社会经济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商周时期,由于官职和爵位一致,并世代相袭,所以俸禄就是封地内的经济收入除去应上缴给君主的部分。所以,商周时期的俸禄是以土地的形式体现的。封地的大小就是官吏俸禄的标准。

而春秋末期到唐朝初期,则是以实物作为官吏的俸禄了。春秋末年,世卿世禄制度逐渐瓦解。各诸侯国国君为争霸图强,纷纷选用有识有能之士,对于被任用的官吏,多采取雇佣的办法,根据他们所任职务的高低,给予不等的实物——粟作为俸禄,以吸引人才。到汉代,官吏的俸禄制度开始正规化。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法律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法律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思想课堂-战争笔记

    思想课堂-战争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取名宝典

    取名宝典

    本书介绍了名姓常识,古今取名方法,诀窍禁忌,以人名为主体兼顾公司产品商标命名,把人们常用的男名、女名、小名、学名、笔名、艺名、改名、印章、名片等知识作了说明。
  •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共收入各种风格、题材散文共60余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为自传体散文,回顾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坛以来的三次文学创作高潮,家庭环境的艰辛和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也有抒情杂评和调侃性幽默小品;还有人物传记、土特产品介绍等。
  •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一书,不仅对西方学者的身体意识有所梳理,而且对中国人的身体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独到的阐释,值得学界关注。认识自己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人的身体是由身心这两个要素构成的,对身心关系的处理是一个关涉到能否感到幸福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医验随笔

    医验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魔妃:神医大小姐

    逆天魔妃:神医大小姐

    她是将军府嫡出大小姐,未婚夫为救另一个女人,狠心挖她心脏而死,她是未来世纪刑警人造人,却因为太过优秀而惨遭组织毁灭。再睁眼,她成了她,重生一世,她决心只为自己而活,却不小心惹上一只腹黑货?好吧,看在他三好男人的份上,就勉强收了他的。可随着前世记忆的不断苏醒,才发现,原来他和她是……(本文男强,女强,男女主角身心干净。)新人新坑,欢迎亲们早日入坑。
  • 萌宝逆袭:总裁爹地好威武

    萌宝逆袭:总裁爹地好威武

    总裁大人大手一挥——休书一封,“从今以后,你嫁你该嫁的人,我娶我该娶的人!”三年后,她带着萌宝逆袭回归,他却死缠烂打纠缠不休。她一个人单枪独马闯进总裁大人的被窝留下——史家之绝唱!“少爷,少奶奶居住的别墅被炸,监管她的20个保镖尸骨无存。”总裁大人炸毛,“谁干的?老子灭了他!”你儿子……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走进你的生活,让你明白,你和其他人为什么没结果。
  • 菩萨生地经

    菩萨生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择路忘川

    择路忘川

    三流作家创建了自己的玄幻世界,作者和自己创造的主角在故事的世界里磕磕绊绊,最终作者的主角登顶三界巅峰。
  • 史前超级书店

    史前超级书店

    简单版:地球:“人类,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萧炎,我喜欢你,我要和你搞基!”一娘炮大喊道。“放开那个女巫,让我来!”一彪形大汉痛心疾首。“呜呜呜,小怪兽太惨了!”一九天仙女哭得梨花带雨。“若是不服,小说里干!”“什么?想赖账?你看到门口那个拿着一人高的板斧的暴力小萝莉了吗,还有那个可萌可萌的功夫熊猫,先问她们同不同意!”霸气版:陆沉的文明再次归来,现代文明和史前文明的战争永不停歇。谁,才是地球的霸主?“降,只屠皇室!不降,血屠七日!”
  • 金牌导师

    金牌导师

    轩辕:“老师,蚩尤那厮厉害无比,学生怎么才能战胜他?”武庚:“众神残酷不忍,谋害父王,欲毁我大商千秋基业,还请先生帮我!”孔明:“那些莽夫一个个力比天仙,恩师,弟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出世又能干什么?”孙悟空:“师父,我要这铁棒有何用,根本就打不过那些妖魔鬼怪?”时空兽苏醒,历史会被篡改,天地会陷入浩劫。为了保护历史,金小乙不得不回到过去,面对学生们的一个个问题,只见他挥一挥衣袖:“他强任他强,你种你的田;他吊任他吊,你打你的鸟。”“什么?大商亡了,问题不大!”“君子动口不动手,来,为师教你边缘ob大法!”“他们那是对力量一无所知,看,为师让他们变瓜皮!”
  • 诡案追凶

    诡案追凶

    白风,因为好友的离奇失踪,从此走上警察的道路,加入专门处理灵异案件的探灵组,一件件诡异的案件的背后,究竟是人为,还是鬼魂精怪?一切尽在《诡案奇谈》——
  • 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感谢折磨你的人和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分上下两篇“感谢折磨你的人”、“感谢折磨你的事”,分别讲述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令人受折磨的人和事,也从另一个角度让读者用感恩之心的态度去面对,因为顺境中的人不容易成长,反倒是那些令人受刺激、不平衡、被折磨的状态更能锻炼和造就一个人。
  • 黄昏日圆

    黄昏日圆

    日月星,斩妖邪,多情苦,伤离别。简短的十二字,暗含多少爱恨情仇。落花流水,黄昏日圆,遍地开花,乞丐有钱,却是当今江湖最可怕的四句话……我静静的写,你静静的看,我只想给繁杂的武侠世界留下特别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