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14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戏曲名家(3)

新中国成立后,由香港返回。长期在北京京剧团任副团长兼主要演员,和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合作,对京剧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曾赴朝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近年间或参加示范观摩演出,以主要精力致力于培养后学及戏曲理论研究、戏曲表演经验总结工作。现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张君秋扮相俊秀,噪音“娇、媚、脆、水”,加之广采博取,融诸家之长又能独出机杼,唱腔和表演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唱腔绚丽丰富,婉转高雅,很能传出中国女性温柔、蕴藉的特点。他的表演端庄自然,雍容含蓄,给人以美和真的感受,张君秋善于塑造美丽善良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他对各种表演技巧的安排和运用,无不服从人物丰富性格的刻画,既注重符合戏情戏理,又讲求舞台形式的美。他的代表性剧目有《涛文会》、《西厢记》、《秋瑾》、《赵氏孤儿》、《打渔杀家》、《玉堂春》、《望江亭》、《秦香莲》等,后四种已摄制成艺术影片。有《张君秋戏剧散论》行世。李炳淑、杨春霞、李淑蕊等都是学张而有较突出成就的中年京剧旦角。

袁世海

袁世海,着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工净角。原名袁瑞麟。北京人,1916年生。自幼酷爱京剧。八岁拜师许德义学艺,工老生。后入富连成科班,取名袁盛钟,继续工老生。经肖长华指点改学净角,艺名更为袁世海。1940年得拜着名架子花脸郝寿臣为师,成为郝派艺术最突出的继承人。解放前常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马连良、高庆奎等名家联袂演出,在北平、天津、上海及华北、东北各地颇负盛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京剧院主要演员,同李少春、杜近芳、叶盛兰、叶盛章等名演员合作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和现代戏。代表作有《九江口》、《盗御马》、《西门豹》、《牛皋招亲》、《捉放曹》、《战宛城》、《黑旋风李逵》、《群英会》、《野猪林》、《红灯记》、《平原作战》等,后四种被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曾多次随团出访欧、亚、美的一些国家,有一定的世界影响。现任中国剧协理事。袁世海宗郝派而有所发展。他熔铜锤、架子花脸于一炉,创造出气魄恢宏、绚丽多彩、唱、念、做、打浑然一体的袁派艺术。表演注重塑造人物,借鉴话剧、电影的一些表现手法,把写实和写意结合起来,对传统的京剧现代化作出过一定贡献。所演舞台形象,形神毕肖,有“活曹操”、“活张飞”、“活李魁”、“活鲁智深”之誉。

常香玉

常香玉,杰出的豫剧女表演艺术家。工旦角。原名张妙玲,河南巩县人,1922年生。父为豫剧男旦,她从小受艺术熏陶,九岁拜师学艺。初习小生、须生,后专工青衣、花旦。10岁登台,13岁以文武兼工誉满开封。旧社会受尽凌辱,曾以死抗争。成名后经常为赈济灾民举行义演,热心公益。

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天才得到充分发挥。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领剧社在西北、中南和华南义演,以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飞机一架,被誉为“爱国艺人”。后又到朝鲜作慰问演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编排上演了一些现代剧目。现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戏曲学校校长。常香玉居豫剧“五大名旦”之冠。和崔兰田、陈素真、马金凤、阎立品一道为现代豫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所创立的“常派”,是豫剧旦角中影响最大、从者最众的重要戏曲流派。她敏而好学,功底深厚,又勇于创新,曾广泛汲取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一些说唱艺术的曲调和技巧,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又把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等不同风格的豫剧唱腔融会贯通,创出华采多姿、活跃跌宕的常派唱腔。她的表演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既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撞演剧目有《拷红》、《白蛇传》、《战洪州》、《大祭桩》及现代戏《人欢马叫》、《红灯记》等。代表作《花木兰》已摄成影片。

红线女

红线女,杰出的粤剧女表演艺术家,工旦角。原名邝健康。广东开平人,1927年生。13岁学艺。40年代初,参加马师曾剧团。长期与粤剧改革家、名丑生马师曾合作,在两广、内地及港澳、东南亚一带演出。曾在香港组织真善美剧团,并参加了影片《家》、《春》、《秋》的拍摄。1955年由香港回广州,参加广东省粤剧团。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古典音乐比赛金质奖章。曾多次出国访问演出,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东南亚享有盛誉。历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等职。红线女是当代粤剧舞台上流传最广的“红腔”(也称“女腔”)的创始人。她天赋极好,扮相秀美,嗓音宽亮甜美。艺术上富有创新精神。在继承粤剧传统技巧的基础上,她大胆借鉴电影和话剧的长处,更新和丰富粤剧的舞台艺术,从曲艺、西洋声乐中吸取演唱方法和旋律,丰富粤剧的唱腔曲调。她的唱腔的特点是唱情不唱曲,意在发掘人物的感情,吐字清晰,过腔流畅,上下无碍,悠悠扬扬,出其自然,有“龙头风尾”之称。代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此二种已拍成影片)、《李香君》、《照君出塞》及现代戏《山乡风云》等。

新凤霞

新凤霞,着名评剧女演员,工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

天津人,1927年生,13岁正式拜师学评剧,14岁登台,主要唱花旦、青衣,也反串小生、老生、老旦。初常随草台班,到河北农村演出。1943年,在天津曾与侯宝林、郭启儒等相声演员同台演出。还曾受话剧艺术家唐槐秋等的指导,移植过《雷雨》、《风雪夜归人》等话剧。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评剧舞台演出现代戏《小二黑结婚》。长期在中国评剧院任主要演员,对评剧艺术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近年来,新凤霞因左肢瘫痪不能重返舞台,她悉心授徒,着书作画,艺术生命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新凤霞是评剧艺术的革新家。对评剧前辈白玉霜、刘翠霞、爱莲君的唱腔颇为倾心,同时也从京剧和曲艺中汲取营养,虚心同音乐工作者和琴师密切合作,创造出别具风采的“新派”艺术。新凤霞戏路宽正,能戏很多,尤其善于塑造新时代的妇女形象。她创造的明朗流畅、婉转甜润的新派唱腔,既保持了原评剧唱腔朴实单纯明白如话的特点,又揉进了京剧、秦腔、民歌的旋律,显得节奏明快,玲珑华丽。周恩来对“新派”演唱艺术给予很高评价,称赞新凤霞“唱词吐字清楚易懂”。代表剧目有《花为媒》、《刘巧儿》、《金沙江畔》、《祥林嫂》、《无双传》、《乾坤带》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被拍成电影。散文集《新凤霞回忆录》格调清新,犹如一幅幅描绘世态人情的风俗画,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熊佛西

熊佛西(1902~1965),着名戏剧艺术家。原名熊福禧。江西丰城人。

早年曾经与沈雁冰等人组织民众戏剧社,倡导爱美剧,后留学美国:研究戏剧和文学。1926年回国从事戏剧教育和戏剧运动。先后任北京国立艺术学校戏剧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1932年前后,曾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戏剧委员会主任,到河北定县搞戏剧实验,扩大话剧影响。解放后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校长,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他在戏剧创作、舞台演出和戏剧教育方面,都卓有建树。

焦菊隐

焦菊隐(1905~1975),着名导演艺术家。原名焦承志,曾用艺名菊影,天津人。1928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前夕,因演出进步话剧被军阀张作霖通缉。

1929年出版了《现代短剧译丛》,翻译介绍了莫里哀、哥尔多尼等人的剧作。

1930年创办中华戏曲学校。1935年赴法留学,在巴黎大学用法文撰写论文《夸日中国之戏剧》,获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先后在广西、四川、北平等地从事戏剧教育、编导和译着,并创办北平艺术馆,组建中华戏校的校友剧团。解放初,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西语系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后调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兼总导演。

焦菊隐一生导演了大量中外名剧。老舍、曹禺、郭沫若的代表作经他二度创造显示了更深刻的艺术感染力。他执导的《龙须沟》、《茶馆》、《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保留剧目,有的被搬上银幕,有的在国外演出引起轰动。翻译出版的聂米罗维奇一丹钦科的《文艺、戏剧、生活》和《契诃夫戏剧集》较早地把苏联现实主义的演剧方法和俄罗斯批判观实主义的优秀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收录他建国后所写的重要理论文章,是他几十年戏剧活动的理论总结。

焦菊隐的戏剧理论和导演艺术自成一家。他既吸取了民族戏曲传统的精华,又融汇了西方戏剧和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科学方法,对许多戏剧理论问题,如话剧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导演艺术创造等,都要精辟见解。他认真研究民族戏曲的优良传统、美学规律和表现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运用于话剧艺术,导演的戏十分耐人寻味,既符合中国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要求和审美习惯,又吸引了大量外国戏迷。他的作品是中国话剧艺术的瑰宝。

刘保罗

刘保罗(?~1941),戏剧活动家、表演艺术家。名。湖南长沙人。

1930年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直接领导的第一个话剧团体——艺术剧社,参与《西线无战事》、《阿珍》等戏的组织和演出活动。

1932在杭州组织五月花剧社,演出进步戏剧,遭国民党迫害,被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新四军根据地,从事革命戏剧活动。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事业。

朱端钧朱端钧(1907~1978),着名戏剧导演艺术家。字公吕,浙江余姚人。30年代参加左翼戏剧运动,为复旦剧社的重要成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剧艺社等戏剧团体任导演,导演了《夜上海》、《妙峰山》、《孔雀胆》等剧目,鼓舞了“孤岛”上海人民的爱国热情,被誉为“孤岛四大导演”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副院长等职。导演过话剧《上海屋檐下》、《年轻的一代》、《关汉卿》、《吝啬鬼》等,并应邀为其他艺术团体导演过戏曲《星星之火》等。

朱端钧艺术态度严肃,导演风格朴实庄正、严谨细腻。注重整体构思,力求剧场艺术的完整统一。他导演的戏,主要人物形象与群象交相辉映,表演与舞台设计和谐完美,具有整一性。

金山

金山(1911~1982),着名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原名赵默,字缄可。

祖籍湖南沅陵,父辈迁至江苏吴县。从小酷爱戏剧,学过京剧。30年代初在上海参加了左翼戏剧家联盟,在上海的工厂、学校和郊区农村开展“蓝衣剧运”(即工人剧运)主演并导演了不少进步戏剧。1935年,组织东方剧社,参加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与赵丹等人同台演出《娜拉》、《钦差大臣》等外国古典名剧,获得成功。1936年组织40年代剧社,参加了国防戏剧《赛金花》

的演出,因成功地扮演李鸿章而名声大振。抗战爆发后,与赵丹、崔嵬等排演,《保卫卢沟桥》,并组织“上海救亡演出队”二队到各地演出,宣传抗日,1939年,二队更名为新中国剧团,金山随团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

1941年在香港主演了《马门教授》。1942年到重庆,先后参加过《屈原》、《家》等剧的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

主演了《保尔·柯察金》、《万尼亚舅舅》等,导演了《上海屋檐下》、《丽人行》、《文成公主》、《红色风暴》等。

金山的电影生涯开始于1935年,处女作是《昏狂》。第:二年主演的《长恨歌》,《狂欢之夜》,赢得不少观众。1937年,在《夜半歌声》中扮演主角宋丹萍,获得好评。1947年,独立编导了影片《松花江上》,显示了对电影民族化、大众化的追求。1959年,编导并主演了影片《风暴》,他以娴熟的技巧,饱满的激情出色地塑造了大律师施洋的光辉形象。

1978年以后,曾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中国电视剧艺委会主任等职,为振兴戏剧艺术、发展电视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金山是有影响的表演艺术家。深厚、成熟,节奏鲜明,追求强烈的艺术教果,是他独特的表演风格。他既善于借鉴汲取外国表演艺术的科学方法,又能灵活地运用我国民族戏曲的表演技巧。他始终注意演“人”,塑造人物性格。既强调脚色的内在情感的真实,也注意外在声誉和形体的表现。对角色的每个手势、步伐、姿态,每句台词都精心推敲,力求做到精确、传神。

赵丹曾称他是中国现代话剧表现派的艺术家。

舒绣文

舒绣文(1915~1969),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安徽安庆人。小学时就主演过话剧。1931年在上海,曾在天一影片公司为我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配音。后加入集美歌舞剧社当演员,开始了舞台生涯。参加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月花剧社、春秋剧社、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等演出团体,献身进步的戏剧事业。1932年以后,先后在艺华、明星、中制等制片公司或制片厂参加一些进步影片的拍摄。1941年夏,在重庆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中华剧艺社,并和张瑞芳联合主演了该社第一个话剧《棠棣之花》,继而参加许多剧目的演出,为宣传抗战做出了贡献,表演艺术更臻成熟。时与白杨、张瑞芳、秦怡并称话剧界的“四大名旦”。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参加拍摄优秀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成功地塑造了交际花王丽珍的典型形象。建国后,任多种社会职务,仍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50年代初在上影参加了故事片和译制片的创作,1957年调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为剧院的台柱,先后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

舒绣文是位有独特创造个性的表演艺术家,她外形并不漂亮,但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表演富于激情,真挚深刻,擅长性格化表演,戏路宽广,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演来都逼真传神,栩栩如生。

王大化

王大化(1919~1946),话剧、歌剧表演、导演艺术家。山东潍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从事革命戏剧工作。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深入生活,向民问艺术学习,吸取传统戏曲精华,献身新歌剧运动,是《白毛女》首次演出的导演之一;在秧歌剧《兄妹开荒》的创作和演出中,他塑造了翻身农民的形象,对中国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

孙维世

孙维世(1921~1968),着名导演艺术家。四川南溪人。革命烈士孙炳文之女,抗日战争时期到延安。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戏剧,在苏联的九年中,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解放战争期间回国,在前线做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和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副院长、总导演等,导演了许多中外着名剧作,为在我国传播斯氏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戏剧界培养了不少初步掌握斯氏体系演剧方法的人材。

孙维世导演风格真实细腻,富有独创性。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心灵。善于以准确的节奏和调度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

蓝马

同类推荐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衣上酒痕诗中字

    衣上酒痕诗中字

    中国人建立世界,是从一开端而生万物,层层更迭,每一步都是锦上添花。这个锦缎天下从没有经历过裂帛之痛,每一个字都可追溯到伊始,仓颉造字的初端。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大篆到小篆、隶书的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文字靠着一个稳固的模件体系继承和发展,并得以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无穷焉。而从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形体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又体现着中国人标准化生产之外的艺术创造力。
  • 全民学国学

    全民学国学

    本书内容丰富,别出心裁地借用了古代科举考试的升级方式,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文学、经济、军事、教育、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书中以选择题、填空题的方式,来教给大家国学知识。每一个题目的答案附后,就是一个国学的知识点。既是自学自测,更是自娱自乐。既扩大了思路,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又有助于认识上的深刻。使国学知识有如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润入读者的心田。读者在国学这片土地上播种培育,最后必有受用一生的收获。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热门推荐
  • 盛情专宠:帝少的第七号恋人

    盛情专宠:帝少的第七号恋人

    他是A国权倾四方的暗夜帝少,豪门一夜,让她彻底成为了他的囊中物,而她却一味逃离“我…我不认识你.”而后,他却步步逼紧“很好,那本少就让你好好认识一下我!”宁死也要纠缠,她早已爱上他。宠她入骨,早已成了他的习惯.可是最后她才发现,他的身边早已有了另外一个女人,带着心碎,只好选择离开……追妻路漫漫,帝少却耐心有加,并壮体奉上,肆虐她千百度…
  • 我在地府开银行

    我在地府开银行

    平凡大学生刘伟以外被鬼差勾了魂魄。“什么?钩错人了!你这个阎王是怎么当的!地府的公务员也是这么黑吗!”刘伟暴怒。“对不起,对不起,我会做出赔偿的。”阎王捏了捏满头的大汗。“说说看?”刘伟翘着二郎腿说道。“我在地府为你开个银行,再把你还阳。”阎王苦思片刻说道。“天地银行?我靠,给我有什么用!留着给死人吧!”刘伟再次怒了。“这你就有所不知了,这个银行用的虽然是冥币,但你在阳间赚的却是信用点,有了信用点,你可以跟地府兑换一些特殊物品,同时在地府欠下你债务的鬼魂,都要付出一定代价,例如传你绝世神功、给你当小弟。如果有些实力强大的鬼魂,欠了你债的话,比如欧阳锋、小龙女……”“我靠,打手、艳鬼?好吧,既然你这么有诚意,我勉强收下……”
  • 萌狐的二次元之旅

    萌狐的二次元之旅

    八云是一个普通的宅男,原本应该普通的过完普通的一生,但是某一天突如其来的一群不速之客,改变了他的一生。穿越我可以接受,毕竟近距离接触喜欢的女主什么的,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明明是男孩子却比女孩子还可爱我也可以接受,反正自己看不到,正所谓眼不见为净,时间会让我无视这一切。身高一米五我也可以接受,身高什么的,和上面一比都是小意思。可是为什么我会有狐耳狐尾这种东西啊!虽然毛茸茸的摸起来还挺舒服的,咳咳,总之这是底线,狐耳狐尾什么的,不能忍啊!被不可描述的限制级画面威胁后……狐耳狐尾什么的最有爱了,底线什么的就应该人道毁灭。
  • 网游之不败剑神

    网游之不败剑神

    这个游戏世界可以不断升级的,享受英雄待遇。这是一个后神话时代的游戏,成就传说中的不败剑神,至尊的神话!这是战队队员的战队世界,公会成员的公会世界,一个你无法想象的世界!
  • 逸山

    逸山

    巍峨的逸山,苍茫的神殿,独行的少年,死亡的神剑啊!
  • 仙路狂飙

    仙路狂飙

    江陵,天生精神力强大的穿越者,被当做家族弃子,入赘别家。不甘命运蹉跎,雷雨夜得到符道皇者无涯子临终符道传承,同时还有一块会吸血的石头。从此江陵踏上修行大道,纵意恩仇,逍遥长生!什么神兽妖王,什么荒古血脉,老子一道符箓镇压!看!在无尽的仙路之上,有一道身影在尽情的狂飙!
  • 那一惊鸿的微笑

    那一惊鸿的微笑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天都是一段篇章。有的故事辉煌壮丽,有的故事则是平淡无奇,但是却让我们刻骨铭心。
  • 第五姑娘的剑

    第五姑娘的剑

    阿吉说:“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洲!”星魂说:“有流星的地方,就有我。”叶心说:“我叫叶心,树叶的叶,开心的心。”陆小鸡说:“叫我陆小鸡就行,虽然我很讨厌这外号。”“......”第五小楼说:“为什么我觉得好像在哪听说过你们!”书友群399,010,636
  • 他来自星星

    他来自星星

    世界上真的有外星人的存在吗?杨千顺对此深表怀疑,不过她的人生中的确充满了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莫名其妙的超能力,神秘莫测的貌美少年,身份可疑的追踪者,萝莉外表的年轻妈妈……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和杨千顺的身世之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流氓过来当奶爸

    流氓过来当奶爸

    一夜过后,她肉疼的放下自己为数不多的零钱——十一块一毛。当两年后她转学进【璀璨】赌术,才发现那个男人竟然是她的同桌!那个臭男人见到她后就对着她没好语气,在看见她领养的可爱的儿子之后,竟然屁颠屁颠的跑过来看她。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要留下可以,以后宝贝的衣服裤子你洗,饭你做,澡你洗。晚上负责哄他睡觉!早上负责叫他起床。24小时奶爸随叫随到!”“好的,老婆大人。”他露出了自己的招牌式流氓微笑,很不客气的就扑了过去,一双手不客气的占便宜。“谁是你老婆!”某连子一脚踹去。“老婆,别乱踹,踹坏了怎么给小靖生弟弟妹妹啊。我们以后要生一支足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