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1600000010

第10章 中国各大姓氏起源及主要人物(7)

沈姓在先秦时期较为沉寂,直到秦朝末年,有位名为沈逞的人知名于世,朝廷以宰相之职征聘他入仕,他不应召。入汉以后,沈逞曾孙沈保封竹邑侯。沈保子沈遵,自封地迁居寿春(今安徽寿县),官至齐王太傅,别封敷德候。沈遵九世孙沈威卿,东汉初年迁居会稽乌程县余不乡(今浙江德清一带),世代留居于此。此后,当地地名演变为吴兴郡武康县,这支沈姓人也称吴兴武康人。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吴兴”成为天下沈姓中的最大郡望,直到今天,沈姓在论及先祖来源时,仍称出自吴兴武康。

除上述一支外,沈姓还有两个来源。其中之一是出自周文王第10子聃季之后,聃季的食邑在沈,后代以沈为姓。另一来源出自姓,史称春秋时,楚庄王曾孙戌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境内)尹,又称沈尹戌。他后来入朝任左司马,先后帮助朝廷诛杀了亻妄臣费无极和鄢将师,获得了举国上下的敬重。他的后代,也姓沈。

沈姓尽管来源不一,论及影响,仍以出自少昊之后者为大。这不仅因为它后来在吴兴武康一带发展成为望族,而且古往今来的沈姓绝大多数名人,都是出自这一支派。如南朝宋、齐、梁三朝元老沈约、唐诗人沈亻全期、宋科学家沈括、明剧作家沈王景、沈仕、画家沈周、清名臣沈葆桢、当代政治家沈钧儒等人,血统来源无不与这一支派有关。如今,沈姓是天下第37大姓。

曾姓

曾姓出自姒姓,是因封地名称而来的姓氏。史载,姒姓出自上古帝王夏禹。夏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至启玄孙少康时,又封自己的小儿子典烈于曾阝(今山东仓南西北),曲烈的子孙便在曾阝地发展繁衍。公元前567年,曾阝国的近邻莒国侵曾阝,曾阝亡,太子巫逃亡鲁国。这时,他一则认为离开了故土,又为了纪念故国,便将原来国名“曾阝”中表示家园的“邑”旁去掉,单姓一个“曾”字。这样,在中华民族的姓氏大家庭中,便有了曾姓。

曾姓在得姓以后,因为太子巫逃亡于鲁而在鲁国发展。春秋时,太子巫的孙子曾点(字哲)师从于孔子,曾点子曾参也曾是孔子的高足。特别是曾参,后来还成为孔子学说的重要传人,被儒家奉为“宗圣”。

曾姓人后来还迁居庐陵、武城等地,各发展为曾姓的重要支派,与鲁国一起成为曾姓的三大郡望。相传,曾参继承了先师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学说,每日不断反省自己,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信,动静言行必遵循礼法,成为一个至善至美的人。他的后人以他的这种美德为自豪,为了加以纪念,便以“三省”为堂号。后来,“三省”堂号与“鲁国”

、“庐陵”、“武城”三大郡望一样,都成了曾姓人识别身份的重要标志。

曾姓以名贤开基,历史上也名贤众多。如北宋人曾公亮是着名政治家,曾肇是着名文学家,曾巩是着名散文家,曾布是政界名臣。南宋时,曾忄造是诗人,曾协是词人,曾逮是名臣。明朝,曾鲸是画家,曾铣是名将,曾鲁是学者。清代,曾燠是诗人,曾静是学者,曾廷枚是艺术家,曾国藩是名将,曾纪绎是外交家,曾铸是实业家。近当代,曾朴是小说家,曾孝谷是艺术家,曾昭伦是化学家。如今,以人口多寡计算,曾姓是排名第38位的中华大姓。

彭姓

彭姓出自黄帝,相传是黄帝裔孙祝融八姓之一。据《元和姓纂》等书记载,黄帝孙颛顼有曾孙名祝融,后代分为己、董、彭、秃、女云、斟、曹、等8姓,彭姓便是其中之一。又有人说,彭姓与祝融弟吴回有关。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子6人,其中第3子名籛,字铿,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因此得彭姓,又称彭铿。他是古代着名的寿星,据说他在年轻时曾做了一碗野鸡肉汤献给上帝,上帝吃得高兴,就赐他长寿不老。传说他经历了夏商两代,活了800多岁,死了49个妻子,失去54个儿子,因为寿高无比,便被后人尊为彭祖。

彭祖的后代大多以彭为姓,后来发展为彭姓的最主要支派。在古代,匈奴、羌、南蛮等民族中都有人以彭为姓,他们的先祖并非都与彭祖有关,是在彭祖之外的彭姓人。后来,由于这些民族融入了汉族中,至今,彭姓人中仍有一些人是他们的后代。

彭姓在发展中,相继在淮阳、陇西、宜春等地成为望族,此后便以三地为彭姓三大郡望。西汉时,祖居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的彭越因辅佐刘邦灭秦建汉有功而被封为梁王,成为彭姓人继彭祖之后的又一位名人。此后,至清代,彭姓中又出了名将彭春、彭玉麟、名臣彭蕴章、学者彭绍升、诗人彭兆荪、词人彭孙遹等名人。至于当代中共中央原农委书记彭湃、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国防部长彭德怀、人大委员长彭真等人,也都是彭姓中知名的人物。

今天,以人口多寡计算,彭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39位。

吕姓

吕姓人是当代第40大姓,历史上属于炎帝的后代。相传,炎帝的裔孙伯夷在帝尧时负责制订礼法,管理四方诸侯,号称“太岳”。至大禹时,他又以帮助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在今河南南阳县西部一带建立吕国。经夏、商、周三代,吕国都是诸侯国之一,直到春秋时期,吕国才被楚国灭掉,吕国贵族也从此姓吕。

上述一支吕姓构成了当今吕姓人的主体。此外,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武子,又称吕,史称吕金奇,他的后代也以吕为姓。北魏时,有鲜卑人姓叱吕氏,在魏孝文帝时被改姓吕。数年后,北周时期的少数民族俟吕陵氏也被改姓吕。尽管上述三支吕姓后来的发展不及第一支吕姓,但也都是天下吕姓的重要组成部分。

吕姓得姓以后,很早就从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影响重大的姓氏。特别是商朝未年,出自吕候伯夷之后的吕尚(又称姜尚、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中兴,于西周初年受封于齐,建齐国,使吕姓历史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后来,吕尚的子孙在齐国19传至齐康公吕贷,国家被田和篡夺,族人迁居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后来便在当地发展成为吕姓的一大望族。汉初,吕青佐汉高祖开国有功,封阳信侯,其后世居河东,被称为吕姓“河东”

望。至于“东莱”、“着存”,一为郡望,一为堂号,在吕姓中同样有广泛影响。

吕姓名人,世代不绝。如战国时有秦国宰相吕不韦,汉代有汉高祖吕皇后,三国有名将吕布、吕蒙,十六国有后凉开国君主吕光,唐代有哲学家吕才、道家祖师吕纯阳(洞宾、吕祖),宋代有宰相吕蒙正、名臣吕端、吕大防、吕惠卿、吕公着、吕夷简、学者吕大临,南宋有诗人吕本中、哲学家吕祖谦,明代有进士吕木冉、学者吕坤、戏曲家吕天成,清代有思想家吕留良,近当代有建筑家吕彦直、史学家吕思勉,等等。

吕姓人所创造的文化也极具特色,值得一提。如战国时吕不韦“一字千金”,三国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以及与唐代吕纯阳有关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等着名故事和俗谚,无一不由吕姓人而来。

苏姓

苏姓出自上古帝王颛顼高阳氏。据某些苏姓家谱记载,苏姓人的远祖颛顼生子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和吴回。重黎和吴回在帝喾时相继担任管理火种之官,官名火正,又称祝融。

后来,吴回生陆终,陆终有子6人,其中长子名樊,在夏朝时被封于昆吾(今河南许昌东),以封地地名为姓,称昆吾氏。昆吾氏的子孙中又有人别封于苏(今河南温县一带),其子孙也以封地为姓,姓苏,成为当今苏姓人中最早的一支来源。

苏姓发展到周代,出现了一位名为苏忿生的人,在朝中担任司寇一职,负责天下刑狱和司法,成为苏姓第一位影响较大的人。数百年后,汉朝廷中又出现了另一位苏姓名人苏武。史书说他曾受命出使匈奴,但到匈奴以后,却因匈奴人的背信弃义而被扣留。他为了不失民族气节,整天手执节钺权杖,结果把节杖上的饰物都相继磨掉。他思念故国,但一点也得不到汉朝的消息。后来,匈奴人又给他一群公羊让他放牧,说是等公羊生下小羊,他就可回国了。这样过了10多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捉到一只大雁,写了一封书信系在雁腿上,然后把它放飞。不久,大雁飞回了汉朝国土上,被人捉住,汉朝人这才知道远在匈奴中还有这样一位忠心耿耿的使臣,很快出兵匈奴,迎他归国。这便是传颂至今的“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姓人在汉代以后,势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口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尤其是在武功、扶风、蓝田、洛阳等地,苏姓人都发展成为望族。历史上的一些苏姓名人,如东汉武原令苏章、十六国时女诗人苏蕙、西魏度支尚书苏绰、隋朝民部尚书苏威、唐代文学家苏廷页页、诗人苏源明等人无不与上述郡望有关。

此外,苏姓名人还有唐代宰相苏味道、名将苏定方、宋朝诗人苏舜钦、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苏过、天文学家苏颂、画家苏汉臣、近代文学家苏曼殊、当代数学家苏步青等人。尤其是宋代的苏洵及子苏轼(东坡)、苏辙,由于文学成就颇高,被人合称为“三苏”。他们还与汉代的苏武一起,被人当作苏姓人的标志。在苏姓中广为传颂的“三苏望族,五凤功臣”

以及“瑞雪飞花,映中郎之节”等,所指的都是他们。

如今,以人口多寡计算,苏姓在百家大姓中排名第41位。

卢姓

卢姓是当代第42大姓,历史上来源众多。其主要的一支与吕姓同源,同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的裔孙吕尚封于齐,史称齐太公,数传至齐文公时,生公子高。公子高裔孙名亻奚,史称高亻奚,任齐国正卿,因迎立齐桓公有功,被赐食邑于卢(今山东长清西南),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姓人散居北方一带,至秦朝时,有博士卢敖在涿郡(今河北涿县)定居下来,子孙留居于此,世称涿郡卢氏。秦朝末年,卢敖裔孙卢绾随汉高祖起兵反秦,因功受封为燕王,封国也在涿郡一带。到了三国时期,涿郡由魏国管辖,更名为范阳郡,郡治涿县(亦即涿郡旧治,今河北涿县)。此后,涿郡卢氏又称范阳卢氏,与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海内五大望族,家族势力历汉魏南北朝隋唐千余年而不衰。于是,“范阳”便成为卢姓人中无可替代的最大郡望。

除上述一支外,卢姓人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上古时期有一庐国,庐国有一公族名戢黎,戢黎的后代以国名为姓,称庐氏,后来又简写为卢。又如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后人中有人以卢蒲氏为姓,后来也简写为单姓卢氏。东汉光武帝时,有姓闾丘的人奉命改姓卢氏。北魏时,鲜卑人中莫芦氏、吐伏芦氏,也都改姓卢。此外,在卢姓人聚居的范阳一带,生活着一些姓雷的人,因为族小势弱,后来也因自己的姓氏读音与“卢”字相近而冒姓卢。

卢姓尽管来源众多,但在发展中只有范阳卢氏一枝独秀。所以,天下甚至出现了“言卢必称范阳”的绝对倾向,一些出身于旁门别支的卢姓人也冒认范阳卢姓人的祖先为祖先。当然,也难怪他们如此,历史上各朝各代中有影响的卢姓人物,如东汉名臣卢植、东晋文学家卢湛、北周名臣卢辩、唐代诗人卢照邻、“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以及清代政治家卢坤等人,无一不出自范阳卢氏。此外,如唐朝宰相卢杞、明朝将领卢镗、卢象升、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当代科学家卢嘉锡等人,尽管籍贯在范阳之外,但论及血统来源,也几乎无一不与范阳卢氏有关。

蒋姓

蒋姓也自姬姓,血统来源与西周皇族有关。相传,周武王弟周公姬旦有子名伯龄,在周成王时受封于蒋(今河南固始东北蒋集,一说今河南光山县里),建立蒋国,伯爵,史称他为蒋伯。春秋时,蒋国被楚国灭掉,蒋伯的子孙以国为姓,称蒋氏。后来,他的裔孙中有人迁居乐安(今山东邹平),并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乐安也因此成为蒋姓的着名郡望。

西汉哀帝时,蒋伯裔孙蒋翊家于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后来出任兖州刺史,以公正廉直着称于世。至东汉初年,蒋翊曾孙蒋横官至大将军,子孙因官显名,开始由乐安外迁。如被江南地区的蒋姓人奉为始祖的蒋澄就是在这时迁居江苏宜兴的。五代后周时,其裔孙蒋宗霸隐居禅定,也称摩诃居士。宋神宗时,又有蒋浚明仕至建康功曹,去世后官赠金紫光禄大夫。

他有子名王充,官至朝议大夫。蒋王充曾孙蒋岘,南宋宁宗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殿中侍御史。他在官之时,曾以“勿欺心、勿负国、勿求田、勿问舍”自誓,时称“四勿先生”。元朝末年,他的裔孙中有位名为蒋仕杰的人,为避乱而迁居于浙江奉化武岭禽孝乡(即今溪口镇),以耕读传家,子孙世代留居,至今仍在此繁衍发展。

元末居士蒋仕杰便是当今影响最大的蒋姓名人蒋介石以及蒋经国、蒋纬国等人的血缘先祖。

此外,三国时,蜀汉有宰相蒋琬。唐代,义兴(今浙江宜兴)有文学家蒋防。南宋,阳羡(今浙江宜兴)有着名词人蒋捷。清朝,有大学士蒋廷锡、篆刻家蒋仁、戏曲家蒋士铨、词人蒋春霖、文学家蒋敦复。近当代,又有政治家蒋翊武、名将蒋方震、蒋光鼎、蒋先云、文学家蒋光赤等人。

如今,以人口多寡计算,蒋姓在百家六姓中排名第43位。

蔡姓

蔡姓是当代第44大姓,相传出自黄帝,远祖与黄帝裔孙周文王有关。据某些蔡姓谱牒记载,周文王第5子叔度在西周武帝时被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建蔡国,史称蔡叔。蔡叔的子孙世代统治蔡国,前后延续约600年。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灭掉,蔡国遗民便改姓蔡。

蔡姓人在失国以后,开始迁居中原各地。至西汉末年,又有蔡勋避王莽征召,适居于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南)。后来,陈留分置济阳郡,其裔又称济阳人。汉魏时期,蔡姓是当地大族。至西晋末年,一些蔡姓人又迁居江东,仕于东晋南朝。隋唐以后,蔡姓在南北各地都有发展,尤其是在东南沿海一带,至今仍有“陈林王郑蔡,天下占一半”的俗谚。

蔡姓人得姓于蔡国,发展于济阳,故蔡姓人大多以“济阳”为郡望。战国时,蔡泽在秦国担任宰相,以足智多谋见称于世。至汉代,蔡伦是纸的发明家,蔡邕是着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蔡琰则是着名的妇女文学家和汉朝、匈奴之间的友好使者,人们至今还在传颂着“文姬(蔡琰字)归汉”的故事。此后,蔡姓中又相继出了宋宰相蔡京、名臣蔡攸、蔡卞、金文学家蔡王圭、清名臣蔡新、蔡锡勇、民国名将蔡锷、教育家蔡元培以及当代革命家蔡和森、蔡廷锴、蔡畅等着名人物。

贾姓

贾姓人是黄帝的后裔,最早发源于今山西中部一带。据《元和姓纂》等书记载,西周成王时,曾把胞弟叔虞分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史称唐叔虞。至周康王时,叔虞少子公明又被分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为伯爵,史称贾伯。贾伯的后人便以贾为姓。春秋时,贾伯国被晋国吞并,更名贾邑,贾伯的后代也大多从这里迁徙出去。后来,晋国又把晋襄公的表亲狐射姑分封于贾伯故地。狐射姑字季他,史书称他为贾季、贾他或贾佗。此后,贾他便被另外一些贾姓人尊为始祖。

同类推荐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腔北调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腔北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思想课堂-农业笔记

    思想课堂-农业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三)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三)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修建此陵园,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 走进古河州

    走进古河州

    本书作者探访河州多民族聚居的由来,感受西北穆斯林浓郁的风情,对河州地区的民族宗教、历史文化进行全面考察。
  • 中华对联大典

    中华对联大典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套路主播

    英雄联盟之套路主播

    不容易啊!每天被人套路却还想着怎么套路你们。。。
  • 简单的爱:爱的简单

    简单的爱:爱的简单

    大学是恋爱的起始点,可能一不小心是心痛的源头。简单的爱,只为爱的简单。一本漫画,引起的却是痛苦,也改变了自己想过得简单一点的大学生活。简单的心动只为你,简单的生气也只为你。只愿与你谱写简单的浪漫旋律。
  • Hello萌小姐

    Hello萌小姐

    妈妈的,暖小爱这个媒婆居然又不经过自己的同意给自己找男生相亲?呵!幸好她有准备。当场把那个男生给甩了!自己一个人去超市购物,可是!该死的,既然有人敢撞他姑奶奶的,还不道歉!哼!我堂堂樱家大小姐,未来的影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呵呵,还把自己的脸给遮住!是不想别人看见你的丑态吧!贱男,你惨了!可是谁承想到,这个人竟然是堂堂的大腕,影帝哎!还是父母给我指定的未·婚·夫·原本想逃婚来着,可是后来却发现,自己既然爱上那个贱男了!
  • 不经历坎坷的人生哪会幸福

    不经历坎坷的人生哪会幸福

    木槿是一个刚刚都够着四级的残疾人,在经过工作和感情的重重的打击以后,不在敢接近任何人……炎焱一个有颜值有能力的高富帅。儿时就被木槿吸引,但因为一些原因放弃了。多年以后再次相遇,彼此还是相互吸引,而炎焱是否还会选择放弃……
  • 灵性塑造

    灵性塑造

    本书从日常生活及生活细节的各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幼儿的智商、情商、财商;如何培养孩子的天赋,启迪孩子的心灵,及早发现孩子天生具有的优势。
  • 四大校草遇见千金大小姐

    四大校草遇见千金大小姐

    当枫凌贵族学校转学来了四个神秘而又引人注目的特优生,这四个特优生到底是谁呢?四个校草和那四个特优生在枫凌贵族学校又会出现什么精彩的事情呢?他【她】们又会闪现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结局的结果是什么呢?在他们爱情的道路上;她们会遇见什么困难,她们的爱情是否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在爱情的道路上,会出现什么坎坷呢?(这是我的第一部作品,有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点,我会改正的)
  • 毒爱娇妻

    毒爱娇妻

    十九岁,他夺了她的身子。她原以为,这只是一场交易。她只是一杀人工具,而他则是顾家四少,地位不同,爱情也难平等。可他却偏偏不肯放她一条生路,还对她死缠烂打?
  • 强者归途

    强者归途

    灾难过后,人类团结一致消灭丧尸。但是接踵而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变异动物,变异植物,还有未知的威胁……这次还能挺过吗?
  • 末日大烟枪

    末日大烟枪

    日本鬼子乡下种大烟,城里开烟馆,流毒天下;刺刀和烟枪一起对着中华民族,百万吸食者的血汗被榨干,生命遭剥夺。本书首次披露了日本鬼子用大烟毒害中国人民的惊世内幕,并对日本帝国主义用大烟掠夺民财、筹措“战时资金”的丑行进行了历史性叙述。此是杀人真利器,不名烟袋故名枪。——《咏烟枪》。
  • 校园异能王者

    校园异能王者

    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无意中发现自己拥有特殊能力,从此,无人能及的桃花运,一个惊天的人物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