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1600000005

第5章 中国各大姓氏起源及主要人物(2)

王姓曾经是我国第一大姓,总人口约有一亿。现在是第二大姓。早在上古时期,东周灵王有太子名晋,聪明早慧,未成年就已名闻诸侯。在他15岁那年,晋平公派使臣叔誉入周朝贡,见到了他,相与谈论后大为折服,归国后告诉晋平公说:“太子晋行年十五,才识过人,能言善辩,我都不是他的对手。”另一位大臣师旷听后不以为然,请求入周见太子晋。两人相见后反复论辩,从天地万物、圣贤君臣一直谈到立国之道、安民之策,最后才相信叔誉并非危言耸听,并对太子晋说:“瞑臣无见为人辩也,唯耳之恃,而耳又寡闻而易穷。王子,汝将为天下宗乎?”至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京师洛阳附近的谷、洛二水泛滥成灾,威胁王宫,灵王准备派人壅塞二水,太子晋则认为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应该因势利导,顺其自然。这本是一个好主意,但灵王不听,后来还因此废掉了他的太子名位。太子晋被废后,他的家人一下子由王室成员变成了黎民百姓。此后晋为了纪念曾是王族的身份,便以“王”为姓。如今,天下绝大多数王姓人,都尊奉他为祖先。

王姓的来源除上述一支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支派。但是,大多数是由王族之后改姓的。先秦时期,黄帝、虞舜以及商周诸王的后裔纷纷以王为姓。其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多支改入王姓。从唐宋时期开始,历代史家根据王姓的不同来源,把它分为姬姓之王、妫姓之王、子姓之王、夷姓之王等;又根据其主要居住地区不同,把它分为太原之王、琅邪之王、北海之王、陈留之王等;还根据其堂号不同,把它分为乌衣王、马蕃王、三槐王等。难怪宋人郑樵要说:“王氏,天子之裔也。以其所出既多,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通志·氏族略四》)。

在发展中,王姓创造了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无数个政治名人、文学名人、艺术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审知等人都曾是一国之王,王允、王导、王安石都是名臣贤相,王翦、王离、王氵睿都是着名将帅,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维、王守仁、王国维等人都是享有盛誉的学者、思想家、艺术家,王昭君是女中豪杰,王赣骏是第一位华裔太空人。据有人统计,王姓不仅人口居全国第一,而且历史名人也居全国第一位。

近年来,对王姓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如1993年出版《中华姓氏通书·王姓》和《华夏姓氏丛书·王》,都是研究王姓的阶段成果。

张姓

张姓是我国当代第三大姓,相传出自黄帝,是黄帝第五子挥的后代。据明嘉靖年间张浚等纂修的《张氏统宗谱·得姓郡望》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于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郡者独最。”这是说,张氏得姓于黄帝之子挥,母名彤鱼氏。挥因发明弓箭,被任命为弓正(官名)。弓正亦即弓长,二字相合,正是“张”字,这样便有了张姓。此后,挥的后代世居清河郡(今山东临清),而清河也就成了张姓的一大郡望。

张姓因为是大姓,来源众多,分布广泛。其郡望除上述一支外,又有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百忍、金鉴等多支。相传唐代有张公艺一家,九世同居共财,远近称颂。事情传到唐高宗那里,高宗亲自前来探望。高宗向他询问保守家业、和睦宗族的诀窍,他只写了100多个“忍”字作为回答。高宗从中悟出了治国齐家的大道理,深为感动,心满意足的起驾回宫。此后,张公艺家族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探访,便以“百忍”作为自己家族的徽号。另据唐代典籍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群臣为玄宗祝寿,多献奇异珍宝,只有宰相张九龄献上一部名为《千秋金鉴录》的书籍。他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古今兴亡之道,意在规劝玄宗应在天下太平之时记取历代兴亡的教训,居安思危,永保社稷。事后,玄宗对他这份贵重的礼品十分珍视,还专门下诏进行表彰。从此,张九龄的族人也引以为荣,开始以“金鉴”为堂号。

张姓在汉代就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至唐代又名列天下10大姓之一。明代时,张姓人已遍布全国的1113个县中,其覆盖率占全国州县总数的93%以上,如今已是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分布遍及世界许多地区的中华大姓。

从古到今,张姓中共出了63位宰相,56位将帅。此外,如思想家张载、张木式对儒家理论的贡献,佛学家僧肇(俗姓张)对佛教思想的升华,以及张天师的道教世家、张衡的地动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行(俗姓张)的子午线测量,等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另如张骞的交通西域、张居正的万历改革、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理论、张学良的兵谏抗日、张福林的太空探险等等,也都是功在当世、名垂青史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无不都是张姓人对历史和文化的重大贡献。

刘姓

刘姓是当代第四大姓,历史悠久,来源众多。相传帝尧时有陶唐氏的后人受封于刘(约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其后便以为氏。夏代,刘姓中有位名为刘累的人擅长训养蛟龙的技术,被夏王孔甲任命为御龙氏,专门负责龙的饲养和训练。据说他曾奉命为夏王训养四条龙,后因龙生病死了一条,他不敢上报,只是把龙肉做成肉羹献与夏王,声称是得到了奇珍异肉。夏王不知内情,吃后感觉味道不错,还专门赏赐给了他一些钱物。后来,夏王要看龙的表演,刘累每次只让两条龙出来,因此骗过了夏王。过后不久,夏王起了疑心,刘累看隐瞒不住,便带着家小逃到鲁县(约今河南鲁山县),后人便在当地留居下来,世代姓刘。又过了千余年,刘累裔孙隰叔在周宣王时迁居晋国,生士专,任大师。士专孙士会,是一位较有影响的人物。他的晋襄公去世后曾奉命出使秦国,迎接寄居在这里的晋襄公弟弟公子雍归国继位。当他与公子雍一起归国时,晋国已立襄公之子为晋君。他们行至令狐(今山西临猗西南),又遭到晋国军队的袭击,只得返回秦国。后来,尽管他得以从秦国归国任职,但子孙中的一部分却留在了秦国,并世代以刘为姓。

在历史发展中,刘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在汉代,娄、项等姓都有人改姓刘。此外,汉朝的刘姓皇帝把公主下嫁匈奴单于,所生的小单于也冒姓刘氏。至南北朝时,又有匈奴屠各部的一支独孤氏被改姓刘氏。正是由于刘姓来源众多,其分布和郡望堂号也十分广泛、众多。

就郡望堂号看,除彭城一望影响最大外,又有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密、竟陵、长沙、广平、高平、东莞、高唐、临淮、琅邪、东海、南郡、范阳、东莱、丹阳、武功、濮阳、尉氏、济阴、京兆、庐陵、南康、谯郡、河南等郡望,以及藜照、德馨等堂号。

刘姓在历史上还是一个尊贵的姓氏。在西汉和东汉400多年间,刘姓人中共出了18位皇帝,王公贵族不计其数。此后,三国时的蜀汉、十六国时的前赵、南朝的宋、五代十国的南汉等也都是刘姓人建立的王朝。此外,刘姓还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大姓,如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蜀汉先主刘备、宋武帝刘裕、唐代理财家刘晏、大诗人刘禹锡以及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等等,都是刘姓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陈姓

陈姓是当代第五大姓,历史上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的后代。舜幼年丧母,继母不慈,常对他进行毒打和虐待,但他逆来顺受,反而更加孝敬父母。由于他好学孝友,闻名四海,至帝尧末年,不仅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还把自己的皇位相传。所以舜当政时,天下大治,人民丰乐,加上他常“调于玉烛,息于永风,食于膏火,饮于醴泉”,与人民大众同甘苦,因此更加获得臣民的拥戴。至他去世后,约35传至胡公满,被周武王分封于陈(今河南淮阳),建诸侯国,屏卫王室。此后,胡公因封于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代也以国名为姓氏,改姓陈。

陈胡公满的后人占当今陈姓人中的绝大部分。此外,十六国时期,汉王刘聪的大臣中有位本名高元达的人,因生辰年月妨忌父亲,改姓陈氏,史称陈元达,他的后代也以陈为姓。至北魏时期,有一支鲜卑族出身的人姓侯莫陈氏,在魏孝文帝汉化运动中被改姓陈,从而使陈姓又有了一个新的来源;唐朝初年,原丘兹王的后裔帛(白)永贵入仕内地,因姓氏罕见怕受歧视,于是改姓汉族大姓陈氏。此后,也以陈姓知名,史称陈永贵。他有孙名令英,史书也称陈令英。唐末,浙江宁海人曹宪来入赘陈家,生子4人,也冒姓陈。元朝时,原北齐清河王高岳的十四世孙高谅入赘陈姓人家,子孙也改姓陈氏。明初,明太祖赐西域胡人某为陈姓,其孙陈友,后来官至右都督,爵封武平伯。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黎王之子澄改名陈澄,仕明官至工部尚书,子孙后代也以陈为姓。上述几支,尽管其人数和影响远不及陈胡公满之后,但也都是当今陈姓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姓在发展中,由于居住地和支派的不同,形成了颍川、江州、汝南、下邳、广陵、河南等几大郡望,以及德星、德聚、绳武等着名堂号。在姓族文化上,陈姓历来有“太丘德望,颍水渊源”、“读孔璋之檄,岩岩经国文章;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等专用楹联,以及大量的家谱族谱、宗规祠约等特色文化。至于陈姓名人,从秦朝末年揭竿反秦的陈胜到灭梁建国的陈霸先,都曾是具有一国之尊的帝王;从汉相陈平到太丘长陈寔、盐铁使陈恕、宋朝宰相陈尧叟、陈尧佐等都是誉满天下的名臣;从汉代射声校尉陈汤到南朝太尉陈显达、“开漳圣王”陈元光等都是勇、谋兼备的将帅之才;从晋代史学家陈寿到唐代大诗人陈子昂,唐僧陈衤韦(玄奘)、宋儒陈彭年、道学家陈抟、文坛怪杰陈师道、画家陈洪绶、学者陈寅恪等人都是各有成就的殷殷学子;从宋代太学生领袖陈东到革命党人陈其美、“警世钟”陈天华等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从明代爱国华侨陈申到实业家陈启源、侨领陈嘉庚等都是身在异域的侨界名流。至于陈独秀、陈毅、陈果夫、陈云、陈赓、陈诚、陈布雷等更是当代史上影响重大的陈姓政治名人。

杨姓

杨姓是当代第六大姓,相传出自西周公族。据史书记载,周武王第三子唐叔虞受封于晋,至晋武公时,由于勤王有功,被周厘王赐以杨地(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范村东古城址一带)作为食邑。武公生伯侨,伯侨生文,文生突,封羊舌大夫,食邑铜革是、杨、平阳三县。突生职,职生叔向,仕晋任太傅,又受命将羊舌大夫食邑三县中的杨县作为食邑。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食邑为姓氏,人称杨石,又名杨食我。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发生了六卿之乱,羊舌氏和杨氏都遭受了灭顶之灾。此后,杨石的后裔相率南逃至华山仙谷中,以后又落籍为弘农华阴人。东汉时期的太尉杨震家族、隋朝皇帝杨坚等人、唐代杨贵妃家族、宋代的“杨家将”等等,相传都出自弘农华阴。因此,这支杨姓经过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至今已成为杨姓中的最大支派。当今杨姓90%以上的人,全部出自这一支派。

杨姓在发展中,还有天水、四知、栖霞等郡望堂号。东汉时,杨震任东莱太守,赴任时途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南)时,县令王密前来拜见。原来,王密是荆州人士,在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曾被推举为“茂才”,以后步步升迁,担任了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他在这天晚上送来了10斤黄金的厚礼。杨震一见便说:“我当初知道你有才能才举荐你,对你算有了解,但你为何不知道我是一个清廉之人呢?”王密说:“现在是黑夜,送礼这件事没有别人知道,您就收下吧。”杨震一听大怒,说:“这件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见他不为所动,只好把礼品带走。事后,杨震的后人为纪念这件事,便称自己的家族是“四知堂”。直到今天,“四知堂”杨氏仍是杨姓中影响较大的一个支派。

杨姓不仅史迹辉煌,名人也是不绝于书。其中不仅有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五代十国的吴国开国君主杨行密、“大圣天王”杨幺、“太平军”东王杨秀清等帝王,还有杨震、杨炎、杨延昭、杨业、杨文广等将相,杨时、杨万里、杨慎、杨炯、杨涟等名士,杨启泰、杨国斯、杨振宁等知名侨子,杨贵妃、杨瑞云、杨小燕等女中魁首。无疑,杨姓中正是因为有了他(她)们,才使其姓族焕发出夺目光彩。

近年来,海内外各地也开始重视了对杨姓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如笔者与熊远报先生合着的《华夏姓氏丛书·杨》,就是一本全面研究杨姓的着作。

赵姓

赵姓主要出自嬴姓部落,是一个与上古时期的帝王少昊有关的姓氏。相传,少昊裔孙造父在周穆王时任驾车大夫,曾在华山得到八匹千里马,并将它们一起献给周穆王。穆王本是一个喜欢遨游的人,得到千里马后更加逸游无常。有次他巡狩到昆仑山,在瑶池见到了西王母,结果留连忘返,把国家大事抛在了一边。这样过了几年,直到在周朝东南部的徐国偃王率领30多个诸侯国的人马进攻周朝都城,他这才慌了手脚,乘上千里马归国平乱。由于造父这次驾车有功,事后便获得了穆王的封赏,被赐以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作为食邑。此后,造父的子孙世居于此,并把自己食邑的名称作为姓氏。这样,在中华民族的姓氏大家庭中,便有了最早的一支赵姓人。

造父哺育了赵姓,也被当今天下绝大多数赵姓人尊为补祖先。西周末年,造父6世孙奄父随周宣王讨伐姜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不利,宣王几为姜戎所俘,幸得奄父子叔带及时救驾,他才得以脱离危险。事后,宣王为感激救命之恩,任叔带为执政,赵姓势力因此大兴。至宣王子幽王时,亲近小人,叔带因被排挤,自周出逃晋国,后人从此也在晋国发展。

此后又9传至赵毋恤,史称赵襄子,率赵姓族人与韩、魏两家联合灭掉晋国,建赵国,成为赵姓历史上第一位称孤道寡的人。

赵国在立国156年后被秦国灭掉,凡11传,10世。亡国后的赵姓族人主要分为邯郸、东武城和天水3支,其中居天水者是赵国末代君主代王赵嘉的后裔,于秦朝时由代王嘉之后赵公辅出主西戎,居天水西县(今甘肃天水西南),其后遂为天水人。汉代时,天水赵氏是赵姓人中的最大支派,族中被封为侯爵者达10余人,占赵姓封侯总数的一半以上。至唐代,赵姓中有4人官拜宰相,其中的3人都出自天水赵氏。只是到了唐末五代时,出自河北涿郡的原西汉京兆尹赵广汉的后裔赵匡胤灭后周建宋,一跃使家族变为两宋皇族,才使涿郡赵氏的影响超过天水赵氏。

当今赵姓除天水、涿郡两大支派外,又有南阳、金城、下邳、颍川等郡望。此外,在汉代,匈奴人中有位名为安稽的人,冒姓赵氏。唐代。苗族人国珍任工部尚书,也姓赵氏。西夏时,国君李元昊出自党项羌族,也被宋太祖赐姓为赵。上述这些赵姓人,尽管其后裔的发展在整个赵姓中影响不大,但也都是不容忽视的旁族别支。

同类推荐
  • 安岳县志(1986——2005)

    安岳县志(1986——2005)

    体志设40篇,266章,1162节,120万字。《管委、乡镇》篇涉及全县10个管委、69个乡镇,为了统一资料搜集、整理,初稿撰写要求,县政府两次召开会议,安排该篇编修工作。还派人分赴各中心镇召开片区会,落实县政府会议精神。并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向资料搜集人员讲解记述要点及资料搜集、突出特点的方法。2005年11月4日,县政府召开第二次特约撰稿人培训会,解决资料搜集、初稿试写中存在的问题。
  • 中古伊朗八大诗人

    中古伊朗八大诗人

    本书是俞灏东教授和杨秀琴教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心血结晶。本书的出版似乎是已经有些冷落的波斯文学的一个福音。它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伊朗闻名世界的八大诗人的生平创作,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波斯文学高度发展时期的光辉成就,介绍了闻名世界的波斯诗人,无疑对促进中伊这两大东方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积极作用。
  • 知道点世界文化

    知道点世界文化

    什么是“摩西十诫”?古代印度为什么会出现种姓制度?潘多拉的魔盒里到底装有什么?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本书都有介绍。
  • 词语的感应

    词语的感应

    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
  •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翠微寺位于安徽省黄山翠微峰下。唐中和三年(883年)始建。当时有一天竺(古印度)麻衣和尚由四川东下至黄山,在此定居结茅,自组织麻为衣,挖蕨根、采野果为食,趺坐诵经。当地山民为其盖寺一座,名“麻衣道场”。
热门推荐
  • 通职者

    通职者

    本书实际上是写的我的一部在写的小说,因为各种原因,我不得不又一次换个账号去写。讲述男主角想过没有“纷争”的生活,而去通过各种手段甩脱自己的帝王天命。敬请期待吧
  • 野蛮黑熊

    野蛮黑熊

    熊的身体,人的灵魂光怪流离的世界,叙说着他的传奇仰望星空,一片大陆浮沉在星空那是巨兽的崛起
  • 成仙无望

    成仙无望

    于边陲之地,入天涯,踏仙路,欲成一世威名。然惊天变起,承万载气运,该何去何从?……待我踏破仙路,以身为峰,还世界一个真相,还自己一份初心。
  • 天斗七魁

    天斗七魁

    天有七魁,乃北斗也;世人悟其而望求天道之法,然道途桎梏艰深,劫历难参;流光千年,一夕寂灭;不知遥年,不晓轮回;白云苍狗,岁至经年,七星二隐重现苍穹;天罡出!人心惶!祥厄难勘!星辰变,争仙戮,万物涂炭!唯余唏嘘:三千大道终是为哪般···
  • 近身剑仙

    近身剑仙

    剑芒一出,天地变色,血溅万里。觉醒万中无一的圣灵剑体,凝练五行灵气,开辟丹田洞天。炼化一龙一象之力,修炼龙象剑气。一剑在手,天下我有,雷诺誓要成为剑道至尊!
  • 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

    一个现代人不小心穿越,于是,一双年轻却有力的大手,拉开了大明朝改革开放,永为天朝上国的序幕。历史大潮的激荡回转,往往开始于一个小小的水珠翻滚,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是如何激起这一串涟漪的呢?
  • 盖天道

    盖天道

    兄弟情,朋友义,天地乾坤不独行;爱情苦,离别恨,九天十大觅芳影。
  • 你是如何回忆我

    你是如何回忆我

    纠缠你的那十年如同死心后的每一年林亦你好吗林亦我们还是这样分开了吗林亦新婚快乐后来你都如何回忆我··········
  • 仙路之王

    仙路之王

    全真教是天下第一道教,其镇宗功法‘先天功’却只有开派祖师王重阳和其弟子丘处机练成,开派百余年,此功竟后继无人。藏经阁弟子杨凡翻阅古籍时意外破解祖师遗示,从秘地挖出一枚古老戒指和骇世丹方,此后十年行走高山险川,历经无数凶险,终于练成一枚能够让人由后天进阶先天的‘万丹之丹’。不料,杨凡沐浴净身,焚香七日,邀请天下武林豪杰,在祖师墓碑前仰天吞服此丹,闭目半柱香后,却栽地倒下气息全无,待其清醒过来后,已是身处异界。。。。。。浩瀚地域,无尽仙宗,谁才是仙路之王,且看全真弟子如何踏上终极修仙之路!
  • 灰迹之旅

    灰迹之旅

    人类最终最后的圣地在逐渐腐朽,曾经的鸢尾花帝国正在没落;铁与血的战士们摩挲着锋刃,高等精灵的血裔们蠢蠢欲动;古老的黑暗缓缓浮出时代的水面,悖德的实验死灰复燃;黑发黄肤的天人们安居乐土,极北冻土的暴风终有停息;天界光辉众神林立,深渊诸恶血战永恒;无数双眼睛窥伺着,渴望着……那个灰色的男孩逐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