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6800000105

第105章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朱耷、石涛艺术的直接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所谓怪,即不大合正统,与乾隆皇帝提倡的“从来诗画要法古”的主张和四王偏重摹古的作风相悖。他们强调面向现实,强调抒发个性。

扬州八怪指哪八位画家,历来说法不一。综合各种记载,计有汪士慎、李觯、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高风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扬法等,人数几乎超过一倍。现在多数着作介绍“扬州八怪”是指前八人。

这八位画家出身、阅历各不相同,但有一种共同的命运,就是不得志,生活比较清苦。他们大都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年长后各抱才艺,却都无法自由施展,八人中黄慎、高翔、汪士慎、金农、罗聘都不曾做官,是终身职业画家。二李和郑燮虽做过七品官,都因得罪上司被罢官,晚年仍以卖画为生。他们关心民间疾苦,作品雅俗共赏。

(1)汪士慎(1688~1759年),字近人,号巢老母,放弃举子业,以卖画为生。黄慎主攻人物,其次是花卉、山水。多画历史人物,也画现实人物。把草书引入绘画,显得风格潇洒。如《渔父图》《东坡玩砚图》等。他的花鸟画造诣也很高,用笔简练,形象生动。其山水小品亦颇有特色,天永一色,烟雨空潆,意趣浓厚。郑板桥题诗赞黄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写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2)金农(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土等。金农以圆梅最着名。其画梅瘦而繁,自云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宜瘦不宜肥。其画梅千花万蕊,朱白相间,显得繁缛热烈,朝气蓬勃。梅枝干故作屈曲上钻之势。

横斜交错,竞相争高。圈花多为椭圆或半圆,率意为之,于不经意中显修养。花瓣不圆,红白交错,富有动感。他的自画像,亦多为自娱之作,不求形似,抒情达意而已。长袍裹身,须髯飘洒胸前,小辫甩于脑后,手拄藤杖,步履蹒跚,一副天真憨厚的神态。晚年又喜画佛、菩萨、罗汉等。在书法方面,自称为“漆书”的书体,朴茂拙厚。

(3)高翔(1688~1752年),字风冈,别号山林外臣,扬州人。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在八怪中,高翔以善画山水着称。繁者学黄公望,但趋于刻露,如作于雍正二年(1724年)的《山水图》。简者如《樊川水榭图》,用笔和构图极简洁,墨色苍润,颇得烟波浩渺之趣。画梅独具一格,疏枝、稀林。安徽歙县人。一生贫困,酷嗜茶,性爱梅。画梅多作千花万蕊,富于诗意。晚年双目失明,仍作画不辍。当金农卧病在床无法行动的时候,汪怀揣失明之后的,书画作品摸到金农家,请金农看。金农看后非常惊讶,连声赞叹好。两位老朋友兴致勃勃谈论书画,互相鼓励,直至尽欢而散。

(4)李觯(1686~1760年),号复堂,别号懊道人、衣自山人、墨磨人、木头老子等。扬州府兴化。在八怪当中,只有他“供奉内廷数载”,一幅《四季花图》被收入《石渠宝笈》。供奉内廷期间,向蒋廷锡和高其佩学画,工写兼备,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后来被排挤出宫廷(1718年)。乾三年(1738年)被拣选山东滕县知县,乾隆五年因“忤大吏”设罢官。

李觯的写意花鸟,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第一,作画题材比前人广泛,从花草树木至日常生活的各种用具,都被摄入作品。如酒壶芭蕉扇之类。

第二,在技法方面,喜用破笔泼墨塑造形象,又由于用笔故作旋动之势,线条本身富于变化。第三,画面形象打破静态,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使花鸟画更能表达作者的激情。在八怪中有意追求形象动势的是二李,李方膺善画风中之竹,李觯作品的形象多作微风吹动、左右偃仰之态。

(3)黄慎(1687~1768年),字恭寿,一字恭懋,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早年丧父,为了侍养花、半开,与金农、罗聘等人的繁花形成对比。高翔晚年右手病残,靠左手书画,别有风韵。

(6)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府兴化县人。其父是农村的私塾先生,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中年又丧父,赖乳母教养成人。聪敏好学,发愤读书,雍正十年(1732年)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乾隆七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调任潍县令。在任职时适逢山东闹大饥茺,人相食。他多方设法赈灾,但妨碍了贪官污吏的切身利益。诬告他贪婪,因此被罢了官。在八怪中,郑燮的思想最活跃,也最清醒。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对于诗文,他主张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要道着民间痛痒。

在书法方面,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创造一种自称为“六分半”的新书体,飘洒有致,形象鲜明。绘画专长兰竹,偶尔也画松梅。他的笔法取法石涛,又从徐渭、高其佩等人的作品中得其笔意。他主张学传统要学一半撇一半,师其意,不在表面模仿。

所画竹石或兰石,均配以诗书印,形式完美,内含丰富。

(7)李方膺(1695~1755年),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等。江苏南通人。曾任山东乐安县知县,任期赶上闹水灾,他没有请示上司便自作主张开仓赈济灾民,受到上司弹劾。调换为兰山县令,因得罪总督王士俊而被关进监狱。乾隆元年被释放出狱,调任安徽潜山令,再调合肥。终因不肯迎合上司而被罢官,穷老无依,以卖画为生。李方膺善画松、竹、梅、兰及诸小品。对创作,他极力主张直接向生活学习,创造自己的风格。画中题诗常流露出孤傲牢骚情绪:“天生懒骨无如我,画到梅花使不同。最爱新枝长且直,不知屈曲向东风”。他画竹或画松故做狂风舞动之势,自云“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用画表现风势,确实不易。如《潇湘风竹图》,以秃笔画竹叶,似在风雨中飘动,革也随风偃仰,连石头都顺风势作点头哈腰状。画梅多作疏枝稀花,显得冷艳孤峭。

(8)罗聘(1733~1799年),字豚夫,号两峰,又号花之寺僧。原籍安徽歙县,迁居扬州。为金农高足。曾为老师代笔。善画梅兰竹,尤喜画鬼,自云凡有人处皆有鬼。他画的《鬼趣图》,或头大身小,或长臂巨腿,以鬼寓小人,借题发挥。画梅繁花密蕊,生意盎然。或朱白相间,或朱绿白三色集于一体。如《三色梅图》。他画竹,叶短而肥,稠密成簇。画兰亦喜丛密繁茂。

罗聘之妻方婉仪,号白莲,能诗,亦善画梅。

其子亦善画,时称“罗家梅派”。

清代画坛,影响较大者,还有金陵八家。其中尤以龚贤成就最高。龚贤(1618~1689年)又名龚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清凉山,家贫,筑半亩园。入清不应科举,性格孤僻。善画山水,取法董源、吴镇,沉雄深厚苍老,风格独特,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程正揆说画之繁简按笔墨来分,北宋人千岩万壑,无一笔不简;元人枯枝瘦石,无一笔不繁。真正了解此道者,惟龚半千。他能融宋元入之长,自创新路,笔墨苍郁,气象深沉。多数作品墨色浓重,山体浑厚,笔简境繁。淡墨积染,层层加厚,再以浓墨、焦墨破醒,如《溪山无尽图》。有的作品笔墨浑融一片,别有一种秀润苍茫之感,如《夏山雨过图》,由于南方夏季湿度大,植物茂密,雨过之后,山与树连成一片,界限反而不清楚,夏山苍翠如滴的气氛格外突出。画家如果对南方的自然景色没有深入的观察分析,是不敢这样表现的。也有的作品用墨较少,笔墨清润简洁,如《木叶丹黄图》,方笔淡墨皴画山石,树木亦以方笔写出,笔道纵横间布,清晰可见。

金陵八家中的其他人如樊圻、吴宏、高岑、胡造、叶欣、邹韶、谢荪等人,作品也各有特点,在清代画坛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清代画家,见于记载的不下数百,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从清初至乾隆末年,扬州本地区和外地来的知名画家就有一百多人,活跃在京城的画家当然更多,足见清代画家之众。

嘉庆以后,国势衰微,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落,被迫改变方向,以适应新的需要。而被迫辟为通商口岸的E海、广州,逐渐成为新的绘画基地,产生了海派和岭南派,海派主要有赵之谦、虚谷、任薰、任熊、任颐、吴昌硕等人,他们把文人画发展到极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书法、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融于绘画,有的还适当吸收西洋画的色彩。

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任颐,他虽然仅仅活了五十多岁,但留下了无数艺术精品,他的作品题材极为广泛,尤以人物、花鸟成就最高,在人物画走向衰落之际,他能为朋友和平民创作许多肖像画、而且都达到那个时代的高峰,确实难能可贵。海派中的虚谷和尚,其花鸟以苍涩之笔创造疏松灵动的意境,前无古人。岭南派主要指居巢、居廉、陈树人、高奇峰、高剑父等人,他们中有留学东瀛者,直接学习西洋和日本画法,创作了中西结合的新的中国画,对传统中国画产生了真正的冲击。相比之下,生活在京城的画家即所谓京派,仍顽强地扞卫着传统绘画阵地。总之,清末画坛处在被迫的变化中,或不自觉的变化中。石涛有云:“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变了,艺术不得不变。不过,此段绘画的详情,应放到“近代绘画”中去谈了,本篇只能到此打住。

同类推荐
  • 甬江之东

    甬江之东

    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江东历史”介绍江东区的历史脉络,“江东人物”则记录了江东区杰出的历史人物,“民间文化”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角度入手,将江东区民间文化尽情展示,最后一部分“文化日新”则介绍了江东区的优秀文化企业。
  •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在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朝代——汉唐盛世均建都于西北,当时西北先进的文化辐射到全国各个区域,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国家。西北又是中国古代亚洲与欧洲交流的桥梁,是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接带,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北成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西亚伊斯兰教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可以说,西北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直到今天,依然有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古迹,震惊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堪称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西北自古就是中国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互相交融,共同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西北地域文化。
  •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名人太谷文化太谷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名人太谷文化太谷

    由县政协倡议,太谷县晋商商都策划传媒部搜集、整理、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县政协本着“让世界了解太谷让太谷走向世界”的宗旨,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开发古城旅游宣传上做的一件大好事。
  • 真实的梦幻上

    真实的梦幻上

    本书丛书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在时空长廊里考证历史的回响、发掘生命的秘密、探寻太空的谜团、破解文明的神秘,所揭示的神奇绚丽的壮阔画卷,将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将使我们的心灵感震颤.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热门推荐
  • 古灵精怪小王妃

    古灵精怪小王妃

    我可是现代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一级美少女啊,也就是偷偷的背着家里人蹦了一次极,怎么醒来一切都变了样了?华丽的府邸,幽静的私家花园,还有好像很怕我似的小丫鬟。我,我到底是在哪里啊,不会是穿越了吧。唉,别人穿过来都是你侬我侬的,怎的轮到我这儿就那么不受待见,这,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 老狐狸说话心经大全集

    老狐狸说话心经大全集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老狐狸却说:“巧言令色,助你成功。”须知,成功者的故事里,从来都没有侥幸。狮子把羊叫来,问他能不能闻到自己嘴里发出的臭味。羊说:“能闻到”,狮子咬掉了这个傻瓜蛋的头。接着,他又把狼召来,用同样的问题问狼。狼说:“闻不到。”狮子把这个阿谀奉承的家伙咬得鲜血淋漓。最后,狐狸被召来了,狮子也用同样的问题问他,狐狸看看周围的情形,说:“大王,我患了感冒,闻不到什么味。”于是活了下来。马雅可夫斯基曾说:“语言是人的力量的统帅。"一个人想获得成功,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口才。
  • 蚀骨溺宠

    蚀骨溺宠

    她是背负无数流言蜚语的风流郡主,他是高高在上风华无人能及的摄政王。在爱恨纠缠中,他们慢慢靠近,万丈红尘,只有他懂她嚣张外表下的悲哀,只有她看到他华美衣袍下的黑暗。滔天火光之下,一切从头再来,命道轮回,他来找她,告诉她,他爱她。
  • 玄天界王

    玄天界王

    来自科技文明的地质青年萧晨,因缘巧合进入修炼文明世界,他能否受得住修炼文明世界的冲击?于群雄并起和各路天才争奇斗艳的时代洪流中破流而出?!且看萧晨充满热血、冒险和激情的人生之旅!(浮生若梦,提笔而三思,胸有泪而言有物。浮生三思愿与诸君,共创辉煌盛世。以此共勉。)
  • 别人的妻子和床下的丈夫

    别人的妻子和床下的丈夫

    伊万·安德列耶维奇捉奸的两天:大街上令人恶心的自白,床底下肮脏的表演……这一切都构成了一幅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生动画面。作家就是靠别出心裁的结构,抓住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把一个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 时默未染

    时默未染

    他一袭黑衣,浓密的墨发随意的散开,银质的面具上,彼岸花正妖娆……“冷静?凝儿什么时候会使毒的,连我都骗过了,你不是玉凝,你是谁?”最后一句是他是凑到她耳边说的,很轻,却像魔音一般冲击着她的耳膜。她不是玉凝,她是谁,是谁?对呀她是玉凌,一个以使毒出道,杀人不眨眼的冷血杀手。“凝儿……我知道你是谁。”玉凝的身体蓦然绷紧,屏息凝神,等待着他后面的话。“你是……我心里的那个人!”
  • 灰烬苍原

    灰烬苍原

    时代的烈火总是将大陆的一切焚烧殆尽,而后新的幼苗将会破土而出,其名为新的未来。人们总是惋惜过去的废墟,期盼着新的未来,但从没人在意燃烧过后的灰烬,他们带着旧的热度,飘散在尘埃里,活在过去的叹息中,终会被时间遗忘。“我们只是想活下去罢了。”
  • 九天乱神诀

    九天乱神诀

    一剑出,万古枯。一本书,天地哭。一怒血染九重天,一怒掀翻幽冥间。
  • 三国之还我万夫雄

    三国之还我万夫雄

    人说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若再有一位英雄与二者争锋,岂不快哉?唯一要说明的,我的主角可是汉朝人。
  • EXO之回不去的爱

    EXO之回不去的爱

    如果、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是“爱”那么相反、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唾弃的就是“恨”回不去的爱,转生此无爱前面略带轻松,后面有点虐不过,玻璃心的宝宝可放心,不会太虐{你会相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