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36900000023

第23章 犁、耧的发明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进的农业,必须有先进的农具作保证。中国古代的农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农业特别重视土壤耕作,作为土壤耕作的主要农具——犁就格外受到重视。犁是由耒耜发展演化而来的。传说神农氏“斫木为耜,糅木为耒”。耒耜在全国各地的出土文物中曾大量发现,类似现代还使用的铁铲、铁锹,也有叫或锨的。当人们设法利用兽力助耕时,耒耜就向犁转化了。据说,牛耕是后稷的侄子叔均发明的,如果此说确实,则犁的发明应在尧舜禹时代。西周,仍行人耕,可能因为铜犁头价值贵,畜牛之费亦昂,而且犁的构造简单,质量笨重,效率不高,反不如人耕合算,故没有推广应用。另外,在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贵族宁肯把千百头牛闲置不用,也不愿将之投入生产以减轻奴隶的劳动负担。这可能也是牛耕在当时未推广的原因之一。

在战国中后期,冶铁在技术上获得突破性发展。冶铁业在广大地区普遍建立起来,成为手工业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大量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已逐渐取得主导地位。“一农之事,必有一耜……然后成为农。”战国铁犁的重要构造由呈等边三角形的犁铧、便于人扶的犁梢、任捻曲翻转之劳的犁壁等部分组成。牛耕和铁犁结合,耕作效率大为提高。此后,“跖耒而耕”的现象逐渐为其所代替。铁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也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汉代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耕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全国各地广泛使用。汉代的耕犁已经基本定型,有犁辕、犁梢(犁柄)、犁底(犁床)、犁衡、犁箭等部件。犁壁(又叫犁镜或犁碗)在汉代已广泛使用。犁壁的出现是耕犁的一个重大的发展。自此以后,耕犁不仅能翻土碎土起垅作亩,而且能把杂草埋在土下面作肥料,同时还有杀虫的作用。我国耕犁有犁壁装置的时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美国农学家雷赛指出:“构成近代犁的特征部分,就是具有和犁铧结合在一起的呈曲面状的铁制犁壁。它是东亚(中国)古代发明的,并在18世纪传入欧洲。”汉代的犁有双辕的和单辕的,基本上是二牛抬杠式的。由于是直辕长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变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尽管如此,它比战国时期的耕犁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经过汉到魏晋四五百年的历史,犁的构造达到定型的地步。犁箭纵贯于犁底。犁辕以曲木与犁箭为垂直的联系,而与犁底作平行状,其一端嵌入犁梢,其末为犁盘以系轭。

犁梢则为斜木柄,其末与犁底相接,其中则与犁辕相连,使人能掌握之以进行深浅的耕作。

当时,犁的种类有长辕犁和蔚犁,长辕犁用于平地,蔚犁则用于山涧地。

唐代,为了适应南方的水田耕作,产生了新的曲辕犁,又叫江东犁。当时陆龟蒙《耒耜经》

中详细记述了它的部件尺寸和作用。这种犁由铁的犁壁,木制的犁底、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犁舵等十一个部件组成。整个耕犁相当完备、先进,也很轻巧,耕地时回头、转弯都很方便,而且出土深浅容易控制,起土省力,效率也比较高。江东犁是中国耕犁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的典型。它的构造要比秦汉时期的犁完备且复杂得多,和现代的耕犁基本相同。这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的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宋代又在犁前配置用于垦荒的刀。至此,作为中国主要农耕工具的犁,已完全成熟。

犁耕能疏松和改良土壤结构,延长土地使用年限,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据史料记载,在整个古代社会,我国耕犁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农业技术发展的前列。比起地中海的勾辕犁、日耳曼方形犁、俄罗斯对犁、印度犁、马来犁,它的优点是: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调整耕深、耕幅,且轻巧柔便,利于回转周旋,适宜在小面积地块上耕作。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密切,中国耕犁的优点被世界各地吸收,对世界犁具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远古时代,长期从事采集活动的妇女们掌握了一些野生植物的生长规律,进行人工栽培的尝试,开始了原始的农业活动。最初,先民们用尖头木耒等工具掘洞点播或用手撒播,此法大约沿用几千年。

公元前1世纪,在播种上,出现“瓠种”或名“点葫芦”。窍瓠内装种子,系在腰间拉着走,其上有木柄,下有木嘴,播时下端入土开穴,然后稍加震动,种子即落于耕垄畔,为点播大豆等作物之用。

汉武帝时,穷兵黩武,农民应征参加战争者多,参加田间生产者少。然而“农为国本”“食乃民天”,提高劳动生产率已刻不容缓。应时代的呼唤,播种农具——耧车出现,据说是汉武帝时的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播种时,一牛牵耧,一人扶耧,种子盛在耧斗中,耧斗通空心的三个耧脚,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它能同时完成开沟、下种、覆土三道工序。一次能播种三行,行距一致,下种均匀,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此后,撒播就退居次要地位了。据《齐民要术》记载,东汉时,耧车传到敦煌,劳动力节省了一半多,产量增加了五成。

宋元时,施肥养地以增产甚见重视,于是有下粪耕种之制,耧斗后另置筛,过细粪或拦蚕沙,耩时随种而下覆于种上,兼收下种施肥之效。这样,开沟或开穴,播种覆土、施肥都节省了人力、畜力,而且,一功收三效,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我国古代耧车设计之精巧,历来为国内外农史研究者所赞叹。宋代王安石专门写过一首诗称颂耧车:“富家种论石,贫家种论斗。贫富同一时,倾泻应心手。”

现代最新式播种机的全部功能,也不过是把开沟、下种、覆盖、压实四道工序接连完成,而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三脚耧,已把前三道工序连在一起由同一机械来完成了。在当时能够创造出这样先进的播种机,确实是一项重大的成就。就是我国古代在农业机械方面的重大发明之一。

第一字我国古代的水车

在古代社会,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除了历朝历代重视沟洫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之外,灌溉工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地形的限制,自流灌溉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农田水利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实施。

最早的灌溉方式是“负水浇稼”,所用的灌溉工具自然是陶罐了。《庄子·外篇》有记载:

“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瓮为陶器,在虞舜时已开始制造。用瓮取井水灌园田,为思维中应有之联想。然而此法很笨拙。

利用机械起水灌溉的最初工具当推公刘的戽斗。公刘为公元前13世纪左右周族的首领,其子孙后代建立了周朝。戽斗构造简单,由柳条编成桶穿上长绳。其掣动只用两人之力,从低水面向高处往复掏水。此法虽较抱瓮灌田有一定的进步性,汲水较多,又较省力,但是仍很原始。

战国时,农业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灌溉已成为农田管理中的重要一项,桔槔乃应需而生。桔槔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起水器,由一根直木、一根横木及水桶(盛水器)、重石块、长绳材料组成。“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子贡在汉阴游历时,向当地老农推荐此物说“挈水若抽,数如泆汤”。这种借助简单机械的提水方式,比起全靠人力提水灌溉,显然是进了一步,故桔槔在战国时得到推广。但是,桔槔汲水费时多,起水少,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从抱瓮灌溉地极原始状态到桔槔汲水的初步利用器械,“民逸而利多”,在灌溉工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据史书记载,东汉以后,出现了利用机械原理的灌溉工具。东汉时有个叫毕岚的巧匠,制造过一种叫“翻车”的机械,“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种翻车,是否就是后世的龙骨水车,不得而知。

半个世纪以后,曹魏有一位大机械发明家马钧,被人称为“巧思绝世”。他刻苦自学,不尚空谈,专心致志地钻研机械设备,在机械制造方面取得杰出的成就。他制造的翻车结构精巧,“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可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比其他提水工具高很多。“其巧百倍于常”,运转轻快省力,儿童都可以操作。据专家考证,这是一种与后世龙骨水车类似的非灌工具。所以,人称马钧是供农业上排灌之用的龙骨水车的发明者,至少可以说他是断毕岚之后,对翻车做了极重要的改革,并用于农业排灌的创新者。

翻车问世后,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到唐代得到进一步推广。太和二年(828年),唐文宗令人做水车样式,命京兆尹监造,分配给郑、白渠附近的百姓,以灌溉农田。当时,在北方有以木桶相连,汲于井中的水车,长江流域出现了半机械化的筒车。筒车形似纺车,四周缚有竹筒,利用水流冲力,冲击轮子而旋转,把水由低处提到高处。此后,永车样式虽然形形色色,但其基本原理不外如此,在近代水泵发明以前,翻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提水工具之一,对于灌溉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翻车可用人力、畜力或水力转动。其用人力者为龙骨车。在行道块上下,通周由龙骨板叶一节一节地用木销子连接起来,很像龙的骨架,故名之龙骨车。此车由人凭架上,踏动拐木,使龙骨板随转循环行道板刮水上岸。也有用手摇的。可以两个人同时摇,也可以只一个人摇。它的汲水量不够大,但是凡临水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很方便,深受人们的欢迎,是应用很广的农业灌溉机械。直到今天,在一些僻远的地方,犹可见到这样的水车。人们对它的偏爱可以从文人骚客的诗咏中得到反映:“踏车激湖水,车众湖欲竭。”描写出它从河湖池塘中起水入田的动态;“妇女喜秋凉,踏蹈车多笑语。”田家踏转水车的喜悦心情跃然纸端;“下田戽水出江流(圩田用车),高垄翻江逆上沟(山田水车)。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常在塌车头。”

由此可看出水车排水和灌溉之功用。

其用畜力者,如牛转翻车、驴转翻车,则在龙骨车蹬基础上外加齿轮,系于转轴外端,加上互相衔接的带齿竖轮与卧轮,使用牛、驴或马来拉动。这种水车在南宋末年才出现。从人力转动的翻车到畜力转动的翻车,是为一大进步,殷为畜力比较大,能把水抽上比较大的高度,汲水量也比较大。

其用水力者,如水转筒车、高转筒车,则利用链和唧筒结合水力运动之齿轮,以兜水、放水,日夜不息。筒车构造的完成曾经简单至复杂的过程。北宋时,吸水、运水、覆水仅以一轮为之。这可以从水轮咏诗中看出来;“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者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利才畎浍间,功欲霖雨并。不学假混沌,忘机抱瓮罂。”

但孤轮运水灌田,其载运量自然有限,为了适应湖湘山溪之地,其地溪涧既多,复饶竹产,乃系以若干竹筒于轮上,增加输灌水量,乃有筒车或竹车的名称,这项增益在南宋时开始推行。人们写诗颂赞说:“像龙呼不应,竹龙起行雨……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瞬息了千亩……”

至13世纪元代,高转筒车得到发展。高转筒车是把大的立式水轮直接安装在水车的转轴上,带动水车转动。利用高转筒车,田高岸深或田在山上,都可以灌溉。这是元代机械制造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人们利用自然力造福于人类的一项重大成就。

为了把水引到远处,还有连筒和架槽的发明。连筒是把粗大的竹竿,去掉里面的节,一根一根连接起来。随地势高下,用木石架起,跨越涧谷,把水引到很远的地方。架槽的设计基本上同连筒一样,只是用以引水的是木槽而已。这类器具,正如王祯所说:“大可下润于千顷,高可飞流于百尺,架之由远达,穴之则潜通,世间无不救之田,地上有可兴之雨。”反映出中国古代这方面的创造发明之巧妙,高效而又实用。

中国古代文明,在很长时间内异彩纷呈,是以农业发达为基础的。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灌溉工具方面的巧思妙想,为先进的农业提供了保障,老百姓靠天吃饭的状况有很大改观。芍陂灌溉农田多至万顷,西门豹发动人民凿十二渠,为农业丰产创造条件;李冰父子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白公渠滋养肥田沃土,成为百姓的衣食之源。自汉朝开始,经过唐、元、明、清历代的努力,宁夏平原终于变成沙漠中的绿洲、塞外江南……先民的这些丰功伟绩无不借助灌溉工具得以建树。水车的出现和日臻完美使农业的命脉——水利得以流畅,趋利避害,化瘠为沃,使我们这个水乡国度获得江河的灌溉之利,天公水旱交乘,灾害频仍已不能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农业施展淫威,使我们自古以农业立国,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走在世界的前列。

直到蒸汽机发明之前,水车的纺织、切割石木、造纸、带动风箱等方面还一直作为各种产业部门的动力使用。12世纪左右,中国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装水车的船。这种水车船是用水车产生的动力来推动船,即在船的外侧装上三个水车,在船上载三头牛,靠牛转动水车,靠水车力推动船前进。

同类推荐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挪威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挪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祝酒辞大全

    祝酒辞大全

    本书是一部祝酒辞的选集,收入了各类祝酒辞数百篇。这些祝酒辞大多符合祝酒人的身份,符合当时的各种环境,可以作为酒宴上祝酒时的参考。作为一种酒文化,祝酒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值得学习借鉴。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饮食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垂光集

    垂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世风华:我的腹黑王爷

    倾世风华:我的腹黑王爷

    玉帐空分垒,金笳已罢吹,东风回首尽成非。大漠孤烟,剑雨江南,她只愿化作他身边的一朵解语花,守护那谪仙般的男子。繁华落尽,她是他雪中的一把油纸伞;金戈铁马,她是他手中的三尺利剑。当他用残废的身躯扛起整个天下的腥风血雨时,她亦在那楠木轮椅后,不离不弃。马踏天阙时,他终许她一个肩膀,许她白首不相离的承诺。只是,沧海已然桑田,世事无常变迁,他们还能找回最初邂逅时的那一抹动人光华吗?
  • 大夏神匠

    大夏神匠

    这是匠人的世界、匠心的世界、视工匠精神为信仰的世界。东拔野,一个偏远山庄的普通弓人,且看他如何一步步,统九势、领夏族、斗武者、成匠神!故事,从三百把弓说起……
  • 冷情国师:妖娆绝色太嚣张

    冷情国师:妖娆绝色太嚣张

    他花容是亡族之子,拥有魅惑容颜。他赫连无兮是一手遮天的国师大人,却不近女色。风云拍卖堂的一次摆卖会上,花容作为压轴的拍卖物品出现在拍卖会上,他发现他是极阴之体,将他作为国师夫人迎娶回府。“赫连无兮,你要是不答应放我出去,我就把你的房子都烧了!”某容。“嗯,夫人别怕,为夫家大业大,房子够多,够夫人烧。”某兮。“我就把你的书都烧了!”某容。“嗯,来人啊,把京城里所有的书都买回来,让夫人烧。”某兮。“你!我要红杏出墙!”某容。“嗯…嗯?!你敢!你要是敢跟某个奸夫通奸,我一定要让他生不如死
  • 空灵图

    空灵图

    虚伪的神,你们都是来夺取空灵图的,你们毁了我的一切,我要诅咒你们,诅咒这个世界......
  • 人生的重生

    人生的重生

    世界很奇妙,人生的选择很多很多,就如同一个没有路标的岔路口一般,选择了一边必然放弃其他的。重生的美好,不在于我们能够挣很多钱,泡很多妹子,脚踹幼儿园,拳打敬老院。在于,我擦嘞,原来这边的风景真的不一样,山峰就是山峰—高耸,溪水就是溪水—迷人。
  • 半夏流年,片羽时光

    半夏流年,片羽时光

    青春的那些无奈,开心,难过,不想去留恋,但又不得不留恋,那情不自禁的回忆,总是能让嘴角飞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 屠出个黎明

    屠出个黎明

    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有一只猛兽,而将它困住的除了法律还有道德。或许在某一天,道德彻底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法律将不会再起到束缚的作用。到了那个时候,每个人身体里的猛兽都会挣脱枷锁,展现出它那最真实和最丑陋的一面。人类仿佛回到了最古老的时候,杀戮无处不在。当一切不再需要借口,人类最伪劣的一面将渐渐的浮出水面。机械横行,丧尸游弋,妖兽遍地,人类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 我想就这样爱上你

    我想就这样爱上你

    传说,月老是掌管红线的。月老不惜几千年的修炼红线,而现在却是要你与我在一起。
  • 行者风云录

    行者风云录

    携萌宠,王悦孤胆闯天下。为红颜,敢上九天摘月;为兄弟,敢下九泉喋血。天下乱,山河变,一身修为捅破天,闯妖界,入魔道,直叫天地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