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44200000028

第28章 突破“古斯塔夫”防线

美第6军对罗马的进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德军后卫部队一直充分利用有利地形不断进行迟滞作战,第6军不得不一路粉碎德军的顽抗,夺路前进,推进十分缓慢。

6月2日,凯瑟林不愿背上破坏罗马这座欧洲名城的罪名,命令德军撤出罗马,并宣布罗马为不设防城市,德军在撤出罗马时,没有破坏城市设施,甚至连台伯河上桥梁都未破坏,保全了这座历史名城。

6月4日,克拉克率领美军第6军进入罗马,受到了罗马人民的热烈欢迎。

德军两个集团军残部退至从圣马力诺到卡拉拉一线的“哥特”防线,继续作战。

战争结束后很多年,亚历山大仍对此耿耿于怀,在回忆录里他这样说:“我一直向克拉克将军保证,一定让他的部队占领罗马。我只能这样认为,他的这一决定与其说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还不如说是受到沽名钓誉的动机所支配的!”

安齐奥战役,盟军伤亡约4万人,德军伤亡约2万人,被俘约1万。盟军突破了德军坚固的“古斯塔夫”防线,并攻占了意大利首都罗马,为全歼意大利境内的德军,解放全意大利奠定了基础。

安齐奥战役经过将近五个月的苦战,盟军终于突破了德军苦心经营的“古斯塔夫”防线,并占领了罗马,基本实现了战役企图。但在战役初期,盟军一度险些被德军赶下海,几乎到了失败的边缘,加上整个战役时间拖沓之久,人员伤亡之重,物资消耗之巨,可以说盟军的胜利毫无值得夸耀之处。

盟军在意大利从安其奥突破德军的古斯塔夫防线。很多军事战略家和军事历史学家都认为发动这样一场有限登陆战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安齐奥战役最坚决的倡议者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出发点是不愿在诺曼底战役准备期间近半年之久的时间里,盟军在地中海战区拥有重兵却无所作为,他希望通过组织这样一场登陆战,来吸引德军注意力,牵制分散德军在法国的兵力,为诺曼底战役创造有利条件。

实际上,对于决定战争进程的战略行动——开辟第二战场的诺曼底登陆,盟军倾注了极大的精力,投入的兵力、物力,几乎是倾尽所有,在这样情况下,对于安齐奥登陆,盟军不可能投入足够的兵力兵器,就连登陆船只都是千方百计才挤出来的,因此安齐奥登陆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了,不过,也正是由于德军认为盟军是无力同时组织两次登陆,所以对安齐奥登陆毫无防范,盟军在登陆初期确实取得了极大的突然性,以非常微小的伤亡一举奏效。

但是在登陆最初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后,美第6军军长卢卡斯以及第5集团军司令克拉克,对登陆作战的前途悲观沮丧,呆板地坚持只要意大利南部“古斯塔夫”防线正面盟军没有取得进展就不向纵深推进的原则,部队在安齐奥登陆成功之后整整两天在海滩上裹足不前!听任来之不易的大好战机白白流失,坐视德军预备队源源赶来,将一场出敌不意的奇袭战,变成了步步推进的阵地战。卢卡斯这一指挥被很多军事权威认为是安齐奥盟军初期失利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最负盛名的二次世界大战军事历史家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却认为卢卡斯没有及时利用德军防御薄弱的大好时机向纵深推进,不是坐失良机,反而是令盟军“趋福避祸”,因为盟军登陆部队仅2个师,区区3.6万人,如果留下一部分固守滩头阵地,主力向纵深推进,以德军的反应和部队机动速度,极有可能会在纵深遭到德军优势后续部队的合围,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而且盟军推进的越深远,遭到的危险也就越大,平心而论这一观点不无道理。

几乎所有军事历史家公认的是盟军的海军在战役中的表现,可谓完美无缺,登陆时换乘、抢滩均颇具章法;在岸上部队处境危急之时,海军的舰炮支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舰炮火力成为盟军赖以坚持安齐奥最牢固的支柱;战役中后期,海军在海滩不断遭受德军炮火轰击,又只有吞吐量很小的港口和平坦的海滩可共利用的极其不利情况下,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难,把4个师约7万人和50万吨各种物资运上岸,保障了战役的顺利进行。由此可见,盟军海军已经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通过历次登陆战,从混乱不堪,毫无章法到秩序井然,从“菜鸟”逐步成长为“老手”,战术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甚至是飞跃性的进步,在这些登陆战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都成为诺曼底登陆最宝贵的财富,为诺曼底战役的辉煌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德军方面,其迅捷的反应,快速的机动,无疑是极具特色的,这也是险些置盟军于死地的最重要原因,从中反映出凯瑟林元帅出色的指挥艺术和战略眼光。德军在盟军登陆时,部署在安齐奥地区仅1个工兵营,但在数小时之后,就不断有部队陆续抵达,并迅速控制了具有决定意义的阿尔班山和公路,将盟军困在狭小的滩头阵地,要知道,在盟军优势航空兵力的空中封锁下,德军这样的反应速度、部队机动、开进道路的保障以及后勤补给,不能不令人叹服!

由此,盟军不由联想到即将开始的诺曼底登陆,德军在法国驻军的战斗力、机动力和通信能力都远远强于在意大利的驻军,而且法国的公路铁路情况也要比意大利的好得多,因此完全可以想象,诺曼底登陆将会遭到怎样的情况,盟军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周密细致,甚至不惜代价进行诺曼底登陆的各项准备工作,从而保障了诺曼底战役胜利。毫不夸张的说,安齐奥登陆暴露了德军的底牌,使盟军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组织实施精心策划的战略欺骗,为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可以说安齐奥是诺曼底的开路先锋,最终使诺曼底登陆成为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

看似无足轻重的安齐奥战役,却为后来的诺曼底登陆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包括丘吉尔在内的各级将领都始料不及的。

同类推荐
  • 抗日之尖刀出鞘

    抗日之尖刀出鞘

    国之利刃,当属尖刀。尖刀出鞘,敌特不死绝绝不回鞘。现代青年何余穿越到了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与一群热血军人共同抵御日军,从而开启一段热血谍战的抗日故事。
  • 龙血战兵

    龙血战兵

    他是最强的特卫兵王,身怀绝顶的功夫,世界一流的枪法,档案被列为最高机密,深入金三角潜伏敌人内部,是金三角丛林中最凌厉的刀刃,直刺敌人的心脏,剿灭毒枭,血战天下。对待敌人冷血残忍,毫不留情,对待美女柔情万种,征战疆场的路上各色美女相伴。牺牲后获得重生,身怀异能,一代兵王,化身龙血战士,问鼎人生巅峰。
  • 绝望黎明

    绝望黎明

    在这个被默许存在的无法律无秩序的死亡地带。也许下一秒,在大街上你会被杀死,没有任何理由。常人眼中充斥罪恶的地界,却是各国秘密练兵的绝佳场所。因为这里是罪恶的主场。
  • 虚拟战旅

    虚拟战旅

    史前文明的昌盛是有目共睹的!至今依然还有很多难题困扰着科学家,例如:金字塔!、百慕大三角洲……等等。
  • 129师谍战传奇之锄奸十杀令

    129师谍战传奇之锄奸十杀令

    取材自八路军情报工作史上真实历史资料,首部揭秘八路军129师谍工传奇的特工悬疑小说。“一刀杀、二枪杀、三石杀……”漳河城突然出现的一纸“锄奸十杀令”,不仅惹得漳河城内外汉奸谈之色变,内心惶惶,而且,也引得日军宪兵队特高课、侦缉队、伪警备队、驻城日伪军倾巢出动,并惊动了日军驻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最高长官多田骏,派出了特使池田一郎大佐,想方设法抓捕八路军高级特工“武曲星”。这是八路军一二九师情报卧底与日军特务机关展开的一场高智商的较量,阴谋与智慧、栽赃和谣言、借刀和策反、欺诈与心计……在敌我秘战中,充满了惊心动魄的对决与较量。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热门推荐
  • 夏初梦

    夏初梦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 青丝绾青丝绾

    青丝绾青丝绾

    青丝绾,青丝绾,彼时眉目尚嫣然而今却阑珊
  • 北之城

    北之城

    原本起的书名叫做《北城》,因为其他原因,现在又用书名《北之城》。北城或许是一座城,但这座城,是我为你而修的。天道,长生,若是你在,我便可弃之所有。我知道,或许一切都不是我想的那样,但是,我说过,此生,我遇见了你,便不会放弃,若是一百年不够,我就向天借寿……
  • 碧眼皇妃

    碧眼皇妃

    红尘世外,半步之遥,尚人妖殊途,况道魔不立。月行中天,鱼跃深渊,怕只怕,痴情空种,有负芳心。难只难,素雪三尺,彼河两岸。只愿今生从未相见,来生不再相恋。任你道行天下,斩妖除魔,扬正义之气,有朝一日羽化升仙,永世长存。凭我游戏人间,踏破红尘,乐一世逍遥,终是香魂一缕成冢,化作轻烟....
  • 亲吻时光的回忆

    亲吻时光的回忆

    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模特的身材越好,自己的灵感就越多,而都岚云来说也同样是这样的,有人鱼线,八块腹肌的男模,至于女模特的话……照着镜子里的自己画就好了
  • 武侠之八寒地狱

    武侠之八寒地狱

    为侠者一生所求,除魔卫道,不正是为了此情此景,为了这些人脸上的笑容?
  • 绝色女大帝

    绝色女大帝

    一梦千年,重回隋唐,且看一名来自未来的宅男,一步步,登临天下顶峰,成为万人称臣的绝世女帝。一个强大辉煌的“日不落帝国”由此踏上征程。
  • 残月弓影

    残月弓影

    魔教创立轰动武林,怎奈天妒英才,一代魔尊英年早逝、万众叹息。三百年后,一座被誉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随即也绝迹人间。而后神秘人傲然回归,他是正是邪、是仙是魔无人知晓,亦正亦邪、快意恩仇的行事作风,有人嫉恨有人羡慕。朋友喜欢、美人倾慕,他,风临天下!
  • 晨冰

    晨冰

    凌垣,一名普通的高三理科生,文笔不好但是爱看耽美,一时兴起,就写了一部小说,所以,字数可能不多,情节也不是特别细,毕竟人家凌垣也没经历过这种事,请见谅,不喜勿喷。谢谢
  • 自我提升的十大策略

    自我提升的十大策略

    在本书中,作者结合那些在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真正发挥作用的理论,精心地总结了十个方面的与自我提升有关的内容。虽然书名叫《自我提升的十大策略》,然而这十个方面的内容却并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去做。作者希望它们将有助于你理解目前你所在企业的一些制度和方法,并将启发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设计一整套自我提升的方案。因为成功靠的是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并非是单项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