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7400000002

第2章 述义

咏史从现存文学史资料看,首篇以“咏史”命题的咏史之作是班固的五言古诗《咏史》。最早对班固的《咏史》进行评价的是钟嵘的《诗品》:“孟坚才流,而老于掌故。观其《咏史》,有感叹之辞”。而艺术上则评为:“质木无文”。钟嵘撰、陈延杰注《诗品注》卷下及《总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这里未涉及对《咏史》之题的释义。至唐六臣注《文选》,方于咏史诗的解题中有所涉及。如王粲《咏史诗》,吕向解题曰:“谓览史书,咏其行事得失,或自寄情焉”。《文选》卷二一“咏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文学总集选刊》,1993年。这里不仅对“咏史”作释义,还涉及咏史诗的两种体类,即隐括史传、以史为诗的正体或云传体和感慨寄兴、以史咏怀的变体或云论体。对这后一体类咏史诗,吕向在左思《咏史诗八首》、李善在张协《咏史诗》的解题中说得更具体。《咏史诗八首》解题曰:“是诗之意,多以喻己。”《咏史诗》解题曰:“协见朝廷贪禄位者众,故咏此诗以刺之”。清代学者何焯称为正体与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抒胸臆,乃又其变。”《义门读书记》卷四六《文选·诗》之“张景阳咏史诗”条,中华书局,1987年。“题之咏史,其实乃咏怀也。”同上“左太冲咏史诗”条。清人刘熙载《诗概》云:“左太冲《咏史》似论体,颜延年《五君咏》似传体。”日释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亦对“咏史”有释义:“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虽是承吕向之说,但文字叙述更清晰明白。清人贺贻孙在《诗筏》中评严延之《五君咏》时说:“咏史须如此切当简严,方称古人知己。”《诗筏》,郭绍虞、富寿荪辑《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咏史诗虽是意气托之地,亦须比拟当于其伦。”乔亿在《剑说诗》中说:“古人著书,皆有故也。作咏史诗,尚师其意。”《剑说诗》卷下,同上。此均本钟嵘评班固“老于掌故”之意,盖谓创作咏史诗要准确掌握和叙写史书所记古人事迹及意思。据以上诸多古人之认识及创作实践,咏史之义,可一言以蔽之,谓之为将阅读史传之感赋咏为诗者。今人对咏史诗所下的定义,与古人基本无异。降大任、张仁健《咏史诗注析》附录《试论我国古代咏史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施蜇存《唐诗百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四编第十章第一节《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胡大雷《文选诗研究》第七章《咏史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刘若愚《中国诗学》中译本第五章《中国人的某些观念及其思想、情感的表现方式》,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那么,综合古今人的意见,咏史诗可简要定义为:直接裁取史传上的人物、事件作为题材而赋诗以歌咏之、叹美之、感慨之的诗歌作品。

怀古怀古与咏史这两类诗,以其基本内容都是写历史人物、事件而很接近,但又以其引发诗兴、赋为诗歌的触媒点不同而有区别。其实,唐宋之前,咏史诗与怀古诗的界线并不很严格,最早在《文选》上就表现出来了。《文选》编有“咏史”一类,其中谢瞻的《张子房诗》,李善解题曰:“沈约《宋书》曰:姚泓新立,关中乱。义熙十三年正月,公(刘裕)以舟师进讨,军顿留项城,经张良庙也。”又曰:“王俭《七志》曰:高祖(刘裕)游张良庙,并命僚佐赋诗,瞻之所造,冠于一时。”刘良解题曰:“晋末,宋高祖北伐,见张良庙毁,乃修之,并命诸人为诗。瞻时为豫章太守,遥以和此。虽是和诗,而实咏之。”案《艺文类聚》卷三六收录此诗而题作《经张子房庙诗》。诗之前半咏张良,后半颂刘裕。谢瞻虽未实际至张良庙,而其所和之原唱诸人乃经张良庙者,则原作内容,亦当如此。可见这些诗作,盖经古人遗迹——张良庙,睹物思人,引起诗兴,遂赋为诗歌。其写作材料已非直接取自史传,而是将平日沉入脑海的史学知识翻出来以为之。显然与阅读史书有感以为之的咏史诗不尽相同。然而,《文选》却将其与咏史诗收入同类,不加区别。不过,看以下诸作,怀古与咏史还是有区别的。卢思道《春夕经行留侯墓诗》:“遂令怀古客,挥泪独无踪。”《文苑英华》卷三〇六“坟墓”类。孙万寿《和周记室游旧京》:“闻君怀古曲,同病亦涟如。”同上卷三〇九“遗迹”类。杨素《出塞二首》之二:“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文苑英华》卷一九七“乐府”类。这些诗的诗题虽不标怀古,而诗中却明白说是写怀古。可见,怀古之作,必须有古代遗迹作媒介。最早在诗题中写上“怀古”一语的是陶渊明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论者谓此乃怀古之作,前首缅怀之荷丈人,后首缅怀之长沮、桀溺,皆隐居躬耕者。陶渊明撰、王孟白校笺《陶渊明诗文校笺》卷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陶渊明撰、王瑶编注《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陶渊明撰、龚斌校笺《陶渊明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惟此二诗,盖陶渊明欲为归隐躬耕而以诗追怀古人并述己志,并非以睹古人之迹而兴作者,故咏怀的成份更浓。以“怀古”命题的标准的怀古诗,在现存文学史材料中,当以李百药《郢城怀古》一诗为最早。《全唐诗》卷四三。稍后有刘希夷的《巫山怀古》、《蜀城怀古》、《洛川怀古》,同上卷八二。及陈子昂的《白帝城怀古》、《岘山怀古》。同上卷八四。案《咏史诗注析》附录《试论我国古代咏史诗》云:“以‘怀古’为题,则始见于唐代陈子昂有《白帝城怀古》、《岘山怀古》两首。”

时隔十多年,作者又于一九九九年的《晋阳学刊》第五期上发表《关于咏史》一文,仍然认为:“‘怀古’字样见于标题的,则始于唐代陈子昂的《白帝城怀古》、《岘山怀古》两诗。”此说实误。即使以陈子昂与刘希夷比较,也可能是刘诗较陈诗为早。据傅璇琮主编《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刘希夷生于高宗永徽二年(651),约卒于高宗调露元年(679)。而陈子昂约于调露元年方自蜀入京游太学,途中作《岘山怀古》、《白帝城怀古》。可见,入唐以后,咏史与怀古从诗题上开始有所区别,但还不十分严格。如李涉《怀古》一诗云:“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全唐诗》卷四七七。一点古迹的影子都没有,纯属咏史之作。又如晚唐周昙咏史绝句一百九十五首,除前二首外,均以人名为题,编集称为《咏史诗》,而胡曾有咏史绝句一百五十首,均以地名为题,自编集亦称为《咏史诗》。再如汪遵咏史诗集称为《览古》,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七四。其中既有以地名为题者,也有以遗址为题者。看来,唐人并未刻意划分。《文苑英华》卷三〇一“追述”类,其中多有咏史之作。又卷三〇六、卷三〇八、卷三〇九所收均有怀古诗,却细分为“坟墓”、“怀古”与“遗迹”三类。又卷三二〇有“祠庙”一类,亦为怀古诗。《唐文粹》卷一五有“怀古”类、“怀贤”类,后者乃咏史之作。又卷一八有“咏史”类。则北宋时也是大致区分而已。至元代,诗人方回为“怀古”释义曰:“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元方回编、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卷三《怀古类》小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怀古诗乃一时兴会所触。”《随园诗话》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沈德潜在《说诗语》中说:“怀古必切时地。”《说诗语》卷下,丁福保辑《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据以上诸多古人之认识及创作实践,怀古之义,可一言以蔽之,经见古人之遗迹而赋诗以缅怀古人之事迹。今人于此,大抵亦然,参见上述咏史诗所注引之数家论著。那么,综合古今人的意见,怀古诗可简要定义为:登临目睹古代旧址、古人遗迹而赋诗以追怀往事、寄兴感慨的诗歌作品。

览古从古代诗歌创作实践上看,以此为题者,并非与咏史、怀古不同的另一类诗。其意有时指观览古籍,有时指游览古迹,所以,单单从诗题上看,往往不能确定所写为咏史,抑怀古?必须通读全诗,方可区分。以览古为诗题的作品,早在西晋就有了。《文选》的“咏史”类收入卢谌《览古诗》一首,吕延济解题曰:“尝览史籍,至蔺相如传,睹其志,思其人,故咏之。”这显然是咏史之作。如清人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四谓:“咏史有三体……为隐括其事,而以咏叹出之,张景阳之咏二疏、卢子谅之咏蔺生是也。”亦以卢谌《览古诗》为咏史之作。“览古”之题,《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有释义曰:“诗有览古者,经古人之成败咏之是也。”这显然是指怀古诗。陈子昂有《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诗序曰:“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业,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全唐诗》卷八三。除第一首《轩辕台》外,其余六首以人名为题,却都是怀古之作。李商隐《览古》一诗,同上卷五四〇。盖览金陵之六朝遗迹而作。王士《带经堂诗话》卷四:“门人江子辰六淹贯古今……《览古诗》一卷,则康熙丁巳,适河东,行役道路之所作也。”显然为怀古诗。吴筠《览古十四首》均为览阅古书而兴发感慨的咏史之作,如其四云:“闲居览前载,恻彼商与秦。”又其五云:“吾观《采苓》什,复感《青蝇》诗。”又其十一云:“吾观太史公,可谓识道规。”同上卷八五三。孙玄晏有《览北史》三卷,杨维桢有《览古》四十二首。《宋史》卷二〇八《艺文志》别集类;《杨维桢诗集·铁崖乐府》卷八,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皆为咏史之作。可见,览古一语或谓览古史,或谓览古迹。那么,以览古为题之诗,要根据具体内容定其为咏史抑怀古,不可一概而论。张浩逊《唐诗分类研究》第七章《唐代的咏史怀古诗》:“怀古诗又称览古诗或吊古诗。”案此笼统地说览古诗就是怀古诗,似有不妥。又案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一一录吴均《览古诗》曰:“尝稽真仙道,清淑众烦。秦皇及汉武,焉得游其藩。既欲先宇宙,仍规后乾坤。崇高与久远,万物莫能存。矧乃恣所欲,荒淫伐灵根。安期反蓬莱,王母还昆仑。”再,胡大雷《文选诗研究》第七章《咏史类》四《中古咏史诗形态的发展趋势》亦谓:“从卢谌《览古》形态而来的,如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与吴均《览古》。吴均之作实为游仙”。兹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本《韵语阳秋》卷一二:“汉武好大喜功,黩武嗜杀,而乃斋戒求仙,毕生不倦,亦可谓痴绝也。李颀《王母歌》云……。吴筠《览古诗》云……。”乃作唐人吴筠诗。惟“”,影宋本作“祛”,“万物莫能存”,影宋本作“物莫能两存”。又检《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校宋明嘉靖刊本《唐文粹》卷一四上《古调歌篇一》有道士吴筠《览古十四首》,《全唐诗》收入卷八五三,此诗即其中的第六首,文字与影宋本同。惟“焉得游其藩”下尚有二句:“情扰万机屑,位骄四海尊。”又“荒淫伐灵根”下有六句:“金膏恃延期,玉色复动魂。征战穷外域,杀伤被中原。天鉴谅难诬,神理不可谖。”又“王母还昆仑”下有二句:“异术终莫告,悲哉竟何言。”可知此诗确为唐人吴筠作,而非南朝梁人吴均诗。只是宋人葛立方在引录时有所删节而已。先生未细审而误收,胡先生仍承此误,且又误咏史为“游仙”之作。

咏古唐人有以“咏古”为题之作,如刘禹锡《咏古二首有所寄》,前首咏汉武帝陈皇后事,后首咏汉光武帝阴皇后事。《全唐诗》卷三五四。又如李涉《咏古》,盖咏姜尚助武王伐纣,君臣际会。同上卷四七七。此均为咏史诗。但“咏古”一辞,后人更多的是作为诗评术语使用。冯班《钝吟杂录·古今乐府论》:“李西涯作诗三卷,次第咏古,自谓乐府。”案李东阳有《拟古乐府》之作,据其《拟古乐府引》云:“间取史册所载,忠臣义士,幽人贞妇,奇踪异事,触之目而感之乎心,喜愕忧惧,愤懑无聊不平之气,或因人命题,或缘事立义,托诸韵语,各为篇什。”知此以乐府体咏史,冯氏则称为咏古。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六《文选·诗》之“谢宣远张子房诗”条:“从衰周说起,议论剧有根柢,自神武以下,兼叙今事,盖咏古兼应教也。”此将怀古称作咏古。沈德潜《说诗语》卷下:“咏古诗未经阐发者,宜援据本传,见微显阐幽之意。”下举王维《西施咏》、李东川《谒夷齐庙》等诗为例。此将咏史诗、怀古诗统称为咏古。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余每作咏古、咏物诗,必将此题之书籍,无所不搜;及诗之成也,仍不用一典。”此以咏古指咏史。又卷五:“咏古诗有寄托固妙,亦须读者知其所寄托之意,而后觉其诗之佳。”下举卢雅雨《题李广庙》、自作《题邯郸庙》等诗为例,均为怀古之作。此又以咏古指怀古,张谦宜《斋诗谈》卷二《统论下》条:“咏古体,取古事,而讽谕己怀,不露声色议论为妙,然亦有用议论而妙者。”又卷五《李义山》条:“《北齐二首》,不说他甚底,罪案已定,此咏史体。”咏古体与咏史体相对而言,则以咏古谓怀古。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三:“咏古七绝尤难,以词意既须新警,而篇终复须深情远韵,令人玩味不穷,方为上乘。”下举陈元孝《题秦记》、陈刚中《咏博浪椎》、钱谦益《读汉书》等诗为例,咏史、怀古均有,则以咏古兼指二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太白咏古诸作,各有奇思。”此显然兼指李白的咏史、怀古之类作品。综合上述资料,咏古一语或指咏史,或指怀古,或包含二者,游移不定。盖咏史、怀古二类诗作,虽有所区别,却又很接近,且有许多咏史、怀古诗并不以咏史、怀古标题。故尔,诗论家以咏古一语具有概括性而用以代称或兼称咏史、怀古之类性质相近的诗作。

此外,唐人以“古意”为题之咏史诗,亦复不少,如王绩《古意六首》、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祖咏《古意二首》、常建《古意三首》、贺兰进明《古意二首》、孙《古意二首》、贯休《古意九首》等即是依次见《全唐诗》卷三七、卷七七、卷一三一、卷一四四、卷一五八、卷六九四、卷八二六。《文镜秘府论》谓:“古意者,非若其古意,当何有今意;言其效古人意,斯盖未当拟古。”《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凡以此题作咏史诗,正如沈德潜评左思《咏史八首》云:“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己有怀抱,借古人事以抒写之”。《说诗语》卷下。故此类咏史之作多为数首联章之组诗,盖以古人古事抒写己情己意,可任意挥洒,无须专注一事一意。

唐人还有以“读史”、“览史”、“感兴”、“感古”、“感怀”等为题的咏史之作,随文命题,不一而足。

同类推荐
  •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本书内容选取国内充满小资气息的十个热门旅游景点,不同的人物在每一个景点发生的或艳遇或邂逅或赶赴约定等不同的情感故事,集最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最新最有价值的旅游资讯攻略,以及精美的摄影作品插图于一体,做到美文、美景、美图三者共赏,立体而丰满,让人耳目一新。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那些人,那些事

    那些人,那些事

    本书是一本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回忆随笔。作者是知名学人蓝英年,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内容主要为两部分,一是回忆与作者同辈或前辈学者、诗人、翻译家的亲身接触,如与梁漱溟、张东荪、史学家漆侠、翻译家蒋路和诗人流沙河的交往,现在那些人物大多作古,这些真挚的文字,读来亲切感人。另一部分主要介绍苏联文坛上有意义的趣闻趣事。文章写得轻松、有趣,又很好读。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浪漫,好美妙的一个词语。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想当然地将浪漫理解为男女间相互吸引、相互愉悦的纯洁情感。而只有当我们逐渐长大后,才明白浪漫不止于男女之情,其实它更是一种宽广、博大的人生情怀。
  • 借我春秋五十年

    借我春秋五十年

    本书是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作者的又一部宏篇巨著。作品叙述并描写了一个英俊少年从戏剧舞台到政治舞台的人生历程。洋洋洒洒、流畅生动的文字展示着作者精彩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有众多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句时髦的词语——我们很快就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作者对亲历的数十个文化事件的详细描写真实地揭示了座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堪称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配有百余幅历史图片,展现着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色,书稿更加显得生动而丰满。
热门推荐
  • 御狐先生

    御狐先生

    ★穿过繁华的街道。脚步停在一家怪异的店铺门口,倾听一段来自千古的福音;御狐、树妖、蛟龙、水妖、山海密卷、血珀之身、罗生门……开启古风玄幻之旅;收纳入破碎琉璃、站立于扶桑花下、看那人溺水三千、你我相濡以沫。微信号:luckycoffer37
  • 浮生长安堤

    浮生长安堤

    堂鼓声未满饶你清梦一晌长调短叹一场何人爱我真容颜
  • 御天刑剑

    御天刑剑

    神有神路,仙有仙道。龙浩天,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本无成神之志,亦无化仙之念,却因八百年前的那桩惊天大密案……且看少年如何怀抱香艳美女、手持御天刑剑……
  • 幻世纪I

    幻世纪I

    是否已经厌倦了周而复始的练级?遇到弱鸡就要杀掉,遇到强者就远遁千里。那还是你看小说的初衷么?跨越三代的恩怨,绝不向命运低头,穿越幻世。
  • 大学的路上

    大学的路上

    上大学的路上,畅达捡到一张二维码照片-愿望兑换APP,扫码后发现这是由神仙客服掌管一个愿望兑换APP,可以实现任何愿望,但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此畅达的人生也开始不同-列奥纳多?畅达
  • 黎夜大陆之暗夜修罗篇

    黎夜大陆之暗夜修罗篇

    宁静祥和的大陆上,突起的一片风云,无人知晓的危险,生死的对决,最终的王者,已经降世,生命的阻隔,能否改变屹立在大陆巅峰的人······
  • 易烊千玺:我爱的少年

    易烊千玺:我爱的少年

    校园的那段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起,那个我爱的少年你是否还好。
  • 天脉传奇

    天脉传奇

    江湖上出现了一个人,没有任何人见过他的样子,不晓得他是男是女,只知道他专门跟官府做对。草莽英雄的江湖恩怨。对鞑靼、倭寇的抗击,到底鹿死谁手?众多势力所围绕的“天脉之谜”又引出更大的漩涡.看主人公沈若寒如何突围而出,拯救天下!
  • 红颜祸帝不祸国,撩帝成瘾

    红颜祸帝不祸国,撩帝成瘾

    我艹!只不过随便玩玩,竟然穿越了?还是一个历史上木有的朝代?各个都是美女靓男,还让不让人活了?呜呜~我好歹还是个神医杀手,肿么可以这样子?哎哎~第一次见面就脱衣服,害得我流鼻血?坏人,哼!
  •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雷鸣”部队队员主要进行营救人质训练及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方式突击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该部队与波兰其他部队和部门进行密切协同。如进行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训练时,由第6空降突击师及第7海上突击师负责保障;反劫机训练则由波兰国家航空公司提供有关设施,进行实际机体模型的突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