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9300000002

第2章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钳,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

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从,乃可以横。

“译文”

古代善实施忤合之术的人,能够协调天下各种势力,包举天下诸侯,在或者相违背或者相和合的不同地方变化转动,然后选择明君,与他合作共事。

所以,伊尹曾五次辅佐商汤,又五次辅佐夏桀。然后才决定辅佐商汤夺取天下。吕尚曾三次辅佐他成就霸业。这是他们能知天命,所以就毫不怀疑地归附明主。

如果不能像圣人那样品行高尚,通达高深的道理,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不能聚精会神地苦苦思索,就不能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尽心全力地去观察事物实情,就不能功成名就。如果自己才能气质不佳,不够聪明,就不能用兵;为人忠厚朴实没有真知灼见,就不能真正了解人。

所以要用“忤合之术”,自己必须估量一下自己的才能智慧,衡量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哪方面他人不如自己,然后才可以决定自己是从政,还是隐退,才可以决定是采取合纵还是连横的策略。

“感悟”

客观事物变化多端,要尊重客观,从实际出发,对时势作深刻的分析,同时要突破常规思维,随机应变,清醒地估量自己的长短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进退自如地运用忤合之术。

“故事”

一、爱国的屈原

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环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那时西方的秦国最强大,时常攻击六国。因此,屈原亲自到各国去联络,要用联合的力量对付秦国。怀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齐、燕、赵、韩、魏六国君王齐集楚国的京城郢都,结成联盟,怀王成了联盟的领袖。联盟的力量,制止了强秦的扩张。屈原更加得到了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屈原作主。

因而,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不满起来。秦国的间谍把这一情况,报告秦王,秦王早想进攻齐国,只碍着六国联盟,不敢动手,听到这个消息,忙把相国张仪召进宫来商量。张仪认为六国中间,齐楚两国最有力量,只要离间这两国,联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国内部不和的机会,亲自去拆散六国联盟。

秦王大喜,准备了金银财宝,交给张仪带去。张仪将相印交还秦王,伪装辞去秦国相位,向楚国出发。张仪到了郢都,先来拜访屈原,说起了秦国的强大和秦楚联合对双方的好处,屈原说:“楚国不能改变六国联盟的主张。”

张仪告诉子兰:“有了六国联盟,怀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联盟,屈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子兰听了,十分高兴。楚国的贵族就和张仪连成一气。子兰又引他拜见了怀王最宠爱的王后郑袖,张仪把一双价值万金的白璧,献给了郑袖。那白璧的宝光,把楚国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郑袖欣然表示,愿意帮助他们促成秦楚联盟。大家认为:“要秦楚联合,先要拆散六国联盟;要拆散联盟,先要怀王不信任屈原。”

子兰想了一条计策:就说屈原向张仪索取贿赂,由郑袖在怀王面前透出这个风声。张仪布置停当,就托子兰引见怀王。他劝怀王绝齐联秦,列举了很多好处。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经准备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献给楚国。怀王是个贪心的人,听说不费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宫中,高兴地告诉了郑袖。郑袖向他道喜,可又皱起眉头:“听说屈原向张仪要一双白璧未成,怕要反对这事呢!”怀王听了,半信半疑。后子兰等人又进谗言,使得怀王对屈原产生了怀疑,并且将屈原流放。

屈原到了楚国云梦地方,看见当地百姓正在追悼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屈原十分感动,停下车进去参拜。他立在神位面前诵读他所做的《国殇》诗,悼念为国牺牲的战士。念到沉痛的地方,百姓都流下泪来,屈原也放声痛哭。屈原走了几天,忽听传说:张仪又到郢都来了。他不禁连连跺脚,日夜兼程,向郢都赶去。

子兰、靳尚听见屈原回来了,连忙来报告王后郑袖。他们都怕屈原再回郢都,让他留在怀王面前,日久总是大患。这夜,郑袖就向怀王哭诉:“屈原在云梦地方对百姓说,那些阵亡的,都是我向大王进言而冤死的。这回他回来,要替冤死的伸冤报仇。”怀王听了大怒:“他敢这样?简直是疯了!”郑袖趁机进谗:“是疯了!不是疯了怎会对百姓说这样放肆的话?我怕见他!他要在郢都,就让我到江南去!”

屈原到了流放的陵阳地方,日夜心烦意乱。他知道楚国定有灾难:“但是我怎能为了逃避灾难,离开出生的地方,到处乱撞呢?”屈原考虑了几天,觉得楚国一片黑暗,闷得气也难喘,因此决定出国去走一遭儿。走了几天,到了楚国的边境,他又踌躇起来。

他的马悲哀地嘶叫着,马夫也回头望着楚国叹气。屈原不禁激动地说:“对,我们是楚国人、楚国马,死也要死在楚国的土地上!”他回到陵阳住了九年,既没有回郢都的希望,又听到楚国的局面越来越坏。每个传来的消息都使他坐立不安。他想起怀王是因为拒绝割让黔中才死在秦国的,决意到这块地方去看看,来到黔中郡溆浦地方住了下来。爱国的火焰在他心里燃烧,可自己又无能为力。他只能每天在山边湖旁踱着。

满腹的忧愁愤恨,他都写成了诗篇。他越来越老了,但是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顷襄王二十一年,一个睛天霹雳般的消息把他击昏了:秦将白起进攻楚国,占领郢都,楚国的宗庙和陵墓都被毁了。楚国要亡了!他决定回到郢都去死在出生的土地上。他头也不梳,脸也不洗,昏昏沉沉的走了几天,到了汩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联盟给小人破坏了,楚国受到了危险,百姓遭到了灾殃。屈原在江边踱着。他怀念郢都,怀念百姓,憎恨敌人,憎恨奸邪,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这天是五月五日。屈原死后,百姓敬重他,哀悼他。因为他是和危害楚国的小人奋斗到死的,所以到了他的忌日,百姓们就挂起昌蒲剑,喝着雄黄酒。预防奸邪的侵害。

二、逐鹿中原

“逐鹿中原”是从故事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语演变而来的。人们用这个典故形容国乱无主,群雄争夺天下。

此典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公元前196年,西汉巨鹿郡郡守陈狶在大将韩信的支持下自立为代王,举兵叛乱。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攻打陈狶,吕后用计杀死了韩信。

刘邦从征伐陈狶的军营中归来,到洛阳后,听说韩信已死,一边为除掉韩信而高兴,一边为他以往的功绩怜惜。刘邦问道:“韩信死的时候,说过什么话吗?”吕后回答说:“韩信死前,说他悔恨自己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刘邦说:“蒯通是齐国有名的辩士。”他下令齐国逮捕蒯通。蒯通被抓来以后,刘邦问他说:“你叫淮阴侯韩信造反吧?”蒯通回答道:“是的,我一再要求他造反,只是他不采纳我的建议,以致落了个灭亡的下场。假如这小子采用了我的建议,您怎能杀得了他呢?”刘邦大怒,说:“来人,把蒯通烹了!”蒯通说:“唉,如果烹了我,那真是太冤枉人了!”刘邦觉得很奇怪,问道:“你叫韩信造反,罪不容诛,有什么冤枉的呢?”蒯通回答说:“秦朝政权解体,东部各地大乱,各色人等同时起义,豪杰之士像乌鸦那样聚到一起。秦王丢掉了帝位,天下的人都起来追求它,本领大而脚又快的人先得到了。人们常说,‘盗跖的狗向贤明君主尧狂吠,并不因为尧不仁德,而是由于他不是狗的主人。’当我为韩信出谋划策的时候,我心里只为韩信着想,并没有为你着想。况且,天下许多人都磨快了刀想像你这样去争夺政权,只是力量薄弱罢了。难道你可以把他们全部烹杀了吗!”刘邦听了,理屈词穷,只好对部下说:“算了,放了他吧!”为此,饶恕了蒯通的罪过。

三、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比喻败坏社会风俗。

此典出自唐代韩愈《昌黎先生集·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

唐代时,因为最高统治者亲眼看到农民是怎样起来把隋朝打垮的,因此在自己实施统治时,除了加强国家机器外,尤其要注意加强思想意识方面的教化。佛教,受到了很大的重视。遇到国家的重要节日庆典,经常召儒、释、道三教讲论于殿、庭,也经常利用佛、道在街道上作通俗讲演。那时还调用国家的人力财力,帮助一些有成就的僧人到处建寺、度僧。可是,这种敬佛、尊佛的风气,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因此,极力反对佛教的流传。文学家韩愈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李纯把陕西凤翔法门寺的一块所谓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反对这种做法,并写了《论佛骨表》对宪宗提出了劝谏。表中说:大量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信佛的帝王没有什么好下场。现在迎佛骨,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十分浪费财资。唐宪宗看了这个奏表,非常生气,并且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四、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使用伎俩,共同作弊。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这段话意思是:

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那时楚国强大,弱小的郑国根本没有能力抵抗。最终,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戎俘虏了。等到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子公子围,想冒领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至此穿封戎和公子围发生争执,相互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能够解决。后来,他们便请伯州黎作公证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伯州黎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坚持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来了郑王颉,伯州黎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戎,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戒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黎便判定这是公子围功劳。

五、申公巫

“申公巫臣”比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妇娼的伪君子。

此典出自《新序·杂事第一》。

楚庄王替陈灵公复仇,便杀掉了夏徵舒,得到了郑国美女夏姬,企图把她据为己有。申公巫臣极力谏阻:“这个女人惑乱了陈国,败坏了它的群臣,这样下贱的女人一定不要亲近。”庄王听从了他的劝告。

没过多久,令尹又想娶夏姬,申公巫臣再次慷慨陈词,晓以利害,令尹也被说服了,夏姬最后被襄尹娶走。

直到楚恭王时,楚晋交战,大战于鄢陵。楚国兵败,襄尹战死,尸体被晋国掳去,楚国虽然多次与晋国交涉,晋国拒不交还。于是,夏姬请求去晋国讨还丈夫尸体。

就在派遣夏姬的时候,恰好申公巫臣将出使齐国,他暗中劝说夏姬与他合谋。等到夏姬启程后,申公巫臣便忘掉了使命,中途逃跑了,随夏姬一起去了晋国,最后二人结为了夫妇。

六、放荡不羁

这个典故比喻一个人行动随便,不受约束。

此典出自《晋书·王长文传》:“王长文……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晋代时,有一个叫王长文的人,字德睿,广汉睿(今四川中江东南)人。王长文自幼勤奋好学,少以才学知名。但他性格孤僻,放荡不羁,对州府的征召都不怎么服从。有一次州里召他为别驾,他便穿了件普通的衣服偷偷地溜掉了,全州的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刺史知道他不屈就官府,便赠以厚礼。后来王长文闭门不出,也不与人交往,专心致志地著书。他摹仿《周易》写了四卷书,起名叫《通玄经》,当时的人都把这本书比为汉代扬雄著的《太玄经》。

太康中叶,四川发生了大饥荒,官府开仓借粮。因为王长文平时就一贫如洗,所以借得粮食很多,但又无力偿还,郡里就把他送到州里想处罚他。刺史徐干知道王长文的为人,就没有让他还账,谁知道王长文连谢都不谢就扬长而去了。

王长文的行为,的确有点不受约束的味道。因此《晋书》说他“放荡不羁”。

七、非驴非马

“非驴非马”形容一件事物的不伦不类。

此典出自《汉书·西域传下》:“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外国胡人皆曰:‘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骡也。’”

汉朝时,中国幅员辽阔;东至朝鲜北部,西到新疆,南达越南,北抵蒙古,声势极其显赫。当时,西域有一个龟兹国,国王绛宝于汉元康元年到京都长安来朝,在长安居住了一年多。后来又曾数次来朝贺,每次来到,看见汉朝官吏的服饰如此华丽,皇帝的宫廷如此宏伟,仪仗制度如此威严,都觉得非常有趣。回国后,便仿照长安的皇宫,建了一座宏大宫殿;把宫内划分禁区,派禁卫军巡逻;出入有华丽的马车,用竹钟击鼓来传呼;总之,一切都依照汉朝的礼仪。西域其他国家的人,看不惯这种样子,大家都在背后说:“驴又不像驴,马又不像马,这个龟兹国王可以说是骡了。”

八、分庭抗礼

成语“分庭抗礼”原意是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中两侧,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来人们用这句成语比喻彼此不分上下、平起平坐或互相对立。

此典出自《庄子·渔父》:“子路旁车而问曰:‘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敖之容。今渔父杖拿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

有一天,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们在树林中休息。弟子读书,孔子弹琴。孔子一曲还没有弹完,忽然从河里驶过一条船来,从船上走下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父。老渔父走上河岸,坐在树林的另一头,侧耳倾听孔子的演奏。等到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他把子贡和子路招到他面前,问道:

“这位弹琴的人是谁呀?”

“是我们的先生,鲁国的君子孔子呀!”子路大声回答他,子贡又补充说:

“他就是性服忠信、身行仁义,上以忠世主,下以化于黎民,当今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啊!”

“哦,是这样。”渔父微微一笑,“恐怕是危忘真性,偏行仁爱呀……”说完,转过身朝河岸走去。

子贡急忙把这位渔父的话转告了孔子,孔子放下琴,猛地站起来,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赶快去追他!”

孔子急忙赶到河边,渔父正要划船离岸,孔子恭敬地向他拜了两拜,说:

“我从小读书求学,到如今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有听过高深的教导,怎敢不虚心地向您请教呢?”

渔父也不客气,走下船来,慢悠悠地对孔子讲:

“真者,精诚所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津津有味,不住地点头。孔子卑谦地对渔父说:

“遇见先生真是我的荣幸,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导,请告诉我您的住址行吗?”

渔父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跳上小船,独自划船走了。这时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但孔子全不在意,两眼注视着渔父的船影,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听不见划水的声音,才惆怅地上了车子。

子路看到孔子这出乎寻常的表现,觉得非常不理解,站在车旁问孔子说:

“我跟您驾车子已经很长时间了,还从没见过像渔父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同您见面,也都是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的,而您还带有自尊的神色呢!然而今天那个渔父撑着船篙,一副傲慢的样子,您却弯腰弓背,先拜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吧?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的举动感到不可思议,您对渔父怎么可以如此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生气,伏着车木叹口气说:

“子路呀,你真是难以教化呀,你那个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进一点,我告诉你听:遇年长的人不敬是失礼,遇贤人不尊是不仁,不仁不爱是祸害的根本。今天这位渔父,是懂得大道理的贤人,我怎么能不尊敬他呢?”

子路、子贡和其他弟子们只好听从先生的教导。

九、荆轲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县一带)。还有秦国将军樊於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樊於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到了咸阳。秦王政一听燕国派使者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都送来了,十分高兴,就命令在咸阳宫接见荆轲。朝见的仪式开始了。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督亢的地图,一步步走上秦国朝堂的台阶。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副威严样子,不由得害怕得发起抖来。秦王政左右的侍卫一见,吆喝了一声,说:“使者干么变了脸色?”荆轲回头一瞧,果然见秦舞阳的脸又青又白,就赔笑对秦王说:“粗野的人,从来没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请大王原谅。”秦王政毕竟有点怀疑,对荆轲说:“叫秦舞阳把地图给你,你一个人上来吧。”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接过地图,捧着木匣上去,献给秦王政。秦王政打开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头颅。秦王政又叫荆轲拿地图来。荆轲把一卷地图慢慢打开,到地图全都打开时,荆轲预先卷在地图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来了。秦王政一见,惊得跳了起来。荆轲连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过去。秦王政使劲地向后一转身,把那只袖子挣断了。他跳过旁边的屏风,刚要往外跑。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来,秦王政一见跑不了,就绕着朝堂上的大铜柱子跑。荆轲紧紧地逼着。两个人像走马灯似地直转悠。旁边虽然有许多官员,但是都手无寸铁;台阶下的武士,按秦国的规矩,没有秦王命令是不准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无主,也没有人召台下的武士。官员中有个伺候秦王政的医生,叫夏无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药袋对准荆轲扔了过去。荆轲用手一扬,那只药袋就飞到一边去了。就在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过去。秦王政往右边只一闪,那把匕首就从他耳边飞过去,打在铜柱子上,“嘣”的一声,直迸火星儿。秦王政见荆轲手里没有武器,又上前向荆轲砍了几剑。荆轲身上受了八处剑伤,自己知道已经失败,苦笑着说:“我没有早下手,本来是想先逼你退还燕国的土地。”这时候,侍从的武士已经一起赶上殿来,结果了荆轲的性命。台阶下的那个秦舞阳,也早就给武士们杀了。

一〇、伍子胥过昭关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一二、诸葛亮隆中对

十四岁的诸葛亮带着年幼的弟弟跟随着叔父来到豫章。可是不久,诸葛玄辞掉官职,带着诸葛亮兄弟投靠了荆州的刘表。叔父死后,诸葛亮不愿寄人篱下,于是就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来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的隆中地方居住。建安十七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在隆中会见了诸葛亮,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大计。诸葛亮被刘备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详尽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把自己早已制定好的计划和盘托出。他说:“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四方豪杰同时起事,跨州连郡,称雄数不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较小,人马又少,然而曹操竟能击败袁绍,转弱为强,这不仅靠的是机会,也有赖于人的计谋。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着皇帝,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孙权割据长江下游一带,已历经三代。那里地势险要,民众依附,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他效劳,我们只能和他相互支援,而不可进攻他。荆州北据汉水、沔水,向南直到海边的物资都可被它利用,其地东连吴郡、会稽,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好地方。可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可能是上天有意要把这块地方留给将军,不知将军您是否有这个意图?益州地势险要,易于防守,沃野千里,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这个地方建立起汉朝基业的。而据守益州的刘璋昏庸软弱,北边的张鲁同他也有矛盾。益州虽有众多的人口和富饶的资源,可是刘璋不懂得爱惜民力,那里的有识之士都希望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是汉朝皇室后裔,国人都知道您讲信义,正在广招天下英才,思贤若渴。如果您能够占据荆、益二州,守住天险,与西方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对南方的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外与孙权结成同盟,对内励精图治,修明政治。只要天下有什么变故,就派一员大将率领荆州的兵马直取南阳、洛阳,您则亲自统率益州的兵马出师秦川(今陕、甘一带),进取长安,老百姓怎能不热烈欢迎您呢?如果真能做到这样,您就可以建立霸业,复兴汉朝的天下了。”

一三、吕蒙计夺荆州

三国时,刘备据有荆、益两州。孙权向来视荆州为东吴的屏障,早就想将它据为己有。公元217年,镇守陆口的鲁肃病死,孙权便令吕蒙为汉昌太守,代守陆口。吕蒙管辖的地区恰好同刘备义弟关羽管辖的荆州相接。吕蒙素知关羽威猛,并有向外扩张的意图,吴、蜀难以相安,便向孙权建议夺取荆州,以便控制长江,造成对东吴有利的形势。孙权赞同他的建议,命他到陆口上任后伺机夺取荆州。

吕蒙到了陆口,表面上与镇守荆州的关羽倍加友善,以麻痹关羽。关羽对吕蒙起初有所戒备。219年,关羽率军攻打樊城,令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目的是防备吕蒙乘机进攻荆州后方。吕蒙知道关羽非等闲之辈,便同陆逊密谋,要孙权将他调回建业,伪称治病,而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代替他据守陆口。孙权听从了吕蒙的主意。

陆逊接替吕蒙到了陆口后,便依吕蒙之计极谦恭地给关羽写了一封信,盛赞关羽的威名与功德,表示非常敬佩。关羽见名不经传的陆逊对他如此谦恭,便放松了戒备,将守备公安和南郡的兵力都调往樊城前线。

孙权知关羽中计后,立即命吕蒙为先锋,火速率军出击。吕蒙进军到了寻阳后,把精锐部队埋伏于战船内,并让摇橹的都装扮成商人模样,昼夜兼程,占据了汉军设置的各哨卡,然后直抵南郡,傅士仁、麋芳投降了吴军。吕蒙夺取南邵后,严令吴军不得骚扰百姓,’所俘汉亲眷都予以抚慰。

关羽得知南郡失守,派使者前去质问吕蒙,吕蒙对关羽的使者给予热情款待,并带领他们探望汉军家属。关羽军中的士卒们从使者那里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开始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关羽见此,自知难抵吴军,便败走麦城,后被杀身死。所部大都投降了东吴。荆州就这样落入东吴之手。

一四、曹操割发

“曹操割发”这个典故比喻执法者应该严守其法。

有一次曹操行军,从麦田旁边经过,下令说:“士兵不得践踏麦子,违犯的要处死。”

骑士都下马走在靠近麦田的一边,护着麦子。这时,曹操骑的马忽然跑进了麦地里,他就让军中的军法官给自己定罪。军法官的回答是:“刑法不能施加在尊者身上。”

曹操说:“我自己制定了军法却自己违反了,以后拿什么来号令部下呢?我是全军的统帅,我自己处刑吧!”

于是他就拔剑割下头发放在了地上。

一五、甚嚣尘上

“甚嚣尘上”本指军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后世比喻敌人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此典出自《左传·成公十年》:“楚子登朝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

春秋时,郑国与楚国结为同盟,对北方的晋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晋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首先出动军队,向较弱的郑国发动进攻。楚共王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率领楚军北上援救,最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斗开始之前,楚共王亲自登上战车观察敌军的情况,曾任晋国大夫后来逃到楚国的伯州犁站在侧边。当楚共王看到晋军来来去去,左右奔驰时,便回头问伯州犁说:“这是为什么?”伯州犁对晋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就回答道:“这是召集军中的将领。”接着,他将观察到的晋军的活动一一告诉楚共王:现在晋军大营的帷幕拉开了,一定是祷告祖先。帷幕又降下了,肯定是在发布命令。哎呀,尘土满天,一片喧嚣之声(“甚嚣,且尘上矣”),一定是晋军在堵塞井口,夷平灶头,准备出去。你看,士兵们登上战车后,又手握兵器从车上下来,那是在请求神灵保佑。

大战开始后,楚共王就身先士卒,勇猛地冲向晋军,不料一支箭从斜刺里射来,正中楚共王的眼睛。他忍住痛,回头喊大将子反代替自己指挥作战,可是连叫了几声居然无人答应。原来子反战前喝醉了酒,这时正睡在战车中,人事不省。楚共王看后不禁大怒,一箭射死子反,就命令全军撤退了。

一六、风吹草动

“风吹草动”意思是说风稍微一吹,草就摇动。后来则用它比喻轻微的动静或事故。

此典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平王,昏庸荒淫,竟然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坚决反对,于是平王恼羞成怒,把他抓了起来,还要他写信命令他在外地的两个儿子回来,准备一起杀掉。

伍奢的大儿子伍尚就约弟弟伍员听从父亲的指示一起去见父亲。伍员是个有见识的武将,他估计此去是凶多吉少,劝哥哥不要上当。伍尚不听弟弟的劝告,结果到了郢都,和父亲一起被杀害了。

楚平王为了斩草除根,就派兵四处追捕伍员,在各个关口都挂了伍员的图像,悬赏捉拿。伍员乔装改扮,投奔吴国。路上,伍员昼伏夜行,历尽艰难困苦,走了十多天,才接近昭关。昭关形势险要,官兵把守非常严,伍员无法通过。

伍奢的朋友东皋公非常同情伍员的遭遇。他把伍员请到家里,准备帮他出关。但是七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出关的机会。伍员非常着急,一夜间头发、胡子全变白了。东皋公看到这种情形,忽然想出一个办法,就对伍员说:“你的头发、胡子已经变白,守关兵士很难辨认。我的朋友皇甫讷的相貌和你差不多,让他装扮成你的样子,如果他在关口被捉,你便可乘机出关。”于是按照这个办法,伍员混出了关口。

伍员匆忙赶路,来到一条江边,他怕追兵追来,就躲藏在芦苇之中。过了一会儿,见到一只渔船,他急忙喊道:“渔父,快来渡我!”伍员上了渔船,渔翁见他举止行为不像一般人,就问他到底是谁。伍员就告诉了他实情,渔翁十分惊讶。

到了对岸,渔翁要他稍等一会,给他找点吃的。伍员等了一会,不见渔翁回来,心中生疑,怕人来捉,又躲到芦苇深处。渔翁取来饭菜,发现伍员不见了,就喊道:“芦中人,出来吧,我不会出卖你!”伍员走出来饱餐了一顿,然后解下祖传佩剑送给他。渔翁向他表示,楚王悬高价捉拿伍员,自己都没有贪图,怎能接受宝剑呢?伍员问渔翁姓名,渔翁不图报答,就没有告诉他。伍员叮嘱渔翁,如果有追兵到来,请勿泄露。渔翁见伍员生了疑心,便投江而死,以此消除伍员的疑虑。伍员见此情景悲痛难忍。他只好继续逃亡。后来伍员有了势力,打回楚国,报了杀父之仇。

一七、奉若神明

“奉若神明”比喻对某些人或事物极其尊重。现在多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后汉书·黄琼传》载李固给黄琼的信中作“待若神明”:“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待若神明。”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一些中小地主出身的士人做官的途径,多是通过公府(三公等大官)征聘和郡国荐举。这些人往往以不应官府的征召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每拒绝一次,他们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便提高一些。封建皇帝为了招揽人才,所以也往往给这些人以很高的待遇。而实际上这些士人中,有很多都是只有虚名却无真才实学的假名士。

汉顺帝时,鲁阳(今河南鲁山县)有一个叫樊英的人,他精通《五经》和术数之学,隐居于壶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南面。因为他很有名气,所以拜他为师的人很多,官府和一些名士也推荐他。但州郡礼聘,公卿荐举,他都不愿接受。后来,顺帝以礼征召他,无奈之下他才来到京都洛阳,但仍称病不起。顺帝见此,为他专设了坛席,像侍奉神仙一样地对待他,他才不敢再加推辞,后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官名)。但樊英上任后,能力一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

“奉若神明”就是尊敬得像迷信的人敬神一样。

一八、夫子自道

“夫子自道”意思是孔夫子的自我表述,本来是子贡颂扬孔子的话。后来,“夫子自道”用来指说别人的缺点,不自觉地道出自己的疼处。

此典出自《论语·宪问》:“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次,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没有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听了孔子这番话,学生子贡说:“这正是老师你的自我表述啊!”

一九、姜维计挫魏军

三国后期,姜维兴兵讨伐中原。此时正值司马氏专权魏国,魏帝曹髦不堪忍受司马昭的专横,便与王经等人合谋,想杀掉司马昭。不料走漏了风声,曹髦被杀死,而王经则被灭了九族。司马昭派了一位名叫王瓘的人,诈称是王经的侄子,到蜀军投降。

姜维对王瓘的来到似乎丝毫不存戒心,什么也没说便收留了他。姜维从王瓘所带来的5000人马中分出两千归并入其他各部,其余3000人仍由王瓘统领,而且委以他到川口运送粮草的重任。夏侯霸听说后,急忙赶来劝阻,他说:“王瓘来降,怕是其中有诈”姜维回答说;“我早料到他是诈降,只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司马昭素来奸雄,他杀了王经九族,怎么放心留下他的亲侄在关外统领重兵呢?”

过了不久,姜维派去监视王瓘的人果然捉到了一位魏军奸细,从奸细身上搜出了一封王瓘写给魏大将邓文的信。王瓘在信中与邓艾约定于某天运粮到坛山谷,让邓艾带人前去接迎,然后将粮草运往魏营。姜维斩杀了那位奸细,又把书信中约定的日期作了改动,派得力的亲信送到邓艾手中。邓见信,大喜。

到了那一天,邓艾率领军队到了坛谷口,远远望去,果然有许多粮车。邓艾不知是计,指挥士兵径直向谷里奔来。当邓艾走近粮车时,粮车突然燃起了大火。原来车上装的不是什么粮食,尽是芦苇之类干草。魏军大惊失色,姜维、傅佥等人率众从四处掩杀而来,魏军伤亡十分惨重。邓艾见势不妙,忙翻身下马,混在步兵中逃出蜀军的包围。

二〇、高允的诚实品格

北魏权倾一时的崔浩被收捕的时候,高允正在中书省衙门值班。太子拓拔晃派人叫来高允,让他在自己营中留宿。第二天,让人送他们至皇宫门口,对他说:“呆会儿见了皇上,你看我的眼色行事,如果皇上问你什么,你也听我的。”进宫见了太武帝拓拔焘,太子说高允一直小心谨慎,而且地位也很低,惹您生气的那本国史是崔浩写的,要求太武帝赦免高允。太武帝召高允过来问话:“那本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高允答:“《太祖记》是前著作郎邓彦海所撰;《先帝记》及《今记》是我和崔浩合写的,而且我写的比崔浩写的还多。”太武帝大怒,说:“你比崔浩罪恶还大,你还有活路吗?”太子赶紧说:“您龙颜大怒,他给吓糊涂了。我此前曾问过他,他说都是崔浩写的。”太武帝问:“真象太子所说的那样吗?”高允说:“我罪该万死,我不能说假话。太子殿下是念在我陪他长期读书的情份上替我向陛下求命。我说的都是真话。”太武帝对太子说:“他很诚实啊!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他却能至死不移。他对皇上很忠诚,不说假话,这也算是忠贞之臣,即使有罪状,也应赦免一次。”高允竟如此逃过这一灾难。立刻召见崔浩,派人讯问,崔浩惊惶迷乱,答不上来。高允则条分缕析,说得清清楚楚。当时大武帝正在震怒之中,下令高允起草一份诏书,崔浩一家,从崔浩到奴仆共一百二十八人皆灭五族。高允迟疑推托,太武帝催他快写,高允便请求见皇上,当面请示一下。见了之后,高允说:“崔浩所犯罪恶极大,死有余辜。但他因为过于直率而得罪皇上,似乎还不至死罪。”太武帝大怒,命卫兵拿下高允。太子请饶过他,大武帝:“你不知道,假若没有这家伙在旁提醒我,恐怕就已经有数千口子人被处死了。”最后仅崔浩一家被灭门,其余则只有本人被处死。宗钦临刑前称赞:“高允是个圣人啊!”

后来,太子责怪高允不听自己的,结果惹得皇上大怒,高允解释说:“史书是帝王行动的真实记录,也是后代帝王的鉴戒,借助史书,当代人可以了解过去,以后的人可以了解现在。所以帝王的一举一动,都应该详细记载,这对君王也是一种约束。但崔浩一家几代受皇恩,权倾一时,私欲压倒了其公正之心,个人的爱憎好恶遮蔽了对事理的冷静判断,这是崔浩的过失。至于他在书中详尽记载皇宫朝廷的各种事件,并对国家的政事上的利弊得失发表评论,这是历史学本来的要求,本身并没有错。但我确实是与崔浩共同主持编写工作的,按理对我们的处理不应该有什么不同。确实是靠了殿下的仁慈,才使我得以保全性命,但这毕竟不是我的意思。”太子对他的这种诚实的品格喷喷称叹。

二一、顺水推舟

杏花村有一个叫王林的人,以卖酒为生。老伴死得早,留下一个女儿,名叫满堂娇,年方十八,还没有嫁人。

一天,贼人宋刚和鲁智恩到杏花村喝酒,宋刚自称是梁山泊头领宋江,鲁智恩自称是花和尚鲁智深。王林没有见过宋江和鲁智深,以为他们俩真是梁山上的好汉,便热情接待,并让女儿满堂娇敬酒。

宋刚要讨满堂娇作压寨夫人。鲁智恩对王林说:“把你女儿与俺宋公明哥哥作压寨夫人,只借你女儿三天,第四天便送回来。”说着就要把满堂娇带走。

正好李逵也下山游玩,来到王林酒店喝酒,听说宋江和鲁智深抢走了王林的女儿,非常气愤。李逵立即回山与宋江理论。

李逵回到山寨,见了宋江,连忙打恭道:“给哥哥道喜!”宋江问道:“喜从何来?”李逵道:“哥哥不是要讨压寨夫人么?”然后指着鲁智深说:“秃儿,这是你做的好事?”鲁智深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李逵说:“原来这梁山泊有天无日,我恨不得砍倒这面杏黄旗。”宋江忙说:“你这铁牛,有什么事也不查个明白,就提起板斧来,要砍倒杏黄旗。”吴学究在一旁说道:“山儿,你也忒心直口快了。”宋江说:“山儿,你下山喝酒,遇着了什么人?他们说了我些什么……”

李逵把事情的原委都说了出来,宋江否认。李逵不相信,便与宋江打赌说:“如果不是你,我愿把这个脑袋输了。”宋江道:“既然这样,就立下军令状,交学究收着。”李逵道:“那怕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为了弄清问题,宋江、鲁智深和李逵一起下山去找王林。路上,李逵总认为宋江和鲁智深走路太慢,一定是心中有鬼,便道:“让我来给你们逢山开道。”鲁智深说:“山儿,我要你遇水搭桥呢!”李逵道:“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宋江知道李逵话中有话,便说:“山儿,你记得你上山时,是八拜之交认我做哥哥的吗?”李逵不听这些,只是不停地往前走,不觉来到杏花村王林家。对质的结果,抢王林女儿的果然不是宋江。

宋江回山要杀李逵的头,李逵也无话可说。正在这时,王林来报,那个假宋江,假鲁智深已经送他女儿回来。宋江便说:“山儿,你下山抓住那两个贼人,恕你无罪。”李逵听说,连忙谢恩。他说:“这是揉到我山儿的痒处了。管叫瓮中捉鳖,手到拿来。”说完,他立即下山把两个贼人捉拿上山。

二二、王允斗智

王允是一位志向远大的人,自幼诵习经传,演练骑射,一心想为朝廷效力。他十九岁当上郡吏、豫州刺吏。

王允被朝廷派去讨伐黄巾起义,一次,打败敌军,搜出一封信件。信件是朝廷中常侍张让写给黄巾起义部将领的,王允将这件事禀报了皇帝,皇帝把张让痛骂了一顿,张让叩头辩解,最后不了了之。因此王允遭到张让的报复,张让借故把他关进牢狱,想治他死罪。

朝廷司徒杨赐,素知王允性情孤傲、清高,受不了严酷的刑法,派人告诉他:“现在你裁在张让手上,难以活命,别再受罪了,设法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吧!”一些同僚好友也捧着毒药流着眼泪送给王允。

王允夺过药碗,狠狠地摔在地上,愤然地喊道:“我是朝廷的臣子,获罪就应该伏刑以谢天下,岂有自己喝药求死的道理!”

王允面无惧色,走出牢门上了囚车。满朝大臣全都非常同情他。

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一块去请求皇帝,免他一死:“我等身为朝臣,不敢沉默,王允受朝廷之命诛逆安境,时间还不满期限,就取得很大的成绩,州境安定,功劳显著,本应加爵封赏,而今以奉事不当,受以大刑,恐怕有亏众望,臣等请陛下免他一死,以昭忠贞之心!”

皇帝无奈只好免了王允死罪,第二年才放他出来。当时汉朝廷宦官专横,王允担心又一次遭厄运,就隐姓埋名,迁居到远离京都的地方。

汉献帝即位后,朝廷又封他为太仆、尚书令。他与太将军何进等人,利用美人计收买吕布,借吕布之手杀掉了董卓。除掉董卓以后,王允觉得大患已经被除去,天下就会太平了,就不去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后来被董卓部将杀害。

二三、窦建德断案

窦建德迁都洺州以后,奖励耕织,除暴安良,使得洺州大治,广大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就连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地痞流氓也只好规规矩矩。

当时,城里东大街有一名无赖,姓肖,外人送号“肖无赖”,从小不干正事,专靠敲诈勒索过日子,百姓既恨他,又怕他,谁也不敢招惹他。自从窦建德到洺州以后,他再也不能胡作非为了,心里很是不满,总想伺机与窦建德为难。

这一天,肖无赖从乡下回来,买回一头耕牛,先故意在大街上炫耀了一番,然后才牵到家里去。到了半夜,肖无赖忽然在大街上大喊大叫起来,说是有人把他的牛偷走了。这一嚷不要紧,别的绅士们也跟着嚷开了,说什么“夏王迁都,该有吉祥之兆,今竟有人乘夜入户盗牛,成了什么世道!”刹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到窦建德耳朵里。他想:自迁都以来,军纪严整,盗贼消迹,百姓安居乐业,今夜为什么又发生盗牛之案?再说,城里人除了经商,多数干些手工作坊之类的活计,并没有种地的,肖是有名的无赖,一向游手好闲,他买牛干什么?其中必有缘故,于是,他便差人把肖无赖找来,窦建德亲自审问。只见他上身穿着一件兰色绸褂,下身穿一件紫色绢裤,两个眼珠滴溜溜不住四下观看,一点发愁的样子也没有,心里便明白了几分。于是开口问道:“听说你丢了一头牛?”

肖回答:“是的。”

窦建德又问:“什么时候买的?”

肖又回答:“天黑之前。”

“什么时候丢的?”

“半夜之后。”

“什么时候发现的?”

“黎明时刻。”

“什么时候报的案?”

“当即报案。”

窦建德见其对答如流,心里更加清楚,遂又问道:“你发现牛丢了,找过没有?”

“找过,找过,左邻右舍,大街小巷,芦荡苇坑,都找过的。”

“那你是先找牛后报案,还是先报案后找牛来着?”

“当然是先找牛后报案……不,不……是先报案后找牛……不,不,不……是,是一边找牛一边报案的。”

这时,窦建德心里已是胸有成竹,于是进一步追问:“你买牛干什么?”

“生犊呀!”

“那不是一头犍牛吗?”

“是呀,犍牛生犍不是正好吗?”

窦建德听了,不禁暗自发笑。他灵机一动,便很有把握地对肖无赖说:“现在我已断定,你的牛并没丢,敢是从你家里跑了出去。你想,你天黑买的牛,夜里丢失,谁家里能藏下偌大一头牛,说不定就在城里苇地中,你回家耐心等待就是了。”临走,窦建德又若无其事地告诉他:“你们城里人不种地,不知道牛不食苇,倘若食苇,就会扎死的,可得当心呀!”只这一句,便吓得肖无赖脸色变黄,头上冒汗,急急忙忙退了出来。

肖无赖回到家里,只觉得六神无主,心里七上八下,坐卧不安。原来,他的牛并不是真的被人偷了,是他故意藏了起来,与窦建德为难。藏在哪里?当时,洺州城内有几片苇子地,肖无赖正是把牛藏在苇地里。听窦建德讲“牛不食苇”的道理,心里反倒后悔起来。他想:倘若他的牛真的吃了苇子被扎死了,岂不赔了老本?所以,他巴不得太阳早些落山。好容易盼到天黑,他便准备了一些草料,趁黑悄悄溜出家门,先朝东,又朝南,拐弯抹角,朝着城东南走来。原来,洺州城东南角是一片苇子地,方圆数百丈。当时已是秋天,芦苇丛生,非常茂密,又是黑夜,一个人影也不见,肖无赖暗暗高兴,一直钻到苇丛中间,只见一片空地,那头牛还在那里,正吃芦苇哩!肖无赖一见,慌了,连忙把苇子从牛嘴里往外拉。当他正要把背来的草料倒出来喂牛时,忽然,苇丛中跳出两个人来,肖无赖一看,原来是窦建德的侍卫,心想,糟啦!扭头就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两个侍卫不容分说连人带牛一块押着去见窦建德。窦建德并不怪罪他,先让其坐下,后又详细问其生活情况,丢牛之事,只字不提。肖无赖见窦建德宽宏大量,很是感动,只得把如何买牛,如何藏牛,又如何起哄,一五一十全部讲了出来,并甘愿认罪。窦建德见其态度诚恳,有了悔改之意,遂命侍卫把牛奉还。肖无赖连连叩首,感激涕零。

这件事很快传遍洺州各地,人们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就连那些土豪劣绅也只得点头称赞。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捣乱了。在窦建德管辖区域内,真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起义军的力量也得到了发展。

二四、洗夫人送礼

洗夫人是南朝时高凉洗氏之女,自幼聪明,通晓谋略,善于用兵,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豪杰樵国夫人。

公元548年(梁武帝太清二年),梁河南王侯景反叛。占据大皋口(今江西吉安南)的高州刺史李迁仕蠢蠢欲动,召高凉太守冯宝跟他一起反叛。

冯宝见侯景气势正盛,真的想前往李迁仕那儿去。他的妻子洗夫人笑着劝丈夫:“看形势发展,李迁仕谋反助纣为虐,不会有好下场,夫君千万不能同上贼船,自取灭亡。”接着她详细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得头头是道,入木三分。

冯宝被说动了心,但略略思忖,又皱紧了眉头:“可李迁仕那儿怎么应付?”

洗夫人参谋道:“夫君派一个使者找到李迁仕,骗他:‘局势大乱,冯宝太守不敢出来,打算派洗夫人来商量军国大事。’这么做,李迁仕一定放松警惕。我再领1000多个壮士,每个人挑一些破烂,伪装好后,就假称去给李迁仕送礼。我们只要进到他的军营寨栅栏下,就马上可以把他收拾掉了。这么于,一可以解夫君之忧,二更可以为朝廷除害,为民解愁。”

冯宝越听越高兴,忙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夫人您家世代为南越首领,真可谓将门出虎女。刚才一席话,使为夫的茅塞顿开,拨云见日啊!”洗夫人带着1000多壮士浩浩荡荡挑担上路。

李迁仕早得冯太守使者的来报,现听说洗夫人真的亲自来了,心花怒放,想:今日总算可以一睹洗夫人风采,忙率兵出帐迎接。李迁仕远远望见洗夫人随从挑的都是礼物,更是高兴,哪里还想到去防备呢?洗夫人见部下都走近李迁仕的寨栅,突然一声令下:“打进去!”众壮士扔下担子,挑起各式家伙,猛攻而入。片刻间,歼灭了李迁仕部。

南朝梁代未年,襄州都军务周景温迁官于徐州,仍任都军务之职。他有个仆人,勇力过人,武艺超众,常常单独带着妻子骑驴而行。

有一次,夫妻俩骑着驴子走到芒砀的大泽间,这里长着半人多高的茅草,看不见一座村庄,乃是强盗出没的地方。

妻子劝丈夫赶快离开这里,想不到丈夫却说:“今天,我是专门挑着这个地方而来,怎么能刚刚到就走开呢?这一带近年来常有英雄豪杰藏匿于此,可惜没有一个人有胆量出来与我们决个胜负啊!”

说罢,丈夫朗声大笑,笑声在旷野里传得很远很远。

突然,“哗啦”一声响,四周草丛里窜出五六个强盗,其中一人从后面双手抱住仆人,两人扭打起来,终因仆人寡不敌众,被强盗摔倒在地。强盗抽出利刃割断了仆人的喉管,搜出仆人身上的钱物,又向仆人的妻子围了过来。

仆人的妻子不但毫无惧色,而且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大声呼喊道:“好汉们杀得痛快啊!你们帮助我洗雪了耻辱。我是个良家女子,被此人强占,因而到了这里。谁说没有神明呢?”

强盗们以为她说的是真话,就没有再杀死她。把行李和两头驴收拾好,带着她向南走去。走着走着,他们到了毫的北界,在一个村子的外面坐下歇息。

仆人之妻就向村中走去,强盗以为她要去寻找吃的东西而没有加以阻拦。谁知这个村上有一支部队,总首就在村中的大堂里。这个女子就一直走到大堂,一头哭倒在地,向总首诉说了丈夫被害的全部经过。

总首听了这个女子的话,就用计把村外的几个强盗请到堂中,一声令下,军士们把强盗绑了。

接着,总首把强盗押送到毫城,斩首于市,陈尸街头。

二五、宋子初借刀杀人

明朝景泰年间,宦官专政权倾朝野。大太监刘安是上挟天子,下令百官,极力排除异己。他私设刑堂“十二窖”,每座窖中分别放有老鼠、毒蛇、蝎子、疯狗、恶狼等各种凶残的动物。这些动物早已噬血成性,朝中官员是谈“其”色变,人人自危。

老百姓更是民不聊生,流离失所,阴霾笼罩了整个大明天下。

当时,在京城地面上有两大杂耍的班子,曹家班和宋家班。曹家班为首的是曹老大,他依仗十几杆子才把拉得着的表舅,刘安刘公公,他是为虎作伥,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曹老大把宋家班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把宋家班的掌门人宋子初,弄个碎尸万段方解心头之恨。无奈技不如人,一直找不到借口。

宋子初手下有两大名徒元少和元华,他们年少气盛,都能配合师傅完成独家把戏——生死转盘。这生死转盘可是宋家班的独家秘笈,压轴节目。每年比拼的时候,曹老大就是输在这上面。

有几次,曹老大想花高价把他们挖过来,可是,元少和元华都喜欢上了宋子初的女儿宋媚,他们明争暗斗谁都不想离开,这让曹老大束手无策。

眼下时局当乱,遍地都是饥寒交迫的难民,谁还有心思看这些玩意?宋子初也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有些力不从心,他闭门谢客,准备开祠传钵。他立下祖训:在半年内,谁的技术高超,就做宋家班掌门人,并以女儿相许。

从这以后,宋子初就秘传元少和元华技能,他们更是废寝忘食,刻苦地练习。转眼间,半年很快就过去了,经过评比,元华略逊一筹,元少很顺利的坐上了掌门人。宋子初决定,等过些时日就让他们完婚。

元华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不比元少任何地方差。师傅肯定偏心,这让他极为恼火,整日泡到酒馆借酒消愁,酗酒滋事,弄得宋家班乌烟瘴气,任凭宋子初百般劝说也无济于事,只好忍痛将他驱逐师门。

曹老大见有机可乘,找到元华开门见山地说:“宋老大眼拙,不识你这个人才,他连一碗水都端不平,怎么配做你的师傅?你只要跟了我,立马就是二当家的,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元华不屑一顾地说:“我们班里的事,还轮不到你嘴说。我在这里先谢谢你如此抬举我,看得起我,不过,我对当不当掌门人一点兴趣都没有。”

曹老大一听,明白元华什么意思,他想要有是人。曹老大拍着胸脯说:“你只要跟了我,帮我灭了宋家班,我保证你的小师妹到时候,会乖乖地投入你的怀抱。”

元华大吃一惊:“怎么?你要敢伤害我师傅,我跟你没完。”曹老大诡秘地说:“我要你帮我,但不是伤人,你只要告诉我生死转盘有什么秘密就行。”元华明白了,只要把这个秘密一说出来了,宋家班就会再也没有立足之地。

其实这正是元华想要的,就算曹老大不来找他,他也会投靠于他,曹老大是多大的靠山,他心里最明白不过了。也只有曹老大才能帮着自己除掉元少,到时候才能抱得美人归。

就这样,曹老大想借元华之手灭了宋家班;元华想借曹老大的势力灭掉元少,他们心怀叵测,唯利是图的走到了一起。

元华为了略表诚心,他把生死转盘的秘密全盘托出,曹老大听后是开怀大笑。他也没有食言,真得让元华坐上了二当家的交椅。

他们俩个狼狈为奸,密谋出一箭双雕的毒计,准备在参加刘安寿辰的时候实施。他们要借着刘公公之手,把宋家班铲除掉。

到了刘安寿辰这一天,曹家班和宋家班和往年一样都接到了请柬,他们不敢怠慢应邀前往。不过,宋家班宋子初因年老体弱没有参加,只有元少和宋媚带着几个师弟。

整个刘府外面是戒备森严,前来送贺礼的王公大臣不计其数,门前车水马龙。府里面是锣鼓喧天,锦旗飘荡,京城里的各大名旦、戏班、杂耍的都被请了过来,好不热闹。

刘安坐在高高在上的逍遥椅上,岿然不动,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戏台就在他的正对面,他飞扬跋扈地看着节目。

曹家班和宋家班又唱起了对台戏,他们前面的节目几乎一样。先是群狮拜寿,仙女献桃,最后各自拿出看家的本领。曹老大演的是穿火圈,圈的周围插满了锋利的刀子,他光着膀子,纵身一跃就从圈的中间钻过去,赢得了许多掌声。

宋家班玩得是生死转盘,只见宋媚站在和身高一样的转盘上,绑住四肢,然后让人转动转盘。元少站在十步开外,手里拿着四把明晃晃的飞镖。

元少用心定好位置,默记着圈数。最后,他蒙上眼睛,开始投掷飞镖。大家都是屏气凝神,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元少稳健地站在台上,手里举着飞镖,抓住时机就果断地投掷出去,三把飞镖不偏不倚,分别插在了宋媚的身边,而且毫发未伤。大家一个劲得喝彩,呐喊声早就压过了曹家班子。

最后一镖更是危险,只见宋媚嘴里叼了一支玫瑰,转盘速度也快了好几倍。只见元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掷出这只飞镖,正好插在了这朵玫瑰上,大家看得上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就在元少刚要谢幕的时候,曹老大一步冲上台子,他朝着刘安一拜,嚷道:“表舅,要是有人敢糊弄你,怎么办?”

刘安气焰嚣张地说:“那还用说嘛,谁让我今儿不高兴,我就让他一生高兴不起来。”

曹老大一把扯开元少的胸襟,掏出四把飞镖,举着说:“表舅,你看这就是他刚才投掷的飞镖,全是假的,是用竹子做的,根本就没有投掷出去,全藏在衣服里。”说着,又指着转盘上的飞镖说:“您再看看这转盘上的飞镖,也是假的,都是事先装到上面的,转动转盘的人一拉机关就弹出来。”说完他就演示了一下,大家全都嘘唏不已。

曹老大冷嘲热讽地说:“表舅,您看宋家班就拿这样的鬼把戏戏弄您老人家,欺骗您无知,您应该治他们的罪。”

曹家班都随声迎合着,刘安也觉得扫了兴致,就发出一句娘娘腔:“把宋家班扔进十二窖,好生招待他们。”

元少见事不妙,匍匐在地,解释道:“刘大人,不是我扫您得兴,是我们来的时候,不准带任何的真刀真枪,我们也是为了您得安全着想啊!大人。”

曹老大是得理不饶人:“依你的意思,要是给你真的飞镖,你就会真投了?”

元少低着头没有吱声。这时,曹老大从怀里掏出四把飞镖。院子里的保镖“唰”地围了上来。刘安一摆手,示意大家都退下。要是在以前,不管是谁带了兵器在刘府里,早就当场毙命了。

此时,曹老大仗着是刘安的外甥,才敢如此造次。刘安见他们在台上争个你死我活,比看戏好多了,就发下话来:“把真飞镖给他,看他如何收场。”

元少拿着这四把飞镖,看着转盘上的宋媚,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元华见元少犹犹豫豫地样子,他也蹿上台来,幸灾乐祸地说:“元少,你也有今天。看你那点本事别伤着师妹,还是让我来当靶子吧,谁都不知我最爱师妹。”

元华不由分说上前解开了宋媚身上的绳索,宋媚伸手就给了他一把掌,说道:“谁是你的师妹,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元华被打得头晕目眩,他一把抓住宋媚的手说:“哼,你永远是我的,量你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宋媚气得一跺脚,跑到元少的跟前说:“到时候,你可别手下留情,出手狠着点!”

转盘重新转动起来,人们相信这一次更刺激,更过瘾。台上台下大家屏住呼吸,鸦雀无声。元少觉得这四把飞镖,每把都有千斤重,要是一把不中,元华就会有生命之忧。虽然他的命没那么重要,关键是师傅这张招牌,就要毁到自己手里。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元少投掷的前三把全都命中,没有一把伤着元华,曹老大大惑不解。当元华嘴里刚叼上玫瑰时,曹老大眼看着自己的希望就要泡汤,就跳上台来,一把将转动转盘的人推开,自己使上吃奶的力量,飞速转动着转盘,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完全不顾元华的死活。

元少气闲神定地蒙上眼睛,从心里默念着。就在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时候,元少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身,把飞镖掷了出去。

这把飞镖冲着刘安的胸膛飞去,要不是他身边的保镖手疾眼快,帮着挡了一下,恐怕刘安早就当场毙命了,好歹只是伤着肩膀划破了一层皮。

刘安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气急败坏地嚷道:“好啊,你们合起伙来谋害我,全都给我抓起来,送到十二窖去。”

曹老大当时就被这突然的变故吓懵了,他一个劲地磕头求饶。就在这时,院里冲进来一批御林军,一个老臣向刘安施礼道:“微臣奉皇上之命前来祝寿,二来也是保护刘公公。我突然听到里面吵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刘安先拜谢天子,然后指着被抓的人说:“几个杂耍之人,差点伤了老夫,没有什么大碍。”

老臣一听,怒气冲冲地说:“好一些刁民,竟然谋害朝中大员,来人啊,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带到总衙门我要亲自审问。”

刘安刚想阻拦,老臣却说:“刘公公,我会秉公执法,严惩不怠,你就放心庆寿吧。”

这时,曹老大跪拜在地,不住地喊叫:“表舅,救我呀,这事与我无关。”老臣一看他是刘安的外甥,就来了个顺水人情:“刘公公,他既然是亲戚,就把他给你留下了,其余的全部带走。”

曹老大千恩万谢地给老臣磕头,刘安眼睁睁地看着老臣把人从眼皮子底下给带走了。他怒不可遏指着曹老大骂道:“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带着凶器到我府上,和他人谋害于我。来人,把他给我送到十二窖,让他挨个过一遍。”曹老大是有口难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刘安气喘吁吁地坐在椅子上,就感觉伤处钻心的痛,浑身发冷。殊不知,那些飞镖早就让元华在暗中涂上了剧毒。由于他耽误时间太长,早已毒气攻心。他口吐紫血,死在了逍遥椅子上。

几顶官府的大轿来到城外,从里面走出了元少、宋媚等人,其中还有元华。他们的师傅宋子初和老臣在谈笑风生,正等着他们。元少他们大惑不解:“你不就是抓到我们的那个老臣吗?”

老臣笑呵呵地说:“我不抓你们怎么能掩人耳目?你们舍生忘死的救国家于危难,令我十分敬佩。刘安也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多亏我的老朋友宋子初出此下策,要不然谁都动不了他。虽然刘安罪该万死,但毕竟你们杀的是朝廷的人,你们必须远走高飞,我给你们预备的银两足够花一辈子的了,你们就放心的走吧!”

从此,宋家班没了音信。

§§第二章

同类推荐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打开哲学之门

    打开哲学之门

    哲学未必就是一门艰深的学科,《打开哲学之门》是一本专为初次接触哲学的读者写的书,《打开哲学之门》舍弃了繁冗芜杂的哲学概念,从人应该如何生活等问题入手,结合人们切近的生活问题、认识问题、信仰问题,整合提炼哲学史上最优秀的哲学家的主要思想,借助故事及相关例子,用平易近人的文风讲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热门推荐
  • 天啸红尘之战王妃

    天啸红尘之战王妃

    一场宫宴,结了一生的缘,定了一世的情。她的情是他的劫,他的爱亦是她的劫。从来不知感情为何物的他们,却在彼此的身上找到真爱。九重宫阙,一场夺嫡之争,他,处庙堂之上,雄才大略,深谋远虑;他们约定了生生世世,黄泉碧落。且看他们如何开创凌天王朝,缔造太平盛世,演绎一段千古绝唱的帝后深情。
  • 灵魂的呐喊

    灵魂的呐喊

    当生命失去最后的色彩,我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记住你赐予我的痛
  • 海棠花开,又逢青春

    海棠花开,又逢青春

    【谨以此书,致那些曾为我默默付出的人】于万人中,遇见你想遇见的人。然后,我遇见了,你们。这些年,我们一起笑过哭过,一起望天空,一起携手同行。可是,时光多么残忍。一转眼,我们就长大了,学习终于开始紧张起来。但,我想说:“累了,就歇一歇吧,遇见你们,真的很幸运。”
  • 生命的幻想

    生命的幻想

    这是一部热身随笔,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轻
  • 刺客转型记

    刺客转型记

    这是钱小莫由刺客转型的记录史,书写的是钱小莫精彩的一生。江湖纷争、庙堂漩涡,美女、权力,这个世界充斥着诱惑,所以背叛同样的多。
  • 孤刀行

    孤刀行

    传说魔族生活在一片黑森林中,与世隔绝,那里像一个巨大的牢笼,不得自由出入,是否为真?传说妖族法力无边,道法通天,一怒可让山河破碎,可逆天伐圣,但却不得成仙成神,与世长存,长生不成,是否为真?传说人族与妖,魔两族相比,那简直弱如蝼蚁,但潜力极其强大,只要充份开发自身潜力,既可与妖族一般有逆天伐圣的实力,是否为真?传说无论人妖魔三族,只要能破碎虚空,飞升成仙,但三千年来无一人可飞升成仙,长生不死,这又是为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尽的谜,走进《孤刀行》将会为你揭开这一切的神秘面纱!敬请期待!
  •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奉献的使命感。
  • 雷帝战纪

    雷帝战纪

    陆铭,一个被天镜宗认为天生丹田破损不能修炼的废物少年,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雷神诀》的传承,从此炼化雷霆,上天入地,血战八方,扫荡群魔,成就不朽雷帝!且看陆铭是如何从一个废物少年成长为一代绝世强者,傲视天下群雄
  • 弇山堂别集

    弇山堂别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