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71700000030

第30章 鲁迅

鲁迅,生于 1 881 年,卒于 1 936 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年轻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爱好民间艺术和绘画,稍长又读了许多野史笔记,对中国文学和历史有较深的了解。

鲁迅的外祖母家住农村,他经常随母探亲,因而和农民保持着亲密的联系,深知他们身受的压迫和痛苦。不久,鲁迅的祖父因科场案件入狱,父亲又长期患病,家道中落,少年鲁迅经常出入于当铺和药店,在被侮辱、受歧视的环境里,认识到社会的冷酷和势利。1 89 8 年,鲁迅离家到南京。继洋务运动之后,资产阶级变法维新正进入高潮。鲁迅抛弃一般人认为是正路的读书应试,进了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随后又转入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这里,他接触到宣传变法维新的《时务报》和介绍西方国家政治、哲学、经济、法律的《译书汇编》,经常留意当时翻译过来的科学和文艺的书籍,其中赫胥黎的《天演论》引起他很大的兴趣,从书里初 步接受了进化论思想,根据“物竞天择”的规律联想到祖国在竞争剧烈的世界上的命运,期望祖国的自尊自强。1 90 2 年,鲁迅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先在东京进了弘文学校。当时的东京是中国革命党人在海外活动的中心,留学生中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反清爱国运动,鲁迅积极参加这些活动。

19 世纪后期轰动世界的达尔文学说在日本思想界十分流行,无政府主义和尼采哲学也受到知识分子的赞赏。这一时期鲁迅的注意力主要在科学方面,除了译述爱国主义小说《斯巴达之魂》外,他先后介绍了居里夫人新发现的镭,研究了中国的地质和矿产,翻译了灌输科学知识的小说。他原准备通过学医,卒业回国救治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便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仙台二年,有一次,教室里放映纪录日俄战争的幻灯画片,其中一个中国人据说是为沙皇的军队当侦探,被日军捉住杀头,周围站着看热闹的同样是一群中国人,面对惨剧,神情麻木。鲁迅深受刺激。他本来从日本维新想到自己民族的前途,一直在探索所谓“国民性”问题。这一次深深地感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他决心医治国民的精神,中止学医,改治文艺,因为他以为改变人们精神的手段首推文艺。

1 90 6 年,鲁迅回到东京,开始提倡文艺运动。原来计划创办文艺杂志《新生》,终因人力物力的限制,没有办成。他一面埋头翻译北欧和东欧被压迫民族的作品,和他弟弟周作人合作出版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一面又在留学生办的《河南》杂志上,发表提倡反抗和独立精神的论文如《文化偏执论》、《摩罗诗力说》等。他非常喜爱果戈理、契诃夫、显克微支等现实主义作家;同时又引拜伦、雪莱、雨果、海涅、普希金、莱蒙托夫、密茨凯维支和裴多菲等浪漫主义诗人为同调,介绍他们同情弱小、抵抗强暴的作品。他既反对贵族地主洋务派的“竞言武事”,“不根本之图”,也不满官 僚集团维新派的主 张“制造商 估立宪国会”,对于新起的买办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同样充满了不信任和憎恶,认为他们提倡的是假民主,“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鲁迅把民族革命和人民解放作为实践任务,作为理论推理的出发点,并且根据上述认识,从西方思潮里取精用弘地吸收他所需要的材料。他相信进化论,在日本读了许多介绍进化论的书籍,进化论给予鲁迅要求社会变革的理想以很大的支持,使他坚定地相信未来,不惮前驱。他反对资本主义物质弊害的戕贼,要求“张灵明”,也不满守旧群众和习惯势力的约束,倡议“排众数”。他以个性主义为武器,反对封建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支持新生事物的成长。个性主义和进化论是他前期思想中很重要的部分。

1 90 9 年鲁迅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授课之余开始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古小说钩沉》,编定古代有关会稽史地人物的逸文《会稽郡古书杂集》。1 91 1 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在故乡绍兴积极参加宣传活动。也就在这段时间里,他根据生活实感用文言写下短篇《怀旧》,描绘了小镇封建势力在革命风声中的种种动态。临时政府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在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政府迁到北京。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没有完成历史任务,帝制虽被推翻,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和思想体系不曾有丝毫动摇,帝国主义依旧虎视眈眈。鲁迅由兴奋而失望而苦闷。从 1 912 年到 1 917 年,他虽有时忿而战斗,但更多的时间却在沉思默想。工作之余不断抄写古书,辑录金石碑帖,校订《后汉书》、《谢承》和《稽康集》。他分析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进行探索。这些都成为他以后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必要准备。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沉睡的中国大地蠕蠕欲动。鲁迅于1 91 8 年起和李大钊等一起参加《新青年》杂志的活动,陆续发表小说、论文和杂感。第一篇白话体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就刊登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 8 年 5 月),以文学的形式揭露“礼教吃人”的罪恶,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接着又发表《孔乙己》、《药》等短篇,集中力量从各个角度向封建传统进攻,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极大地激动了青年读者,引起社会广泛的注意。他在同一时期写的论文《我之节烈观》和《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对妇女问题、青年问题、家庭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适应时代潮流,不仅助长了轰轰烈烈的运动声势,而且深化了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鲁迅是五四运动中斗争最彻底和影响最广大的作家。这时鲁迅的思想基础仍然是以他所理解的进化论为基础,他从现实的斗争要求出发,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引申了达尔文学说里辩证主义的核心:发展观点和变革观点。他反对封建礼教,抨击国粹主义,诅咒“现在的屠杀者”,激烈地批评各种被扭曲了的生活现象,对中国社会作出切中肯綮的分析,并且引导青年前进。他清楚地看到新旧之间的冲突,要求给予新生事物以应有的地位。也明白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他的思想表现了相当程度的复杂性:一方面在 19 19 年已经歌颂了人民创造的“新世纪的曙光”,另一方面到 1 923 年还没有摆脱对人民 力 量 估 计 不 足 的 弱 点,认 为“群 众,———尤 其 是 中 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一方面散发着集体主义的思想光彩,主张“一分热”和“一分光”应该心悦诚服地消失于“炬火”和“太阳”之中,另一方面又还没有完全突破个性主义的樊篱,不仅正面援引了尼采的话,并且有“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疑惧。但是,由于鲁迅怀着革命民主主义彻底变革现状的要求,对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具有清醒的认识,敢于直面现实,主张坚持战斗,主张“打落水狗”,这就使他的实践始终具有深刻的社会斗争的意义。

鲁迅在这个时 期里写了 20 多个 短篇,先后 结成《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他比较集中地描写了两类人物,农民和知识分子。农民问题是鲁迅早期作品重要的主题,他以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深厚感情关注着他们的命运。《阿 Q 正传》、《故乡》、《祝福》等篇具体生动地表现了农民当时的境遇。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也充分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特点。因此,他的小说成为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除此以外,他还写有散文诗《野草》和收录在《华盖集》正续篇中的杂文。《野草》以优美的艺术形式记录了他在“五四”退潮时期彷徨苦闷的心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他除了在教育部任职,还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教课,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讲稿;先后支持和组织了语丝社和未名社,出版《语丝》、《莽原》、《未名》等刊物,主编《国民新报》的文艺副刊,还编辑了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和专收创作的《乌合丛书》与《未名新集》。192 5 年,他在当时任课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潮中积极声援学生,直接和北洋政府对垒。次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又以实际行动参加群众斗争。在斗争中,他突破了进化论和启蒙主义的某些局限,隐约地预感到:一个更猛烈的风暴———实际上也就是大规模的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就要到来了。

“三一八”后,鲁迅受北洋政府通缉的威胁,于同年 8 月南下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他在厦门写完了在北京时已经开始动笔的散文《朝花夕拾》,编定《汉文学史纲要》前 10 篇,并和青年们合作出版了文学刊物。当时大革命的形势迅速发展,北伐正处在胜利阶段,农民运动日益蓬勃兴起。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里,对革命形势表示了欢欣鼓舞的心情。由于个人生活方面的原因和他对南方革命的向往,不久便应中山大学《由广东大学改名》之聘,于 19 27 年 1 月抵达广州,任文科主任兼教务主任。他准备在文学上“与创造社联合起来,造一条战线,更向旧社会进攻”。到广州后,他和共产党人有了更多接触,也有更多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同国民党右派进行的激烈斗争中,鲁迅思想上酝酿着一个巨大的飞跃。反映在《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野草〉题辞》等文里的思想,标志着这一飞跃的即将开始。4 月 12 日,蒋介石实行反革命政变,广州也于“四一五”发生大屠杀。鲁迅向学校当局 要求营救被捕学生,没有结果,愤而辞去一切职务。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更残酷的杀戮和更英勇的牺牲,也“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鲁迅受到很大震动,原先循着进化论而进行的“思路因此轰毁”,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是工农群众,自己应该自觉地走向他们。“唯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这是鲁迅在实践中探索多年逐渐认识的结论。“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彻底转换了自己的阶级。

1 92 7 年 9 月 鲁 迅离 开广 州,10 月 定居 上海。1 928 年 主编《语丝》半月刊,并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从 1 929 年起,又与柔石等组织朝 花社,编 译《近代 世界 短篇小 说集》,出版《朝花周刊》和《朝花旬刊》,同时又印行《艺苑朝花》,介绍苏联和欧洲各国的版画。在这段时间里,他就革命文学问题与创造社、太阳社展开论争。论争涉及文艺理论上许多问题,促使鲁迅比较系统地读了马克思主义书籍,翻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时又介绍了苏联小说。通过翻译和介绍,鲁迅深刻地进行自我批判与自我教育,不但更加巩固了他对现实的革命斗争的认识,也加深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使他在向共产主义道路迈进时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1 93 0 年 3 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直接领 导的一个组织。鲁迅列名发起人,并参加 了“左联”的领导工作。除了“左联”之外,鲁迅还投入各种社会活动,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发起的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和反帝反战同盟;对国民党的压迫,帝国主义的暴行,多次和进步文化界一起发表宣言,提出抗议。其中著名的如 193 1 年向全世界公布了国民党残杀青年作家 的真相,1 93 3 年亲自和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林语堂等到德国驻沪领事馆,递交反对法西斯暴政抗议书,1 936 年又与文艺界同人发表为团结御侮和言论自由的宣言。国民党通缉他,威胁他,禁止他的书籍出版,删改他的文章,但他毫不屈服。在这一时期里,先后编辑了《萌芽》、《前哨》、《十字街头》和《译文》等公开的或者秘密的刊物,并参加了《文学》和《太白》的编辑工作,领导了新兴木刻运动。由于战斗的激烈,迫切的形势需要他立刻起来抗争,他不得不暂时放下久已想写的著作和一度计划过的长篇,而以杂文为武器,在反文化“围剿”中与国民党作短兵相接的鏖战。从 19 30 年起,他一共写了 8 本杂文集,一本根据故事和传说写成的《故事新编》。这些作品几乎都是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的产物,既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又反映了他作为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战士的思想特点。鲁迅的作品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正如他 1 932 年在一首《自嘲》诗里说的: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思想在这一时期更为成熟。他的通过创作实践而形成的文艺见解有了比较系统的发展。从他的内容丰富的杂感里可以看出,他不是一般的革命作家,而是具有思想家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处处表现着深刻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

通过这些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鲁迅和一些共产党人建立了亲密的革命友谊。193 2 年 7 月,陈赓将军从革命根据地来沪养伤,他曾与之亲切会见,一度计划根据介绍写一部反映红军艰苦作战的长篇小说。因为共产党地下组织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有一个时期,瞿秋白在鲁迅 家里避难,鲁迅热情款待,亲切交谈,并录清人何瓦琴“集楔帖字”的联句相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表现了他对瞿秋白和党的深厚感情;他们对创作问题、翻译问题、杂感问题、文学史问题、文艺大众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商榷,先后写成文字,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际运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当 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领导下胜利地到达陕西省北部的时候,鲁迅在和茅盾一起发出的贺电里说:“在你们的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鲁迅对这一方针所包含的深刻内容作了认真的思考,表示坚决拥护,并抱着愤怒的心情严正地驳斥了托洛茨基分子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污蔑。在答复他们的信里,鲁迅再一次公开宣称:“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从革命民主主义进到共产主义,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了知识分子唯一能走和应走的正确的道路。

1 93 6 年 1 0 月 19 日,鲁迅逝世于上海。他奋斗终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革命文学事业,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正当革命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斗争的最前列;正当小资产阶级中一些上层分子纷纷叛离革命的时候,他公开宣告自己忠于共产主义的事业。环境愈险恶,斗争愈坚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的一生,表现了中国人民临危不惧、挺身而起的崇高的品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对鲁迅作了最确切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同类推荐
  • 基础教育体制创新:杭州下城区的实践研究

    基础教育体制创新:杭州下城区的实践研究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教育体制创新的背景及若干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从区域组织重组与效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与效益分析、教师制度改革与专业化发展等六个方面阐述下城区教育体制创新的实践。
  •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以其深刻的语言学思想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和西方语言学界备受关注,但我国语言学界关于他语言学思想的研究却几近空白,只有零星的介绍性文章,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更无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研究。《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作为博杜恩?德?库尔德内语言学论述的集大成者,共收录他的主要论文52篇。《普通语言学论文选集》在现代语言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可补我国介绍和研究国外语言学流派与理论的教科书和著作之阙。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古典与现代(第一卷)

    古典与现代(第一卷)

    《古典与现代》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期盼,而真正的古典离我们实在太久远,几成绝响。离得远就更有拉近、打通的必要,尤其在喧嚣、嘈杂之时。人始终需要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灵性之所以日渐枯萎,是因为人们常常在忙碌中渐渐与自然隔绝。真正健全的读书人与天地契合,享受孤独,吸其精华,刨根究底。精神呼唤回归,让我们一起怀念那健康自然、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身心一体的生活。人类原本不分文武,原本文史哲一家,原本上下左右交融;心灵本该丰富多彩,本该兼容并蓄,像不同声部的大合唱,像美轮美奂的交响乐。
热门推荐
  • 莯色笙花

    莯色笙花

    短篇小说,我叫岑笙,敬请期待!我叫岑笙,在今夜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 花千骨之魅蓝神话

    花千骨之魅蓝神话

    花千骨之魅蓝神话她是花千骨,长留上仙白子画的徒儿,前世爱上自己的师傅,却被自己深爱的人亲手杀死,可她不怨不恨,只是临走之前留下一句话:“白子画,今生所做的一切,我从未后悔过。可是若能重来一次,我再也不要爱上你。”白子画心中微微一痛,我以神的名义诅咒你,今生今世,永生永世,不老不死,不伤不灭,诅咒立下,她心已碎,来世,她真的没有真正爱上他,可他又怎么办?前世之恋,今世了结...
  • 太虚魔尊

    太虚魔尊

    战遍世界高手的龙神国神秘少年,为解开力量之迷,在机缘巧合下唤醒了洪荒时代的妖尊。而随着血月的出现与七大神器的现世,少年的身世亦渐渐明朗。究竟洪荒太虚五尊孰弱孰强?一场从远古延续至未来的阴谋,必将导致灭世圣战一触即发。
  • 宇宙少年逍遥游

    宇宙少年逍遥游

    一个神秘的少年,一群强大的师傅,他是一个孤儿,但他并不孤单,他有着无可匹敌的力量,很亲近。且看少年在这个世界,这个宇宙,逍遥自在。
  • 老老大

    老老大

    见运;修运;控运;人争一口气,仙争一口运。
  • 穿越女配文:炮灰女主要逆袭

    穿越女配文:炮灰女主要逆袭

    林双穿越成女配逆袭文里的炮灰女主林念安,她感觉压力山大。林念安:我不走白莲花、绿茶婊的路线,女配大人能不再喊打喊杀吗?重生女配:这一世,我要抢你男人、夺你机缘,再慢慢折磨你到生不如死、魂飞魄散……林念安竖起中指,誓要逆袭!
  • 勿惹千金公主

    勿惹千金公主

    【本文是以原创小说为主,作者也是第一次写网文,所以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谅解。若有意见,请留言,作者会一一解析】九岁离家出走的南宫妧嫣(妘汐悦)本以为她在私密小岛的生活会一帆风顺、风雨无阻,怎知天不遂人愿。身体潜能?未完的使命?层层迷雾,团团揭开,事态将会按原计划发展吗?敬请期待·····
  • 龙傲九玄

    龙傲九玄

    龙凤合,天地变。龙珠现,苍生盖。
  • 曲灵大陆

    曲灵大陆

    柳明,北大学生。在一次车祸中丧命,然而得到天的眷顾,穿越到奇异得以修炼天魄为生。本文在17k小说网首发
  • 远方志

    远方志

    寻找现实一点的江湖,在那里生存会不会太沉重了?力争写出最真实最深刻的人性,武术在本书中不作重点,情节构建会让你感觉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第一卷开阳风云第二卷蓬莱城漫步蓬莱岛第三卷激战竺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