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9100000075

第75章 大获全胜

祖大寿大吼一声,驾马前追,后方士兵听到主帅的吼声,有马的非一般的直朝褚英方向冲去,没马的也向北方狂追。

褚英一看不妙,也顾不上什么了。这营中已经大乱,大部分人都只顾着逃命去了,褚英眼见大势已去,愤恨的哀叹了一声,在几个护卫保护下向北方逃遁去了。

祖大寿刚追上几步,前方就出现一些拦路的金兵,阻挡他们追击。

不稍一个时辰,明军一边砍杀,一边放火,金军大营已是尸横遍野,满地狼藉。此时东方泛白,明军士兵也都困乏交集,也没有力气再追残兵了,只得就地清扫一下战场,清点战果。收拾了一些可用的东西带回抚顺。

回到城中,祖大寿清点了一下将士,出征的时候一千五百七十八人,回来时一千五百零九人,损失六十九人,而斩敌二千余人(当然其中还算上被褚英砍死的倒霉鬼,谁知道这个倒霉鬼是被谁砍杀的),此次大胜是与金兵作战最大的一次战果。看到这次大胜,祖大寿大喜,几日的劳累困乏瞬间消失。

抚顺城解围了,祖大寿捷报送往沈阳。杨镐看到捷报大喜,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随即杨镐将抚顺守城一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褚英一路逃奔往金国边境之城玛尔尼城,金主努尔哈赤及各旗旗主将领在此城汇集,原本打算等褚英攻占抚顺再聚集兵力进攻沈阳。

如今褚英回来了,却是大败而归,回来时仅有六骑跟随而来。努尔哈赤大怒,欲斩褚英,幸得众人求情,才免其一死,但却废去了一切爵位,剥夺了一切兵权,降为行伍。

努尔哈赤在玛尔尼城又驻扎了五天,褚英原部正白、镶白两旗失散的士兵陆续回到玛尔尼城,经清点,回来九千多人,大多数人丢兵弃甲,已经失去了战斗力,这些士兵需要休整。抚顺一战,金兵损失五千多人。此战,祖大寿扬名辽东!

努尔哈赤本想乘胜集中兵力进攻沈阳,可事与愿违,褚英战败,两旗失去战斗力,已无能力再深入进攻沈阳了,只得率兵返回赫图阿拉。回到赫图阿拉后,努尔哈赤下令软禁褚英,让其反思。

此次的明金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战,海西女真叶赫部的金台吉、布扬古原本联明击金,当皇太极带着贵重的礼品前来结好,还大谈甥舅之情,什么一家亲,明朝是外人,咱们一致对外什么的,更闹出了歃血为盟之举,金台吉、布扬古看到这么多的礼品财物,顿生贪念,照单全收,加上皇太极机智过人,口才极好,不稍片刻就把紧张的气氛化解,像是一家人许久没见一样亲切无比,皇太极在叶赫部住的一些时日也逍遥自在。金台吉、布扬古心中也明白,但也被皇太极忽悠的转了向,心想你们两家打去吧,强强对抗终究是两败俱伤,我就坐看你们厮杀得了。

京城的万历皇帝接到战报,往日的沉郁之气顿消,辽东暂时安宁了,下一步该是我们反击了。万历皇帝也没忘了有功之臣,下令嘉奖抚顺守城将士,有功之人俱升一级,主将祖大寿晋两级,授辽东参将,正三品。

辽东有了喘息之机,杨镐一边加紧修筑工事招兵买马,一边催促北京援军粮饷。

战事刚刚结束,在叶赫的皇太极通过密探首先得到消息,不等金台吉、布扬古反应过来,告辞回国了。皇太极出了叶赫的府邸,带着少数随从,头也不回快马加鞭赶回国都赫图阿拉。

皇太极刚走没多久,金台吉得到金明战况。金太吉、布扬古两人虽无大才,但也不傻,两人一拍脑袋,心想这次努尔哈赤说不定要进攻我们了,不该放走皇太极,留下作为人质才是上策。两人后悔莫及,忙派人去追,可哪还能追的上。

六月的北京紫禁城。

东方的太阳第一缕阳光射进窗户中,袁天齐伸了个懒腰,两眼惺忪的睁开。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昨天孙承宗告诉他,徐光启、宋应星培育的新品种小麦有了突破,长势比周围地方的小麦都要好,今天就要收割了,袁天齐听到这个消息高兴的不得了,让孙承宗转达徐光启,明日皇长孙一定会去亲自去。

很久了,这是袁天齐第一次起的这么早,平日都是日上三竿才起床,反正没人管他的功课,孙承宗也不教我四书五经,天底下最好当的老师也就他了,天天来报个到不干活的老师,反而是学生教老师,这也算千古奇谈了。太子朱常洛自己都没念过几本书,也不会考察皇长孙,王才人文化水平也不高,袁天齐平日学识表现的也不错,所以没人怀疑皇长孙的学识,更是没人问。

袁天齐成了一个天不问地不管的主了,只要不弄出大动静,不让万历皇帝难堪,一切绿灯向他开。这是万历皇帝允许的。大明历代皇子皇孙中就朱由校享受的特权多点。

王安服侍皇长孙洗漱完毕,就去南书房了。袁天齐和王安在南书房等了约半个时辰,孙承宗也到了,互相见过礼后,他们三人换上便服出宫到京师学堂去了。

徐光启、宋应星等几个较为熟悉的学生已在京师学堂的正房等着他们了。此时京师学堂已经在上课,两边的厢房的学生在屋内学习,没注意外面的情况。

袁天齐看到徐光启、宋应星等几人都身穿粗布麻衣,旁边放着几把镰刀、锄头、秤砣、箩筐等,活脱脱的一副农民打扮。

他们互相望了几眼,都爽朗的笑了,略一休息一会儿,闲谈了几句,他们就带着这些家伙什出发了。

来到京郊外一处麦田,宋应星指着麦田边上一小块地方,说:“公子,您看,那就是咱们的试验田!”

袁天齐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的麦子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声响。宋应星指的那一小块麦地,与周围的麦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围的麦子高、穗小,而那一小块试验田的麦子比周围的麦子矮了三分之一,穗大而饱满。麦田里也有不少农民在收割,经过这一小块试验田的都发出了“啧啧”的赞声,都夸赞这一小块地里的麦子长的好。

我看着这一小块试验田里长出的麦子,心中高兴不已,不容分说,直接下令:“收!”

众人拿起家伙什下去忙起来了,袁天齐看着他们的背景,高兴的挽起袖腿,也下地去了,开始他们惊讶的看我下地,都慌忙劝我说什么您是金贵之身,这些粗糙活让我们来干,您在上面看着就行,王安也来劝说,后来袁天齐一再坚持,他们也都不说什么了,一块乐呵呵忙起来了,有个学生小乙还高兴的哼起歌来。

这半亩的实验田,很快就收割完了,周围忙碌的农民看到我们的麦子和他们的不一样,都上来问,看着这些饱满的穗都赞道好粮食,比他们两亩地打的粮食还要多。

不到晌午,他们收割完麦子,还在地里来回走了两遍捡拾散落的麦穗,装好带回孙承宗的家。我们几人在院子里脱穗打粮食,孙夫人在厨房内给我们做饭。

吃完饭他们继续忙脱穗,孙夫人也过来帮忙,孙夫人看到这么饱满的麦穗也是大赞生平见过最好的庄稼了。

脱完穗,他们一点一点称重,重量精确到一两,最后结果出来了,半亩地总共打出三百一十五斤七两粮食!当宋应星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大家都愣住了。沉默了一会儿,宋应星竟掩面哭了出来。宋应星的哭声打破了沉静,徐光启上前抚背安慰:“应星啊,你做到了,你成功了!”

是啊!这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下,亩产最好不过三百多斤,这半亩地产出的三百一十五斤七两意味着产量已经翻倍了。

袁天齐也是震惊!三年竟然能完成产量的翻倍,实出他的意料,他原以为能增产一百斤就是很高的成就了,没想到能翻倍,大出他的意料,袁天齐小看他们了。

所有人都从震惊中回过来,随即爆发一片兴高采烈的欢呼声,宋应星破涕为笑,也欢呼了起来,在大家高兴的时候,宋应星猛的朝我跪了下来,众人又是一惊。宋应星跪着激动着眼含泪水朝皇长孙说道:“全赖殿下指点迷津,才有今天的成就,这成就的是殿下功德!”

大家听到宋应星的一番话,也都朝皇长孙跪了下来,口呼“千岁。”

袁天齐激动的对着众人说:“这是大家的功劳,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你们相信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向愚昧挑战,追求真理的结果。我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看到了大明的未来!看到了我中华民族的未来!”

众人再一次激动,口呼“千岁!”

民以食为天,粮食产量的翻倍,对着本已积贫积弱的大明意义非凡!

袁天齐我对徐光启、宋应星说道:“咱们的试验田已经成功了,下一步就是要推广,这点粮食你们作为种粮,首先就在这一片皇庄推广吧!”

众人应命。

“唉,全天下就这么一点好粮食,金贵着呢!”宋应星手捧一把粮食笑着说。

袁天齐听到宋应星这么一说,突然愣住看了,似乎想到了什么。“金贵的粮食……金贵的粮食……”袁天齐念叨起来。

同类推荐
  • 还我河山之我不是郭靖

    还我河山之我不是郭靖

    历史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她就是个婊子,因为谁都可以肆意地蹂躏她;也有人说,他其实是个正人君子,因为不管你怎么篡改,他都依然固我,面不改色。当我们翻到南宋末年那一段历史时,你会发现,历史在这里奇怪地拐了一个大弯。而在这段历史的每一角落,都能发现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叫郭靖。而事实上,我们的主人翁并不是真正的郭靖。历史改变的原因,只是因为他自己先改变了!你说什么?天下无敌?那你听过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没有?不错,五绝是算不了什么。因为,能让成吉思汗拜倒在阙下,那才是真正的天下无敌!………………华山绝顶,郭靖大声疾呼:大侠们,我要票票!……推荐一本兄弟的新书,《三国之极品混混》,书号:1103395,大家有空,请帮忙支持一下!谢谢!
  • 匹夫,英布

    匹夫,英布

    我是英布,不服天下豪杰的匹夫。诛暴秦,抗楚汉;秦末的风云,自然有我的风采。九江王,不,不,不,那只是踏出争霸天下的一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不让我坐那位置,我怎么有责?[正在改英布和季布的梗,每天自检两章,有问题的可在评论中提出,本人不删评论。自己打脸中-_-||]
  • 君临天下:皇城

    君临天下:皇城

    这是一个阴沉狠辣的太子成长的故事,他坐拥万里江山,却享有无边孤独,他人生中只信奉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够心狠手辣蛇蝎心肠,怎么配征战沙场坐守江山如画。
  • 神秘王陵

    神秘王陵

    本书分别从西夏王陵的发现过程、西夏王朝的历史、西夏王陵的地理形胜及王陵的建筑特点和出土文物,书写了神秘的西夏王朝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 丝路英烈

    丝路英烈

    西汉强盛的原因是什么?西汉为何能战胜匈奴、开拓丝绸之路?概括讲是九代帝王持续两百多年拼搏的结果!是中华文明营造了一个持续两百多年蓬勃向上的氛围!是丝绸路上一代代英烈浴血奋战的结果!
热门推荐
  •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成长故事

    世界儿童故事经典——成长故事

    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故事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这些著名故事,伴随着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青少年只要带着有趣的欣赏的心态阅读这些美丽的故事,便非常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和健康向上的心理、性格、思维和修养,便有利于了解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生活,并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才能。
  • 重生之吞噬神功

    重生之吞噬神功

    少年叶飞因为一枚戒指穿越到了异界,他也是因为这枚戒指开始了向武者巅峰冲刺,因为好运得到极品宠物,还有深爱着自己的知己。但是他真的能一路顺风吗?还是会一路坎坷。少年叶飞的战斗,虽与争锋。
  • 飞鸟与云朵

    飞鸟与云朵

    冬天的阳光里,两个女孩并肩走着。鲜花与猫咪,可互相依偎,也可各自安好。
  • 天策上将军

    天策上将军

    天下第二行书字帖——《祭侄帖》里,祭奠的是他的同胞弟弟;文天祥的《正气歌》里传颂着他父亲的名字;他的叔父是当世最伟大的书法家,却更是爱国者;他只身一人,奔走千里,求回父亲遗骸,赎回亲友、父亲部下后代,救济三百余口人,却遗失女儿。他的家族满门忠烈,浑身傲骨,在安史之乱为国捐躯者超过三十人。如果没有他们家族的抗争,也许唐朝便会亡于安史之乱;从常山到平原,流不尽的是他们家族的鲜血;从平原到常山,说不完的是他们流芳千载的忠贞死节。他叫颜泉明,颜杲卿的长子,颜真卿的侄子。他从后世来,只为了大唐不唱响最后的挽歌。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元帅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元帅篇

    二战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及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场从欧洲蔓延至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达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那么在这场战争中究竟谁是真正的主宰者?谁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谁是真正的幕后元凶?本书将以客观的笔触点评二战中元凶们所犯下的累累罪行,还原历史真相!
  • 清宫唱晚

    清宫唱晚

    如果穿越是真的,让我回到有你的时代,哪怕只为看你一眼...四爷:“记住,爱新觉罗家的人,是没有心的!”十三爷:“你的,我什么都要……就是不要同情!”十四爷:“连为你撑伞的资格都要剥夺吗?!”九爷:“看来,你低估了自己!”还有八爷,还有太子,还有十八,谁对谁的情至死难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孽魔妃太嚣张

    妖孽魔妃太嚣张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王,因一次意外魂穿异世。他本是一孤傲皇子,亦是魔界最强大的王。本是无意遇见,谁知一眼千年。然而上面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下面↓“娘子~”“滚”“娘子~”“滚”“娘子你要滚床单也不用这么着急吧”“……”
  • 圣火焚天

    圣火焚天

    一滴奇异的鲜血一套顶尖的上古功法一个身怀血海深仇少年…剩下的,便是这少年,杀尽仇寇,焚尽八荒的故事
  • 重生之本该如此

    重生之本该如此

    顾长愉抱着刚从湖里捞起来,还在瑟瑟发抖的顾长安,心里才真的意识到,一切重来了,他重生了,那个愚蠢的顾长愉……重生了。
  • 延思浅爱

    延思浅爱

    14位血族纯血统贵族中的最小一位君主,为了体验人类所说的人生,以人的身份入学紫荆学院。之前对人的认识就是渺小,直到遇见他才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