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00100000022

第22章 中世纪

477~1299

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冲击下灭亡,但东罗马帝国仍然存在,一直从公元395年延续到1453年。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为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所以帝国通常被称为“拜占庭帝国”。6世纪,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在位)即位后开始着手复兴罗马帝国的活动。查士丁尼的舅父查士丁原是拜占庭的宫廷侍卫长,公元518年被军队选为皇帝,查士丁尼被封为“恺撒”。

公元527年查士丁去世,查士丁尼即位称帝。他以复兴罗马帝国为终生奋斗目标,提出“一个国家,一部法典,一个教会”的治国方针。他任命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了修编古罗马法典的巨大工程,把古罗马诸帝的法令和历代法学家著作汇集成由三部巨著构成的《罗马民法汇编》。为了加强基督教的统治,他不惜重金,大兴土木,修筑了许多宏伟壮观的大教堂和修道院。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那个时代拜占庭教堂的代表,至今仍屹立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畔。他还亲自参与修订教会和修道院法规,主持宗教会议。但他企图同“一性派”妥协,统一帝国人民信仰的努力没有成功。公元532年,他在皇后提奥多拉怂恿下,动用军队镇压了著名的“尼卡起义”(“尼卡”为起义者口号,即希腊语“胜利”),公然同古罗马的民主制残余决裂,巩固了专制皇权。他还同波斯进行了长期战争,以保持拜占庭与东方(主要是中国)贸易商路的通畅。他兴兵摧毁了北非的汪达尔人国家(533~534)和意大利的东哥特人国家(535~555)。长期战争虽然最终使地中海世界(包括北非、西班牙一部和意大利)重归帝国版图,但也大大消耗了国力,政治上也陷入重重危机。公元565年查士丁尼死后,他所缔造的地中海大帝国也迅速土崩瓦解,复兴罗马帝国之梦也烟消云散。

法兰克建国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分为沿河法兰克人和滨海法兰克人两大部落,原来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公元6世纪中叶,法兰克人逐一征服周围部落,滨海地区的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481~511在位)在481年建立法兰克王国,因为其出身于墨洛温家族,所以他建立的王朝也被称为“墨洛温王朝”。随后,克洛维开始向罗马高卢地区扩张。486年,他率领法兰克人在苏瓦松击败高卢罗马军队,夺取了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土地,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496年,克洛维联合邻近部落打败阿勒曼尼人。

500年打败勃艮第人,一度使其纳贡。507年打败西哥特人,占领了高卢西南部地区。523年,法兰克人再次进军勃艮第,并于次年灭亡了勃艮第王国,将勃艮第地区并入法兰克王国。至此,法兰克人占有了整个高卢地区。至公元6世纪中叶,法兰克人又征服了图林根、巴伐利亚及萨克森的一些部落。建国之后的不断征战为法兰克帝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克洛维改信基督教

496年,克洛维击退阿勒曼尼人的进攻后,采取一个重大的政治措施——改信基督教。据说,这次战斗之所以能够转败为胜是因为耶稣的帮助,于是克洛维在兰斯主教的主持下带领3000亲兵隆重领洗,接受罗马基督教。当时大多数日耳曼人信奉阿利乌派基督教。阿利乌(约250~336)为利比亚人,曾任亚历山大主教,因反对三位一体和教会占有大量财富,被公元325年召开的尼西亚会议斥为异端,但其主张在下层群众和日耳曼人中广泛传播。克洛维改信罗马基督教标志着法兰克新贵和高卢罗马教会的进一步勾结:法兰克新贵把后者当做实行统治和向外扩张的有用工具,高卢罗马教会则视前者为保护教会财产、反对下层群众和其他日耳曼人的靠山。从此,罗马基督教在法兰克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拉丁语成了官方通用的语言。

查理曼帝国

751年11月,法兰克宫相矮子丕平废黜墨洛温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自立为法兰克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矮子丕平去世后,其子查理和卡洛曼共治,771年卡洛曼去世,查理成为全法兰克国王。774年,查理借教皇求援之机,征服意大利半岛北部的伦巴第王国,兼任国王,并进军罗马,控制了意大利半岛大部分地区。查理一生征战50多次,使法兰克王国疆域空前广大。800年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曼”(“曼”意为大帝),法兰克王国被称为查理曼帝国。帝国虽强盛一时,但战争中自由农民不断破产,帝国统治基础破坏。817年,皇帝路易把帝国分给三个儿子:罗退耳、秃头查理和路易,以防止其死后产生纷争和诸侯叛乱。但事与愿违,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领土爆发内战,杀得难解难分。843年8月,罗退耳和两个弟弟在凡尔登签订停战条约。根据条约,帝国一分为三:斯海尔德河和缪斯河以西地区归秃头查理,称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以东地区归日耳曼人路易,称东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南至意大利中部、北部及查理与路易所辖地区之间的狭长地带,归罗退耳所有,同时由罗退耳承袭皇帝称号,但其对两个兄弟无约束力。《凡尔登条约》为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骑士制度

800年,查理大帝加冕为“伟大的罗马皇帝”,12名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勇士当然就成了“神的侍卫”,被人们称为“帕拉丁”,即圣骑士。这被视为骑士的起源。但完整的骑士制度到11世纪才成形。骑士为隶属于贵族的士兵,并有义务为王国作战,作为报酬,他们管辖部分农地,收取农租。这样在贵族和骑士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式的雇用关系。后来,具有地主身份的骑士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阶级,成为贵族和统治者的附庸。骑士忠诚、谦恭、具有同情心,被看做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荣耀和浪漫的象征。直到现在,英国仍然设有骑士头衔,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便有可能得到女王的授勋。

伊斯兰教创立

610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开始创建伊斯兰教。他宣扬末日审判、死后复活,要人们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传教活动的初期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3年后信徒已有40人,他才公开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及其部分信徒迁往麦地那以后,在该地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穆斯林(阿拉伯人对伊斯兰教徒的称谓)公社,从组织、制度和军事上保证了对多神崇拜斗争的胜利。8世纪初,经过对外征服战争,伊斯兰教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阿拉伯文化

7世纪~13世纪,当欧洲的科学文化还处于沉睡时期,阿拉伯文化已经显露出璀璨的曙光。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他们相互融合和影响,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文学、建筑等方面的成就,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天方夜谭》就是阿拉伯文化宝库的瑰宝。《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它那奇妙动人的故事集中地反映了阿拉伯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表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

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巴格达

巴格达原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个村落。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发选定巴格达为新都城址。他从世界各地征集了著名工程师、艺术师、镶嵌工、制瓦工以及其他各种工匠10万余人,于762年破土动工。工程历时4年,耗资近500万第尔汗。全城布局精妙,建筑宏伟,由城墙围绕,呈圆形,素有“圆城”之称。9世纪,作为首都的巴格达成为帝国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人口达200万。与唐朝的长安、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合称中世纪世界三大名城。

基辅罗斯的建立

862年,瓦拉几亚人的首领留里克率领部队夺取了罗斯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建立了最早的罗斯人国家。879年,留里克的继承者奥列格大公率军沿“瓦希商路”南下,于882年占领基辅,建立基辅公国。随后又征服了周围诸斯拉夫部族,建立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1054年,著名的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死后,公国陷于瓦解。12世纪以后分裂为13个独立的小公国,从此常处于外族的侵略和控制之下。

俄罗斯教会改立东正教

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率领全体臣民接受了基督教,确立了基督教为国教,在基辅建立了附属于君士坦丁堡的俄罗斯正教会。早期的俄罗斯大主教由君士坦丁堡牧首任免。1439年,出于联合西欧抗击土耳其人的政治需要,希腊正教与罗马大主教在佛罗伦萨召开了东西方教会合并的会议,俄罗斯主教拒绝承认该会议的协议。于是,1448年俄罗斯东正教召开了自主的主教会议,由罗斯主教们自选大主教,从此开始独立。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后,俄罗斯教会公开以东正教的首脑自居,并盛赞俄国沙皇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者,俄国是“第三罗马”等。在此思想指导下,1589年在莫斯科召集了全国主教会议,宣布设立莫斯科和全俄罗斯大主教,摆脱罗斯教会对君士坦丁堡牧首的依附关系,并开始修订独立教会的有关礼仪规定。1653年~1665年间,俄罗斯教会的礼仪规定在俄罗斯牧首尼康主持下得以统一,俄译本《圣经》也于此时修订。1721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颁布教会改革法案,取消牧首制,设立主教公会,并宣布以东正教为国教,从此确立了俄国沙皇对教会的控制。

玛雅文化

3世纪~16世纪,生活在中美洲的玛雅人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化。玛雅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主要区域有尤卡坦半岛、恰帕斯东部、危地马拉大部及洪都拉斯等地。玛雅文化的形成时期资料缺乏,公元3世纪~9世纪是它的古典时期,其中以公元7世纪~8世纪的文化成就最为丰富,堪称玛雅文化的黄金时代。但公元9世纪末以后,古典文化中断。10世纪末,玛雅文化在尤卡坦半岛北部奇钦·伊查又发展起来,进入强盛的后古典时代。在奇钦·伊查城周围,兴起了几个新的城邦,如位于它西南方的马希马尔城和其南部的玛雅班。在玛雅人的城邦中,有规模宏伟的宫殿和神庙,其神庙多筑成金字塔形或梯形。祭司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控制着玛雅人的城市生活,其中有的还是官员、学者、天文学家和建筑师,他们在祭司学校里教授历史、占卜和象形文字。玛雅人在数学和历法方面有过杰出的成就,他们使用数学符号0的时间比欧洲人早800年。他们的历法也比较精确,把一年365日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年末加5天“禁忌日”,每4年一闰,加1天。玛雅人已有了象形文字,但只有祭司识字,并用它记载历史、宗教及文学事件。1517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尤卡坦半岛,玛雅人和玛雅文化惨遭涂炭。

西欧封建城市的出现

11世纪,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城市复兴准备了必要的原料和销售市场,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之出现。它们大都位于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港湾、路口、城堡和寺院附近。在意大利和法国南部地区,城市发展最为迅速,其中一些是罗马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古城,这时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繁荣的经济中心。还有一些是在防御外族入侵的伯爵城堡及主教寺院附近新兴的城市。这些封建城市中为数最多的是满足地方市场需求的中小城市,其次是生产纺织品、五金制品、兵器等专业产品的城市,还有以经营国际贸易为主的城市。此外有从事转口贸易的商业城市,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

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古代原为渔业居民点,6世纪为东罗马帝国属地。9世纪起发展为东西方贸易的中心,中介贸易兴盛,并兴起造船、纺织等手工业。十字军东侵期间,其在东地中海的商业地位得以巩固。10世纪,威尼斯摆脱对拜占庭的依附关系,建成商业共和国。13世纪~14世纪,为争夺地中海商业霸权,威尼斯共和国与热那亚共和国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1380年获胜,兼并热那亚及其近畿,成为意大利最强大的商业国家。其领土包括波河下游、达尔马提亚、希腊南部、埃维亚岛、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岛。此后进入全盛时期,拥有商船和战舰3000多艘,3万余名船员。威尼斯的手工业、银行业也很发达,是世界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早的地区之一。

佛罗伦萨共和国

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初为古罗马的城镇。5世纪末臣服于东哥特人,6世纪中叶属拜占庭帝国,6世纪下半叶为伦巴第人征服,8世纪末并入法兰克王国,11世纪初发展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托斯坎尼侯国的政治中心,1155年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共和国政权初为封建贵族掌握,后操于大工商业主、银行家等城市上层分子之手。长老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由大工商业者、大行会代表7人和手工业者、小行会代表2人组成,首领称为“正义旗手”。1378年爆发梳毛工起义,是历史上雇佣工人反对工厂主的第一次起义。1434年,柯西莫·美第奇(1434~1464在位)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成为佛罗伦萨的无冕之王。美第奇家族奖掖文化,使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

诺曼底王朝建立

1066年9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决定以武力夺取英国王位。在教皇的支持下,他纠集诺曼贵族和布列塔尼、皮卡第等封建地主和骑士,率领1万多人的军队进攻英国。他们渡过海峡,在英格兰南部登陆。英王哈罗德由于刚刚在约克附近击败丹麦军队,仓促南下应战,只带来少数亲兵和临时召集的一部分由农民组成的步兵约6300人。双方不仅兵力众寡悬殊,而且装备训练也相差很远,因而10月14日的黑斯廷斯一役,英军大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陷落。威廉进入伦敦,10月25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史称征服者威廉,从此英国进入了诺曼底王朝统治时期(1066~1154)。诺曼底王朝统治期间,与大陆贸易频繁,王权得到市民和教会拥护,但遭到大封建主反对。王朝实行从欧洲大陆带来的制度和较高的文化,加速完成封建化的过程。

诺曼征服

威廉一世由于是用武力夺取的王位,国人不服,所以威廉便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措施加强王权统治,历史上称做“诺曼征服”。1069年和1071年英国北部爆发两次反诺曼底统治的起义,但都被威廉一世镇压下去了。富庶的约克平原和杜哈姆地区遭到惨重破坏,自由民大部分变为农奴,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威廉对反抗的英国贵族的领地实行一次大没收,威廉本人约占有全国耕地1/7.威廉把全国1/4的土地赏赐给教会,目的是获得教会的支持,还规定高级神职人员(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由法国僧侣担任。威廉要求大小领主和骑士,包括附庸的附庸都要直接向国王宣誓效忠和服兵役,全国大小贵族向威廉提供4000名骑兵,教会提供700名骑兵,威廉依靠这支强大的军队镇压了各方的叛乱。1086年,征服者威廉为了便于征收土地税,还实行了人口和土地调查。由于对土地、财产等清查的官员凶恶严厉,清查的项目细微无遗,人民群众视之为基督教所说的世界灭亡时的“末日审判”,故而把这次调查的结果称为“末日审判书”。诺曼征服尽管给英格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对于英国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的强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由于王权的加强,英国的封建化进程得到了迅速发展。

伦敦塔

1066年圣诞节后,征服者威廉一世为控制伦敦商业区,扼守通往伦敦的通道,于1087年开始在泰晤士河北岸、伦敦市东侧兴建中央城楼白塔。12世纪~13世纪,以白塔为中心向墙外扩展,形成内外两层防御要塞。内城墙上建有塔楼13座,外城墙上有6座,并有两座堡垒,四周挖有护城河。城堡只在西南角有一陆上入口,13世纪在河流上建一水门作为主要通道。该塔长期被作为国家监狱使用,因此水门也被称做“叛逆者之门”。塔中军械库里收藏有中世纪时期的各种武器。17世纪前为王室住地,现在驻有军队。该塔及其周围地区被划为“自由区”,不受伦敦市长和伦敦主教管辖,一般由陆军元帅担任要塞总管。塔内有管理仪仗卫士的常驻长官,仪仗队至今仍着都铎王朝时代的军服。

神圣罗马帝国

936年,德意志萨克森王朝国王亨利一世中风而死,其子奥托继承王位。奥托继续执行其父的东征政策,征服了波希米亚,击败匈牙利人。951年占领伦巴第,获得意大利王位。961年,罗马贵族叛乱,奥托进抵罗马平息了叛乱。次年,教皇约翰十二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其举行加冕礼,称其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帝国的疆域包括今德国、奥地利、捷克西部、瑞士、法国东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1254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结束,德国历史上出现了王位“大空位”时代。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当选为皇帝,此后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一直由哈布斯堡家族承袭。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黄金诏书,规定皇帝由七大选侯推举。除直辖领地外,皇帝对帝国境内的诸侯领地没有约束权,神圣罗马帝国的皇权更加衰弱。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支持改革的德意志诸侯改信新教而与皇帝分裂,并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帝国更加衰败,实际上仅有一个政治虚名。1804年8月,拿破仑宣布他为法兰西皇帝,取代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欧洲诸王权中传统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弗朗西斯二世被迫采用奥地利皇帝的称号,直到1806年彻底告终。

十字军东征

11世纪,突厥人逼近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多次向西欧君主和罗马教廷求救。为了实现教皇统治基督教世界,在东方建立新教会领地的目的,教皇乌尔班二世接受了拜占庭的要求,开始在西欧各地游说,鼓动基督教信徒在十字架的带领下进军东方。1088年3月,乌尔班二世当选为教皇,他坚持执行格列高利七世的教会改革政策。1095年11月,在法国南部的克勒芒召开宗教会议,乌尔班二世向成千的骑士和神职人员,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农奴和平民作了激昂的演说。他号召逐鹿争雄的西欧各君主王侯们停止私战,去东方作战,乌尔班二世的演说激起了各阶层人士前往东方的狂热,从而引发了十字军东征。在此后的近200年间,十字军先后8次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

大化革新

645年6月,日本中大兄皇子与中臣镰足合谋,在朝廷杀死专权的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即位,改元大化。12月迁都难波(今日本大阪),次年元旦孝德天皇颁布诏书,正式掀起改革的浪潮。诏书包括四点:没收皇族以及中央、地方豪族的私有地,取消部民制,实行公地公民制;确立行政机构,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等建制,国司由天皇任命;编制户籍,施行班田收授法,按户籍合理分配土地;统一税制,征课租、庸、调、杂徭等。同年3月中大兄皇子将庄园和奴隶献给国家,其他一些贵族也纷纷仿效。改革措施从京畿和东部开始施行,逐步推广。这一改革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此后使日本由奴隶制社会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奈良时代

708年,日本元明天皇选平城京(大部分在今日本奈良市)营造新都。710年,从藤原京迁都于此,至784年又迁往长冈京。以奈良为都城的这一时期史称贵族政治时期,它是日本多方面学习唐朝的文化,并通过唐朝与世界文化接触的时期。从716年起,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其中有著名学者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和留学僧人玄等。此间也有学者僧人出访日本,如唐朝高僧鉴真等。奈良完全按中国唐朝首都长安的模式建成。又仿照唐朝法典模式制定法典,取代本国的不系统不完备的传统法律。中央政府仿照唐制,设太政官和治部、式部、民部、兵部、刑部和大藏各省。与此同时广建庙宇寺院,如宏伟的东大寺、唐招提寺。人们研究中国文字之风盛行,日文中采用汉字,抄录大量佛经。编纂了正史《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出现了汉诗集《怀风藻》和歌选集《万叶集》。这是日本历史上向中国学习的重要阶段。后期由于贵族擅权,内争不断,削弱了天皇政权的统治。

平安时代

794年,日本恒武天皇将都城从奈良迁往平安(今京都),日本进入平安时代。平安时代由于庄园的发展,班田制难以恢复,奈良时代建立的中央集权制逐渐解体,天皇权力削弱,藤原氏掌握朝廷大权。966年,藤原道长任左大臣,成为入主摄政的阶梯。1016年~1085年,藤原氏世袭摄政和关白地位,继续控制皇权。1086年,院政时期,白河天皇以太上皇地位压制摄政、关白,以此削弱藤原氏对皇权的控制。12世纪中叶,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和平氏乘宫廷摄政、关白和院政互相争权的时机,各自发展武士势力,矛盾日益激化。1156年,平清盛与源义朝帮助后白河天皇平定保元之乱。1159年,在平治之乱中,平清盛打败源义朝。此后源氏失势,平氏专权。后期战事纷起的平安时代终于以1192年镰仓幕府的建立而告终结。这一时期的初期,日本曾多次派使遣唐,促进唐朝文化盛行。佛教天台宗、净土宗的学说逐渐流行。公元9世纪起日本字母假名通行,汉文与日文混杂的字体逐渐推行。

《源氏物语》

1014年,日本平安时代的藤原氏女官紫式部(?~1016),以自己熟悉的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历时7年撰写完成《源氏物语》一书,全书54章100多万字。文笔优美细腻,长于心理描写,情节历时70余年,出场人物440多个,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书中的主人公源氏是天皇和他宠爱的妃子所生,表面上他在追逐自己浪漫生活的同时放弃了皇位,但事实上他是由于他母亲的地位低下而被阻止继承皇位的。继承皇位的荣誉落到了一个被视为天皇合法继承人的小男孩身上,这个小男孩就是源氏与天皇级别最高的妃子所生。小说中满是类似的复杂关系,使最简单的冲突具有强烈的戏剧色彩。

成吉思汗西征

7世纪,蒙古族生活在今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南岸一带。10世纪后,蒙古形成互不统属的许多大小部落。直到12世纪初,蒙古族还处于原始部落时期,以游牧为生,为争夺放牧用的草地,各部落间相互争战不休。13世纪初,铁木真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于1206年被公推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正式建立,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征服。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商队450人、骆驼500只去花剌子模,到达边境城市讹答剌时被守将杀害,后派使臣抗议又被杀。于是在1219年秋,他亲率大军15万侵入花剌子模,开始了他西征的历程。5个月后他攻下讹答剌,将全城夷为平地。1220年3月攻陷布哈拉,纵火烧城。4月攻陷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国王仓皇西逃。接着围攻首都玉龙杰赤,半年后攻破。1221年4月攻陷尼沙普尔。花剌子模王子札兰丁组织6万军队进行抵抗,兵败后逃往印度河。花剌子模灭亡后,蒙古军越过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那里的钦察人求助于俄罗斯大公。1223年5月,在卡尔卡河畔战役中,俄罗斯联军被彻底打败,蒙古兵进抵第聂伯河和克里米亚半岛。年底退兵,回程中在伏尔加河畔为保加尔人击败。1226年,又对西夏发动进攻。1227年成吉思汗在围攻西夏时死于六盘山。结束了他的西征历程。

英法百年战争

英法为争夺欧洲大陆领地和富庶的弗兰德尔,于1337年~1453年,进行了长达11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后无嗣,支裔瓦洛亚朝腓力六世即位,英王爱德华三世即以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要求继承法王王位,反对腓力六世为王,从而导致战争爆发。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向法王腓力六世正式宣战。战争开始英军先后在克勒西战役(1346)和普瓦提埃战役(1356)大败法军,占领了法国许多领土。1360年,双方缔结《布勒丁尼和约》,英国得到加来和西南部基恩等地。1369年双方再起战端,法国收复大部分失地。到1380年,英国只占领几个沿海据点。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乘法国内部混乱之机,恢复对法国战争,占领北部大块土地,法国处境危机。法国人民积极组织抗英斗争,尤其是女英雄贞德领导的法军在1429年奥尔良战役中大败英军,扭转了不利局面。1436年,查理七世进驻巴黎,先后收复被占领土。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英法签订和约,英国除保留加莱港以外,全部退出法国。英法百年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

自由大宪章

英王约翰统治时期(1199~1216),英王在法国境内的领地大部分丧失,并对教皇称臣纳贡。他的政策违反了大封建主、骑士和市民的利益,因此大封建主利用这个时机,联合其他阶层以武力相威胁,于1215年6月迫使约翰签署了他们草拟的限制王权的“自由大宪章”。“自由大宪章”共63条,其中规定保证教会选举自由,保护贵族和骑士领地的继承权,国王不得干涉封建法庭执行审判权,不得任意逮捕自由人等。这主要保障了大封建主在经济、司法和政治方面的特权,涉及骑士和市民的权利较少。在欧洲历史上,大宪章是第一个明文规定各社会阶层(特别是封建贵族)的权利义务、限制国王权力的文件。亨利三世在位时,于1216年、1217年、1225年连续颁行大宪章。在17世纪初,资产阶级对大宪章予以新的解释,作为建立资产阶级法治的依据之一。

英国议会制形成

英国的议会是英王亨利三世(1216~1272)统治时期大封建主、骑士和市民同国王斗争的产物。1264年,大封建主德·孟福尔率军打败王军,俘虏国王,成为实际统治者,并于次年召开议会。参加者除大贵族外,每郡派两名骑士,每座城市派两名市民参加。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制的开端。议会讨论国王政府的各项政策,确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进行任何改革,不能征收任何捐税。1295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筹措军费召开议会。在议会开会期间,由郡和城市选举产生的骑士、平民代表,同国王指定的贵族代表处于不同地位,分别于两室开会。后来议会逐渐形成两院:贵族院包括贵族和教士,由贵族大臣担任主席,平民院亦称众议院,选出议长主持会议。自此以后,议会按1295年的模式经常召开,所以,人们称1295年的议会为“模范议会”。在1640年开始的英国革命中,长期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国会两院制延续至今。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蜀汉后主

    三国之蜀汉后主

    自关羽失荆州,刘备尽起益州七十万大军伐吴,却落得一个身死白帝城的下场,蜀汉也因此一蹶不振,北伐亡,不北伐也亡。尤其蜀汉后主刘禅,弱懦无能,终日只知玩耍取乐,最后落得一个乐不思蜀,被封安乐王的下场,幸乎?不幸乎?可怜诸葛亮六出祁山,可怜姜维九次伐魏。如今,一个后世的人,捎带三个穿越而来的汉纸,能拯救蜀汉的危机吗?能,亦或者不能?请看此书,三国之蜀汉后主。
  • 职场风云录

    职场风云录

    用现代人的眼光,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解析古代那些位高权重的帝王,将军和重臣。看他们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摇身一变,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
  • 明光台

    明光台

    十年苦工,策名朝圣。一朝功成,已成狗烹。引戈归来,未改污名。世事尔尔,卧看苍穹。
  • 三国群英谁为王

    三国群英谁为王

    一个隐世家族的天才通过重重考验得以出世,正值三国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看我主角如何在中混得风生水起,如何力挫群雄。如何登上这时代之巅。看我如何拳打曹操,脚踢刘备,横扫孙权。三国群英谁为王,唯我唐函。
  • 宋末水师

    宋末水师

    南宋末年,朝廷腐败,国势衰颓,奸臣当道,陷害忠良,百姓无所依靠,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外政更是不堪,军事上与蒙古作战屡战屡败,败军覆师,空耗国力。公元1255年,蒙古出兵经甘肃、四川至云南,灭亡大理段氏政权,平定云南全境,实现了对南宋实行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蒙古大军枕戈待旦,随时南下灭宋。宋室江山风飘雨摇,朝不保夕……公元1257年,林峰横空出世,成为了淮南西路永安府槐树村一个泼皮破落户……
热门推荐
  • 婚姻不易,且爱且珍惜

    婚姻不易,且爱且珍惜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的身边,我叫叶欣。出生在七六年。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的大舅一家几辈人的故事就已经拉开序幕。故事开始的那些往事是听我爸爸妈妈讲的,后来我渐渐长大,也跟他们经常往来。而且许多事还是舅娘亲口对我们说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其实也就是那年月农村人生活的缩影。油盐酱醋,喜怒哀乐,情感婚姻等都一一体现在这些平常的最普通的大事小事上。过去荒芜的时代,慢慢的进步,慢慢改变许多人和事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别人设身处地的想想,思想不要那么狭隘,为人不要那么自私,那么计较,多点善心、多点道德、良知和责任心,或许一切的一切都会随之改变,也就没以后的那些遗憾了......
  • 雍正熹妃传

    雍正熹妃传

    入府时,她年方十三,所嫁之人是雍容华贵的皇四子胤禛。第一次见面时,他温柔地将她嘴角的桂花糕渣擦掉,淡淡地笑问:“府里的糕点你可还喜欢?”那双略显薄凉的清眸在淡笑中染上暖意。他从未许过地老天荒,她却自觉会爱到天长地久。康熙说他沉稳,她却笃定他不但任性而且小气……她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会称帝她会为妃,当她终于心死,他却死死地看进她的眼!“钮祜禄·妍华,你生是朕的人!死是朕的鬼!”最后,她终于明白,一切恩宠到头来不过都是那南柯一梦……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 那一夜煽情

    那一夜煽情

    一颗黑色的钻石竟然藏着惊天秘密,让她从一个平凡的女人变成人间尤物,吸血为生,看着自己深爱的人,万分痛苦。。。谁也没想到这一切的背后竟然是他精心策划的阴谋。。。
  • 冥王娶妻废材小姐

    冥王娶妻废材小姐

    她是21世纪七刹组织的金牌杀手,却遭背叛,看她如何废材逆袭…他是冷酷残忍的冥王却只对她情有独钟…且看他们强者对上强者,蹦出怎样的火花……
  • 萌妻驾到

    萌妻驾到

    尹诗嫣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女孩罢了,却执着地为了一小碟鱼香茄子而得罪了校草薄千逸。明明这个学校里不缺女生,还有一大堆的美女绕着薄千逸转来转去,薄千逸却强行要把她一个无名小卒留在身边,说是让其他女生死心,实则却要尹诗嫣帮忙买饮料、擦餐具……薄千逸也不曾亏待过她,把一大堆的零食送给了尹诗嫣,渐渐地,尹诗嫣胖了一圈。一直喂养她的校草大人才开口——“喂胖了好啊,这样就没有人喜欢胖嫣了。”
  • 方丈别乱跑

    方丈别乱跑

    投胎将军家,七个小子一朵花,还有一个定了娃娃亲的未婚夫。可是,你说啥?我相公要出家?某女下巴脱臼,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尼玛,老娘还没过门儿,你就想着出家,在你眼里老娘算个啥?于是,某女让兄长们合伙绑了方丈,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女:“你是我的人了。”方丈:“贫僧已是方外人,不可成家。”女大怒:“我肚子里有你的娃。”方丈纠结:“那???好吧!”Ps:注意,小柔的文简介神马都是浮云,内容才是王道。特别感谢《零级大神》作者--月雨流风MM的精美封面,大爱,狠狠的么么!
  • 别让我的青春恣肆

    别让我的青春恣肆

    我仰望天空的时候,也在抬头仰望你。你的汗水是我升华的眼泪,你的眼泪是我落下的血水。你的躯体没有我的血肉,我的血肉没有你的灵魂。——献给你、我、他、她,一同走过或孤身仰望青春的你们。
  • 元徵宫词

    元徵宫词

    宫商角徵羽,人生如曲。缘起幻灭,生不知死,不过是贪恋无限。爱与救赎,用一生来解答。大将军奉旨为皇帝广选民间美女,目测其中一只味道不错,经过仔细的烹调之后,十分满意,于是“嗷呜”一口吞下肚中,冷面铁血大将军VS呆萌平民女。
  • 美人谋:妃本倾城

    美人谋:妃本倾城

    流光容易把人抛,又岂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华年易逝,姹紫嫣红只付与了断井残垣,刻骨铭心到最后只剩下云淡风轻。他助她登上后位,她却对他弃之不顾,逼他取另一名女子。“锦华,娶了她,我的后位会更加稳固。”“锦华,扔了她,不是男丁我要她又有何用?”“锦华,杀了我,顺应民心。”大军压境,一切皆以尘埃落定。错手抓不住的是年华,流逝的终是那些不经意的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